费城风云

出版日期:2014-10-1
ISBN:9787533940482
作者:易中天
页数:320页

作者简介

易中天:“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美国《联邦宪法》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编辑推荐:
《费城风云》初版于2004年,如今却毫无陈旧之感,反而越来越适合在“此刻”阅读。
所谓历史,由一系列选择所造就;所谓政治,其实是做出选择的智慧。
在1787年的费城会议上,美国人做出了一系列艰难的选择,起草了《联邦宪法》。然而美国人做选择时的底线很简单,只不过“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样几个字。即便展开来,也不过这样一些内容——
•不得立法建立宗教或禁止宗教信仰自由;
•不得立法剥夺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不得立法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向政府请愿、表达不满和要求伸冤的权利。
如果只有独立宣言,美国就永远只是一个理想或理念,而不是一个国家;直到现在,把美国各州统一起来的,是《联邦宪法》,规范着联邦政府、美国总统和全体国民的,也是联邦宪法。可以说,是一部宪法缔造了一个国家。这样一部宪法的诞生过程,怎能不让身处地球另一面的我们深深反思。
如果只有独立宣言,美国就永远只是一个理想或者理念,而不是一个国家。没有联邦宪法,就没有美利坚合众国,我们甚至还可以说,正是一部宪法缔造了一个国家。
在1787年费城会议上起草的《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据此,美国人创造了一种既民主又共和的体制,并充分地体现了宪政与法治的精神。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费城风云》再现了美国《联邦宪法》诞生的过程,在本书里可以看到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的惊心动魄,领略华盛顿、富兰克林、麦迪逊等风云人物的智慧与胸襟,以及各州代表在坚守共同底线的前提下进行的针锋相对的辩论和最终伟大的妥协。第二部分《隔岸观火》收入易中天论美国政治的四篇文章。

书籍目录

目录:
费城风云
引 言 阴云与曙光 003
第一章  事出有因
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 008
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 013
费城不是梁山泊 018
光荣与权力 023
第二章 疑云重重
始作俑者 030
麻烦与问题 035
摸着石头过河 040
该出手时就出手 045
第三章  针锋相对
修约还是制宪 052
谁来批准宪法 057
合众国向何处去 063
蛋糕应该怎么分 068
第四章 剑拔弩张
逼上梁山 076
大邦和小邦 081
唇枪舌剑 086
上帝也帮不了忙 091
第五章 柳暗花明
解铃不是系铃人 098
决不让步 103
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 108
伟大的妥协 113
第六章 严防死守
总统是个难题 120
防官如防贼 125
千头万绪 130
连环扣与防火墙 136
第七章 祸起萧墙
根本的共识 144
拒绝签字 149
最后的劝说 154
两种反对派 159
第八章 尘埃落定
旗开得胜 166
千呼万唤始出来 171
活着的宪法 176
余音与余波 182
余 论 原则与妥协 188
附件一 制宪会议进程与辩论纪要 194
附件二 制宪会议代表名单 233
后 记 244
隔岸观火
伊拉克是谁的滑铁卢——读刘亚洲析伊战
好莱坞警匪片 250
杀鸡为什么用牛刀 252
人权也是国力 254
看法官告政府——读“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被告麦迪逊 258
法官马歇尔 263
原告马伯里 267
赢家合众国 271
秤砣是个大问题——读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
秤砣不是老百姓 278
美国人的办法 281
中国人的经验 285
大法官与大皇帝 288
有些账需要算清 292
有话你就直说——读薛涌《直话直说的政治》
牛仔总统愣头青 298
败絮其外,金玉其中 300
遥控器也是大问题 303

内容概要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
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
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
已出版作品:
《易中天文集》(1~16卷)
《易中天中华史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费城风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最早推荐这本书的人是毅鸿,他说易中天最值得推崇的就是这本书了,他看了足足好几遍。听完这样的推荐,对于百家讲坛向来有偏见的我来说,拿起易中天的书来看,实属不易,自从推荐以后至今,已经过去了两三年。这两天,把这本书看了三分之一,就感觉像是讲故事一样,比较通俗易懂,又像讲水浒,品三国那样,用中式风格书写了美帝制宪会议的全过程,同时还点评了下与梁山好汉非常不同的制宪绅士们。看完了前面三分之一,有两个地方印象深刻。其一、没有统一的合众国政府是不行的;其二、用倒推的方法,看如何形成国家、政府。先来说第一点吧。一个统一、完整的合众国政府,拥有一定(不能没有)集中权力的政府,非常重要。这一点,对于崇尚中央集权,大一统的中国来说,好像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是一直以来,因为强权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因为对大一统的反思,导致很多知识分子对一个高高在上(无论大小)的主权实体心生恐惧,这样一来,就会导向另外一个弊端,就是崇尚无政府主义,或者过于强调一个权力非常有限的小政府,更或者,非常强调“依靠诚信与契约建立起来的联盟”,联盟里的每一个人,来去自由。在这本书里,作者就讲到,弗吉尼亚州的几位好汉,之所以号召每个邦联派出代表参加制宪会议,原因就在于,原来的《联邦条例》问题太多,在条例规定下,没有一个统一的全国政府,先不说政府是否强大。当然,你可以说,没有一个统一全国政府又怎么样,各个邦联有自己的地方政府,有自己的地方法规,大家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每个地方井水不放河水,为何要统一的政府呢?这样的问题,我与曾经的同事及NGO的伙伴们也曾经无数次争执。当时争执的背景,虽不像当年美国好汉们那样,讨论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讨论的只是一个组织(自组织),一个机构的生死存亡,存在形式,如何生存等等问题,但是,大国家的形成与小组织的生存,有着太多可以借鉴及举一反三的地方,共同点都是,一群人,无论人数的多少,通过各种办法,组织到一起,为了一个理念,长期运作下去。在对待如何运作一个组织这个问题上,我发现,中国的自由知识分子们有两类,一类因为厌恶强权,导致厌恶一切权力实体,厌恶高于自己之上的命令、权力,厌恶对什么事情负责,讲究来去自由,松散结盟,依靠个人的道德素养来维系一个组织的存在;另外一类人,更务实,绝对反对一切无政府形式的混乱、松散、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当然,松散的结果是,一个组织分崩离析,无法长期运作。而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各个邦联松散存在的结果就是,一来,无法应对战争,二来,外交上没有话语权,不被承认,三来,无法面对债务问题,更无法征税。易中天在书中就举了无法面对债务问题这一点。美国要打独立战争,打仗就需要钱,虽然有了一个临时政府,能够向外借钱,但毕竟也只是临时的,战争结束了,也就没啥用了。但钱不能不还啊,可是,没有统一的政府,谁来组织大家还钱?谁该对债务负责,如果没有负责,无法信守承诺,那么如何让下面的每一个债务人相信呢?面对债务危机,面对缺乏统一的全国政府的现实,逼迫着制宪好汉们集结在一起,召开历史上著名的制宪会议。想要一个统一的政府,说来简单,但具体应该怎么做,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倒推的办法,看看怎么办。既然统一政府是共识,但政府总不能拥有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一体吧,于是,三权分立就被提上了讨论议程,真是感叹当时制宪好汉简直太天才了。司法权、行政权、立法权,说起来容易,但人家《联邦条例》明明规定了,不要设立法庭,不要总统(行政官员),那如何设立司法、行政权呢?当然,在今天,很难想象,不设立法庭会是何等景象。但在当时,大家觉得,既然是松散的依靠契约建立的邦联,要什么司法权呢?来去自由嘛。于是,问题还是出在《联邦条例》上面,必须修改联邦条例。修改条例,说起来简单,但这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制宪人,凭什么有权力修改,如果他们有权力修改的话,人人都有权擅自篡改条例了。于是乎,问题就出在,到底应不应该有一个立法机构?好吧,那就设立一个立法机构吧。但是每一个邦联有一个自己的立法机构,你联邦政府凭什么高于我们,凭什么我们要服从你呢?说到这里,就要说到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赋权的问题,联邦政府如何拥有让地方听从自己的权力。按照易中天的总结,有三种赋权的方法。其一、宫廷内斗,小范围地就获取了权力;其二、起义,就是所谓的革命与斗争,斗掉原来的,自己上台做大王,通过暴力的方式,强制篡夺权力,所谓夺天下;其三、通过一纸契约授权,而这一纸就是宪法,宪法赋予一个政治实体权力。因此,问题就回到了宪法上。只有制定好了宪法,才能赋予政府统治的权力,随后才能分出三权。因此,最终修条例会议就变成了制宪会议。当然,如何让制定的宪法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这是后话。总之,松散甚至无政府状态是不行的,唯有统一的全国政府,才行。
  •     中国的立法问题已经说了多少年了,进步倒是在不停地积硅步,批评声却甚嚣尘上,大家都不断地催促着这个那个。世上的政治制度哪能找出来一个完美无瑕的,大家必须先接受的一个前提是所有的所谓制度和体制都是不完美的,才有进一步讨论和折中的空间。任何修改一旦做出,肯定是满足了一些人的需求而损害了另一些人的利益。至于多数人眼下的利益是不是真的就一定是改革的方向?这还真说不定。那英美那一套发达宪政是不是真的代表了世界的先进生产力了?也是说不上来,你去看看那些非洲照抄英美宪法的国家就知道了。比如说利比里亚的宪法就是美国宪法一字不落的抄,人发达了吗?所以清末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说法即使在今天,稍加改造还是我们就可以参考的思路“中学为本、西学学道”。美国宪法本身的内容是什么一点也不重要,它一开始还规定了自由人和“其他人”的分别呢,别的国家用得上吗?相反,通过研究美国宪法的制宪过程,其他的后发国家倒是都可以学习到怎么折腾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来。美国制宪会议能够最终成功的两大关键词,让我来总结,就是“妥协”与“坚持”。这两个词在这里不是反义词,在意义上是错开的。妥协是指国父们立场的妥协,坚持是指他们对于立宪最终一定要成功的坚持。立宪不是立一个执行性的法律,也不是对任何人进行宣判,因此虽然是冠以法律事务的名称,却在更高的层面上是一种政治活动。法律讲究刚正不阿、有法必依,政治的艺术却在于妥协。没有妥协的政治环境就是法国大革命或是我们也经历过的那个样子,只能用灾难来形容,从来也没有好下场。无论是大邦、小邦、北方、南方各州的利益都互相激烈地冲突着。这种冲突甚至能够割裂私人上深厚的感情,尤其对于威尔逊这样性格尖锐的人来说。一个制度的规定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一个所有人都不满意的制度恰恰说明了它的公正,没有人从中中饱私囊。美国制宪会议所谓“最伟大的妥协”,就是关于黑奴的税务、议院席位问题,这是触动所有人根本利益/价值观的重要议题。如果每个人都霸占着自己的价值观不放,哪有什么机会最终促成一部伟大的宪法?虽然从人道上来看黑人五分之三的定义太过歧视,却不得不说是国父们的英明之举,伟大之至。在政治活动中,用道德作为基本立场,拒绝数目字管理和折中妥协的讨论是不可能有成果的。这个要求对于中国人来说似乎是非常奢侈的了,小到业主委员会、班级委员会,大到台湾的立法委员会,坚持自己立场,直接就把底线作为谈判基点的蠢人比比皆是。样子上看上去他们是正义的化身、当代的圣母、人类道德的楷模,可是这样的人最终做成过什么事吗?随着我自己的人生的成熟,还有众多我所认识的越来越厉害的人们传授的生命经验都在告诉我,“妥协”两个字看似软弱,却是世上最大的刚强。哪一种刚强?对于希望事情能够做成的坚韧不拔的刚强。这就要谈到制宪会议第二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要点:“坚持”。美国的国父们和后世的职业政治家在政治训练上相差不可以千里计,却有着卓著的政治眼光,这一点有些令我目瞪口呆。他们有的是军人、企业主、医生、律师,却大多意识到无论要不要这个联邦国,用宪法框定一个中央政权出来是必须的。以习惯党政的同时代中国人(乾隆后期)来说,想必没有能够玩转这种现代政治体制的人。在大家都同意了这个正确的大前提下,制宪会议就有了一个非开下去不可的必要性。而为了满足这种必要性,各种妥协和商谈才能够有闪转腾挪的空间。否则就会有很多顽固的人或是好事者,强行坚持自己的思路,大不了大家一拍两散,各回各家便是。中国皇权时代的各路党争、变法所以把帝国越弄越差,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也是这么回事,有的人所谓情商不高,日本人所谓“不会读空气的KY”,讲的就是缺乏合作需求的人就会不把陷入尴尬当回事的现象。聪明人有两种好办法处理这样的窘境:让着他或者让他理解“融洽合作”的意义。前者会在后来引发更大的问题,后者则会因为你的口才有限而难以达成目的,有种里外不是人的感觉。中国的政治改革和法律改革要进行下去,当然需要体制外的有识之士摇旗呐喊、批评指正。但是说说就好,最好别添乱,不然就成了纽约州那帮民主共和党的代表,胡闹不解决问题而只是增加改革的成本。并非“肉食者”的人们提意见当然也应该被欢迎。这是一艘驶向希望的航船,所有甲板上的乘客都要帮着看看那个新大陆在哪里。可是这不代表乘客可以抢船长手里的舵,因为乘客对于暗礁、鲸鱼群、非法海域的位置毫无了解。话又说回来了,这样的制宪会议能够有大量的折冲讨论和抗议争辩,靠的就是英美商业文化环境培养出来的精英。在中国土壤上长出来的精英们,能不能有这个参政议政的水平,还是非常令人怀疑的。所以也许即使看懂了人家立法的这一整套故事,要完全复制这样的传奇,也是很困难的呀。
  •     这本是工作多年后第一次静心下来要求自己一周看完的书,老实说前面部分还有一点难以进入,不过毕竟是本好书,越来越不错。个人觉得好在两点:一、书要描述的仅仅是一次会议,而且是依次历史三个月的会议。会议本身没有指望达到今天这样的历史地位。一个会议,本身就不想小说故事那样的曲折性和故事性,要写好确实难,更不说是一部关于法律的会议,涉及参会人员的外国名字就一大堆,不好记。但是易中天做到了,让很多读者能深入地了解这次的会议,不是学术的枯燥。二、关于法治。法治提了很久,个人也思索了一些时候。书中很多提法都甚是和我意。喜欢“防官如防贼、防权如如火、防全力的滥用如防洪”的权力观,更加佩服美国人对于幸福保障的深刻认识,一是要把权力分开,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二是保护人民不受转瞬即逝的思想有货;更感到于对民主和道德的认识:“民主和道德并不绝对可靠。民主完全可能导致”多数的暴政“;道德则很有可能导致”理想的暴政“”,这是多么的深刻,我们历史中的庸众破坏、多数暴政难道不是教训么?通过费城风云,仿佛看到了美国成长的根基,权力的相互制衡、权利的不懈追求,法治的根深蒂固,也许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未来。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易先生的文字,确实比一样讲述美国宪法制定史的《民主的奇迹》译作要好懂得多~先立法后立国,于是,对权力的全力限制,于是有了当今世界制度最健全的国家~
  •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了人性欲望与权力分配的东西,可能就是政治吧
  •     写完党课的思维导图来一发怨念……果然我的脑回路和各位文化学者对不上号:-(
  •     人性并不完美,对于任何权力都要时刻警惕。抛弃固有观念,适当进行妥协退让。这是人类历史的奇迹。
  •     “妥协”这词在汉语里不是什么积极的词汇,可美国的宪法确实是妥协出来的,所以,妥协也不失为一种智慧。必须承认,利益诉求不同甚至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既然如此,如果无法互相吞并且不接受独裁,就必须坐下来谈判,而谈判出来的结果就是妥协。只不过,好的政治家或谈判家知道己方的底线在哪里,原则和底线寸步不让,可以妥协的非原则问题就能当做砝码和武器逼对方做出让步。
  •     不是逐字逐句的过程,而是非常有观点的阐释,牛逼!
  •     佩服之至,真是宪法上的国家。
  •     本书介绍了美国制宪会议的一系列过程,代表们全是大佬级别的人物,是一场思想、主张和权力、权利的讨论,权衡和制约是采取的主要形式,先驱们的智慧和勇气值得学习和敬佩,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富有智慧充满远见。法理学中对于法律的解释方法有目的解释和历史解释,参照本书,很受用。
  •     学术表达的极品典范
  •     算是翻完了吧,易老师是初中生时的文化偶像
  •     内容一般,不如林达那几本。
  •     普及的很好,了解了美国的制度。三部里写的最好的一本,可读性最高。也可能和我了解的最少有关
  •     文化是制度的土壤,妥协是前进路标。
  •     这本书重在对比时亮出的观点出彩,整体上不到8
  •     想不到美国的制宪会议如此旷日持久、困难重重,看来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真不是件容易事。
  •     配合美剧《约翰·亚当斯》,真觉得,好的方案确实是一帮人讨论出来的,好的项目是磨出来的。
  •     从“邦联”到“联邦”居然是“违法”的?而最终左右谈判结果的还是利益。
  •     大头的《联邦论》看得有点累,看了一半后把本书看了,拿Excel把关系划清,再去看那本厚厚的《联邦论》,顿时轻松了许多。
  •     反思比较少吧
  •     总觉得有滥竽充数的感觉,前半截有点流水账,后面附录的内容倒是有点提纲挈领。无非说明了几点。一是宪法制定是妥协产物,虽不完整,但无谬误。二是制宪的都不是圣人,他们吵架、争辩,但为集体,不为个人。三是处处小心,提防权力,限制国会、限制总统,权力分立,形成制衡。
  •     三天時間,通讀了此本和另外兩本講“帝國”的。 17.1.2補記:品人錄,2007年3月第26印本
  •     原则重要,妥协更重要,底线比前两者还要重要,你做事有底线吗?
  •     很适合国人读,比美国人自己写的容易读懂些,核心精神诠释很到位
  •     这是发生在费城的一场持续3个月的伟大争吵,最后达成了妥协。它促成了美国宪法的诞生,也奠定了美国的国运。
  •     读起来像小说一样通俗易懂,制宪过程跌宕起伏,十分艰难,联邦宪法的诞生就像一个难产儿的生产过程。
  •     美国宪法是谈出来的 、妥协的产物
  •     越往后越精彩
  •     看完以后真是羡慕美国人,有这么一帮开国元勋,史无前例的创造了一部既争取民权又妥协利益的宪法,靠的确仅仅是乡巴佬般拧巴的朴素价值观,从而为美国的国运昌盛保驾护航,作为根本大法两百年不变,联想某大国一百年不到变四次,实在是令其汗颜。
  •     大概理清了美国整体制度,写的很易读~
  •     原本以为是大伙齐心协力研发出来的牛逼宪法,实为连公民权利都没保障的邦派妥协产物……不过好在开国元勋里大部分都是正义的,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定了格局。
  •     针对美国宪法看的第一本书,主权在民,的确好多观念和理念道理很简单,理想很正义,但如何确保正义得以实施,公平得以体现却不仅仅是靠着道德和良好的意愿就能实现的,需要制度的规范和权力的约束,真正做到法治而不是人治,法制
  •     所以美国建国就是特立独行
  •     先人们的用心良苦。以及大法官真是神奇的存在啊,不显山不露水。要是有影视作品,一定精彩之极。
  •     简单易读,了解美国开国元勋,如何耗费半年多制定导致之后两百年的繁荣的开天辟地的与欧陆有差异的_美利坚宪法!!人类灯塔!
  •     如果对民主法制感兴趣的可以读一读。大概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详细讲述费城会议前后经过,略繁琐,较难读。 第二部分重新简述会议过程,带领读者迅速回忆之前的内容,所谓温故而知新。 第三部分为几篇当时时事的小评论,挺有意思。
  •     再好的方法也得看是什么人用。
  •     1787年的美国制宪会议是一场充满妥协的会议,产生了一部并不那么完美的宪法。与会的国父们原以为这部宪法的设计寿命至多二三十年,却未料这部宪法支撑国家至今,至多补充了些修正案。值得深思。
  •     讲得太接地气了。
  •     好的制度总是需要建立在相信人性本恶之上吗?
  •     没想到作者是易中天,受教颇多,美国之所以易前所未有的国体运行至今,是因为建国者是一群有政治抱负和治国大略的贤人。
  •     语言简单风趣,可做入门书看,有助于对美国立宪整体有个大略的把握
  •     人名太多,读起来难度不小,可读性比前两本差一些
  •     叙事有些平庸了,不过总统能看下去。美国之所以为美国,那股自由桀骜性格起了很大作用。制宪会议上,尽管大家各执一词。但无一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敢于直言,不畏强权,遵从自己内心所想,极力维护自己选民的心愿。美国梦就这样诞生了!
  •     防官如防贼,防权如防火,防权力的滥用如防洪。
  •     学会开会,原则和妥协
  •     最近手头几本篇学术的史书实在难以下咽,因此机缘巧合瞄见的费城风云读我的拍案叫绝,如痴如醉,果然可读性还是要紧的……当然美国的宪政本来就比较熟,所以此书就像读小说般流畅~顺带下了易老这一系列的三本书
  •     两年前买的书一天读完,老头有点絮絮叨叨了,没有帝国的惆怅写得好,不过有些视角也不错,有启发性
  •     关于州权的妥协以及对于奴隶制的沉默与妥协只是把这两个棘手的问题留到了南北战争时期
  •     华盛顿、富兰克林、杰斐逊、麦迪逊……描写了美国三权分立的创立过程……
  •     就是要绞尽脑汁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工作中管理也可借鉴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