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她的眼睛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36481071
作者:刘慈欣

作者简介

刘慈欣科幻作品典藏•科幻世界唯一官方权威版本——《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科幻短篇小说集Ⅰ
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构思巧妙,想象力纵横恣肆,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厚重的人文情怀隐藏在灵动精致的故事结构中,代表了新时期以来中国科幻的最高成就。
《刘慈欣科幻短篇小说集》以时间为线,收录了刘慈欣发表处女作以来创作的优秀短篇科幻小说,是迄今为止最全面也最权威的版本。
莫 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刘慈欣的小说,有非常深厚的修养和准备。他利用深厚的科学知识作为想象力的基础,把人间的生活、想象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产生了独特的趣味。
韩 松(科幻作家)◆刘慈欣近乎完美地把中国5000年历史与宇宙150亿年现实融合在了一起。
严 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书籍目录

鲸歌
微观尽头
宇宙坍缩
带上她的眼睛
地火
流浪地球
乡村教师
混沌蝴蝶
微纪元
全频带阻塞干扰
纤维
命运
信使
中国太阳
朝闻道
天使时代
人和吞食者

内容概要

刘慈欣:祖籍河南,长于山西,高级工程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幻小说作家代表人物。
自1999年处女作《鲸歌》问世以来,刘慈欣已发表短篇科幻小说三十余篇、出版长篇科幻小说六部,九次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他的长篇代表作《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刘慈欣的作品宏伟大气、想象绚丽,既注重极端空灵与厚重现实的结合,也讲求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鲜明的个人风格,为中国科幻确立了新高度。


 带上她的眼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熟悉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状况的读者都知晓,这个被圈内戏称为大刘,长得有点像范伟的科幻作家刘慈欣,乃是中国科幻文学巨擘,其自二零零六年出版发行的作品《地球往事》三部曲,被誉为是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二零一五年,《地球往事》系列第一部《三体》被翻译作英文版在美国上市,反响热烈,连续获得 “星云奖”提名、“雨果奖”提名、“普罗米修斯奖”提名、“轨迹奖”提名、“坎贝尔奖”提名,可以说大刘以系列三部曲《地球往事》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带上他的眼睛》是刘慈欣科幻短篇小说集第一册,其中收录了大刘自一九九九年起发布的处女作《鲸歌》,为读者广为好评的《带上她的眼睛》、《流浪地球》、《乡村教师》、《全频带阻塞干扰》、《人和吞食者》等。如果说阅读《地球往事》系列让我们感受到大刘无与伦比的科幻想象力和宏大的叙事能力,那么阅读大刘的短篇故事则能让科幻迷们看到更多更广博更绚烂的科幻世界,也更能了解大刘十数年的科幻创作变化。可以说《地球往事》系列中的许多科幻构思都曾有短篇故事更为精彩的呈现,这本短篇集锦也可算作长篇的铺垫,例如书中的《带上她的眼睛》一篇中出场的科学家丁仪,就曾穿插出现在大刘的多部作品如《坍缩》、《微观尽头》、《朝闻道》中,丁仪也在《黑暗森林》中发挥重要作用。相比于长篇科幻小说的宏大严谨,大刘的短篇故事往往更为隽永而深刻,值得科幻迷们一读再读,反复品味其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科幻的无限想象。每每翻读《带上她的眼睛》,我总是不自觉地代入其中的角色,这时我总幻想地球上的风景就曾经由我的双眼,传递向不知无限远方的另一双眼睛,他也许在浩淼的大洋海底,也许在黑暗无边的地层深处,也许在广漠的宇宙尽头,也许在未来,在过去,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却与我仿佛并肩而行的看着同样的风景……这种科幻的感觉,经由大刘的文字叙述,变得越为真实,仿佛亲历。还有《全频带阻塞干扰》一篇,紧凑而细致的大战描述令人头皮发麻,仿佛这样战争未来,即将降临,令人不寒而栗。大抵这就是短篇故事的魅力所在,长篇故事中,我们固然可以追随主角的脚步亲历一遍未来,但在短篇有限的篇幅中,我们更能真实的感受到作者想要呈现的科幻思想和未来场景。听闻这本短篇集中的数篇小说已经卖出影视版权,在未来的某一日我们或许能够在大荧幕上看到大刘的科幻场景再现,那个时候,无数种未来纷至沓来,无数的变幻和冲击接踵而至,期颐那时我们能够不用胆怯的闭眼面对令人窒息的想象力。
  •     随着《三体》电影的开拍,刘慈欣与中国科幻文学再次站到了聚光灯下。虽早已名声大噪,刘慈欣仍然保持着原先那个淳朴理工男的个人形象,些许木讷,坦率直言,而他的小说写作,亦一路坚守着从1999年首发短篇《鲸歌》时的初心,保持着宁缺毋滥的高水准。有同行曾这样评价他的风格:一个冷静的思想者、一个冷漠的宇宙旁观者、一个冷酷的道德评判者。的确,作为“硬科幻”代表的刘慈欣,确实极少在其作品中着笔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但他的野心绝非止步于此,他要构建的是宇宙组合后的一整个世界,他要洞察的是人类作为整体而展现出的全部人性。无论在《三体》还是这本刘慈欣短篇小说集《带上她的眼睛》中,这样的宇宙与人性探索的大情怀均极为凸显。理性战士——那个叫“丁仪”的男人在刘慈欣的作品中,女性角色大概属于稀有生物,他在故事中极少触碰爱情主题,即使写到凤毛菱角的几位女性,亦颇为吝惜笔墨,几乎可与《水浒传》中所表现出的男女篇幅比例相当。在《带上她的眼睛》中辑录的17个故事中,仅三分之一出现了非过分龙套的女性角色,并且,除去《带上她的眼睛》中的主人公与《朝闻道》中的母女让人印象深刻以外,其他作为配角的姑娘们绝非迷人的小妖精,相反几乎个性平淡如水、存在感颇弱。在对与大刘的评价中,的确有人把他称为“彻头彻尾的男权主义者”。面对这样的质疑,刘慈欣显然坦然自若,他坦言自己并没有任何性别歧视,只为需要,不问性别。与传统小说不同,大刘对自己人物形象的把握是“鲜明但不复杂”,在有限的篇幅中,他无心添加更多塑造人物性格所需要的海量细节。对于科幻类型文学,更重要的是世界观架构背景的描写。在创作四百万字科幻小说之后,刘慈欣本人竟没有一个自己最为认同或中意的,或说能够移情的角色,并表明人物角色对他而言,只是工具与符号。尽管如此,在阅读了几乎所有大刘作品之后,有个名字反复出现,很难不被注意。即使同为符号与代表,通过少有的在多部作品中同时登场“丁仪”形象,多少可以窥探出刘慈欣在科幻创作中的部分理念。为了表达某种概念,刘慈欣在人物命名时常采取谐音的方式,“丁仪”与“定义”发音类似,在各部作品中基本保持了统一的顶尖理论物理学家身份设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刘的宇宙观,并作为其物理理论的代言人,从某种意义上串起了大刘的各部作品。在刘慈欣另一部重要长篇《环状闪电》中,他的背景交代最为清晰:“丁仪有哲学和量子物理学两个博士学位,还有一个数学的硕士学位,……一级教授,科学院院士,而且是最年轻的院士”,他的形象在代表了人类科学顶尖水平的同时个性极强,不拘小节。在《带上她的眼睛》中,有《微观尽头》、《宇宙塌缩》、《朝闻道》三篇同样以丁仪作为故事重要人物登场。在《微观尽头》中,他是理性的权威,言简意赅解释了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在《宇宙塌缩》中,他依然是万人敬畏的物理学家,作为“统一场论”创始人,对塌缩理论具有最终解释权,并有着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甚至对亲人生死显得不近人情;而在《朝闻道》中,面对妻儿的挽留,丁仪依然毅然前行,走向真理祭坛,用生命换取宇宙的终极奥秘,成为物理科学的殉道者,最终幻化成美丽的火球飘逝而去。无论在哪个故事中,丁仪都是一个纯粹的物理学家,几乎在每个故事表达自己对物理学的一刻红心,时刻做好了为理想献身的准备,此外,丁仪的宇宙理论倾向于“大一统”,他代表宇宙的秩序,他关心的不是个体的生死存亡,而是人类作为一个命运整体的宏观走向。从某种意义而言,解读理性的丁仪,对于理解大刘的总宇宙观,将有感性的帮助。脑洞大开——那片叫“未来”的世界大刘说,科幻不是预测,而是排列,然后展现各种未来的可能。他所创作的每一个故事,便是对一种未来可能的描绘与解读。大刘有这样一种能力,将所有的一切写得让人信服,无论是虚幻的理论,还是想象中的未来世界。在对未来的描写中,大刘上天入地,并把笔墨集中于“超级灾难”的想象之上。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人类不应只关注地震、海啸等这类局部灾难的预防,而应该同时做好应对有关无外部支援的“超级灾难”的准备,“一旦人类面临灭绝,我们该怎么办?没有办法。当然科幻文学本身是唯一一个承担了这种使命的文学题材,但它毕竟是文学,承担不起深度理论思考的任务,必须由学术界的思想家来做这个事。”因而,在《带上她的眼睛》选集中,充满了各种“超级灾难”的呈现:在《流浪地球》中,整个地球一直处于无休止的灾难之中,人们一直在逃亡,最后,连太阳也死了,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在《宇宙塌缩》中,世界的各个角落皆在塌缩,包括时空,最终造成了时光倒流与无限循环的可怕后果;在《人和吞噬者》中,人类被赶下了食物链顶端的圣坛,整个地球都被吞没……在大刘的故事里,人类社会在未来岌岌可危,星际战争一触即发,而在各个平行时空里,人们都在试图重建行将毁灭的人类文明。硬汉柔情——那件叫“希望”的小事大刘曾在某次访谈中这样自述:“确实有科幻小说思考社会或隐喻现实。但相反,我总是试图用现实隐喻科幻。”所以,与一般的星际穿越、天马星空之外,刘慈欣在他的科幻小说中会融入诸多现实主义的描写。在这本短篇小说选集中,他的题材选择可谓上天入地,既有涉及煤矿深井的《地火》,又有重点描写穷乡僻壤的《乡村教师》。在这两篇小说中,大刘均写到了孩子,用教育将科幻未来与现实巧妙联接。在未来反观现实,刘慈欣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他绝不是一个科技至上人士,对于科技极度繁荣的未来,他在文字中透露出深刻的忧虑。在描写现世时,他的笔触变得温柔:当一百年后的孩子用全息影像来参观还原今日的矿山,一切现世的存在皆成为了美好的过去时光;而因为有了执着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乡村物理老师,星战中的外星人类在偏僻的乡村发现了高级的人类文明。现实看起来落后甚至愚昧,却充满人情味与真实感,比起无忧无虑的单调未来,更有希望,亦更接近文明。书中最能表现大刘硬汉柔情一面的故事,非同名小说《带上她的眼睛》莫属,这是一场太空回归地球的探险。被失事飞船困在地心的女宇航员,将独自等待孤独的死亡,然而她却仍然拥有一颗诗意而眷恋生活的灵魂,并一直坚持着微弱的希望。通过传感眼镜,她的眼睛跟随另一位回地球探亲的宇航员,请求他带她为每一朵小花取一个名字,再望一眼地球上广阔的草原。探索宇宙没有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却将生命引向了幽闭无援的地底深渊,反转的科幻剧情让人读得一阵唏嘘。在大刘的末日想象与悲剧之中,常常会留下一个开放的出口,不让世界毁灭地太过彻底,也让读者不至于太过绝望。毕竟宇宙的无论哪一种可能,只有希望才是一切。书腰上如是写着:“宇宙送给我们一个刘慈欣,刘慈欣送给我们无数宇宙。”这本《带上她的眼睛》里,确实包含了宇宙的很多种可能。他探索宇宙的尽头,呈现一切的幻想,又摸索人心的尽头,彰显所有的情怀。与《三体》这样的大部头不同,科幻短篇很难短时间架构出一个完整的宇宙体系,更多的情况下,这些故事只是传达了一个灵光乍现的理念,或是一场宏大事件的高潮瞬间。在描写这些宇宙时空的一角,大刘采取了一贯的理性态度,他的文字风格有种证据确凿的从容,能够把笔下那个虚构的世界描绘成日常逼真的模样。而生存在这个世界中的人类,无论作为整体,或仅身为符号,均展现出生动丰富的人性之光,照亮了我们内心的黑洞。
  •     学会带着别人的眼睛看世界 ——我心中的刘慈欣对比之味 虽然盘桓着“小狗门” 的雾霾,但是 “鸡蛋”《三体》一举斩获雨果的光芒无人可挡,作为“母鸡”的刘慈欣又成大家谈论的热点。那些刚刚驻足这里的人也许并不知道,早在三体(06年)之前,大刘已经凭借他的短篇作品连续7年(99-05)获得银河奖。这已然成为“前无古人,至今后无来者”的神话了。而近期推出的《带上她的眼睛》就是一个让你走近刘慈欣短篇很好的机会。此书以出版时间为线,集结了大刘99年到02年期间发表的17篇作品,其经典作品《乡村教师》《全频段阻塞干扰》《朝闻道》等都收入其中。 达科•苏恩文在《科幻小说变形记》中提出“科幻小说应该被理解为认知性陌生化的文学”。 从这一经典论断中,就可以看出科幻小说本身是个“略微不自洽”的题材。一方面需要“陌生化”把自己与现实背景作品区分开来;另一方面“认知性”本质核心限制作品必须受到某些现实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像神话一样天马行空的臆想。而且这两点在客观上受到读者接受程度的限制。即使抛开小说的这个体裁限制,量子场论教科书这种既有大量反常识的论点(“陌生化”)、又深刻刻画了世界(“认知性”)也成为不了科幻。科幻不会以吓跑所有人为荣。不太恰当地套用一句歌词,“最熟悉的陌生人”也许就是科幻追求的艺术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幻的短篇尤其难写。在短短地上万的篇幅中,不但要讲好一个有逻辑的故事(“认知性”),还要成功向读者兜售一种新的世界观(“陌生化”)。与很多的科幻名家不同,刘慈欣往往使用一种“简单得你都你都不敢用”的方法:既然你要“认知性”,那我一部分写正常视角或现实场景;既然你还要保证“陌生性”,那我再来段非现实场景。仅仅从叙述技巧的角度来看,这完全就是对科幻这两大元素的“暴力分拆”,但在其中却赋予了作品“刘慈欣式的味道”。 《地火》是一篇比较少讨论的作品。海龟刘欣为了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资源、让煤矿工人摆脱煤黑子的称号,提出点燃煤层、把煤转化为煤气的方案。但是事与愿违,点燃之后的煤层失控,变成了扑不灭的地火,之后刘欣也为此殉道。在同行前辈阿古力看来,刘欣的想法完全就是天方夜谭,方案完全停留在纸面上,不可能成功,甚至用上“破天荒了”这种词汇。故事的最后一章视角换成了一百二十年之后的中学生。他在参观完煤炭博物馆之后,日记中写道“过去的人真笨”,之后历数各种看不上。而在他看来,煤化气是个理所因当的常识,以至于当年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都不自知(不清楚天火的原因)。他的前辈,认为他的努力毫无意义;他的后辈认为这一切理所应当,不需要努力。刘慈欣通过最后一章跳了一百二十年的时间跨度,不但造成了行文线索以及读者感官上的疏离感,更是从描写背负嘲笑追求梦想到梦想破裂的 “反鸡汤文”套路一跃成为努力与梦想被过去否定、被未来消解的双重打击,情绪上的悲伤也由此升华为一种无法言明的悲壮气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后世的煤炭开发思路与刘欣并无二般,都是在传感器控制下的煤化气,只是多了中微子检测器、引力波雷达、激光钻机……这些名字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技术充其量只是当年刘欣打破行业禁忌的惊世创意的补充和完善。都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上,是刘欣第一个捅破了“道”这层窗户纸。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当时却以为“道灭”而“自我殉葬”。在两种完全不同时间背景上,情绪波动函数达到共振频率,显著地放大了原来单一的情感输出。 当然在放大情感输出上,刘慈欣的对比并不仅限于时间,在同名短篇《带上她的眼睛》中他还尝试了利用地点差异的对比。作品中主人公利用传感眼睛把所看到的景象、所触碰到的感觉传输给了远方神秘的她。她会为日落陶醉,也会为错失一次日出而神伤,对于“我”早已熟视无睹的一切平凡事物都有着“神经质般的”多愁善感。当最后揭开神秘的身份的时候,我看右手边的鼠标都有种艺术品的感觉了。 如果说情感是作品的“色”和“香”,但是真正能让读者记住作品关键在于“味”好不好,能不能做到绕“齿”三日;所以大刘的对比还有更深刻的功效。先举两个更为明显的例子。 《天使时代》中伊塔为了解决祖国桑比亚极其严重饥荒问题(三分之二的人口挨饿),对人类基因重新编程,使他们能够消化青草和树叶。消息一经宣布举世震惊,大家视他们为“魔鬼”“怪物”,认为他们“向全人类的脸上泼粪”,“抽掉了人类文明的基石”(P324)。负责军事打击的菲利克斯将军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世界如此“大惊小怪,不过是因为我们不需要以野草和树叶充饥罢了”。 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当人被环境逼迫到只能以动物的心理形态来能活下来的时候,仓廪实、衣食足的我们站在伦理的高度对于他们的谴责是很无力的。子非鱼,安知鱼之苦:他们为了活下去,放弃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火的使用,也放弃了人的尊严,像野兽一样进食。其实这类极端的情况并非刘慈欣的异想天开,且不说大量民间口口相传、却无法确证的易子而食,举一个能精确到日期的真实案例R v Dudley and Stephens。在发生海难十多天之后,已经生病的帕克被很多天没有进食的同伴杀死以作为食物,几天后剩余的三人才获救。本文无意去辨清其中的法理学或者伦理学阐释,只是想指出的是全球各地的法学院关于此讨论经久不衰这个现象本身就能说明这其中的却有讨论之处。 他们剥离“人”、保留“兽”的过程中也透着无限的无奈,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被剥离”。正如帕斯卡尔所说,人只是会思考的芦苇而已。在极端恶劣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来临之时,要求他们保持平时的举动,本身也许有点道德苛求和伦理绑架的意味在其中。 当然,刘慈欣并不囿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对人的举动进行比较,更把笔墨伸向了人与非人之间的比较。在《人和吞食者》(原名《吞食者》)中,外星人大牙当面对人类对其过于残暴的指责时,指着蚂蚁说你们没有资格说道德:立体多层次结构的蚁穴比之所有的都市都不逊色;它们也有复杂的社会关系;甚至人类零星地躲在岩洞中发抖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建立了庞大的王国。而你们一台挖掘机都能摧毁几十个这样的王国。虽然给人有种诡辩的感觉,但是如果能抛弃了“人类中心”的观念,仅仅从逻辑上来说还真的是无言以对。 《天使时代》中的西方人对伊塔多层面打击(肉体上、舆论上),《人和吞食者》中大牙对人类的反驳。这两个片段通过与寻常场景的对比,非常强烈地展现了人的观念会不自觉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对自己所熟悉的东西产生一种优越感。更危险的是,这种优越感是不由自主的,甚至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其实之前提及的“放大情感输出”,其思想的针脚也是落在这点上:《地火》中过去和未来的人都对刘欣不理解,《带上她的眼睛》中“我”觉得“她”多愁善感到了病态的地步。 展现这种心态上的”病变“才是大刘采用这种强烈对比的主旨所在。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从自己的需求出发的例子比比皆是。在现实生活中,更有些势力凭借着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优势和完善的文化产业(电影、电视、书籍、动漫画、游戏等),搭上“全球化”的快车,以其风卷残云的气势,把一己之念在全球强力推行。弱势文化日渐萎缩、部分地区局势动荡……都是早已显现的恶果。 放下固有的傲慢,学会带着别人的眼睛看世界:这就是我心中的刘慈欣对比之味。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在人类的每一个十字路口选择殉道QAQ
  •     《带上她的眼睛》
  •     短小却依旧震撼。喜欢同名的《带着她的眼睛》。
  •     大刘太厉害啦,地球在他手里就是一颗玻璃球啊
  •     宏大叙事,想象力很赞。然而99年到02年间的作品带着浓浓的环球时报味道,没有来由的反美亲俄,计划经济时代的理想主义色彩很重,丁仪这样的角色的身上,你可以看到80年代政府媒体宣传的调调。所以这本集子里面的内容再过20年看也许就有不少内容会让读者莫名其妙了。
  •     刘慈欣写到人对话就觉得很好笑,尤其是对女性的刻画。但其关注社会的意识与科幻的结合真的可以看出一个工程师的广博。《乡村教师》一篇虽然没多少内容却看哭
  •     最喜欢流浪地球。
  •     没太懂地下旅行的机理。可能是利用中子材料的密度比较大吧。
  •     作为大刘早期的短篇集,内容上有很多个人喜好的成分,果然频道不对看的有些吃力。提几篇个人喜欢的《乡村教师》、《流浪地球》、《朝闻道》。
  •     听着德彪西的月光,老泪纵横。最爱的三篇:乡村教师,流浪地球,带上她的眼睛
  •     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     基石。
  •     给每一朵见到的花儿起名字,下次见面要能叫出它们
  •     《全频道阻塞干扰》和《朝闻道》,最喜欢的两篇。
  •     这书装帧与纸张都是满分,刘慈欣的故事更是满分!
  •     暑期进修1: 多次泪流满面。相比长篇小说,短篇可能更适合作者存放自己枝节新颖的想象力。不对宇宙充满敬畏和好奇的人生,无疑是不完整的。想象力则是作者伟大的星空万花筒。最喜欢的一篇是《乡村教师》,读完久久不能忘怀
  •     大刘短篇不好看,但是比起来其他人简直跟神一样
  •     大刘还是不擅长描写女性,感觉他笔下的女性都基本一个样子…像娇弱善良的小兔子一样的女孩…让人最意想不到的是除了上天还能入地
  •     依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大刘的想象力,每一个短篇故事读过后,都可以让自己在那个世界里沉浸许久
  •     《科幻世界》上的刘慈欣短篇合集,不能更赞~给四星因为我对科幻题材喜欢的少,但是《乡村教师》真的看泪目了……
  •     个人水平有限的缘故,大部分文章都能看到在独特的构造场域,循序渐进的制造最终的外在奇观,并缠绕着各式基于当代科学的科学哲学观;重科轻幻
  •     为读者盘点了这份关于引力波的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书单
  •     喜欢朝闻道,不过怀疑人类有限的大脑能否在短短一年内理解这浩瀚的宇宙
  •     以前看三体的时候觉得很失望,但是这个短篇集很精彩。他是中国科幻第一人吧。
  •     带上她吧。
  •     一篇流浪地球让我动容,结尾真是又感动又震撼,几年后我永不会忘记看流浪地球那个晚上
  •     看完最大感受竟然是:珍惜家人,热爱祖国
  •     唉,可怜的女孩……致敬先驱者。大刘太棒了!
  •     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处就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
  •     每周四下午东亚图书馆刷小说?
  •     在一个上读到的,没想到是10多年前的作品,现在读依然很棒,准备看看三体
  •     是以前看的了,今天放到“读过”里,这套书两本,基本涵盖了大刘所有的非长篇小说,是国内最完整的集子了。对于大刘的作品,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看到今天,我也算博览,一言以蔽之:关于深厚的科学幻想与人文交互的表述,我所见未有超大刘者。
  •     还是那句话,故事可以看,这书还是不用买了…没什么新作
  •     大刘的短篇相当不错,甚至找到好多长篇的影子!
  •     这本书里是一系列大刘的短篇,一个作家的成功真的需要大量的写作铺垫,其中花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积累,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大刘。
  •     很后悔买此类小说,看不懂。
  •     虽然没弄明白,落日号怎么在地底航行,但是很感动。 来自地心的心跳。
  •     其实短篇甚至好于长篇呢。
  •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     啊每一篇都很喜欢!
  •     刘慈欣还是很擅长写中短篇小说的嘛。
  •     三体,还是无法超越,包括刘慈欣自己。
  •     雄奇已至诡谲
  •     有几篇小说让我有了现实主义的感觉。不过,大刘的作品,除了震撼,我还能说什么呢?
  •     因为三体认识刘慈欣,也深深影响了我的宇宙观,让我不时仰望天空,不再只是把星星当成天空的装饰。《朝闻道》是最喜欢的一个短篇,有时候想,如果把宇宙的真理摆在我的面前,或许也会愿意用生命交换。
  •     大刘的短篇小说,很多篇章中可以看出三体的相似之处
  •     其实除了三体,大刘的其他科幻小说同样非常出色,有几部短篇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画面感呼之欲出,经常带给我无限的想象。但有些东西还是不太感兴趣,比如描写战争的,个人觉得非常无聊。不过这不影响大刘的优秀。
  •     这种结局真的,又爱又恨。
  •     大刘确实是站在当今中国科幻小说顶峰的几个人,这些故事都渗透了恢宏的想象力,像海绵一样,轻轻一捏,灵感散得到处都是。至于大刘今后的成就,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     最沁人骨髓的孤独和强大的支持力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