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光》书评

出版日期:2016-6-10
ISBN:9787219097603
作者:谢默斯·希尼
页数:152页

本来以为我不会喜欢希尼这样的诗人

本来以为我不会喜欢希尼这样的诗人。无关他的好名声,也无关我的坏品位,只因为,怎么说呢,采样率太低。年纪不大的时候就读过他的《挖掘》,觉得他食指和大拇指之间那杆如枪一般敦实的笔,还是很酷的,除了老生常谈的粗粝之美细节之妙,我还读出了他作为诗人的小小骄傲,整首诗就像个人宣言一样扬着眉毛。然而,对当年那个特别把“洋气”当回事的小女孩儿来说,又是老爹又是铁锨又是土豆又是泥炭的,这一切都太“山药蛋”了……总让人想起白羊肚子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于是对希尼,也就无可挽回地留下个“很土”的印象(其实想想,也没什么不对,他本来就是一个北爱尔兰农民的儿子,看他后期的诗,也满是对家乡山川河流历史文化的反复书写和深深眷恋,始终带着良善的泥土味),并且,也没什么劲头再读(肤浅!我认!),直到这本《电灯光》的出现,才好像重新发现了希尼。
先说说我一直以来“洋气”的口味吧。嗯,似乎喜欢的都是女诗人:火辣辣的茨维塔耶娃、亮晶晶的艾米莉•狄金森、麻酥酥的索德格朗、香喷喷的伊丽莎白•毕肖普、仙女一样轻盈漂亮的辛波斯卡(偏心!我认!)……其实男的也有,热情奔放的李白……而希尼跟他们都不一样,简直太不一样了。
他用起典来堪称凶残,知识储备不足的读者真的会哭(说的就是我)。实话讲,这么本薄薄的集子,读第一遍的时候真不怎么顺畅,总在一些“语焉不详”处卡住,只能一次次停下来细细看那些译注(给译者点一万个赞,真是贴心宝宝),某些瞬间,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不拄拐棍儿就走不了路的小老头儿。希尼的脑子简直是个杂货铺,希腊神话、爱尔兰民间传说、圣经、英国史、莎士比亚(及其他英国文学掌故、作家作品)、贝奥武甫……什么都有,我列出的绝对不是全部。读诗读出一肚子挫败感来,这还是头一回,我觉得这次读希尼的最大收获就是再一次意识到自己没文化极了,补课才是正经事。
希尼在诗作中频繁用典是真,然而并不会给人恶意炫学的印象,而更接近一种熟极而流的状态,读懂之后自会明白其中妙处。比如组诗《真名实姓》(超喜欢这首),描述的是初中时代的希尼在寄宿学校跟同伴们一道演出莎剧的情形,就巧妙地将儿时经历与莎剧人物、台词穿插在了一起,缤纷生猛,鲜活逗趣。再比如《书架》,两行一个叶芝,三行一个哈代,四行一个毕肖普,整个儿一英国文学英雄大乱斗,把书架都写成精了。
(友情提示:下面这个自然段纯粹是私人吐槽,体现的也主要是我跟诗人的私人恩怨,完全可以不看。)
除了用典,希尼还特爱“用名”,要是还健在,搞不好会是网络实名制的积极拥护者。从家乡的山到家乡的河,从邻居家的妹子到初中同学的儿子……一切人与物皆可入诗,这可能也是他的作品特别接地气的原因,所谓“泥土的芳香”。不过这也会产生一个副作用,那就是中文读者想诵读他的诗会特别难!我试着读了一遍《真名实姓》,大概吃了100个螺丝!好啦,还是默读比较舒心。
除了《真名实姓》,我特别喜欢的还有《从包里出来》,希尼对细节的控制真迷人,这一首特别魔幻现实。不过希尼的作品绝对不是做气氛、走线条儿的,并不是那种云里雾里可以囫囵吞的枣子,有时候不抠字眼是读不出真意的。就比如《从包里出来》吧,希尼(排行老大)及弟妹九人,全部由科林医生接生,所以有“我们都来自科林医生的包里”一说,不了解这个背景的话,真会觉得莫名其妙。于是译注就变得特别重要。译者挺靠谱的,细致用心有诚意,那200多个(渗着血的)注释真不是盖的,不仅仅是介绍背景、补充缺失知识点帮助理解诗句而已,译者甚至把一些关键语词的翻译思路也写上去了,对今后外语诗歌的译介也是蛮有参考价值的。另外推荐一下译后记,干货很多,值得一读。
突然觉得有点抱歉。只是个普通读者,诗读得不算多,积累也少,冒冒失失地写个所谓的评,有点滑稽,可能没说到点子上去,还可能充满了偏见。读诗嘛,读诗的人都有点任性。这个集子已经读了两遍,私以为翻译水准颇高的,尤其是像希尼这种翻译难度特别大的诗人,敢译已经不易,译好就更难。杨铁军本人也写诗,语感很好,果然还是诗人最懂诗人哈……上次有这种感觉,还是读到黄灿然译曼德尔斯塔姆的时候。好的译作总会让人忍不住想读出声,于是我读了一首完全没有掉书袋、完全没有外国人名儿出现的(翻白眼)《羽扇豆》给大家听,希尼也是难得清新一次……
http://www.lizhi.fm/169418/2543929655494583302
P.S.关于一个出版社的译名,跟杨老师商榷。74页《书架》一诗,“蓝紫色的麦克米兰出品的《叶芝集》。”这句,“麦克米兰”指的是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吗?官方译名 好像是“麦克米伦”。

蒙大拿

读了几遍《蒙大拿》。两条注释里都提到1922年这个年份,这里边有什么故事吗?谁来说说看?注释1:Mooncoin是爱尔兰小镇。这首歌曲由瓦特·墨菲作于1922年,纪念他失去的爱情。注释2:爱尔兰自由邦,根据英爱条约成立于1922年,一开始包括全爱尔兰32个郡。此诗主要是作者回忆了一位儿时记忆中的优秀的挤奶工约翰·多劳汗,他曾在蒙大拿打过工。说他在巴特勒桥工作偷懒。说他是赌徒,为什么在写赌博的情景时,他却在一旁歇凉?


 电灯光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