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土地》书评

出版社:行人文化实验室
出版日期:2012-4-25
ISBN:9789868823600
作者:阮义忠
页数:184页

永恆的美感

作為來自大陸的交換學生,台灣當代攝影家“阮義忠”這個名字對我來說卻並不陌生,但在來台之前,我對阮義忠的印象卻更多來自他的文字,知道他2011年初於《南方都市報》開專欄說說照片背後的台灣故事,大陸媒體上也能頻頻看見關於這位已過花甲之年的“攝影教父”的採訪和評論。而真正靜心認真翻一翻阮義忠的攝影集,則是在去年秋天逛淡水老街的小書店“有河book”時無意瞥見他的《台北謠言》和《人與土地》。這兩本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影集,書中收錄了阮義忠為專欄所寫的文字,所以每張照片旁都配有他本人詳細的背景解說和拍攝感受。我個人對他的《人與土地》攝影集更感興趣。《人與土地》是阮義忠在1974年至1986年間對台灣農村的光影記錄。一共86張照片,分為“成長”、“勞動”、“信仰”、“歸宿”四個單元,用鏡頭心平氣和講述著三十年前這片土地上的故事:“人與人的互信互助,人對土地的依賴感恩,人對天的敬畏、對物的珍惜”。(《人與土地》序言)。看完這本攝影集,有一個詞在我腦海裡反復浮現:永恆。叔本華說過,我們的生存,不過是兩個永恆之間短短的一瞬。儘管阮義忠鏡頭裡的那個年代所有點點滴滴的瞬間是早已消失和改變了的,但我卻能從一幅幅照片中讀出亙古不變的情懷,即對大地的依戀、對生命的尊敬。人類歷史只要向前發展一步,這種情懷就會存在一天,從過去一直流淌到將來。唯一永遠不改變,是不停的改變,而成功的攝影師善於把握住幻變歲月里的美麗,并定格成相紙上的永恆。在我看來,《人與土地》正是展現出一種超越時空的永恆美感。(一) 妙手偶得的完美還記得看阮義忠的《台北謠言》時,就驚歎他捕捉經典瞬間的能力或者說運氣。比如他曾經拍攝台北街頭一個流浪兒斜靠在商店玻璃窗睡著了,玻璃倒映著他滿足酣睡的模樣,而恰好同時倒映出一位撐著陽傘的婦女遠遠經過。如此奇妙的畫面居然被他“無心”拾得。而這樣偶然卻完美的瞬間,在《人與土地》中便更是比比皆是了,有些鏡頭連阮義忠本人都開玩笑認為是“老天給的禮物”,例如他在旭海軍事基地里冒險抓拍到的一群進行翻跟頭比賽的村民,陳丹青都不禁問:“這張照片是上帝替你按的快門吧?”在眾多“老天給阮義忠的禮物”中,我最喜歡他在高雄縣茂林鄉拍攝的照片《多納的哺乳圖》。照片右側是屋子里一位給懷中孩子餵奶的多納的魯凱族婦人,左側則是門檻邊坐著三個孩子,他們瞪著明亮的大眼睛向鏡頭看過來。而這處於兩種活動狀態的人之間,則是一片黑漆漆的石牆,將光影流瀉著分割。 阮義忠說其實畫面最初只有那位哺乳的婦人,面對如此寧靜安詳的場景他卻費盡心思也無法找到一種恰到好處的構圖,甚至“一時之間有了無力感”。正在束手無策之際,隔壁家的兩個女孩一個男孩走來,笑嘻嘻在門邊坐下。“原先的寧靜被破壞了,單純的畫面變複雜了,我卻慶倖在完美中找到了缺口,也就是所謂創作表現的使力點。”毫無預料闖入鏡頭的調皮孩童解決了他的難題。當我仔細審視這張《多納的哺乳圖》時,不得不感歎這是“妙手偶得之”的完美。想像如果畫面中只有那位哺乳的婦人,那麼也許最終能成就的效果是整幅畫面被一種無比飽滿純粹的安靜佔據,仿佛置於只能漏進陽光而透不了聲響的真空中,時間都是凝固無聲的。可老天偏偏故意安排了“不速之客”破壞攝影師最初的一切設想,而這種“破壞”無意成就令人拍案叫絕的絕佳意境:婦人雙眸低垂,鄰家孩童目光明亮;婦人全神貫注哺乳,鄰家孩童則努力揣摩著相機后的陌生人……兩者形成鮮明對比,而中間那堵漆黑的石牆形成的巨大黑影,則恰巧化作分割線,將這間小屋里的世界分割成“一明一暗,一動一靜”的兩部份。生活平淡瑣碎,卻恬淡知足;生命沉靜安詳,卻不乏靈動活力。人,存活于廣袤大地上無比微小而平凡的個體,正是在這些對立相生的矛盾體中迸發出無與倫比的奪目靈韻。類似于《多納的哺乳圖》這種偶然獲得的絕妙瞬間,在《人與土地》還有許多。甚至有時我會感覺他照片太過“幸運”,輕而易舉就擁有天時地利人和,那種渾然天成的震撼是縱然刻意人工擺拍也未必能取得的。後來看到大陸一家報紙對他的專訪,其中他對“好照片的標准是什麽”問題的回答同時也解答了我的困惑。“他最大的成就感來源於:‘你看,我完全不著痕跡地把外在的一切變成了我理想中的狀況。發現了關鍵之手的存在。”“這是一種超越了擺拍的擺拍。” 每個人都羡慕與幻想著邂逅“美麗的意外”,用相機輕而易舉捕捉到經典瞬間。但是,我認為任何一種偶然背後都深藏不可取代的必然。阮義忠的功力不僅僅限於拍攝好當下眼見之景,而是他深蘊心底的濃厚人文情懷讓他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敏銳覺察到潛藏在尋常人事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背後的美學價值,並且願意耐心等待。按下快門時,所有人與景必然會與他的鏡頭產生最理想最默契的關聯。《人與土地》的永恆美感,其中不少瞬間在他看來是老天所賜。妙手偶得之的完美,的確是“老天給的禮物”,但只有真正的有緣人方可獲得。(二)一心向美的尊重與信仰阮義忠曾說過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對我來說,相機是讚歎的工具,不是批判的利器。”他喜歡記錄所有美麗的東西,這種喜歡甚至到達一種固執的程度,假的惡的醜的他就是不願意去拍。所以可以想見《人與土地》他鏡頭裡三十多年前的台灣農村是什麽模樣。即使人們物質條件是匱乏的,但你依然能從他的照片里讀出一番田園牧歌般的詩意。就以將孩子作為拍攝主體的照片為例,《多納的夜明珠》,是在高雄縣茂林鄉一戶家徒四壁的原住民房屋里拍攝的,昏暗的房間里一眼可知生活條件的簡陋程度。兄弟兩個坐在床榻上,神情專注地盯著鏡頭,眼睛又大又亮。哥哥嘴角微微上翹,弟弟則調皮地把雙手放在後腦勺。我看到這張照片時,完全被孩子們那樣純真而快樂的模樣打動了。即使生活給予他們的物質無比匱乏,即使生存的空間都缺少一點燦爛的陽光,但他們卻依然能投給這個世界一片溫暖活潑的目光,就好像是一股予人無窮無盡勇氣的正能量。阮義忠自己對這幅照片有一句相當精准的評價:“一個空空蕩蕩卻又完完整整的家。”孩子們纖塵不染無憂無慮的目光,就是這個家最珍貴的寶貝。即使擁有的不夠多,只要還有親情還有家,生活就知足剛剛好。阮義忠鏡頭裡的孩子基本都是能令你會心一笑的,至少在望向他們的眼睛時,你感到原來幸福如此簡單。阮義忠一心向美的攝影理念,如果通過照片去概括其原因,我想用兩個詞:尊重、信仰。他在台南縣安定鄉拍攝的一張老農婦“送王船”的照片,老農婦衣衫整潔,神情莊重肅穆,雙膝跪地,左手舉著枝條,右手按住土地,凝視著來去王船的方向。照片里還遠遠站著兩個農夫,難辨他們的目光是投向捕捉畫面的攝影師還是一臉虔誠的老農婦。無論是何種圍觀的動機,老農婦,照片的主題,則是心無旁騖地履行著她個人恪守信仰的儀式。我曾在大陸西北旅行時看見寺廟前磕長頭的信徒,而我知道如果到了西藏,一路都會是“天拜”進藏的信徒,場面更為震撼。那時想到一句話:“在最遠的地方,人們最虔誠。”而如今看見阮義忠《人與土地》影集,我覺得,或許應該說只要有信仰的地方,人們都是虔誠的。在這片台灣南部的土地上,那群人心懷感恩與敬畏,要用自己樸素、獨有而神聖的方式,表達對支撐心中所有生活動力的信仰的恪守。而阮義忠一直堅持的理念是“尊重對象是攝影的根本倫理”,他對所有允許他拍的對象都懷揣著一份“不能辜負信任”的責任感。他努力維護這些依賴土地敬重土地的人們至高無上的信仰,并試圖用相機幫助詮釋這些人內心無法崩壞的珍貴角落。通過《人與土地》一系列照片,我認為阮義忠一心向美的原則,根本上是對所有攝影對象的尊重,是他攝影信仰的體現。


 人與土地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