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49507047
作者:唐诺
页数:708页

作者简介

极限的思索,让人晓得自己其实可以更好。
尽头,常在远方,有时候却是现实。
探究尽头,为的是眺望远方与抵达远方的喜悦,是试图超越此时此地此身的努力。
以尽头为坐标,反观现实,则可发现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遗忘了什么,错失了什么。
作家唐诺,将萦绕多年的念头付诸笔端,以独有的诗性而思辨的语言,铸成四十五万字的鸿篇巨制。关于远方,关于写作,更关乎我们身处的现实。
极限的思索让我们箭一样射向远方,但注视它实际上的力竭停止之处,转而追究它“本来可以发生却为什么没发生”、“已堪堪发生却退回去复归不会发生”,则让我们老老实实落回此时此地来,这比较迫切,也有更多不舒服的真相,尤其是人自身的真相。
事物在此一实然世界的确实停止之处,我称之为尽头。在这里,一次一次的,最终,总的来说,揭示的是人的种种真实处境。——唐诺

书籍目录

说明
一 温泉乡的尸体露辛娜
二 回布拉格开同学会的伊莱娜
三 特洛伊十年后的海伦
四 画百美图的侠客金蒲孤
五 抄写在日本墓园里的王维
六 摆摊的写字先生卧云居士
七 不那么担忧电视的钱永祥
八 每天都在查禁书的唐诺
九 回忆四十年前柏林童年的本雅明
十 负责发明新病的小说家丰玮
十一 念自己小说给祖母听的林俊颖
十二 那位从纽约找上门来的NBA迷
十三 放弃绘画改用素描和文字的达•芬奇
十四 叛国的六十二岁间谍卡瑟尔
十五 忘了预言金融大风暴的克鲁格曼
十六 在湖水上唱歌跳舞的卡钦那
十七 随西伯利亚寒流入境的蓝仙子

内容概要

唐诺
本名谢材俊,一九五八年生,台湾宜兰人,台大历史系毕业。
不是专业球评,早期却以NBA篮球文章广为人知。
不是专业推理小说评论者,著有“唐诺风”的推理小说导读。
不是专业文字学者,著有《文字的故事》一书,同年囊括台湾三大好书奖。
唯一“专业”的头衔是作家兼资深读者,著有《世间的名字》《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阅读的故事》《读者时代》《文字的故事》《唐诺推理小说导读选》等。


 尽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唐诺先生是个书写者,同时,他又混迹于出版业。他曾苦恼的说,他未能听从卡尔维诺的警告,作为一个书写者,不要参与到出版业中去,由此而带来了关于“禁书”的烦恼。禁书,像它字面的意思一样浅白。出于某种对书籍及其思想主张的恐惧而禁止其传播的一种专制统治手段。曾长期被专制政府、组织使用。这是一种暴力机器强制运行的机制。书籍、思想面对它显得苍白,看似无法反抗。但是至少死得壮烈,而且还总是会以另一种方式轮回再现。以至于有了二战后,以被禁书而闻名的巴黎兰东主舵的午夜出版社,以及与之竞争的马斯佩罗的新出版社。它们在比被查禁的次数和频率。当然,唐诺先生所言的“禁书”,在现在的时代冲击下,早已异化为另一事物了。以往所言的禁书,那是由于有些人(某些占统治地位的人),含糊其辞,态度暧昧的画出的一条下限(因为他们在做这些事时,正忍受着道德的审判,当然,前提是他是个正常的人),在这条线以下的书籍是不能出版传播的。(就像某国今天依然在各个媒体行业正进行着的那样。)而今的“禁书”,是一条由所谓市场需求而画出的上限。对需求而言,某些实际上很好的书,会由于深奥晦涩,不对时代口味,而显得是多余的。看看那些不顺从市场需求而固执的被出版的书惨淡的销量就知道了。真正让唐诺先生苦恼的是,他知道某一本书是一本很好的书,一个好的书写方式。但是,从市场的角度而言,它注定会是一本失败的书,不得不被放弃。其实这些东西,稍加用心的人都可以想得到。还记得,当11年,光合作用书店等小众独立书店接连倒闭时,人群的反应,媒体的报道。对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读书的悲叹、唏嘘,然后,该吃饭的吃饭去,该上班的上班去。不过是茶语饭后的谈资消遣。而今的许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还真没必要太认真,认真较劲你就输了。Google公布的2014年中国地区搜索排行榜前十:(爱情公寓4 马航mh370 天天酷跑 一代枭雄 世界杯 iPhone 6 大丈夫 中国好歌曲 离婚律师 2048)娱乐是大势所趋,所以谁能抓住无聊的人群谁就抓住了商机。回到前文所说的,对于独立书店接连倒闭的现象。唐诺先生先验的发现并证实了,这不是单纯的人们不再爱好读书,书店倒闭。而是一种资本主义竞争环境下,需求被供给裹挟的人们价值观、生活方式的趋同化导致的。也就是集体性的趋同,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生活方式,相同的追求,而不同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必要要素是不被资本主义竞争下的环境提供的,也是不被理解和容纳的。各个方面已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将要发生的,都在印证着这一切。杂货商店这种几乎没有成本,要求不超过“日子过得下去”的存在形式被连锁超市取代。连锁超市的典型特征是,这家买不到的,去别家也一样。因为这不是大众需求。而独立书店的湮灭以及网上书城的兴起,意味着我们割舍了更多个体性的东西。人与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的趋同化令人厌恶又无可奈何。本来,一个个的个体的价值的体现方式就是因为个体性,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因为他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但这终是乌托邦,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变成了被编织起来的流水线上的微小一员,一颗螺丝钉。(竟然很有趣的印证了无私为党奉献的那句:我是一颗螺丝钉,祖国哪里需要,我就往哪里钉。)资本主义承诺的,展现了人们美好愿景的公平竞争,其实是另一番景象。所谓竞争带来的数量,其实是来自的长期封闭压抑之于开放的井喷式爆发。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真实面目其实是相互的倾轧、斗争,一直到谁都灭不了谁的时候才会终止。由此而奠定市场格局,消灭新的可能。比如近年来的,京东与当当的价格战,京东与天猫,谁也不能消灭谁,但是却消灭掉了那些更小的,以及新的可能,然后由它们来坐地瓜分市场。到最后,京东,当当,天猫,逐渐的都趋同化了,这里没有的,那里也没有。一开始,京东可能是个反叛者,我们叫嚣着站队,高呼:这个不一样,真的不一样!最后它要做的就是杀死以前的自己。所有存在着的事物都是如此,只有新事物才是不一样的,才是希望。但是新事物很快也会宿命的走上这条路。所以,注定了要不断的产生新事物,这个模式才得以维持,每一个新事物,每一次创新都是一丝新鲜的血,让这个系统不至老化僵死。新时代的编织方式,是以企业为单位的。个人被湮灭了。企业不像个人或者国家,要承担道德的压力与谴责。因为它本就是为利益而诞生的,追求利益是它无可非议的本质。就像最近索尼所做的政治献媚,这是一种很好的商业手段。它可以由此而使《刺杀金正恩》获得良好的经济利益。我们又有什么可以谴责它的呢?我们又要指责谁呢?谁是要承担的对象?回到书写本身。对于鲁迅,总是可以看到许多的说法。毫无疑问,近代以来,所有的左派作家因为意识形态的正确性都获得了相当高的地位。也许他们不是刻意如此,但是却有意无意的站对了队。所谓鲁巴茅郭老曹,鲁迅,巴金,矛盾,郭沫若,老舍,曹禺。这里是没有张爱玲的地位的,但是有没有又有什么关系呢?除了左派的那些书写者,谁会真正在乎这个所谓文学地位的排序。这些人,他们会花掉他们的一生去研究这些作家。而鲁迅作为一个近代被评价最高的书写者,一直让人难以捉摸。记得中学时,老师曾对我们说,你们现在读鲁迅是读不懂的,你们太年轻了,非得等到你们四五十岁了才可能读得懂。想想就是觉得可怕,你阅读一生,坚守一生的东西,到最后,才发现它其实并没有什么永久性的意义。唐诺先生说道,文学的书写本是最孤独也注定要孤独的事。但是鲁迅先生的书写其实并不孤独。他的笔是确信的,他相信多数人是站在他这边的。他是那个勇敢的摇旗呐喊者。这是他的选择,他选择了介入时代,当一个参与者。而屠格涅夫选择做一个冷眼旁观者,看着一切,书写者一切,并且因为不参与而被人当成一个懦弱者,但他并不辩解。总有些人,要去做另一些人吧!
  •     从旧历过年前就怂恿老李买入的这本尽头,有板砖的厚度,一共664页,其实我没有信心能把它读完。不过由于这本书已经超出了我的借阅记录了,所以只好把它划在老李的名下借出,从此之后,我只能快快读完,免得每次看到他都被追债。大概看了前两篇后,不知为什么我突然转向其他的书了,比如大唐李白。大致的原因是这书太厚,第一不利于我随身携带,第二我喜欢躺在床上看书(当然这习惯非常不好,要批判,所以现在改成趴了),书太重,我单手拿不住。看来以后作者出书一定要想一想,这么厚的书干脆搞个2本或3本,方便我等随处阅读。这种厚重的书最适宜的是高脚的书桌,摊放在上面,服帖又温顺,阅读起来不必用手拿着。很可惜,目前我家没有这种书桌。后来我想出了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趴在床上读。趴在床上有几大好处,第一,可以拉伸背部肌肉和颈部肌肉,相当于练瑜伽;第二,书竖着放在枕头上,解放了双手。想到了这个方法后,我于是开始了每晚的尽头之旅。我每看完一篇后,第二天一边刷牙洗澡,一边思考唐诺在书里究竟企图说些什么。什么是尽头?书写的尽头?阅读的尽头?文字的尽头?时间的尽头?这本书里不断地提到博尔赫斯,昆德拉,本雅明,(我觉得如果没读过这些人的书大可不必紧张会看不懂,可以这样比喻,没看过庄子,但这并不妨碍你阅读引用庄子的话的书),所引述的语言都和书写小说,阅读体验有关。这些语言有的会在书中反复出现,比如赫尔博斯的应该像一个书写者一样写作而不是像一个时代者那样写作。唐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试图阐述这句话。就如同一个棒球运动员联系无数次的挥杆,能击中的就那么几次,一个作者试图去写清楚他要表达的东西,这东西很有可能是模糊的,抽象的,需要无数次的击打,总有那么几次击打会击中某些读者,而一个优秀的作者,则击中读者的几率会更大一些。唐诺应该是这样的作者,在我看来。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如果说大唐李白让我看到了无与伦比的创新,那么尽头则让我听到了惊蛰隐隐的春雷。阅读的尽头在哪里,文字的尽头在哪里?作者不断的思考并努力的去触碰右墙(如果有右墙的话),尝试各种可能性,让我深陷其中,看完既心生佩服,又觉得无限悲凉。所以草草落笔,尽在不言中。
  •     过两天正好休长假,手上的工作刚好交接出去,得了空,把唐诺提到的书整理一下。看到豆瓣上有一位整理了,但没整理完,希望我这两天能给它补全了。给我自己看书,行个方便。----------------------------------------------温柔乡的尸体露辛娜(推理小说)-------------------------------------昆德拉《告别圆舞曲》|《安娜·卡列尼娜》|《白鲸》|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乔伊斯《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灵夜》《都柏林人》《菊花香》阿加莎《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罗杰疑案》雨果《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福楼拜《布瓦尔和佩居树》里斯考《问题的核心》《恋情的终结》中国奇书《山海经》但丁《神曲》提到的作家:博尔赫斯、卡夫卡、加西亚·马尔克斯、卡尔维诺、王尔德、安贝托·艾柯、纳博科夫-----------------------------------回布拉格开同学会的伊莱娜(回忆录)---------------------昆德拉《无知》《伊利亚特》《奥德赛》山鲁佐德《一千零一夜》圣·奥古斯丁《上帝之城》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大仲马《基督山伯爵》博尔赫斯《天数》提到的作家:尼采、纳博科夫、霍桑、司汤达--------------------------特洛伊十年后的海伦(神话)--------《伊利亚特》白居易《长恨歌》《唐吉可德》柏拉图《斐多》苏格拉底、孔子福尔摩斯《银斑驹》(不是深夜为什么传来狗吠,而是为什么狗没有叫)昆德拉《相遇》《小说及其生殖》《帷幕》----------------------画百美图的侠客金浦孤(武侠)----------------------------------------吉卜林《基姆》《左传》柳残阳《金雕龙纹》《银牛角》张心斋《幽梦影》古龙《浣花洗剑录》《宫本武藏》《聊斋》三岛由纪夫《天人五衰》《春雪》《奔马》《晓寺》朱天心《古都》 朱西宁《华太平家传》博尔赫斯作序《死亡的名称》冯古内特----------------------抄写在日本墓园里的王维(唐诗)--------------------------高野山、伊贺甲贺、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切斯特、王维《辋川集》、李白《行路难》、杜甫、陶渊明、苏东坡《全唐诗》《书法有法》---------------------------------------摆摊的写字先生卧云居士(短篇小说)--------------------赫胥黎《诗经》《楚辞》《史记》拉伯雷《巨人传》昆德拉《好兵帅克》海明威《过河入林》弥尔顿《失乐园》-------------------------------不那么担忧电视的钱永祥(作者自己的时评。哈,台湾人)-------------------------------昆德拉《爆炸的怪物》阿达尔贝·史迪夫特《夏季之后》卡夫卡《城堡》勋伯格、小密尔安贝托·艾柯《倒退的年代》浮士德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们》---------------------------每天都在查禁书的唐诺(时评自由)---------------------------福克纳《八月之光》格林《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案例》梅特林克《青鸟》赫尔岑《往事与随想》塞万提斯《训诫小说》福楼拜《情感教育》果戈里《狄康卡近乡夜话》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星野智幸、鲁迅《朝花夕拾》让·凯罗尔《我将以他人的爱为生》奥威尔《动物农庄》加西亚·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回忆四十年前柏林童年的《本雅明》----------------------------------本雅明《针线盒》《弗兰茨·卡夫卡》《莫斯科笔记》弗吉尼亚·伍尔夫《说故事的人》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纳博科夫《说吧,记忆》《权力与荣耀》《喜剧演员》-----------------负责发明新病的小说家丰玮-------------------------------《九月里的三十年》酷斯特《中午的黑暗》《瘾君子自白》格林《文静的美国人》-----------------念自己小说给祖母听的林俊颖---------------------------------《我不可告人的乡愁》毛姆、巴尔扎克、法朗仕契科夫《可爱的女人》《求正义之心》《摩诃婆罗多》《雾月十八》《琼花开》《理想国的烟火》《ABC狗咬彘》托马斯·莫尔《理想国》《雅歌》《麦克白》----------------------那位从纽约找上门来的NBA迷------------------------卡兹米业日·布兰迪斯《记事,巴黎一九八五~一九七八年》-------------------放弃绘画、改用素描和文字的达·芬奇--------------卡尔维诺《准》《稠》《论(小说)的开头和结尾)达·芬奇《亚特兰堤斯手稿》菲尔丁《汤姆·琼斯》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叛国的六十二岁间谍卡瑟尔----------------格林《人性的因素》约翰·勒卡雷《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汤姆·克兰西《猎杀“红十月”月》骆以军《西夏旅馆》伍尔摩《哈瓦那特派员》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巴黎评论》------------------忘了语言金融大风暴的克鲁格曼----------------------------《撒伽》弗里德曼《选择的自由》《职业杀手》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在湖水上唱歌跳舞的卡钦娜-----------------艾柯《诠释与过度诠释》----------------随西伯利亚寒流入境的蓝仙子-----------汉娜·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卡尔维诺《新年前文学备忘录》本雅明《历史的概念》是看到《回忆四十年前柏林童年的本雅明》那一章开始整理的。因为感觉后面可能更偏向于作者个人的感悟,跟小说本身优劣无关。最常看到的5个名字是: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昆德拉、卡尔维诺、格林删除了关于朱天心本人的大部分作品介绍,这,怎么说呢,避避嫌,不列举了。整体看下来,感觉不如木心的《文学回忆录》,虽然那老头总是三言两语,但撩拨的人不停的回头翻看。个人口味。浸染在中国大陆这种以汉语为文化载体的土地,我想自己还是有点儿胆量去点评一下“别人”对中国文学的评说,木心的点评,刀切斧砍一样的精准。唐诺,刀法虽美却火候跟木心差了三级阶梯。这是说观点。再说语言,木心是站在讲台上的大家,唐诺只能算是课间讨论的旁听生。中午吃顿好的,下午才有气力继续补充完善下。可能会加一些个人认为不错的摘句。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读了小半,感觉写的中规中矩但又繁杂,没有灵气不够出彩。
  •     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啃完了,前六篇真是惊艳,好喜欢思考终极问题的唐诺。但后面的想表达的东西与之前几篇重复太多,作者也像个没头苍蝇似的乱转,什么都讲不清,尽头也达不到。
  •     唐诺虽然吐槽自己因为没有想像力不适合写小说,但他脑洞还是挺开阔的。写小说这件事,一是看命,一是拿命。
  •     好啰嗦。。。
  •      读唐诺的散文,我总禁不住地想起蒙田。
  •     2/20 - 3/11
  •     面对这样的书,需要再次援引本雅明那个「写一本完全由引文构成的著作」的梦想,虽然反复被征引的言词无非出自那几个人,但每一处都被放在了妥帖的位置。是他自身理解和思考的脉络,让这些我耳熟能详的段落重新发挥力量。头两章几乎被其引文的力量压倒,谈论形式上的可能,文学和人生的偶然性,文学和时间和记忆,作为否定的现代,种种都精彩万分。尔后才慢慢恢复作为一个热爱读书的虔敬者的知觉,加入了这场对话中,在讨论马尔克斯那冰山浮出水面的十分之一中的上校之死时想起了富恩斯特那一整本克罗斯之死,在援引三岛和太宰时总是想到对“老“这件事更执拗的大江,进而看到了和他阅读谱系上的差异,但我一直将昆德拉、博尔赫斯归于另一种类型的Roman à thèse,见到他这样的倾心不免怀疑起自己。虽然在我看来过于昆德拉,但依然好看无匹。
  •     啊~~终于,特么的,读完,了。
  •     2015-26 最棒的
  •     没读完,时间久了,想不起什么原因了
  •     需要细嚼慢咽的书,作为一个想写本带提纲的正经小说的业余人士来说,阅读唐诺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和启发,特别是关于“重读”这条建议。我想,倘若实在没那个天赋,憋不出小说,也要努力做一个高水准的读者。
  •     唐叔叔文字隽永精深,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很多东西 还需努力重读
  •     读过一两篇。。
  •     好心而郑重的书写,丰富得令我觉得自己没什么资格去评价它。
  •     只是名字让我感到舒服和惬意 至于内容 阅历尚浅
  •     读完满满一大本蜿蜒曲折向前延展的长句之后,反而只剩下最粗砺最直白的形容:好看。当然在一个个逗号句号之间,是凝缩的时间不断上冲下突,以至越往后,读者和作者都有了种力竭的疲态。
  •     女神的老公写起书评还真是天马行空。
  •     六百来页的书,从期中前就开始看,陆陆续续拖了两三个月,本来两周前就看完的,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考完试从图书馆重新借回,做了些整理,有摘录,还有文中引用提及的书籍名目。其实没有太多想说的,这本书与我而言是意外之喜,所言所讲读来甚得心意,逻辑思辨又远在意料之外,作者像是搭了座桥梁,一端是那些深刻的,不宜懂的文字,一端是愈加浮躁,眼神涣散的读者。虽说有转述的意味,但字里行间又信马由缰,自成一派。虽在说文解字,但亦可籍此探索自身处境。一如文题《尽头》:极限的思索让我们像箭一样射向远方,但注视它实际上的力竭之处,转而追究它“本来可以发生却为什么没发生”、“已堪堪发生却退回去复归不会发生”,则让我们老老实实落回此时此地来,这比较迫切,也有更多不舒服的真相,尤其是人自身的真相。
  •     02 思考如书名,很深入,文学色彩浓一些,夹杂一些专业性书互补来看或会更好一点。文字不够简洁(不是坏事,如此往往才能叙述的更加详尽,包含更多的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时时走神(个人原因多一点)。
  •     节制的织网人
  •     2015.11.20
  •     居然读完了。今后应该不会看唐诺了。很厚的书很长的句子很多的文字很纵情地乱开脑洞,但看过后留在脑子里的只有一点点,比例严重不对称。
  •     翻來覆去.....
  •     职业读者唐诺看厌了,拖拉机般东西逢源的长句,貌似要穷尽对书写宇宙的追问,把真爱的作者艾特了一遍又一遍,总没个头。
  •     文字很有咀嚼感,细细回味之后会发现,他说的其实你应该经历过。
  •     一流的文学评论与社会思考,从昆德拉,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等文学大家的作品片段为起点,看似跑题的博议其实有内在的逻辑。要说缺点,可能太过啰嗦,当然很好读,可以当做文学阅读的书单。推荐!
  •     值得花费很大精力去细细品读的好书
  •     没有读完,少打一颗星作为保留。
  •     推荐《抄写在日本墓园里的王维》这篇,里面有太丰富的意味!!
  •     读书读出了碎片感
  •     买不到的难过
  •     牛人。
  •     前年花了四个月才读完的,今年的愿望是抽空再读一遍
  •     羡慕这样的私人写作状态
  •     你问我读唐诺是什么感觉?我给你打个比方。你五分钟0/3,队友喷你,你把队友屏蔽,仅一方天地发育。打着打着,居然赢了。
  •     从寒假断续读到现在,跟随作者天南海北地开脑洞跑火车~因为阅读时间零碎,不少地方需要返回去重读,到后来不免有疲惫感,也对书中一些观点持保留意见,然而收获仍不少,无论是对唐诺眼中经典的重拾还是对文字本身的思索~有些很喜欢的细节,读起来令人动容~
  •     王维和古龙最有趣
  •     一本罗嗦的读后感 但是也有趣 能在一堆不着边际的段落中随时找到很妙的一句 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把书放下
  •     几个月断断续续读完 / 对极限的思索让我们回到此时此地的种种处境 / “某种意义来说,人类历史是从堂吉诃德走入或说直接跳入哈姆雷特,过度的神圣、过多的意义瓦解成一片虚无虚空,只剩下百无聊赖。” / 一提再提的昆德拉 博尔赫斯 卡尔维诺 马尔克斯 本雅明
  •     翻一翻,有点感触,很好看。
  •     很长,长到从一页随便翻到其它一页也觉得顺顺当当。
  •     读在《文字的故事》前,却一直没有写些什么。拿到书时,我是有点害怕的,毕竟厚厚的一本,就连拿在手上都觉得太重的那种。幸而开头几篇都挺有趣,最喜欢的三篇是《金蒲孤》《王维》和《卧云居士》,简直一口气看完。后面的一些关于写作的散文,读不下去也只能放弃了。每每读唐诺的散文,都会发现自己知道的实在太少;以至于有时候他的一些话语和思想,虽有深意,但自己不能体会却也只能放弃。还有就是自己读散文,阅读的过程中觉得愉悦,但时间久了就忘了到底是写了些什么,唉。所以这个附注注定也只能是胡说一通了。
  •     开启了我大学时代至今的读书生涯
  •     让人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世事。但是有很多问题都只是点到即止,完全没有好好的解释,让人费解。在很多地方又显得有点啰嗦,例如不断重复博尔赫斯和昆德拉。看到最后仿佛看了一个正处于“老年危机”的书写者在不断说服自己的样子。
  •     在哪停下,哪里就是尽头
  •     像慈禧的裹脚布一样又长又臭,不知所云
  •     唐诺的《尽头》无疑是我最喜欢获益也最大的一本文艺著作,像一个老师,更像一个朋友,娓娓道来,喜不自胜
  •     唐诺真的了不得,每篇散文及其用心,有人觉得是在掉书袋,其实是一个学人对文学真正的看法,我特别同意他对卡尔维诺的看法,不敢恭维的是对昆德拉捧得太高。
  •     啃不动
  •     有种身心俱疲的感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