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我

出版日期:2015-4-1
ISBN:9787535671810
作者:黄永玉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世上能让黄永玉心悦诚服的人并不多。但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中,沈从文无疑排在最前面。在黄永玉的生活中,表叔一直占据着颇为重要的位置。三十多年时间里,他们生活在同一城市,有了更多的往来、倾谈、影响。
亲情、方言、熟悉的故乡、相同的非党艺术家身份……多种因素使得他们两人少有隔阂,交谈颇深,哪怕在政治运动此起彼伏的日子里,往来也一直延续着。艰难日子里,正是彼此的相濡以沫,来自湘西的两代人,才有可能支撑各自的文化信念而前行。
沈从文是黄永玉写得最多、也是写得最丰富生动的一个人物。他钦佩表叔精神层面的坚韧,欣赏表叔那种从容不迫的人生姿态。
从容,欣赏美,沉溺于创造,这样的沈从文,竖起一个高高的人生标杆。

书籍目录

目  录
上编 从文表叔
太阳下的风景
这些忧郁的碎屑
平常的沈从文
下编 黄家故事
一个传奇的本事
来的是谁
这里的人只想做事
“要鼓励永玉多做点事”
我的存在好像奇迹

内容概要

黄永玉,土家族,画家、作家。
1924年8月生,湘西凤凰人,原名黄永裕。曾用笔名:椿屋大郎、黄笛、黄杏槟、牛夫子、咏喻、吴世茫、老獭、姚育水等。
自学美术、文学,以木刻开始艺术创作,后拓展至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套色木刻《阿诗玛》和猫头鹰、荷花等美术作品。他设计的猴年邮票、“酒鬼” 酒的包装,广为人知,深受大众喜爱。
黄永玉将文学视为自己最倾心的“行当”,从事文学创作长达七十余年。诗歌、散文、杂文、小说诸种体裁均有佳作。先后出版《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比我老的老头》等作品。


 沈从文与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无论是说起沈从文,还是提及黄永玉,对中国现当代文化史有所了解的读者,都会知道他们的大名。这位创作了《边城》、《长河》等的小说家沈从文从湘西的凤凰城走出来,给我们描绘了一副迷人的“乡下人”的生活场景,耳畔听到的是水声、拉船声、牛角声……,不是都市里汽笛声和喧闹的嘈杂声……特别是那篇《边城》,更是“牧歌”式小说的杰出代表。建国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沈从文搁下了写小说的笔,搞起了文物研究,而且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就。一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文字秀丽,图片精美,作为学术著作让人叹为观止。黄永玉现在的名气是越来越大,他不仅仅是一位画家,我更愿意把他当作一位文化人。他的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现在还陆续在《收获》杂志上连载。这部以黄先生儿时的经历为蓝本的自传体小说,读来别有风味,背景还是这座凤凰城。养育了他的这方山水,家乡的吊脚楼和石板小路一直萦绕于他的心里,不能忘怀。小说最早发表于十几年前的《芙蓉》杂志,写到二十多万字的时候,作者搁了笔。后来经作家李辉不断督促,黄先生才重新提笔续写,2009年在《收获》开始连载,至今未断。在我看来,绝对创了《收获》杂志上的连载之最了。两人都是从凤凰城出来的,查其亲缘关系,其实两人关系很近。沈从文的母亲,是黄永玉祖父的妹妹,所以黄永玉称沈从文为表叔。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两家关系一直非常密切。这里面有一个故事绝对让人感兴趣。黄永玉父母的相识相爱,沈从文起了一个特性作用。黄永玉父亲写给他母亲的情书竟然是沈从文代写的!这一点,沈从文在《一个传奇的本事》中曾经提及。作为读者的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种可能,如果没有沈从文所代写的情书,可以没有这段姻缘,也就没有黄永玉了。在此书编者李辉先生看来,写过沈从文的文章中,黄永玉的长篇散文《太阳下的风景》是最好的。诚如斯言,这片散文写得摇曳多姿,想象丰富,让人读后感触颇多。沈从文对黄永玉有提携之功,这个“黄永玉”的名字都是沈先生帮助起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文学情怀的关联,一种对故乡的那份深深地眷念。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一种文化情怀和亲友之间的情谊,别有一番生命的气象。顺便提及一下李辉先生。他是这本书的编者,他和沈从文和黄永玉这两位文化人都有交集,写过专著《传奇黄永玉》。作为穿线人,编辑这些一本书,也是在情理之中。上月份我去上海的时候,在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一次纪念巴金活动中,偶遇李辉先生,也算是一件幸事。
  •     黄永玉最近新写了一本书,《沈从文与我》。黄永玉和沈从文都是凤凰人。黄永玉对沈从文很欣赏。他说,沈从文身上,有智慧。这种智慧,以后不会再有。他有很神奇的归纳力和记忆力。黄永玉的性格,可以用他的一本书的名字来形容,即《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沈和黄,一个是老实人,一个则很调皮。黄永玉说他见过五色旗,后来变成青天白日旗。他年轻时在湖南,见到太多死亡和杀戮。说谎,装病。做了太多。不以为然的态度说,对待魔鬼要采取魔鬼的手段。对说谎的人说谎,算什么呢?(说的太好了)有一天,黄永玉写了一部新的文章。到沈从文家里去,问了一句张兆和,说婶婶觉得我写的怎么样?张兆和讲了一个好,又说,你的文章撒开了,但是我不知道你如何收回,但你到底收回来了。文革上,沈和黄都被整得不轻。有一天,俩人在路上碰到,就这样目不斜视的擦肩而过。就在分开的一瞬间,黄听到一句话:要从容。(听了这个段子,眼睛湿润了)沈从文的从容从哪里来呢?钱钟书评价沈:看起来善良和温和。不想做的事,刀架脖子也不会做。沈对黄的影响:要不停的工作,不停的劳动。说自己做梦都在写小说。这个91岁的老头,每天在干什么。上午写长篇。一天一两句,或一天好几页。下午画画。学张泽端。要想出去玩一玩,估计要到100岁以后呢。现在《非诚勿扰》每期必看。小时候都是背着书流浪。碰到身边没有书,看电话本里的日用百科常识。最近在看的是《罗马史》。他兴冲冲的讲,凯撒说,人生三件大事:阅读,思维,交谈。从民国一路流浪过来的浪荡汉子。画很好,书写的也还行。91了还在努力工作的老头。喏。就是这样一个老头。
  •     关于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故事,总不嫌多嫌重复,好象每次都会有新发现新感触。沈先生说,"美,总不免有时叫人伤心…",说,"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多少深爱他的文字呢? 黄永玉,除去因沈先生喜欢的那一份,自身也是个特立独行的人。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算不算消费沈从文?
  •     (2016/6/10)
  •     还是有很多人名隐讳了
  •     一般般,有几篇还可以读一读
  •     文章都是好文章,可是放一起,看多了,腻。
  •     在爱琴海单向空间书店的签售会,见到了黄永玉老先生,还有沈从文的两个儿子,也都一把年纪,头发掉得差不多,安稳地坐在那里,回答读者提问时都很耐心,嗓子轰隆作响,确实是老了。看到他们有种强烈的脱离时空的感觉,像看民国文物,伸手能摸到时间流逝
  •     文章都是有趣的文章。但是第四页就出现人名错误,也是……希望再版的时候,得以更正。
  •     有不少掌故。后半部分是沈从文写黄家。总是可以从沈从文的书信文章中获得不少教育。
  •     把前一半黄永玉写沈从文读完了 也算是应了这个题目了。年轻时的黄永玉在照片上就能看出其浪荡不羁感 文字的个性感和识别度倒不如他的画那般显著。不过也算是有感情有温度的。粗略翻了下后面的沈从文 觉得文字功底真是无话可说 湘行散记该开了。
  •     黄永玉说沈从文怀揣着三个烧红的烙铁一般的故事,只字不提。回想了很久,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才特别喜欢沈从文吧。
  •     去过凤凰之后读此书更觉亲切,然大时代背景下的人事遭际不免引人慨叹。
  •     内容其实不多,一天多就看完了,而且多是已有的文章
  •     该书巧妙之处在于分上下两辑分别收录了黄永玉和沈从文先生的文章,不同性格的两个人运用不同风格的笔墨,写出了不一样感觉的故事,或幽默,或深刻,表达的却都是对故乡凤凰的热爱,以及对彼此亲情情谊的珍惜
  •     喜欢黄永玉,假不正经又好像很正经的小样儿
  •     以此纪念沈从文先生,敬畏智慧。为了人类的发展而充满热忱
  •     2016(21)
  •     黄先生的文章呐,和沈老相比还是欠了些火候,不过,从一个当事人的角度打量那个时代,倒也十分有趣,能够发现许多一向忽略的人事物。沈老在文中写:“倘若所谓‘悲剧’实由于性情一事的两用,在此为‘个性鲜明’而在彼则为‘格格不入’时,那就好好的发展长处,而不必求熟习世故哲学,事事周到或八面玲珑来取得什么‘成功’,不妨勇敢生活下去,毫无顾虑的来接受挫折,不用作得失考虑,也不必作无效果的自救。”令后生如醍醐灌顶。
  •     沈和黄完全不同却相似
  •     永远流淌在岁月的长河中。
  •     这个书标题容易让人困惑,因为封面写作者黄永玉,然后里面几篇都是沈从文的文章,以至于我看到后来都在恍惚有点错乱,作者应该标黄和沈两人
  •     很喜欢黄永玉文字的感觉,舒服。
  •     内容有点少
  •     编者在序言中连人名字都搞错。一点不认真。幸好后面只是黄永玉沈从文各自的文章。
  •     先吃两片消炎片
  •     满满地动人细节~
  •      他真的好好啊(以及黄永玉的字和画
  •      写了许多沈从文先生的个人事迹,使得沈先生在我的心里面轮廓更加鲜明清晰了。但许多地方过于零碎,不成体系。但足见黄永玉直率鲜明的个性!
  •     成功安利了沈从文
  •     我很想念你,可不知如何说下去。
  •     细细家常,娓娓道来,不愠不急。
  •     有人评得好,黄永玉提笔,真是狂气有余,才气不足。不及汪曾祺万一。
  •     在温哥华一个阴雨的秋日读到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要抑制住不断涌上心头的淡淡忧郁和眼泪。是书中对往事的回忆,对文革中人们受到的不公以及过分待遇,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亲人间的感情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我从中了解了两个文人和那个时代。沈从文原来不仅是文学家,文革后更是史学家,研究古代服饰服装。
  •     《来的是谁》写得真好,可惜看不到这样好的开篇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了
  •     “温柔耐心引导这长年不驯的山民艺术家走常人的道路”什么的噗噗噗!一直以来我觉得黄永玉好汉子,真的。虽说黄爷爷写文章不咋地,画画也不咋地(咦?明明很喜欢他的)
  •     黄永玉动情追忆与表叔沈从文一生的交往经历,联系他们的是亲情,也是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更是文学敬业精神的敬畏、对艺术情怀的追寻。语言风趣,内涵丰富,呈现绚丽、饱满的生命意象。
  •     要从容啊。
  •     2016年4月10-11日读,2016-120,图84。
  •     2015-
  •     要从容~这种叔侄挚交且不论各人的艺术修为等,只是这份深沉温厚的情谊和坚强超脱的生活态度中深藏的智慧就值得后人称道了ಠ_ರೃ
  •     既然沈从文占了半本的份,何以不把他的名字添到作者一栏呢?编校也大有问题,影响阅读,使人恼火,故减一星。 沈从文文字真好,我坐在床上读,头不疼了,腿不酸了,不时还要笑两声,是相当愉悦的阅读体验,书要能做仔细些就好了。 “北方秋天特别好,院子里葵花多如斗大,在阳光下扭着颈干转。茑萝花红阴阴的。虎虎作了一个窗架子,似乎比乡下木匠作的还好些,完全自己设计,搁四个大箱子还不在乎。”
  •     比我更老的老头 那个叫我“要从容啊”的表叔 懂文字,懂画,懂音乐 他真像个传奇 要有多少巧合才能造出这样一个人 我想不出 我也想有一个比我更老的老头 会写信给我 挂念我的工作和生活 安慰我 “要从容啊”
  •     是编著,前三篇纪念表叔的文章很早读过,依然感动;后篇沈从文未完小说《来的是谁》意犹未尽,可却这样结束了。
  •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     来的是谁
  •     拉拉杂杂的写,拉拉杂杂的看
  •     很想知道沈从文出轨的八卦啊,可惜没有。
  •     要从容啊。能这么大年纪还这么狂很厉害。
  •     【在 @雨枫书馆 翻书522】读了上编,黄永玉写沈从文的部分,约等于重温一下《比我老的老头》的部分文章。下编沈从文写的翻翻。卖了三本一套的《朱雀城》,又买了六本一套的《朱雀城》。下不了决心读长篇小说,先读这些零散的酝酿一下,接下来是《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     黄永玉文如其人,写表叔沈从文的文章,有感情,有骨气,说了很多真话,虽然也隐去了一些具体的人与事,却依旧撼动人。下半部分是沈从文的书信文章,都读过,也经得起再读。
  •     对沈从文文物的研究成果更感兴趣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