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弥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229069247
作者:丹增
页数:354页

作者简介

中国第一部西藏小沙弥传奇成长史。
半个世纪前的西藏有着怎样的神秘往事?
转世活佛有着怎样不寻常的艰难经历?
六百多年前,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创造了什么样的神奇?六百年后,他的法体又遭遇了什么样的劫难?
佛法故事、民间传说、艺人说唱……
何为活佛,何为马帮,何为藏药,何为唐卡,何为藏族人心中对死的理解……
藏族作家丹增先生的这部半自传体作品集,用深情的笔触讲述神秘西藏的奇崛往事,让读者真切地抚触到藏地圣洁而奇伟的文化。
丹增3岁入佛门,14岁脱掉袈裟赴内地求学,39岁成为西藏自治区副书记,做过活佛,曾任政界、文化界等多种要职,屡获各种文化大奖……他的人生充满传奇。
本书所收作品多以丹增的生活亲历与哲学思索为主题,即使是书稿中唯一的一篇小说《江贡》也有许多细节是以作者的生活为题材的。因此,在阅读书稿时常常让人恍然,仿佛那已非文学作品,而是鲜活的作者就在你身边,与你一起体验他的不同凡响的人生。

书籍目录

江贡………………………………………………………………001
童年的梦…………………………………………………………069
生日与哈达………………………………………………………083
水顶寺的水………………………………………………………139
藏狗………………………………………………………………149
劫难中的秘密……………………………………………………163
第二佛陀…………………………………………………………183
我的高僧表哥……………………………………………………195
早期恨与近期爱…………………………………………………219
忆母校 念恩师…………………………………………………227
折嘎的新生………………………………………………………243
生命的意义………………………………………………………251
香格里拉…………………………………………………………263
丙中洛……………………………………………………………279
昆明印象…………………………………………………………295
谈死亡……………………………………………………………309
也谈人生…………………………………………………………321
附录………………………………………………………………334

内容概要

丹增,西藏人。出生于194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云南省委副书记,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会长。先后荣获2006年文化产业年度十大人物,2007中国创意产业杰出贡献奖,2009年亚太文化产业成就展特别荣誉奖,2009年十月文学奖,2010年台湾鹤山文化艺术勋章,2012年《小说月刊》双年奖。


 小沙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那是一个初夏的黄昏,我们乘坐的客车,沿着怒江在比如公路上匍匐前行,漫天飞尘的土坯路上,坑坑洼洼里跑了一天的路,车都要散架了似的,那趟艰难的旅程接尾声时,坐我旁边的大舅子指着对岸的一座山坡说,那里就是丹增书记的家,又指着横跨在江上的大桥说,据说这是丹增书记给对岸村庄修的桥,还能过大卡车呢。 车窗外望去,对岸山包上,在稀疏的松柏林中,一座寺庙和周边的几户人家若隐若现,除了那座大桥,一条缆绳横跨在奔腾的怒江上,据我外婆讲在当地那叫“噶如”,后来在纪录片《茶马古道》中得知,在茶马古道上经过的马帮叫它“溜索”。那是一种古老的过江工具,原理大概是两岸高度落差滑行,所以只能单边运送。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我决定回老家探亲。大约上小学那会儿,比如的亲戚们打听到我母亲的消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们才得以团聚。在比如县,这个地处怒江上游的富饶之地,生活着和我母亲同父异母的四个舅舅、两个姨姨和几个平常不大走动的外亲。外公在那次认亲之前就去世了,我们家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家,如果追溯这些历史,大概需要另起一本书够呛写得完。 在现实生活中,我是个装X专业户,搞搞小摄影,在微博、朋友圈、QQ空间博人点赞的那类年轻人。虽对自己文字才华极度不自信,但也喜欢硬生生把自己推向文艺青年那行当。看几部日本和欧美老片,为自己装X添加些料。艰难地读两本纯英文小说,搞搞崇洋媚外,曾也拜读了不少托尔斯泰的《复活》这类外国巨著,就是没读几本汉文小说,连《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也是通过看电视剧这种硬塞的模式去接触。怎么硬逼自己,都对诗歌和散文真的是提不起兴趣。这是我迟迟未读《小沙弥》的主要原因。同样作为藏族人,看着自己写的单位公文,被办公室主任一批改,满满的语病,就像当年初中汉语老师发下来的作业本。正因为这样,当我得知《小沙弥》是用汉语写成后,我和这本书又一次擦肩而过,这句话说来尽显自己的狭隘和肤浅,这本书文字优美程度让我感到惭愧。 那是一个怪异的缘起,一位中学时期的同学,每隔一段时间,又拿出《小沙弥》读一次,是通过朋友圈发文得知,是否真的在读不得而知。虽然对这本书有强烈的好奇,但是迟迟没有从书店架子上拿下,继续观望着,等待着。直到前阵子,表哥进京参加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在朋友圈晒与丹增书记的合影,那股羡慕嫉妒恨的风吹起我对《小沙弥》的浓厚兴趣。 那天从娘热路新华书店回来,我一口气读完《江贡》。读着读着仿佛回到了童年,在家门口的小溪旁,爷爷清了清嗓门,半唱半说地讲一部美丽的传说。如果说《江贡》主人公的原型是童年时期的作者本人,那么不妨大胆猜想,与作者后来的人生轨迹截然相反的故事情节发展脉络,即江贡后来悟道,达普活佛圆寂后,扛起恰日寺的住持之任,继续弘扬佛法的人生选择是作者对另一种人生的遐想,且对这种生活方式带有几份向往的色彩。佛教自诞生起就在探索和寻求从六道轮回的苦难中解脱,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面对生老病死的苦痛,返朴归真,拾起朦胧的童年记忆,探究当年似懂非懂的佛法哲理,也是不足以为奇了。 我母亲九岁从比如跟着外婆来到拉萨,那之前在解放军军营里学习,据说当年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但是像作者的经历那样,是否被问及愿不愿意去汉地学习,不得而知,母亲那时年幼,只对被解放军叔叔扛在肩上接去上学,又扛着送回家的事情和吃到各式各样的糖果有印象。相比作者的童年,母亲的经历谈不上精彩,虽仍能背得几句毛主席语录,最终没能避免落得牧女姑娘的命运。 就像千千万万个藏族家庭一样,我们家里的长辈们先后把两个孩子推上了佛法之路,均还俗过凡夫俗子的人生,唯有自愿选择当僧人的小弟仍在佛法之道上远行至今。对于这类事情,我们谈不上汲取了任何经验教训,本书作者的经历是活例子,藏传佛教千余年传承,大概也是部分僧童悟道,另一部分还俗的历史。父亲走的时候,欣慰地说有儿子当僧人,我就不惧怕死亡了。
  •     礼拜雪山,不负如来——读丹增的《小沙弥》在世俗里无法抽身的我们,镇日里只是关心柴米油盐,关心形而下的那些琐碎,哪里还顾及什么转世灵魂与六字真言。面对雪域高原,面对神灵居住的圣地,就会有一种向往,一种敬畏。这种向往,这种敬畏让我们无法真实面对这片神奇的土地,无法凝神谛听亘古以来的净心梵唱。寻找。寻找与雪域高原的契心之遇,寻找施舍、戒律、忍耐、精进、禅定、智慧,在寻找中期待仁波切的启示之音。灯下阅读藏人丹增的新作《小沙弥》,隐约领悟到其中的几许奥妙。《小沙弥》开篇即虚构类的中篇《江贡》,亦为全书最精彩的一篇,曾经获得《小说选刊》双年奖(2011—2012)。《江贡》从叙事的表面来看,写的是江贡活佛的十一世传世灵童阿措如何由一个牧羊少年成长为活佛的故事。但从深层文本而论,作者真正刻画的人物乃是九世达普活佛——“一个苦修隐忍、悲心博大的活佛,他像雨后的阳光,黑夜的星光,十五的月亮照耀着草原上的众生,在僧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从某种角度来说,小沙弥成长为活佛,其实正是九世达普活佛的成长史的一种隐喻。九世达普活佛的慈悲之心随处可见,为此作者不惜花费笔墨,其结尾也是“那一天,达普活佛火葬时修建的白塔周围长出了一株勃发生长的灵芝。寺庙里的喇嘛们纷纷围着白塔转经、磕头。”穿插在《江贡》里的藏传佛教的精髓,并不能掩饰文字里的清净优美。小说的开头如此写道:“藏地的山和水都是有灵性的,高远圣洁的雪山是神灵居住的世界,深邃湛蓝的湖泊是神仙钟爱的地方。天空中的飞禽,雪山上的走兽,都是神灵的使者;而草原上的牛羊,农田里的庄稼,则是佛菩萨的恩赐。”在诗一样的叙述笔墨中,我们看到了一颗凡俗之心,坚韧顽强地消除杂念,变为一盏清澄澈亮的明灯,照亮雪域草原,照亮芸芸众生。那种弥漫其间的柔软、宁静、温暖而宽阔的气场,在雪山、大地、苍鹰、羊羔的倒影下,呈现出强大的力量,荡涤世俗人的心灵,洗刷前世的恶与罪。《劫难中的秘密》与《香格里拉》两篇同样可读可赏。《劫难中的秘密》写西藏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熔铸古今,兼以现代感的照映,不啻为一幅简洁版本的藏传佛教传播史。“在青藏高原人神共处的年代,一个非凡的生命就这样在藏族传说中,秉承着神的旨意诞生了。”我们读了,纵然与黄教有隔亦感同身受。香格里拉,极乐世界之意,即藏语的香巴拉。在作者细致的笔下,香巴拉的前世今生栩栩如生,让人难以忘记。恰如我喜爱的探险家洛克,所到的丽江,留给他的是那些雄伟的高山、青黑色的河流、空气、风、雪山和森林,是一口流利的汉语、摩些语、东巴教的神灵世界,对丽江粑粑的偏爱以及风流韵事,和土司们的友谊、在秋天发作的风湿。对于雪域高原,外面的世界总是抱着猎奇的心态或虚构或纪实,一鳞半爪,犹如盲人摸象,不得根本。而作者丹增以平常心看待这一切,触笔悲天悯人,在藏传佛教的清洁之中别有一种入世的情怀,印照着普度众生的大慈悲,让《小沙弥》在无数的文本里卓尔不群,傲然独立。《小沙弥》有多篇写到云南,譬如怒江、丙中洛、昆明,寄寓了作者无限的深情。正好这几个地方我都去过,展卷对照,记忆里的画面一帧帧闪过。“丙中洛。人神共居的乡镇。仿佛/一个遗忘于尘世的精灵/静静酣睡在雪山的脚下。与世无争/人变得渺小,心变得纯净。”多年以后,我在一首诗里如是写道。《小沙弥》(丹增著·重庆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
  •     小时候在电视上见到过,周围的藏民都称呼他为丹增书记,他带着一顶藏族礼帽,脸圆圆的,棕黑色,还带着一副眼镜儿。我也只有这些印象,长大了,我只是在新闻里听说他去云南了,每次跟自己朋友同事谈起他,都会说他是西藏最后文化的书记。偶然之间,在单位党员活动室里,我看见了这本书,封面全是绛红色的袈裟,书名叫《小沙弥》,作者是丹增。看了作者简介,才知道是丹增书记写的,但我也没看书里面的内容。后来,偶然在生活中的某个片段,我看见了他写的《我的高僧哥哥》这边文章,写的很感动,里面都是一些我们这代人未曾经历过的浩劫与磨难,也映射了藏长佛教在历史的磨难当中重燃希望的故事。恰好,我弟弟也考上了藏传佛教最高格西拉让巴学位,我也有了一个高僧弟弟,我就想看看丹增书记的这本书,于是就有了这个读书笔记。看完整篇书,一个37岁当上省部级领导,当了接近33年政府高官的人,一个经历过藏传佛教传统教育、接受过祖国内地援藏教育的人,一个在西藏、云南等少数民族复杂居多的地方执政过的人,写出来的人生、历史、文化却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他对于宗喀巴大师以及自己表格的努力和功绩的认可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现如今思想教育这么抓紧的时候,确实顶层建筑的人正规地合理的认可历史和文化,我们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特别是,他最后两篇杂文:谈人生和谈生死,把佛教的生死无常与现代社会价值观联系起来了,这也可以对我们这些徘徊在传统与现代文化边缘的人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书里排比句很多,官员式炫耀很多,但也不乏对藏文化古迹、历史、风俗的精细介绍,可以供那些对藏文化有兴趣的好好看看。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从来不喜欢这类书籍,但这本写得实在是太好了,读者让人感动。
  •     更对作者感兴趣
  •     穿越时代的讲述!那篇自传性小说让我哭的,两年前看的却记忆深刻。真心不理解评低分的......
  •     庆幸西藏曾出现过一位博学的书记,庆幸自己还能读到他的故事。
  •     藏地故事,可喜可悲
  •     一个藏族高官,在政治光环褪去以后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耳顺之年笔法圆润柔和,透着沧桑、沉稳。里面有不少藏地的传说、藏传佛教的典故,可作为入藏前的知识普及。主人公传奇的童年学佛经历、文革中的磨难种种....,还是一部内容丰饶的个人自传。作者是红河谷的特约顾问,电影里有些场景明显可以从书中找到出处,很有意思!
  •     be part of the translating work~~~
  •     净化一下心灵
  •     作者的身份有特殊性,所以有些文章政治味道比较不合口味。但《江贡》这篇值得推荐。藏族的谚语很优美。讲甘丹寺的那篇也不错。
  •     感受人性的慈悲,人人要有悲悯之心
  •     比预期的好看
  •     前面几篇关于童年的回忆很真挚感人,后面大部分都是散文了,跟期待的还是有差距。
  •     藏地宗教故事引人入胜,可惜讲到政治就全是套路,但不可否认丹增书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贡献,真希望西藏能多出一点这样的领导。
  •     当是了解西藏文化吧,买的时候还以为是一部长篇小说。。
  •     没有信仰的民族,读到藏民族对信仰的敬畏、虔诚、超脱,羞愧难当。
  •     本以为是本长篇小说,不想是本作品集,对了解藏族和藏传佛教有帮助。
  •     第一篇虚构的《江贡》最好,前半本尚可一窥藏区风俗,后半本就完全作协风格了。
  •     前半部不错,后半部不喜。
  •     读了江贡一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