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遇未知的自己

出版社:张德芬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06出版)
ISBN:9787540461959

书籍目录

重遇未知的自己第一辑快乐是一种选择——你的心态决定你的幸福等级 001为你的快乐负起责任 002顺其自然地接纳,别问“为什么” 005亲爱的,那不过是一个想法 007记住,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光 011人类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013影响快乐的最大障碍 015个人责任承担的层次决定你的快乐程度 018把黑暗带到光明 021我们一直都是命运的主人 025如果身心灵是一栋房子 027让至善的力量拥抱你的不舒服 029第二辑找出“我是谁”——唤醒被催眠的幸福 033“我是谁”其实没有答案 034没有你的故事,你是谁 036放下你的故事,走出信念的阴影 039阴影效应 041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044走出心中的牢笼,自在解脱 049你和耶稣的差别在于,你拥有很多 051第三辑好好爱自己了吗 ——学会听懂身体的“呐喊” 053会痛的不是爱 054怎能轻易说爱 056我们都是巴士上的小丑 058我们对爱的渴望 061好好爱自己了吗 063别人都是为你而来 066别人身上的美好,其实你也拥有 068学会愉悦地等待 070停止做上帝 073给自己一个发怒的机会 077肃清生活的路障——身心灵的体察 079觉照的光慢慢融化冰山 083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085内在空间的力量会影响你的外在 087

编辑推荐

《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爱藏版)》继《遇见未知的自己》后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作家张德芬最用心的一部作品,直抵内心深处的成长感悟,读懂未知的自己,特别附赠12幅德芬能量传递卡!

前言

前言回首来时路回首来时路,一晃《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出版已经四年了。回顾这四年来发生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感慨人生旅程的丰富多采,更是对生命充满了感恩。《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一书就记载了我这四年来的生命轨迹。《遇见未知的自己》于2007年在台湾出版后,获得了不少好评,但是当时在大陆几乎没有出版社对它感兴趣。然而后来的变化却令人跌破眼镜,这本书从出版到现在,一直是各大书店的畅销书,销量超过了一百万册。回顾我这四年多来的心态,一开始我是很单纯地发心想和大家分享我学习灵性成长的心得,这是毋庸置疑的。书出版之后,我非常关注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也很在意书的销量和别人的评价。记得当时的出版社不肯给这本书做任何营销活动,我就自己掏钱宴请北京十几个媒体记者吃饭,还到处派送书给朋友,希望我的书能广为流传。我也常常上网看排行榜和读者的回馈,并且在博客上尽心尽力地,几乎有问必答地回答网友的提问。后来,我接连出了其他几本书,分别是《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并且翻译了一些国外导师的著作:《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修炼当下的力量》《找回你的生命礼物》等。那一阵子忙得不亦乐乎,可以说是多产期。这样汲汲营营地到了一个最高点之后,我突然开始放下了。随着书的红火大卖,我在大陆的知名度暴涨,被誉为“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畅销书作家”。在各种场合,我每次都会碰到很多粉丝,他们对我的恭维和仰慕之情令我感到愧疚。在心灵深处,我觉得自己不配得到这样的爱戴,我开始感到羞愧。而生命中发生的一件事严重挑战了我的传统价值观,让我的身心沉到了谷底。在“谷底”的两年中,我拒绝了大部分媒体的采访,很不愿意公开露面,更不想和朋友们来往,几乎把自己关闭起来。当然,在夹缝中,我还是做了一些“有为”的事:简单地翻译了一些书,介绍一些老师到大陆授课,并且成立了一个身心灵的入门网站,叫“内在空间”。成立这个网站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因为我觉得可以用书表达的灵性概念以及能带给大家帮助的感悟,我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要带读者去哪里呢?尤其是那些没有钱、没有时间上昂贵的灵修课程的朋友,他们的灵性成长需要什么样的协助呢?因此,我把手中的灵性资源整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灵性网站——“内在空间”。在这里,大家不但可以下载各式各样的好书、冥想录音等,还可以欣赏各种好听的灵性音乐、电影。此外,网站每日还会更新不同的好文、静心小语。我更是找了好几位专家来主持“主题讨论”(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吸引力法则、灵性成长、生命关怀,等),让大家在这些主题中能获得专家们的不同意见和指导。同时,为了照顾偏远地区的朋友,我们还特地刊登了各地灵性读书会的信息,将自己每次在公开场合的演讲录音、录像全都放在网站上,把对灵性成长有兴趣的朋友们联结在一起,共同成长,一同研究,让不能亲临现场的朋友也能分享信息。在忙着建立网站的同时,我一直没有间断地上灵修课,看各种灵修书籍。而这整个蜕变成长的过程,就像我在《破碎重生》这本书(台湾方智出版社出版)的推荐序里面写的: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话:“当紧缩在苞芽中,终究比绽放更痛苦时,时机就成熟了。”我们都希望生命是平稳顺遂的,然而,就正是在人生的风浪颠簸中,我们才能重新定义自己,并且选择是要紧缩在花苞中,用安全模式运作我们的人生,还是愿意破茧而出,享受绽放之后的美丽。当我从“谷底”慢慢爬出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更有力量,更能够放下,看事、做人都更有远见了。但是,我低调地不愿意去描述、宣告自己现在的状态,因为怕“小我”重新回来掌控自己,让我再度坠入谷底。不过,我对名利的淡泊已经到一定程度了。有个小故事可以概述我的心态:2011年春天,我去参加大陆的一个灵性课程。上课的第二天,一个男士对我说:“德芬老师,昨天跟你只短短交流了几句,就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很好奇,因为我对他没有什么印象。所以,我问:“我跟你交流什么啦?”他说:“我称赞你书写得好,你随口回答‘没什么,东抄抄、西抄抄而已’,我自己也在写书,但是连你这么成功的作家对自己的作品都这么不执著,我应该向你好好学习!”其实不仅如此,有时候,我回头去看《遇见未知的自己》,自己都会怀疑当时是不是通灵写下来的,真的好像不是我写的。有位好友在背后批评这本书是“读书笔记”,话传到我的耳里,我欣然接受。碰到粉丝很热情地对我称赞不已、感激不停的时候,我对他们给予的黄金投射(把自己隐藏的优点投射在另一个对象上)心里表示感激,看着他们,我没有愧疚,也不觉得不配得,只觉得她们在说的好像是另一个人,跟我无关。然而,就在我觉得自己已经非常淡泊,心情平静而愉快的时候,老天的考验又来了。2011年夏天,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我因为旅途困顿、时差难调而情绪失控,跟一个好朋友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事后我当然非常后悔,而周围目睹或耳闻事情经过的朋友也对我大加挞伐,不但没用同理心安慰我,反而用以偏赅全的一些说法来辱骂我,我的心里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而在事后的检讨、反省中,我突然明白了,不是你拜过多少老师,上过多少灵修课,读了多少本书,念了多少万遍的咒语,磕了多少头,做过多少大礼拜,或是静坐可以双盘多少个小时,你就能够脱胎换骨般的开悟。最终你要面对的,还是自己心里的那些阴暗面和负面的人格特质。我骨子里的心高气傲、以自我为中心的狭窄视角,都是我忽视或是不愿意看到的。透过一些痛苦的情境和经验,老天会强迫你去面对这些你不想看到的东西。如果你还是逃避,你只会更加痛苦。现在的我,只想让自己身体健康,愉快幸福,如是而已。而我要的“愉快幸福”不是建立在与其他人的关系或是基础上,而是要自己一个人能够自得其乐,过得开心。在看了《灵性炼金术》这本书后,我对“拯救他人”的情结几乎完全放下了。如果我觉得有人需要我拯救,我就是在制造受害者,就是剥夺了别人的力量和权益。当然,我还是可以做一些对他人有利益的事,但我不执著于过程和结果,因为我的身后没有当“拯救者”的驱力了。从顶着“台视主播”“名校毕业”的光环在红尘中打转,到汲汲营营地成为畅销心灵作家,被人视为“灵性导师”。现在的我,只想成为一名平凡的灵性生命的实践者和分享者,如是而已。从绚烂归于平淡,就是我想要的人生。然而,我还是非常感谢老天给我智慧写出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让它成为进入灵性殿堂的入门经典之作,帮助了很多人,让他们开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人生,进而开始了灵性成长的旅途。但是,这其中受益最多的还是我,不仅名利双收,而且丰富了我的生命,也让我知道,当有一天我离开人世的时候,我留下了一些有意义痕迹。人生至此,夫复何求。张德芬2011年10月12日

内容概要

张德芬,被誉为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畅销书作家。著有身心灵三部曲《遇见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及《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其作品一上市便跻身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多次斩获“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同时,翻译了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礼物》等。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辑 快乐是一种选择——你的心态决定你的幸福等级为你的快乐负起责任有读者写信告诉我,看了我的书,瞬间就变得快乐起来。也有读者写信来抱怨自己过得不快乐,希望我能够帮助她。你快乐与否真的是你自己的事情,一本书可以让你变得很快乐,别人的一句话可能就会让你不快乐,这样,我们就把自己快乐与否的权利交给别人了。生活是我们自己在过,我们必须体会到这一点,为自己的生活和快乐负起责任。《当下的力量》的作者就说过,我们要分清楚“生活”(life)和“生活情境”(life-situation)两者之间的不同。生活应该永远都是美好的,只是生活当中的一些情境让我们失望、痛苦。为什么生活是美好的?因为它就是“如是”,如实地存在着,不会因为你的批判、论断而有所改变。我们想要快乐,第一步就是要和我们的生活和睦相处,不去抗拒它。生活就像大海,而生活情境就像大海的波浪,也许我们不喜欢太大的浪花,但大海始终都在那里,一直都是宁静的。我们看起来好像无助,是受害者,是生活情境的受害者。可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受害者是没有谦卑的心的。他们不愿意承担生活以及生活中各种情况给他们带来的麻烦、痛苦、羞辱和不堪,不能以柔软的心来接纳生活的安排。所以我们不快乐,以为把“不快乐”当成抗拒的工具,就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情境,结局是生活情境不但没有改变,反而变得更糟糕了。因为我们把焦点聚集在让我们不快乐的事物上,不断去放大、增强它们的影响力。想要快乐?很简单。先向你的生活和生活情境鞠个躬,真心地接纳它们。然后你可以祈求更高的智慧,给你力量去改变你的生活情境。所以,我会说,我们常常把力量都用错地方了!我们不应该抗拒生活和生活情境,也不应该坐在那里抱怨,而应该先向它们臣服,然后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去改变我们不喜欢的生活情境。将抗拒、抱怨改为臣服、行动!我们会对外界的人、事、物感到厌烦,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厌烦,我们失落了与真实的自己的联系。一颗开放而谦卑的心,可以让我们少受很多苦。也许你会问:“那我要怎样才能做到不抗拒,甚至臣服于它呢?”在这里,我教大家一些最简单的方法。下次,你再厌烦身边的人、事、物,或是感觉到不快乐时,就闭上眼睛,回到内心问自己:“我是否能够欢迎它?”答案显然一定是:“不,我怎么可能欢迎它?”没有关系,因为当你能够这样问自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把自己和让你讨厌的生活情境或是负面情绪之间的距离拉开了,你不会被它们牵着鼻子走,或是无意识地认同它们,沉浸在问题中钻牛角尖了。接下来,你再问自己:“我是否能够允许它的存在?”当你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你心知肚明,不管你允许还是不允许,它都已经存在了。即使你勉强、委屈地回答“好吧”,你也会觉得有一股小小的内在力量由心底升起,因为你允许了一件你不喜欢的事物存在。这就是臣服的第一步。试着在生活中经常回到自己的内心去观察自己,跟自己在一起。也许你一开始会很不习惯,因为你很厌烦自己或是你的生活情境,逃都来不及呢!可是,当你逐渐把眼光由外界收回到自己身上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内在力量在逐渐地累积、增长,跟自己的关系也在逐步改善。我衷心地希望大家能有一种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信仰,但一定要有一颗足够谦卑的心,去相信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有一种最高的力量,或是智慧的存在,然后去寻求它的帮助,把你的不快乐、厌烦都向它倾吐。当你和它建立了一个沟通的管道之后,你也就找到了一条通往真我的捷径。千万不要放弃!把你想要放弃的能量转化成正面的能量吧!其实它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只是你以前没有看到自己是有其他选择的。德芬的话我们必须为进入我们生命中的人、事、物负起全部的责任。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快乐,也接受人生的不完美,而心甘情愿地学习“臣服”的功课,找到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快捷方式,而最好的快捷方式就是从当下开始。顺其自然地接纳,别问“为什么”我一直在学习“接纳”与“放下”,虽然愈学愈好,但有时候还是觉得不到位。因为,我还是会问:为什么?为什么这种事要发生?为什么事情会这样?为什么事情不能如我所愿?我发现,当我在问“为什么”的时候,其实是怀着一种受害者心态,想要讨回公道的。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先生不到四十岁。有一天,先生和孩子在地毯上玩时,倒在地上再没有起来,就这么走了,连一句“再见”都没来得及说。在谈话中,她隐约地问到“为什么”。我看着她充满泪水的眼睛,试着尽量不用说教的口吻告诉她,灵修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不问“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只会让自己绕得更深,很难出脱。其实,聪慧的她早已知道答案。她说,在先生走的前一天,友人刚好来访,谈起一部电影——《遗愿清单》(The Bucket List)。故事是说一个很有钱的白人和一个贫穷的黑人住在临终病房里,两个人都快“挂”了,突然说到自己未完成的心愿。于是,有钱的白人资助黑人陪他环游天下,尝试自己一直想要做的一些事情,完成一些未了的心愿。朋友讲,她先生当时就说自己没有任何未完成的心愿,他对现有的生活十分满意。而第二天,她看到先生倒在地上的一刹那,竟然没有任何惊讶的感觉,反而有一种“终于发生了”的感受,好像她早已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会来临似的,虽然事前她在意识层面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什么。她叹了口气说:“好像一切都是注定的!”我当然不是绝对的宿命论者,但不可否认,人世间有很多现象是找不出答案的,只能说是“命”,尤其是生死这一关,真的很难由自己来掌控。不管有没有所谓的“命中注定”这回事儿,我们都要尊重事实,这是很重要的。事实既然发生了,我们就要尊重它,不去抗拒,或是心生嗔厌。我觉得圣严法师说得很好,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我们要“接纳它,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学会了这几句话的智慧,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过着自在安心的日子。这就是我最近发现的一个放下的诀窍:不要问“为什么”。所以,当你在质问“为什么”的时候,就要意识到自己又在跟现实、老天或是对方较劲了,接纳是不需要问“为什么”的。处理它,放下它,安心自在!德芬的话: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限制和妨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亲爱的,那不过是一个想法我们常常被自己的念头所困,好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捆住了我们的手脚,让我们动弹不得,然后我们还抱怨说:“都是他们,才害我这样的!”有两封读者来信,其中一个读者说:“我父亲不认可我交的男友,我很痛苦。”另一个说:“我母亲对我的期望很高,我必须做到最好才对得起她,可是我很不快乐。”让我们用“一念之转”的方法,来检视一下这些困住我们的想法是否真实。例一:我交往的对象一定要获得父母的认可和支持。这是真的吗?这句话的真实性有多高?我们只要作个调查,天下的父亲都能够认可儿女交往的对象吗?事实是,不会。因为他们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那是他们的事,他们的决定!我们如果不能够接受事实,还想跟事实抗衡的话,我们会输,而且百分之百会输。这里的事实就是,父亲(或母亲)不是每次都能够支持、认可儿女交往的对象。我们做儿女的,是不是能够在坚持自己的立场的同时,还一如既往地敬爱我们的父母?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父母不能谅解是他们的事,他们责怪我们也是他们的事。我们是不是可以不为所动,坚持自己想要的、热爱的,但还是深爱、尊敬我们的父母?当父母对我们施加压力的时候,我们可不可以听进去,然后给他们一个拥抱,并附上一句“我知道你为我好,但我会作最好的选择”?父母是需要再教育的。他们需要知道孩子已经大了,必须尊重孩子,而不是限制孩子的自由。如何再教育父母?就是我上面说的,坚持自己的立场,但仍然爱他们如昔。盲从不等于孝顺。你听从父母的结果,导致自己很不开心,这些情绪终有一天会爆发岀来,爆发的时候,你所做的、所说的,会更伤父母的心。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的生活会变得一团糟!那我问你:当你抱着“我交往的对象一定要获得父母的认可和支持”这个想法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跟父母在一起,你跟男友(女友)在一起的时候,你的行为举止是怎样的?我可以想象,你的压力很大,你很不快乐。你跟男友在一起的时候,觉得欺骗了父母。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想着男友又难过,心里甚至会觉得愧对男友,因为你的父母亲不喜欢他。让我再问你:当你没有这样的想法时,你是什么样的人?请你闭上眼睛好好想象一下,感受一下,如果你的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个念头,在父母面前,你是不是可以接受他们的不接受?而在男友面前,你是否也可以很坦然?是的,不过就是一个想法嘛!你为何允许它掐住你的脖子不放,让你进退两难,快乐不起来呢?真正让你痛苦、不快乐的,不是父母的行为或是立场,而是你的念头。很显然,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痛苦。当你没有这种念头、想法的时候,你很自由。那是谁的问题?如果你说“我交往的对象不一定要获得父母的认可和支持”,这句话的真实性不亚于原来那一句吧?但为什么你总选择那句让你痛苦的,而不选择真实性和它不相上下,却可以让你自由的第二句?如果你能拥抱、认可第二句,那困扰你多时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不是吗?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第二个问题——我母亲对我的期望很高,我必须做到最好才对得起她。你不妨这样想一想:这是定律吗?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快乐吗?你就对得起她了吗?完全顺应父母的期望就是孝顺吗?我们可不可以做自己,但还是深爱我们的父母?让他们也学着为自己的快乐承担责任,而不是把快乐建立在对别人的期望上,即使对方是你辛苦养大的孩子?身为子女,我们要明白,父母的痛苦不是我们可以承担的。像我就深爱我的父亲,他对我的期望也超高。小时候,他一双大手压在我的肩膀上,说:“女儿啊!爸爸一生的幸福、快乐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你千万不要让我失望,要好好表现,知道吗?”我肩膀上背负了我深爱的父亲的快乐、幸福,好沉重啊!这让我始终鞭策自己要做到最好,让他快乐,但是我不快乐。随着灵修的深入,我渐渐地了解到,无论我表现得多么好,我永远都没有办法满足我的父亲。那个心灵的空洞是在他的内心深处,除了他自己,没有人可以满足、填满。了解到这点之后,我海阔天空,自由翱翔!我过我自己的生活,但还是很孝顺爸爸妈妈,常常回去看他们,打电话给他们,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但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自己决定我的生活。很奇怪,当你决定不再随对方起舞时,对方也放开了对你的钳制,并且学会了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这是我们可以送给父母的最好礼物。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学习“进化”,在进化过程中,对自己的情绪和反应负责,这是绝对重要的一课。亲爱的朋友,当你没有这样的想法——“我母亲对我的期望很高,我必须做到最好才对得起她”的时候,你是怎样的人?你是否能拿出自己最好的那一面来爱你的母亲,而不是通过恐惧、担忧和愧疚来与她互动?如果你能看到“我母亲对我的期望很高,但我不需要做到最好才算对得起她”这句话和前面那句一样真实,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时候,你是否能过更好的生活?试着相信后面这句话,说不定你和母亲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以及和其他人的关系会更进一步。亲爱的朋友,不过是一个想法罢了。不要让它钳制你,让你无法做个自由的人。德芬的话:记住,每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能是一次灾难,也可能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儿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涵着的丰盛美好,而且是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记住,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光很多负面想法都是由一些负面情绪衍生而来的,比如说你在看你的父母、配偶或其他人时,为什么老要看他们的缺点?因为你心里有批判别人,责怪别人,说别人不好的需求。这个需求来自哪里?归根结底还是你觉得自己不够好,只好借由批评他们的缺点,说他们不够好,来让自己的感觉好一点儿。因为“我”说你不好,“我”看出来你不好,所以“我”一定比你好一点儿,这还是源于自己内在情绪的一种需求。如果你能够看到这一点的话,你可以告诉自己:“我不用借由别人的缺点来证明自己的好。”或者你也可以做一些自我抚慰情绪的工作。这些复杂的情绪和思想其实很多都是由于身体的原因造成的,如果你的身体非常健康,气非常通畅,心情自然会很开朗,会较少地去贬低别人或是想要证明自己,这样心胸就开阔了。比如说做一些瑜伽、太极、气功、静坐等有益于身心的活动,这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大多数现代人都喜欢在脑子里较劲,情绪搞定了,思想搞不定。思想搞定了,情绪又搞不定。其实,如果你能够除掉这些杂念,把身体理顺了,你就会发现这些情绪、思想不但不会不请自来,而且还会自然而然地逐渐减少,消散,少到你可以去掌控它们,不被它们牵着走。所以,我讲的每日念经、持咒、打坐、跑步、游泳,这些真的要去做。要知道,灵修不是用嘴巴说的,不是用眼睛看的,不是用脑袋想的,而是需要你去身体力行,去实践的。另外,你还可以尽量减少头脑的思考活动。很多时候我们的思考都是没有必要的,大脑喜欢在问题上琢磨,就像小狗爱啃骨头一样。当你觉察到自己又陷入不必要的思考模式时,立刻把自己的注意力收回来,放到眼前与你同在的一件事物上。你可以看着它,注视着它,与它同处于当下。或是你可以聆听当下的声音,比如说窗外的汽车声、房间里的空调声,让这些声音把你带回到当下时刻,回到此时此地。或者,你可以试着嗅闻一些味道,品尝一些食品,感受一下身体现在的状态,这些都可以帮助你活在当下,而不是在过去和未来的世界里面打转,那对你一点儿好处都没有。你可以去感受自己坐在椅子上,大腿、臀部和椅子碰触的感觉,或是感觉呼吸的一起一伏,与自己的身体打个招呼,这是回到当下的最好方法。如果在生活中经常这样练习,你的强迫性思维就会减少,而你也能和自己的思绪拉开距离,甚至去检视它们的真实性。当你有这样的能力时,你会发现,我们的大部分想法、念头,都不是真实的,而且这会让我们的情绪变得不好。这时,你可以试着换一个角度思考,或是问自己:这是真的吗?这样,你会逐渐成为自己脑袋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德芬的话:记住,“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时,你会聚焦在那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了它更多的能量,它就变得更强大了。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不走它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记住,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光。人类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人类最大的痛苦是我们认同内在小我的头脑,也就是我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以为这些念头就是我们自己,或是认为这些念头都是正确的,因而盲目地听命于它们。比如,老公晚回家没有给你打电话,你就生气了,因为觉得老公心里没有你,不爱你,而你完全陷入这种情绪里,无法自拔。其实,情绪是来来去去的,它来的时候是我们召唤来的,比如痛苦是你召唤来的,来了之后,它为什么不走了?因为它被你的故事“勾”住,走不了了。在这里,你的故事就是,“老公回家晚了,却没有打电话告诉我,他心里没有我,他不爱我”。我想问的是:这是真的吗?如果你能停止对这些事物、想法和故事的认同,真正感知到自己是谁的话,那你就是有灵性的,不是属于物质世界的。所谓认同,就是投注自我感。举个例子,你会认同你的车,因为你今天开了一辆宝马,你就自我感觉好了一点儿。如果你的车丢了,你的内心就像被挖走了一块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认同,把自我感投注到我们之外的事物上的一种表现。人类最大的悲哀,就是我们从无形无相的世界,来到这个有形有相的二元对立世界当中,而在其中失落了自己。我们尝试在形象当中寻找自己——我可以多有一点儿钱,更有名一点儿,多一辆车子,甚至是再大一点儿的房子。或者是我要车子,我要房子,我要一个好老公,我要更多的朋友,我要更多美丽的衣服。我们在这个物质的形象世界当中寻找自我,然后又在其中迷失了自我。什么叫“在其中迷失自我”?就是你以为在这个有形有相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最后却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当你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你就离“你是谁”的真相更近了一步。德芬的话:“我”有一个身体,但“我”并不是“我”的身体,也不是“我”,名字只是一个代号,“我”所从事的工作也不能代表“我是谁”。无论是让人同情的自己,还是优秀的自己,都是一种身份认同,一个看待自己的角度,不是真正的自己。影响快乐的最大障碍我常常思索“为什么人不能快乐”这个问题。不光是我,每个人都觉得快乐很重要,可为什么它如此不可捉摸?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思考,我最后终于得出了一个答案:我们受自己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操控太严重了,以至于在生活当中,我们始终做出一些和追求快乐、幸福相违背的事情。比方说,很多人对父母都有怨怼,因为他们觉得父母“应该”要怎么样怎么样。问题是,很多人的父母就是无法提供你想要的那种支持和爱,很多人一生都在寻求父母的认同而不自知,即使父母死了,他们还是在生活当中不断地在外面寻求不同来源的认同,永远没有安定下来的时刻。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像拜伦•凯蒂老师(《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的作者)说的:做自己的父母——你想要的那种父母,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我们能不能慈悲、温柔地对待自己?如果我们对待自己都是沿袭了父母对待我们的那种方式——你认为的不尊重、严苛、不体贴,那我们怎么可能要求别人对我们好呢?你只能以自己值得的方式被对待,那你值得别人如何去对待呢?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谁比谁优越,我们的价值其实取决于我们怎样对待和看待自己,这是决定我们如何被人对待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我们与上一代之间的关系,而另一方面,我们与下一代的关系也是困难重重。有位妈妈跟我说,她老为了孩子练琴而和孩子闹矛盾。她承认,如果要她每天坐在那里练一小时的钢琴,她也会很痛苦。我笑着问:“那为什么你要强迫孩子练呢?”她理直气壮地说:“当初是她要求练琴的,我跟她说好了,一旦作出决定,就要坚持到底。”我又笑了,说:“一个五岁孩子作的决定,你就要她残忍地一生尊重,坚持到底,这是不是有点儿过分呢?”妈妈毫不让步地说:“我觉得做一件事情就是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我要教导孩子做到这一点。”我又问:“那么,你自己做到这一点了吗?你每一件事情都做到底,没有半途而废吗?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要强加于孩子身上,难怪孩子和你都不快乐。”同时,我拿出“一念之转”的方法来检视她的想法,“开始一件事情就要坚持到底,这是真的吗?”她也承认这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我说:“佛陀当初选择以苦行的方式来修道,最后他放弃了,换了一种方式才在菩提树下悟道。如果他坚持苦修到底,可能在成道前就‘挂’了,今天就没有释迦牟尼佛作为我们成道的榜样了。还有我们的轩辕黄帝,他拜了好几十个师父才真正悟道。如果他坚持拜一个师父到底,可能我们就看不到《黄帝内经》这本千古奇书了。”这位妈妈同意了我的看法,可是她说她很难放下。这没有关系,有些信念和价值观是根深蒂固的,一时间,我们很难丢弃,即使它们让我们受苦,即使我们知道它们未必是正确的(人真的是很好玩的动物哦)。但是,当你能够拉开距离检视它们的时候,就说明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起步了。抱持这个想法,让你和你女儿都痛苦;放下这个不真实的想法,你和你女儿都自由快乐。你要坚持多久呢?也许有一天,当你受苦受够了,终于恢复理智的时候,你会愿意试着放下自己那些错误的,但被你宝贝多年视为圭臬的价值观和信念。那个时候,你会发现天空是如此宽广,空气是那么新鲜,你会初步尝到自由和解放的滋味。德芬的话快乐≠喜悦。简单地说,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件能使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那么一旦那个让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就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把黑暗带到光明记得一位老师曾说过:在修炼我们内在的时候,把光明带到黑暗中是一种方法,但将黑暗带到光明中是真正有效的作为。这句话给我带来了很大触动,因为过去人们一再强调光明(或是救恩)可以消除黑暗,拯救我们。但我觉得,如果黑暗代表我们的人格阴影(shadow)或是心理创伤的话,过分强调或追求光明反而会让阴影被推挤到黑暗的角落,永不见天日。我自己就有很深的体会,有一次,我被一位天使深深地触动了心里的旧伤,那是当众被羞辱、被指责的痛,当然,追根究底还是“我不够好”的自责,然后就是“啊!居然被你发现了,真丢脸”的羞愧。虽然我当时压制住内心的怒气隐忍不发,而且容许我的“小我”被缩减、打击,可我的心里有深深的痛苦和悲伤。第二天,另外一位天使来提醒我,我需要“注意”的事项,又一次在我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然后我察觉到,我学的一些技巧,比如说“当场放下”“宽恕自己”“活在当下”等,真是一点儿用都没有。因为我的旧伤被触动了,内心被压抑的能量正在找出口发泄出来,而我用其他“光明”去遮盖它是没有用的。我可以念一百遍的百字明咒,或是用唱诗歌、祷告的方式来遮掩,让我觉得好过一点儿。我也看见周围有很多“光明”的东西可以拿来作为我的屏障:我亲爱的家人、我甜美的儿女、我舒适的住宅、可爱的小狗、热情的读者等,我大可以用他们来当“挡箭牌”,忽视心里被勾起的痛。我也完全可以沉浸在幸福满足的成就感中,不去看自己那个表面已经愈合,但内部已腐烂的“伤口”。可是我选择面对。我想,很多认识我或者是不认识我的人都很羡慕我,觉得我应该很快乐,因为我拥有那么多。可是,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世界知名的影星、富豪患抑郁症或其他上瘾症,甚至自杀的都不在少数。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黑暗面,而是用各种手段逃避、抗拒,结果使得阴暗的势力更加强大(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我们一般人还有一线希望,觉得如果我有×××就会快乐了,所以生活在一个自欺欺人的谎言中,聊以自慰。等到你真的有了×××,没想到还是不快乐,黑暗的阴影还是存在,无法消除,你只好用各种激烈的手段来应对,最后的结局就是惨烈牺牲。这其实也是很多所谓的灵性大师的痛苦所在,只是他们已经到达一个外人眼中的灵性层次了,无法走下阶梯去拥抱他们内在的伤口,只好撑一天算一天。其实,人一开始修行或是向内看的时候,就直接跳入灵性是很危险的。因为有很多心灵的创伤和人格的阴暗面没有被接纳,修复。变成所谓的大师,或是接纳了灵性的理论(我们都是光和爱,是美好的,完美无缺的)之后,你就骑虎难下了,非得装出那个样子不可,要不然就是修得不好。我决定把积压的情绪释放出来,于是安排好了时间、地点痛哭一场。我在哭泣的时候,深刻地去感受自己的那份“自责、羞愧、不够好”的痛苦,让它们站到光明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一旦把它们带入光明,它们就不会继续在黑暗中咬牙切齿地找机会跳出来发泄、报复了,也就是说,它们的能量不再被补充。也许它们还有一些剩余的力量,但这就像电池一样,你不再为它充电,它也能维持一段时间。哭完以后,我感觉心头的重担已经放下了。与此同时,我也相信我的内在还有很多类似的黑暗面有待处理、修复。我愿意给自己时间(反正这辈子没修完,下次再来就是了),而且,当我用勇气、爱心和耐心去应对它们的时候,它们对我的影响和掌控就不会那么大了,我才能做自己真正的主人,而不是情绪的奴隶!当你的情绪被触动的时候,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触动了你情绪的那个人身上,这就是累积内在力量的开始。德芬的话想要从受害者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样的尝试只会把你带到迫害者和拯救者的位置。所以,想要脱离这个牢笼,你必须面对受害者的痛苦。化解、整合了这些痛苦,你就能从牢笼中挣脱。我们一直都是命运的主人所谓的命运其实就是一个个选择构成的。我是相信所谓的命运的,我们从小,甚至是在娘胎里刚成形的时候,就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影响着,来自母亲的、家庭的、社会的,等等。然后就形成了一系列固有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我们就是被这些模式操控着,一生当中,不断地作出一个个无意识的选择。你会发现,遇到一些事情时,你总会发怒,而且你总是遇到同样的麻烦,遇到相同的人。你和老公之间的某些问题总是会出现,即使换一个人,你还是会遇到同样的障碍。如果你不去觉察,你就会一直被这些问题困扰,其实这就是“命运”。如果我们的无意识思维和惯性行为模式造就了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那有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能够让我们从这些惯性的思维模式或反应中跳出来呢?当然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然后看看你是否在生活中得到了。比方说你一直很想结婚,可是老结不了婚。你一直想要成功,却总是失败。这就说明了你的内在其实存在着很多模式是限制你没办法去结婚、去成功的。或者你可以诚实地问自己——“我真的那么想结婚吗?”“我真的想要成功吗?”认真地去回观自己,体会内在的每一种感觉、每一个念头,这是很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内在一定是有什么东西卡住了,挡在前面的就是潜意识里的负面模式。如果你能够改变它,就能够改变你的命运。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多时候,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有一次,我收到一条短信,特别喜欢:口袋里没钱,心里有钱的人最痛苦;口袋里有钱,心里也有钱的人最烦恼;心里没钱,口袋里有钱的人最幸福;口袋里没钱,心里也没钱的人最潇洒。你想要做潇洒的人、烦恼的人、痛苦的人,还是幸福的人?其实这是可以选择的。当然,最高境界就是你口袋里有钱,心里没钱。这里的“钱”也可以换成其他任何一样东西。我们一般人都是在追逐“有、有、有”,随着心灵的成长,我们会慢慢了解自己真心想要的是什么。就当下这一刻而言,我建议大家把目光放在寻求当下的平安、自在、解脱上。如果你能够把目标放在这里,能够发自内心地做到这几点,你就会发现,很多原来一直求之不得的东西就会不请自来。生命真的就是这么奇妙!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每一个当下都活得平安、喜悦,你就会热爱你所做的每件事。如果你热爱你所做的事,那么你一定会成功。成功就会为你带来你想要的那些外在东西,但是,这是由内而外产生的,所以它带来的喜悦就能持久不衰。而你周围的人也会被你的正向能量感染,从而不知不觉地给你带来各式各样的助缘和善意,你想不快乐都不行!德芬的话怎样能够不受思想的搅扰而享受当下这一刻呢?倾听自己脑袋里的声音,做一个观察的临在。声音在那里,我就在这里听着它,注视它。这份了解,就不是一种思想了,它是你临在时产生的一种感觉,一种新的意识的向度就生起了。通过这样的观察(倾听内在的思考、对话),你可以感觉到在那些思想下面比较深层次的自我,一个有意识的临在。让至善的力量拥抱你的不舒服虽然知道是我的投射,但是别人的有些行为真的让我很难受。虽然知道与我无关,但是别人的言语真的触痛了我。虽然知道我不该这样想,但我还是一直逃避着去面对它。虽然知道愤怒、悲伤没有用,但我还是无法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虽然我们是如此地身不由己,主要还是因为惯性的情绪在操控。深沉的行为和情绪模式,就像计算机里的程序一样在操控我们。我们之所以会让情绪操控,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去面对情绪后面代表的痛苦。也许是因为不被尊重引起的愤怒,愤怒之下是我不够好的悲伤,之下又是无价值感的痛苦。也许是嫉妒引起的愤怒,愤怒之下是童年里的心碎——误以为妈妈爱弟弟妹妹多一点儿的痛苦!也许是被抛弃的愤怒,之下是孤独的恐惧,之下又是童年被遗弃、忽视的心碎。就这样,每个造成我们不舒服的感受后面都有一个故事。故事最终又会指向一份无价值感的悲伤:被抛弃的痛苦和不想再经历的心碎。可是,我们越是不想去面对的,越是在我们的生命中不断出现。不断由周边的人、事、物带来信息,提醒我们,一个“古老”的伤口正在等待被疗愈。疗愈之后,你会更开心、更自由,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因为你收复了一部分被抛弃、压制的自己。这里有一套简单的方法,大家可以试试看,每当生活中有让我们不舒服的事情出现时,用这套自我安抚的方法来面对。1.当你不舒服时,试着接受自己的不舒服与对方无关的这个事实,而试着去体会,这是你一个内在多年的旧伤被触动了。2.与自我对话:告诉自己,不舒服的经历是让你更加了解自己的必经之路。它没有对错,不需要你去抗拒或是否认。它出现的目的是要帮助你成长,不是来找碴儿的。3.慈悲地观照自己:去觉察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有紧绷或是不舒服的感觉,将呼吸轻柔而慈悲地带到那里,轻轻地安抚它。4.与不舒服的感觉和平共处:通过你的自我安抚,把不舒服的感受全部包容在自己的身体里,不去批判或是压制。这时,你可以寻求更高的力量来帮助你。“更高的力量”可以是一种神.,或是你内在的至善力量,你的“高我”、宇宙等。让更高的力量把光带进来,拥抱不舒服的那个部位,像抱着一个受伤的脆弱小孩一样,温柔而慈悲地上面的第四个步骤,是借由高频率的正面能量来中和你低频率的负面能量。在它们整合之后,你就穿越了自己一直不敢也不想面对的负面情绪和痛苦,进而看到真正的自己。德芬的话勇敢地面对你的脆弱,这是从受害者牢笼中走出来的唯一途径。脆弱会让你感觉受伤、痛苦、恐惧……所以你会想要逃避它。记住,这是你唯一的出路。深呼吸,把呼吸带到你感觉痛苦的地方。呼求光,呼求爱。想象有一道光从你的头顶投射进来,随着你的呼吸进来,进入你脆弱而痛苦的核心所在,让这个高振动频率的能量来整合你低频率的能量。这样,你就能整合自己内在的脆弱和痛苦。第二辑 找出“我是谁”——唤醒被催眠的幸福 没有你的故事,你是谁每当我们感到痛苦或不悦的时候,我们会一直想要改变外在环境或是事件本身,殊不知,不管是外界环境还是事实本身,都是我们无法改变或控制的,我们唯一有把握改变和控制的就是自己的观点。很多人无法觉察到这点,即使知道了也无法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因为我们有的时候是如此执著,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想法或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而所谓的灵修,就是要帮助我们看进自己的内心,知道它才是造成我们痛苦的主因,而不是外境。明白了这个道理,又愿意去回观自己内在信念的人,才有机会真正离苦得乐,自在解脱。我所知道的最快解脱的方法就是去理解、看清你的本来面目,弄明白你究竟是谁。如果你就相信自己是这具身体,一个可怜的人,每天在这个世界上汲汲营营地奔波,只为生存而挣扎,那么你很难逃脱自己的牢笼。我们需要提升自己的意识,上到更高的层次来看待我们的生命,这样就比较容易改变你对事物的看法。最可悲的是,我们无法体会到另一个层次的生命,所以紧紧抓着目前我们所能拥有的身份认同来冒充我们自己。所以,灵性导师拜伦•凯蒂常问:“没有你的故事,你是谁?”如果你放下自己现有的身份,不再挣扎,你是否会失去所依而找不到自己该依附的东西或是身份感?如果你放下老公的外遇事实、孩子的学习问题、你的健康状况,你在事业方面的挣扎、工作的不顺利等,你是否会觉得无所适从,好像失去了对抗的目标,人生没有意义?如果放下我们的痛苦、故事、虚假的身份,你会感到空虚,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好像没有归属一样。因此,不妨随便抓住任何一件让我们有自我感的东西,即使那个东西让我们一点儿也不快乐,也比空无一物来得好。国外著名的灵性作家杰克•康菲尔德的著作《智慧的心》(台湾张老师文化出版社),是一本非常能引起我共鸣的书。里面有三段话,我想和大家分享:“每当我们执著于自己的身体、心智、信念、角色以及人生处境时,我们便会创造某种自我感。这种认同在我们把自己的情绪、念头及看法紧抓不放,当成自己的时候,就会无意识地一再发生。”“你每天都会检查自己的物资是否充分——会去看冰箱的食物够不够。那你何不检查自己看待事情的心态?要知道,审视自己的心灵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我们认同自己某部分的经验,将那些感觉、信念、内在的对话与经历都当成‘我’以及‘我的’。一旦产生这种认同感,便会产生狭隘的自我观念,造成我与他人分离的幻象。”我前面说过了,最快的解脱方式就是看到我们的本来面目,知道我们是永恒存在的灵体,而不只是受限于此生的这具身体。要想体会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认识到:凡是你能观察到的都不是你,你是那观者、觉者,也就是能感知到的意识。外在瞬息万变的心境和经验都不是我们,如果我们能安住于这些状态的意识中,我们就能把自己和我们的想法、故事、情绪分开,从而得到自由。杰克•康菲尔德提出了很好的忠告,他建议我们不妨试试以下方法:“假装自我不存在,把所有的经验都当成一场电影或是梦境。别做电影中的主角,假装你是个观众。观看所有角色的演出,包括你自己在内。让身心放松,抛弃执著的自我感,心灵安住于觉知中。仔细观察当你放掉紧抓不放的心情后,生命自身会如何呈现。”德芬的话我们一般人对自己的身体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95%是在潜意识的状态下由自动导航系统操控的。所以,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就可以帮助我们把5%的版图扩大,找回更多的自己。怎样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呢?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信息。放下你的故事,走出信念的阴影在信念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三大阴影:一、我不够好。二、我无足轻重,不重要。三、我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由于这三个阴影的影响,我们在生命中会创造出大量的“故事”来迎合我们的信念。唯有作出决定,用故事爱我们自己,而不是用故事打击自己,才能运用自如,发挥当初我们设计故事的真正用意。我就常常遇到这样的读者,有很多的故事要说,每一个都很冗长,而且悲剧性特强。我不知道如何告诉他们,只有停止“改变”故事,停止“修改、转化”你的故事,愿意放下它们,进入“不抱希望”的状态,不再想知道“我”究竟是谁,“我”的未来究竟会如何,我们才能再度找到希望。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有灵性的修持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拿来修补,甚至是强化故事的工具。放下故事,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但是,我们要怎样才能放下我们赖以为生的故事呢?首先,我们要放弃受害者的角色。第一步就是为自己的故事负起全部责任。很多人灵修了半天,其实还是在自己的故事里面打转,收集了一堆好听的话,内心深处的伤痛仍然没有疗愈。这种情形在灵性老师(包括我)身上最为常见。所以,真正放下,就是指为自己的人生负起全责,也就是说,承认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共同创造者。同时,我们可以看见,在创造“阴影信念”继而衍生出各种故事的同时,我们其实是有一份礼物要带给这个世界的。有些人因为自己的痛苦遭遇,而从事了帮助人的行业,或变成一个能为他人的生活带来转变的人,有的甚至是写出、画出、创作出美丽的作品与世人共享。其次,我们要做观察者,聆听自己内在的那个喋喋不休地说故事的“声音”。这是让我们脱离自己故事的第二步,也是最基本的功夫。或者,你可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重复自己的故事,我们甚至可以访问当年的其他人,看看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你的角度有什么不一样。你会发现,自己多年来信奉为真理的一些看法,在别人眼中竟然如此不值一提。另外,你还可以以一个乐观人士的身份重复写下你多年抱着不放的故事,看看会有什么不同。当然,如果这个故事是你在出生之前就写下来的,那你可以试着去理解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帮自己安排这样的故事,有什么课题和“礼物”在其中呢?我这里还有一个狠招,就是站在镜子前重复地述说自己脑海中总是翻来覆去的故事,说到自己厌烦为止。你也可以给自己的故事写一封信,赞美它,因为它教导了你哪些课题,同时向它表明,你决定走出限制,改变你跟它之间的关系。最终,我们还是要去面对自己的情绪。因为我一直怀疑,我们的情绪是制造故事的“元凶”。至于如何面对情绪,那你就要学会更好地与自己的情绪共处了。与情绪相处的方式和其他任何人、事、物相处的方式一样,就是去全然地接受它、体验它,不要想从它那里逃开。德芬的话我们的遭遇是配合我们需要的某种情绪而产生的,这是我们的一种模式、习性。比方说,你常常有不被爱的感受的话,你就写:我看见我在寻求不被爱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这种东西,你愈去排斥它,它愈不走,而且还会变得更强!所以,你看见了以后,就要先接纳它,然后告诉自己,我不需要这种情绪,我要放下对它的需要。阴影效应“阴影理论”方面最具权威性的美国现代作家黛比•福特,曾和另外两位很有名的作家合写了一本书,叫《阴影效应》(大陆译为《阴影的力量:在动荡世界寻找爱》)。书出版的同时,她还发行了一部电影,非常精彩,里面有很多感人的细节,我看了以后感触非常深。“阴影”是什么?我在《活出全新的自己》里介绍到,并且和大家分享了面对自己生命中的阴影的一些方法。阴影就是我们的性格、行为及习惯当中,自己不喜欢、不承认、不愿拥有的部分,被我们压到意识层面之下。我们之所以会不喜欢、不承认、不愿拥有,是因为在小时候,家人、周围的邻居朋友及环境等告诉我们,我们没有这些或是我们不能够拥有这些。阴影并不是都是坏的,有些人把自己好的那一面也压制下去了,因为可能小时候父母告诉他不可以哭,就意味着不要多愁善感,不要太关心别人(收起了自己柔软的心),或是父母笑他怎么这么胆小,他就会应声收起自己的勇气。怎么去发现自己的负面阴影呢?很简单,你最讨厌的那种人拥有的特质,就是你的阴影。《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这部超级好看的电影当中的男主角的邻居,痛恨同性恋者。原来他自己就是同性恋,在对男主角表白后被拒,竟然无法接受事实,进而杀了男主角,真是非常可笑。这就是我们的阴影,常常在不恰当的时候出来掌控大局,破坏我们的人生。要怎样才能找到正面的阴影呢?多去观看那些你崇拜、仰慕的人的特质,他们有的,你都有,否则你不会看见。我们拒绝生命中的阴影,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健全的人,每天耗费很多能量去掩盖、压制自己不喜欢的部分,进而时不时地投射在周围人的身上。灵修这么久,我觉得拥抱生命中的阴影其实是灵修人最需要去做的。我看到很多人灵修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对金钱锱铢必较,或是道德上还有很多瑕疵,还是活得很不快乐,其实,这些都跟“不承认、拥抱自己的阴影”有关。那些强迫、压制自己需求的人,那些把自己的阴影锁在“地下室”的人,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因为他们的生命是缺失一块的,有一部分是永远不见天日的。黛比•福特在年轻的时候就遇到了不少问题,她一直不想做自己,老把自我感觉不好的部分压制下去,不去面对。直到有一天,她因嗑药过度昏睡在浴室的地板上,醒来时,她知道自己要做一个彻底改变,否则这一生就毁了。如果你的灵修到了一个瓶颈,觉得自己怎么修了半天也没有进步,那我可以跟你说(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这是你该好好看看自己的阴影,好好拥抱它的时候了。我现在试着在生活中去观察自己批判的对象,以及被压制下去的那份不舒服的感觉究竟是什么。同时去探究我批判的对象和让我不舒服的感觉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作祟,然后勇敢地去面对、接受。我发现,当我不那么用力地去做好人,并且试着不去争取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的时候,我会放松很多。我也试着用拜伦•凯蒂老师说的——“不去寻求他人的爱、赞赏和认同”,随时提醒自己、观照自己。然后我发现,我这样比较对得起自己,不让自己再委曲求全了,而当我这么做的时候,其实我的心态更好,脾气更好,对待周围的人也更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希望更多的人能走上这条道路。德芬的话梦是潜意识通往意识的桥梁。它当然有示警、指引的功能,同时还可以让你宣泄情绪或展现出被你压抑的人格特质。有很多看似简单的生活事件,看起来好像无足轻重,可是都潜藏着一些信息。比方说,你想从事某种行业,因此要去考一个证,结果考试当天找不到准考证啦、交通堵塞啦等,诸多不顺利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就显示出你的潜意识其实并不想走这条路。


 重遇未知的自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本月的目标就是看完这本《重遇未知的自己》,之前还看过《遇见未知的自己》。德芬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心路历程,如何做到爱、平和和喜悦。记住了她的很多话,比如: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一切都是自己投在他人的映射。最开始难以理解,感觉怎么可能。可后来,经历得越多,越发觉得她说得有理。生气之前,想想这真的是别人的错吗?还记得去泰国旅游的时候,有一项自费是到水果园里吃水果。300块的自助餐,全是水果。按要求,只能在现场吃,不能带走。我们那一桌有位职业是司机的小伙子,因为太饱了,没怎么吃,结果觉得划不来,就用包包装。看着就生气,一点素质也没有,丢中国人的脸。更可气的是,坐在旁边的老妈也按捺不住了,也开始偷偷地拿些蛇皮果。从来没吃过,而且味道很好。还要装在我的包包里。我当时就火冒三丈。这么丢人的事还要拉我下水。为此,还跟老妈闹得有点不愉快。可是,反观自我,才发现,是那个爱贪小便宜的自己和那个正义凛然的自己在斗争啊。自己在商场的时候,也完全抵不住打折的诱惑。大学时更会为了方便面送的碗而买下一整包方便面。另一方面,很鄙视自己这种行为。而那次的事件,完全是两个自己在冲突,而迁怒于他人。想到这里,心情就平复了很多。爱贪小便宜也不是那么罪大恶极,只要控制得当,也能达到省钱的目的啊!另一个例子来自好友。她跟老公闹得不愉快,说是信任危机。这次,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跟着好友一起斥责她老公,而是告诉她吸引力法则,告诉她这些都是她自身的能量吸引而来。要改变的,不是那个不被信任的老公,而是那个怎么也不肯信任老公的自己。今天,读到了几页关于”我需要你的爱,真的吗?“,感觉就是为她而写。立马用手机拍照发送过去,留言:”给曾经的你。“因为,希望现在的她已经走出自己设下的漩涡和黑洞,坦然接受人生的苦难和挑战。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张德芬的书非常适合心灵学入门的人士观看,简单直白温暖。
  •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而且买了纸质的书了
  •     装帧不错,但是内容不喜欢,可以送人倒是真的
  •     插图赞\(≧▽≦)/
  •     有许多的想法都不谋而合,解开了一些困惑。
  •     再遇未知的自己。还记得看前一版时。在书架上取回,下班回家便迫不及待的阅读。内容不记得很多,只记得不停的点头感叹说得有理。看见再版,又是迫不及待,书装桢漂亮,配彩色图画,一直都最爱这种色彩图书。不过内容倒有些"华而不实",没有更多的认同感,读完后只记得抛出问题,却不得清晰答案。心灵读物,能直窥心底,能洗礼心灵的,没丰富的阅历真难以达到。不过,作为女子,懂得平和心态,懂得冥想放空,不抱怨生活,懂得感恩而享受,也是值得一读的好书,好作者。
  •     也很喜欢赠送的能量卡
  •     不是全部能接受,赞同,多看的话理解应该会更多一些吧~
  •     这本书超赞,我很喜欢,内容很清新,具有操作性,包装很好,物有所值。
  •     很喜欢这本书,还买了遇见未知的自己~非常好哦!值得收藏~
  •     内容不错,不值这个价。买平装就好
  •     送的书签很喜欢,但是内容.....
  •     我对书的要求比较低,对于纸张什么的也不挑剔,但是这本书没有推荐的那么好,内容不吸引人。
  •     前面的内容真的有点看不下去,总觉得里面是反复再咀嚼活在当下、臣服这两个字段,然后我也是看了就忘,但是越看到后面,发现里面很多心理场景,和我之前遇到的情况一样,果然是自己内心的小我在作祟,也是自己不够了解自己 不过还是得多去实践,看了可没用
  •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我们只是追求着完美。
  •     插图真美
  •     读了这本书,觉得很多地方和上过的提升心灵的课相关内容,很多地方再次遇到很有共鸣。读书时候,心灵不同,境遇不同,理解也不同。这是这个时看时新的书。读过了两周来写书评,觉得接纳这个词,记忆深刻
  •     还没看,不过很期待啊。之前那本 遇见未知的自己就很不错!
  •     此类书都从佛教中得到了不少灵感吧,或者说在探索真相的路上,总会有重叠的脚印,只是有的逐渐消失,有的延伸到远方。
  •     书的内容很好,而且装帧是我喜欢的类型,拿在手里就像小时候的故事书,很美,让人有种会到小时候,静静的看着心爱故事书的感觉
  •     非常爱这本书,就是角有点折!!!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