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的灵魂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08081161
作者:[美]琳内•特威斯特,[美]特蕾莎•巴克
页数:230页

作者简介

这不是一本投资理财书,却能帮助你成为真正的有钱人
比《当和尚遇到钻石》更通俗实用
比《吸引力法则》更具疗愈力
这是一趟让灵魂走向金钱,也让金钱走向灵魂的旅程
让你从内在真正富起来!
《金钱的灵魂》这本书以其令人赞叹的敏感度展示出,我们对待自己与对待金钱的方式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借由“金钱是一种能量形式,我们可以运用它创造奇迹”的洞见,琳内•特威斯特重新为金钱赋予了神奇的魔力。
——詹姆斯•加里森(James Garrison), 世界局势论坛主席
这是一本精美又令人称奇的书,书中充满了颇具实用性的建议以及备受启迪的故事与智慧。《金钱的灵魂》将彻底改变你与金钱的关系,使你的灵魂获得疗愈与喜悦。
——詹姆斯•戈登(James S. Gordon M.D.),补充性医药总统顾问委员会医师
《金钱的灵魂》是迟来的警钟,呼唤我们为自己、为全球带来蜕变,创造一个和平、和谐与丰盛的世界。
——罗伯特•穆勒(Robert Muller),前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哥斯达黎加联合国和平大学的创建人之一

书籍目录

致谢 / 001
引言 / 006
第一部分 爱、谎言与大觉醒
第一章 金钱与我,金钱与我们 / 003
我们之前不断追逐、积累金钱,不停地更新换代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其实只是另一种形式的饥饿而已。
第二章 走进印度:饥饿之心,金钱之魂 / 019
我们越是努力去获取金钱,抑或努力忽视或超越金钱,金钱对我们的影响与钳制就越大。
第二部分 匮乏与充裕:寻找兴盛
第三章 匮乏:弥天大谎 / 039
无论我们拥有何种身份,身处何种情境,我们所谈论的都是:我们缺少什么。
第四章 充裕:令人惊讶的真相 / 061
充裕理念认为,这个世界的资源足以满足我们所有人的需要。“资源足够”的洞见与信念能够启迪并激励我们分享、合作与贡献。
第三部分 充裕:三个真相
第五章 金钱如流水 / 087
如果你使金钱流向自己关心的事情,你的生命也会因此而熠熠发光,这,才是金钱的真正用途。
第六章 欣赏创造价值 / 107
欣赏自己——如我们所是的样子,欣赏自己拥有的一切,我们就能够重新看到各种可能性,从而设定愿景,做出承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第七章 合作创造丰盛 / 127
人类必须张开双手,接受、给予与碰触另一双手;人类也必须敞开心灵,接受、给予并碰触另一颗心。
第四部分 改变梦想
第八章 改变梦想 / 153
无论我们做何选择,都是在借由“运用金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花掉的每一元钱都承载着我们意愿的能量。
第九章 表明立场 / 163
金钱成为爱与承诺的载体,展示出那个“最佳的你”,不再是助人们在空虚感、匮乏感或者外界诱惑的驱使下不断消费的工具。
第十章 言谈话语的力量 / 183
我们与自己及他人所进行的对话以及我们所重视的想法,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感受、体验以及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第十一章 创造“充裕”的遗产 / 201
我们所创造的最恒久的遗产,不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物质财产,而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我们对待、运用金钱的方式。
第十二章 逆转潮流 / 219
丰盛的源泉在于使金钱与灵魂愿望、与我们最深层的梦想和最崇高的志向相一致,而不是拥有更多的金钱。
附录:推荐材料 / 228

内容概要

[美]琳内•特威斯特(Lynne Twist)
一位全球性的慈善活动家,担任全球性NGO大型计划领导人近四十年,活动的主要目标是:终结世界饥荒;保护雨林;改善女性健康、经济与政治处境;增进对人类意识的科学性了解。因此,她担任战胜饥饿项目负责人,在全球范围募集到1.5亿美元资金,帮助了包括中南美洲、非洲、印度、孟加拉等地的贫困人民,她还与南美土著一起保护亚马孙雨林,参加过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她致力于帮助人们重新清理与金钱的关系,认清自己的内心,重拾更健康、更自在的生活。目前居住于美国旧金山。
你是不是感觉金钱永远“不够”?
你是不是不停地积累金钱,想要获取“更多”?
你是不是被世俗的要求和社会的竞争追赶着,感到身心疲惫?
你是不是想摆脱金钱带来的匮乏感与罪恶感?
这本书将给你答案,重塑你与金钱、生活的关系,获得真正的富足感。
书中没有教你如何省钱、如何理财,而是带领你重新看待金钱的价值、重新明晰生活的意义。
作者琳内•特威斯特在书中讲述了自己为战胜全球饥饿募捐到1.5亿美元资金,参观特蕾莎修女的孤儿院,与被称为甘地第五个儿子的巴贾吉合作改善印度人生活,帮助南美土著保护亚马孙雨林,参加北京世界妇女大会等经历。
她用自己的切身感受鼓励人们,将金钱看作一种工具,用来实现对生命和爱情的最高追求及发现生活的新意义。当我们拥抱时间、金钱、智慧、能量之流动,将灵魂愿望与金钱利益合二为一,就能创造出一个丰盛、圆满的人生,获得灵魂的疗愈与自由。


 金钱的灵魂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金钱的灵魂》这本书首先不像以往的理财书籍一样给你教如何理财,如何开源节流,如何增加金钱管道,如何分配资产,而是让你梳理自身和金钱的关系,帮你扫除内心深处那些错误的金钱观念,与其说是理财书籍,不如说是心灵书籍,让你从本质上理解自己和金钱的能量关系,全然活在富足美满中。我们从长辈,朋友那里继承过来的错误金钱观?赚钱很辛苦,有钱人都很吝啬,想做喜欢的事情就必须有钱,为一个培训或者书籍花钱太不值,有钱能使人变坏,钱是省出来的。诸如此类的金钱观念让我们止步不前,这些看起来好似合理的金钱观却是一种消极的偏执和自卑,在这些错误的观念跟前我们拧巴的过着不想要的人生,苦苦追求着金钱,如果思想匮乏,就永远无法走向富足。然而面对这样的窘境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清除自己的误区,传统思想的毒瘤让我们被他人的思想左右,失去了自己的判断,没有反抗的勇气,进入大流人群趋同于迂腐的观念,其实只要自己敢于去跳脱原有框架和思维,然后用自己的行动开创属于自己的舞台。我们总是无视已经拥有的,却把眼光紧盯着外在,总是死死盯着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东西,一路追求,拼命争取,却忽视了自身携带的潜能和天赋。有时候我们还会想着越多越好,所以资产成了衡量的标准:我们总在用名,用利,用财富去定义一个人,去评判一个人,仅仅停留在外在标签上,却看不到最本质的,那些经过时间的流逝却永远拿不走的东西就是内在潜能和天赋,外在的标签会消失,只有天赋和潜能是永远带不走消不了的。与其说越多越好,不如说在自身拥有的潜能和天赋上创造更多。我们都想充裕,富足,美满,可我们真的知道充裕的真相吗?所谓的充裕就是我们能够活在当下,能够利用现有资源或者分享现有资源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是一个中间人,可以是投资人,可以是贡献者,不论哪个角度只要用自己的天赋做自己喜欢的就会富足。你也不能让金钱处于锁死的状态,要让它处于流动之中,它不是积攒出来的,也不是省出来的,更不是爹妈让我们携带的,而是我们通过知识,经验去创造,去让它处于一种流动之中,只有流动的金钱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价值。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那些能够让我们满心欢喜的事情,能够让我们内在能量提升的事情,让美好帮我们吸引到更多的价值资源,这不是形而上学,这是一种自然而然,水道渠成的事情。在处理自身和金钱关系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与人合作和分享,尊重与人事物之间的差异,互相合作创造一种双赢,人类已经走向了高维社会,分享,共享是高价值的体现。也一定要意识到我们能够给后代留下的不是资产的多少,而是教会他们用正确的观念和方式去创造财富和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不再受金钱的束缚和疲累,让世世代代都享有真正的富足和美满。只要我们勇于改变和突破,打破旧有思维和框架,那么境遇一定不一样。若我们能够做到和金钱合二为一,自己的价值就是金钱的价值,自己的灵魂就是金钱的灵魂,我们就不会沦为金钱的奴隶,它也不再是消费工具和我们苦苦追求而不可得的东西。只有金钱自由有灵魂,我们才会充裕和富有。
  •     书评之——《金钱的灵魂》听一位晋江的老板说过,公司表面是顾人来赚钱,其实是赚钱来养人。说这话的时候,他公司已经倒闭了。如果把人仅仅当初赚钱的工具那么这个组织必然存活不长久。《金钱的灵魂》书中讲了很多例子,但你真可以看得到当钱用来养人是时候,是多么圆满和积极向上。印度被压迫的妇女是通过双手努力获得尊严和地位的,生活在葛朗台式的家族里如何通过做善事,让家族里改变互相倾轧的情况。可是,你也看得到印度乞丐通过残害儿童,博取同情和震惊而获取可怜和金钱。从而更进一步的迫害儿童,还有埃塞尔比亚饥荒,获取国际的资助而让自己的国家更加腐败和贫困。当然现在在中国说金钱不诱人是假的,现在中国比哪个历史时代都对金钱充满着贪婪和渴望。一方面是被逼的,没钱想找个女的结婚太难的,毕竟现在贫富差距这么大,社会金钱流动性那么强,人人浮躁的氛围你,找个等你成功的人太傻了,首先丈母娘就不同意。其次在中国现在创业比以前简单了,进行了十几年的义务教育,和高校扩招,让更多人更加热情于互联网创业。这没什么不对的,我还有点乐于成见,因为这是通过增加社会财富值的方式,他们也可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可我们却可以看到另一方面是有些人因为获得了彩票大奖或者从天而降的财富,但是并没有过的更好反而生活变的糟糕了,就像前几天16岁女孩因为父亲去世获得80万赔偿,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却要面对村民的说不清的“好心”。可见必须要有控制金钱的能力才能有那么多的金钱,不然就是一场灾难。挣钱是本事,花钱就是艺术。我们古人就认为金钱属于水,必须流通才能带来富裕。然而钱花到哪里哪里就会繁荣,所以花钱是艺术,不应该因为便宜,还要因为这家企业生产的不是用童工,不是压榨血汗工人,不然我们就是滋养了社会的黑暗。正如为什么不给乞丐钱一样。他是职业乞丐,而不是我们小时候遇到因为过冬或者是灾害而跑出来的农民,你给职业乞丐钱改变不了他命运,只能让他更加坚信自己这种生活方式的正确性。你对金钱什么态度,你就有怎样的人生。不正确的对待他,上帝也对你没办法。
  •     向内看,摆脱“灵魂深处的贫穷”——评《金钱的灵魂》文/狗剩爹我们很多人对金钱都有一种矛盾的态度:一方面,我们尽量不谈钱,耻于表现得贪财爱物,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又需要钱,有时候甚至急切地渴望财富。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我们这个民族对“义利之辨”格外敏感,我们在台面上高调地追求“义”,却在台面下更加勇猛地追求“利”。这种矛盾的心态让许多人变得知行分裂、道术两端,既无法大大方方地追求金钱,于是也失去了深入考察金钱的本质并过上一种真正富足的生活的机会。美国畅销书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曾著有《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员》一书,写她深入美国底层生活,体验在时薪6~8美元的情况下,辛勤工作是否能生活下去?而她的答案是:不能。她发现即使你跟别人合租房子,或者打两份工,你的生活仍然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她感慨美国底层穷人的生活实在太过艰辛。她的结论是,导致这种艰辛的罪魁祸首不是穷人的懒惰、酗酒、赌博、愚蠢或其他恶习,而是一种“贫穷的心态”。由于这种“内在的贫穷心态”,这些生活在“美帝国”的穷人们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有的在破产后甚至直接掉入了人间地狱。芭芭拉写到,这些穷人们不愿意花费较多的钱去租住有厨房的公寓,结果在外边吃饭却花去更多的钱;他们不愿意投资去买一辆代步车,因此无法在更大的范围内挑选工作或兼职;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他们无法整年地租房,只好租住在按日计费的汽车旅馆里,但累计起来的租金会更高。物质和心灵上的双重窘迫,使他们承受不起改变,冒不起一周没工作的风险,因此他们没法更换更好、更适合他们的工作,无法做出长期的职业规划,于是只好日复一日深陷贫穷的专制中,无法自拔。那么,面对这种恐怖的情景有人便要问:如何才能真正摆脱贫穷,活出富足呢?首先当然要摆脱“贫穷的心态”,以一种健康的心态面对金钱。可是,什么样的心态才叫健康呢?《金钱的灵魂》也许能给出我们想要的答案。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让你从内在真正富起来”,作者琳内·特威斯特本来是一位富裕的家庭主妇,负责照顾丈夫和几个孩子的饮食起居,随着家庭财富的迅速增长从而过上了一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但这样的生活并不能让她真正快乐,正是“战胜饥饿项目”唤醒了她,于是决定终结自己的“内在饥饿”以及她那不真实也不适当的生活方式,开始投身公益事业。现在的她已经是一位全球性的女性慈善活动家,担任全球性NGO大型计划领导人近四十年,带领着她的团队为从事着终结世界饥荒、保护雨林、改善女性健康和政治经济处境而辛勤工作。琳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灵性觉醒向读者阐述了一种健康且富有启发的“金钱观”,其核心就在于要直视金钱的本质,直视我们围绕金钱所做出的行为、内心深处的承诺、理想以及价值观——琳内将此称作“金钱的灵魂”。金钱,无论是纸币、硬币还是账户上的数字,它的本质是一种价值的凝结,通过它人们互相之间交换或共享物质和服务。因此,如果我们仅仅是爱钱,不问目的地追逐金钱,而忽视“金钱的灵魂”,那我们的财富潜力就会受到限制,我们终究无法活出富足和有意义的生活。相反,当我们“看穿”金钱,看穿它的工具属性,看到它背后的价值凝结,我们就会明白,我们追求金钱的目的不是为了存一大捆“纸张”在家里数钱数到手软,不是为了在银行账户的数字后面再添几个“0”,而是为了取得我们自己、我们所爱的人以及我们所生活世界的健康和幸福。那么,我们就该把金钱当作是一种实现爱、健康和幸福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主宰我们的“主人”。琳内写道:“当我们运用金钱来展示自己的人性本质——我们最崇高的理想以及灵魂最深处的使命与价值——时,它所具有的强大疗愈力量,哪怕是极少的金钱亦如此。”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见识了无数的穷人和富人都被金钱所腐蚀和操纵,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他们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匮乏感”。这个结论和芭芭拉•艾伦瑞克在美国底层的发现颇为一致,然而琳内对此的认知则更为深刻,她将对金钱的反思上升到对我们所在的整个社会的善意批判。她认为,当我们身处在“金钱的国度”时,我们与我们熟知的那个“灵性的自己”失去了连接;在金钱的控制下,我们的美好品德变得遥不可及,我们变得渺小;我们为了得到“应属于我们的东西”而不断竞争,人也变得越来越自私、贪婪、小气、充满恐惧,掌控欲越来越强,时常会感到迷惘、矛盾或自责。我们只能用winner(赢家)和loser(失败者)这样的标签来定义自己和他人;我们不敢做违背“主流观点”的事,委屈自己的真实意愿,不敢与众不同。由于金钱的操纵,很多人的存在方式同他们的自身性格与真实感受分裂了。有些人的工作并非是为了“谋生”,而是“拼死”,有时则是“赢取暴利”,这时工作并不会带给他们充实感,甚至可能会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幸福。由于工作需要,琳内深入到印度、非洲最贫困的地区考察,她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真相:外界的援助并未能解决当地长久、持续的饥饿问题。因为大规模的援助虽然能暂时解决许多人的吃饭问题,然而有些援助物资会被贪婪的政治掮客监守自盗,转手倒卖,借机发大财。不仅如此,大量的食品援助也会对当地农产品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农民们无法售出自己种植的农作物产品。援助反而造成恶性循环、腐败、备受干扰的市场经济,当地的危机反而更加持久。那些接受援助的人,反而变得更加贫苦和无力。这种事实让作者认识到,如果无法根治“匮乏感”,任何援助都没有效果。“匮乏”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假设,它极具杀伤力,摆布人们于无形之中。琳内发现关于匮乏有三条有毒的迷思:资源紧缺、多多益善和事情本就如此。“资源紧缺”的观念导致一种恐惧,这种恐惧让人们将整个生活的重心变成“不要输给别人”或“被排除在外”;“多多益善”的想法驱动努力积累、竭力获取与贪得无厌的竞争文化,这种文化反过来继续加深恐惧。对于“更多”的追求使我们更难体验到所追求的或已拥有的东西的更深价值,它让我们无法活在当下,无法享受当下,还让我们以外在的成功标准衡量人;“事情本就如此”的观念则让我们习惯于这种不正常、不自然的生活方式,它成了对贪婪、偏见和怠惰的辩护。这些迷思几乎成了我们这个社会天经地义的信条:如果我们深信“资源紧缺”,地球上的资源不够我们使用,那么我们就会接纳“有的人能获其所需,有的人则不能”的现象,认为“有的人天生就没福气”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我们相信“多多益善”,将“拥有更多”等同于“更优秀”,那么经济机遇不佳的人就会被看作不聪明、能力较低的人,甚至他的整个人的价值都会被贬低;如果我们相信“事情本就如此”,就会认为自己处于无助的境地,相信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为了战胜饥饿和贫穷,琳内意识到,必须首先战胜人们精神上的饥饿和灵魂深处的贫穷,要战胜这些关于匮乏的迷思,唯有如此才能开创出新的机遇与可能性,并最终通过帮助人们学会自力更生来终结饥饿和贫穷。与“匮乏感”相反的感受是“充裕感”,这是琳内从厄瓜多尔的土著民族阿丘雅人那里学来的。阿丘雅人的文化中没有金钱的概念,从而也没有竞争和贪婪的观念,他们没有“匮乏感”,不认为也不害怕资源紧缺、不够他们使用,也不会去追求更多。对阿丘雅人来说,富裕的意思是:活在完美与丰盛的当下,并与他人分享。“充裕”是根本上与数量无关,它是一种体验和意境,知道我们拥有充足的资源,而且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我们放下“匮乏”的同时,我们就拾起了“充裕”,这并不难做到,仅仅在于转变视角:从“向外看”转变为“向内看”。向内看,看到我们自然本性的自由与正直,看到我们自身的完整性,看到我们已经拥有的一切资源,比如时间、金钱、智慧、能量……。琳内说道:“在以充裕为基本旋律的意境中,无论资源之流是流入、流经还是流自我们,我们的灵魂愿望与金钱利益都会合二为一,创造出一个丰盛、圆满且充满意义的人生。”在琳内看来,以“匮乏”的心态看待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我或你的世界”;而以“充裕”的心态看待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我和你的世界”。内心的匮乏让人们看不到互相帮助、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以达到“双赢”的可能性,过度的竞争消耗了太多不必要的资源和劳动力。而内心的充裕则让我们在看到我们每个人内在的资源以外,还能看到另一种可能性,一个无论贫富都能活出意义和富足的世界。琳内在书中举了一个遭遇离婚打击的42岁全职主妇奥黛莉的故事。奥黛莉结婚将近20年,有两个孩子,在丈夫的压力下放弃了接受高等教育以及成为艺术家的机遇,转而成为全职太太。离婚后,她只得到极低的补偿,因此对此后的生活极其悲观。奥黛莉与琳内的相遇恰逢她的生命低谷期,然而在琳内的引导下,她开始将目光转向她目前拥有的真正资产:天赋、技能、希望、梦想以及她在家人与朋友圈子里的资源。正是借助这种“向内看”的方式,奥黛莉逐渐摆脱了内心的匮乏感和恐惧,开始参加为创业女性举办的研讨会,并在那里认识了许多对她所设计的服装产品有兴趣的人士。就这样她专注于创建一个实际可行的事业,做她自己喜欢的事,她与金钱的关系得到了彻底的转变,而那些本来无谓地消耗在对金钱的恐惧上的精力现在都得到了正确的运用。她终于在第二年末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踏上了前景广阔的征途。最后,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并不仅仅是写给那些在金钱上十分拮据的人看的,它是写给每一个被匮乏感所影响的人看的,目的是要彻底扭转我们与金钱的关系,让金钱为我们服务。因此,甭管你是不是一直都只是为挣钱而工作,是不是不敢争取加薪或跳槽的机会,是不是拒绝参加培训以获取转行的机会,以“充裕”的心态“向内看”,看到自己所拥有的所有“财富”和“资源”,以有意义的和令人尊敬的方式赚钱,这样才能真正摆脱“灵魂深处的贫困”,活出富足的人生。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关于金钱、慈善的观念很有意思,值得揣摩,书本身写得一般,三星半。
  •     金钱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它本身并没有好、坏这一说,金钱本身也不存在有无威力的问题,是我们对金钱的诠释以及与金钱的互动关系捣的鬼,然而,这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自我发现与个人转变的机遇。
  •     更新了金钱观,对于慈善有了更深感受。
  •     主旨还是很有价值的:减少匮乏感。其他的地方就没有惊喜了。
  •     可以读下,有些观点蛮有启发性
  •     推荐这本好书。
  •     口气中略浓的布道感也是fund raiser的职业习惯吧
  •     人生必看!让你活在富足与充裕里,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自己的价值。必看必看必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主要讲了金钱的流动规律,充裕规则,匮乏的“重要”,感恩的必要!
  •     重新审视自己与金钱的关系,将金钱之流导向实现个人崇高理想的方向。困境中,也有可以利用的资源,若没发现,只是自己还没发现。
  •     全新的充裕理念,适合在生命发展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阶段。新世纪的声音~赞一个!很受益~
  •     翻译差
  •     最近看的书都有关于灵性,确实有许多共通之处哦。看待金钱有了新视角,不错。
  •     不说这本书写的怎么样,不过它触碰到我自身匮乏感这个点。我的总结就是要要记住资源永远是够的,你永远不缺,只要你善于发现,价值随手拈来,不要向外寻找,向内,你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不要被心里的匮乏感征服,上天给你的一切都完美,所以去做想做的任何事不要怕,你都可以,能力足够充沛。
  •     买买买。其实只要观念不变,随着挣的钱的增多,想买的东西也会增多。小时候一双新鞋就高兴几天了,长大一点要新手机。钱多了又想换汽车,再多就跑车。。。我们身边的资源,还有用比我们想象的少的多的钱足够生活的很好了,别再说,等多挣很多钱才开心起来,这是一个矛盾
  •     无关理财,无关财富。
  •     在2016年上下半年分水岭的这天读完这本书是一份恩典,诚如作者所说这本书是一份请柬,邀请您勇敢面对金钱方面的挑战。书中那些伟大女性的经历与故事,几度让我噙泪。关于匮乏的三点有毒迷思:资源紧缺、多多益善、事情本就如此,彻底颠覆了我对于金钱的认知。
  •     以“充裕”而非“匮乏”的心态“向内看”,看到自己所拥有的所有“财富”和“资源”,看到自己的自由和本身的完整性,不再汲汲于用外界的认定来获得存在感,以有意义的和令人尊敬的方式赚钱,才能真正摆脱“灵魂深处的贫困”,活出富足的人生。
  •     很好的一本书,修正了我与金钱的关系。看到我内心的匮乏。需重读的一本的好书
  •     花了很多时间在读的一本书,很多观点都非常独特,让我重视了自己的金钱,并且关注它的流向,也注意到了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做了很多页的读书笔记,晚上打成电子文档发博文。
  •     倡议慈善募捐的。囧
  •     对金钱有新的认知。里面有很多非常棒的观点和语句值得摘录。
  •     让我重新看待金钱,并更加崇敬金钱的灵魂可以带来的一切。
  •     金钱能量的故事性表达。20151226
  •     金钱是种能量,喜欢流动到有爱的地方
  •     20161030 属于心灵成长类,和理财关系不大。主要让人改变对拥有物质数量的看法,认为每一个人拥有的东西都是富足的,好好利用他们,而不要拼命无限制的拥有他们。
  •     叙述了很多作者的故事
  •     金融
  •     重新审视和感恩所有,带着爱去生活,便能创造富裕。
  •     没有用心读的人,是体会不到作者内心的力量的!
  •     用“充沛”的视野看待我们身边的资源,不要一味的索求,追求所谓的“更多”,过分爆棚的欲望使你陷入无底的欲望之中。
  •     “是一个致力于慈善筹款几十年的人接触过无数巨富与极贫后写的关于人与金钱,财富的本质关系。由于工作原因,我常接触的人,不管是公司内高层还是客户,都是些社会上所谓“人生赢家”,表象看似美好,但我并不觉得他们比其它任何人更开心或者更幸福。在当拥有了一切令旁人羡慕的事物与光环后自己却感到恍若有失,但又不说不清为什么而失落,那么我建议你试试看这本书。”
  •     本书最主要的观点是,察觉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他们最后都变成了什么?是对社会有力的东西还是加深了垃圾堆积和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     好书,对我来说能够自圆其说的书都是好书
  •     一直有很多人推荐,直到今天,用五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关于充裕和匮乏的观念讲了很多,书中的经历使这些思想更容易被接受和运用于生活。读完之后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哪些思想会引发匮乏,如何改变并实现充裕。虽说是金钱的灵魂,却是通过金钱传达出一种观念。
  •     
  •     全书大部分在讲慈善和女性,对“金钱的灵魂”这个主题解读得不深入,看看故事不错,但没什么说服力
  •     书中没有教你如何理财,而是带领你重新看待金钱,重新明晰生活的意义。
  •     充裕之道是让金钱带上你的灵魂~
  •     资源是充裕的
  •     用你的金钱来支持你认为美好的事物
  •     是一本教你看清金钱和自身关系的书,虽然也有挺多启发,但是还是觉得站在作者的立场是无法获得我的共鸣的。全书大部分在讲极端贫困和极端富裕的人的金钱观,对于中间的部分的人只有很小的一段,对我来说还没有什么大的心态改观。
  •     我们本自具足。我们拥有一切需要的资源,为何在我们要的东西之前非得先有钱,不是先有源?
  •     总体感觉:啰嗦。特别多的表达重复事例重复。指出匮乏感挟持下的情绪和行为是导致我们内心焦躁的元凶,主动营造充裕的心态和环境才能让我们回归本真。简单概括四个字:知足常乐。多次提及人性的善和大爱,颇有点宣传教义的味道。书中事例还是很能震撼和打动人的,证明说再多也不如行动的力量。对我而言没有什么大的触动,这些思考反复呈现在我脑中,我只是什么都不敢做,于是皆徒劳。
  •     少即是多,关注已经拥有而不是“更多”。金钱如流水,应当流向灵魂的方向
  •     匮乏与充裕的角度看待 与金钱之间的关系
  •     三星半
  •     1.战胜内心深处的“匮乏感”,从内在真正感觉富足起来。如果以“匮乏”的心态看世界,世界就是“我或你的世界”;而以“充裕”的心态看世界,世界就是“我和你的世界”。内心的匮乏让人们看不到互相帮助、合作、双赢的可能;而内心的充裕则让我们在看到每个人内在的资源以外,还能看到另一种可能性,一个无论贫富都能活出意义和富足的世界。 2.无论你是不是一直都只是为了挣钱而工作,是不是不敢争取加薪或跳槽的机会,是不是拒绝参加培训以获取转行的机会,以“充裕”的心态向内看,看到自己所拥有的所有财富和资源,以有意义和令人尊敬的方式挣钱,这样才能真正摆脱“灵魂深处的贫困”,活出富足的人生。#58/100B/2016#
  •     枯燥无聊看不下去,啰嗦个什麽劲,,,
  •     灵魂上的丰盛,而非物质上的欲望,从新认识了金钱,去思索什么是我想要的生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