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

出版社:上书局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9881789679
作者:梁文道

作者简介

閱讀雜誌《讀書好》自創刊以來一個月接一個月的延續〈打開書櫃〉這個欄目,由近年習慣了接受傳媒採訪的文化人梁文道暫時轉換角色,由受訪者變成了採訪者,為讀者們帶來一個個精彩、深入的訪問。
《訪問─十五個有想法的書人》內收錄了15篇以記錄受訪者想法為根本的人訪,這些人物或是作者,或是讀者,都跟書有關。梁文道表示,這些被訪對象皆是他感興趣的人,他們都有想法,能開他眼界,教他想到一些他不會想的事。「『有想法的人』聽起來很玄很空泛,不過我們知道,這種人其實不太多,尤其在這個城市這個時代。」梁文道說。
這15位人物,包括了於文壇、電視台、電台間遊走的王貽興;極少接受媒體採訪的文章大家董橋;被譽為香港「文化教父」、進念.二十面體的創辦人榮念曾;《壹週刊》和《蘋果日報》的老闆、愛啃英文書的認真讀者黎智英……倘若大家看膩了千篇一律的「名人飯局式真情對話」,梁文道這本新作會是讓你更貼近受訪者真確想法的門徑。


 訪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梁文道的书一般我是不会买盗版的,但是好像这本书还没见到正版的,错别字很多,必须拿个笔看,不停地改错字,像个小学老师。只抄抄序里的两段话:“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观赏CEO对话之类的节目,难道他们不觉得那些人说的东西都很相似吗?连最近垮下来的方式都很相似”“我不得不评论一下近年流行的那种访谈文体,在那种文体里面,采访者几乎比受访者还重要,他的目光无处不在,他的感想接连不断:从对方点什么饮料开始,一直到某个最细微最不可察觉的小动作,全都逃不出作者的法眼。在这种文体里头,探访者成了作者,总是毫不厌倦地要注意他多聪明,他的文笔又多绚丽。因为他是作者,所以被他采访的人就是一篇散文或小说里的角色了。”
  •     P13:有的作家好在哪里?好在他肯经营,而且他让你看到他的经营。过去所有的理论都说不要太经营,错了。那要看你的斧痕有多深,太深太露就不好,有一点斧痕才看到价值所在。(董桥)P18:一个作家不能有居心,一个作家跟一个人一样,你必须坦荡荡,你必须没有任何居心。(董桥)P20:这些民国的老人家真的要重新捧出来,因为中国不能这样断掉。因为他们是比现代的中国人更有价值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曾看到另外一面的世界。(董桥)P24:好在他性格里有种天真的乐观,画一幅堆了上千个古装小人的故宫鸟瞰图,还有兴致把自己也放进去(穿着现代服装的他正在宫里的一条小胡同里踢球,旁边则画了一个教训他不守规矩的太监。这个细节基要用放大镜才看得见)。(梁文道形容赵广超)P32:只要是在同一个主题下,谁抢到别人较多时间的,谁就比较有创意。观者乐于花时间在你的创作上,乐于让你去偷他的时间,你的作品就有创意。(赵广超)P69:因为大部分读书的行为本身已经隐藏了改良自己的动机在里面,读书绝对不是一个人最能够得到感官享受的途径。(詹宏志)P92:总觉得许多人的发言空有姿态没有内容,就像漫画吐出的一圈圈空白云语。(荣念曾)P144:托尔斯泰认为一篇长篇小说应该在开首第一页就要释放一束光线,这种光能牵动小说的前半部分。至于最后一页也必须有一束光线,那道光线能牵动小说的下半部分。然后让两束光线相遇。因此最主要的东西都要让它出现在第一页,产生那种创作的冲动。也就是说,第一句话就该接近故事的中心。(哈金)P145:因为写作不是短跑,所谓才华只是能跑而已;但写作是要跑得远,跑得久,需要有耐力。(哈金)P147:寻找这个世界中心最高的程度。P154:我们把国家当成唯一的信仰,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别的信仰,国家经常成为我们唯一的、完全的。最后就把国家神话化了。P160:我找小吃已经是为了要找到台湾人的可爱,或者找到台湾人供给别人的安全。(舒国治)P167:你要训练出看得懂这个世界的一双眼,你就看得出除了鳗鱼饭,其他东西不用非得要吃。(舒国治)
  •     我们为甚么要读书?有此一问不是因为我知道,更多是基于我不明白。我们生活中可选择的有那么多,可读报、可上网、可看电视、可玩摄影、乐器,可远足旅行。没书读的日子里,我们依然可以透过其他文娱康乐活动让我们增广见闻,那么,书为何不可不读?而所谓的“读书明理”,究竟明的是甚么“理”?不读书的人是在发晦气吗?未必。“无书可读”其实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像学富五车的钱钟书,读大学时已被号称“横扫清华图书馆”,读书破万卷。他的房间里据说只有工具书,对于朋友的赠书,他都拿去当废纸卖。他的学问修为不单止是“学贯中西”,简直是“以中贯西”(北大教授孔庆东语),试问市面上还有甚么好书可以入他的“钱眼”?同样厉害的张五常也在公开场合大言不惭地感叹:“无书可读。”这位在诺贝尔奖中理应有一席之地的老顽童,谁不屈膝臣服在他著作等身的经济论文下,而去质疑他的“无书可读论”?反正现在书越出越多,指引我们该读甚么书的大师却越来越少,埋首在书中又难免痛苦孤独,不读书的人为何会被视为可悲可怜、自甘堕落呢?而爱读书的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读书心态?在《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一书中,梁文道采访了十五个有想法的读书人,这十五个人之间生活上基本没有太多的交集,然而,连结他们生命里不可少缺的那部份枢纽正是“爱读书”。因为“爱读书”,诗人陈智德喜欢有事没事都去逛旧书店,去淘旧书只为想知多一点点想法,“研究文史哲的人并没有甚么仪器辅助,书就是田野,书就是现场。我们靠着旧书来认识历史,旧书是文史哲知识的载体”此外,“当你读原版书时,你会觉得那就是当时的作者或读者所看见的模样,彷佛重返作者新书发布时的面貌”(P80) 。这是一个快餐的时代,书作为“制成品”从选题到发货也许不过是两三日的事。明星突发的离逝,大自然或人为灾难的并发,总之,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事件就可以催生出一系列的“新书”上架。试问整个社会中,能有像陈智德这样务实,乐于在旧书堆中发现“珍品”后沾沾自喜的人又有多少?随着书籍的总量在无限扩张,读书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连中小学生都开始不断写书充斥市场,搜索一本“好书”便犹如大海捞针。畅销书倒是越来越多,但畅销书不乏注水的,书中一个显浅易明的道理非要用上两三百页去加以诠释,即便占了整个市场图书销售的一半份额,但挤掉“水份”还剩多少教条可值得一读?黎智英的读书深得其实值得介绍。我们也许意想不到这个代表着《壹周刊》和《苹果日报》八挂文化的鼻祖会与“爱读书”有何关系,但是,黎智英的确有自己的每日阅读计划,而且,还成立了一个网上的读书会,让世界各地有识之士的朋友推介他看那些外国大师级的作品。回到为甚么要读书的问题上,我渐渐觉得读书其实不是理所当然的,在社会上普遍认同读书代表有文化、自我增值,不被淘汰的意识形态下,读书不再是个人的修为,而是“循规蹈矩”的任务,带着“职业性”的本能去读书,书本顿时成了达成目标的工具,“读书明理”的真正意义甚至逐渐被扭曲。拥有多重文化人身份的詹宏志教我们对读书的态度要学会宽容,“有些人没有能力读比较好的书,那是一个不幸,如果他告诉你说他只能读言情小说,你不能说我们今天堕落了一点。因为大部分读书的行为本身已经隐藏了改良自己的动机在里面,读书绝对不是一个人最能够得到感官享受的途径。”(P69)由此可见,当我们重新把一本书捧在手中反复阅读时,我们已经具备经营自己、梳理自己想法的条件。追问自己读书的问题越多,反思自己该读甚么书越多,关于读书意义的答案越显而易见。有独立思考的人不一定要读书,但多读好书一定可以培养我们成为更易独立思考的人。那么,书店里琳琅满目中哪些才是“好书”?还是让我们回到为甚么要读书的问题上再仔细推敲,耐心发掘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我特别喜欢王贻兴和陈云,太NB了
  •     他们寂寞吗?
  •     我把你当工具书来用了,虽走不深,却看得广。
  •     文人也无奈......
  •     我就是很喜欢梁文道的认真。。。
  •     没读过港版,但字词话语都很港化,就是喜欢中文夹英文。不懂英文的我还要查字典。陈智德让我觉得把旧书当废品卖了是种罪恶。王贻兴让我觉得可怜!以前觉得读书人小气,原来书读的不多,又读了几本的人才会小气。真正博览群书的人,心胸开阔。阅读是一辈子的马拉松!喜欢道长的不卑不亢,不过激。
  •     哈金的那段让我感到唏嘘。
  •     有点水。
  •     枯燥
  •     一定要读港版呀,难得有访问让我能完全看进去的,而不是跳脱于问题之外。另外肥佬黎的气场不是一般的强啊~
  •     因為寫作不是短跑,所謂才華只是能跑而已;但寫作是要跑得遠,跑得久,需要有耐力. 寫東西最重要的是以不同角度來呈現全面的事實,不能不真實,我不希望只會寫美文或者妙文.
  •     第一本在香港誠品書店讀完的書,廣師大的簡體版和諧了不老少,HK動輒8,90塊的書價著實嚇退本尊.
  •     15个涉及不同行业,有着有趣见地的人,15种不同风格的访谈实录。涉及到了关于新闻文学娱乐美食的方方面面,非常有可读性。美中不足就是访谈形式固有的缺陷,难以挖掘更深层次更系统的思想内容,偏于感性化。
  •     『這十五個人這麼有意思,這麼不同,我又何必畫蛇添足?』道長確是貫徹了以被訪者為中心的原則,但後面幾篇話顯然變多了,我這種八卦心態自然是喜歡聊天多過訪談的。長平那篇簡體版據說被刪的慘不忍睹。一代代的刪除記憶,三天後,不能說記得,只不知還有多少人知曉。
  •     这本书里面让我们了解的更多的不是梁文道,而是代表梁文道文学倡议的15个人,打开了广阔的天地,让你知道内地与港台,甚至是国外,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很有启发,感谢梁先生具有创造性的理性想法,出版这本书,学到了很多。
  •     做纯粹的读书人。
  •     十五个‘有想法的人’的读书体验,文辞恳切。不过可能因为本身便是15个人的分别访谈录,整本书显得略散。
  •     梁文道越来越会骗钱了。
  •     静下心来
  •     很不错的访问的
  •     道长这本书简直就像开了个书单,董桥的看过,接下来要看陶杰和陈云还有荣念曾了
  •     挺好,很多观点很新,很值得玩味
  •     我觉得,挺好看...我看到了最近最想看的东西..有时候真的不要理豆瓣的评分
  •     只有智者才能通过访谈让我们了解另外一个智者
  •     看完这本书有种想去香港念书的冲动,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由的言论
  •     每个人的想法都有不同颜色的烟花
  •     董桥的那一篇还不错,他说,内地没有,因为他们的文字被污染了
  •     里面关于舒国治和哈金的访谈打开了我新的读书之旅。和长平的对话是最沉重深刻的长平也是那个运动的亲历者。
  •     學了不少道理。
  •     特别喜欢陈云那章 想去香港了
  •     百态。
  •     了解了一些香港的文化人
  •     最好玩的是舒国治和陈云,关注荣念曾、哈金和梁家权,挺喜欢邹颂华和黎智英,超喜欢赵广超❤,嗯董桥说喜欢陶杰,还说再给董启章十年拐弯出来。
  •     看了三篇。
  •     看的未删减。果然我这种以书消遣,过目就忘的人 算不得文化人。
  •     知道了几个有趣的人~~可看到的生命的广度又增添了些许~
  •     有他们存在,真是件太棒的事。
  •     比我讀有意思多了
  •     容念曾和詹宏志真是大师
  •     连借两本访谈类的书。更偏爱梁的这本。喜欢邦妮的文字,却不喜欢散文化的访谈,她笔下的人过分美好让我觉得有些许不真实,大约是跟名人的距离太远了吧。邦妮访问的人李安等等,感觉问不到核心和深层的东西,问题和答案都显得有些客套空泛。反观梁的这本,文字朴素实诚,更贴近于原汁原味的访问。可能也是因为他本人的身份,与受访者的熟悉程度,读起来感觉更深刻。
  •     十五个人,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坚持,有的妥协;有的偏执,有的宽容;有的疯狂,有的随性。这些不同的想法,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每条路都没有对错,只看你如何走下去。
  •     北京路的联合书店淘的香港版本
  •     董桥
  •     重读
  •     很多新颖见地.
  •     让我认识了董桥,然后还记得介绍了LP是怎么写的
  •     读的是港版就来标港版。今年年初下定决心只凭书本身的质素给分,不然这书我会给5星,因为对大陆读者来说,它有特殊的价值。关于香港人的文化底蕴如何我和父上大人向来存在巨大分歧,他斥其为文化渣滓而我认为这渣滓中竟有传统中所丢失的一些东西——直,透,狠。书中这十五个人我有一半都不知道,他们所提到的书和人了解的也不多,他们说着中英文混合四六不沾的语言,但是其说话的思路和特殊而且富有个性的评述,却让我肃然起敬。我所感受到的是文化人当有的生命力、表述见解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梁文道与他们的互动也相当不错,看来他还是做老本行比较上道,独立成书的能力到底还是弱了些。推荐。
  •     每天在地铁上看一点看一点,就看完了。呈现的是不同的生命状态,相似的是,这里的人都很自信,很坚持,很坚定,和我不同。
  •     好多有意思的人
  •     赞,有底蕴,很厚实的感觉。不谈名利,不讲方法。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