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4
ISBN:9787508606163
作者:施建生
页数:149页

作者简介

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年)是20世纪最受推崇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在经济学史上的卓越地位与亚当·斯密、马歇尔、凯成斯等宗师同列。
  熊彼特的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遗产,他首先提出“创新”学说,不但是知识经济的先驱者,其思想更是21世纪的主流思潮,到今天仍默默地支配着人心。
  过去大家对于熊彼特的生平及其经历所知有限,近年来,讨论熊彼特的著作日益增加。本书是熊彼特的门生,同时也是中国台湾重量级的经济学者施建生教授,遍览熊彼特的著作以及相关资料,深入浅出地叙说熊彼特的一生及其思想,并详细解析其生平所有的重要著作。想了解熊彼特其人其事及他所提出的重要经济理论,本书将是您的最佳选择。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青少年时期 一、熊彼特的求学历程第二章 早年的建树 一、理论经济学的性质与要义 二、经济发展理论 三、经济学说与方法:一个历史的素描第三章 政治生涯 一、投身政治 二、政治生涯原是梦第四章 从商界回到学府 一、生命中最大的浪费 二、重拾教职第五章 经济社会学的探索 一、经济社会学的要旨 二、赋税国家的危机 三、帝国主义 四、社会阶级第六章 哈佛时期 一、从波恩转到哈佛 二、经济学系的黄金时代 三、熊彼特时代的开始 四、凯恩斯革命  五、后期的生活第七章 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三种模式第八章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一、马克思的分析 二、资本主义能继续存在吗? 三、社会主义与民主政治 四、资本主义仍在运行第九章 晚年的著述 一、经济发展理论的修正 二、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 三、经济科学的演进第十章 熊彼特的历史地位

内容概要

施建生,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在哈佛期间曾受教于熊彼特门下,亲自领受了当代经济学家熊彼特的风采与学识涵养。从事教学工作五十余年,现任台湾大学名誉教授、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顾问、台湾经济研究院研究顾问。曾任台湾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经济学系主任、经济研究所所长、法学院院长;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拉克洛斯校区客座教授。著有《经济学原理》、《经济政策》、《现代经济思潮》等书籍。

图书封面


 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这本传记是由号称熊彼特门生的台湾经济学家施建生所写,总体的感觉是叙事平淡,精彩处不多。在本书中,作者择其要的勾勒出熊彼特一生的轨迹和概述其主要成就,想初步了解熊彼特思想的人可以从本书开始。虽然传记精彩处不多,但毕竟传主是经济学巨擘,思想的光辉还是不时闪现。现主要论述其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熊彼特生于1883年(和老毛同年),其求学时期,宏观经济学尚未出现,熊彼特接受的是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教育—即微观分析基础上的政治经济学。其经济学的启蒙主要来自于奥地利学派,受其影响较大。奥地利学派的旗手庞巴维克和维塞尔曾经直接教授过他,后者更是对其以后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正是早年接受的自由主义经济的传统,使得当后来凯恩斯经济学风行一时的时候,熊彼特却保持冷静批判的态度。熊彼特始终将经济学理论视为一种科学,而反对将其政治化和政策化,他认为,没有一种科学可以在讨论政策的过程中成长,因为政策必然涉及主观的价值判断,从而丧失了作为科学的经济学应有的客观性。因此当凯恩斯经济学兴起后,便招致其强烈的反对。同样是经历了大萧条,与凯恩斯不同,熊彼特仍然相信市场调节的有效性。此外,他强调从更微观的基础上去理解经济现象,丧失了微观基础,宏观基础上的模型分析便只是不扎实的。他还反对凯恩斯将对经济的注意力集中在短期,因为这样会对忽略长期的价格缓慢调整,而企业家恰恰可以通过创新扮演调节的角色。创新和经济结构的持续变化是资本主义过程的精髓,是经济繁荣和萧条的理由,而凯恩斯恰恰将其遗弃。熊彼特对凯恩斯最严厉的批判在于,他认为凯恩斯为求资本主义的短期复苏,而将传统的信念——储蓄抛弃了,种下了资本主义最终毁灭的根源。因此,以凯恩斯主义作为政策基础的罗斯福新政的时候,遭到熊彼特的反对便不足为怪了。他认为经济萧条必须任其自行走完它自己的道路,直到经济的复苏。任何人为地干预都是徒劳无功的,只有从经济波动中自然产生的经济复苏才是可靠地。其它方面的贡献:一是其著作《经济周期》从历史、统计和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经济周期现象。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是以经济周期的形式进行的。而经济周期的交替循环是由企业家及其创新活动所引起的。二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要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变化如何影响其经济机制或过程。可以看作是《经济周期》内容的延伸和深化。
  •     书中提到了熊彼得对经济学的认识,值得我们思考:经济学是科学,科学意味着其理论自成体系而不必依赖于现实。经济学是对抽象模型的理论推演,而这种模型并不总能准确地反应现实。但正因如此,可以剥离现实中的各种干扰因素,发现经济运行的核心规律和趋势。进一步的推论是,理论经济学家要避免参与经济政策和实务。经济学过多和现实经济政策联系起来,将削弱经济学自身的发展。而熊彼得的理论所具有的令人惊异的预见力,能在百年后熠熠生辉,是不是就来自于这种他这种纯粹的科学研究呢?这让人想起德鲁克对经济学家的嘲讽,说经济学家们(不包括熊彼得)总是当世界转变了50年之后才意识到了发生什么,他们的理论总是限于解释已经发生的事(大意)。究其原因,是否因这些经济学家不能在科学的范畴内推演自己的理论,总是在现实后面亦步亦趋呢?当然,参与实务使经济学家扬名立万,名利兼收,有几个人能免俗呢?
  •     乱翻书3李华芳2006-5-15中文世界里,我总共看到三本熊彼特的传记,最近的一本是熊彼特的中国学生施建生写的,篇幅较斯威德伯格的《熊彼特》与艾伦·洛林的《开门》都要短。施建生其实并不能算熊彼特真正的学生,只是在哈佛念硕士期间,施建生曾经在熊彼特的课堂上听过课。当然,熊彼特的伟大和对学生的关爱的确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这是毫无疑问的。斯威德伯格的传记其实更像是将熊彼特放在一个社会经济学的框架下来思考的论文,因此在生动性和易读性方面都比较欠缺。但对于解读熊彼特的思想而言,可能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角度,或者恰如斯威德博格告诉我们的那样,是重新发掘熊彼特的伟大思想。而施建生的这个版本,由于是中国人(施建生现为台湾大学名誉教授)所写,文字通畅自然不成问题,主要缺点在于不及斯威德伯格的版本深入,在探讨熊彼特的思想方面,显得较为泛泛。而洛林的版本则是相当出色的综合了熊彼特的生活和研究,不乏引人入胜的细节,也有对熊彼特理论渊源以及成型过程的描述,更夹杂了学生对老师理论的理解。这是近年来我读过的最好的人物传记之一。这主要得益于洛林作为熊彼特的弟子,访问大量当时与熊彼特相交的人物,并且收集了大量熊彼特的书信资料等,并且去熊彼特的故乡寻找了不少资料。详细的资料和扎实的工作,以及对熊彼特的了解,使得洛林写出了这本声情并茂的传记。与洛林的版本相比,施建生的版本又缺乏对熊彼特生活细节的描述,在可读性上相去甚远。尽管施建生的版本比斯威德博格的浅,比洛林的粗,但是对于想迅速了解熊彼特的普通读者而言,仍然不失为一种选择。另外中信出版社即将出版施蒂格勒的自传《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自述:乔治·施蒂格勒自传》则相当令人期待。施蒂格勒是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198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随着芝大学者一个个老去,这将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对于后人来说,要回味芝大的光辉岁月,这些传记则是珍贵无比的。继弗里德曼夫妇《两个幸运的人》出版之后,施蒂格勒的这本自传从另外一个大师的视角来回顾经济学的发展以及历史的演变,那是极有意义的事情。顺便说一句,弗里德曼夫妇的自传用轻型纸之后,显得比较厚,在床头阅读不太合适。并且回忆录被删掉了其访问中国的一章。实际上,我读弗里德曼的传记,印象最深的却是他与罗斯的婚姻,这到底是和个人的境遇息息相关的事情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任何传记实际上是在读自己的传记。阅读链接:斯威德伯格:《熊彼特》,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27元。艾伦·洛林:《开门:熊彼特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28元。施建生:《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中信出版社,2006年5月,18元。弗里德曼夫妇:《两个幸运的人:弗里德曼回忆录》,中信出版社,2004年2月,48元。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一般的介绍性读物
  •     2008-11-11
  •     二十世纪如果要记住一个经济学家,就是熊彼特。 --马浩语。
  •     2007-02-04
  •     这本书基本上是抄自另外的熊彼特传记,没有什么价值。
  •     可以作为了解熊彼特经济思想的辅助读物。
  •     一本小册子,言简意赅的讲述了熊彼特的生平、学术渊源和主要理论,历数了他最初的奥地利学派背景、对韦伯社会学理论的继承与融合、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学说的反思,对企业家与创新的思考以及在制度经济学方面的贡献,是本相当不错的入门读物。
  •     很不错的书,值得推荐
  •     一般传记读物
  •     言简意赅,思路清楚
  •     看完卖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