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热泪盈眶》书评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6
ISBN:9787539961828
作者:翩翩
页数:240页

我祈祷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一双会流泪的眼睛

上次在半山上和姜先生聊天的时候说:我循规蹈矩地过了半辈子的二分之一的日子,在读书的时候认真读书,在工作的时候努力的工作,也在发呆的时候绝不分神。没有挂过科,没有早过恋,没有忤逆于师长父母,青春的日子过的安全而平谈。半山腰的风景极好:鸟鸣风轻、翠竹高杉。还有一片墓地。我说,我有些后悔日子是那样过来的。不过,还好,在那么单调的几十年里,幸好我是一个有梦的小孩。说完这些的时候,看着这一排排的在青山绿水下的坟地,突然就想了翩翩。她在豆瓣一群文学红人中,并出不是最出色的,无论是文笔还是长相,却是最特别的。出生草原,走遍大江南北,未打算在一个城市长留。中途退学,恋爱好几场,也曾轰轰烈烈。而这一切的标签,我都不曾在意,我只看重她的真实与勇敢。翩翩在她的《永远热泪盈眶》的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说:你还年轻吗?你还有梦吗?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豆瓣,当时觉得这种文艺式的提问总显得矫情。而这一次,在看白纸黑上看到这几个字,却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撼动。不知道从什么时开始,我有了一个口头禅:到了这个年纪。是的,到了这个年纪。到一个开始觉得轰轰烈烈不如平静的年纪,到了一个几乎快忘记梦想的年纪。我是在一次去厦门的长途车上看完这本书的。   从深圳到厦门近7个小时间里,车子一直在黑夜里穿行,偶尔经过灯光闪烁的城市。我在摇晃的汽车看到翩翩从北京写到广州,从爱意绵绵说到各奔东西。她说:爱会一脚踏空,也会生老病死。她说:年岁渐长,我希望自己可以越来越成熟,而不是越来越世故。哭就尽情尽兴,笑就仰天长嚎,工作就俯下身段, 恋爱就抛弃芥蒂,对喜欢的人趁着好时光,尽情地告白。   这样的肆意洒脱,对于我这个“听话”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醍醐灌顶。在那一刻,我突然就觉得,这样一次,我独自走过长长的路,去看久违的风景,是去见想见的人,去听一场青春的演唱会,这是一件如此理直气壮的事。  那些曾经被教育的,要坚强,不要哭,要顺应时代潮流,然后,就“活到了这个年纪。理想无数次被扭曲为:找个钱多的工作守着,找个好人嫁着,混个舒服的日子呆着。。。。。。。跟同事争着,和同学比着,被自己虐着。  可是,你还年轻吗?你还有梦吗?  我第三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一个崔健的演唱的视频上,他歇斯底里的问大家:你们还年轻吗?你们还有梦吗?那第一排的大叔大爷们热泪奔洒地回应:我们还有梦。  可是,我也还年轻呀,我也还有梦啊。  我带着翩翩的书,站在五月天厦门演唱会的现场,听着阿信大声地唱:  我没有任何天分 我却有梦的天真我是傻不是蠢 我将会证明用我的一生我如果有梦有没有错错过才会更加明白明白坚持是什么我如果有梦梦要够疯够疯才能变成英雄总会有一篇我的传说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看书这本书,我只想说,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想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事,于是,就出现了聚众,理想一致的,就聚集在一起,为这个团体的理想进行宣传,进行播种。于是,慢慢的,就产生了革命。  看书这本书,我只想说,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想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事,于是,就出现了聚众,理想一致的,就聚集在一起,为这个团体的理想进行宣传,进行播种。于是,慢慢的,就产生了革命。

一切如风

~ 我喜欢纸质书的质感,当初在当当上面选这边书是因为封面写着:“致所有不妥协于世俗的年轻人”,起码我自认为还是不妥协的年轻人。 可是当我真正拿到书,随便翻翻的时候,去失去了阅读的兴趣,我不知道为什么,在阅读之前,我在书的后面写下一些乱七八糟的感想。曾经我也梦想过随风随雨去流浪,可是当我真正遇到可以与之伴随的那个人以后,我开始习惯性地躲在他的后面,不愿和他有一分一秒的分离,我曾以为我是个孤寂的摩羯座,从未想过对某个人会有如此深的眷恋。我想,正是因为作者做了我未曾做过的事情,让我嫉妒得不想了解她的世界。我想世界是公平的吧,当你选择了一条路,就不得不放弃另外一条。人生正是有了这些选择才精彩纷呈的吧!~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的标题的,永远热泪盈眶,这是一种多么好的生活状态,随时爱着恨着感动着,随时准备爱着恨着感动着。敏感而又纤细~

尖锐且骨干

作者穿行城市间的真实感受。看似随笔为不相干系的拼凑。尖锐的文字会直戳心脏,当鲜血留下,真实感即现。有想挣脱当下的冲动。想放纵一下去尝试没有尝试过事情。可是,生活的骨干不允许我们超脱,不允许我们脱离生活,脱离你我。于是,我们只是活着,活得麻木不自知。然而,这本书就是一剂兴奋剂,会让你疯一阵。生活是需要这样时常的刺激一下。但刺激是短暂的,回到生活,我们都还是从前的模样。

你还年轻吗,你还有梦吗?

你还年轻吗?你还有梦吗?(摘自本书)【一】崔健在草莓音乐节的舞台上,嘶哑着嗓子问台下的观众:“你们年轻吗?你们还有梦吗?”有些70后的死忠趴在第一排,喊得热泪盈眶:“我们有梦!”崔健真的老了,摄像头把他脸上的褶子,稀疏的头发捕捉得一览无遗,同样老去的还有他的那帮老战友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和他一起唱《红旗下的蛋》、《一块红布》、《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一无所有》、《花房姑娘》的乐队,那是几个已组家室,曾经放肆叛逆、红遍天南海北的中年男人。 有人扛了红旗,走上了舞台,舞台上旌旗飘扬,松烟把老男人们的眼神照得格外血性,大家跟随崔健的手势呐喊、冲撞……身旁的90后姑娘捅捅我:“为什么你们那么激动?为什么他们的歌曲我一首都没听过呢?”我该怎么对她解释这代70后80后对一个时代的怀念和致敬呢?我说:“听下去吧,那是一个还用着红暖瓶,大街上唱着《九妹》,没那么多的车,小贩的吆喝也像一首摇滚诗歌的时代。”唱到《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崔健示意乐队住了声,银幕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五角星,场内外寂静如旷野,崔健还是戴着他标志的鸭舌帽,就像那代玩摇滚的人头上都别着一顶看不见的紧箍咒。崔健说:“你们知道吗?那时不让我们搞地下乐队,不让一群人扎堆,我们就租了地下室,在地下室里偷偷地排练。人群站满了,没椅子坐,就蹲地上,站到了大街外……警察来抓人,叫我们都把手反背到头顶上,和犯人一样靠墙角蹲着,枪眼子就对着这些年轻人。”“可是他们的眼神里有梦!那是亮闪闪的执拗的有梦的眼神。”“就像这样……”崔健缓缓下蹲,手反绞到头顶上,“像这样蹲阴影里……”“你们想站起来吗!”崔健的声音庄严得像审判官,从遥远的地底传来,“你们想站起来吗!”人群沸腾了。他们学着崔健蹲在了土地上,冰凉的土地渗着隔夜的雾霜,从脚底板爬起冷意。“像这样,站起来!”人群肃静了几分钟,大地似在下沉,树叶静止在风里,随着崔健从台上缓缓站起,音乐响起。 所有人都兴奋地蹦起来了!蹦向了天空! 一、二、三、四 听说过 没见过 两万五千里 有的说 没的做 怎知不容易 埋着头 向前走寻找我自己 走过来 走过去没有根据地 想什么 做什么是步枪和小米道理多 总是说 是大炮轰炸机 汗也流 泪也落 心中不服气 藏一藏 躲一躲 心说别着急 噢……噢……一、二、三、四、五、六、七 ……“如果你不蹲一次,你永远不知道这次站起来——对你这么重要。”崔健最后的一句话。【二】谢天笑干干瘦瘦,据传他是被吸毒给拖累了,当然谁在意呢?在这个什么都可以充盈,又什么都可以放弃的时代,我们还在乎什么呢? 据传曾在红磡演出前几天的时候,记者问何勇对香港音乐有什么看法,他说:“香港只有娱乐,没有音乐,四大天王除了张学友还算是个唱歌的,其他都是小丑,不服气的话,大家可以出来比试比试。”此言一出,黎明、刘德华、富城的歌迷把魔岩的演出海报撕毁,使得演出方不得不重新再贴一遍,而在演出前魔岩三杰已把遗嘱写好,何勇曾对其他二人说:“要做好开第一场演唱会,也是最后一场演唱会的觉悟。” 他绝不会想到,他的海魂衫、红领巾流传了那么久,成为了一代人唏嘘青春的理由。 他绝对不会想到,他之后会疯了一阵。 窦唯也不再唱摇滚了,他成大仙了,旋律里都是海水、山鸣的自然之乐。谁都听不懂他的世界,大家也渐渐遗忘了他的世界:离婚,租住在北京的四合院里,修补着天花板和狼狈地捉着院外爬来的大蜘蛛,只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愿意来这儿,陪自己待一阵子。【三】80后们都不再爱听周杰伦了,尽管80后都曾学过周佬含糊不清的唱腔,偷偷有过耍下双节棍的念头,在高中的聚会上,K过周杰伦的三两歌曲。 他们渐渐开始听陈奕迅、李志、痛仰……听国外的冷门音乐,听那些爱恨离别、死亡终极……我曾经喜欢过Eminem、丁薇、朱哲琴、Lube,我疯狂地迷恋过阿杜,那是我学生时代的偶像。 “风若停了云要怎么飞,你若走了我要怎么睡,心若破了你要怎么赔,若非你只是贪玩的蝴蝶……”后来我开始受伤,开始愤恨,我听《自杀是没有痛苦的》,ladybird里女声绝望地喊:“help me!help me!”我听死亡金属、电子乐、流浪民谣、怀念青春的、记载青春的,耳膜被击得生疼。只要能让自己变抑郁,我就可以把自己的世界与窗外的世界隔开,我需要一辆坚固的金属战车,碾压着我的情绪,我不再幻想,就不会再受伤。 只要能抓住青春的一张纸屑,我都会在夜晚伤感得泪流满面。 那是怎样的迷茫不安的年纪呢?有一阵子,我在马路上走,当时我也没上班,做着自由撰稿人,车子把我阴戾的脸扑得一脸浮土,夜晚就坐在商场门口的台阶上看一群群乌泱泱的人,面如土灰地从城市各角涌来,或像一堆击碎的芝麻似的掉下拥挤的公交车。我到了青岛,到了成都,到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地,我曾经在成都的一家酒吧里,和一群年轻人在六一儿童节这天穿着海魂衫、红领巾,吃咪咪,口红糖,手拉手地唱《娃哈哈》、《黑猫警长》、《让我们荡起双桨》、《蓝精灵》,手臂上贴着《大力水手》、《小邋遢》、《鼹鼠兄弟》的贴纸。 我真的以为,青春就这样过去了,在我们告别了校园里的梧桐树和黑板、白裙子,在许巍的《那一年》里,迷茫地夹着公文夹,在十字路口奋力狂奔,只为了追上上班的早车,像我写过的第一篇小说里描述的——青春像洗过脸的水,呼啦一下泼在脚底上,蒸发在空气里……【四】我喜欢过一个吉他手,我第一次见他,他正坐在琴行里弹《我要飞得更高》,他的声线迷人,长得也很像超载乐队的高旗,十八九岁留着长发,眼神像豹子似的反叛,我们躺沙发上接吻、十指相扣,把音响提到二楼的阳台上,打架子鼓,震得一条街的人都仰头看我们,承诺永不分开。他把我抱膝上,握着我的手指,教我弹他新写的歌曲。他曾参加过摇滚乐队比赛,拿过奖,但在去北京参加决赛的时候,因为另一支乐队更有背景,他们被撤换了。 一回忆到这段经历,他就目光呆滞,盯着地板不作声。我叫他给我讲讲他们乐队排练的事儿,他都厉声拒绝了。 但我知道他还是会在深夜,安静地擦拭自己的吉他。每个人心底都有不愿揭开的有关梦想的回忆,就像潘多拉宝盒,一旦开启,梦想的病毒就钻到你身体的每寸骨骼肌肤里,在夜半发作心疼如绞。不愿面对,就不用再做选择,不做选择,就不会折磨自己。【五】我曾经质问过自己,我到底在做什么? 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我也曾想过放弃写作,放弃想去外面看一看的念头——车来车往,人近人退,这个复杂的世界,已不适于单线条的人单打独斗。 出门前,一群朋友给我践行,喝得人仰马翻后,有个哥们把我拉角落里,偷偷和我说:“翩,你忒没心眼,出门必吃大亏,你当心点,别竖着出去,横着回来了。” 后来如他所说,我好几次差点死掉,有次插着氧气管在医院抢救了一夜,捡回了小命。 我曾觉得自己丢掉青春了,因为比起那些十七八的孩子们,我们要担心皱纹,担心账单,担心爱情和婚姻,担心失业。我也怀念那些柳叶飘飘,白衣摇曳的年代。躲在不用负责的青春年少里,我们只要在考试前背几本书就能达到及格线,可要在成人的社会里,达到及格线,需要付出多少汗流浃背的辛苦和一次次的伤心和怀疑。可我们在做些什么呢? 记得在广州的画家村,我和一个画家面对面地交谈,她在知晓我的年纪时,惊愕地说:“原来你这么年轻。”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解读的年轻,我们不过二十多岁,我们难道不是活在老辈人最羡慕的青春年纪里吗?为什么就要患得患失地怀念青春?青春不是一个年纪的终结,也不是面孔的日益干瘪,而是永远有冲刺梦想的心情和挑战的勇气。抬起头来走自己的路——这才是青春的样子。【六】我们谁又知道,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终结后,谢天笑、何勇、窦唯等是否一一也得到了他们认可的幸福。周杰伦扔操着他的口头禅:“蛮屌哦!”,但不再抗拒记者采访,他已经三十四岁了,琢磨着在三十六岁结婚生子。崔健在台子上掷地有声: “你不蹲这么一次,你就不知道站起来有多痛快!就像这样,被揍得鼻青脸肿后,蹲一会,等你再站起来,你会发现黑夜已过去了,天离你很近,你还是想大声喊叫和唱歌。”“你们年轻吗?你们还有梦吗?”

装矫情,想构建一本“文艺片”,砸了!明显的标题党

书名很吸引我,在京东上看了些水军的评论就买了,买来后翻开第一章我就开始后悔,我根本没办法把这本书看完,文笔就像流水帐,作者以一种极矫情的姿态幻想着自以为很牛X人生经历,宣泄着自己极无聊的情绪,唯一想表现出的就是她从小的与众不同。根本没有想象中的个性十足,作者耍的小性子远没有永不妥协那么厚重有力,更别提能让读者永远热泪盈眶。垃圾一本,鉴定完毕。

走?青春走到社会里去!致永远热泪盈眶

青春的眼泪无外乎给了青春的背影、给了现实的社会。热泪呢 是带入社会的青春。书的封面上写着致所有不妥协于世俗的年轻人,一句像是心灵鸡汤的话。可是下面就是永远热泪盈眶六个大字。心里鸡汤是用来喝的,热泪是用来流的。不是要问社会为你做了什么,要看你的青春为社会带来了什么。一个叫翩翩的女子在书里告诉我们,我们除了哭还能做什么。“汶川爆发八级地震后,我在家看视频,忽然就被废墟里伸出的灰扑扑的小手弄哭了。”汶川地震的时候我读大一,是个青春的年纪,和所有人一样,我也看电视,我盯着那一片片废墟的报道,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安然无恙。“窗外夜风吹动发出的声响与海水在不远处的荡动声混合起来,像有什么东西飞走了,我想来会儿,视线有些模糊,已经看不真切眼前的事物…”“我的手因为悲伤有点发抖,我说我想去那里….”在我还窝在安全的地方,甚至连有效的加油救援都没有办法,不,是没有想去做的时候,翩翩已经带着热泪去了社会。从应征到前线,翩翩走过了我青春的长度。“我们会被伤害会心痛欲绝,但不要忘记,你曾来过北京,那你就要拿出曾在北京生活过的气魄,哪怕是屡战屡败,或屡败屡战。”我们自己选择的人生,要承担起对自己负责,我们自己出生的社会,要承担起对他的责任。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糟糕,可我们正在经历的是自己的人生,是自己人生所经历的社会,不需要做到永不妥协,但对着镜子告诉自己,我还能热泪盈眶,那便是青春。这是一本关于后青春时代的书青春不朽 热泪盈眶

有些文字,是不适合当书来写的

开敲之前一直在想自己要不要来写这个页面的第一个差评,但是好歹面对的是一个热泪盈眶的友邻,还是开写吧,搞新闻的讲求的就是观点的平衡,读完书以后,看着书评一系列全是五星党觉得还是出来敲点东西搞搞平衡,也显得真实吧。我大概花了两天失眠的时间+等饭时间读完了这本书的电子版,纸质版实在太贵,就算没头脑再怎么在广播里面说纸质好,但是我们这些穷学生还是留着这三十多块钱吃三碗牛肉粿条吧。但是友邻,我在你的书出来的时候就表示想读了!看到你截图说自己的书上当当首页的时候我真为你高兴。那时,这本书豆瓣评分9.7,书评那里只有来自图书编辑冯雪的一篇序和文摘《你还年轻吗?你还有梦吗?》我看了真他妈热泪盈眶了。虽然十块钱不贵,但是和6块钱的《悲惨世界》、何光沪老师3.3的《三十功名尘与土》相比,还是特别贵了。但是想想好歹是正能量友邻,而且评分如此之高,还是买一本吧。当时还是谨慎的,买了一本试读了一下,内容很少,只有两篇序,一篇是书评里面的《晴雨江湖,随处可栖》,一篇是作者的自序。写的都很好,尤其是作者自己的序,引起我相当大的共鸣。在这个社会上保持个性得又真实的活着真的太难,见到一个遥远的同袍,怎能不冲过去抱一下。作者有着相对众人来说独特的背景,在新疆长大、退学、独立而【疼痛】的活着……这些关键词,实在是很触动。我很喜欢没头脑在豆瓣上写过的东西,关注她是读了《穷不是你诡辩犯罪的理由》,真的字字入心,关注了以后陆陆续续的看了她之前写的很多很多文章,真的觉得这个人(不好意思说女孩,因为我实在小她太多)真的好真实,好正义,好善良,好有上进心……我把一切我能想到的好形容词加了“好”都不能形容出我对她的喜爱。有时候看她偶尔发的广播说自己开始离电脑越来越远,趴在床上随便看点什么就过了一天的时候我特别羡慕。那段时间我连看二十分钟的书都要斤斤计较,随时拿着微博在刷,想了很久打算休学,也不过只是想要强迫自己离网络远一点,读一点哲学宗教文学和诗。……额,其实写这么一段我只是想说我是真·粉丝。读完了这本书以后我马上想到了连岳的《小岛》。我上大学之前一直是《城市画报》的忠实粉丝,每个月一篇连岳的文字读的很有味道。还记得《Lucy With Diamond in the Sky》,我在高三一个午休时候读完了所有,津津有味做了一个美丽的梦。然而,在《小岛》里面在读到它的时候,我只想说“当时我为什么会喜欢上这篇文章。”而读《永远热泪盈眶》,尤其Chapter2、3的时候,真的快要被矫情的死过去了,这完全不像没头脑的文字。原来读她豆瓣日志的时候觉得她一点儿都不小清新,她看过了许多的故事,经历了许多,永远在写别人的故事,我想她一定做过记者。但是在这本书里,大量的篇幅在讲恋爱的道理,其实也不是讲道理吧,就是用了许多的排比抒发着一件小事的感动……for了个example:《我沉默是怕你无以应对》“沉默的女人是冰冻住的火山。沉默的女人是无枝可依的小鸟。沉默的女人是落水的狗,被冷水呛着,还要挣出一条活路。沉默的女人……沉默的女人……沉默的女人……………………不管你信或不信,女人最终的归宿,都是爱情,不是事业。男人和女人不同,若是一夜情,男人可以真的只把这一晚的缱绻温柔当做肉体的摩擦,可女人不同,女人掀起窗帘,看见身旁熟睡的男人,心中却开始幻想清晨系着围裙给男人做早饭的模样。每个女人,若她为你下厨,那她一定是深爱你的,女人一边择菜一边忍受烟熏火燎,心里却是甜得谁都无法惊扰的纯净。”虽然讲的很在理,但是,除了超出140字之外,这跟微博上那些发着美文美图的营销微博Po出来的“做这样的女人,老公爱你一辈子”有什么差别?那么多“沉默的女人”是在写诗么?在论坛里面有人说“贱人就是矫情”,虽然讲的太过火,但是,真的是太矫情了,读着胃里都反酸。请不要来跟我扯什么你认识作者好多年,多好多真的女孩子啥啥啥,真的是,这书里的文字太矫情了。配的图也,真的好矫情,干嘛没事儿要加那么多没什么审美价值的糖水片儿呢?我特别讨厌其中的以《爱已清道,请勿着魔》为首的一系列文章,(他们都集中在一二章里面,虽然后面也有,但是……没有那么严重),虽然我明白作者只是好心告诉前男友的现女友不要这种对比的怪圈里面,但是那种貌似“倚老卖老”占着制高点对后人指指点点的态度实在太让人生厌了。有人讲《看见》根本不值得那么高的评价,完全只是柴静本人的自我感动而已。但是我觉着吧,能够一直热泪盈眶不是别人怎么着你了,一定是你的自我感动机制太发达。为什么鸡汤文那么受大家讨厌?(好吧我用大家很不准确,但是你们都懂得,其实本书作者本人也很讨厌鸡汤文。)因为鸡汤文只是用一堆平实可能不华丽的句子堆砌起来的,没什么普世价值及提高大家审美情趣的啰里啰嗦的文章。也就是说,它的存在没什么意义。其实也许我也没什么资格站在这里说《永远热泪盈眶》就是鸡汤文的集合,因为我自己也爱写鸡汤文。一点儿小事感动了就爱用些啰里啰嗦的文字把心里的一腔热血都吐出来。说白了,也就是自己的生活感悟而已。但是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做的事情也许就是把这些东西写成一本书拿来卖钱。也许我真的天真,等我踏进社会了,得赚钱,哪会再考虑那么多呢?是个技能就得拿来用啊。没头脑为她的书骄傲我也为她高兴,毕竟她的书还能够激励那么多的人,还能让久久都没有哭过的人热泪盈眶一下,发泄发泄,感动感动,也是好的。但是我也挺伤心的,读者群们怎么都喜欢这种言之无物的鸡汤文。没头脑有那么多好文章,为什么那些写社会现实的,写社会不公的东西就没有被选到这本书里面呢?虽然我也是一个对爱情有着很多困惑的人,但是我还是建议各位写手们少写一点男女之事,因为你们永远都不会是左拉。爱情也许有一个潜在的模式,相知、相识、上床,但是它对于每一个个例都是新鲜的。“要像没有爱过那样去爱”,爱最好的模式就是没有模式,那种教你《用男人的思维跟男人谈恋爱》(乖爷到)的文章还能出书真是让人吓了一跳。这真的是“教”你谈恋爱么?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本来就最多能让人学会征服和假装之外,是教不会人怎样去爱的。我一直在试图学着在自己的文章里面少写一点“我”字,因为老是纠结在“我”身上的人是不能写出具有传播价值的东西的。当你的文章走出了你的豆瓣、微博、博客、人人成为一本书时,它就成了大众传媒。记得高二带着高一的新人做学生独立杂志《涅槃周刊》中的文化版时,我告诉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别一天到晚拿你的破事儿乱写,没人感兴趣的。” 这些小破事儿除了能让你自己热泪盈眶,还能让谁热泪盈眶?《上课记》里面王小妮一直教学生写自己身上的故事,我思考了一下觉得是因为那些学生一直都沉浸在集体主义要求全人一致、枯燥得只剩下“好词好句”和作文模板的应试教育中,他们已经忘却了自己是个独立且独特的个体很久了,如果越叫他们看外界,他们大概越是假大空的写,所以让他们写自己,发现真正的故事,大概是给重症的他们的一味良方了。但是爱剖析、反思自己过多的我们,是时候停下来,多看看世界的故事了。所以嘛,别用你们的博文来糊弄事儿了,求编辑们你们也别老是选那些鸡汤文了,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吧。别把年轻人都教矫情了。当然,我不是来砸场子的。希望友邻能继续打磨自己,读更多的书,看更多的故事,走更多的路,找到自己的方向,发出自己的声音。没头脑是个很努力的人,努力保持她自己的触觉和清醒的头脑,那希望你不要被这本书的成功或者失败过度影响情绪。不飘起来的唯一做法就是认准自己脚下的路。加油。如果喜欢,可以看看老锣在一席上面的讲话。有什么大家好好探讨啊。别掐架。

温暖溢出恰到好处

封面简答纯净,翩翩有自己最独特的视角,她的语言真实,真实的写出我们不愿面对,想要逃避以及不解的事情和问题。生活一直在继续,我们却忘了那原本的初心,努力的心,拼搏的心,变成世俗的心,虚假的心,生活是痛苦的重复的虚伪的,不是美丽的单纯的可爱的,但是我仍然相信心中有一个圣洁的地方,支持我们走下去,,,秉着自己的心一直走下去,

“你是什么样子,生活是什么样子。”

讲了那么多无非是将作者多么多么牛X,多么多么不向世俗妥协。多么恰巧地在恰当的时机抬头45°悲桑。看了作者的豆瓣文章:《一个奇迹》,真觉得买了这本书真不冤。送作者一句话,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你仍需努力。PS: 你可以怀疑这是一个小小黑你的马甲,这本身没有错。PPS:看完本书没有什么收获,我想说的是,有空看看《放牛班的春天》,那个学监最后甘于无名献身教育,有些人却想办法出名坑人 PPS:天气不错,挣扎电脑的“651、619、691错误“之间,乘着猫还能勉强上网来吐吐槽。

不甘平庸不甘世俗

不愿意按大人们的意愿走,我们宁肯跌跌撞撞遍体鳞伤,也不肯回头,哪怕心里悔恨万千,那些青春年少犯过得错,终让我们受伤也终让我们学会坚强和独立。别人眼里的我们叛逆,桀傲不训,年少轻狂,疯癫,却不知晓我们曾受得伤,只是我们不愿将伤口拿出来以博取同情。

我独自走过茫茫人海,就这样与你告别。

我独自走过茫茫人海,就这样与你告别。——读《永远热泪盈眶》【一】 永远热泪盈眶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想到的东西很多。这个世界很冷漠,少了温情,总让人觉得是灰色调的。我的泪点很低,常常会为了一些烂俗的点而感动。有时候是默默的掉眼泪,有时候是低低的呜咽。我到时候喜欢这样的自己,至少我还能被感动,至少我心中还存有温情。我就不会变得冷漠、无情。我们提防着对手,有时候还提防着身边的朋友、亲人。我们有时候觉得别人的问候都是一句圈套,我们活得胆战心惊,宁愿流血也不允许自己掉泪。我们怕一滴眼泪,就是让自己一败涂地的关键。是谁说的,谁先掉泪,谁就输了。我们要的明明不是这样的生活。我们热爱的不应该是权战的游戏。我们渴望的,不过一场孤寂后的简单问候。永远热泪盈眶,永远怀爱人间。我不信没有人会为我掉下一滴真情的泪。【二】“我们总会有些难说出口的理由,去拒绝对方的相约,或者装得满不在乎,不是你忙,就是我忙,偶尔的碰面,也因为彼此的羞耻心,而不愿意去向对方袒露太多。以前那些两肋插刀的情谊,那些认为像影子般不可或缺的对方,现在也随时可以摆脱。”我们拿出电话想找个人诉说,却总故作成熟卸不下坚强。我们想要写下软弱的心情,却总假装幽默文笔诙谐。我们明明希冀被别人关心,却偏要装得满不在乎。我们害怕与熟人相遇,因为无话可说。我们害怕与老友相约,因为沉默以待。大家都忙着炫耀丰富的生活,却没有人愿意袒露糟糕的日子。我们总是在害怕,害怕曝光于人群。我们终于都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离不开谁,只是时间还未让你看清离别与孤独。“朋友说,爱一直都在,只是你看不到。我有时候觉得孤独,因为我进入他们的人生却没办法一辈子留下来,我有时候又觉得满足,他们愿意无私地把生命的几分之几给我,让我去享有。”我有时候会很怕失去。失去一件旧物,失去一段旧忆,失去一个旧友。我很想抓住每一个在我生命中出现的人,我好像怕极了孤独,我想与每一个人都有一段一辈子的记忆。后来我才发现,我抓不住任何人,我能做的只是抱住自己。我觉得落寞又孤寂,我觉得生命充满了悲情。有一天,我望着天上的云,想它漂泊无所、来去随风、形貌不定,却依然自得其乐。我突然觉得遇见一场幸运,茫茫人海,你猜会有哪几个有关你的悲喜?【三】“我想赚钱,但我不想寝室难安。”“我们都会变成我们最讨厌的那些人”活在压抑里,连呐喊都是无声的默剧。我们变得多情却又多疑,我们变得深沉却又孤寂。笑的时候要审时度势,哭的时候要掩饰躲藏。我时常在想,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是别人的羡妒,还是自我的初心?都说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是还有多少人记得,你最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是房子,是车子,还是票子?我们以为坚定不移,最后却迫于现实,越来越远偏离初心,我们终于变成我们最讨厌的那些人。【四】“有次,我用光了所有的表情,在人群中仓皇而逃。”这个世界缺乏说真话的人,曲意迎合的太多,才会让人失了方向,看不清自己。我明明有那么多缺点,可别人总是看在眼里,却不曾言语。表面隐忍,内心厌恶。我明明讨厌这样的隐忍,可我却又不得不去学着包容。我们越来越自我,越来越傲慢,越来越容不下别人的优越。我们面对浮华,迷失心智。我们究竟怎样,才是最干净的自己?没有嫉妒,没有攀比,没有贪图。自由,干净。心之所向,梦之所及,遇见最初的自己。【五】“陌生的地方让人危险,待腻的地方让人厌倦。有天你想走出这座城市,发现牵绊太多,于是只有继续留下。”有时候想要不顾一切的出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是那样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却被繁琐的牵绊架上了枷锁,拖住了双脚。有时候牵绊越多,心也变得懦弱。失去了出走的勇气,淡化了逐梦的心意。灵魂与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可是我好想都做得不够好。

她的热泪,难盈我眶

这本书,在决定要买的时候,其实已经想好了送给谁——我,很多时候,不过是书的过手人,我买、我读,都不是为了保留在自己手里,我过一遍,是了解,了解过后,书就送给我认为合宜的人。今天的深圳,是个阴雨的天气,天空中飘着细雨,我开始有点郁闷,因为下午和朋友约了会面和游泳,不清楚这样的雨是否适合游泳,后来一想,也释然了,反正天气是自己不能左右的,而心情却可以。下午要见的朋友之一就是想要赠书的人,所以,要赶在上午读完。此书不是我的菜。我欣赏特立独行的人,我喜欢翩翩这个名字(《聊斋志异》中的《翩翩》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篇)我喜欢这个书名和副标题,我喜欢书中的几行文字,但是大部分,和我,有种“隔了一层或多层”的感觉。对她的生活,我竟然不感兴趣,不管是她的恋爱还是旅行。对她的感悟,我也不感兴趣,我没有归纳原因,的确有点说不清道不明,但思考和归纳原因,是个需要耗费时间的事情,也许会在不经意间想到,不需要单独耗时。以我的职业病,如果副标题是:致所有不妥协于世俗的年轻人,我会阐述why、how,尤其是how。why甚至都不是非常重要,因为每个人选择不妥协世俗,都已经有自己的原因,他们缺少的,往往是非常实用的how。不妥协,不只是需要态度,如果只有态度,结局往往可能是绝望甚至自杀,不妥协,需要的其实更多是技能,如果在这样激烈变化和竞争的社会里安身立命,如何不需要出卖灵魂或肉体就可以拥有想要的生活,如何站着而不是跪着赚到保障基本生活的钱,如何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盛美丽。这里面有哪些方法、技能、工具,而且还要照顾到丰俭由人,就比如一台千元安卓手机能够解决的事,不必告诉别人非得用iphone5S。是切实地站在人们的立场,考虑到不同的情境,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承认我这是职业病。我不能要求翩翩所写的和我想的一样,如果我这样想,我就自己写一本。人们是自由的,人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也总可以找到喜欢自己这样风格的人,不需要改变。我也是自由的人,所以我可以决定不喜欢,当然,我的不喜欢也真不代表什么,如果是因为不喜欢才把书送人,这个理由就卑下了,我想,朋友或许会喜欢,因为她也是不与世俗妥协而且永远热泪盈眶的人。让我热泪盈眶的,是另外的一些东西。这个题目,这个说法,我也还是喜欢的。另外,在写到后面,我其实就已经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喜欢这本书。写字,的确是一个澄清思考的好途径。

心怀梦想,哪里都可以生存。

不好怎么说这本书,应该是说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让我热泪盈眶,可是也不缺乏这本书给我们的一个深思,看着作者在一个个城市漂泊行走,我觉得心生羡慕,现在的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爱看一些杂七杂八的书,好吧,我是伪文艺小青年。翩翩的文字不华美,可有种认真的美好,不靠优美的文字吸引人,但那种单纯文字的美好就足以迷倒许多人。

我是个年轻人

我很认真的把这本书读完,也很努力的尽量让自己听懂它的讲述。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从网上把这本书的内容简介看了一遍,印象很深刻。深深记住的是你的副标题:致所有不妥协于世俗的年轻人。看到它,心中洋溢萦绕,继续我这个年轻人的轰轰烈烈。本来想早上一大早就去书店是否已经到位,有些事情把我羁绊到了下午。买书的时候,告诉我这是今天早上刚到的书,而且就两本。我很庆幸这是种什么样的缘分,我也很庆幸就在昨晚刚好有人让我送她本书,结账的时候,特别爽快。我没用太短的时间去读完,因为宦海沉浮,我们活着已是难事,念在有那蝴蝶飞不过沧海的宿命,希望你也不要忍心责怪。语言特别美好,而且特别特别。你做到了让我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想象当时的情景,哪怕与你的样子格格不入,起码我有去想的乐意,这就很好。我已然认识了你的样子,翩翩,加油。。。

差评并非我们所希望,只希望出书保证该有的责任感

我想很多给差评的人都是像我一样经过一番挣扎的,从最初的关注和喜欢这姑娘,到兴致勃勃的去买书,读书再到失望,这个过程的心理落差说实话并不是我所希望的。但是我们撇开其它的不谈,单就书的内容来看,真的是连鸡汤文都不如的,鸡汤好歹唯美度要更高一些,只是希望作者们卖书不要光靠粉丝支持,好好的看看自己的文字,是不是矫情的呻吟,狭隘的下定义。最初我书没到手的时候作者就在网上各种愤怒别人黑她,我还很愤怒,就觉得怎么喷子这么多,能给人点愉快的生存空间不。但是花了钱把书拿到后,真的就理解了,一星都是多了。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批评不该是一个成熟的作者该有的姿态,大家花了钱花了时间买你的书看你的书,请你保持最基本的责任感。

“你不配回忆,你配不上你当初的梦想”。

你还年轻,你还有梦想吗?记得今年年初在刷豆瓣时候刚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哭了,我们压迫在现实面前,失去了纯真的少年梦。那天晚上我不断问自己,最终在自己的日志里写下这段话:“你不配回忆,你配不上你当初的梦想”。之后我每天不断充实自己,仅仅希望自己有天用行动来改写这段话。“永远有冲刺梦想的心情和挑战的勇气,对我如此,对你如此,仅此而以”。我们如杯中鱼,笼中鸟。面的现实挣扎无奈,大多数人最终屈服现实,挣脱世俗的羁绊,率性洒脱地去生活的只有那少部分人。我们用羡慕的目光去看着那少部分人,也用那质疑的眼神注视着他们,期待他们如大多数人一样最终头破血流之后屈服现实。然而我们未曾发现着矛盾的心理却折射出我们内心的不甘心,为何我们曾经未曾做到,为何我们屈服去现实之中。因为她们有梦,有一颗冲刺梦想和挑战现实的勇气,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中回想的一部分是没头脑的勇气,一部分是她当初做超市收银员时候仍然坚持为梦想冲刺的信念。 你不蹲这么一次,你就不知道站起来有多痛快!就像这样,被揍的鼻青脸肿后,蹲一会,等你再站起来,你会发现黑夜已过去了,天离你很近,你还是想大声喊叫和唱歌。“    ”你们年轻吗?你们还有梦吗?“

槽点挺多的

被【编辑推荐】骗进来买了书。翻了第一章,第二章,第五章,最后一章。然后决定把它藏到柜子深处,如果有人发现我买了这本书我大概会羞愧地去死。我以为会更客观更平和或者。。。更深入一点。我想多了。我错了。我去死。再见。

与内容相比,我更喜欢标题

永远热泪盈眶——致所有永不妥协于世俗的年轻人,这本书是无意中在网上看到的,从看到到决定买这本书不到十分钟,就是因为被它的标题和封面所吸引。买到之后,大概翻一下,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排版挺好的,有很多插图,每页的文字也不多,看起来比较舒服。可是细读起来,就感觉有些许失望。书中大部分内容感觉都在写作者自己的各种小感动,我没有她的经历,没有她的思维,所以大多数情况,感动不了我,反而有点无病呻吟堆砌文字的嫌疑。有人把这种文字叫做“鸡汤文”,前几天刚好有人问我,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鸡汤文,我随口说了句:“因为无聊呗。”后来想想,以前我也有喜欢过这类文字,难道当初真的只是无聊?答案并非如此。这种文字的确能给人一些小感动,如果你能够设身处地地按照作者所要表达的方式去想。但是如果你用一种冷酷的,或者说客观冷静的眼光去看,就会发现这种文字除了能给容易感动的人一点小感动之外,再没有别的用处。以前给朋友看一个自己当时很喜欢的MV,结果被他说为很狗血,当时还很不高兴,现在想想,朋友的评价的确也不是不无道理。如果是刚上大学,或者说如果是一年之前,我可能会真的很喜欢这本书,可是这一年之中经历了很多,突然觉得自己老了,已经过了那种容易被打动的年龄。也许我已经不再是作者所说的那一类“不妥协于世俗的年轻人”,我不能总是沉浸自己的小感动小感情里,而忽视“世俗”要求我要做的事情。我不觉得这是一种妥协,反而是一种成长。前段时间看到过一句话,如果所有人都去流浪去追寻自己所谓的理想,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将会变成怎样,谁来承担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所应有的责任。

致我最爱的爸爸……

爸,从昨天我给你打完电话,你告诉我,说自从我出书后,你就每天都会看当当、京东、卓越以及豆瓣对我的评价,我拿着电话有些感动,也有些激动。有些话,在电话里我是羞于和你说的,你知道虽然我表面看起来嬉皮笑脸什么都无所谓,其实有时候也是有些羞涩的。所以我在这写个书评给你,算是一封回信吧。从2007年12月,我开始大学退学,这些年来,我承担的辛苦,你比我还要辛苦几百倍,很多次你夹在我和妈妈之间,夹在那些人对我的不理解之间,那时候其实我也不是很有信心,我是否能在20多岁的时候,出一本自己的书,是你和我说,自己要做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那时我没钱买电脑,你省下烟钱,偷偷打给我,我回家,你在我的行李箱里摞上满满的卤肉,你看到我瘦了,着急的给我炖鸡汤,热牛奶,我好几次都想放弃了,坐在椅子上掉眼泪,是你和我说,没事儿,不论你做什么,爸爸都支持你,你只要去做就好,有爸爸在后面。你给我买书,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买来故事磁带,杂志,就算家境艰难的那几年,家里的杂志订阅也从没断过。我自幼顽劣,老是不循规蹈矩,叫家长、退学、从尖子班缺考掉进平行班、离家出走这些事儿,我都做过。那时不懂,总觉得这样做才叫性格,才叫活出自我,后来发现这些事情其实不需做的这么极端,因为最终承担后果的,除了我自己,还有你和妈妈。我不知我退学这几年,在外四处飘荡,坚持要靠写字谋生,你和妈妈是忍受着怎样的心情的。记得我16岁第一次发表稿子,你把刊登有我文字的杂志用手压平,锁在抽屉里,这些年,零零散散发表的报刊杂志,我从没保存过,每一张,都是你给我锁好保存的。你为我做的事儿,实在太多了。5,4青年节新京报刊登了我的报道,你说偷偷的给我投了一票,我纳闷,后来才知道,你在下面的评论里偷偷点了个高兴。你就是这样的人,偷偷的为我做些事情,有些举动甚至很孩子气,你说你会看豆瓣上每个人对我图书的评价,好的坏的你都看,排行榜上了第几名,有时都是你告诉我的。你从一个不怎么会泡论坛的50多岁的老人,现在每天都会打开电脑,去看看我的图书论坛。我在打这串字的时候,不知该用怎样的心情去表示我的愧疚和高兴。因为这些年的我行我素,我并未为家里做过什么事情,电视机坏了,还是哥哥添置的,几次我说要带你去旅行,都因你想赚更多的钱或我中途工作过忙变卦,挂完电话后我总是有些感伤涌上心头。春节回家,你的头发真的白到了双鬓,就像图书里写的那样,我推开门那刻怔了很久……可你还是一个笑哈哈的小老头,给我讲笑话,做不重样的饭菜给我吃,我提过爱吃哪些口味的零食,圣诞节你出去逛街,我以为你真的是去逛街了,结果你回来提了一兜零食回来,那时我正在进行书稿的最终校对。你端了一碗牛奶,退回在半合的门口,偷看我时的目光,我是能感觉到的。我只是没说而已。你看我就是这么,有时候好像话很多,很会表达,可真的到了该去表达什么的时候,我又有些嘴笨,其实《自说自话》那一章节里起先有写到关于你的部分,我们去超市买东西,你老捡便宜的水果买,说是不爱吃那些贵的芒果龙眼火龙果,其实我知道,你是想给我省钱。你觉得像我们这些在外漂泊的孩子太不容易,所以你想让我省下钱来,住更好的房子,去更多的地方旅行,买更多的书看。我本来想过,如果有一天我出书了,要在扉页上写上,献给我最爱的爸爸——你是我生命的帆。可是因为些客观原因没能成型。所以我今天写封信给你,我知道你今天也会偷偷的来看我的图书论坛:爸爸,你是我生命的帆,是你陪着我流浪天涯,让我不论何时想回顾退缩,都知道有个彼岸停靠在那里。我不用寻找,你就在那里。爸爸,谢谢你,功勋章有你一半。我会不骄不躁,我会努力前行,我会带着你的盼望和更多人对我的支持,走到更远的,更远的,我想前往的去处。谢谢你,让我有了不断前行的勇气;谢谢你,给我警醒,叫我不断审读和反省自己;谢谢你,伴我圆了一半的梦想;谢谢你,让我有幸这辈子——当了你的女儿。借筷子兄弟的《父亲》送给你: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 装做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 转身泪湿眼底多想和从前一样 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去安康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 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 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 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 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 长大啦多想和从前一样 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去安康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 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 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 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 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 长大啦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 换你岁月长留我是你的骄傲吗 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 长大啦感谢一路上有你

看到大概的介绍,我想我要买一本了

不过我在京东商城买的,只有等看完书在来写读后感了总是提示评论太短了,只有码码字啦~~~~~~~~~~~~~~~~~~~~~~不过我在京东商城买的,只有等看完书在来写读后感了总是提示评论太短了,只有码码字啦~~~~~~~~~~~~~~~~~~~~~~不过我在京东商城买的,只有等看完书在来写读后感了总是提示评论太短了,只有码码字啦~~~~~~~~~~~~~~~~~~~~~~

这个时代也在长大,可并没有长成你我都热爱的模样……

文/x-y-t你又会不会在无数个,走过陌生异乡的日子,在一个人的黑夜,忽然就没理由的想哭泣?当你的梦想被重击,因为陌生人的一句鼓励而想哭,当你终于牵到了心爱的人的手,因为清晨喝到他煮的白粥而想哭,当父母苍老的声音从电话传来,因为自己无法尽孝而想哭,当你追赶着发动的公交,在地铁里摇摇欲坠,像僵尸跟随着拥挤的人流挪动着步子,而想哭,当你因为无手可握,无屋可住,当你只有一个叫理想的东西,牵着你的影子,而想哭.当你眼见着自己从十几岁吟诗写情书踢球穿白裙爱笑爱闹的少年少女,而变成一个麻木算计,有苦也要紧咬嘴唇不说,穿西装打领带,像交换公式一样交换着身份标签的麻木庸常的成年人。当你渐渐发现这个世界已经习惯了包装和背景,而无人脉不圆滑不懂臧否与吹嘘的你,根本不适于这个掺假才能受益的社会,你会不会为自己的真诚老实而哭泣?你会不会觉得,你所有热爱的,都在被你讨厌的所践踏,而你站在它们的尸体面前毫无办法,你会不会厌倦,你正慢慢变成了一个自己最不爱的样子,而你必须说服自己,去接受这种蜕变,因为这就是成熟的代价。      你会不会想哭?会不会在梦想被夭折,在要戴上种种面具,才能金刚不坏的现实里,在朋友们的渐渐疏远,在买不起房子,随处可栖,又随处无栖的日子里想哭泣?你会不会想搀回那个洁白的,在作文本上手写梦想的少年,你会不会想告诉他:你看,站在你面前的我,这个不爱笑的老皱着眉头的耷拉着肩膀的成年人,才是你长大的模样,时光抽屉都是骗人的,大雄没有当作家而是当了卡车司机,因为当一名有良知的作家的梦想是这么的荒谬不可及。2000年后的社会人人都在歌颂梦想,可新闻里都是弑妻杀子年轻人提着行李箱无处可归的消息,真相在被一次次歪曲和谬传后真假难辨,你追寻这些又有何意义呢?真相并不能为你带来一日三餐车子房子票子,只会让你锥心失眠。      你看这个时代也在长大,像你一样的慢慢长大,可并没有长成你我都热爱的模样……

切莫辜负你的梦想

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在回忆起自己曾经为了追寻梦想和爱情的那种义无反顾时,可以不去欺骗自己已经力不从心,我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在一路走来,披荆斩棘,依然朝气蓬勃,一往无前。我甚至不知道,也不敢想象多年以后的自己,究竟会站在哪种人中间。然而在读到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当你不知所措时选择用抛硬币来决定并在你第一次抛了以后想再抛一次的时候,其实你就已经知道答案了。于是我意识到自己不仅已经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同时亦读完了来自身体最深处的心声:请不要在经过岁月的浸染,时间的捶打后,选择低头不语、忍受不甘,不能待到长途奔袭后,繁华落尽时却只能用Beyond的那首“再见,理想”见证青葱岁月里的奋不顾身,麻醉一文不值着的敝帚自珍。盛开着的花,犹如着带着露水的你的微笑。枯败了的草,仿佛了失去滋润的你的眼角——我们大概早已忘记自己也曾拥有过的表情,那些最纯真的喜悦以及最彻底的悲伤,忘了我们会用最引以为豪的自信以及最毫无保留的泪液去表达自己的骄傲和倔强。而当我读到书中的文字,就仿佛麻木不仁的现实和激动人心的过去碰撞在一起的感觉,我相信当每个人目睹这样的回忆,都会感慨万千,随之轻轻沉默,然后欲哭无泪。在我看来,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日记,或是写给多年以后自己的一封信。中肯的文字,平实的语气,完全是一场出自内心的独白,根本不需要取悦他人。而看似柔和的笔法在字里行间中的延续,如果稍加会意,便能体会出作者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丰沛感情,那分明是对生活的热忱与享受。因为作者用了她的文字告诉我们,看穿生活的本质并不难,最难的是无论生活带给我们怎样的境遇,都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远大的理想。只因唯此,就算不能改变世界,至少不会让世界改变我们自己,且作者在书中的文字确也十分坚定地表达出自己的这一立场并将其付诸行动而不是一味地标榜自己的某种姿态。这让我深深的相信作者本人必定正如本书的副标题说的那样没有向世俗妥协,并试着用自己的感悟毫无保留地传达给我们每一个和作者一样正在和世俗抗争的年轻人这样一种思想——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这样去做。然后我们会意识到在我们身边一定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和自己一样依旧那样执着,但从此却不会再那样孤单。当你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书中的每个字都深深的刻在你的心里,只因一字一句都分明是你在如梭岁月中行走,最终沉淀在你心中那份最清晰的感同身受。然后在被自己的坚持感动得一塌糊涂的同时还发现其实大家都在默默的相互支持,我们一路走来,并不是没有人认同我们的坚持和努力,我们一路走来,更从未轻言放弃。所以若要用一个词诠释坚持,那一定是梦想。而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或早或晚都会意识到梦想和现实的差距,然后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烦恼。而也是从那时起,标志着童年的落幕。也是从那时起,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自此开始了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人生。多年以后,当数不清的我们毕业在即,失业在望,出国、创业都是幻觉,象牙塔选拔赛只许成功但却失败。于是我们看起来已别无选择,至于那些在旁人眼中与现实背道而驰又因失之交臂而无地自容的理想我们也已然不配拥有。于是我们被告知只有向现实妥协才能得到宽恕,否则后果自负。要知道,这时不出意外的话,不会有人提醒我们该做些什么,退一步讲,我们自己的人生也根本不需要别人来决定什么。不要忘记,我们都曾在那个风华正茂的清晨为自己虚构一个梦来满足自己现实中的未完成与不敢想。然而曾几何时中的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在偏离着朝了梦想跋涉的方向,不要迷惘,此刻你只需及时调整船头,掌握航向,就能越来越接近彼岸的光。莫要等到悔恨交加的黄昏,才发觉触礁之梦的身后终究是一场华丽的虚无。要知道,梦死后从来都不会留下遗言,只不过会变成我们以后所有的沉默。然而不在沉默中爆发便会在沉默中灭亡。纵使生活的标题总与它的内容相不符,也请相信一切美好都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努力去争取,哪怕过把卧薪尝胆的瘾,也断不能用亲手放弃来为自己的梦想开出一张死亡证明。因为青春会送给我们每人一个梦想,当你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实现它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的梦想——它正在眼睁睁地看着你。当月光浸不透自卑的窗却看见所有不为人知的忧伤。当寒风吹不散流浪的思绪却冰封所有不见天日的凄凉。我们必须懂得持之以恒一定是孤军奋战的自己最忠实的拥趸、和最忠贞的情人。虽然我们无法选择永远年轻,但我们可以选择永远热泪盈眶。

三点建议

关于作者,几乎是三年前我来豆瓣关注的第一人,第一次看到她的文章,就被其细腻的感情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所打动到,换了几次马甲号,都还是会选择先去关注她,读到好文章也是经常发链接推荐朋友去看。所以这次出书本人是特别期待的,由于本人在国外买不到,就先买了两本送了朋友,而自己是在豆瓣付费阅读。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这本书,说说自己的看法。说实话,这本书还是于我想象有点差距。首先,我以为这会是本由翩翩新创作的书,而不是摘选日记的文章组合成的书,对于我这种老友邻,其中大部分的文章都已经看过,所以阅读时没有感到一点新鲜感,多少有些失望。其二,关于章节选择。读完序之后,觉得这本书的基本定位应该是帮助青年找回梦想类的,但其中爱情方面和其他无关的杂谈太多,于主题并无太大关系,只有最后又突然回到了主题,感觉就像一个小孩刚开始立了个宏大的大志向,突然又左顾右盼,低下身子玩起了石子,终于发现天快黑了,又马上站起来目眺远方。可能就是因为我说的第一条原因,这本书是摘选老日记的文章,他们最初所写的文章基调不一样,而生硬的将他们组合成一本书的话,整体就不太协调。其三,文字。我很喜欢翩翩的文字,朴实却又不失精彩,总是能够犀利的一针见血,可能原来读日记是几天才看一次,所以没有感到他人说的矫情。而这次一下全部聚集到一本书里,200多页,读到最后感觉文字确实太矫揉造作,味如嚼蜡,看到一段段排比,一段段细腻的小感动描写,只一眼扫了过去。总体来说这本书还不错,对于是作者第一次出书,多给些建议和鼓励吧

梦想就像年龄 你越在意来的越快

和没头脑也很高兴的相识,是一位编辑用了我一篇文章,可是署名是她的,她坦率而没有一丝别扭的跟我说了这件事。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关注她的文章,刚开始的原因,是我想编辑会弄错,应该是我们俩文风相似吧。作为年纪相当,又都是女孩子的我们来说,应该差不多。可是看她的文章多了,渐渐发现,我们其实差距非常大。我很少离开家,她却独自走过了很多的岁月。我的一切按部就班,读书、恋爱、结婚。而她不妥协于世俗,做了很多我们想做不敢做的事。我极重家庭,怕寂寞爱热闹,而她独立而勇敢的承担一切。很多时候,我羡慕她。一个敢于背起背包远行,一定是个内心强大的人。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读这本书,随着书的推进,我也看到了她经历的这些我不知道,或许一生都不会碰到的人和事,而这些鲜活的人和事却都成了她的财富。而她在经历了这么多坎坷之后,还在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忘了在那部电影里面看的台词“这世界上有一样东西,你不用追求就能够得到,就是年龄。”梦想就像年龄 你越在意来的越快,而在你不再重视之后,他也会随风逝去。希望她也能像每个热爱生命的人一样,活的愉快而充实。

作者和她想到的自己也许不一样 和我们想到的作者不一样

我买这本书就是因为开头的文字介绍 但是这本书里却并没有让人印象深刻地表达出对抗拒“应该”孩子的鼓励 更多的是写自己抗拒“应该”中的种种经历 但是撇去作者的标签 这么书所表达的内容只要是阅历还算丰富有一定文笔的人都能写得出来 另外有一点比较严重的是作者个人都是抱着一副指导的姿态来写的这些经历的 每一次抱着寻找共同感读这本书的人 多多少少都会觉得失望吧

*要确定的事情

*要确定的事情 1.你是一个有耐心的人 2.你会用搜索引擎 3.你会用淘宝 *在种花前 1.搜索你家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比如:最高温,最低温,干湿度 2.搜索你要种的花,【一字一句】的把它的生活习性读完 3.到这里基本上你要问的问题应该已经有一大半解决了 4.如果解决不了就把1.2点再读一遍 买花 1.去花市买,最好的选择 2.去淘宝买...

这是一本微博的合集吗?

短小不精悍的矫情短文,凑够字数编成了一本书。感谢这个时代吧,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出书。对了,我对书有一种偏见,凡是包装过于精美的书,都不怎么样。也许是因为内容不好,所以才需要精美的包装来充实一下吧。如果我是中学生,我肯定觉得这是一本有思想,有视角,有观点的好书。可惜,我都过了第二个本命年了。总结:实在看不下去!而且定价还这么高!

还记得有件事曾经让你热泪盈眶吗?

如果有一天,我像翩翩一样,出版了一本自己的书,我一定不仅会热泪盈眶,而且会喜极而泣。一本书的出版,就像一个作品面世,就像一个孩子出生,实在是有很多让人激动的成分。热泪盈眶是种什么感觉?你还记得吗?你记得有哪件事情曾经让你如此吗?也许,我们大多时候过得太平稳,不温不火,日子一天天就过去。太久没有没有让自己热泪盈眶了,有多久没有让自己感受到这样让自己激动让自己满足的情感?你的心,有多久没有热烈跳动?翩翩是勇敢的,从文字里能读出来。我在草莓音乐节上见到她,那么可爱的一个姑娘,居然给自己取名没头脑。她的心很细,书写的是成长有关的点点滴滴;她的心很宽广,写下的文字能给年轻人共鸣。合上书,我想,我应当也给自己一个热泪盈眶的机会。

纵有缺点,不敌优点

这是我买的第一本豆瓣作者的书。收到后我翻了翻,感到惊喜。书让我明白通过豆瓣文字来了解翩翩,远比不上书:大量精编照片,和她文字形成互补,更真实突出地展示她激昂文字中的缘由。读书如随她去经历,随她感受见闻,并且她的经历是可贵的,文字具个人风格,再现当时,撼动我心。纵有缺点,不敌优点。

“你们年轻吗?你们还有梦吗?

有些话,在电话里我是羞于和你说的,你知道虽然我表面看起来嬉皮笑脸什么都无所谓,其实有时候也是有些羞涩的。所以我在这写个书评给你,算是一封回信吧。佛说:修行是走一条路,一条通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路,而在这条路的尽头,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够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真谛。你还年轻吗?你还有梦吗?(摘自本书) 【一】 崔健在草莓音乐节的舞台上,嘶哑着嗓子问台下的观众:“你们年轻吗?你们还有梦吗?” 有些70后的死忠趴在第一排,喊得热泪盈眶:“我们有梦!” 崔健真的老了,摄像头把他脸上的褶子故而,她请我做这本书初稿的第一个读者。 我很荣幸也很开心,但我没想到,这本书一下子把我自己看难受了。 所谓初心,世人皆曾有过,但能将一颗初心付诸笔端而不改其真颜的,却寥寥无几。

晴雨江湖,随处可栖(序)

代序 晴雨江湖,随处可栖 文/大冰(电视主持人、民谣歌手)翩翩告诉我说,在她流浪江湖的岁月里,我的歌曾给予过她一些温暖。故而,她请我做这本书初稿的第一个读者。我很荣幸也很开心,但我没想到,这本书一下子把我自己看难受了。所谓初心,世人皆曾有过,但能将一颗初心付诸笔端而不改其真颜的,却寥寥无几。翩翩算是一个。她以初心为笔为矛,很成功地戳痛了我。  娑婆世界里苦海浮沉的众生相,有无数的作家刻画过。诚然,翩翩对勾描浮世绘有着过人的灵敏,她在笔端给人营造的心悸,比时下大部分作者都更直接地炮锤膻中。但若说打动我的仅仅是其独特的视角、生猛的素材……那我是在扯淡。打动我并让我难过的,是这个姑娘生生扒开自己皮时的赤诚。她笑噙着小泪花,裸露出来她的纹理和结构。她选择了一种大部分人不敢尝试的生长方式,并执拗地想去论证这种生长方式的合理性。我完全理解她所选择的生长方式,却总结不好,开口即为错,太具象的文字有时会有种可怕的苍白。若你有心,读完此书后仁者自知。若君心并非似我心,那也请念其初心挚诚,千万莫先以“幼稚”二字度量她。多谢了,于此百拜。翩翩和我都是自诩“浪荡天涯”的一类人。我一直觉得我们这批孩子很可怜。我们这些可怜的孩子,隔山跨海驿马四方,浪费了多少宝贵的青春,才触摸到那些最浅显的道理,才懂得内观己心的重要,才明白整场人生都是可以自我操控的,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可以自由去选择的,才开始在一条行人稀疏的荒径上,犹犹豫豫地知行合一。他人眼中我们是异数。但翩翩却是我们中的异数。不论是走哪条路还是自己给自己扒皮,她都没有那么多的犹豫。我认为她这种不犹豫的状态,是由起初的无知、当下的无畏、可预见的无所谓构成的。读她文字的时候我几度掩卷,上述这三条也是她让我感觉心里有些难受的点。我道行尚浅,谨希望翩翩的“无所谓”慢一点到来,这本书的销量快一点上升。 我是个跳跃性思维的人,请多多包涵我不太逻辑的表述。翩翩这本书还衍生给我一些念头,想借此宝地记录下来,并求教于愿意花钱买此书的诸方家。我们是心智蒙昧的一代人,大把的光阴被暗蚀消磨,几乎再没有脑容量去真正思辨自己的人生步履。又或者,往往我们要扮演完规定的一个个角色,才能依仗着生了又灭、灭了又生的厌离心,去博得一个醍醐灌顶的机会。可届时往往人过而立将行不惑,尚有意气,却少胆气了。读这本书时,我在想,多少我们的同龄人一生被一种生活方式所桎梏,以为自己唯一接触过的生活、唯一触手摸得到的生活,就是终极答案……是什么力量导致了这一切?是什么力量催生了那些可悲的中年人,还有那些自称屌丝的年轻人?是什么力量让我们浪费了如许宝贵的时光,过着没有独立人格,没有人性尊严的日子?又是什么力量,让更多人依旧过着完全无动于衷的日子?……  最后。翩翩,你说我的歌曾温暖过你的旅程,我不知道是哪一首。这两段歌词送给你,忽晴忽雨的江湖,祝你永远随处可栖。   谁说月亮上不曾有青草  谁说可可西里没有海  谁说太平洋底燃不起篝火  谁说世界尽头没人听我唱歌   谁说戈壁滩不曾有灯塔  谁说可可西里没有海  谁说拉姆拉措吻不到沙漠  谁说我的目光流淌不成河  ……大冰(@大冰)2013.1.27济南自序如果你想捡起信念,我建议你先从书的最后一章看起。如果你想直面现实,那你可以从第一页翻起。在2012年的年尾,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你还年轻吗?你还有梦吗?》,令我难受的,不是一个激情鼎盛的时代已散去,而是上万名年轻人统一口径的答复:“我还年轻,但我的梦想死了……”我在一一浏览回复后,心情特别沉重,若我仅是一个旁观者,那苦笑一声,就能抛诸脑后。但不幸的是——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我和他们一样,被现实裹挟,又常觉得无力沮丧。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幸还是不幸?城市吹着牧笛,用梦想和成功等音符,让一个又一个年轻人列成长队,蛊惑你漂泊至此……在这儿,你学会了精神麻醉,学会了木讷作哑,摆弄机关,像喂不饱的动物,被粗暴塞上七情六欲和不一见识,直到有一天,你站在地铁的晃荡车体上,面对反光玻璃里的颓唐面孔,忽然就不知道,这个眸子昏暗的人是不是自己?   爱和说话,都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那么急切地需要爱、需要发表意见,每个人心里都有些东西,除不掉,填不满……从陌生人床铺爬起,彼此不问姓名地道别,打开网页,和一个个虚拟ID互动,忍受各种高密度新闻的情绪波动……城市输出种种不辨真假的信息,也输出种种不问结果的感情。我不可否认,立交桥下穿梭的七彩车流是多么动人,多选的生活如此有引力。城市把你想要的道具悉数推到面前,在这里,你可隐藏,也可以表现。可快节奏也带来了无法忽视的副作用:大家的梦想都逐渐变得一致,买房结婚、计算着每秒生产的经济效益,人际关系的凶险,逼迫更多人自甘保守。就像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一代人的想法从大脑被裁去,留下一具只知被人流控制行走的沉默皮囊。这些文字,都是我漂泊多年的零散感受:《这个时代教会我的事儿》,写于我在家乡疗病的日子;《有些心痛,就像缺齿》作于2010年于成都过的第一个除夕夜;《都拉塔口岸——潜藏》写的是我大学退学后的抉择,《成都——废墟上的花朵》是在汶川做志愿者的回忆,《北京爱情故事》是某天在北京加班到深夜12点,独走在空荡街上,忽然有感而发……还有些是答复读者来信。望能带给你们共鸣。若能思索一下,是什么——让我们被迫漂泊和失语,也不枉此书存在的意义了。谢谢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安慰。   翩翩2013.1.30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凯鲁亚克的小说有一句这样写道 ever youngful ,ever weeping。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罗永浩的书《我的奋斗》中,他说:“当你试图放弃一个你知道是正确的事情的时候,希望你能再看看这句话。”有时候我也在质问自己,你还年轻吗?你还有梦吗?崔健在草莓音乐节上曾大声质问着台下的听众。有些死忠趴在台下热泪盈眶的喊着:我们有梦!虽然崔健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但是我还是会翻出他的歌来听,看看那一代人的青春,属于那一代人的摇滚,尽管我曾非常迷恋周杰伦,迷恋他那含糊的唱腔,幻想着这人不会是大舌头吧,跟我一样唉。可现在,是他老了,还是我变了,这大概都有吧。有时候我真的会感觉,青春就像洗过脸的水,呼啦一下泼在脚底上,蒸发在空气中。我也曾质问过自己,我到底在做什么,现在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们大概都有或多或少的遗憾,不管现在看起来有多么平和与富足。生活中总存在那么多遗憾,以至于我经常喊着如果......,那么我就可以......如果高考后我没有上大学,我就可以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不用在没有意义的教科书里面浪费青春;如果毕业了有一个更强的文凭,我就可以凭着这个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如果当初我没有沉迷于游戏就可以读自己想读的更多的书;如果当初我更加勇敢或者可以改变我的现在这种状况;如果旅行可以带来不一样的人生,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我就可以从此海阔天空书写自己的人生……心理学有一个观点,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预测是有偏差的。我们很难预测自己未来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人们会错误地预测自己谈过一场浪漫的恋爱,收到礼物,错过选举赢得比赛,和被误解后的感觉。”一位苏格兰诗人写得恰到好处:“当一种感觉存在的时候,他们感到它好像永远不会离开;当它离开以后,他们感到他好像从未来过;当它再回来时,他们感到它好像从未离开。”这样的感觉,就是此刻的我们:一无所有,理想生活很飘渺。到底我要过怎样的生活?今年我23岁,怎么感觉突然就这么大了,心里年龄却没有这么成熟。大学还未毕业,面临着找工作的际遇。现在过的确实很舒坦,虽然表面上故作忧郁,这一个月,没课,没考试,就有一个课设,貌似应该不太难,可我刚开始弄了一个下午,就算不下去了,因为我翻遍了图书馆的工具书,有个数据怎么都找不着,于是我寄希望于大神。到现在我还这样依赖,我真的很为我的这种性格担心。看着以前的同学们,在空间各种晒照片,各种秀甜蜜,各种卿卿我我,还有各种无奈忧伤与快乐幸福。仿佛大家都有点什么,可我却是这样无所适从,不知道一天天的该往哪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看的东西仿佛与大家都脱离了,让我们聊聊哲学,聊聊历史吧,聊聊经济学吧,可是我却很难找到这样一个能闲下来陪我聊天的人,仿佛我就是大家眼中的异类。在路上走着,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哪里。许知远在《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写道,大学,这个地方每年如流水一样的冲进来一群人,又如流水一样的排出一些人,他们据说带走了知识和成熟,而把忧伤则遗落在了这里,它有时候是一则传说,有时候是一篇诗歌,有时候是会一篇文字。它们跟这里的每一颗树、每一座教室、每一张书桌、每一块海报橱窗一样,构成了“大学”真正的传统和魂灵。大概我就是许先生所说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我曾觉得自己丢掉青春了,因为比起那些十七八的孩子们,我们要担心皱纹,担心账单,担心爱情和婚姻,担心失业。我也怀念那些柳叶飘飘,白衣摇曳的年代。躲在不用负责的青春年少里,我们只要在考试前背几本书就能达到及格线,可要在成人的社会里,达到及格线,需要付出多少汗流浃背的辛苦和一次次的伤心和怀疑。我能预知的到,这个社会会非常的残酷。现在的年轻人,比如说我,什么都没有啊,工作没着落,学业没弄好,找个对象都找不着,真是悲催至极。于是我听到有人说,这才是20多岁该有的状态,因为以后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看到有些人啊,真是洒脱,卖掉自己的公司,去世界各地旅游,这种感觉,我现在想都不敢想的,这种心情,和年龄真的没关系吧,如果到了三十岁,还能这样义无反顾的去做事情,那么现在的我,要顾虑些什么呢?前一段时间很火的电影《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我觉的后一部是对前一部很好的解读。青春不是一个年纪的终结,也不是面孔的日益干瘪,而是永远有冲刺梦想的心情和挑战的勇气。 抬起头来走自己的路——这才是青春的样子。可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太多的不公,不屑于很多东西,看不惯很多现象,不满于社会的诸多规则。我们这一代人,都会为了那些某二代的特殊待遇拍案而起,为了筹集医疗费的穷困家庭同情落泪献出微薄之力,为了冷漠麻木的路人诟病如今世道不正。我们的社会正在一点点烂掉,这是个没有理想的时代。没得救了。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可能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多到我们没有曾为之一直坚持下去。今天有这个理想,明天又是那个理想,到最后竟然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么,做什么事情都感觉是在熬,我曾在书中看到,真正在过时间的人,是用心感知每一分每一秒,脚踏实地过着此刻的生活。纵使一切都不尽如人意,纵使由心地感觉痛苦,一个能在烂摊子面前把线索一点点一点点拾起,耐心做好该做的,把成败置之度外的人,其实更容易一不小心就走得很远。那么,他所完成的任务,所成为的自己,所得到的成就感,都是刻在骨子里平实而非耀眼的快乐。只要你迈出第一步,就离成功不远了。瞧,又是一瓶鸡血。只是现在我不太相信这句话了。无数的事情告诉我,远着呢。只是,我们会不会把成功定义的太远大了。我们渴求改变,想要变革社会,更想要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事实是今早付出了一点努力,今晚就立刻想要检验回报。忽略了过程和“旅途”,失望是在所难免的,二十岁出头,世界还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我们能做的,或许目前阶段只是独善自身。唯有经历痛苦,才会获得巨大的效应。时间,才是奇迹的钥匙。周杰伦扔操着他的口头禅:“蛮屌哦!”,但不再抗拒记者采访,他已经三十四岁了,琢磨着在三十六岁结婚生子。 崔健在台子上掷地有声:“你不蹲这么一次,你就不知道站起来有多痛快!就像这样,被揍得鼻青脸肿后,蹲一会,等你再站起来,你会发现黑夜已过去了,天离你很近,你还是想大声喊叫和唱歌。”  “你们年轻吗?你们还有梦吗?或许半年后的自己,又到了新的“远方”,做起了不一样的事情。但,我相信每一分每一秒,我都在过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即使不是,我也在成为有资格的人的路上。我有你所没有的,因为我一无所有。梦想,请你晚一点实现。我想要更有资格地拥有你。当你试图放弃一个你知道是正确的事情的时候,希望你能再看看这句话。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三点建议

关于作者,几乎是三年前我来豆瓣关注的第一人,第一次看到她的文章,就被其细腻的感情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所打动到,换了几次马甲号,都还是会选择先去关注她,读到好文章也是经常发链接推荐朋友去看。所以这次出书本人是特别期待的,由于本人在国外买不到,就先买了两本送了朋友,而自己是在豆瓣付费阅读。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这本书,说说自己的看法。说实话,这本书还是于我想象有点差距。首先,我以为这会是本由翩翩新创作的书,而不是摘选日记的文章组合成的书,对于我这种老友邻,其中大部分的文章都已经看过,所以阅读时没有感到一点新鲜感,多少有些失望。其二,关于章节选择。读完序之后,觉得这本书的基本定位应该是帮助青年找回梦想类的,但其中爱情方面和其他无关的杂谈太多,于主题并无太大关系,只有最后又突然回到了主题,感觉就像一个小孩刚开始立了个宏大的大志向,突然又左顾右盼,低下身子玩起了石子,终于发现天快黑了,又马上站起来目眺远方。可能就是因为我说的第一条原因,这本书是摘选老日记的文章,他们最初所写的文章基调不一样,而生硬的将他们组合成一本书的话,整体就不太协调。其三,文字。我很喜欢翩翩的文字,朴实却又不失精彩,总是能够犀利的一针见血,可能原来读日记是几天才看一次,所以没有感到他人说的矫情。而这次一下全部聚集到一本书里,200多页,读到最后感觉文字确实太矫揉造作,味如嚼蜡,看到一段段排比,一段段细腻的小感动描写,只一眼扫了过去。总体来说这本书还不错,对于是作者第一次出书,多给些建议和鼓励吧

是否是因为我的期望值太高?!

写在最前面。有关键情节情节透露,未看过的,慎入。在看这本书之前,先看了翩翩在豆瓣上的一篇文章名叫“那些在深夜恸哭的人们……”文章越往下越看不下去,不是说写得太难看才看不下去,而是,太真实。这个姑娘有勇气将自己的伤疤撕开有胆量直面血淋淋的伤口,我没她那么勇敢。那篇文章真好,比起这本书里的任何一篇文章都好。其实这本书写的真的一般,措辞结构刻意营造出让人看不懂的意境。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此书在被送去审批时被点名审查的原因,使得我原本期待中想看到的真实落了空,反倒看到了一大堆生涩难懂的词句,看着好累。拿她自序里的第一段话说起吧。“如果你想拾起信念,我建议你先从书的最后一章看起。如果你想直面现实,那你可以从第一页翻起。”我翻开最后一章。最后一章标题是:“忠于梦想、梦想不死”。第一篇文章《你还年轻嘛?你还有梦吗?》这是崔健在草莓音乐节舞台上声嘶力竭问台下观众的一句话。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是讲崔健对在那个时代喜欢过他的那些人的影响包括作者。中心思想:“如果你不蹲一次,你永远不知道这次站起来——对你这么重要”。第二部分讲魔岩三杰为坚持自己内心对音乐的想法,而被现实逼迫到落魄的地步。第三部分讲八零后变老了……之后呢,这篇文章你想讲什么,想表达什么?我想找到答案,找到那个关于“信仰”、关于“梦想”的答案,可答案呢?我没发现。第三部分的最后一段完全可以去掉。全文在“那是怎样的迷茫不安的年纪呢?”就可以结束。后面突然来一个“有一阵子……”最后以“青春像洗过脸的水,呼啦一下泼在脚底上,蒸发在空气里……”这段话与你文章的标题的含义有半点关系么?!喔,对了,作者在自序里还说道:“令我难受的,不是一个激情鼎盛时代已散去,而是上万名年轻人统一口径的答复:‘我还年轻,但我的梦想死了……’”可能你就是想用魔岩三杰的列子,用最后一段文字证明“我的梦想死了……”这样一个所谓的事实……“自说自话”似乎是微博语录。每一小段单独成意。出于个人喜好,我不喜欢这种给意见式的文字,看多了我会有强烈的抵触感。我始终认为文学的作用不在于它能够指引你找到目标,能够明确的告诉如何去预测未来,它只负责给你提点,只是一点提示点到为止,在大方向上给出看法与建议,剩下的就看读者自己的悟性。那些能够明确告诉你如何做可以达到某某目标,如何做就可以月赚几万的文章不是文学,是成功学。且看了几段,很多的观点我都不赞同。作罢,不再阅读。从第一章说起,“直面现实”。前言《温柔的匕首》里说道:曾有一个读者这样评价过我的文字,她说,我喜欢看你的文字,因为真实。可我也害怕看,因为太真实。就为这句话,我迫不及待地想跳过下面两百多字的“废话”直接去看后面的“真实”。第一篇《这个时代教会我的事儿》主要说了作者不喜欢大都市的繁华而喜欢农家小院的安静与惬意,那种为了经济发展而放弃土生土长环境的惋惜溢满字里行间。可你能不能不矫情。最后竟然来了句:终懂那句话——“我们都会变成我们最讨厌的那些人”……我还能说什么,我要申明这本书不是《致青春》之后出的。还有:“在我出去后,我就没想过或者回来。在我爱上你之后,我就没想过我还是过去的我,因为是你——让我长出了新的生命,而你爱的,趋势过去和你打招呼的我。你是我手中被风呼唤的草种,却被这个时代的意义击落……我违心,你为难。你诚心,我为难。”你这又是想说什么,和主题相关么?第二篇《有些心痛,就像缺齿》说得是,我是个很冷血的人,对于爱我的人给予自己的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当然,认为即使我不珍惜你们,你们仍旧会不为所求的陪在我身边。但是,事实难料,我的“理所当然”“不珍惜”让你们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了我,我开始后悔……什么啊,写下这些我发现“又跑题了?!”作者写道:“那些转为空号的号码,我才知道,我真的,真的,彻底底把你们弄丢了……我不能想拼拼图一样,再把你们寻找回来,因为我知道我们都有些什么东西变了……离开你,是希望新的拐杖出现在你身边,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并且理性地说服自己,若不联系,就会失……不企图你们会记我多久,但当想起我,请微笑……”是不是有些前言不搭后语的感觉,明明是自己把别人弄丢,最后却反过来说“离开你,离开你,是希望新的拐杖出现在你身边,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并且理性地说服自己,若不联系,就会失”……你是不是有点——“自恋”?接下来两篇文章还不错,至少没跑题。说的都是自己如何与人相处的方法及如何“识人”的技巧。内容一般般吧,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若一个在社会上混了很久这点与人相处的技巧还没有的话,那只能说明这个人太“笨”了。作者极力想证明自己对于未来对于人性有了判断且这些判断都是准确地深刻地的这种想法,可惜的是,不够深入。“爱情的底色”。写情情爱爱的文章没什么不好,爱情本来就是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品嘛。问题还是,你都写了些什么。第一篇“曾经有个他为你一生白发”说的是两个在一起的人要学会彼此珍惜。内容与标题似乎有那么点联系,还可以吧……第二篇“我沉默是怕你无言以对”。开头第一句话我就非常反感“沉默的女人是冰冻住的火山。沉默的女人是无枝可依的小鸟。沉默的女人是落水的狗,被冷水呛着,还要挣出一条活路。沉默的女人固守着一个城池的沉默,只是为了一份自尊……”沉默的女人,沉默的女人,沉默的女人……扯吧,你就扯吧,仿佛你遇到过天下所有女人似得。写了这么多再回头看看作者自序里的话:如果你想直面现实,那你可以从第一页翻起。这么字数的文字下来,你有看到什么现实么?什么残酷到目不忍视的现实吗?好像没有吧。我想问句:你是不是搞错了什么?这是书里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题。借用豆瓣上某家伙的评论:“我觉得里面的文风都太心灵鸡汤语言文字里透露着一种二逼范,就像初中生小孩儿想学着写龙应台?”为了这本书我足足等了小半月因为这还把当当从头到尾鄙视个遍;为了拿着本书,我逃了一下午的课,换了一趟公交车从此郊区赶到彼郊区,花了整整两个半小时才拿到它。结果是,我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写了2400字的抱怨文章,真的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收获内心世界的平静和温暖

希望更多的人能在迷失,困惑时能看到这本书。执笔者用生命和大爱在行进的道路上给人以勇气和力量,收获我们内心世界的平静和温暖。人无论年龄和经历,我们都可以永远保有一颗鲜红的热血沸腾的心,永远不妥协于世俗。谢谢作者的辛勤劳作,一字一句敲出这本令人共鸣感动的文字,永远热泪盈眶。也感谢分享一路的精彩!

心存理想主义 勇敢面对现实

第一次知道翩翩是读《世界这么大 还是遇见你》,她写了一篇《闻香识人》。读完之后,觉得这个作者真厉害,可以随便看穿一个人。还以为她学过看相。直到读过她的《永远热泪盈眶》,我才知道原因。原来她走过了太多的地方,见过了太多的人。见多了,自然知道猜得出他们的大概职业,大体性格。我特别佩服这样一个能到处流浪的女生。在我接触的女性朋友中,她们给我的印象就是希望找个靠谱的男人,找个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孩子。我和几个女性朋友一起聊天的时候,她们谈话内容总离不开男人、孩子。也许绝大部分女生都是追求安逸的生活。即使她们有流浪的梦想,在现实面前,她们也退缩了。流浪的勇气,不是人人拥有。我不能轻易评判别人的对错,因为,她们生活经历不是我们拥有的。如果我们拥有同样的人生经历,说不定我们还不如她们。让我们宽容的去对待别人。尽管翩翩文章中有太多的悲观因素。直面现实中的不公、阴暗,也拥抱现实中的温暖瞬间。我们需要这样的人,需要翩翩这样的人去给我们发掘人世沧桑。有些人活了一辈子,圆滑的去对待这个世界,顺着这个世界走,却忘了怎样去认识世界。但是,翩翩,我还是希望你去乐观的面对这个世界。尽管这个世界有种种不是,有千万般的残酷,我们要去乐观的去面对这些。因为只有世界拥有了错,我们才知道对的珍贵。让我们坚守那份对,那份世界依旧美丽的理想主义。

回眸之处的生命绽放

有些女孩天生就带妆临世,并非她的本色不堪入目,而是为了不辱没尘世风情。用最矫情也最讨好的笔触撩动思旋的人是系出名门的张爱玲,用最通俗也最古典的文风演绎怯怯私情的人是大智若愚的琼瑶,用最特立独行的个性捕捉最普世价值的人是命运多舛的三毛,用最冷静眼观与最客观视角谈笑胜于无的人是柴静,女人花装点世界,世界也并未亏欠女人,由此女性笔触下的世界玲珑多致色彩缤纷,一转身我们便得以倚靠翩翩的双眼来看待人生——多情和无情参半,暖色与冷调调和,生活的张力尽在笔端,而笔端背后看到的却是一位恣意思考的行者。有些女孩天生就带妆临世,那是一种对生活的尊重。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北京历练爱情的她,在丽江撩染春色而不浸于身的她,在道德审判台悲悯与正义迸发的她,在梦想与现实的空隙里勤于织补的她。说实话她的文笔称不上优秀,但她的人生却独一无二;她的经历谈不上传奇,但她的倔强却谱写着一位八零后女孩的奋斗史。通读全文,我尤为欣赏的是“写作是门苦差事”这一章节。很多人之于写作,认定无非是码码字,说说话,爱听不爱听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于是若干作者便绞尽脑汁去讨好读者,大家风范者自然已形成自己的磁场而去引领阅读,读过之后思绪或长或短,短者如微博般140字了然,长者做一番“文化苦旅”。然而文化这种东西,因为泛泛而保罗万象,亦因狭义而归结于结果论。结果如何呢?当我捧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没有启迪,也可以没有共鸣,但终究是不可以不去对作者做出猜想,那个活生活色的女孩到底生活在身边,还是生存于梦境?一个带妆的女孩选择写作,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势必是,卸妆。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她捧出一颗炙热的带着些许羞怯与惶恐的心灵,等待抚摸,忘不了最后铺底的一句倔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喜欢这本书,并非作者缘于朋友,更多是因为她用一种执着的精神状态令人叹服。远离新疆的戈壁风沙,游历南北的风雪霜华,趟过爱情的急流缓滩,行走人生的春华秋实,一时的喃喃自语如微风撩开小女儿面前的纱,一段温情感悟捧出一杯酒后酽酽的浓茶,一种冷峻思考柔中带刚指戳心灵深处,一次倾心托付打开交互者久闭的心扉。她终究是卸了妆扮,在文化者的里程上坚决而又诚恳地踏出了那一步,之后山遥路远,我们何不陪从?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仪态万千的女人,不仅仅是形态上的变化,更是心灵上的不断升华。当翩翩收藏起晒黑的臂膊挽起懒散的长发,灵秀的鼻梁上架起通透世事的镜框时,我们便已知道她舞动的青春势必会作为集体回忆的祭礼。八零后的一代,优秀者叱咤风云,平庸者沉积于时代,而更多的中层力量从未轻言放弃。于是他们或歌或舞,或商或农,或笔耕不辍,用生命里最美丽的光阴与你分享。回眸之处的生命绽放,只因不羁的心灵随处可栖。这是一本行路指南,也是一部爱情分享,更多的却是一种洗去铅华的交互与公示:以我们共有的思想去碰触社会,以我们各自的视角去观察人生。尤其这本书放在枕边,便是一种关于童年关于故乡关于行走关于爱情关于思考与生命的慰藉吧,感谢翩翩,有你甚好。

梦想的把戏把我吸引

在还没有看过许多小说的时候,常常被一些摇滚乐中的歌词所吸引——嬉皮士(Hippie)天生就有这样一种人,生来就一根反骨,与平常人的生活背道而驰,格格不入,与亲密无间的东西总是反目,与最陌生的,最隔阂的却有着无限的神秘与使命。没有东西,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他们背上背包,追寻远方的脚步,就好像没人可以阻止太阳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变换那般——被“嬉皮士”“流浪者”打动是在中考完之后才一次西藏之行,改变了我的看法。我的梦想太多,梦想家到处都是,也许有时在别人眼中被视为脱离现实的人,“祝你永远天真烂漫”正是其中几个朋友的评价。看到Lana Del Rey -Ride MV中哈雷摩托一路开到底的场景,是我读这本书时产生的愿望。随着高中读的书渐渐增多发现梦想、文学、艺术岂止这么简单?无数种存在就有无数种意义,只是这本书当时确实给我了比较大的震动而已。“我违心,你为难。我诚心,你为难我们都真心,这个时代就难为我们这世事总是那般不双全。但求今生与君度,鹊桥底下不作仙。”翩翩的这几句话说得不差。追求飘渺的人引起了命运的注意这是肯定的。希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真的不会被世俗所掩盖。我坚信我不会

她身上的勇气和力量

佛说:修行是走一条路,一条通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路,而在这条路的尽头,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够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真谛。但大多数人,朝九晚五,时有抱怨,对自己的追求与希冀并不十分明确,因此时而迷茫,时而暴躁,几十年因此呼啸而过也不是没有可能。大抵是每个人所追求的并不尽相同才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有的人的人生是茫茫一面湖水,并无多大波澜,亦不会存在多大的惊喜,平淡平静平稳不是坏事。但是总有一些人不会喜欢这样的生活,犹如《永远热泪盈眶》的作者。关于《永远热泪盈眶》这本书,当时静静地阅读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略微有惆怅,略微有遗憾,略微有沉重。也有敬佩,对于作者身上所具有的勇气与力量。整本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晦涩的语句,只有真实的描述与记录。太多人害怕痛,因此逃避着一切直视痛苦的机会。我也曾逃避过,因为害怕,甚至是害怕真实,因为真实总是让人颤抖,让人心伤。即便是后来敢于直视一切苦与痛,一切真与伤,可是却遗憾地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修炼到了铁石心肠铜墙铁壁,看穿一切虚情假意,甚至不再为一些温暖的小细节感动。如果说作者是在你逃避的时候跳出来手握匕首去挑烂你我心上与脸上厚壳的那一人,我心甘情愿。因我的心不知在何时成为了现实中的一枚坚果,坚硬的壳子保护着柔软的心,甚至披着盔甲画眉,拒绝着一切没来由的善意。如果说你我的心是在生活里招摇的枝桠,那么作者的心便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虚华与迷离所蛊惑,只在自己认定的路途上追求自身的简单与丰富,有爱,亦被爱,有温暖,亦不吝啬将自己的温暖献于他人。书中记录下来的是作者数年来生活过的痕迹,那些人与事,我想,定是在她心里生了根。因所有文字,不论是敷衍还是用力的书写,但凡有点脑子的人,皆可一目了然。她让我想起兰波的诗:生活在别处。钢铁森林里,已经很少看到这样的人,不是因为害怕路途遥远,更多的人害怕的是失去与未知的方向。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但“生”并不是“活着”,而是“见识”与“沉淀”,除此之外,所有的生活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不过是一种单薄的存在方式,并无太多深刻的意义可言。  “我想放一把火,烧掉我身上所有的标签,隐居到一个野兽出没的半山腰;还想做个戏子,在唱台上轮回。我想做个流浪歌手,去和很多人唱歌,在他们掉泪时拍拍他们的肩膀,围着篝火咒骂这肮脏而美好的世界。我想脱掉裙子换上牛仔裤,爬到很高的山,躺倒,让白云从我的瞳孔飘过。我还想做个坏女人,和有好感的人不眠不休地做爱,然后筋疲力尽地死亡,不用思索爱和未来的意义,我会在他闭眼的最后一刻说‘我宁愿用活着的每一天和你疯狂地接吻,也不要在我死后你跪在我墓碑前长哭不走。’”我依稀记得自己过去也有过这样类似的梦想,可是最后的最后,所有一切都泯灭在了这繁华而冰冷的都市里。包括那些爱,与被爱。如今念及过往,心里没有痛,却有大风呼啸而过的寂寥,无从填补,仿佛一个破洞,令你手足无措,永无修补的可能。  若你忘记了自己过去的那些梦想与温暖,也许你可以在这样一本书中寻回部分关于过去的回忆。若你还有着继续向前奔跑的且不会被谁阻拦的梦,也许你可以在这样一本书中觅得更多的勇气与力量。只有死掉的鱼才会随波逐流,惟愿你我都不是,惟愿在将来不论遇到什么,你我的心都是柔软的,在面对温暖与感动时,都会热泪盈眶。

还原青春本来的样子

  翩翩是标准的80后,过着非典型的年轻人生活。所谓非典型,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无固定居所;二,无稳定工作;三,不妥协于世俗,忠于内心。  这三点,任何一点实践起来都会面临着无尽的阻力。而翩翩去做了,并且试图去论证这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我印象很深的是序里她的朋友写的一句话,近乎哀求的说“请念其初心挚诚,千万莫先以’幼稚’两字度量她。”是啊,这个速食的时代,我们是多善于给别人去贴标签。明明还没有去了解,就凭借只言片语先下好了定论,别人再多的讲述都是徒劳。  最初认识翩翩是在豆瓣里,看到她的新书,那个副标题一下子就打到了我。这本书的副标题叫:致所有不妥协于世俗的年轻人。我本人过的也是一种非典型的年轻人生活,就在我已经打算好安心当别人眼中的“怪咖”的时候,我发现了这个作者。基于对非典型年轻人生活的理解,我对她产生了一种同理心,我明白她每一个表达的背后经历了多少挣扎。  之后在网易的读写客栏目里看到了关于这本书的报道,里面提到了翩翩做过的一个活动,是对于80后这代人生活状态的一个真实的记录,这是去年11月份开始做的,我立马来了兴趣,因为我最近也在做一个类似的活动,突然有了种惺惺相惜之感。  于是我果断地入手了这本书。入手之后我马上整体翻看了一下,想先看一下记录的部分,但是没有找到。抱着疑问,我回去豆瓣看了翩翩的日志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记录的部分有同性恋者,有警察,有各层次的人,因此审查的时候没有通过,本来想当成副书一起出版,但是最后没有实现。只能做成电子版给读者展现。  这让我感觉很遗憾,因为看这本书的初衷是想看这部分,不过这并不影响接下来的阅读。在书中,翩翩进行着不断探寻自我的一种表达。没有说教,没有激辩,只有不断的思考和追逐。在书里有关爱情,有关生活,有关梦想,有关旅居,不安全感等等,都是一些80后提起来会感觉沉重的话题。  但是,在翩翩的笔下,却可以看到一种轻盈。  真的如作者的名字一样,翩翩而舞。无论看起来多么复杂的经历,在作者的文字中,只是一种经历,划过生命里,而她还是那个她,了解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片刻的挣扎过后,总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归途。  她叙述了一种永远在路上的生活,一种真正年轻的状态。  在网上翩翩的一篇文章流传甚广,叫做《你还年轻吗?你还有梦吗?》,很多人看到痛哭。就像翩翩文中说的:每个人心底都有不愿揭开的有关梦想的回忆,就像潘多拉宝盒,一旦开启,梦想的病毒就钻到你身体的每寸骨骼肌肤里,在夜半发作,心疼如绞。不愿面对,就不用再做选择,不做选择,就不会折磨自己。  多么真切的表达,好像洞穿了人的内心,直达心底。你还年轻吗?你还有梦吗?多久,已经不再敢问自己这个问题了?  可是,我们又去做了些什么呢?  这篇文章的结尾,翩翩提到了在广州交谈的一个画家,这位画家知晓了翩翩的年纪之后,惊愕地说:“原来你这么年轻。”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记得在我20出头的时候,我和母亲抱怨自己老了。母亲很冷静地训斥了我一顿:“你怎么能在比你大将近四十岁的我面前说你老了呢?那我算什么?你才多大啊,多好的年纪。”后来,我父母亲都进入了甲子之年,偶尔听他们聊天,提到我的一些长辈的时候,他们都会这样说:“哎呀,那个谁,才50岁,多年轻,正当年啊。”然后两个人双双流露出羡慕之情,我才懂得,年轻是相对的。  就像翩翩说的那样,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解读的年轻,我们不过二十多岁,难道不是活在老辈人最羡慕的青春年纪吗?为什么就要患得患失地怀念青春?青春不是一个年纪的终结,也不是面孔的日益干瘪,而是永远有冲刺梦想的心情和挑战的勇气。抬起头来走自己的路——这才是青春的样子。  记得那时候我的好朋友向我推荐《老男孩》,说她哭得稀里哗啦。那天不巧家里网速也比较卡,我们几个朋友一起看的时候未免有些断续。但是即使那个催泪的主题曲响起来,我感慨了一下歌词写得真好之外,也无法落下泪来。他们过得,不都是自己所选择的生活?而片尾,理想主义的青春情节还是有了一定的作用。如果我们自己不甘于命运,不失去梦想,没有人,能拿走我们的青春。  我记得我哥哥30岁的五四青年节十分抱怨地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为啥青年节过了28岁就不让过了啊?我一直觉得我自己青春期还没过完呢!”,我调侃哥哥说:“对对,再过几年你就得管我叫姐了啊。”前几天,看联合国定义了青年的新标准:44岁以下都是青年。我就寻思,是不是我老哥打电话给联合国骚扰人家来的。  其实,青春更多的是一种状态。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但是啊,那是古代啊,人的平均寿命才30来岁好嘛!他三十再不立真真就没时间去立了!时代太不同了啊。  在这个时代做自己不容易,连翩翩也讲述了她自己的困惑和压力。但是,守住梦想是容易的,不逃避去面对是可以选择这样做的。即使,这些都不行,至少,在自己放弃的时候,给别人多一点宽容,自己多一分宽容之心,社会就多一片包容之象。这个社会总是越多元,越丰富,越发展的。80后在二十几岁就活成了暮年之气,那人生漫漫几十年,如何度过呢?  给自己多一种可能吧,还原青春本来的样子。

无政府主义PK集权主义

  事情是这样的——当我们还是猿猴状态的时候,我们都是纯净的孩子,饿了吃,饱了睡,与天斗,与兽斗。男人们扛着野猪回到洞穴,女人们已经升起了篝火,吃完了抹下嘴,老婆孩子热炕头,平静的黑夜里,鼾声四起,一片伊甸园的景象。   但是,当贪念和我们的生产力一起无限膨胀的时候,就难免有人揭竿而起,秉承天命,领导着同伙们为了更多的土地,更多的女人,更多的野猪,更多的奴隶而冲锋向前。这就是政府的雏形,而从那一刻起,集权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就开始数千年漫长的争斗。这本书的对立的两个阵营,恰好就代表了集权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世俗……

何為世俗……我們不妥協于世俗又能怎樣,不還是在這個世俗的世界上生存。………………………………………………………………………………………………………………………………………………………………………………………………………………………………………………………………………………………………………………………………………………………………………………………………………………………………………………………………………………………………………………………………………………………………………………………………………………………………………………………………………………………………………………………………………………………………………………………………………………………………………………………………………………………………………………………………………………………………………………………………………………………………………………………………………………………………………………………………………………………………………………………………………………………………………………………………………………………………………………………………………………………………………………………………………………………………………………………………………………………………………………………………………………………………………………………………………………………………………………………………………………………………………………………………………………………………………………………………………………………………………………………………………………………………………………………………………………………………………………………………………………………………………………………………………………………………………………………………………………………………………………………………………………………………………………………………………………………………………………………………………………………………………………………………………………………………………………………………………………………………………………………………………………………………………………………………………………………………………………………………………………………………………………………………………………………………………………………………………………………………………………………………………………………………………………………………………………………………………………………………………………………………………………………………………………………………………………………………………………………………………………………………………………………………………………………………………………………………………………………………………………………………………………………………………………………………………………………………………………………………………………………………………………………………………………………………………………………………………………………………………………………………………………………………………………………………………………………………………………………………………………………………………………………………………………………………………………………………………………………………………………………………………………………………………………………………………………………………………………………………………………………………………………………………………………………………………………………………………………………………………………………………………………………………………………………………………………………………………………………………………………………………………………………………………………………………………………………………………………………………………………………………………………………………………………………………………………………………………………………………………………………………………………………………………………………………………………………………………………………………………………………………………………………………………………………………………………………………………………………………………………………………………………………………………………………………………………………………………………………………………………………………………………………………………………………………………………………………………………………………………………………………………………………………………………………………………………………………………………………………………………………………………………………………………………………………………………………………………………………………………………………………………………………………………………………………………………………………………………………………………………………………………………………………………………………………………………………………………………………………………………………………………………………………………………………………………………………………

副标题为何不是 给所有不向社会妥协,依然坚持信念的人们呢?

有些遗憾,从书名可以感到作者下意识的认为当自己不再年轻,也会像其他步入中年的人一样,逐渐向世界妥协,所以他的副标题只是对年轻人说的,而不再年轻的人们,则不在其中。这本书无意给答案,希望每个抗拒“应该”的孩子都知道,你不孤单。人要时时有一颗棉花般柔软的心,但要有踩在刀刃上的勇气。永远热泪盈眶,永远永不妥协!!!

一面是铁铮铮的事实,一面是虚华的废话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被吸引了,作者说如果你想重拾信念那就从最后一章开始看,我就是这样看的,最后一章很有鼓舞力,很有能量,但是看到中间有些地方让我觉得作者这是在抱怨吗?是在对这个世界不满吗?是愤世嫉俗吗?作者说了很多现状,让她不满的现状,大家都懂啊,人性如此你还要改变吗?最看重的人是自己也没什么不对,是吧?这本书有我喜欢的地方,所以,就这样吧

致:唾沫飞溅,鸡毛贴脸的大神

 这个世界好怪毛。   当有新的发型出现的时候,如果不放到我的头上,我心就无比的阴暗了:我比别人差了,我不帅了。   我于是恨不得把每根头发磨砂,打蜡。总得彰显自己还有闪光点的特质不是。   于是,有的时候我不得不用假发,因为头发的生长总顶不发型的变化。   这其实好比每天早上用刷牙不小心吞下刷牙水的时候,我就成当自己吃过早餐了,有时撒泡尿的时候,却真实发现自己就是那个德行,假发掩盖不了自己的丑恶。   这个就跟很多人其实只是某畅销书的敲边鼓的,只是沾了一点转折亲的关系,在唾沫乱溅的时候得到了一颗唾沫星子,最后就给自己定位上操盘手,全能者。就不能低调的学点么,不脸红么。   能看懂的就看,看不懂的就算。


 永远热泪盈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