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1-11
ISBN:9787020025701
作者:古华
页数:223页

作者简介

《芙蓉镇》里写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生活原形,有的还分别有好几个生活原形。着重描写了一个南下老干部,在和平时期的工作、生活,主要表现他是一个关心人、体贴人、乐于助人的正直忠诚的共产党员、一个党的基层干部的形象。

内容概要

古华,1942年出生湖南省嘉禾县一个小山村,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由于他曾长期生活在五岭山区农村,故对乡镇风俗很为熟悉。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等5部、中篇小说《浮屠岭》等10部、长篇小说《芙蓉镇》第2部。其中《爬满青藤的木屋》获1981年全国短篇小说奖,《芙蓉镇》是他的长篇力作,获首届矛盾文学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


 芙蓉镇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可能笔者资质太浅,一本《芙蓉镇》前后翻了几遍也没看出啥“‘性’的张力”来。倒是每次看到那汤料十足的米豆腐时会流不少的口水。呵呵,冲着那美味的小吃,就不能不喜欢胡玉音。卖米豆腐、盖小楼、遭批斗、忍辱生子,以及十年的漫长等待,纵观她的经历只能用坎坷曲折来形容。笔者一直在想,如果不是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胡玉音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事业成功的女强人。你看,她是个勤快聪明的女人。盖完小楼后她可以把米豆腐摊变成米豆腐店,一家店不够再开一家,在芙蓉镇上开不够,到别处去开。即使成不了女强人,小康生活也是跑不了的。可是偏偏是那个特殊的年代,她不能成为事业成功的女强人,她成了一个年纪轻轻的寡妇。黎桂桂的离去对胡玉音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撕心裂肺的哭喊震碎了所有人的心。她的依靠没了,她的支柱倒了,她的天塌了。笔者一度以为她会沉浸在悲痛中追随着她的男人一起离去,而笔者私心的希望她能够活着,虽然痛苦但至少能为芙蓉镇带来些许的暖意的。仿佛是应了笔者的希望,胡玉音最终挺了过来。她收获了新的爱情,有了自己的孩子,开始了新的生活。笔者短短的一句话,却是她十多年的漫长经历。是她的坚韧为她迎来了拨云见日的时刻。芙蓉镇中最幸运的女人在笔者看来非“五爪辣”莫数,她并未经历什么痛苦的批斗和折磨。书中描写“五爪辣”的笔墨并不多,但每次出场都让人嘴角上扬。她泼辣粗鲁,大半夜的还在那和自己的男人对骂。她也会撒娇卖乖,用笑脸来熄灭男人的怒火。“五爪辣”没有胡玉音甜美的外表,她五大三粗的,光听这外号就知道是个“泼悍妇”。她也没有李国香的政治手腕,她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什么“革命目的”,只是为了一家人能过好日子。“五爪辣”是女人,她也有小心眼,她也会嫉妒,但她的嫉妒也仅仅是嫉妒。即使是曾经的“出卖”也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也许笔者偏心,在笔者看来这是可以被原谅的。而在事情过后,“五爪辣”也后悔,她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错,对军军的疼爱出自真心,对胡玉音的态度不再夹杂嫉妒。怨恨来得匆匆去的也匆匆,正如她的质朴。 芙蓉镇上,虽说胡玉音没当上女强人,但李国香当上了。一个可怕的女人。国营饭店经理、芙蓉镇的政治骨干,在小镇上,如此背景称得上显赫,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地位,还有莫大的权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是非对错的概念早已模糊不清,靠的全是自己心里的那把尺,而李国香的那把尺早已偏了。她嫉妒胡玉音,所以处处找胡玉音的麻烦。她向谷燕山示爱不成,所以谷燕山成了她刁难的对象。她用自己手里的权利打压每个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利用每个可以利用的人。她急于表现、急于“求上进”,明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却挂了面正派的旗子,这样的一个女人怎能不让人感到可怕。“生活往往对不贞的人抱以刻薄的嘲讽”,而她受到的不仅仅是嘲讽。从一个高高在上的人物,到一个被挂了双破鞋挨批斗的阶下囚,李国香180度的大逆转让所有人傻了眼。弄错了?谁弄错了?同情她?有点。但绝对跟喜欢无缘,李国香不是个可爱的女人。她只是个到最后还不知道错在哪里的女人。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笔者看来,《芙蓉镇》就是三个女人借当时的社会背景搭台合唱的一出戏。戏里的酸甜苦辣是给我们看的,而戏外的酸甜苦辣则要我们自己去经历。不过要牢记的是,不要对生活不贞。
  •     这本书的视角,矛盾点基本聚焦于胡玉琴这一人。她出身不好,她性情温和,能干会来事,她还漂亮。按世界就三类女人,黑木耳,绿茶婊和高冷女。她就是绿茶婊了。女人看了妒忌,引来了李某人几十年的摧残。男人要是得不到绿茶婊的认可,心里更是得恶狠狠的骂一句,你这个黑木耳有什么了不起。吊楼主人就这人。从此两人联手搞得芙蓉镇乌烟瘴气。本镇大部分人都觊觎胡的美,压抑着,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来释放着。只是可能由于年代缘故,并没有突出这种,时代的枷锁,人性的压抑,并将性作为诉求。。。着重描写那个时代乱了套,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能说会道的小丑掌了势,搞得风生水起。贫苦人刚有气色,就又被打回原形。知识青年更是坏分子。不重商业,不重视文化,时代的倒退。贫苦人永远翻不了身……并没有写出,有多惨,也没有写出那个时代的荒诞,更没有写出为什么.......力道不足,想不规规矩矩的写部历史小说,却写的很规矩。
  •     早知道文革,可没想到,竟是如此的荒唐。那个时候的人们啊,痛,无声的痛。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这几天总是很压抑,想着书中的片段,思考,思索,想不通,不明白。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一个政治出身,击败了一切亲情友情。农民总是善良的,淳朴的人们,还没丧失良知,可他们也无能为力。明知是诬陷,也只能默默忍受。想问一下,现在还有谷燕山这样的干部么?或是李秋赦们是不是又重新上台了?

精彩短评 (总计63条)

  •     太真实的乡村牧歌!血泪史
  •     对于那个很红很红年代的文艺作品我都非常喜欢,大概是因为神秘吧。结局还是大团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第一次让我觉得爱情很重要
  •        人生在世,总得经历起起落落,风光过,落魄过,不过如此。李国香曾经风光,也免不得挂破鞋,跳黑鬼舞,被人指点嘲讽。胡玉音虽然没做过什么错事,诚诚恳恳,靠自己的双手赚取万贯家财,也因被划分为富农而捉去批斗。秦书田、黎满庚、谷燕山,曾经把持大权也免不了被降职反省,人生就是充满了未知与残酷。
      
  •       看完古华先生的《芙蓉镇》后,我感慨万千。
      虽然这是一部篇幅不长的小说∕作品,但却能完整的展现出当年那段荒唐而又令人心酸不已的历史。通过这篇小说,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虚伪的dang。这不由的让我联想起余华先生《兄弟》中那个可怜的宋凡平遭到文革批斗的各种惨状,以及《许三观卖血记》中记叙许三观和他妻子一同被批斗和迫害的种种,还有《活着》中福贵一家经历人民公社化和大炼钢铁的过程。当余华全部以一种滑稽可笑的描写手法表现出这段其实本身很沉重的历史,在带给我们一丝苦笑的同时,也留下了些许思考。
      相比之下的这部《芙蓉镇》,古华先生的手法显得更加稳重写实,无论是事情的记叙还是人物的刻画都十分得体,总之,写的非常的精彩。不得不让我佩服作者的功力和勇气,写作的度把握的很好。虽然近乎完整的反映了当时社会(文革)所呈现出全民皆愚、世风日下的状况,但最终还是回归到对美好未来的赞美和憧憬上来。其实,我再看到一半时,就产生了这样的担忧:害怕古华先生因为这本书而被抓入监狱。因为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如今敢于说真话,敢于打破束缚的,真正看清楚这一切的人真是越来越少,大家都是麻木的活着,不是一大批歌功颂德的人,就是一大批安居乐业于自己的狭隘生活里的人。
       一开始,芙蓉镇 这三个赋予无限诗意和美感的名字就打动了我,之前没看过这本书的我,本以为会是一曲描绘悠扬的田园牧歌般的小镇生活乐章。从来没有想到实质上这个镇却是无数有着同样黑暗、血腥、恐怖的万千小城镇的象征,甚至是整个昏暗时代的缩影。因为它讲述的是那段不堪入目的历史。
       文章中的很多细节,真的很让我感动。有时候,不得不让我怀疑当时人们的愚昧无知、麻木不仁竟然到了如此的地步。尤其是那些为党办事xx人,是什么冲昏了他们的头脑呀!是什么吞噬了他们的良心呀!是什么腐朽了他们的人性呀!让这么多无辜的百姓遭受着非人的折磨,丧失做人最根本的尊严,无情的剥夺、无情的打压、不仅是身体的残害,更是心灵的毁灭。就拿全文的女主人公,胡玉音,本可以安安稳稳地和丈夫过起还算美满的小日子,可就被统治者可笑的一句“阶级斗争”给打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从此以后的生活更是凄苦、悲凉••••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批斗会中备受侮辱和折磨,在一个个的困境中,已经从原来想要一死了之转变为坚强的决心——好死不如赖活着。于是过着想牲畜一样活着的日子,终于熬到了平反的这一天,竟然不敢相信激动的昏厥了过去,真是让人痛心。其实就算平反后,又再能怎么样呢?她的灵魂早已脱壳,只是一具苟且活着的身体,一个鲜活的生命早就被摧残
      唉!我真是恨不得有特异功能把卑劣的统治者,全部杀光光。什么狗屁 的社会zhuyi、共产zhuyi••••••在当今社会,dang不是一样的昏庸腐败、草菅人命、实行着无耻的专制统治。
      就如前几天的春晚,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已经扭曲到了什么样的地步?为什么作为百姓的我们不能睁大双眼看看清楚,为什么作为百姓的我们竟是这般愚昧无知。所以的这些都是愚民政策呀!是愚民政策呀!我们的智商就是这样被搞得越来越低了,看看那些节目,一个个小品弱智到了极点,亏我们还笑得出来,全当人们是白痴了吧。只能甘心做一个结婚生子、工作挣钱、买房养活家庭的丈夫/妻子•••••
      
  •     出现“丹凤三角眼、吊梢柳叶眉”真是违和,还是用来形容李国香。作者真是很敢写啊。
  •     初中图书馆lol
  •     印象最深的不是秦癫子那句"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反而是文化馆副馆长"他们是一个可悲可叹时代的悲音"。尤其书田平反后回到芙蓉镇那三声玉音,鸡皮疙瘩起一身啊
  •     从婆婆家回来看的 茅盾文学奖的小说非常适合用于地铁或者火车上消磨时间 因为太有情节啦!想起来大部分的小说都是这么看完的
  •     可读性比较强,非常写实,唱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看这本薄薄的书竟然两次热泪盈眶,一次是老谷在他们结婚时来喝喜酒,一次是夫妻团聚。但好像功底到底是差了点。
  •       
       和所有描写那段历史的小说一样,小说能让人充分感受到那段岁月触目惊心的混乱感。作者采用说书人的叙述视角,让故事有了一种历史沉淀过后的平静感。可作者显然在平静的笔触下还是带着一种是非分明的态度。就像一个说书人,潺潺说着故事,但时常抑制不住情感地跳出故事来对那段历史评价一番。书中不乏很多精到的评价。有时是直接评价,如这段——
      
       写到这里,笔者要申明一句:中国大地上出现的这场现代迷信的洪水,是历史的产物,几千年封建愚昧的变态、变种。不能简单地归责于某一位革命领袖。不要超越特定的历史环境去大兴魏晋之风,高谈阔论.........
      
       有时是借他人之口说出自己的心声。如小说结尾,四人帮被清除,轰轰烈烈的文革运动落下帷幕,芙蓉镇焕然一新,只有疯子王秋赦每天像幽灵一样到处叫嚷着:“文化大革命,五年又来一次啊——”,闹的人心惶惶,作者借秦书田的嘴说出:“如今哪座大城小镇,没有几个疯子在游荡、叫喊?他们是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秦书田。他不是个英雄,只是个卑微的甚至有点儿没骨气的男人。被抓去批斗时,扇他一个左耳光,他还会自觉地把右脸凑上等着挨。李国香宁愿爬地也不肯跳的“黑鬼舞”,他毫不迟疑就跳起来。用古华的原话来说,秦癫子已经成了那场运动中的“老油条”,面对各种侮辱,显出一种“既叫人嬉笑又让人讨厌的积极主动。”可如若不苟活,难道作践自己或者一死百了来便宜了那些个作恶的人?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他知道更多的反抗只会遭受更多的折磨,混乱的历史背景下只有忍辱才可以活下来。日子已经够苦了,不能叫心都苦了。所以他扫个大街也能扫的跟跳舞似的优美,处处给自己酿点儿生活的蜜来。他是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可是他的乐观,他的豁达,总是在历经磨难之后仍旧闪着光,宛如他生生不息的生命一般。小说当中可以看出古华对秦书田这个人物虽有嘲讽、有笑谑,但更多的有一种看透人情后的体谅和赞许。
      
       古华的细节描写功力也是相当深厚,写胡玉音多年后再见秦书田的一幕,有这么几句——她浑身颤战着,嘴皮打着哆嗦,心都跳到了喉咙管,胸上憋着气,快憋死人了。他终于发出石破天惊的呼喊:“书——田——!”短短这么一小段描写,把芙蓉姐子这几年拉扯孩子的心酸,知道秦书田被释放后的喜悦,又久等不归的怅惘,以及终于见到时的不敢相信,种种情感表现地淋漓尽致。
      
       小说的地域特色非常浓郁,“娘卖乖”一词出现多次,百科了也不见其义,颇有些好奇。开头对芙蓉镇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很鲜活,让人神往几十年前的乡村的世外桃源气息。至于芙蓉姐子的米豆腐,看完全书更是想尝上一尝。
      
      
      
  •     我的文革启蒙书
  •       作为有着一定历史标签的书,芙蓉镇更多探讨的是在文革大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豆腐西施虽然漂亮,但是在文革的时候被罚扫大街百般侮辱折磨她从头扫到尾,同是右派的秦书田同情她帮助她,却被人人骂,所以说这本书真的值得从他们的心理刻画,无论是胡玉音还是秦书田还是别人,都应该折射出在作者对文革的不满
  •     看到‘芙蓉姐子’四个字 就一身鸡皮疙瘩
  •     自己所读的第一本茅盾奖作品,当时印象真好啊。不过现在想想,在国内也还是茅盾奖算是比较靠谱的。
  •     非常喜欢
  •       文章描写了个人对幸福的追求,和对大环境的无奈。ZF黑白颠倒,乡邻六亲不认。荒谬的事物,在荒谬的年代,却显得理所当然。作为90后,我感到庆幸,没有生活在文革中。相比之下,宁愿遇到战争,可以光荣的战死。
      《芙蓉镇》是一部意义深刻的作品,可为什么,现在的小说电视剧,竟是对所谓“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浪漫的一面的铺陈渲染,却少了应有的反思?
  •     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     今天看一本書評雜文才想起我讀過這本書。
  •     高中历史课本的那个年代被作者重新阐述了,那样光怪陆离的社会,透出深重的悲哀。这本书给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现实非常丑恶的社会,也让我们看到了永恒的希望。
  •     是6月初读过的,还喜欢,虽然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了。
  •     依然是半年前熬夜看完的古华的《芙蓉镇》,从此心里多了一个乱世中的边城。很庆幸自己没有活在6.70年代的中国,生活在那时候的中国人是不幸的,亦或是说,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幸,只是我们的不幸还没有到来,或是仅仅是我们没有感知到呢。芙蓉花开芙蓉镇。
  •     一个停滞的集权时代,为何可以稳定的运行二十年之久?历史,何以至此?
  •     十年磨一剑的厚重感。
  •     茅盾文学奖的好多作品对文革题材情有独钟,这本也是,只是有思想但描写太生硬。
  •     一个一个无错的人民在生活的泥淖里受尽非人屈辱与折磨,”像牲口一样活下去“和仅存的少数人的良知是他们唯一的安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到我防人人,人人防我,为了保全自己,就丧心病狂的揭举他人,真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光明总算到来,然而就一句”误判“就把人民给搪塞过去,你如何给人民交代。哎,过去了,不愿谈起,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切给我们所带来的灾难,反思是我们所不容忽视的。不管哪时代,总是会有那么一些小人,丧失人性的良知,宁愿踩死别人也要往上爬,一些弄潮儿且会掉下来只能成为“街头乱喊的疯子”,但那些有根基与背景的却会越爬越高,拿他毫无办法,善良的人却会被欺负,不管在何时我们都要记得这一切。
  •     邪教治世
  •     電影改編得不錯 演員找得相當對路
  •     通过这本书,我似乎对长辈们说的一些话和做的一些事稍稍懂了些。但书除了给我各种震撼和压抑以及喜悦外,其他的作为20岁意漂的我目前还无法理解。
  •     少见的对于文革时期的描写小说 很精致 但是似乎有点太顺利 终于胡玉音还是摆脱了阴影还与秦书田喜结良缘 李国香尚逍遥 郝大蛇也是疯了 略显平淡却真切有力
  •     山野与泥土
  •       第一次读这种描写文革的作品,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文章的真实性不言而喻,从感情到思想,再到人们当时的生活状态,人性的泯灭,正义的沉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恐怖,同时我也体会到了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真的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路线!
  •     如果有选择,我不会读。读了就觉得,嗯,要是有的选我不会读。不喜欢那个年代啊,不过据说作者写成此书才几天而已。
  •       双休把《芙蓉镇》读完。
      一年前看过谢晋导演的电影,这次看小说,觉得文本与影视毕竟是不同的载体,呈现的内容的深度的确有极大的差别。之前做《金陵十三钗》的课题都没有这么强烈的感受,因为《金》的电影在小说基础上做了太大的改动,可以当做两个完全独立的作品来看。而《芙蓉镇》是另外一回事。小说和电影在叙述上都是高度吻合的,所以在情节上古华和谢晋所表现的偏差不大。但是既然是同样的主题,小说与电影相比又传达了更多的东西。我们只能从电影画面中看到胡玉音遭遇几何,其他角色的故事如何展开,如何评价完全得靠自己。而小说里,古华加入太多自己的分析,所以对于某件事情应该如何定调,古华已经让我们没有太多判断的余地了。这样看书很省力,但这样也更容易达到作者预设的那个深刻的程度,所以还是推荐一阅原著,最能领会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我是先看电影的受害者,所以在看文本是直接把胡玉音和刘晓庆对号入座,这样局限了自己的想象延展,是比较不好的。所以如果对《芙蓉镇》感兴趣,务必先看原著再看电影。
  •     不错。
  •       小说就是小说,不是报告,而是艺术,看的是讲故事的手法和让人反思、启发、耐人寻味的内涵。事实上,这部小说的篇幅最适合一部电影的长度,幸运的是,作者也是当做剧本的来构思的,十分适合改编成电影。但是,前朝的历史和小说,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尤其是小说中特意煽情的情节,可以对照《红岩》等。
      
      故事很曲折,但也流畅,很吸引人,这是这部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对于那个时代,无数的电影和小说让现代的年轻人不知不觉变成愤青,在骂骂咧咧中,自己也变成了带着红袖章的红小兵,只是自己不知道。我只是想说,中国只是在全世界动荡中的一部分。
      
      我们60年代的动荡源自欧美的动荡,那时美国和欧洲的思想都在动荡中,没有主流文化,无法传播到中国。同时,自从共产主义思想成为中国的主流之后,中国几乎无法从美国和欧洲获取真正关于民主和科学的知识,并且共产主义更明显的是作为政治工具,而对大众的知识和理性却没有丝毫改善,知识和理性的缺乏,愚昧无知加上冲动激进就造成了无数我们现在看起来只有在那个时代才会发生的悲剧。为什么在新文化运动时就提倡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到60年代仍然没有普及?原因在于共产主义思想事实上没有带来文明,它只是农民起义的大旗。我们自己无法创造现代企业管理,经济、货币和金融理论,立法司法制度,又恰恰把真正的文明大道和唾弃。
      
      整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黑暗,是远离了西方文明传播的结果。
  •     先看电影再看的书,电影明显收敛多了,好多女主人公受迫害的情节都没有演绎出来,比如秦书田整王秋社的那段,原来小说里后来被李国香识破了,还有女主双乳被铁丝穿的暴行……
  •     通宵看完芙蓉镇,小说中的胡玉音最后或许等到了平反和秦书田,但痛苦却刻在了心上,那那个年代里的那个现实中的寡妇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       首先,作者废话不多;其次,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最后,因为真实所以深刻。
      终于懂得什么叫做妖魔鬼怪的年代,什么叫做洪水猛兽;
      各种落井下石中的一抹温情;
      各种黑白颠倒;
      各种惶惶不可终日。
      
      
      文革之痛,甚于商纣夏桀!
      文革之病,今日犹在!
  •     看完后才觉得王安忆真心厉害,一语说到点子上:这个小说没有逻辑推理的推动。
  •        “如今那个大城小镇,没有几个疯子在游荡,叫喊?他们是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被神化的执政党,人们疯狂去追捧,没有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基本思考,没有了人本善的人性,大家疯了一样去执行上级领导的任务。整个社会是冰冷的,阴暗的,黑白颠倒的,你努力上进会被打成右派,你偷懒吃浮财会有官当。大家提心吊胆的生活,时时刻刻提防不良思想传播,时时刻刻准备搞阶级斗争,过着隔墙有耳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个人和人之间完全没有了信任的年代。
       作者还是希望给大家在黑暗中以一点慰藉的,至少还有老谷,能够始终有自己原则的活着,善良自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即使全世界都在疯狂,我们始终保持自己的原则,总有破晓的一声炮响,把黎明带来。坚持真善美,我们会看到破晓的晨光!
  •     反思文学,社会百态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小镇上的小人物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和争斗,格局太小,不是我的风格。
  •       古华作为湖南作家,其作品《芙蓉镇》也是围绕湘南风情而写。作品描述了在三省交界处湘南边境芙蓉镇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作者出生在湘南偏远贫穷的小山村,也曾身不由己的被卷进各种各样的运动洪流里。经历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大地的寒暑沧桑。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探索着,尝试着把自己二十几年来熟悉的南方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力求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和生活情调来。”于是,《芙蓉镇》不仅仅描绘湘南山镇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还是一幅山镇社会风俗画。
  •     穿透文革历史真相的一颗有力子弹。
  •     “生活也是一条河,一条流着欢乐也流着痛苦的河,一条充满凶险而又兴味无穷的和。人人都在这条河上表演,文唱武打,红脸白脸,花头黑头。”
  •     文革真的如此荒唐
  •     怎么说呢,可能年代问题,那时的作者比较说教。对于内心刻画还不太足,语言上也是规规矩矩。估计没有电影好看
  •     “如今哪座大城小镇,没有几个疯子在游荡、叫喊?他们是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
  •     叙事有些分散,不容易融入书中的世界。如果分开作很多篇小文章的话更易于阅读。含泪控诉动荡反复的“改革”,让我也明白了《打,打个大西瓜》里为什么是两个领导人的一念导致整个局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因为主要领导人的思想不够清澈,一声令下,导致人民受伤害。
  •     從小鎮看中國,讀到最後有一種熟悉感,大抵中國政客還是這個樣子吧
  •     风流人物的悲哀
  •        本来是在网上无意找到了这部电影,但是为了尊重原著,就先看了书。
      这本书写的凄凉无比,文中的文字是刺骨的冷,但每快要冷到心脏的时候,胡玉音和秦书田那股子对于美好未来的希望和对于生活的热爱的劲头,就划破了那股冷风,虽然文革时期,各种风向的龙卷风一样的政治运动向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袭来,但他们仍然坚强的活着,仍然牢牢地抓住地面,任凭无情的烈风蹂躏。
       那个时期是个黑白颠倒,又颠倒过来,再颠倒回去的年代,以至于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人们不敢说话,不敢做事,他们今天说的话、做的事也许是对的,可到了明天,就可能是错的,就会被批斗,就会变成阶级敌人,就会毫无人身自由的被站在阶级顶层的人任人宰割。
      可怕地年代啊!
       最后看了那部电影,我很喜欢里面姜文的戏,对人物的动作也语言表现的很到位,刘晓庆那时候也是那么的年轻。
      
  •     还行吧,写作的人带着浓浓的时代气息。矛盾不够精彩,太过温情,有些残酷的场面也没有仔细写,匆匆带过,好像是为了讲一个故事而讲故事。
  •     对于了解那个年代的情形很有帮助,虽然雨过天晴的结局不免俗套。
  •     写的太好,没什么缺点,电影到没有这么突出。
  •     刚看完书 马上准备看下电影
  •     那个特殊时代的美丽爱情
  •     没有生在那个混沌的年代,许多经历也似感同身受。人性极度扭曲的岁月里,悲欢离合,让人感叹。
  •     胡玉音心中的火又被点燃了。
  •     这本书的可读性很高。秦书田与胡玉音最后终于相见的这一情景让我不禁想到了张艺谋的《归来》,在这个动荡的历史时期,秦胡二人的起伏仅仅是半砖片瓦。这个时期张开血盆大口,生冷不忌,粗细不论,敞口肚皮,来了一场气势颇壮的饕餮盛宴。那些幸存的就像从这血口里流下的涎水,虽然嗅到了新鲜的空气,但还是带着脱不下的腥膻。这是我们的血泪史,后来出生的我们纵使知晓,但也只是一鳞半爪,浮于表面,但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也无法忘却的历史。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作为一份子,不断的提高认知水平,不做乌合之众。
  •     如今哪座大城小镇,没有几个疯子在游荡、叫喊?他们是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