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评传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7
ISBN:9787305036231
作者:陈鼓应,白奚
页数:388页

后记

1986年,我参加了在山东曲阜召开的国际儒学研讨会,那是一次盛大的会议,汇集了中外许多优秀的学者,会议由德高望重的匡亚明先生主持,我与匡老就是在这次会上相识的。此后我与匡老有多次见面,匡老对我这个持不同学术意见的晚辈学者关爱有加,他的豁达大度令我钦敬不已。1996年,我受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的邀请前去进行学术访问,受到了《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常务副主编蒋广学教授的盛情接待。其间,蒋先生受匡老的委托,约请我加入丛书的写作,撰写《老子评传》。我虽对老学研究多年,但当时因为即将回台大任教,同时又正致力于易、道关系的研究课题,心有余而力不足,故未敢承担。后来,蒋广学先生赴京,再次转达匡老的意愿,盛情难却之下,我接受了匡老的建议,同意通过与其他学者合作的方式完成此书的写作。自我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出版十多年来,我对老子思想的认识已有了很大的修正,对老学的价值也有了新的考虑,而且《老子注译及评介》是以注释《老子》原文的方式写成的,在形式上有它的局限性。这两方面的因素使我久已产生了再写一部关于老子的书的想法,一来要从正面对老子的思想作一次系统的阐发,二来也对我的老子观进行丰富、深化和必要的修正。而《老子评传》的写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是我接受《老子评传》写作任务的另一个原因。就在这时,我读到了白奚先生的博士论文《稷下学研究》(该书已于1998年由北京三联书店纳入“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五辑出版),这是一部学术含量很高的博士论文,对先秦学术特别是道家思想有深入的钻研和很多创见。我与白奚已有数年的学术交往,学术观点较为一致,对他的为人、学术功底和治学态度均十分赞赏,我觉得他是很合适的合作人选,便约请他来一同完成这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并商定主要由他来执笔。为了写好这部书,我们进行了多次的切磋讨论,在主要观点上达成了一致,并确定了全书的纲领。此后,我主要在海外任教,白奚博士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同我保持联系,使我得以了解写作的进展情况,并及时交换意见。本书的写作历时两年有余,并两易其稿,由我最后审定。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也借此机会向我的合作者白奚教授表示感谢,感谢他能够接受我关于老学的主要观点,共同为推动老学和道家研究尽心尽力,同时也对他为执笔此书而付出的努力道一声辛苦。最后,谨以此书表达我们对匡老的由衷敬意和深切怀念。

作者简介

《老子评传》内容简介:老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也是惟一可与孔子并驾齐驱的思想家,古往今来,人们对老子的争论最多,误解也最深,《老子评传(精)》以全球文化的眼光和现代学术的方法,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讨论,力图展现一个原原本本的老子思想,作者着重阐发了老子在价值观念、道论、辩证思维、政治智慧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哲学所做了的无与伦比的贡献,强调了以老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和老子实现了中国“哲学的突破”的重要观点。对郭店楚简等新出土文献的充分利用、努力澄清古往今来对老子思想的种种误解、充分揭示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乃到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并对老子思想进行重新定位,是《老子评传(精)》的三个主要特点。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老子学说的思想文化渊源
第三章 老子思想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四章 老子的自然主义
第五章 老子的“道”论
第六章 老子的认识论
第七章 老子的辩证思维
第八章 老子的社会政治学说
第九章 老子的人生哲学
第十章 老子思想与道家学说的历史演进
第十一章 老子思想与道教
老十二章 老子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附录
索引
后记

编辑推荐

《老子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前言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内容概要

陈鼓应,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刊。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尼采新论》、《存在主义》、《庄子哲学》、《老子注释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泽》、《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管子四篇诠释》及《耶稣画像》等。

白奚,山西太谷人,1953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武汉大学哲学硕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首都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稷下学研究》,另有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方面的论文数十篇。

章节摘录

老子创立的学派之所以称为道家,就在于他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从“道”的高度考察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在老子的学说中,“道”不仅具有宇宙本原的意义,而且还具有规律、原则和方法的意义,不仅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而且也是人类社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道”是全部中国传统哲学中最为抽象、思辨性最强、含义最丰富的范畴,它的存在,标志着中国哲学具有极高的理论思维水平。在古往今来所有的外国哲学中,都找不到一个能够与中国的“道”相当和对应的、具有如此广泛与深刻涵义的哲学范畴。“道”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而且也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道”范畴的提出,首先应当归功于老子,因为“道”成为最高的哲学范畴,乃是经老子之手实现的。但是,“道”由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名词上升为一个高度抽象的哲学范畴,却经历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就是说,老子之所以能够提出“道”这样一个高度抽象的哲学范畴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离不开前人提供的思想素材和思维经验的。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番历史的追溯,看看老子之前的人们是如何对“道”进行哲学思考,不断丰富“道”的内涵,并逐步使“道”上升为一个抽象的哲学范畴的。“道”字最早出现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本义是指人行走的道路。“道”的本义虽然很普通,但在这一原始意义中却包含着许多可以被引申的潜在因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生活的需要和语言文字的发展,人们不断在“道”的原始意义上进行引申,使“道”的涵义越来越丰富。从“道路”这一原始意义上看,由于“道”具有确定的指向,是人们达到特定目标的必经之路,于是引申为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与必然趋势;由于人们要在“道”上重复往返,于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由于人们必须沿着“道”一直走下去才能达到目的地,于是引申为事物的发展和人的行为所必须遵守的原则;由于“道”为人们提供了达到既定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于是又引申为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如此等等。

图书封面


 老子评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两位作者以深厚的学养做的老子思想评传,读起来非常透彻。其中对道,儒对比分析尤见功力。通过历史背景分析和同期其他诸子百家的论述分析,作者们也厘清了不同版本的误解。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一个梳理
  •     读完这本书,或许我也就找到了未来的我
  •     老子在两千多年就已经故去,所著的真正含义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还原。千百年来无数学者都有自己的见解,然哲学这东西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对于某些观点,我还是不敢苟同。但陈鼓应先生的老庄是我觉得最好的。
  •     不见什么功底,也无甚突破,不过是在公有的基础上又重新装点了一番。哲学经典原本就在于一代有一代之注释,以经解经,以经造经,是梳理学术史潮的重要手段。辩诬,实在可惜。
  •       两位作者以深厚的学养做的老子思想评传,读起来非常透彻。其中对道,儒对比分析尤见功力。通过历史背景分析和同期其他诸子百家的论述分析,作者们也厘清了不同版本的误解。
  •     老先生写的很严谨,不错!准备再认真看一遍
  •     老子通俗解读的高级版...
  •     道不可道只道与知道者。道亦可道只怕无人入道。何谓有道?何谓得道?何谓无道?何谓大道?终南捷径,终是魔道。
  •     总体分为三部分,老子思想渊源,思想分析,后世影响。好在站在古人的立场理解古人。中规中矩,增进了我的理解,但有编写点仓促,最后一章出现“在下一章讨论”;前文也有一两处读不通顺的地方。
  •     道家入门可读。
  •     书很好,但是封面破损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