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浪费的时光和生动的爱

出版日期:2015-12-1
ISBN:9787511357105
作者:吴浩然
页数:272页

作者简介

《那些浪费的时光和生动的爱》是2015年末最值得期待的一位青年作者吴浩然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书中记录了一位普通姑娘青春里的一些往事,记忆里不被关注的那些尴尬和疼痛,以及她面对这些困境时的反应和心理变动,描写细致入微,直抵心房。吴浩然是为数不多踏实写作的90年代出生的女作者,她凭借细腻动人的表达方式跟极具辨识度的文字美感,在两岸三地屡获嘉奖,朱天心,笛安,消失宾妮等女性作家都曾给她极高的评价。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
小说家吴浩然 青年作家、《文艺风赏》杂志主编 笛安  / 1
推荐序二
给心藏疏远或离别的人 作家、编剧 消失宾妮  / 3
自序
十九岁 吴浩然  / 7
罗素素的青春期及以后 / 001
妹 妹 / 017
哥 哥 / 043
跑步的人 / 071
日常世界的告别 / 081
一期一会 / 097
献给爱丽丝 / 111
密室爱人 / 125
苍 狗 / 145
杀 鸡 / 167
骆驼梦 / 187
人之初 / 203
那个朋友 / 233

内容概要

青春光线签约作家,ONE.一个人气作者,片刻人气作者,曾获2010年新概念大赛二等奖,2013年台湾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2014年香港青年文学奖等。《上海文学》《文艺风赏》《联合文学》常驻作者。
《那些浪费的时光和生动的爱》是她的首部短篇小说集。


 那些浪费的时光和生动的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将应邀写的序贴上来作为对本书的评论也是推荐希望大家喜欢浩然的书。------代序:给心藏疏远或离别的人文:消失宾妮收到浩然的全书稿,断断续续读了两周。读一篇,停一会。睡前,午后,去往聚会的地铁上,在咖啡馆里辗转工作的间隙。读完最后一篇小说忽然想起去年冬天在末班地铁上环顾四周的我。工作一整天的圣诞,裹着风衣走两站路回家,整个北京因为打车软件的促销活动而没办法在路边挥到一辆车。风寒刺骨,但是走的久了,对寒冷的厌倦就会减轻——因为冻僵而连寒冷也难辨。终于挨到地铁,列车里也无几人。打量上下的行人是一种职业病,每个人都挂着不一样的疲惫,依靠着同一辆钢铁。在停站的某一刻,我忽然觉得车门开启的时间比往常长,长到忽然想向外跳出,要掐着列车门关闭的那一瞬。但是车门关闭的时候,我就清楚地知道,这冲动毫无作用,既不会真的让生活“脱轨”,也不能证明某种力量。但为什么这种念头会突然破壳而出,一跃而过呢?先不表。我与浩然相识已久,不远不近,有些年头。她的《罗素素的青春期及以后》在“文学之新”的海选之中出现,大家都觉得眼前一亮。因为这是一个普遍强调审“美”的故事里,正儿八经地讲一个与“丑”有关的窘迫和因此被席卷的生活的故事。有趣的是她写的正面而清淡,生在这么奇怪的命题里做到了娓娓道来又不依靠任何一种猎奇,把一桩日常生活里人人回避的汗颜讲得细腻动人。我觉得她在写作之外,首先还是个怪人。还得是个好脾气的怪人,但又懂得如何藏在琐碎生活里。后来比赛未能如愿,和她也只是远远交流。其实,她是怎样的人我其实一直没有印证。我对“以文辨人”有一种执念,觉得但凡能点到我心的文章,总是会流露出作者当时的状态。后来我在《文艺风赏》担任文字总监,见到了她的《苍狗》,我们将它发表在小赏上,那是五周年特辑里唯一刊登的一篇小说。《苍狗》的故事也能一句话说完——一个居无定所的女孩捡到了一只流浪狗,在短暂的时间里的惺惺相惜与疏离。我得着重挑出一个词来说,就是“疏离”。在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密集阅读她这些年的创作,也没能从两篇小说里发现她的那个共性——就是“疏离感”。于是在看完她这些年的小说后,我忽然想起那架我自嘲而没能跳出的地铁,那个冬夜,和我的怀疑。而原来她的故事里,这种主角,有着因日常而麻木的生活,和对每日得见的熟悉生活产生巨大陌生——她的故事总是从这种日常而陌生的悖论里产生的。天性凉薄又尖锐,但是因为她的好脾气,你总不会被侵犯,而觉得被抚慰。年轻的作者总有许多路要走。浩然比我见过的大多数作者有才华,而路途却走得比他们委屈。我对于这个世界的定律没什么异议,毕竟,更外化更显而易见的典型差异,会让人更容易被记住。但我喜欢她这种藏在生活里的“伪装者”,选着最无差异的表面,怀揣着一颗对“共识”都会描绘出不同的心。在《罗素素的青春期及以后》里,她写的是,“生命里非常漫长、被稀释的苦难和改变。”她在《骆驼》里写,“所有被道出的都会消散,所有被写下的都是欺骗,所有过往的时间都是蹉跎。唯有在汗水和沉默里,一个人能知晓万分之一的真相。”生命里所有的“细微”所承载的“残酷真相”,因为琐碎而被“稀释”。可是他们不存在吗?并不是。总有人敏锐地发现了他们,并且因此受困、痛苦。——而这大概就是她截止这一本小说集中,最大的命题。当然,不是所有人用“面对”来止痛,也不是所有人觉得“真相”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人写作能煽动那些热情的灵魂,有些人的写作却让一群疏离而孤独的人在寒冷的夜里被一点温度惊醒。这两样都无法互换位置,无法被彼此代替,因为彼此都很独特。然而我更喜欢后者,就像我更喜欢她一样。因为她在坚持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和日复一日对抗日常生活里的陌生与孤独。但因为她的对抗和叙述,我们都能获得一点能量。这是煽动的灵魂无法抚慰的疏离的我的灵魂,我的难处。就像她再《哥哥》里写的那句,是她的,但用来描绘她又恰恰好——“虽然他不能一直拉着我的手走,但是,至少他帮我释放了这样一个夜晚全部无辜的星星。” 2015/9/20于 北京
  •     海子有一句诗:寻找一块岸,向你告别。或许每一个都有一块属于自己岸,用来通向那些悬而未决的内心秘境。无疑的,浩然的这块岸是写作,她的目光与笔触仿佛置身事外,而身却亲临其境,舒缓沉稳的基调中透着敏锐与通彻。读她的文字,是在寒冬雪夜里围炉而坐听她娓娓道来,有炉火持续的温度,也有窗外清亮的雪光。正如某位哲人所说,人生就是一场苦难。在我们的生命中充满着种种所求不得的痛苦,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的倾斜加剧了这种体验。浩然开始写作是20岁,很多同龄的女孩子尚在爱情的梦幻泡泡里徜徉,或是在春风秋雨里为赋新词强说愁,浩然却不一样,她的文章是一出手,就直面了孔雀开屏之时也裸露屁股的尴尬窘境。《罗素素的青春期及以后》中聪明、漂亮、骄傲的女孩罗素素,原本该神采飞扬的青春期,被一缕腋下的狐臭所萦绕困扰。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显然是需要时间的佐力的。在《哥哥》一文中,自卑敏感的女大学生陈子楠,也同样经历了成长的踉跄奔跑,才完成了蜕变。然而这些蜕变和我们寻常所见所经历的一样,并不是童话,丑小鸭变天鹅,毛毛虫变蝴蝶,爆满青春痘的胖女孩变女神。但我们确实完成了蜕变,仿佛电闪雷鸣后渐渐淅沥的微雨,慢慢将一切稀释。我们开始释然、妥协、谅解。这就是成长,也是告别。时间的不可逆性赋予了一切不完美以特别的意义,即便我们终究心有不甘,却也开始接纳与自己血肉相连的那些不美好。《密室爱人》、《日常世界中的告别》、《献给爱丽丝》中的青年女子,她们都曾是心怀梦想,疏于人情世故的女孩,她们毕业后四处奔走,而后走进婚姻,努力融入生活,同时也小心翼翼地试图保存住内心的一方净土。青春的迷雾散尽,裸露出时间的荒原,我们深埋心中未遂的梦想,就像《骆驼梦》里的那只骆驼,在梦里远徒沙漠,完成使命。这本书里没有浪漫旖旎的爱情故事,没有猎奇讨巧的奇妙情节,转折与抒情处,也只在描述细碎庸常中淡淡一笔,就倏现人物内心的各中滋味,非常耐咀嚼。面对那些在艰涩时光里给予了温暖与光亮的人事,作者道出它们的可贵,也深谙它们终究归于日常洪流的命运。正如《妹妹》一文中,长相平庸,爱情不顺文艺女青年“妹妹”,在四处流寓奔走中,面对关心她的人,道出“我用最简单的方式祝福他们,像他们如此对待我”。个人的困境只能靠个人来解决。这是属于浩然的告别式,隔岸挥手,毫不拖泥带水,只是心藏感念,走向远方。浩然有一类写小孩子、小动物的文章非常好,这本书里只选了少量篇章,《人之初》、《苍狗》里面的少年天真、富有爱心,但他们同样身在这动荡的人世,作者虽然没有写他们往后的故事,但读者依然可以想见。等待他们的正如我们人人所要经历的挫折、尴尬、离别、失去……浩然还擅于描摹中年人的心态与境况,孩子的世界与中年父母的世界形成一种奇妙的呼应,这种呼应不仅有“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宿命感,并能将之推远为芸芸众生的共命。正如书中每一个故事的背景,人物的生活轨迹,都展现出了真实世界中的一些境况:他们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奔走,在自我与家庭之间抉择,在妥协与坚守之中挣扎。这也是我们所经历的,童年的田园暮歌,少年的动荡不安,青年的妥协坚持,中年的疲倦微凉,一切如此可亲又可憎。此前就读过很多篇作者的小说,但拿到此书慢慢读下来,才发现特别喜欢她的这一时期,敦厚而不沉闷,通透但不尖锐。虽然一开始就知道,她的路不止于此,但此刻就是至始以来最好的光景不是吗。看着自己的梦想结出小小的果实,这果子也许不那么美丽甘甜,或许还有微小的缺口,但它足够结实,水分饱满,没有辜负那些隐匿之后的幽微心路,也不会辜负读者的叩门来访。曾经读过作者发在《文艺风赏》的另一篇写小狗的故事,像一个根于现实,却依然显得纯净透明的童话。我说那感觉像是看宫崎骏《千与千寻》,女孩手里拿着一张有去无回的车票,踏上一个人的征途。这让我想到了北岛的那一句诗:你没有归期,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那些被浪费的时光里充满着生动的爱,正因为不完美,不尽意,才让它们变得如此生动。人生固然充满遗憾,但幽暗中必有微光闪烁的时刻,请珍惜它,它不够光彩夺目,但却是真真切切,独一无二的属于我们自己。最后,既然以诗开篇,就以诗作结吧,辛波斯卡的这首小诗,很契合书中的故事呢。甜美的短歌,你真爱嘲笑我, 因为我即便爬上了山丘,也无法如玫瑰般盛开。 只有玫瑰才能盛开如玫瑰,别的不能。那毋庸置疑。 我企图生出枝叶,长成树丛。 我屏住呼吸——为求更快蜕化成形—— 等候自己开放成玫瑰。 甜美的短歌,你对我真是无情: 我的躯体独一无二,无可变动, 我来到这里,彻彻底底,只有一次。——辛波斯卡 《企图》
  •     浩然是我非常钦佩的作者。她的作品大气,语句老辣,看她的小说,不像一个女孩子家的东西。她是理工出身,却学了文学硕士,还得了几个小说奖项。她的文字在《文艺风赏》《上海文学》上发表,已经证明她是一个实力派的写作者。她喜欢用第一人称写小说,讲的故事仿佛都像是亲身经历过的。我不太会写评论,但是看过她的小说之后,我知道她注定会有自己的一番天地。我和她认识已久,却只有一面之缘,偶尔通通电话。在五年前的那场比赛中,我和她都是失败者,但是我并不认为她就输了,经过五年的沉淀,她更成熟了,她的《罗素素的青春期及以后》我很早就看过,将少女的心思描写得那么丝丝入扣,实在难得。她的《密室爱人》上了一个,引起了讨论,还有她的《苍狗》,都是从细微处出发,不紧不慢地将故事铺展开来。是天生的写作者。人生的道路还很长,浩然的新书终于面世了,我相信,这会是她一个很好的开始。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呵呵
  •     与作者素未谋面,却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她是一位永远十余岁的少女,有着敏感丰盛的内心,和说话定会脸红心跳的羞涩体质。她是《密室爱人》里的心蓝,是《罗素素的青春期及以后》里的罗素素,是《那些浪费的时光和生动的爱》里的吴浩然。
  •     细腻入微的文字,特别过瘾,很好看!
  •     我真的很惊讶竟有这样的写作者:小说没有大苦大愁。声响干净清脆。文笔果断精准。很值得一读。
  •     青春有多种展现方式,吴浩然用习作(小说)这种方式展现了这一代年轻人的青春,理想,爱情,这一代人的成长的烦恼。语言平实,不哗众取宠。娓娓道来如身边人身边事,又如就是你,就是我!我喜欢。爱读书的你不妨也买一本读读!
  •     特别喜欢心蓝那篇
  •     谢谢有人记录我曾经历过的情感
  •     因为有我的故事在,所以觉得我不敢面对的他面对了,且很好。
  •     浩然的文字让人不自觉地就读了下去,原来生活中的小细节也是这么有趣。
  •     书中那些平凡普通的人儿,和我们一样在日常中经历挫折,苦闷,所求不得。生活并非童话,丑小鸭变天鹅,毛毛虫变蝴蝶,爆满青春痘的胖女孩变女神。但正因如此,一切才如此真实生动与可亲啊。
  •     我的第一本书,写作五年来的短篇小说选集。我良心推荐,它值得一读。
  •     浩然的文字像温吞的一锅汤,慢慢用文火熬煮,看的过程你急不得,也急不来。字里行间没有被当下网络文学浸染的痕迹,自然、舒坦、平缓,而感动像是突然而至的白色烟气,将你层层包裹。
  •     几篇小说串联在一起构成少女成长手记。《罗素素的青春期及以后》里少女对气味和身体的敏锐感知;《妹妹》中通过成年女性的眼睛反观从女孩到女人的变化;《杀鸡》和《人之初》里杀鸡似乎成了少女成年的仪式。
  •     个人并不喜欢这种太过于疏离的文字
  •     读来很有意思,那些平静的少女脸庞,内心竟也丰富有趣。真实的情感,准确细腻的文字,很好奇作者的脑部回路到底怎样。很好读的一本书。
  •     很久没看过这么细腻的笔触了,直叫人惊叹。波澜不惊的走向却又可以撩拨心弦,泛起千层浪。细读那些细节或多或少在生活中上演过,却并未被注意,可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走向。不得不说,作者的观察力了得。
  •     细腻,像清爽的风划过心迹,又像锋利的刀将人剖伤
  •     吴浩然的文章很细腻,她有一种跟别人不一样的叙述语境,每次看她的文章,都会觉得心惊胆战,因为她往往描写入微,一戳即中,让你无所遁形。【我做得唯一一本偏纯文学的书】
  •     “而我,也开始体会到青春的迷雾如何渐渐散去,露出生活平淡的原野,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沉默不一定是断绝,如同相见并非就是彼此看见”
  •     讲真,也就罗素素那个故事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