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7100034807
作者:(美)伯曼/徐大建/张辑
页数:432页

作者简介

《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选译了六派哲学的主要经典。其中最早的根本经典均据梵文原典译出,除了《弥曼差经》是节译外,其余都是全译本,意在使读者能完整、准确地了解各派的基本体系和思想。六派的其他典籍则多据英译本节译。各派的早期经典年代久远,文字简略,许多经句如不根据经典上下文或有关古注是很难理解的,有些经句中省略了许多字词,如不根据经典的上下文或古注以适当的方式补充一些具有经典暗含观念的字句,也难于译成通畅的现代汉语。译者在这方面作了较多的努力,在文中圆括号内加了一些沟通文意的字句,力图使译文既不远离作者原义,又能为当代读者所理解。除了在译文中作了这类处理之外,书中还加了大量注释。注释分两种:一种是该经典在印度古代就有的注释,即所谓古注,这种注释加在了本文相应经句之下,用方括号标出。另一种注释是译者所加,采用脚注方式。经典的古注多数根据英译本译出,少数从梵文译出,多为节译。具体情况每篇译文中的有关脚注均有专门说明。此外,在附录中,《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还收录了古译《胜宗十句义论》和《金七十论》,并加了标点。古印度六派哲学(即胜论派、正理派、数论派、瑜伽派、弥曼差派、吠檀多派)被称为印度的“正统派哲学”。这些派别在印度哲学史上所占有的地位极为重要,可以说构成了印度古代哲学的核心部分。它们不仅在古代,而且在近代对印度的思想、政治及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巨大和深刻的影响。
  我国翻译印度的宗教哲学古籍已有约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但其中主要翻译的是佛教典籍,而对作为印度“正统”的六派哲学的经典,古代翻译甚少(仅《金七十论》和《胜宗十句义论》)。到了近现代,直接从梵文翻译成汉文的此类经典也不多。这一方面固然与梵文难学,我国从事此种翻译的人员稀少有关,但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六派哲学的典籍本身深奥难懂,即便是有一定梵文基础的人,若无印度哲学的专业知识,翻译时仍然会无从下手。要把这些典籍译成国人能看懂而又不失原义的汉文确属不易。
  从事这项工作很可能是费时、费力但又未必能做好。尽管如此,这项工作仍然是非做不可的。因为它是我们深入研究印度哲学的一项基础工作。

书籍目录

编译说明一、胜论经二、摄句义法论(节译)三、正理经四、正理花束(节译)五、数论颂六、数论经 (节译)七、瑜伽经八、弥曼差经(节译)九、颂释补(节译)十、梵经附录一、胜宗十句义论附录二、金七十论附录三、普拉帕格拉与枯马立拉哲学观点概要

编辑推荐

  印度哲学中的专有名词繁多。一个词的古译和今译常有很大差别。有的词还不止两种译法。译者在译这些词时力求全书统一,但仍不能排除一些例外情况。如有些专有名词在某篇典籍中用古译显得与整篇译文自然和谐一些,而在另一篇典籍中则用今译更合适一些。在此种场合,译者常常注出这一词对应的今译或古译,而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关于书中所选典籍的形成年代,每篇译文中的有关脚注都作了说明。总起来讲,这些典籍的确切形成年代大都没有定论。这和古代印度其他历史资料的情况是类似的。《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中对每篇经典的年代所作的判定主要依据各国印度哲学史家中相对通行的意见作出,也有一些是依据选译者本人认为诸种意见中较为合理的一种作出。作这种判定旨在使读者对诸典籍的形成年代的大致范围有所了解。  最后,谨向所有支持《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编译工作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内容概要

姚卫群  一、基本信息出生年月:1954-4出生地:江苏省徐州市性别:男民族:汉最后学位:哲学博士当前职称:教授指导研究生资格:博士生导师二、简历1967.9─1970.7 北京八十中学学生1973.9─1977.2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学生1978.10─1981.10 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印度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11─1983.4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1983.4─1991.8 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1984.10─1985.10 荷兰莱顿大学印度学学院研究学者1991.9─1995.1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佛教)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1991.8─1997.8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96.3─1996.6 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印度哲学佛教学研究室外国人研究员1997.8─现在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98.4─现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2000.9─现在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99.12─现在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四、获奖1《印度哲学》一书获北京市高校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 1994-12-12《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一书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9-1-13获国务院颁发的一九九九年度政府特殊津贴 2000-6-16六、主要著作:专著1992《印度哲学》(250000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1992《印度宗教哲学百问》(140000字),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出版。1996《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300000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2001《佛教的般若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载《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之四,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年1月(300000字)。参著(编)1990《东方思想宝库》(部分,80000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出版,主编姚鹏等。1990《世界哲学家辞典》(部分,8000字),重庆出版社1990年出版,主编刘蔚华。1993《东方文化词典》(部分,7500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主编居三元等。1994《东方思想宝库》(部分,62500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主编卞崇道等。1996《东方文化大观》(部分,58000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主编楼宇烈1997《东方哲学概论》(部分59000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四人合著),主编楼宇烈

图书封面


 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商羯罗大师认为最高真实的梵是宇宙万有的始基,也是万物的依靠,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从梵中产生出来的。最高的梵是世界之源,万物依靠梵产生而梵并不依赖世界。梵是统一、永恒、纯净、先验的意识。它无内无外、无形无状,既不具有任何差别也不具有任何属性,既超主观也超客观,既超时空也超因果。它不具有任何差别、内外、部分,也不具有任何属性、运动、变化。梵既超越于主观与客观,也超越于时间、空间、实体性、因果等等的经验范畴,它是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触、不可说、不可思议的一种绝对实在。           商羯罗大师认为,世界是梵用魔力──摩耶(maya)创造出来的,摩耶是转变为现象界名色(精神和物质)的根源,是现象界的种子。商羯罗大师认为世界是梵通过“摩耶”制造的。“摩耶”是现象世界的种子,现象世界是由下智的人们对于上梵的无明或虚妄所引起。摩耶是一种无明(无知)或虚妄认识。梵转变为世界是一种幻现的转变。商羯罗大师认为,从本体论或最高的存在的意义上看,世界和一切现象都是摩耶,它们好似梦、魔术中的幻象,和海市蜃楼一样不真实,他常说,“梵是真实的,世界是非真实的”;但从经验的或相对的意义上看,世界及其现象则是实在的。梵通过“摩耶”创造世界的过程,很像一位魔术师在变戏法。它先取来五种细微物质:空、风、火、水、地,作为创造世界的基本素材,再将这五种细微物质相结合,产生出五种神奇的物质:空大、风大、火大、水大、地大五个基本原素。现象世界就是由这几种神奇物质变幻而来。人可分为细身和粗身,细身是由细微原素所构成,粗身则由细微原素混合起来的基本原素所构成。            商羯罗大师认为,解脱就是亲证梵与我的同一,所谓 “我就是梵”。解脱不是产生一种新的至善至乐的状态,而是除去无知的遮蔽,亲证自己至善福乐的本性,正象一个人寻求被遗忘了的自己颈上的项圈一样。商羯罗大师的理论与其他印度哲学思想一样,最终归结到超越现象世界上。商羯罗大师的哲学是为了论证他的宗教解脱理论的。商羯罗大师提出阿特玛(Atman)和梵的实体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是没有任何区别的精神实体,“空”和“梵”之间也没有认知的不同。商羯罗使人们很容易接受《韦达经》。商羯罗大师天才地运用韦陀语言,并用《韦陀经》的主要经文作为证据,他否定了终极真理是空的佛教信条。商羯罗大师认为,真理如《韦陀经》所宣示,是梵,是精神。同样的,商羯罗大师驳倒了佛教没有灵魂或自我的信条,重新确立了关于阿特玛(ATMA)--个体灵魂的韦陀真理。但是,商羯罗大师宣称阿特玛和梵的实体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是没有任何区别的精神实体,“空”和“梵”之间没有认知的不同。            商羯罗大师的思想是印度现代思想潮流的源泉。在印度,甚至在世界思想史上商羯罗大师都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商羯罗大师在印度被认为是湿婆神的化身,据说他的使命就是要把无神论的佛教逐出印度,重新建立印度古韦陀经的权威性。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的确做到了这点。商羯罗大师死时很年轻,约32岁时死在喜马拉雅山的基达那特。在仅仅三十二年的生命中,商羯罗大师把佛教逐出了印度。商羯罗大师著有大量的宗教哲学著作,至少有300部以上,他著有《梵经注》,又对10部主要的奥义书作了注,有《广森林奥义》、《歌者奥义》、《他氏奥义》、《鹧鸪氏奥义》、《由谁奥义》、《伊莎奥义》、《石氏奥义》、《 顶奥义》、《疑问奥义》、《蛙氏奥义》,还有一部《白骡奥义注》。商羯罗还注有《薄伽梵歌》,著有经典《我之觉知》(ATMA BODHA)、喜悦之流(Anandalahari)和美之波流( Saundaryalahari)、《示教千则》。殊为可惜的是国内对商羯罗大师本人情况及其对他著作的翻译都很少。商羯罗大师精通瑜伽,他对《瑜伽经》作的复注《瑜伽经复注》(YogaZAstrabhASyavivaraNa)便可证明这一点。     更多内容: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095880100n69b.html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对于工具书来说翻译得比较简单易懂,四星都给大白话哈哈哈,作为哲学书来说,编注的一点都不系统超级乱哈哈哈
  •     几年前看的,现在翻开就和新书一样,完全忘了什么是什么= =
  •     The Six Classics of Ancient Indus Philosophy(Samkhya, Yoga, Vaisesika, Myaya or Naiyayaka, Puarra Mimansa, Vedanta)
  •     对于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研究是极其有参考价值的。
  •     :B351.2/4411
  •     《瑜伽经》部分
  •     作者资料似乎写错了,这本并不是Bernard那本Hindu Philosophy的翻译,另外编得比较粗糙,连对六派学说的概括总结都没有,借用了一大堆佛教术语,却不详细注解(Nyaya正知逻辑 Vaisheshika物理 Samkhya形而上学 Yoga瑜伽派 Mimamsa吠陀 Vedanta奥义)
  •     入门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