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第三卷)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501034956
作者:郑绍宗 主编,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编著
页数:346页

作者简介

《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第3卷):义院口》全面实地调查明蓟镇长城的大型考古报告,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靠。它和以往只记长城局部或部分段落的报告不同,调查的深度、广度和方法也不同。它全面完整地把蓟镇长城公布于众,给人以整体的思维和概念,使世人了解了作为重要依据。

书籍目录

第四章义院口花厂峪背牛顶长城 第一节义院口—背牛顶段边墙建筑遗迹 一概况 二义院口  战台1号 (一)义院口台1号 附墙台1号 (——)义院口台2号 (三)义院口台3号 (四)义院口台4号 战台2号 (五)义院口台5号 附墙台2号 房基1号 (六)义院口台6号 炮台1号 炮台2号 (七)义院口台7号 便门1号 房基1号 (八)义院口台8号 便门2号 便门3号 炮台3号 炮台4号 房基3号 房基4号 (九)义院口台9号 房基5号 炮台5号 (一○)义院口台10号 便门4号 拿子峪口(旱门口) 拦马墙(附边) (一一)义院口台11号 (一二)义院口台12号 拿子峪口(水门闸) 口门外拦马墙 实心台1号 实心台2号 (一三)义院口台13号 附墙台3号 炮台6、7号 (一四)义院口台14号 便门5号 便门6号 便门7号 炮台8号 炮台9号 (一五)义院口台15号 便门8号 便门9号 炮台10号 炮台11号 附墙台4号 房基6号 (一六)义院口台16号 …… 第二节第二十测区长城附边 第三节第二十测区城址 第四节第二十测区零星碑文等文物线索 附表 实测图 图版

编辑推荐

《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第3卷):义院口》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楼基方形,基底南高北低,北面用毛石砌出两个二层台,高1.2~1.35、宽1.5米。层层上收。顶取平后再用十二层条石为基,以上用砖。楼基东西长10.5、南北宽10.8、高5.4米。楼基以上不存。 义院口台40号以南,山势险峻而陡峭,边墙沿山体向上蜿蜒爬行,只用毛石修筑了一段长50米的石墙(三等边以下)。毛石砌筑,白灰勾抹。马道是由大幅横跨石阶所组成,外修垛口墙。墙宽2.4、通高3~4.5米;垛口墙宽0.7、高1.3米。墙体由南而西,多悬崖绝壁,重峦叠嶂,十分险要,故而大部不修墙,多依山为壁,空隙山沟处以石堵塞。从义院口台40号到义院口台41号为1584米,中间经过两处峰群和战台(付)19号。 战台(付)19号 位于义院口台40号南442米的山梁较缓的山顶上。南侧为一条东西越过山梁的通道(图版[20]116)。 台体已倒塌,南、东两面保存较好,方形,用大块毛石砌。东西长4、南北宽5、高3~3.2米。直接砌在山石顶上。 从战台19号向南越过高山,到达义院口台41号。 (四一)义院口台41号 方向265。俗称“压把楼”。 地处葫芦峪高山区。东南1500米为刘家房村。附近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山窄路险,难通行。城体和义院口台处深山中,以山为险,此楼设在向北的谷口中,以此为塞两侧是峭壁悬崖,难以通行。谷口间北可通细口。 楼体呈梯柱形,于1976年大地震时被破坏,现裂痕累累,几近坍塌,唯结构尚存。 楼基直接砌于山石之上。长方形,基底用五层条石铺砌,以上用砖砌,因地势不平,有的直接砖砌。东西长7.6、南北宽11.4、楼基高1.4米,通高7.5米。 楼体四墙西墙存一门,东墙存一箭窗,南北两墙各存三箭窗。此种建筑形制不多见。可能因峡谷地窄,故因势而建。 西墙存一门。门偏南,两券两伏,下为拱门。自下而上为门枕石、门柱石和石券脸等。门宽1、高1.95、进深0.36米。门内券制作粗劣,内券宽1.3、通高2.1、进深0.57米。可以看出门的尺寸一般较大,而不合规格。


 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第三卷)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