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原与春时》书评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1
ISBN:9787302336945
作者:苏枕书
页数:323页

《葛原与春时》:尘世烟火味 人间不了情

打开我的书柜,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不久前陈赋总策划送我的《葛原与春时》。朴素的书名,看不出写的是什么内容。谁写的?苏枕书,难道是那个曾在《人民文学》和《南风》等杂志发表过很多文章的美女作家?一看介绍,正是她,出版过小说和散文集多部。再一翻看,哦,原来是部写“少年的孤独、想像的风流、成年的况味、读书的虚妄”的短篇小说集。   这部短篇小说集共分3部分,每部分都根据所收小说的内容,取了一个很典雅的名字。我最喜欢第一部分。我觉得第一部分9篇小说的人间烟火味最浓,那个小镇、那个学校、那些人物、那些故事,与我的经历距离是那么的近,好像就发生在过去的我的身边,似乎我曾经就是故事其中的一员。比如第一篇小说《陆侨旧事》,就写得非常精彩,让我情不自禁地读了两遍,读完后感觉自己又回到了老家那个小镇的学校,又成为了一名学生,同学和老师的影子,以及他们清晰的往事,顿时全都挤在眼前显现……其实第二部分的小说也很不错,特别是那种古典小说的笔调,让读者似乎穿越到了小姐相公、刀风剑气的时代,那个时代江湖纷争、故事传奇、情感迷离。第三部分的小说主要是写成长与爱的况味,《从未存在的恋人》这篇让人印象深刻,写出了爱情在现实面前的尴尬与无奈,揭示了现实生活有时比想像的还要乏味。   清楚记得作者在别的书本上说,苏枕书这个名字取自“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可见她内心世界的雅致与文艺。我在阅读这本看似朴实无华、其实韵味悠长的小说集时,最后竟联想起 《牡丹亭》中的几句:“风微台殿响笙簧。空翠冷霓裳。池畔藕花深处,清切夜闻香。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余阳。”(发表于山西日报,作者龙玉纯)

感评。

看这书的时候有点自惭形秽,作者其实只比我大了不到一年,但文风笔调,观人叙事的况味已然不是这个年纪所有的了。一直羡慕这些早慧,有超越实际年龄眼光和况味文笔的人,当我还在为某些情思自我消耗的时候,她们已经走的更远,看得更深,做的也更好了。就比如我看到作者写到的一句话正好与我当下心境相合,兴趣相投,一看落笔时间,早已是几年之前,也曾翻过枕书的日记,她也看戏,看昆曲,看现场,也是好几年前。你看,我到现在才参悟的,别人或许早就给出了真言,而我做着拾人牙慧的事儿。但我也不会妄自菲薄,毕竟各人有各人的经历和背景。其实我很羡慕有家学渊源的人,若父母亲戚中有至少一位爱诗书,通文理的人,该多好,有人与我授业解惑,细细道来,指点我该读什么书,该养什么性,也不至于走了这多歪路后才慢慢寻到自己的道儿。言归正传,还是说读后感吧。枕书的笔下的故事里绝无呼天抢地和撕心裂肺的夸张描写,故事也无特别高潮与扣人心弦之处,看的时候细碎缓慢,如闲情散步,文字呈现的描述与自己真实生活中的感想对应起来,才会觉得怅然若失。感觉并不是很强的个人意志,但总能写到人的走心之处,这种功力,让人感叹,身边的人和事,表情,动作,话语,不经意的细节,大多人只是过眼而已,但被作者观察到,写成文字,读起来,觉得真切,有味,这大概就是烟火气息,不浮夸,少做作,就是我们生活里的东西,返璞归真。但归真又不是指十分地气,我知道枕书读日本文学多,文风总是闲散如小品清言,不是我所常见的内地风格。黄碧云有一句话觉得其中韵致正好配她笔下人物:人家失恋呼天抢地,我只是觉得再平静没有,心如宋明山水,夜来在暗夜里听昆曲,时常踩着自己细碎的脚步声,寂寞如影。抱着我自己,说:“我还有这个。”所有文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瑾娘。开头见服色和食物描写,我便已猜着这故事的时代背景七八分,待到后文的为大女儿做寿,姐妹们看戏,演戏,听牡丹亭,我心中差点欢呼雀跃,晚明,江南,闺阁风气,家班,这恰是我近来醉心的事物。看她写瑾娘的细腻心思,不胜体态,想到黛玉,但又觉得是吴江叶家午梦堂的叶小鸾,怕她未嫁早逝,空负才色。还好,瑾娘嫁了人,但婚姻却不顺遂如意。其实哪有什么十全十美,白头偕老一心人呢?可敬的是瑾娘的心态和心胸,处于男权时代,婚姻是最无奈的事儿,但这婚姻中,却也有美好和憧憬,瑾娘婚后没有失掉本性,没有归于世俗,知足常乐。恩,是本可挑灯细读的书,也可赠与知己友人。

不觉有年

《葛原与春时》是一部短篇的集子,时间跨了五、六年。五六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检点起来有点唏嘘,就像一对情侣忽然发现已经同行好几年。白话小说里常说“不觉有年矣”,就是这个意思。书中印象最早的两篇,是《陆桥》和《槿娘》。《陆桥》讲的是江南小镇上的故事,陆阿婆跟老病的阿公互相扶持,老人的眼光看着一家人争吵分和,儿子和媳妇们的算计,都是庸常的家事,但是生生不息也就在这样的琐碎里面。最动人的是阿公由陆阿婆扶着,在旧日情人的家门口拄着拐杖喊“王素莲,我来看你!”因为年岁增长,老人的情事都洗脱了欲望,干干净净的,可以在冬天的院子里晒着太阳闲话,过去辗转千回,如今不过是陆阿婆心底一释然。笔下沉静,心底波澜就在于此。《槿娘》托古,女子嫁夫,倘若男子的心思别有所系怎么办?隐忍、等待,守着男子回心转意。虽然如此,终究意难平。小说结尾写一低头花落,一抬头春来,将来的生来病死都要跟眼前人一桩桩经历。豁达了没有呢?只有故事里的人自己知道,看故事的人自己去猜。很有意思的是在这些故事中,突然插进来一部写武侠的《鹧鸪天》。自然,武侠只是一个壳。女性眼中的江湖是要妥协的,无论怎么快意恩仇,一旦无功而返,事不可为,夫仇家恨也成了执念,只能找个可以托庇的人放下。绝顶高手也不过是退居林下,以求天年。老舍《断魂枪》里,沙子龙的神技最终不传,是因为“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是英雄末路,《鹧鸪天》里的神技不传,是腥风血雨到底不如儿女恩情。到后来写的《从未存在的恋人》、《日月于征》,骨子里仍然有《鹧鸪天》的影子。《鹧鸪天》里,女侠非要拎着刀出去报仇;《从未存在的恋人》里,“我”从心里爱上同门黄维新。但最终女侠放弃报仇隐居,“我”跟男友结婚,都回到寻常日子。《日月于征》里的贞白羡慕朋友敢于在男女之情上壮士断腕,也仅仅是羡慕而已。人稍一退缩,就回到现实的退路,一面不甘心,一面又自我安慰这样的退路并无什么不好。世间本来就少有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多的是一蔬一食的人家。最末一篇《教授之死》,同样写象牙塔里的人事,但有了新的味道。笔下不再尽是温柔的同情,开始跳出来,用了一些揶揄的眼光。所谓幽默,必是能俯视自己的时候才能发生,因为只有俯视自己时,才能见出所行之事、所处之地的荒诞琐屑,然后又能原谅。想写一点正经的读后感,结果成了拉拉杂杂的断片。男人去看女人写的故事,总归是隔了性别的天堑。即便是沈从文、郁达夫、废名这些情感细腻的作家,跟同时代的女性相比依然显得线条简单,要去理解女性的心思百转、欲说还休,总如同李逵拈绣花针,好一点的,也是花荣或者燕青拈绣花针,差那么点意思。所以,粗笨的人谈一部心思绵密的书,只好翻译成粗笨的话来谈。但愿作者不要发怒。落笔的时候,锅里炖着肉,三指厚的五花肉切作大块,下了冰糖、老抽、八角、茴香、陈皮。猫儿围坐,翕着鼻子咽口水。冬至的饺子吃过了,不觉又有年矣。

一种小小皱纹显出的静,这是生活中最有分量的静。

《葛原与春时》一书中收录的短篇小说,是作者苏枕书从生活阅历和岁月流逝(有些文章成文时间判断有超脱年龄的早慧)中不断沉积出来的沉静和智慧——对这世界有着恰到好处的需索。如钱贞白感概“世上万般繁华我也并非不动心呀”,只是每个人都有生来的不足,自叹弗如不若过活自己,知足弥补不足。“她知道他们还有更多的经历,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跌宕沉浮。一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仿佛她抬头看见窗外海棠初发,低头的一瞬,花就谢了。再举目时,新一春又来了。”在我看来,苏枕书这样随手可摘的文字,有着澄明平湖的微波一般显着的那种小小皱纹,然而却因着这小小皱纹,倒更凸显出舒展和寂静来。同样,每个故事同样也是舒展和寂静的。她以清明无邪的眼睛观察琐碎生活,下笔不疾不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在张弛有度不经意中舒展,平淡简约不失细腻,那种平静达然的人生愿景诉诸于平静的格调里,铺排地节制有序,却摄人心魂。赏心悦目,细水流长,非常了不起!我最喜欢当属《陆桥》。这篇极短的文,以陆阿婆清早菜市场买棒骨和白鲢归来笑眯眯地回答是子孙们归家开头,迎接她的却是陆阿公肺上长个东西的不那么能让人笑眯眯的消息,家人并没有哭天抢地或者一筹莫展,陆阿婆仔细照顾阿公,遇到阿公不高兴起来,依然“眯眼笑,嘴角皱纹漾得很深”。接下来以陆阿婆的视角,行文虽舒缓篇幅虽不长,却将陆家过去至今从阿公到重孙四代的人物性格、甚至还有阿公心心念念不忘的初恋情人王素莲等线索一一都交代了清楚。陆阿婆对家庭中每个人的情感张力恰如其分的表达,寥寥几笔,着墨不多却能将每个人的一生描绘地清晰而富足,使得通篇流畅,静默地自然。因着这份独特的舒展和寂静,《葛原与春时》一书读起来缓慢而沉静,需要闲情闲时闲心,没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高潮涌现的剧情,却能在不经意间走心,故事读到了一半温润无他,往往结尾了,人的心思泛活或怅然若失或惆怅无限或若有所得,会不由自主想到自己的生活,有种没来由的静在笑自己俗世里挣扎的贪嗔痴,这种静生活中最有分量的静。花了六个小时闲闲读罢,冬夜里倒也应景“枕上诗书闲处好”。

《葛原与春时》:清溪流过,碧山依旧

苏枕书在这部叫《葛原与春时》的短篇小说中,集中的叙述笔调,是柔和冷静的,像轻柔的掸子,把人们心灵上的灰与霾,拭得干净明澈,留下一眼可见的真心。“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镂”,恰如真情浸泡的文字,泛出的是珠玉之光,温润而纯正,会无声无息地漫过人的眼底心间,苏枕书小说的文字也是如此。小说集中三部分的标题就已诗意无限:折枝花满衣,杏花疏影里,只在此山中。一个个小故事,一点点铺陈的细节,一层层细腻的心思,像温火熬汤,不疾不徐,热气袅袅盘桓,濡湿了你的眼,酥软的心也在感慨:这样的时光一旦逝去,怕不会再有了吧?书中大部分故事,所有的开始都一如往常的温暖,带有淡淡的幸福,当各种细碎渐次铺开,你会发现这日常风景原来别有一番滋味。笔墨皆明丽如画,如宛转潜行的清溪,虽一路沿着碧山安然向前,却静静地透着聪明与机智,叮叮咚咚,清脆悦耳。读完这些故事,也明白她笔下所有的情殇、情怯、情悦,表面上安安静静,内里却有几分清奇刚烈。最喜欢书中写的陆桥旧事,缠绕纠结陆桥的那些琐碎点滴,乍看不过朴素到一笔一墨,却每一根线条都准确生动,恍惚间似有风拂过,种种情感,种种人性,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轮番上演。特别是那篇《陆桥》,客观冷静地描摹了一幅当代江南家庭生活的风俗画,亲情的温暖洋溢在画里画外。有关父辈以及祖辈的爱情故事,缓缓流淌,虽朴实无华,却样样打动人心。尤其是主人公陆阿婆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传统母亲甚至是祖母惯常拥有的可贵品质:质朴坚忍、宽厚仁慈、温蔼体贴。读完,人情世事的微淡红的暖意不时在心头荡漾。读《夜航船》,不禁感慨每个人生命里都有着那么一个或几个陈迦陵,然后拼命追赶,兀自为自己的浅薄而羞愧不已。读《日月于征》,不禁反思:柴米油盐的生活与爱情怎样取得更好的平衡?《无声戏》、《老去相逢》、《槿娘》、《葛原与春时》……浸润在这些清简明丽的故事中,有种时光人事恍惚之感。虽隔着千山万水,去忆及往昔的那些点点滴滴,却如登高望远,云影天风,落花水面,无不一一在眼。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世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它都一一见证,承担的则都是我们自己,因为你抵不过光阴,恰如《迷宫》的结尾所言:诸事完满,于陈藕而言却才只是最初―――光阴那么久。苏枕书的这些作品,在少年的眼里虽风月无边,可历经岁月后再回望,欲望的潮汐退去,恰如锦缎上的风花雪月失了色,触目所及,唯有一片清寂疏朗。在苏枕书看来,这平静生涯里的一点波纹,曾经的无知与痴心,都不会再有。因此少年的孤独、想象的风流、成年的况味、读书的虚妄,昔日成长的跌跌撞撞与惊慌失措,一经触及,便有淡淡的怅惘在心间弥漫。一如平静的陂塘,没有惊涛骇浪,却有涟漪阵阵,清淡雅致,沉静而舒展。(发表于张家口晚报,作者邱向峰)

你爱的那个是葛原还是春时

葛原什么样子,书中说:字写的很好看,书读的好,静静的一张脸,头发梳在两边,衣衫朴素。前两句不必看,似乎是一种必然,后两句也不必看,泛泛而谈。但前后加在一起,那种安静的感觉,油然纸面。所以春时念念不忘。那么春时什么样子,另一个葛原而已,只是,一个安静如一。另一个,心有一半在人间。所以春时一直在恋爱。无论余杨还是王峥嵘。无论失恋还是婚娶,都是红尘中的纠缠。至于葛原,最后她的母亲帮我们问她,不准备结婚吗?暂时没有这样的计划,她说。苏枕书这样一路书写下去,忽然停止在一段歌词上面,一段时光,被演绎成一段情绪,要命的是,文字结束了,情绪依然却在。两个女孩的故事,只是这部小说集中的一节。这部书,还真不能速看,这样的文字,适合浸润其中,感受那些字里行间氤氲的惆怅,使心情小小的抑郁一下子,然后放下书,叹一口气,便会抽身而出,直面自己纷杂的红尘,又小小的愉悦起来。中国的小说至少发展到张爱玲的时候,已经发觉,故事不重要了。怎么叙说,便是体现才情的方式。何况本书中呈现的气质,还真不是才情可以说明的。这个作者据说如今长住在京都,读她的书,本能的会去想象有她的那个城市春时烂漫的樱花,想象那些武士住家长长的庭院围墙。想象那些静谧,悠然,与微笑时眼角那刻莫名其妙的湿润。只是这些情境,并没有在书里出现。她说的还是中国的旧事,些许人等的往事,小小的爱情,淡淡的情绪,于无声叙说不经意中流露的感伤。那些人,活在她的书里,也必然有某个片刻,出现在我们曾经的心中。似曾相识,感概万千。苏枕书其实是我的江苏同乡。某段作者简介上说她恋旧,喜阅读,书写,绘画,戏曲,古筝,女工,植物。 迷恋一切古典温静的物事。时常编织小小的爱情故事。她翻译作品——井上靖先生的《浪人》,我个人很喜欢。这部《葛原与春时》是她最新的作品集,作为一个气质鲜明的作者,也必然有一群爱她的读者与之气味相投。喜欢人的自然会去喜欢,不喜欢 的人。也就随他去吧。继续读书,便与书中人物的命运牵扯在一起。忽然想起日后的某天,听到黄舒骏唱起的《未央歌》,那些以为不波的情怀,忽然一动,千丝万缕,便随着音乐而起、当大余吻上宝笙的嘴边我总算了了一桩心愿只是不知道小童的那个秘密是否就是蔺燕梅在未央歌的催眠声中多少人为他魂萦梦牵在寂寞苦闷的十七岁经营一点小小的甜美……

随便说说

不喜欢书中流露出的无奈又不得不接受世俗摆布的态度(对结婚这件事),仿佛生活就只有这条路可走,心理渴望的是清修的人格,却自我放弃,不断向世俗妥协,将青春之后的日子活成了行尸走肉。虽然,这是大部分女子的现实,性情温吞乖顺,肉体和精神需要男人提供安慰,她们没有强大的力量对抗固化的道路,所以只能一边告诉自己必须这样一边在心理描摹一位终身不嫁以书为友的女子作为情感寄托(这位女子也活得很孤僻,仿佛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就只有缄默的姿态)。简直悲惨世界。最后一篇《教授之死》倒有意思,写尽学术圈百态,贫寒自卑自大的学术男心理写得挺贴切。类《围城》。苏枕书的文笔功力好,也有一定的经历和见识。如果能跳脱出束缚自己的思想框架,本可以有更出色的发挥。

沉静不语 温润如玉

苏枕书的书读过之后依旧有意犹未尽之感,翻开篇章仿佛感受到黄昏时落下的滴滴细雨,落在肌肤上微凉的触感,那份随之而沉静下的心绪,都糅合在年少的岁月里。也许就这是这般旁观生活的起伏和变迁,才让笔下的文字有如此的感染力,一打开便停不下。折枝花满衣、杏花疏影里、只在此山中这三部分构成了整本书的框架,文字安静如初,如静夜细雨,笔端的细腻让人心生一股暖意。仿佛正在倾诉的人正是你多年的闺蜜,在静谧的雨夜温柔向你诉说这多年来不见曾发生的事情,曾怀念的旧人旧物,曾跌宕的爱情和撕心裂肺及的婚姻。这不仅仅是与作者思想的交流,更像是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在这 其中发现的大多是自己的故事,有嘴角牵动的微笑,也有合上书本的那一滴泪痕,念念不忘才会爱不释手。“有一天在语文课上开小差,随手在课本角落里写下一句看来的诗:惆怅层城暮。第一个想到的竟是郑屿,不免惶惶,死死抿唇强作镇定”大概喜欢一个人也是在不知不觉之中不由自主的想起他,被这没由来的想念所震惊,也被自己所隐藏起的感情涌起一丝蜜意。年少的我们也许都不曾和自己的初恋相守,可是这段岁月里你是否也曾用大段的青春独白抒写了一个名字?这段穿插在姚春喜和小魏老师故事中“我”的一处小心情,在最后被姚春喜的一句“在什么环境里,就该过什么样的日子”里落下了帷幕。为了告别遗忘,所以才会选择记录。在收集的这些文章最后大多落有时间的记载,仿佛是记录下发生在作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让记忆成集,在回忆之时温润如初的想起那些旧日情怀,也未曾不是一份感动。向来深爱生活气息浓郁的文章,而在从未存在的恋人中,“我”多年相处异地的男友感情逐渐趋于平淡,师兄黄维新的温柔举动却如拨开湖水的微风,力道轻柔却也掀起阵阵涟漪。没有任何表白和诺言,有的是学业的指点和毕业离开时两人的自拍照。“我”知道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是离开这里拥抱即将开始的婚姻生活。“有某种莫可言说的茫然。温柔的话,唐突的话,严厉的话,都像是一个梦。对,不要惊扰,留在这里,就很好”那种莫名的失落和心痛带着无法言语的感受,面对着曾经的一切,仿若一场盛大的告别。这些静默的文字给人一种踏实之感,在寒冷的夜也有踽踽独行的力量。或许,我们爱着那样一个人,远隔千里却只能这样遥远相望;或许,我们在平淡的岁月中再也感受不到爱的印记,可是在梦的深处相伴的是永远难以回溯的时光。即便如此,在这里,你能够感受到的是你心的温暖和坚定的陪伴,沉静不语,温润如玉,大抵就是这样的文字吧。


 葛原与春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