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龙河走来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531329473
页数:244页

作者简介

《我从龙河走来:新华记者辽河全程考察实录》作者从辽河上游到下游,从主干到支流,行程4000多公里,挖掘辽河流域的历史资源,传播辽河流域最新信息。通辽是个地名,一听就与辽河有关。的确。这座科尔沁草原的中心城市,就耸立在西辽河畔。

书籍目录

辽河漫话沙漠里流出一条河辽河源头不眠夜寻觅辽河水无泪西湖站在嘎达梅林碑前稻花掩盖的“陷井”辽河城市多喊“渴”无奈的“塞纳河”辽河边的人不喝辽河水草原迟到的喜讯辽河人海处的新生机相关链接辽河“透支”成“沙河”辽河流域两大沙区呈“握手”之势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底朝天”科尔沁沙地竞长“冠名林”浑善达克沙地发现大面积杜松和油松混交林辽河流域发现4种新记录种植物记者也是播绿人辽河人驯服“小黄河”为啥给猫发补贴?人鸟情未了三访“有机猪”稻蟹演绎“生态课”神州托起有龙的河我们看到了最早的龙走进5000年前的神秘王国女娲就在牛河梁?黄帝生在辽河边?妈祖供在辽河边太子丹名垂太子河司马懿登陆牛庄港燕僧取经要比唐僧早隋炀帝功过有新说辽阳夜话李世民木叶山迷雾萧太后葬在了果树园契丹不乏“追星族”“海东青”的仇与恨辽河出了个张三丰辽河才子王尔烈营口首发“大龙邮票”麦新名刻辽河畔辽河边又见“曹雪芹”相关链接龙出辽河源红山玉龙凤被确认为中国最早的龙凤辽河流域“龙文化”考古发现一览二月二,龙抬头中国“玉器时代”探秘辽河流域发现最早的古国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仰韶文化中华文明起源三部曲最早的锯不是鲁班发明的我国石刻印章出现早于元朝寻找青牛白马的帝国独领风骚看大辽鹰之民族也风流契丹绝唱芳千古辽河水“煮”出“红学热”辽河文化叫响“三大品牌”:评书、小品、二人转透视辽河经济带东西碰撞看辽河辽河经脉谁“阻流”为何水乳交融难互补振兴东北需共振辽河经济带辽河稻“缩水”为哪般?辽河玉米变成肉蛋奶辽河流域的沙子能赚钱东西战略碰撞带成为贫困带莫让“辽三角”成“死角”相关链接辽河断水不断“流”辽河稻花香两岸北京鸭草原有“远亲”喜鹊沟里的“羊老外”“冷”“热”麦饭石流不动的油田“流”起来亿吨大港不是梦从草原到大海辽河是条五彩河草原奇观“嗓子眼河”阿斯哈图“飞来石”巴林寻“宝”辽河流域有座“盆景山”青羊洞穴有“厕所”黄岗梁上寻鹿踪迷途误游“小黄山”大青沟变成了“野猪林”影视剧火了乌兰木统大明塔之下的秘密喀喇沁亲王府的世界名人巨石屋探秘辽河也有“周口店”柳条插出“长城”来东临碣石在绥中“辽河旅游牌”缘何难叫响后记

编辑推荐

  《我从龙河走来:新华社记者辽河全程考察实录》作者马义、丁铭从辽河上游到下游,从主干到支流,行程4000多公里,挖掘辽河流域的历史资源,传播辽河流域最新信息。通辽是个地名,一听就与辽河有关。的确。这座科尔沁草原的中心城市,就耸立在西辽河畔。

前言

  辽河漫话 大河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纽带,世界如此,中国亦然。 作为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发展的典范,前些年,人们曾把目光聚焦在长江和珠江等流域。而今,随着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们又把目光投向了东北地区南部第一大河——辽河。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辽河,宛若一条卧在东北大地上的巨龙,头昂渤海湾,尾摆大草原,虽说知名度远远比不上长江和珠江,但也是我国7大江河之一。 辽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很多关于辽河的记载。《吕氏春秋·始有篇》记述:“何为六川?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其中辽水即辽河,可见那时就已将辽河列为全国大江河之一。 辽河有两源:一为发源于河北省七老图山脉北麓光头山的老哈河;一为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西拉木伦河。两河在内蒙古通辽市苏家堡一带汇合后称西辽河,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4省(区)至盘锦市注入渤海,全长1345公里,流域面积 21.96万平方公里,流域人口2055.8万。 自古以来,人类的祖先就在辽河流域劳动、生活。辽河口的营口金牛山人和太子河上游本溪庙后山人的天然石洞遗址说明,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就开始在辽河畔生息。到了新石器时代,这里又与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发生了联系。 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是牵动亿万人心的大问题。中国传统史学观点一向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但随着近年来辽河流域一批重要考古发现,专家们得到十分有益的启示: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比传统的中华文明史还早1000多年。这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是多元的,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辽河流域与号称中华文明摇篮的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实际上,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一连串问题似乎最集中地反映在辽河流域,这里不仅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国家雏形——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同时还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龙——查海遗址摆塑龙以及红山文化大玉龙。此外,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到五胡乱华,从秦、汉以来至现代的许多“重头戏”,都在这个舞台上演。特别是从商代开始,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又诞生并走出了像契丹、女真、蒙古等许多民族,他们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源远流长的历史,孕育和创造了灿烂的辽河文化,同时也催生了我国最早的渔猎经济。这里东临大海,南接燕山,西邻草原,北至松嫩平原,是我国唯一的渔猎经济、农业经济、游牧经济的交汇地带,也是中华民族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的现代化农业走在了全国前列,五六十年代又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而今,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程,辽河流域又在很多领域出现了新亮点。特别是随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这里又成为我国唯一的振兴东北和西部开发碰撞地带及重要舞台。 与此同时,面对着新的形势和机遇,整个流域也在发展区域经济,联合开发能源交通、生态、旅游等方面,面临着一些新问题。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我国文明史和区域经济上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的地区,其文化和经济发展底蕴及现状多年来一直鲜为外界所了解。为了挖掘辽河流域的历史资源,传播辽河流域最新信息,我们于2004年踏上这片土地,从辽河上游到下游,从主干到支流,行程4000多公里,将沿途见闻和拍摄的照片以 “新华社记者马义、丁铭辽河行”专栏陆续刊播在新华网上,在网民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记者同行和出版社朋友的鼓励下,我们将这些新闻作品从网络媒体转为纸质媒体,意在通过另一种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辽河,关注辽河。

内容概要

  马义,1958年生于内蒙古通辽市,毕业于吉林大学,现任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辽宁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其新闻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出版过《红绿灯下的报告》、《一个人和一群人的故事》等著作。 丁铭 1962年生于内蒙古通辽市,毕业于吉林大学,现任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农牧新闻采访室主任。

章节摘录

  寻觅辽河水 从辽河源头下来,我们沿西拉木伦河一路走向辽河入海口,发现辽河从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汇合处便开始断流,直到进入下游人海处的盘锦市境内才能再看到一点水。 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汇合处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苏家堡枢纽上游20公里左右的地方,从这儿往下便是西辽河。我们看到,两条河均没水,只能通过河床的高低才能判断出汇合点。因老哈河断流时间长,故积沙较高,还长着水草。低的河床是西拉木伦河,由于长时间没水,河床上只剩下翘起的鱼鳞状泥皮和一些枯木柴,还有一些明显的车轮印,不时有人赶着马车从这儿经过。 我们站在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交汇处,望着黄沙漫漫的西辽河河床,怎么也想象不出当地牧人在歌唱他们母亲河时的欢畅,相反却感到了那悠扬的长调中带了很多感伤的意味,明白了牧歌中已经消失的清亮和欢畅。 两河交汇点岸北的通辽市开鲁县麦新镇贾镇长对我们说:“老哈河上游有辽河最大的红山水库拦截,西拉木伦河上有台河口拦河闸向新开河分水,西辽河怎么能有水?两条河就这点水,大家都来争,辽河不断流才怪呢!” 我们沿着西辽河继续向中游的通辽市区行驶,仍然见不到河水。 随同采访的通辽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明告诉我们:“过去,辽河来水多集中在夏汛时期,其余时候河水很少。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辽河变成了一条季节性河流,只有春灌和夏汛时才能见点水,平时就只能见到‘沙河’了。 而现在,就是春灌和夏汛也没有水。” 据李明介绍,辽河断流与科尔沁草原植被遭到破坏有关。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大规模的垦荒,科尔沁草原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风沙骤起。于是草原也有了另一个名字——科尔沁沙地。目前,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已占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因而辽河也就变成了“黄河”。辽河断流的另一个原因是补给水源被大量截流。 我们从通辽市水利局了解到,在辽河中上游,建有各种蓄水工程十几座,其中仅通辽市就有拦河枢纽2座,水库10座。这些水库在控制辽河洪涝灾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辽河这条过去洪涝灾害频繁的河流基本上得到驯服,但同时也使辽河水被截流。难怪河道内看不到水,如此众多的蓄水工程哪能让 “肥水外流”呢? 离开通辽市,我们又来到位于辽河中下游分界点的三江口。这里是东、西辽河的交汇处,从这儿往下便是辽河下游。但我们看到,东、西辽河内均没有水,河道内都是沙子。同行的通辽市科左后旗辽河堤防管理所田日华所长说: “东、西辽河已经连续5年没来水了。” 我们又沿河堤进入下游的辽宁省铁岭等地,跑了三四百公里,还是难见河水。只是到了盘锦市境内的河道,才能看到一点水。但这已不是辽河中上游的水了,而是辽河下游区间的补给水。盘锦人将这一现象形容为“君住辽河头,我住辽河尾,日日思君不见君,更难共饮一河水”。 辽河的断流,迫使人们反思对辽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得失。辽河流域一些水利专家和当地干部在与我们交谈中认为,辽河断流是天灾和人祸共同酿造的苦果。要想恢复辽河水流,实现辽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无节制地索取辽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松辽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吴振家等一些业内专家指出,要解决辽河水断流问题,关键是要尊重自然规律,转变用水思路,把生态用水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工农业为生态让水。他介绍,近两年塔里木河、黑河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为了抢救两河下游正在恶化的生态环境,在水利部的统一协调下,当地政府几次长时间地关闭上游的工农业用水口,集中给下游输水,使这两地原本龟裂的 “丝绸古道”日渐萌发了新绿。这一做法很值得辽河流域借鉴。  ……


 我从龙河走来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