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33936976
作者:易中天
页数:185页

后记

1.谜语升到巡航高度后,在飞机上就多半只能看到云。做一次全球的飞行是必需的。因为从本卷起,中华史就进入了国家时代。从部落到国家,是历史的岔路口。在那里,先前的同路人即世界各民族开始分道扬镳,各自朝着自己认准的方向往前走。没人知道前景如何,更不知道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正蹲在那路口冷笑。是的,斯芬克斯。岔路口上常有劫匪,但斯芬克斯与众不同。她不要钱,却赌命。这家伙从古埃及跑到古希腊后,不但变成了女妖,还从缪斯那里学到一肚子谜语,专门为难过往的行人。谁要是猜不出谜底,她就把谁一口吞掉。直到忒拜的英雄俄狄浦斯一语中的,她才狮子般地咆哮了一声,一头摔下万丈悬崖。现在看来,希腊人是太乐观了。斯芬克斯其实没死,只不过从岔路口来到了思想界。那可是智者云集的地方,有层出不穷的主义可供饱食,也有众多的谜团可供提问,不愁没有俎上之肉,盘中之餐。国家的逻辑,便是其中之一。是啊,人类为什么要有国家呢?为什么一个民族要想告别史前进入文明,就得先把国家发明出来?如果说事出偶然,为什么无一例外?如果说这是进步,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怀念氏族和部落的时代?这样的难题,正合斯芬克斯的口味。一个又一个的体系被吃掉了,学者们不得不选择审慎的态度。他们在写到这个历史的重大转折时,原则上都只描述,不分析。他们会告诉我们,某某国家是由部落或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也会告诉我们是怎样转变甚至是通过谁来实现转变的。但为什么要变,鲜有深究。即便探究,也往往仅限于西方世界。然而中华文明不能缺位。从西周到春秋,我们实行的是最独特的国家制度;从秦汉到明清,建立的是最典型也最稳定的帝国。罔顾中华民族的经验和逻辑,文明的大门前,历史的岔路口,就只能是波诡云谲,迷雾重重。斯芬克斯神闲气定笑傲江湖。我们怎么办?2.办法1798年7月,拿破仑率领他所向披靡的远征军来到了埃及。他们在吉萨高地壮丽的晚霞下,看见了海一般辽阔、夜一般死寂的土地,看见了默默无言巍然矗立的金字塔,以及被希腊人称为“斯芬克斯”的狮身人面像。几乎所有人都被震撼。拿破仑,这位“骑在白马上的时代精神”庄严地说:士兵们,四千年的历史正在看着你们!也就在这时,一个不识好歹的家伙贸然开炮,还一炮便打歪了狮身人面像那一米七五的鼻子。这一炮,不知是心慌意乱,还是擦枪走火。反正,斯芬克斯的鼻子没了,这让它的微笑更加冷峻而傲然。炮打斯芬克斯的故事,二百年间在埃及广泛流传,也不断被历史学家们辩诬。有人说,让它失去了王冠、圣蛇、长须、鬃毛和鼻子的,其实是几千年的日晒雨淋,风吹沙袭。也有人说,砍掉它鼻子的,是一位名叫沙依姆•台赫尔的人,原因是反对偶像崇拜。还有人说,拿它眼睛和鼻子当靶子练习射击的,其实是埃及玛穆鲁克王麾下的士兵。但无论真相如何,这些经验对我都不适用。因为我写“中华史”,是要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最终回答“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大问题。这就必须直面“斯芬克斯之谜”。只有弄清楚“国家的逻辑”,才知道“文明的轨迹”,也才能破译中华文明的密码。只不过,迎面而上是不行的,绕道而行也是不行的,装作没看见就更不行。唯一的办法是升空。因此,在完成史前文化的“破冰之旅”后,有必要来一次“全球巡航”,以便看清楚全人类的“国家逻辑”,而且是“共同逻辑”。知道“共同逻辑”,才能找到“共同价值”。

作者简介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内容简介:为什么文明的标志是国家?为什么世界各国的体制五花八门?从部落到国家,是历史的岔路口。世界各民族开始分道扬镳,朝着认准的方向往前走。罗马共和、希腊城邦民主,西周受命于天。《易中天中华史:国家》回到历史现场,探寻国家的起源和机密。

海报: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国家与人
上帝敲了回车键
没有后悔药
分道扬镳
小人之邦
公民与臣民
中华的惆怅
第二章 城市跟你说
国家与城市
大屋顶
此时无墙胜有墙
民主的模样
君主的来历
殊途同归
第三章 从雅典到费城
民主是个意外
山那边是海
一刀两断
走向平等
衰落与复兴
费城对接雅典
第四章 谢绝宗教
我们不是幸存者
翻过喜马拉雅
有光就有影
巫术的儿子
没有国界的国家
天上人间
第五章 告别图腾
神佑尼罗河
成败都是它
法治罗马
并非图腾的图腾
认祖归宗
家天下
第六章 闯他一回红灯
启废禅让
老调子已经唱完
谁代表中国
甲骨文与青铜器
天命玄鸟
不能再胡闹了
后记 巡航日志
1. 谜语
2. 办法
3. 钥匙
4. 发现
5. 鸟瞰
6. 着陆
附录
表1-1:人类进化历史简化表
表1-2:人类的诞生到文明的诞生
表3:美国建国大事记
表4:中印对比
表5:外族入侵印度史

编辑推荐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为您讲述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易中天中华史:国家》带您探寻文明之河的源头,发现我们祖先女娲、伏羲、炎黄、尧舜的本来面目。一部关于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一部轻松好读、引人入胜、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中华史诗。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从全球视角为中华文明立传的经典巨著。易中天将历史聚焦于中华民族的命运和选择的关键拐点。翻开《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您将清晰地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魂,知道中华文化的根在哪里、魂在哪里。

内容概要

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明星学者、公共知识分子。1947年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已出版作品:《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文集》(1-16卷)。

媒体关注与评论

易中天“文化长征”开启《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部关于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是首部从全球视角为中华文明立传的宏伟巨著,用充满趣味的通俗语言详尽阐述易中天先生对中国历史的独特洞见,立足全球视野,讲述3700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春城晚报》66岁易中天用“90后”方式来写史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与曾经易中天的作品完全不一样。“我的标准就是每个人从8岁到88岁,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的演员、职员、公务员,这套书都是非常好的老师。”——《金陵晚报》就爱“给自己找不自在”消息一出争议四起:一个“明星学者”的学养,要承担起如此厚重的工程是否不自量力?甚至有人称这是“疯狂”之举。——《解放日报》易式中华 上下3700年一个老年人,如果不断地刷新自己,那么就能做到,六十六岁的年龄,四十六岁的心脏,二十六岁的心灵。——《半岛都市报》这,是我一人完成的中华民族伟大史诗翻阅《易中天中华史》卷一、卷二,每册几万字的规模,均不超过200页,比之前想象的要单薄一些,文字却是深入浅出,相当轻松好读…………从章节标题来看,“作证还是作案”、“用什么摆平江湖”、“杀机暗藏”、“上帝敲了回车键”、“闯他一回红灯”、“不能再胡闹了”等,形象、风趣而不失犀利,行文中无疑鲜明地打上了“易式风格”的烙印,颇有种带读者走进历史破案现场的味道。——《长江商报》易中天希望读者看得“爽”在得知易中天计划重写“3700年的中华史”后,有媒体发表文章称“《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颗文化原子弹”,知名出版人丁怀超则公开质疑:“直觉告诉我,易中天教授精神发生了问题,或者是我自己的精神发生了问题。这样的‘大历史’书,也许能够博得一时叫好,却无法自立于史书丛林之中。——《扬子晚报》易中天出新书,南大博士当帮手易中天此前一直强调这套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对此,几位已经阅读过该书的业内人士也予以赞同。——《东方卫报》 易中天,好大的口气当然也有一些网友对此持质疑态度,“五年能写完整个中华史?”“研究历史需要学者的勤勉,不需要演讲。”“钱穆写过国史大纲,易老师没事可以把他翻译成白话即可。”——《北京青年报》易中天:犯贱,老了更要折腾一个人用五到八年的时间分三十六卷撰写三千七百年“中华史”,这事靠谱吗?为什么?——《现代金报》易中天视之一生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作品“全球视野+现代史观”的写作理念也引来很多历史爱好者的一片叫好声。更有网友联想到当下,认为“他的书不深奥,但对于这个缺乏历史常识的国家来说,未必不是一瓶维他命”。“在这样物质高度发达物欲横流的当下,我们迫切需要找回失去的文明和自信,创造新的中华价值思想。”——《长江商报》

名人推荐

我读了《易中天中华史》,易中天对历史的领悟和理解有独到之处。——樊树志(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易中天把传统文化来做现代表达,这样就使人们喜闻乐见,更容易从中吸取营养。——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一直以来很喜欢易老师的文字。——韩寒(著名作家)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但,上海并不是帝都,也没有城墙。这些人趋之若鹜,又是为了什么? 为了自由。 自由是城市的特质。 的确,城市比农村安全,也比农村自由。如果是商业城市,就更自由。比如16世纪尼德兰南方中心城市安特卫普城内,交易所门前悬挂的标牌便是“供所有国家和民族的商人使用”;中世纪欧洲某些自治城市则规定,逃亡的农奴如果在城里住够了一年零一天,他便成为自由人。由此,还产生了一句民谚——“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当年的上海就是这样。二战期间,上海甚至敞开大门接纳了大量被纳粹追杀迫害的犹太人。没有城墙的上海,反倒是安全的。 是的,此时无墙胜有墙。 其实,如果仅仅只有安全的需要,城市和国家都并非必需。氏族和部落的土围子就已经很好。然而,哪怕它好得就像福建客家人的土楼,四世同堂,固若金汤,土围子的封闭性也终归大于开放性。因此,在那里不会有使人自由的空气,弄不好还会相反。 必须有一种新型的聚落,既能保证安全,又能让人享受到充分的自由。 这种新型的聚落,就是城市。 新聚落(城市)与老聚落(土楼)的最大区别,在于里面住的不再是“族民”,而是“市民”。市民的关系一定是“超血缘”的。他们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易,也一定会超出地域的范围,打破族群的界限,甚至杂居和混血。 这就必定产生出两个新的东西,一是超越了家族、氏族、胞族、部族的“公共关系”,二是与此相关的“公共事务”。处理这样的事务和关系,氏族部落时代的办法和规范已不管用。管用的,是拥有“公共权力”的“公共机关”,以及如何行使权力的“公共规则”。这个“公共规则”,就叫“法律”;这个“公共权力”,就叫“公权”;这个“公共机关”,就叫“国家”;而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人,照理说就该叫“公职人员”或“公务员”,甚至“公仆”。 以城市为标志,国家诞生。 也就在这天,“或”变成了“圆”。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这本书很短,易先生讲的也很通俗。所以很快就读完了。但是读完之后,可以记住的东西不多。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每个民族开始组成国家的形式并不一致,走的路也不一样,但是最终都是要走向,民主,共和,独立,自由的方向。中国的世袭制和祖宗崇拜是一脉相成,并且有其文化基因,但是易中天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国家,宗教,法律,家族。虽然表述的是不同的层面。但是就是这些不同的层面导致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国因为祖宗崇拜,所以开始没有宗教。也就基本上没有法律,只剩下了世袭和血缘。国家也有不同的形式,开始有了城市才有可能有国家,而且必须有国家。巫术或神话者在不同的民族留传下来之后,形成了不同的东西,法律,宗教,艺术,礼乐。在中国形成了礼乐。我认为中国最伟大的发明是象形文字,这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文字的丰富和扩展放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少数民族入侵中原,最后基本被同化,我觉得正是中华民族文字的能力。并且中国周边的国家(史前)也全部是家天下的文化。不知道是地域原因形成的还是受中华文件的影响。但是现在也是家天下。
  •     看到一半,就没有再看下去了。本着史实,老易从比较人文的角度阐释了东西方的“国家”文明史。对于当今社会,不少人在谈论民主、自由、法律、制度,我对朋友同学的首先提出的就是:你知道第一个共和国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立的吗?所以,这本书拿去给中学生当历史科普读物的辅导书还不错,当时我上学那会,除了知道唐宋元明清,很多东西还真是没弄明白。这本书,很多东西都没有讲到点子上,或者说老易也没有提出他的看法,又或者说没什么看法的看法,就是他的看法。好吧,其实大家那么隐晦,也就是为了要河蟹。可能让韩寒来写,可能会有意思的多。毕竟,不管你怎么看待韩寒,至少他的尺度把握的很好。其实,老易就是站在国家这个点上,编了一本通略而已。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不一样的学者角度带你了解中国,受益匪浅。这是一本读起来费劲又容易理解的书。之所以读起来费劲,是因为涉及的面比较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多(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掉书袋较多),比起我以前读过的书籍的内容要多得多。

精彩短评 (总计69条)

  •     是轻松的普及读物,适合用来遮盖被打发的时间
  •     单从研究角度是非常好的一本书.但是整本书和当下脱离太远,没有带入感
  •     垃圾
  •     看了试阅读里的摘录,确实好看,家庭藏书必备啊。
  •     非常不错,越来越棒了
  •     感觉读完以后对中华民族有了更深的了解
  •     就国家的产生及古文明的发展作了一番科普类型的阐述,作为小白,不敢说都看懂了,却能了解了大概,感谢先生。
  •     这本有点乱
  •     听书听了几张,很有意思,解决了一些长久的疑问
  •     好书,会向身边的朋友同事推荐的好书,喜欢历史的都可以来看看
  •     渐入,
  •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士从来没有想过国家是怎么来的,那么这本书能够给你聊一下国家怎么来的,以及为什么会有国家,还不错
  •     能扯!
  •     之所以说这本书可以看看,而不是值得收藏的。因为一开始我以为这本书是学术性很强的文章,但是实际上内容更加休闲和轻松。易中天老师似乎用了一种旅行和故事性的方式给我们讲解了国家这个事物。文章的题目虽然是中华史,但是内容却涉及了整个世界。因此这本书更加适合坐在阳台上喝着浓茶,沉下心用足够的时间来轻松的欣赏。
  •     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     太乱太杂自己有点读不懂
  •     本系列书比想象中质量要高的多得多。就针对于本卷,本人认为“城市不需要城门和城墙了”这个问题,书中并没有很好的探讨完成。书中云“现在的城市为了安全拆去了城门和城墙,让文化更好交流,增加了公民精神安全感”之云,就书中观念来反驳,家是小于城市级别单位的,如果现代不需要城墙城门来保护公民,家就更不需要防盗门来防火防盗。游历了几个城市,一直在思考城门和城墙的问题,个人认为拆去了城墙的原因很多,并不一定是书中的观点,如若现实世界再起战端,小到乡绅团练盖起碉堡,城墙城门仍然会存在。
  •     读完了,感觉比纸书好!
  •     从部落到国家,是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带动生存资源日益丰富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何必东拉西扯满世界跑去找类比?后面附录还搞一个美国建国记事,跟我们中华史挨得着吗?视角太过宏大,转了一圈回来夏商两朝反倒描述得语焉不详。
  •     习惯了传统的历史教科书,换个角度了解过去,很好。
  •     各地的历史课本摘抄一点,内容很少,字数居然是117千字,不知道谁数的。
  •     很有意思,不会乏味
  •     通俗易懂的历史,还原历史真相,想探究真相可以参考后面的注解。我觉得很不错了。
  •     深刻的介绍了各种国家的形成原因和背景
  •     还行吧,对先建立大略的历史逻辑框架还是有帮助的,以后在读一些细节的书作为填充剂。
  •     有点累赘,框架较大,不是很吸引人。
  •     不是瞎拼乱凑一堆国外的东西就等于具有了全球化的视野
  •     这本看完印象不深,因为没看懂。。。
  •     质量没的说 有需要还会来
  •     中华文明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巫术没有变成科学,也没有变成宗教,而是变成了伦理和艺术,即礼乐。
  •     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逻辑。
  •     中华史第三部,信息量很大但是干货不多。用第一部所说的全球视野解读国家的成立。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用这么短的篇幅肯定是阐述不明白,我觉得易老师也没想把这事掰开揉碎说明白,就是为了后面详解中华史做一个铺垫。不要把这本书当成一本单独的书来看,要把他当中华史的一部分。
  •     很好的书籍,正版,名家。
  •     这卷写得有点散,第一卷祖先好歹交代了三皇五帝,后面的则交代了周以后的相关历史。就这一句卷,东拉西扯介绍的是世界各个原始部落到国家的转变,就没怎么说夏的建立,有点不大满意。
  •     说实话,看得我头疼,没有什么很深的印象。
  •     蛮有意思
  •     易教授一贯的深入浅出,其实这本书提供的是一中思考方式,我们如何对不同的文明进行横向对比。正如教授在书里提到的:强大的国民需要的是弱势政府,只有弱小的国民才需要强大的政府。
  •     本书的校稿似乎不是很用心。如第103页:人类发明图腾的目的,一是要“变父系为母系”,二是要“变氏族为部落”。明显与前文观点不符,应该是人类发明图腾的目的,一是要“变母系为父系”,二是要“变氏族为部落”。是作者笔误,而校对并未改正,又如第132页:正如尧舜禹是“三个代表”,夏商周也不是“三个王朝”。一句也不是很通顺。原意是“正如尧舜禹是‘三个代表‘,夏商周也不是‘三个王朝’。”?诸如此类的小瑕疵比较多,影响阅读!
  •     感觉这本书是凑出来的,文字口语化严重。
  •     有点乱,没第一卷思路清晰,章与章的连接不好
  •     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纵横古今内外。尤其初中共同价值的提法和对常识的普及。
  •     听说易老要写到改革开放之后,真想知道建国后的历史他会怎么写
  •     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放一起比对,更有说服力。在比对的过程中,让我多少明白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
  •     灰常不错 灰常不错 值得一看
  •     退休了能写这样的书,功德无量!
  •     书的印刷质量没的说,但是书写的很烂!
  •     意外之喜,竟然还幽默好看,不错
  •     半天读完了,读完后几天就忘了,总感觉差了点什么
  •     读完。略胜第一卷祖先,横贯希腊、罗马、埃及、印度以及夏商,阐述由部落到国家的演变过程中不同文明的选择倾向。可惜如此大的命题,区区两百页十三万字如何能阐述清楚?除了自由、人权、法律、神、宗教和祖宗这些口号式的文字,其他已无印象。每每读到一段,想探究为什么的时候,易中天又一次狡猾地选择一种回避的方式去谈论下一个话题。读此书,宛如食日料,生的,生的,还是生的。更甚者,拾人牙慧,毫无新意,着实是别人吃剩的日料。通俗历史读物如此通俗,是在侮辱全民的阅读水平吗?
  •     拜读易老大作,了解新的知识
  •     这本干货感觉有点少
  •     历史就是有无数的碎片组成的,易中天选取的碎片就组成了一串生动的历史,作为通史最怕的就是空,我认为就我目前看的十多本中华史,他坚持住了,兼顾了学术性和通俗性。
  •     为什么要有国家。怎么会有国家。中华文化是什么支撑到现在?巫术理论,到了中国是礼乐。列祖列宗,初始依然是生殖崇拜。
  •     启蒙读物
  •     这本大而空泛,说实话点到为止的结果就是读起来不爽。
  •     忙的连读闲书时间都没有了T.T
  •     1古代文明横向比较,希腊变巫术为艺术科学,印度变为宗教,中国化为礼教。2民主制与君王制对比,忍不住夹带费城立宪的私货3殷商文明是汉文明叛逆时代3世袭罔替如何取代禅让制。4国家出现后,古文明图腾的异化,变神变法律变祖先.5信息量爆炸的一本
  •     在中国,巫术没有进化为科学,却成了艺术;图腾没有变为法律,却成了礼乐。
  •     很喜欢易中天老师的书
  •     #98天35本书#第5本.任何一种国家体制和国家道路,都不过是世界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安全,自由和身份认同所做的不同选择和探索。而我们的一个方式就是“认祖归宗”。
  •     思路非常清晰。我们为什么需要国家?了解国家从城市开始:建立城市是为了安全与自由。到了城市,关系是公共的,有了公共关系和公共事务。有了公共事务就需要建立公共权力和公共规则。于是,有了独立、自由、平等。民主、共和、宪政就成了世界潮流。宗教和法律都为了实现身份认同。只是选择的道路不同。中华民族的巫术最后变成了礼乐,图腾变成了祖宗,建立了身份认同。形成了几千年的超级稳定。历史小白最喜欢易中天的文字,幽默之间把一些繁复的道理一点就透。他善于链接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这次升空之旅也非常有意义。
  •     国家是文明和史前的分水岭。城市的建立是国家的雏形。它打破了氏族的血缘,加入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维系需要安全(墙和君主制国家的强势首领)、自由(民主的要义之一)、身份认同(中国:祖宗崇拜→家国体制,延绵长久;印度:宗教;埃及:多神;罗马:法,宗教)可惜夏商一笔带过,本该更多。
  •     历史书,文笔最重要,其他都是浮云。
  •     易先生的作品,绝对给力啊,期待后续作品。
  •     不管说的是不是到位,我觉得挺好的。
  •     有趣的是,人类文化的发展次序,是由工具,到巫术,继而演变出科学,宗教,哲学和艺术。变成科学,希腊如是;变成宗教,印度如是;变成哲学,希腊印度中国均如是。而中国,则由巫术变成了礼乐,怪不得自古至今,光宗耀祖被视为个人最高成就。#其实,我就是想说,简直无法直视「祖」这个字了
  •     主要论证了,譬如国家是为了安全和自由……这一类的观点。从中国扯到外国再扯到中国…算是科普性质的吧。
  •     2017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有一丝畅快之感,有一定的启发性。不过讲坛风格太强了,信息量也小了些。
  •     开始了,读易中天老师写的中国历史。不过这第一本确实以唠叨开始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