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32764702
作者:(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页数:119页

作者简介

★ 龚古尔奖和法兰西学院大奖双料得主的童年珍藏
★ 童年建立在流沙之上,我们在其中盲目前行,就像一条没有铭牌的丧家犬。
★法国著名作家奥利维埃•亚当为偶像莫迪亚诺写下千字序言
这是一座二层楼的房子,正面的墙上爬满了常春藤。英国人称作“凸肚窗”的一扇凸起的窗户延伸了客厅的长度。在花园的一座平台的深处,吉约坦医生的坟墓掩映在铁线莲之中。他曾经在这里改进他的断头台吗?
年少的“我”和弟弟寄居在这栋属于三个女人的别墅里。周遭的成人世界充满了谜题:房子为什么没有男主人?阿妮为什么整夜哭泣?洛里斯通街的那伙人在干什么买卖?科萨德侯爵是否会在半夜回到城堡?“我”在看,“我”在听,“我”在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及至人去楼空,再无踪影?
但“我”知道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事,因为警察来了。

内容概要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使他一跃而成为法国文坛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他的文学才华受到评论界的瞩目,该小说获得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嗣后他接连发表了多部作品,几乎部部获奖。1975年的《凄凉的别墅》获书商奖。1978年的《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2010年的《地平线》获西蒙娜和奇诺·德尔杜卡基金会之世界奖,米兰·昆德拉、略萨、博尔赫斯等人也曾获此奖。


 缓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到今日,帕德里克•莫迪亚诺的两本书算是彻底都读完了。这位201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我今年第一次读。那日看见豆瓣里在直播他获奖的消息时,我正为我喜欢的欧茨再次落选而叹息。有豆友已经在将旧有的一些评论发出来,微信上,朋友也在转发,似乎很多人都知道他,相熟的豆友在show收藏的版本,我便问他,结果他认为莫迪亚诺不合我的阅读口味。凭着这个评语,我倒真的开始读莫迪亚诺了。刚开始读《地平线》的时候,的确觉得不太适应,盖因整本小说的叙述虽然是纪录片方式,但整个小说的构架是很感性,颇为柔,且全以一个人物博斯曼斯的视角为主,并只从这个人物的角度看世界,整个故事只围绕这一个人物的生活展开,于是,小说的整个结构一目了然,欣赏、感叹、悲哀等等情绪全因一个人起伏。这样的小说大约放在二十年前,我是很喜欢的,如斯突出的自我,如斯的牢固又不同寻常的内心世界,表明作者对自己的写作方向异常的坚持乃至顽固,这是由作者主导的小说,往往作者自己会不小心在小说里时隐时现的,细心和有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他们的企图。而现在的我,喜欢那种比较自由的作者,给读者足够的思考和遐想的空间,甚至可以瞎想,这样的作家更具有开放性,他们自己也藏得最深。于是告诉好友说,我怎么觉得《地平线》都在运用电影的“闪回”呢,好友建议我换一本《缓刑》。读《缓刑》的时候,开始是从头阅读的,“闪回”依然存在,而且有时候感觉这是一种孩童的顽劣,仿佛纪录片的电影镜头被放轮滑少年扛在了肩上,在晃动之中,甚至不稳当中,竟然看得有些眼晕,于是,我就从尾篇开始,一篇一篇倒着向前读,这下有意思了。原来那些“闪回”和“晃动”都在从一个孩子的经历里说一个盗窃案,而且是比盗窃“更严重”的案件。这个案件的策划和进行都在一个孩子的身边发生、发展着,这个叫“帕托施”的男孩和自己的弟弟年幼就过着动荡的生活,父亲从事着神秘而不知是否违法的事业,母亲则的满世界巡演,孩子们的身边只有阿妮这个扮演母亲的年轻女子,她身边来来往往的不同的人对“我们”都很好,阿妮更是努力做一个母亲,而在读者眼中,她其实更像姐姐,偶尔像阿姨罢了。小说展现了一幅“外界很纷纭,我家很温馨”的面貌,直到大事发生。谜底的揭开和新的谜团开启都源自阿妮送帕托施的一个金属香烟盒。纷乱的世界,纷乱的成人,纷乱的事件,唯有在孩子的眼睛和记忆里一幕幕留存,即使时空跨度大且模糊,依然完好地保留到他成年之后去寻找答案。是成年人在回忆里蹉跎了岁月?还是孩子在混乱之中学会了隐瞒?读完《缓刑》,我恍然明白,莫迪亚诺笔下这些很像纪录片一般、甚至有些破碎的纪实描写,都在表达一种时空之中的亲疏和不稳定,这种亲疏和不稳定是我们这些生命体没有永恒的时间造成的,比如:阿妮在帕托施的生命里来了又去,去了不回来;比如:父亲在他的生命里,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他根本没法确定;更比如孩子们成长中最需要的母亲,她根本就没出现过。这是作者能让读者可以感受到最深的悲哀,这是人们居于“需要”和“被需要”以及“不需要”和“不被需要”之间的悲哀,这种矛盾远比被抛弃更惨淡,因为它不可捉摸,不可把握,无法掌控。就如同一个缓刑,会不会取消,会不会执行,或者会不会加刑,都是未知的。虽然我不能完全感受到奥利维埃•亚当在序言里对莫迪亚诺大力褒奖的美好之处,但就《缓刑》来说,给我的确是一种撼动。特别是《缓刑》里帕托施与弟弟夜谈父亲告诉他们伯爵故事的那份绵长细腻的亲爱,对映他后来提到的弟弟的死,这种生与死,这种聚与散,这世上的人,这世上的事,这世上的悲哀,只有源头,没有结束。这就是莫迪亚诺跟我说的,也是很浓重的一个主题,再回想阿妮的离去,不觉想到了南宋严蕊的《卜算子》——“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可不就是这样的无可奈何么?至于,奥利维埃•亚当在序言里提到的一种“稍纵即逝的存在”。其实,就是我们没有永恒生命一种见证。那么,莫迪亚诺其实一直在写的是生与死吧。于是,我回到了《地平线》。这时候的《地平线》不再是博斯曼斯的个人事件,这是作者放在一个特别甄选的时空经纬点上的一个人的一生,其目的并不在这个人,而在于整个小说传达的那种让读者追逐的意图。此外,在这本书的“译后记”里,我看见译者也提到了“倒叙故事的闪回手法”,这应该就是莫迪亚诺的特色吧。至少我读到的这两本都有这样的创作特征,而《地平线》更为突出。同样,《地平线》里面的聚散胜过生死,时空转换则更为突出,跨度更大,唯一与《缓刑》相同的就是生命个体,不管是寻找“暗物质”的博斯曼斯,还是寻找答案的帕斯托,莫迪亚诺都在让自己主角们寻找,而读者不由自主地奔着他们的寻找去跟随,连为《缓刑》作序的奥利维埃•亚当也在跟随莫迪亚诺寻找,沿着永无止境的地平线,不断向前,却永远到不了目标,像一场缓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也就是莫迪亚诺的小说魅力所在。而我,虽然莫迪亚诺给读者的自由度不高,但我也已经喜欢上了,因为他写的悲哀,是我们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真相。2014年12月2日星期二上海【原文地址】【网易】http://iwenqing.blog.163.com/blog/static/14301442201411295028265/#【天涯】http://blog.tianya.cn/post-150117-72428608-1.shtml
  •     毕业一年,突然沾染上的新爱好是读书。离开学校,反而眼中的文字和作者变得壮观和有趣。其实,阅读简单,随手捧起的所有文字和图片都能阅读,可真正获得好书阅读起来的机会却十分少。我认识《缓刑》的契机是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最后一期节目中,《缓刑》出现。不知是否为这个读书节目的终结带来缓刑呢——人们讨论起了读好书的意义。昨天读这本书时,我故意放慢了节奏,太薄的书若是没有细细地看,遗漏的蛛丝马迹总是要拿起第二遍、第三遍的。《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我读的匆忙,前面看的昏昏欲睡,结尾却是一个激灵将我震醒,再想起写书评的时候,总是忘东忘西地遗漏了不少东西,只好作罢了。但莫迪亚诺终是和马尔克斯不同的,读其他的书总是有种即视感,像是宫崎骏一样,心中住着小孩的老头子。若说内心强大的小女孩是宫崎骏内心的写照,那么,莫迪亚诺更像是一个悲伤的小男孩。探寻记忆中,他丢失了父亲,望不见母亲,心爱的弟弟在患得患失中,早早地仿佛可能离开。说实话,他的这些情绪都让我莫名其妙。搜遍他平生的经历,才明白,一个人的悲伤这么深,一定是他童年就经历了深深的伤痛。莫迪亚诺的童年,经历了二战。德国占领法国期间,莫迪亚诺在巴黎近郊居住,父亲是犹太人,常常忙于生意,曾经因为走私被捕,小莫迪亚诺17岁时,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母亲常年在国外演出,几乎不在身边,书中所描写的“我”(帕托施)和弟弟被三个女人照顾,也是其真实生活的反应。而书中多次出现“我和弟弟”这样的语法表达,可是从来没有提到一句关于两兄弟之间亲密的话和长久的互动,仿佛他带着走的不是他的弟弟而是他的某一个器官一样。没有描写、互动很少,甚至对白都只有寥寥几句。于是,在莫迪亚诺的生平中,我看到了那句“莫迪亚诺的哥哥,10岁死于疾病。”莫迪亚诺若是将自己定义为“哥哥”,那么想象中的“弟弟”就是莫迪亚诺自己,一个只愿依赖家人,每天等待哥哥放学的悲伤小孩。纠葛着作者的记忆、身份和历史,每每敲打进莫迪亚诺的作品中,偏执追寻童年记忆的老头。白着头发,眯着眼睛回想、回想、回想。如果经历了大喜大悲和痛苦纠葛,会是如此阴郁的文字吗?我总能在书中读到寂寥的街道和风中的悲鸣。“我是孩子啊,他们总是不告诉我真相。”——“发生了严重的事”,“我”从字面上只知道这么多。但,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吗?不会的,因为发生了严重的事啊。书中的人物:一个总是晚归的阿妮,送给我一个栗色鳄鱼皮烟盒,我带在身边很久,甚至不惜为此被学校开除;一个引空中杂技受伤的瘸腿女人小埃莱娜,她上过报纸,有人告诉“我”,她15年前偷走了一个名贵的鳄鱼皮烟盒;一个告诫我阅读黑色小说的男人让•D,他坐过七年牢,性格很好。他们,还有很多人常常来看“我们”,父亲走后一直照顾着“我和弟弟”。父亲因为什么被捕呢?身边还有些可疑的人呢。亨利是做黑市生意的人,卷进了警察黑色交易中。路易是亨利的司机,据说被枪决。这些都是父亲告诉“我”的。真的发生了“严重的事”,警察也这么说,可是他们什么也没有问“我”,平时照顾我们的大人们都没有回来,“我和弟弟”一边等人来接,一边假装玩耍。“我”也许得到了缓刑,因为年龄所以被人遗忘的缓刑。也许缓刑包括了爱和危险,现在确是缺了爱的眷顾和危险的临近。让•D曾得知“我”不少的事,让我读读《别碰金钱》,他说这是黑色幽默的小说。我想父亲的走私和这些大人们的盗窃团伙,都是忘记了“别碰金钱”四个字,一切都回不去了。他笑着给“我”建议。他们对我的好,让我不会将“诈骗团伙”与其联系。可我记得那个告诉我烟盒秘密的人,说过小埃莱娜和一个大大的蓝色眼睛年轻人同时出现。就像警察来时,提醒我的大大的蓝眼睛男人,他还戴了一顶帽子。谜题探寻就此结束,不留结局,不探究竟了。德占时期的人间世象——犯罪者也许不一定是罪犯,当政者也许不一定伸张正义。追寻记忆,如此悲伤。
  •     同许多中国读者一样,第一次见到莫迪亚诺是通过王小波的《万寿寺》:“莫迪阿诺在《暗店街》里写道:“我的过去一片朦胧……”这本书就放在窗台上,是本小册子,黑黄两色的封面,纸很糙,清晨微红色的阳光正照在它身上。”开篇就摆上莫迪亚诺的名字和他的代表作,其对小波文学创作的影响可见一斑。莫迪亚诺于去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力压之前呼声极高的村上春树,而我对此竟然一无所知,实在是惭愧至极。《缓刑》是我看的莫迪亚诺的第一本小说,这也是他的一部开诚布公的自传性文本,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审视与窥探他的寄居生活。小说伊始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我的母亲外出巡回演剧,我和弟弟住在她的几位女友在巴黎郊区一个村庄的家中”,“我”的父亲在哪儿呢?为什么“我”寄住在母亲朋友那儿而不是可靠些的亲戚那儿呢?“在花园的第一座平台的深处,吉约坦医生的坟墓掩映在铁线莲之中。他曾经在这座房舍里生活过吗?我曾经在这里改进他的断头台吗?”坟墓、断头台,这种阴森感进一步加深了我内心隐隐的不安。紧接着,母亲的女友和她们的朋友悉数登场,她们中有马戏演员,有夜总会老板,还有那个令“我和弟弟”感到还害怕的保姆,“我”生活的环境时刻散发着一种不祥的预感。但是,神秘依然在继续,接踵而至。大街附近的那个侯爵城堡里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父亲要让“我”去拜访侯爵?母亲的女友阿妮为什么会整夜地哭泣?为什么学校莫名其妙地把“我和弟弟”开除?阿妮和她的那些朋友到底在做什么事情?那些深夜的电话是谁打来的?街区修车行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我”不得而知,作为读者的我也毫无头绪。尽管“我”试着走进那个城堡,试着暗访一家家修车行,但始终无法得到想要的答案,只是觉得严重的事情在一步步地逼近。终于有一天,“在学校门口,弟弟独自一人等着我,‘我们家里什么人都没有了。’”,警察来了,宪兵来了。小说就此结尾,以一连串无法解决的疑问结尾了。再次回到小说的题目——缓刑,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断头台?阿妮和她的朋友们的命运?我觉得可以从小说的写作视角得到答案。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年幼的孩子,他注视着成人世界中发生的一切,但由于他的年少无法彻底看透。这对于他来说是幸运的,不必像阿妮一样整夜地哭泣,不必像小埃莱娜一样因为杂技表演摔伤而不得不承受生活的艰辛,不必受到警察过多的盘问,得以保住那份好奇心,那份纯真。但是,他们终究要长大,终究要面对波诡云谲的成人世界,终究要面对“死刑”。从年少的“缓刑”走向成人的“死刑”,大幸抑或是大不幸?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第一次看莫迪亚诺小说的时候,觉得像是悬疑小说又写得十分朦胧,不太喜欢这种什么谜也没解开的感觉。但现在第二次看,比之前成熟了,也能慢慢开始理解那种面对往事的无力与淡淡的忧伤。一切尽在岁月之中流逝了,剩下的只是疏离。
  •     琐碎又稀疏,两者都是生活。回忆中大量的琐碎,现实中大量的不解,读完后的感觉很特别,想压在胸口的一口气下不去。
  •     深沉的笔调,真挚的情感,单就译文来说,作者以一种宽泛的风格将往事模糊化处理,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和思考空间,那些不羁的,温暖的,像棉花糖一样柔软的日子,终究会随着时间流逝,经年远去,竟只能是相顾无言。此书总体不错,那些说催眠神书的人必定只是没有看懂罢。个人感觉译文没有完全翻译出韵味
  •     3.5 原来新出版的《这样你就不会迷路》正是本书的变奏曲,深感和勒克莱齐奥一样,莫迪亚诺也是对译者比较挑剔的作家,比起故事和真相,气氛营造和梦境般的质感对他们而言更重要,不过好在只要不是第一次读莫迪亚诺,依然还是能通过诸如琵雅芙或是城堡里的侯爵等细节感受到孩童目光里的孤独童年,也能借此书理解了作者一贯的主题与气质背后的成因
  •     不是很喜欢这种风格,但是很有特色,很吸引人。
  •     读来很碎,应该是作者故意而为。我能感觉到里面的某些细节隐藏着巨大的悲伤,奈何就是没能全读出来。
  •     浮沙上的回忆
  •     在洞悉世事之后,再从孩子的视角去追溯过往时,一切变得迷离而模糊。为尊者讳,或曰曲笔才是最好的方式,莫不如说这不过是莫迪亚诺风格的一以贯之罢了。2016-12-29
  •     有点迷,可以再看一遍。
  •     阿妮在卡罗尔哭了一整夜…… 喜欢书里对街道房屋的描写。
  •     写的很隐晦。
  •     四星半推荐。莫迪亚诺以含蓄至极的文笔,回忆一段童年时光。这几乎具有自传的性质,但却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小说,并且带有莫迪亚诺一以贯之的个人风格。最与其他作家不同的是,在一部回忆性的小说中,过去以模糊的面目出现,而当下也同样以模糊的面目出现,所以,整部小说完全就是一种记忆的迷宫,并且,作者刻意不给出任何明确的答案。“很抱歉,读者们,这部小说是写给我自己的。”——我代作者虚拟这段话,以回答万千读者的困惑吧。因了这种迷惑性,小说最后的结尾虽然要呈现一种开放性结构,但最终却变得头重脚轻,实为败笔。
  •     第一次接触。。。
  •     最后的戛然而止 心有余悸。 另外序言写得真好
  •     果真难以捉摸……
  •     没看懂,有时间重新再看看吧
  •     有时候做个“幸运的傻瓜”也挺好的,故事过于平淡,也是看了三次才读完。
  •     关于童年的记忆/儿童视角儿童口吻
  •     对一个潜藏父权的破除。汉德克《去往第九王国》比这个好。
  •     可能是翻译的原因,读起来稍微有些生硬。非母语文学翻译很重要。
  •     恍惚
  •     混乱、隐晦、琢磨不透的真相,我不喜欢这篇故事。
  •     薄薄一本 不是很懂
  •     隐晦、暧昧、琢磨不透的童年困局,实在是费解
  •     第一遍看很快,没有看懂,这样描述很散的小说不对我的口味,感觉所有的篇章都连不成一条线,知道后半篇才知道大致讲了什么故事。一个主人公周围人都犯过一些事的故事。
  •     虽然没看懂。。。但还是一口气看完了。。。
  •     一幅幅画面呈现在眼前。缓刑,其实是莫迪亚诺回望童年的一次缓行吧。
  •     第一次读帕特里克的书,总感觉有点朦朦胧胧的感觉,作者像是什么也没说,让你猜,但细思极恐。想想从小的生活环境,和一群罪犯生活在一起。但每个人又都很善良对作者很好。为生活所迫吧。
  •     对最不可捉摸人类命运的记忆 时间的模糊 找寻记忆 多尔代恩医生街 城堡 巴黎 修车行 蓝色海岸。帕托施 说买驳船的阿妮 在卡罗尔哭了一整夜 又是狂热的冒险家 小埃莱娜是杂技演员受工伤 玛蒂尔德 阿妮的母亲 总是叫我幸运的傻瓜。水磨 香烟盒。人们似乎都在夏天上吊 在别的季节他们喜欢溺死在江河里。这是镇长告诉报贩子的话。
  •     追寻自我的旅程。莫迪亚诺的独特风格。
  •     催眠良药
  •     篇幅很短,一口气读完。有许多悬念可能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了。
  •     莫迪阿诺首推这篇
  •     人生不过一场缓刑
  •     作为从小在中国广袤闭塞平静的农村长大的我,童年生活简直可以说是毫无波澜,没有一点亮色,看到作者化名帕托施把自己的童年生活写的如此的波澜壮阔,丰富多彩,栩栩如生,能够生活在一群以偷盗,走私,黑市交易为生的人其中度过自己衣食无忧的童年生活在我看来是这么的刺激,这么的迷人。然而帕托施也有他自己的困扰和痛苦,他从小缺少父亲母亲的陪伴,有时候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跟父母亲的感情可能还赶不上跟教母,女佣之间的感情,以至于在最后警察抄家的时候,他对警察说自己的父母亲都死了,以至于他从来不去对别人解释说自己的母亲是谁,到底是不是阿妮。对于他自己来讲,作为局中人他自己一直是生活在迷茫中的,直到最后才反应过来阿妮,小埃莱娜,D,这些人以何为生,才知晓自己一直迷惑的种种,多条交织的秘密才渐渐清晰显现出来,这就是缓刑
  •     无解
  •     线断了
  •     很好吧,但我不懂。不知是午后的阳光让人昏昏欲睡还是书中的文字令人怅然若失。我们总是这样漫步在时间里,遇到不同维度的人也不要怀疑自己啦。解释起来很麻烦。
  •     一个温柔的人。
  •     结尾写到的那种寂静令人颤栗啊
  •     我能够做一个回到过去、重新活过的梦,而且是将曾经的不快变为美好的经历。我能够穿过镜子去修复过往。
  •     看完了不明所以的书。大体上是写自己前半生的回忆吧。我看了两遍。
  •     貌似不太吃这一套。
  •     缓刑,是现实中命运摇摆的体现,也是记忆与遗忘中的自我对抗。对如水童年生活的追忆中隐含着莫迪亚诺深刻的“寻根”思想,细腻而略带忧伤。叙事难以捉摸,但却有着独特的文字魅力。这是一部典型的莫迪亚诺式作品。
  •     不要不告而别。
  •     这本书卖30实在是太太太太贵了。。
  •     每本书风格都是这么?
  •     太隐晦,更像回忆拼图
  •     记忆比较琐碎,两个小时看完的,还不错!
  •     有待了解,需要读第二遍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