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抗:一部独特的美国史》书评

出版日期:2014-8-1
ISBN:9787213061534
作者:(美)霍华德•津恩
页数:286页

是少数,还是多数?

看的历史越多,越惶惑。上学时候学历史,老师怎么讲,历史就是什么样。但如今,对于历史究竟是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恐怕谁也难以下论断。如果把历史归总为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论断,历史就是单视角的。如果把历史看作是很多人眼中的很多画面,历史就是多视角的。放在从前,我也许会与其他人一样,对霍华德•津恩提出同样的问题:“你的美国历史与正统的美国历史完全不同,你认为这适合年轻人吗?这不会引起他们对美国的失望吗?你颠覆了像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安德鲁•杰克逊以及西奥•多罗斯福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这样做合适吗?你指出奴隶制、种族歧视、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以牺牲印第安人和其他民族为代价的扩张,这样做是否显得有些不够爱国?”霍华德•津恩用《我反抗——一部独特的美国史》一书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他认为,这关乎诚实。无论对个体还是国家,诚实面对错误,才能改正。“爱国主义不意味着不加怀疑地接受政府的一切行为。如果你生活在民主国家,就意味着你有权利批评政府的政策。”基于这样的修史立场,霍华德•津恩从底层民众命运的视角,整体反观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至2006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三年多的美国历史,“民众的处境”成为整本书的关键点。书中揭露了导致印第安人种族灭绝的罪行——有意杀死整个种族或文化群体,揭露了以“进步”为名的剿杀和铲除。欢迎哥伦布到来的淳朴好客的阿拉瓦克印第安人有的只是耳朵上小小的金饰,就因为这一点点小小的财富,他们就被抓捕去寻找金矿,岛上所有13岁以上的人都要为哥伦布寻找金子,否则就会被砍去双手,流血不止而死,剩余的则被抓走沦为奴隶。成千上万的人受虐死去。到了1650年,海地再也没有阿拉瓦克印第安人了。同样,1619年,100万名黑奴从非洲被强迫卖到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为奴。而美洲的奴隶制是历史上所有奴隶制中最残忍的,一是起源于对无限利润的狂热追求,二是产生于深刻的种族仇恨。到了1800年,大约有1000万到1500万黑奴被运到美国。而在这样的死亡之旅中,多达三分之一的黑人在途中死亡。即便要推翻殖民地统治,呼唤美利坚共和国的诞生,也只是白人尤其是精英阶层的利益当前,《独立宣言》中没有包括印第安人、黑人奴隶以及妇女。革命中,富人可以花钱逃避兵役,而穷人只好应征入伍。在战胜墨西哥的战役中,人们发现:胜利的荣光只属于总统和将军,不属于逃跑者、死者和伤者。旷日持久的推翻奴隶制的斗争换来的也只是“没有自由的解放。贫穷的白人和黑人都被政客和大商人利用了。”到了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大跃进产生的财富就像一座金字塔,富者愈富。工人的技术被拆分成流水线上的一段一段的简单操作,可以随意替换。仅纽约就有500家这样的血汗工厂。三角女士衬衣公司的146名女工因车间门被雇主违法锁上而葬身火海。在工人的迫切需求下,工会逐渐诞生。社会主义、女权运动、黑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 还有,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的200多万名童工。随着反战呼声的日益强烈,“美国被几个只顾自己利益的大集团操控”的质疑使人们对政府失去了信任。民众认为美国的军事政策使他们把钱用在了枪炮而不是儿童身上。“沉痛的经历告诉我,在这面折叠的国旗里并没有光荣。”美国巨大的财富只使一小部分美国人受惠。全美4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死于疟疾和腹泻的儿童比例高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回溯美国的一路走来,在霍华德•津恩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所占有的立场,在这样的立场之上,美国的历史跳出了官方陈述的羁绊,成为了民众的历史。在别样的角度中,历史的丰富性得以展现,虽然它未必会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但对于历史书写的民主化,颠覆了一元化的语言霸权。  在作者有态度、有立场、有判断的写作中,我们捕捉到了一个人的历史观。“每个人历史学家自己的看法和信仰都会融入他写的历史。”所以,“历史不只是征服者或领袖们的历史。”如诗人雪莱所言:“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

另类美国史《我反抗》

另类美国史《我反抗》这是一本另类的美国史,是作者《美国人民的历史》的普及版,那么另类到底另类在哪里呢?这一本美国史和别的美国史到底有什么重要的区别呢?看了才知道,原来历史是和撰写历史的人有关的,什么人就写出什么样的历史,什么人就有什么样的视角。 历史就是历史,怎么还和谁写的有关了?是的,我们看到的美国史都是日耳曼人的美国史,换一个视角,如果从印第安人的视角来写美国史,那肯定就完全不同的。中国的历史不也一样吗?虽然中国都是同一个民族,但是二十四史和现在的历史教材就完全不同,一个是帝王将相的历史,一个是农民起义的历史。这不是哪个正确的问题,是不同视角的问题。那么印第安人眼中的美国历史是什么样的呢?作者从哥伦布开始讲起。要说哥伦布那可是大英雄,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西方的世界历史一般是把1500年作为一个分水岭,1500年以前世界各个主要文明之间是分散的,互相没什么太大的联系和影响。1500年左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把世界主要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从此有了统一的世界地图,有了互相联系的世界历史。所以,你看看,哥伦布有多伟大,多了不起,他简直就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吗!所以美国把华盛顿所在地叫做哥伦比亚特区,就是为了纪念哥伦布。可是哥伦布去美洲是为了寻找金子,当发现没有金子的时候,就开始贩卖印第安人到欧洲,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残忍的贩奴历程。并且对印第安人开始了种族灭绝式的屠杀,1500年左右海地原有25万印第安人,因为屠杀和绝望的自杀,两年后只剩下一半。印第安人使用的是木头的长矛和弓箭,无法抵抗西班牙的枪和金属的剑,一百五十年以后,海地再也没有印第安人了。种族的灭绝是最可怕的,因为不仅是人的灭绝,也是一种文化的消失,就相当于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的消亡一样。这种损失,往往是我们无法估量的。因为美洲的发现,印加人,阿兹特克人和他们的文化彻底消失了,印第安人还留下来一点。那么如果从他们的角度看美国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呢?作者就是这样拉开了他的美国历史的序幕的。当然正个美国历史不仅仅只有印第安人的视角,还有底层人的视角,爱尔兰移民的视角,总之,作者喜欢从另类的视角去看历史,当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历史,理解历史,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历史会变得更负责,更丰富,更立体了。这才是真正的历史。

一部属于美国人民的历史!

对这本书非常满意,这正是我想要看到的那种历史书——真实的,赤裸裸的,揭去了那层伪饰遮掩的面纱,完全袒露在读者的面前。完全无法理解,本该是最容易让学生们喜欢的历史教科书却为什么会越改越乏味,我们从书本上永远只能够看到君主领袖的英明果决或昏聩无能,但那并不是人民的历史,更不是人民的生活。乏味干涩,政治意味浓重,如此的谨慎节制,就好像在尽量避免刺激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像是在贝壳屋里长大一样。连在历史书上也无法看到真相,显然,新闻联播上的东西都比这刺激得多。在他们最需要历史引导激发的时候,你们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却指望着他们在成年以后不再需要历史(考试)了,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兴趣从新回去阅读,你们这些人的责任在哪里?难道你们这些人的责任就只是限于只是为了编写出一部乏味的,干涩的,却最为适用于考试的历史教科书吗?大概是是出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又或者是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我们往往只能从美国给出的宣传口径中,窥看到美国历史的一角,那里有乘着五月花号渡海而来的清教徒拓荒者们的艰辛与无畏;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决绝与独立意志;华盛顿摆脱殖民的压迫在荆棘中建国抗争与不屈;两次世界大战间趁势崛起后来居上的蓬勃与兴盛;两党间基于民主、自由、平等的治国理念的堂皇博弈;国家和民众对于科技投入的无尽追求与创新精神……一直想看到更真实更劲爆的美国历史,却总是不能如愿。事实上,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往往都是基于正面宣传的删节版,不过这也不全出自是美方的手笔,毕竟,为了“中美友好”,你懂得~从好莱坞输出的各式大片中,我们所能看到的美国总是如此的美好,虚幻一般的美好——是自由、民主、平等的象征。很自然的,在这种被文化输出的文化熏陶下长大的我们,对于这个大洋彼岸的国度,又怎会不抱有着天然的好感。当然,这也脱不了那些话里话外口口声声的“美国和中国可不一样”,字里行间各式各样的“美国好”的另类五毛党的手笔。也不知道这些大言不惭的为国内民众“代言”的,究竟多少是受了美方的资助,多少是被催眠的太好了。可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既然你们感觉国内这么不好,简直都到了过不下去了的程度,还赖在国内干什么,不如干脆早点移民吧!反正,我们中国什么都少,就是人多,多出去些了,剩下的人资源配置也能更宽裕了。好吧,书归正传。反正,光看那些对内糊弄民众,对外统一的宣传口径,还不得让人觉得美国好的不得了,认为它现在制霸全球也是应该应分的,是理所应当的-_-|||但是,如果你能够有幸发掘到那些无矫饰的历史真相,相信才会大吃一惊吧。话说,欧洲殖民者真不愧其“文化灭绝者”的荣誉称号,在他们到达美洲之前,那里7500多万的人口2000多种的语言,你猜猜现在还能够剩下多少?是时候了!我们应该重新面对历史,直面血淋淋的屠杀和无耻的阴谋——这是个建立在非洲抓捕贩运来的黑人血泪上的国度,一个由无德的商人、掮客和大奴隶主建立起来的国家,靠着当墙头草发战争财当军火贩子积蓄实力的国家,凭借着强盗的手段商人的贪婪斯托拉的扩张欲望是怎样膨胀到今日的规模的,自荒野中建立,到战火中崛起,因为金融的魔力兴盛与衰颓,因为扩张的欲望而壮大和被排斥。但是,但是这个国家和我们之间并不友好,从来就没有有好过,即便是关系缓和的那几年,也不过是出于利用的目的。甚至要我说,在国与国之间就不该用友好或者敌对来形容,有的只是国与国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别再抱有幻想了,看看这本书里它是怎样建立的,又是怎样崛起的,保证吓你一身冷汗,连丁点儿幻想都不待剩下的,呵呵~

历史和真相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勋章;什么是真相,那是存在于历史之中,不管人们知不知道都存在的事件。自古成王败寇,最后留下的都是对统治者有益的事情,而那些不益的、无关的就被他们随意的丢弃,然后给后人留下了种种充满谜团的历史。一直觉得,历史就是真相,可是你所看的历史真的就是真相么?打个简单的比方,911事件后人们是不是觉本拉登相当厉害?但不可否认炸毁了五角大楼这起事件还是残忍的,而后最后美国由此挑起了多年的阿富汗战争是不是更为残忍?你说到底谁对谁错呢?本拉登死了,他的儿子也死了,副手也死了,还有很多很多阿富汗的贫民和美国大兵都死了。事件美国瞒不了,可是战争真正的原因就被隐藏起来。而多年的美国历史,又何其相似。奴隶制、种族歧视、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以牺牲印第安人和其他民族为代价的扩张,种种的事件,你会从这本《我反抗一部独特的美国史》中看到一个不一样视角带来的历史。而历史里面所揭露的真相,是人们无法想象的歧视和残忍。还记得1776年的《独立宣言》么,那是美国宣布独立的见证,它宣告了独立,宣布了平等学说,讲诉了天赋人权。可是你不知道的是在《独立宣言》中它没有包括印第安人、黑人奴隶以及妇女。而革命战争,有钱的可以逃避,穷人却只能参战。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国,也依旧有中贫富差距,也依旧有种族歧视,也依旧有反抗和游行示威。你得相信,在除了历史课本之外,你还可以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看待世界、看待战争、看待平等的方式。平等和人权可以让人们知道,只要是民主国家,你就可以不用不加怀疑地接受政府的一切行为,而是有权利批评政府的政策。而美国的发展历史,再用不一样的视角去观察的时候,你会看到不一样的画面。当年新大陆的发现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可是最初哥伦布去美洲是只是为了寻找金子;当发现没有金子的时候,就开始贩卖印第安人到欧洲。贩奴历程,对印第安人的种族屠杀,这些真相也被他光辉的形象所掩盖了。可是当整个美国历史不仅仅只从西方的眼中去看,而是印第安人、底层人民、爱尔兰移民,你会了解这才是真实的历史,这才会掩埋下的真相。

一部无产阶级的美国史

对过于政治正确的书,我一般不太敢动。但这部偶然翻开的《我反抗:一部独特的美国史》,却似乎还是挺有翻翻看的价值。这本书的作者霍华德·津恩(Howard Zinn,1922-2010)是历史学家,也是著名的左派,1980年出版了《美国人民的历史》,该书以被压迫人民为视角,以人民反抗运动为主题,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历史教材之一。2006年,该书改写为普及版,就成了《我反抗》这本书。1.要给它的内容定性定调的话,大概可以一句话说成“美国伟光正背后的黑历史”。它从哥伦布带给美洲原住民的伤害(很多源自哥伦布本人,而不仅仅是跟随哥伦布而来的殖民者;哥伦布自己也是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讲起,一直到21世纪初的恐怖主义与反恐战争,讲述了重要历史事件背后,伟光正的叙述下其实还有不同的潜流,反映着历史的其它力量。比如从美墨战争到越南战争乃至海湾战争中那些无谓牺牲的士兵乃至死于非命的诸多平民,比如南北战争号称解放黑奴却让南方广大黑奴更为民不聊生数十年,比如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等等(顺便推荐一部电影《西部风云史》,斯皮尔伯格作品,6集共9小时的长篇)。20世纪的一些民权运动大家倒是都较为耳熟能详,女权逐步上升,到1920年女性终于有了投票权,但还要再过几十年才真正有较为像样的男女平等。种族歧视臭名昭著,但与这种歧视的斗争也是艰苦卓绝,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平息或者说解决。这个当代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也远远不是和平有序,而是发生过无数次罢工,有过无数流血冲突,才换来工人权益的保障。美国政府充当世界警察而到处派兵,国内的反战运动也风起云涌,作者本人就是旗帜鲜明的反战活动家。这本书,讲的就是包括上述事件在内的无产阶级或者说弱势群体在美国的斗争史,让人能够看到这个头号强国光鲜亮丽的背后,有怎样的流氓嘴脸,而弱势群体为了自己和国家的未来做了哪些努力,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读它可以知道,历史从来不是只有一副面孔,尽管历史往往由胜利者书写也只留下胜利者的价值判断,但总还有弱势群体留下的声音和印记难以磨灭,生生不息。当然,这本书的意义肯定不止在于,告诉你美国背后有多黑暗——虽然这也许是不少读者很希望看到的一面,或者很不屑一顾的一面。我觉得,这部斗争史的意义更在于告诉人们:今天的正义来之不易;而只有民意能得到伸张、民众有能力监督的社会,才有改良的机会,才有可能变成今天这样相对正义的社会,否则就只能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此外,读这部反抗斗争史,可以更好理解,什么叫爱国。今天生活在美国的人,也许多数人会觉得这样的阳光与空气、这样的社会环境都是理所当然,而忘了五百年来这片大陆上有过多么剧烈的变化与疼痛。不少中国人对美国的印象,也就是一片伟光正的感觉,而与国内的种种社会矛盾得不到解决的局面形成反差。但这本书可以告诉你,美国之所有有今天,不仅在于那些为了抗税而发起独立战争的先驱,不仅在于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也不仅在于运筹帷幄的企业家金融家等等,而是还有无数弱势群体的建设在起作用。所以它就好像是一本告诉你“五星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这样一部主旋律的书。2.而在斗争史的叙述中,也能够看到历史上这些力量之间的博弈、互动怎样推进了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反观中国历史,其实也有相似的逻辑,尤其是最近一两百年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中国社会运行到今天,却越来越有滞重难行的感觉,而总让人喘不过气来。对于“扒粪运动”,本书没有展开讲,但对美国历史的作用还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下面选摘一段维基百科:所谓“扒粪运动”(muckraker),是指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的一股新闻报道浪潮,一些记者和报刊致力于深入调查报道黑幕,揭发丑闻,对社会阴暗面进行揭示。扒粪记者所掀起的黑幕揭发运动在美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浪潮,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社会空气的净化起到了非常巨大而正面的影响。与此同时产生的连续性报道和深入报道在美国媒体上得到传承,其报道方式和关注点对美国新闻界影响巨大。扒粪运动在美国产生了数千篇揭露黑幕的新闻报道,罗斯福在演讲中丑化这些记者们为“扒粪者”,但仍然挡不住这股潮流。这些文字使美国人民认识到了自己的国家所面临并急需解决的各种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巨大进步。尽管随着一战开始,这个运动逐渐平息,新闻界挖黑幕的习惯却一直保持到了现在,时时敲响社会的警钟。新闻出版这个领域可能是中美反差最大的领域之一。在中国,这是政府严密监控的舆论阵地,很多情况下都只允许有一种声音,新闻&出*版(审%查的严厉也堪称独步天下。因此,无数的社会事件都难以看到认真翔实的报告,而只有含糊其辞的官腔。堵新闻出版,就是堵掉了民意表达最大的口子,政府则因此能始终自我感觉良好。新闻出版堵不堵,在有一件事情上可以明显看出区别来。中国反¥腐所反掉的贪官,尤其是大”老:虎们,有多少是真正由于民众举报、新闻揭露批判而倒掉的,而又有多少其实只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呢?3.劳资关系在本书所占篇幅较大,描述了从最初女工、童工有怎样的不平等待遇,以及工人如何受资本家剥削,怎样一步步进步到今天劳资关系改善的样子,尽管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比起两百年前,进步已经非常可观了。劳工最主要的斗争手段就是组织工会进行罢工,这个权利我国工人阶级也曾经享有。但今天,我国被血汗工厂剥削的广大劳工,似乎唯一的抗争方式也就是跳楼了。富士康十几连跳之后,到现在他们的境况有过什么改观吗?劳资关系要怎样通过斗争得到改善,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问题。我在这里摘抄一段原书258~259页的内容: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发生的一场抗议活动显示,不同的人群可以团结一致达到共同的目标。哈佛大学的很多清洁工和其它工人的收入不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有人不得不从事两份工作,一周的工作时间长达80小时。于是,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来,要求付给工人“基本生存工资”。学生们举行了集会,赢得了人们的支持。当地市政厅的职员和工会领袖也加入其中。两位年轻的电影明星马特·达蒙和本·阿弗莱克也前来发表支持言论。马特·达蒙在前往好莱坞发展前曾经是哈佛大学的学生,而本·阿弗莱克的父亲曾在哈佛大学服务,工资少得可怜。当大学当局拒绝与工人协商时,学生们占领了行政大楼,在里面日夜驻守了好几个星期。外面有成百上千的人声援他们,来自全美各地的捐助也源源不断。最后,校方同意增加工人的工资,提供医疗待遇。很快,其它学校的学生和工人也组织开展了“基本生存工资”运动。上面的情节发生在90年代,那时候我国在忙于经济建设奔小康。我想说的是在2015年的中国,有这样一件事,就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会针对北大后勤工人的生存状况做了一些抽样访谈调查,并写成《北大后勤工人调研报告》,网络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工人们无正式合同、被克扣工资等乱象其实在民工群体中很常见,只不过事主是北大,所以舆论关注多一些,北大官方不得不出来表态说,我们会调查这个事情。但调查的后果没有人见到,可以见到的是,没过多久,北大马克思主义学会被勒令解散了,当然,是以其它莫须有的名义。二十年前的哈佛与今天的北大做一个对比,是不是让人觉得,官方其实是劝大家“一心只读圣贤书”为好?4.要说到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不能不说到那些为了弱势群体的利益而与政府、与社会抗争的律师们。以马丁·路德·金为代表,无数律师以正义的名义,敢于站出来反抗政府,为心目中的弱势群体说话,他们留在历史书上的身影,着实伟岸。中国类似的案例,也许可以想到孙¥志%刚案。这一个案引发了中国国内对收容遣送制度的大讨论,之后国家颁发的新法规废除了被广泛认为是有弊端漏洞、并有违宪指责的收容遣送制度。在这过程中,很多媒体和律师发声,终于让无辜者的死亡留下了一些正面价值。但今天的雷洋案,实际上反映出的社会问题、行政执法问题更大更严重,却在一句轻飘飘的“打到吐被呛死”(胃内容物吸入呼吸道致窒息死亡)之后,再无下文,也没有一丝一毫能够让这个社会看到改观的希望。同时我们能看到的,是奥运前夕接连几天,多个律师以山@巅的罪名获刑入狱。如果相信政府,我们会知道,这些律师是坏人,良心大大的坏。我不知道那些案件的细节,也无法信口雌黄做什么判断,我只是想说,似乎有的时候,被政府目为敌人的,才是最伟大的爱国者。远一些的例子,有亡命海外的孙文;近一些的例子,有美国历史上和今天的民#权·律师、反战斗士。反抗者的爱国方式,看作充当敌人也好,看作求全责备也好,总之都是希望国家更为理性和强大。然而,狭隘的爱国主义,只认同热爱政府、拥护执政党的爱国方式。你如果觉得自己爱这个国家,也许可以先想想,爱的是哪个国。5.上周写完《中国哪点不能少》我想着要在结尾补一句话:一个心胸宽广的大国,不会容不下苹果手机和日本车;一个文化自信的大国,不会视好莱坞电影为洪水猛兽;一个有责任感的大国,不会一边谴责别人会见老喇嘛,自己却在接见塔利班领导人。结果很多人都不认同这段,尤其是第三句。同学们说,大国政治之间只有耍流氓,谁手段高谁就是赢家,确实是现实的状况。(但是恐怖主义难道不是全人类的公敌,而可以继续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逻辑做阵营划分?)而且也确实,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堪称这样的大国:“大国之大,非疆域物产之大,乃国民心胸之大,民族文化之大,世界责任之大。”即便到处忙着充当世界警察的美国,也距离甚远,看看这届总统候选人都什么角色就一清二楚了。而这部美国史,也很可以看到从建国到今天,美国耍过哪些流氓,其中很多也至今都不认账。但是,难道要因为人无完人,就永远不要提出对完美人格的期待吗?就好像我文字里有时候批评母校是求全责备一样,批评祖国同此理,写出心目中的大国,也是一种理想主义。我希望中国能成为这样的大国,尽管路程遥远,可总也要知道目标在哪里,才好前进。(当然,祖国建设轮不到我指手画脚,我本来就是各种失业毫无用武之地才漂流到外面的人……)这部斗争史里每一个斗士,都是因为期待着更好的未来,才义无反顾地抗争的。这部书读到后面,我甚至有一点疑惑:这个世界上,到底哪里才真正可以说是无产阶级即便不说当家做主,只说是有自己权利的地方?美国尽管是资本主义国家,掌控政治与经济命脉的主要是大企业大财团等等,但弱势群体仍然有渠道有办法发出自己的声音,有争取自己权益的可能性。也就因此,社会总在进步,能维持一个相对良性的循环状态。但有些国家……这个问题似乎不宜探讨下去,你我私下想想就好。2016年8月8日,于波士顿原文见微信公号页面:读书 · 无产阶级的美国史


 我反抗:一部独特的美国史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