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的限制》章节试读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8
ISBN:9787214029850
作者:[美] 安敏成
页数:220页

《现实主义的限制》的笔记-第12页

现实主义对观物之客观立场的强调与这样一种启蒙观念息息相关,即人类可以通过理性的实践从迷信和偏见中解放自身。诚如伽达默尔所言,启蒙主义根本的“偏见”(或“前判断”)是对偏见本身的偏见。作为一种认识论实践,现实主义小说可以看作是这样一项探索:探索意识如何将外部现实转化为语言结构,以及如何借助偏见理解世界,或者更准确地说,探索外部现实如何纠正、重设这些偏见。然而,观察者之所以发现自身的独立性,感受到自由的力量,就在于它能够抽身而出,与传统对峙。
(现实主义所假设的对外部世界的冷静观察,由此便显现为一种内在的搏斗,使思想摆脱对传统的依赖。正如主体能够通过某种批判的姿态确立自身的完整,现实主义真实性诉求对文化偏见的批判也是如此。在作品当中,它自我呈现为一种“非神秘”化的活动:现实主义方案往往戏剧性地表现了对陈腐的表象、欲望或理想的失望。作为失望的动因,客观真实的世界能够有力地揭穿文化的偏见,从而使精神摆脱传统的束缚。)
在此过程中,精神被分为两个部分:理性的客观因素与一种超越历史的洞察相结合(或者马克思-黑格尔传统中的一种对“更高历史阶段”的充分觉悟);与之相对的主观因素则沿袭了非理性的传统积习。

《现实主义的限制》的笔记-第189页

在30年代初,随着文学大众化运动的展开,一些作家开始拿起笔,让真实的中国大众发出声音。然而,作为主人公的大众缺乏个体人物那样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对它的再现难免要依赖一整套有限的技巧和动机。大众永远动荡不宁,假使没有引入一个决定性的视角,辨很难获得稳定的把握。作家们不得不求助于某种可预知的隐喻去转化大众,在30年代的中国文学众,这一类隐喻俯拾皆是。譬如,在叶紫的小说火的有限篇幅里,所有的基本隐喻都被派上了用场,包括火、水 潮水风暴激流、野兽、昆虫、愤怒的老虎、蜂群以及风。每一种自然隐喻都传达了大众永不停歇的运动之感,它的扩张之势,以及潜在的破坏性。
茅盾和张天翼小说写作的前提,都是要摆脱五四时代个人内省,坚定地将目光由自我移向社会。这一意图在他们小说的内容(不再采用自传形式)以及他们对新文学社会功效的关注中都显现出来,然而,尽管有这样一个前提,尽管他们都将社会理解为历史矛盾地展现自身的冲突之地,两位作家创作的小说在形式和风格上还存有鲜明的差异。茅盾倾向于艰苦地拓展他的叙述空间,力求解释全部的历史现实,探索如何在小说中最充分地包容社会,如何描绘一幅完整的途径,使决定历史进程的所有原因和效果的复杂关联都留下踪迹。他的尝试,是通过美学来重建破碎的社会,让读者窥见时代的整体。而张天翼积极打碎小说表面的连贯,使社会的分裂直接投射到小说形式上,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人物行为的结果而非动机上,尤其热衷于探讨由所有人类形式构成并最终强化的基本的社会分裂。


 现实主义的限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