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概论

出版日期:2015-2-1
ISBN:978754077391X
作者:[英]加里•布里奇,[英]索菲•沃森
页数:680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部理论、历史视野均极为开阔,分析深入,新见迭出、结构严谨的城市学研究论著,现由陈剑峰教授等译出。
全书分“构想城市”、“经济与城市”、“城市的分化与差异”、“公共文化与日常空间”和“城市政治与城市干预”等五个城市学的关键问题,选入最具国际影响的最新论述,全面呈现了目前国际上城市文明的最好经验与城市理论的最新成果。
本书的目的是找到更多的互通有无的新思路,这些思路存在于经济想象、富有文化差异和创造力的全球化以及通常被忽略了的政治行为之间的汇流中。这些分流与合流处恰恰是城市经验的核心,也是人类在第三个千年重新认识城市的新开端。

书籍目录

撰稿人名录
图片索引
前言
第一部分 构想城市
第1章 城市想象
加里•布里奇( Gary Bridge) 和索菲•沃森( Sophie Watson)
第2章 三种城市话语
约翰•瑞奈•肖特( John Rennie Short)
第3章 城市在前:城市化渊源的再梳理
爱德华•W. 苏贾( Edward W. Soja)
第4章 摄影城市主义:从空中和地面规划城市
安东尼•维德勒( Anthony Vidler)
第5章 非实体城市:表现、想象和媒体技术
詹姆斯•唐纳德( James Donald)
第6章 想象那不勒斯:城市的感官体验
莱斯利•考德维尔( Lesley Caldwell)
第7章 帝国中心:两部加勒比小说中的伦敦
利雅德•阿克布尔( Riad Akbur)
第8章 在现代城市中梦游:
瓦尔特•本雅明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幻世界
史蒂夫•派尔( Steve Pile)
第9章 争议中的城市想象:城市作为各阶层、资本主义积累与社区的枢纽
——东南亚社会的文化对抗
帕特里克•吉尼斯( Patrick Guinness)
第二部分 经济与城市
第10章 城市经济
加里•布里奇( Gary Bridge) 和索菲•沃森( Sophie Watson)
第11章 当代城市的经济基础
阿什•阿明( Ash Amin)
第12 章 灵活的马克思主义与都市
安迪•玛里菲尔德( Andy Merrifield)
第13 章 单中心到多中心:新城市形态和旧范例
威廉•A. V. 克拉克( William A. V. Clark)
第 14 章 世界级城市的沉浮:新千年之际的伦敦与纽约
苏珊•法因斯坦( Susan S. Fainstein) 和迈克尔•哈罗( Michael Harloe)
第15 章 分析的边界区域:全球城市的经济和文化
萨斯基亚•萨森( Saskia Sassen)
第16 章 20 世纪晚期大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动荡与沉淀
尼克•巴克( Nick Buck) 和伊恩•戈登( Ian Gordon)
第17 章 信息化城市:超越二元论与走向重建
鲍勃•卡特罗尔( Bob Catterall)
第18 章 海外移民资本与亚太地区城市发展
伍宗唐( Chung Tong Wu)
第19 章 资本主义化在哈瓦那:被压制之城的回归
查尔斯•鲁塞瑟( Charles Rutheiser)
第20 章 波罗的海国家首都的城市转型:创新、文化与金融
菲利普•库克( Philip Cooke) 、埃里克•托托( Erik Terk) 、赖特•卡尔尼特( Raite Karnite) 和吉德里乌斯•布拉吉斯( Giedrius Blagnys)
第三部分 城市的分化与差异
第21 章 城市差异
加里•布里奇( Gary Bridge) 和索菲•沃森( Sophie Watson)
第22 章 后殖民主义、表现形式与城市
安东尼•D. 金( Anthony D. King)
第23 章 城市四分法
彼得•马尔库塞( Peter Marcuse)
第24 章 公民身份、多元文化主义和欧洲城市
阿利斯代尔•罗杰斯( Alisdair Rogers)
第25 章 解决城市难题:性别关系与城市
利兹•邦迪( Liz Bondi) 和黑兹尔•克里斯蒂( Hazel Christie)
第26 章 城市的性地理
弗兰克•莫特( Frank Mort)
第27 章 来自轨道的另一边:双重城市、第三空间以及当代“种族”和阶级话语中的城市怪象
菲尔•科恩( Phil Cohen)
第28 章 士绅化、后工业主义与全球城市的产业和职业重构
克里斯•哈姆尼特( Chris Hamnett)
第29 章 世界的分离与聚集:伊斯坦布尔的空间试验
凯文•罗宾斯( Kevin Robins) 和阿苏•阿克索伊( Asu Aksoy)
第30 章 价值观冲突、身份建构以及城市变化
江莉莉( Lily L. Kong)
第四部分 公共文化与日常空间
第31 章 城市公众空间
加里•布里奇( Gary Bridge) 和索菲•沃森( Sophie Watson)
第32 章 公共领域的反思
理查德•森尼特( Richard Sennett)
第33 章 城市生活与感官
约翰•厄里( John Urry)
第34 章 与孩子同观异象:城市日常生活
奈杰尔•J. 思里夫特( Nigel J. Thrift)
第35 章 瓦尔特•本雅明,城市研究与城市生活叙事
迈克尔•基思( Michael Keith)
第36 章 “位置标记:时代广场的生或死?”
M. 克里斯廷•博耶( M. Christine Boyer)
第37 章 城市漫步和表演:墨尔本纪事
本杰明•罗斯特( Benjamin Rossiter) 和凯瑟琳•吉布森( Katherine Gibson)
第38 章 杰基•史密斯的街头政治
约翰•保罗•琼斯三世( John Paul Jones Ⅲ)
第39 章 “美妙而糟糕”:曼谷的日常生活
安妮特•汉密尔顿( Annette Hamilton)
第40 章 日惹的街头男孩: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和空间排斥
哈丽奥特•比兹利( Harriot Beazley)
第41 章 网络空间和城市:欧洲的虚拟城市
亚历山德罗• 奥里基( Alessandro Aurigi) 和斯蒂芬• 格雷厄姆( Stephen Graham)
第五部分 城市政治与城市干预
第42 章 城市干预
加里•布里奇(Gary Bridge)和索菲•沃森(Sophie Watson)
第43 章 在相关的时空中进行规划:回应新城市之现状
帕齐•希利(Patsy Healey)
第44 章 城市政策的社会结构
艾伦•D. 科克伦(Allan D. Cochrane)
第 45 章 20 世纪晚期的城市规划
帕特里克•特洛伊(Patrick Troy)
第46 章 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多样化遗产
艾伦•马拜(Alan Mabin)
第47 章 城市的环境……或自然的城市化
埃里克•斯温格多夫(Erik Swyngedouw)和玛利亚•凯卡(Maria Kaïka)
第48 章 权力和城市政治学再探析:北美城市政治经济学的应用和误用
阿兰•哈丁(Alan Harding)
第 49 章 社会正义与城市:平等、融合与空间政治
弗兰•通金斯(Fran Tonkiss)
第50 章 房地产市场与不平等的产生
迈克尔•爱德华兹(Michael Edwards)
第51 章 公住房的普给政治
蔡明发(Chua Beng Huat)
第52 章 复兴种族隔离之城? 德班的城市政策与城市重组
艾利森•托德斯(Alison Todes)

内容概要

加里•布里奇
当代著名城市理论学家,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城市学研究中心教授。著作包括Reason in the City of Difference: Pragmatism, Communicative Action and Contemporary Urbanism (2005),Gentrification in a Global Context (2005), 以及 A Companion to the City (2000)等。
索菲•沃森
现为英国开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作包括City Publics: The (Dis)enchantments of Urban Encounters (2006), Markets as Sites for Social Interaction: Spaces of Div \paces (1995) 以及 Metropolis Now (1994)等。


 城市概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本是依据的是2000版本,共52篇文章。新版本是2011年(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834875/),共65篇文章,六个主题分别是:城市物质性(City Materialities),城市机动性(City Mobilities),城市影响(City Affect),城市公众与文化(City Publics and Cultures),城市分化与差异(City Divisions and Differences),城市政治与规划(City Politics and Planning)。
  •     解放日报2015.7.10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5-07/10/content_111174.htm《城市概论》是一部厚书。这个“厚”,并非单指物理意义,更多是因为它视野广阔,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思想深刻。该书由英国著名城市理论学家加里·布里奇和索菲·沃森主编,汇集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论述名篇,分“构想城市”、“经济与城市”、“城市的分化与差异”、“公共文化与日常空间”和“城市政治与城市干预”等五个城市学的关键问题。虽然它的立足点是西方城市文明,展现的也是西方城市理论成果,但中国的城市建设者们阅读此书,相信也会大有启发。  ■赵青新城市影响着人们的想象,又被人们想象着如何认识城市?城市不仅是物质和生活的空间,也是想象和再现的空间。关于城市的集体想象往往是标签性的,如工业化城市、后殖民主义城市等说法。但城市想象也可以从个体自我实现与非自我实现的角度解读。城市充斥着各种欲望,有时令人焦虑和畏惧。在公共空间研究者理查德·桑内特看来,现代城市反映了对自我身份暴露的巨大焦虑,城市在建构自我,而不是保护我们的内在自我免受来自社会交往和差异的威胁。中国城市是造梦的大工场。城市的原住民常会有一种顽固的怀旧心态,而城市的新移民,至少在初期,他们对城市缺乏方向感和归属感。但彼此的共同点是,在城市里生活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比如“蚁族”,仿佛是《变形记》的现代演绎。除了像蚂蚁一样生存在窘迫的空间里,它同时还意味着,人必须像蚂蚁一样埋头工作。一些人喊着“逃离北上广”,另一些人正蜂拥而至。汪峰的《北京北京》唱得无数人心颤落泪。城市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梦醒的地方,更是旧梦新梦不断叠加的地方。编者在书中关注了两个互有联系的主题:城市如何影响想象以及城市如何被想象。读者可以掩卷沉思:中国城市给予了我们什么样的想象,我们对它又怀抱着什么样的想象?  现实中的城市:马路越来越宽,生活越来越窄想象照进现实。我们来看看编者给城市下的定义——“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全球性或地方性相互交往的聚集地,从中产生多样的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空间与形态。”城市是复杂的、多样化的。书中列举了很多样本,那不勒斯、伦敦、纽约、墨尔本、曼谷、哈瓦那、新加坡、日惹……这座城市或那座城市,这样的城市或那样的城市,它们散落在世界的各处,凸显了某种类型城市的基本面貌,如果用一条红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全貌依稀可辨。比如,作者通过两部电影展示那不勒斯的日常生活。城市的日常空间可以构建公共领域。这一点,其实我们早就在加拿大城市社会学家简·雅各布斯的经典著作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体会过了。美国大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破坏了很多具有人文气息的老街区,建成很宽的马路。雅各布斯说,人的归属感和社会凝聚力产生于一个范围确定的街坊、狭窄热闹的和有多种功能的街道。她相信民众会不断地发明空间的使用,把他们的需要和街道、公园、广场和游戏场所调和起来。这种互动的调适,就创造了城市富有生气的公共空间。马路越来越宽,生活越来越窄。我们似乎背离了初衷,遗忘了生活的本质,街道被车辆占领,或许昭示的是人类为外物所役使。很多中国城市都热衷于建造中央商务区,争相在楼层高度上夸耀能力,却往往不去考虑这些过于庞大怪异的建筑物对城市的消化吸纳能力。曾几何时,纽约时报广场是世界性的艺术文化中心,但当它被迪士尼化、被福特化之后,人们开始哀悼“时报广场已死”。曼谷是另外一种情况。在这个热闹的生机勃勃的城市里,街道旁摆放着鲶鱼鳝鱼、水果蔬菜、大米兰花、鸡腿红辣椒,富人穷人混杂其间,川流不息。污黑的排水沟散发着臭味,破旧的房子岌岌可危,摩托车嘎嘎作响,蟑螂和老鼠到处横行。曼谷每天都在拆迁和重建自身,但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一面是无家可归的人们流浪街头,一面是未竣工的烂尾楼。曼谷告诉我们,徒有热情而不作长远思考,对城市会造成怎样的伤害。书中用“二元城市”这个名词来标示和城市相关的贫富悬殊现象。少数大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而贫困地区正在变得越来越穷。这正是本书的可贵之处,它不仅关注城市及其发展本身,更体现学者良心。城市是公众的城市,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们因为地位、金钱和权力等带来的社会不平等程度。  中国城市建设走过很多弯路,原因之一就在于割裂了文化传统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过:“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个内在的统一体。所有的社会形态都需要在过去中确认自身的位置,割裂历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中国的城市建设走过很多弯路,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割裂了自身的文化传统。看看城市中如今随处可见的大广场、绿草坪、玻璃幕墙,这种盲目西化凸显的是规划者、设计师们对现代化认知的偏颇。其实,我们的传统城市理念至今有许多可取之处。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这四个字仍然应该作为现代城建追求的最高境界。城市建设要植根历史,同时要具备前瞻性的眼光。我对我所居城市的交通问题倍感头疼。马路由两车道变成了三车道、四车道、五车道,依旧经常堵得很。原因当然有很多,但公交系统规划的不科学,定是其中之一。政府强调低碳环保,鼓励公交出行,但我发现,公交车站点和公交自行车点之间不配套,而马路拓宽后截断了行人道路,行走常常需要绕远路,同样很不方便。而正是这些不方便,使得人们依然选择开车出行,马路自然就越来越堵了。这就像人的血管,如果毛细血管堵塞了,主动脉肯定畅通不了。在城市管理的技术层面上,近年来提倡“智慧城市”建设,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来设计城市未来蓝图,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好的方式。书中强调了构建信息化城市的必要性,并以“国王十字车站”为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作出的科学设计,最终既保全了老车站,又充分考虑了周围的自然生态,并方便附近居民出行。书中还提出了“摄影城市主义”,即从空中和地面同时入手,规划城市;还提出了“以空间布局图示对城市建设进行‘有序的推动’”的理念。总之,书中这些文章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城市发展是动态的过程。每个国家都应该结合自身的历史,运用现代的科技成果,参考其他国家、其他城市的经验与教训,创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城市发展之路。如转载,请联系本人,联系方式见豆瓣主页。
  •     城市不单单是物质或生活空间,还是想象和再现的空间。(第7页)我们在此主要关注两大主题:城市如何影响想象以及城市如何被想象。(第7页)想象城市会产生这样的影响,城市要么刺激想象,要么制约想象,这两种状态之间总是存在一种张力。(第7页)城市作为思想和创新大熔炉的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事实上可以追溯到城市生活的源头。(第7页)早期女权主义将城市视为能使人自我实现的地方,它冲破性别化了的家庭空间和宗法关系的束缚。女权主义者同时明确提出,城市给人自由和机遇,它使人远离家庭生活的束缚,远离约束和窒息,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堕落、危险,对妇女来说不安全的地方。在乡村之间或城市间往来移居的人群中,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幻想。他们由于失去了农业发展机会而离开贫穷的乡村,于是就认为城市能为他们提供生存和美好生活的机会。(第11页)城市建筑与空间本身形成于记忆,又反过来形成了记忆,是空间化了的记忆。(第12页)想象创新与制约之间的张力、想象的现实化与远隔性之间的张力、个人想象或集体想象这间的所有这些张力,不仅来自于想象中的城市,而且来自于城市的想象的各种媒介,如表现城市的电影和文学、城市学以及城市规划与政治。城市叙事方式是多样的,城市形成于想象的表现以及城市建设的话语实践,因此,真实的城市与想象的城市之间界线很难划分。(第14页)城市不但是心灵、记忆和想象的空间,也是世界主义与多元文化的空间。(第15页)城市一直以来都是各种各样传奇和幻想的宝库,其中一些往往是乌托邦之城,是欲望的场所,另一些则是反乌托邦之城,是恐惧之地。(第16页)总之,城市想象是强大的,有影响力的。在某些情况下,城市想象代表着我们试图摆脱被城市异化的感觉,在另一些情况下,城市想象又是异化的结果。(第17页)(加里•布里奇和索菲•沃森:“城市想象”,见[英]加里•布里奇、[英]索菲•沃森 编:《城市概论》,陈剑峰、袁胜育 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年版。)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翻过,还是觉得就第一章“构想城市”的部分令人赛艇,尤其是斯蒂夫·派尔(Steve Pile),综合本雅明和弗洛伊德解读城市。
  •     《城市文化读本》脱胎于此?
  •     泪奔~终于粗略看完。好书总是看得特别慢啊。书很赞,信息量太大了。“城市概论“并非仅是物化的城市及其建设,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是一部架构“城市”人文思想话语体系的经典专著,涉及相关的城建理论、城市行政学地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建筑学等,包括与城市相关的文学艺术,如本雅明、卡尔维诺的小说。这书绝对是以后经常要翻阅的案头书,慢慢体会其中内容。PS:纸白,字小,眼睛好痛5555~
  •     并不是一本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相关读物;其中有太多社会学,而且每个章节作者并不一样,使得独立性很强。
  •     这是一本关于城市研究的论文集,但是文章都还挺有深度的,观点鲜明。
  •     匆匆看过……
  •     第二章城市与经济,在全球城市尺度上分析的几篇论文,对于当代中国城市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主要有价值的观点包括: 城市经济中金融的嵌入式发展、流动竞争; 边缘城市的兴起 大都市和二元划分法观察 大都市里的结构性失业和劳动力沉淀 服务性部门、第三部门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