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志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15507040
作者:刘晨 编
页数:411页

后记

近年来,随着两岸人民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入,许多历史资料得以见诸于各种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和影像资料的广泛传播,使原本就感动于抗战英烈的我们,更是觉得有责任利用丰富的史料,将为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抗日先烈们的事迹编撰成书,以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80年前,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民便投身于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整整14年,有无数的优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自由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本书收录了他们中间极少数的,但相对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人物——抗战将领。其中包括: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的各路义勇军中牺牲的首领,东北抗日联军师级以上牺牲的指挥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革命军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旅级以上的烈士,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中少将以上及部分地方抗日游击武装中少将以上的先烈们。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牺牲在疆场或者敌人的刑场上。不过,有两种例外事例也被收录进了本书:为抗日战争呕心沥血、积劳成疾而病故的烈士,如马本斋司令员、李学福军长、丁炳权中将等;虽然级别、军衔略低,但他们的名字和壮烈的抗敌事迹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烈士,如赵一曼、高志航、谢晋元等。本书是以年为单元、以每位烈士牺牲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编排的。每年结尾,均附有当年牺牲,但资料未能收集成章的烈士的略历。全书最后附有国民政府追晋的部分陆(海空)军少将军衔的烈士的略历。由于编写者均是在工作之余完成稿件,时间紧,加之学识水平的限制,一定还有抗战殉国的将领被遗漏。虽然已经编写成文,但在资料的选用上有可能存在错误,恳请有关部门、烈士亲属、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发现后提出批评,提供资料,以备将来再版时增补、修订。本书能够顺利完成,得到了许多人士、单位的支持与协助。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何理先生抽出宝贵时间审阅了书稿,并作序。中国军事科学院的肖石忠大校、彭玉龙大校、中国文史出版社的杨玉文编审等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以及注意事项。国家图书馆的盛芳芳女士协助借阅善本资料。总参某部离休干部刘祖荫协助核查了部分史实。中央某部离休干部刘祖禹帮助借阅许多图书文献。一些地方的县志办、纪念馆以及部分烈士的后人也提供了文字、图片资料。金城出版社的领导尤其是么志龙先生对本书的出版给予大力支持,并提供了一些文字、影像和图片资料。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图书、报刊、影像和网络资料,并利用了其中的一些文字和照片。在此,谨向有关作者、拍摄者、出版机构及网站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我们的家人,在此期间给了我们生活上的最大帮助与照顾。参加本书资料收集、整理和撰写的人员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唐晓辉、罗存康、武冰、陈立功、魏帮顺、李鑫和出版单位的赵学静、高苏、覃晓莉、单宇红、周明波等组成。本书的出版计划由刘晨全面组织实施。乔玲梅提供了部分文字资料并负责组织抗战馆主要人员的编写,刘晨负责组织出版单位人员的编写。刘晨审阅、修改、润色全部稿件及正文配图,并参与了部分人物的编写工作。编者2012年12月

作者简介

《国殇志:中华抗日英烈录》内容简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民便投身于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整整14年,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自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据记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将领战死沙场的人数为各参战国之最。
《国殇志:中华抗日英烈录》以年为单元,以烈士牺牲的时间先后为序,辑录了1931年到1945年间在抗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中国军队将领少将以上职(衔)人员500余名,其中包括:八路军、新四军旅职以上烈士110余名,东北抗日联军师职以上烈士近100名,国民党抗日军队少将以上烈士220余名,东北、华北义勇军和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牺牲将领20余名。每位先烈小传均单独列明所属部队、牺牲战役、相关上下级等信息,配有大量图片,包括合影、使用武器、遗言、遗物、后人题词等。

书籍目录

1932年 滕久寿 关跃洲 韩家麟 孙铭武孙铭宸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李玉 1933年 徐达三 田霖 胡泽民 李春润 白子峰 武止戈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孙耀祖 1934年 童长荣 景振卿 张文偕 邓铁梅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张锡武 1935年 朴翰宗 李红光 孙永勤 何忠国 苗可秀 韩浩 李松波 杨太和 刘壮飞 李光林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赵四川王殿臣 1936年 傅显明 梁锡夫 李敏焕 赵一曼 李学忠 史忠恒 夏云杰 王德泰 曹国安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张敬山 1937年 宋铁岩 左子元 陈荣久 王凤阁 周树东 李福林 佟麟阁 赵登禹 郝贵林 黄梅兴 蔡炳炎 张本禹 张甲洲 路景荣 李天柱 尉迟凤岗 梁鉴堂 姜玉贞 杨杰 郝梦龄 刘家麒 郑廷珍 庞汉桢 秦霖 宫惠民 朱耀华 吴继光 吴克仁 刘启文 高志航 夏国璋 饶国华 李伯蛟 金根 万全策 易安华 朱赤 高致嵩 司徒非 李兰池 姚中英 罗策群 肖山令 刘国用 蓝运东 张中华 周建华 王仁斋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庞泰峰吴桐岗邓玉琢 朱之荣柴阴轩 1938年 王平陆 理琪 赵锡章 刘震东 王毓峰 王铭章 赵渭滨 谢升标 范廷兰 马德山 刘桂五 陈钟书 扈先梅 严家训 周元 朱家麟 李必藩 黄启东 邓佐虞 彭璋 马威龙 张相武 关化新 金正国 周建屏 方叔洪 魏长魁 杨俊恒 李学福 刘曙华 张传福 陈德馨 常有均 陈宇寰 雷忠 钟芳峻 范荩 姜克智 吴景才 李延平 洪麟阁 冯安邦 朱炎晖 张镜远 范筑先 徐光海 郁仁治 徐积璋 温健公 王光宇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陆希田贺成九徐德明 秦进乐付忠贵金道松 1939年 林英灿 刘廷仲 雷炎 邓永耀 张行 李国良 胡发坚 王自衡 王禹九 白君实 龙树林 王克仁 陈安宝 唐聚五 董少白 马耀南 祁致中 侯国忠 魏大光 马秉忠 李文彬 郭征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卢尚秀李剑卜于化臣 杨铁成 1940年 马玉仁 丁炳权 冯治纲 黄玉清 杨靖宇 郑作民 彭德大 袁聘之 陈文彬 柳万熙 曹亚范 桂蓬洲 杨木贵 钟毅 张敬 张自忠 王汝起 张兰生 赵敬夫 董天知 闻允志 熊德成 高禹民 王溥 郝玉明 陈翰章 朱鸿勋 戴民权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冷赤斋李荣张炯 徐秋 1941年 汪雅臣 苏精诚 张铎 白乙化 陈师洛 魏拯民 韩仁和 谢晋元 陈文杞 王竣 梁希贤 唐淮源 寸性奇 刘克信 孙春林 陈中柱 金崇印 陈震寰 郭铁坚 杨忠 石作衡 朱实夫 李翰卿 赖传湘 武士敏 罗忠毅 廖海涛 陈明 刘海涛 刘子超 朱立文 辛俊卿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张忠喜林铎戴克信 王立人曹友民 1942年 马玉堂 黄春庭 郭国言 赵尚志 范子侠 刘德明 包森 刘诚光 郭陆顺 杨宏明 孙毅民 陈元龙 朱世勤 胡义宾 陶净非 张仁槐 谢翰文 左权 孙开楚 戴安澜 常德善 石景芳 杜子孚 王远音 张友清 王凤山 许亨植 张庆澍 窦来庚 魏金三 汪洋 王泊生 孔庆同 夏云超 陆升勋 于寄吾 于一心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刘诗松彭光肖伟成 袁心纯王炳三赖国清 王志发王东福王兴汉 刘小秀李宝乾 1943年 韩子衡 徐尚武 唐克威 李永安 周复 张少舫 郭好礼 王立业 李忠 杨承德 彭雄 田守尧 易良品 夏祖盛 高道先 马定夫 邓振询 陈耀元 赵义京 李竹林 柴世荣 杜邦宪 朱程 袁鸿化 萧永智 李忍涛 许国璋 彭士量 符竹庭 孙明瑾 柴意新 刘志超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周致中郑前学江春炎 1944年 康俊仁 马本斋 胡继亭 吕公良 黄永淮 卢广伟 李家钰 陈绍堂 周鼎铭 王剑岳 胡乃超 余子武 马晓云 王甲本 李恒泉 曾锦云 阚维雍 吕旃蒙 陈济恒 史蔚馥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吴其芳胡厚基 1945年 文立征 齐学启 才山 白云 王先臣 桂干生 同年殉国的抗日将领略历 王魁一王成林汪德清 李星三 附录 国民政府追晋的部分陆(海空)军少将名单 后记

编辑推荐

《国殇志:中华抗日英烈录》以人物为经,堪称14年中国抗战编年史,全面了解抗战不可不读的一本书。

前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时14年,牺牲的军民达3500万以上。这部《国殇志——中华抗日英烈录》辑录了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军队少将以上职(衔)人员的主要经历及其英烈事迹。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军民在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中,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不畏强暴,与敌人浴血奋战,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实现全国抗战的政治基础和争取民族革命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党正面战场和解放区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同仇敌忾,许多为民族独立而英勇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士,与抗击日本侵略军而壮烈牺牲的无数共产党员、我军将士和人民群众一样,令人崇敬,令世代缅怀。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迄今为止缺乏一部较为完整地辑录国共两党军队抗日殉国将领及其事迹的图书。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极大地推动了抗日战争历史研究的发展;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也进一步有利于历史认识的前进和对抗日战争历史共识的取得。可以说,这部《国殇志——中华抗日英烈录》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而且这本书将在对日军作战中牺牲的国共两党军队的将领,按牺牲年代做统一排列,避免了通常的“国民党军队”“共产党军队”的划分方法,我想是有些创意的。它反映了抗日战争全民族革命战争的本质和全国人民不分党派、军队、民族、信仰,团结一致,共御强敌的历史。当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东北和华南等地的抗日部队,除少数将领在抗日战争初期开始改编时被国民政府授予正式军衔外,其后在长期的敌后抗战和部队的大发展中,就再也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正式任命或授予军衔。鉴于这些具体的历史情况,编者将八路军、新四军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牺牲的将领定格在旅以上领导干部,应该说,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以当时国民革命军的旅指挥员相当于少将军衔,基本上是公平合理的。我想这样理解,可能比机械地对比国共两党各牺牲了多少将军更有意义一些。人物研究是近代历史研究比较复杂、比较困难的方面。当然这一本人物集不能说是尽善尽美的。我与编者的态度一样,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进一步推动对抗日战争历史人物的研究,也是对死难的、为国捐躯的英烈的一种纪念,也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具体研究,弥补当前研究的某些不足和疏漏。何理(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2012年9月

内容概要

肖英,60后,历史专业毕业。在京一家出版单位从事编辑工作近三十年。感佩抗日英烈,编著此书。

媒体关注与评论

历史很有趣,要不有人说:今天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历史的再现。读有趣的历史时,再遇见一位有趣的领路人,那么这段有趣的阅读历程,将会更有趣,本书的主编萨苏便是这样一个有趣的领路人。——《文汇读书周报》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刘家麒(1894—1937),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五十四师少将师长,追晋陆军中将。 字铮磊,又字锡侯。湖北武昌人。幼年丧父。自幼聪颖好学,青少年时代深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立下革命救国之志。武昌起义爆发后,刘家麒不顾祖父、伯父的劝阻,加入学生军,投入反清革命洪流。后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9年毕业,被分配到东北边防第一军,历任边防军教导团炮兵排长、连长、营长、团附。1926年,刘家麒任国民军第四军炮兵第一团团长,驻防豫南,积极响应北伐,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炮兵司令兼第一团团长,加入了北伐军的战斗行列。1931年,刘家麒被晋升为第五十四师少将参谋长,后又担任第五十四师第一六二旅旅长,1936年2月被国民政府授为陆军少将,后选调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深造。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刘家麒义愤填膺,多次向校方申请,要求率部抗日。9月,刘家麒从陆军大学毕业后被分配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师少将师长。他火速赶回部队,立即随同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将军一同率军北上抗日。 这时,日军在攻占了北平、天津后正沿平绥路进占天镇、阳高一线,沿平汉路南下占领石家庄并继续西进娘子关,妄图一举拿下山西腹地,歼灭在山西的抗日部队,解除中国军队对其侧背的威胁,以大举南下侵占中原。晋绥抗日部队奋勇抵抗入侵日军,但终因敌强我弱,连失大同、雁门关重镇。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迫于形势,向国民政府急电请援,国民政府派卫立煌率第十四集团军入晋援助。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也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开入山西作战。 刘家麒所率的第五十四师奉令担任中央兵团南怀化东北高地中央地区主阵地的布防任务,该军装备良好,久经沙场。刘家麒率领其属下的第一六一旅和第一六二旅进入阵地后,马上指挥将士构筑工事,储备弹药,并陪同郝梦龄将军亲临前线鼓励士兵奋勇杀敌,忠心报国。全体官兵士气高昂,决心以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誓与阵地共存亡。 1937年10月,忻口战役打响,日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火力支援下,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刘家麒率领第五十四师坚守在中央地区的主阵地南怀化高地,日军对其发起了强攻,中日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血战。日军步兵在其炮火和飞机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波浪式的冲锋,刘家麒将军率领部队沉着应战,多次与日军展开白刃肉搏,近距离互掷手榴弹,阵地上杀声震天,血肉横飞,战况惨烈。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刘家麒都亲临前线,指挥部队作战,誓与日寇血战到底。刘家麒不获胜利绝不生还的坚定决心,深深地感染了战斗中的抗日官兵,激励着他们与日军顽强拼搏、光荣献身的斗志。 10月12日,在日军的强大火力攻击下,南怀化主阵地被突破,双方步、炮主力在忻口西北和南怀化东北高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刘家麒将军亲自指挥部队反复冲锋攻夺阵地,多次与日军展开拉锯战,阵地几经易手。中国军队将士虽奋勇杀敌,终因装备差距太大,阵地落人日军之手。


 国殇志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