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趣谈》书评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8
ISBN:9787532534517
作者:陈诏
页数:188页

不解馋,兼谈食物与文字

话说,先在图书馆看到过关于红楼饮食的书,貌似也是陈诏所著。后来宿舍楼下卖旧书,看到这本就买了。算是冲着作者的名头吧。中午买书,下午一直没心思听课,渴望晚上趴在被窝里YY美丽食物。想来这书一定是很触动味蕾的。晚上读,居然没两下就翻完了,而且没有出现期待中的高潮。有点失落,关灯睡觉。食物这个东西,要讲得既透彻又引人入胜是很难的。透彻需要细致,引人入胜又需要点夸张和简洁。记得有首七律《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白玉薄笼妖色映,茜裙轻裼暗香飘。 嫣红狼藉谁收拾,十八闽娘裂紫绡。 高中时老师在黑板上抄此诗,看罢全班哄笑。词句都是美的,然而堆砌起五十六个整齐的字来,就为说那层容易发蔫的荔枝膜,则近乎于迂腐可笑了。今天重读当然感受又不同,很怀疑徐老爷子醉翁之意不在膜。题外话,且打住。可见谈吃需要才情。另方面看,没有才情的人也难得从吃上体味到精细的快乐。印象中写得好的小品文往往出自大家。我们成长的年代对这种大家小品是不屑的,即使承认其文学价值,也不忘批判下作者的思想觉悟。最典型自然是梁实秋。那时不管看过《雅舍》没,都喜欢站在道德的高度去批判两下。之后猛然风气就变了。恐怕还是得益于小资的大行其道吧,居然能频频见到《雅舍》式的文章。先是大伙儿齐心协力翻出民国文人犄角旮旯的老底,进而扎进古籍堆,再之后大约发现老爷子们没喝过鸡尾酒、没泡过吧洗过桑拿、没坐过飞机火车地铁,太老土了,于是转而舶来,最后毅然亲自操笔,大大玩了一把“情调”。前两年网络上食评曾一度风行,小可也拜读过。可是涉及到自己的嘴巴,还是愿意吃妈妈的清炒白菜、腊肉干子。像可尔必思、起司、罗勒、西多士这类东西,只觉得名字新鲜,从来没去弄清究竟为何物。至于那些明明有中国名字却偏投靠洋名的玩意儿,就颇有“你可知Makau不是我真姓”的味道了。吃得如此作态,不禁让人反胃。早早离了这茬子事儿。在食堂犹豫买白馒头还是荞麦馒头似乎更刺激食欲。后来还是看《红楼夺目红》,提到“御田胭脂米”,才又有了靠视觉满足味觉的兴致。还整理了《红楼梦》中提到的食物,有:莲叶羹,建莲红枣汤,枣儿熬的粳米粥,碧粳粥,豆腐皮包子,枣泥馅的山药糕,梅花香饼,桂花糖蒸新栗粉糕,菱粉糕,藕粉桂花糖糕,香稻粳米饭,茯苓霜,枫露茶,玫瑰清露,木樨清露,杏仁茶……一朋友说,当年看到“碧梗粥”三个字涎硬是下来了。至于著名的经过N道工序做成的没有茄子味的茄鲞,除了几许滑稽,我们竟毫无印象。小时候看过一本小品集,满书都是“翡冷翠”“梵阿玲”这样的字眼,很民国。其中不仅看得到梁实秋、张爱玲这样公然小品的文章,也有老舍、沈从文、朱自清他们的。如今回看,民国文人也未必没有些作态,只是通常作态也甩不掉那份认真和自重。哪怕吃喝,也带着对人生若即若离的况味。就像齐白石画的虽是花鸟虫鱼,却并不下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由此找到自己堕入美食文字的根源。想想,小资泛滥的初期,也曾跟着欣喜过。似乎正可套用一句老话:二十岁的时候没有小资,是有些可笑的。但如果到了四十岁还停留在小资当中,就十分可笑了。扯远了。回到陈诏这书,虽然谈不上一流、解不了馋,说到败胃口也是绝对没有的。


 饮食趣谈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