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文集 谐谑卷》书评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
ISBN:9787800396182
作者:王朔
页数:624页

那时的感想传到现在

看这本书很久了,是因为放假无聊,在家里翻的爸爸书看的,那时候看起来一篇一篇的故事都不是很长,觉得看他的书很有趣,很有道理。就像他自己写的:“那时我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欲望很强,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这些书里的人、情景和一些谈话是那时我经历过的,在生活中也不特别,仅仅因为我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趣,虚张声势地写下来。这些情景不在了,这些人也散了,活着的也未老先衰,我也不再那么说话和如此看待自己,所以有时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 ”“年轻的时候认为有很多重要的在前面,只要不停地奔走就能看到,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已经过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对过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也没有任何偶然,都是必须经过的,我不信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选择。”很现实的东西很有趣的写下来,让人读了放不下,很厚的书可以像看故事书一样的看完,就有这么神奇!我是不喜欢看那种很,怎么说,就是理论化的,恩,长篇大论的书,可就是喜欢他王朔的。有人问王朔:“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名利了。”我也喜欢他的直接···

很投入的看笑了

在这个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在家过着混吃等死的日子。先是坐着看书,陷进沙发之后,就上床躺着看书,眼睛睁不开之后就任由自己从容睡去。只是做的梦全乱了,才在书上看了“好梦一日游”在各处张罗借道具,我梦里也就忙着借服装!看成这个样子,投入了!这本王朔文集是九二年出版的,距今20年了,破损程度可想而知,封面画也是乏善可陈,不过王朔戏谑的文字,确实是茶余饭后催眠佳品。从《顽主》开始的一群靠谱青年做不靠谱事,于观,杨重,马青也是相当认真的在做他们“3T公司”,替人解闷,替人解难,替人受过。《一点正经没有》靠谱青年就成了垮掉的一代,麻将桌上规划人生。《你不是一个俗人》被改编成冯小刚电影《甲方乙方》,“3T公司”变成了“三好协会”,主要工作是“捧人”,也确实是大家一条心,其力断金。不管再稳的住的人,个个揣着不自在进去,都被“捧”的心花怒发出来。后来附加服务的“好梦一日游”更是成为拍成电影之后的主要看点。王朔写的小说确实比较方便改成电影,因为心理描写基本没有,文字基本全是对白,在《你》一篇中冯小刚以三好协会成员兼客座专家的角色出现,文中有这样一段捧他的话“冯师死后,哪儿都可以烧,唯独这张嘴一定要割下来,永久保存,供人瞻仰。”对,就是能在这张嘴上。到第四篇《痴人》,上来就是一段景物描写,我看笑了。“桃花尚未盛开,蓬散为一伞,只枝枝布满花蕾,扇骨般翘直,宛若一捧嫩润插花,被一只巨手设于天地间,供天眼俯瞰观赏。”“在我们这些中终年见惯北方冬春之际萧瑟景象,熟谙四季交替规律的人看来,这花委实有些不合时令。”“我是偶一登高回首方看到这一株寂寞的花。”实在看着别扭,可能经过前三篇想来点不一样的,改一改自己的写作风格什么的。但是这三段完了接的就是“当时我正和同事边吃着食堂的包子边玩牌。”我就没搞明白,到底是食堂在高处回首方看到呢,还是吃着包子玩着牌想到了。总之这是一本看到哪里都可以撒手不看的书,反正故事没有结尾。但是可以博君一笑,虽然比起《生活大爆炸》有跟不上时代之嫌,但是地道国产幽默,没事偷着乐嘛!

问题在哪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王朔引领着一代年轻人,揶揄着一个扭曲的社会。此书中每一篇小说都立足于社会里一群地位低微的年轻人,充分展示了被扭曲的人格和迷茫失落的一代。《枉然不供》讲述了一个不得志的年轻人李建平,利用多位女性的名利欲而骗取女性信任进而猎获肉欲满足。他的不法行径仅限于此,但人们借此引申和妄自推论进而断定他参与了一宗谋杀案。最终他无法自白,含恨冤死。真凶是谁?作者并未直接交代。但作者在小说末尾突兀的指出:受害者的原单位“川湘”在结案后,重新装修并且饭菜价格翻了倍,大部分顾客敬而远之,员工根本不在乎生意冷淡。真凶和真相也就不言而喻了:拥有财富的人比一穷二白的人更有条件也更有机会去掩饰自己的犯罪。而穷困的人们并没有因困苦而收获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反而招致额外的犯罪嫌疑。《顽主》和《一点正经没有——顽主续篇》叙述了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年轻人。他们没有抱负、没有追求,终日混在一起玩耍。办个“3T公司”(3T是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看似风风火火的搞事业。然而一群自己都无法替自己解难、解闷的年轻人又凭什么去替别人分担呢?而文中别的人们,例如作家,也是表面上能对他们谈大道理,自己暗地里也无法排遣自己的苦闷。在续篇里,作者更是进一步调侃文人:百无聊赖的年轻人只能去做文人,他们做文人首先是借着作家的名头去骗吃骗喝。后来买下了个濒临倒闭的杂志社,又应邀去给学生讲文学,却被鸡肠小肚的老文人纠缠着上法庭,质疑他们的文人资格。最后这群年轻人通过流氓式的辩论赢得了官司,正式被承认是文人。《谁比谁傻多少》可谓是此书里写得最优秀的小说。文中的编辑部人浮于事,人人得过且过,遇事首先想的是面子问题。后来一个女性机器人加入了编辑部,担任编务,负责各种杂务活儿。一开始人人待她如机器人,于是把各种能让她干的活全给她,大家就享受大老爷似的待遇。这个叫机器人斟茶,那个叫机器人拿稿子。然而人心不知足,渐渐的人们更是连稿子也想让机器人去审批了。机器人审批下来的稿子基本都不能用,人们就怪她怎么没主见。谁知机器人一语道破:“我的设计师是怕你们妒忌,你想啊,我太能干了,不就把你们都比下去了?”后来机器人看的言情小说多了,自此在工作之余到处去傍大款。人们又纷纷用自己的标准去做道德批判。机器人却说,我的私生活并未影响工作,你们管不着。机器人不接受任何道德劝说,但已婚的编辑于德利真正对机器人表现了人性的关怀,机器人渐渐爱上了于德利。编辑部里众人都看出来了,机器人对于德利流露的是真人的感情,那不像是任何机器人所能拥有的感情。人们觉得被当傻瓜耍了。大家通过互相揭短,得出结论: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只能听好的,一说坏的恨不得当场吃了对方。”于是人们各自对着机器人说她的缺点,都不管用。机器人还是若无其事的样子,直到众人逼迫于德利骂机器人,机器人哭了。大家胜利的证明了这个机器人是真人,然而这个真人却不再出现在这个编辑部,不再出现在这群人们之中,没人知道这个人为什么来到这个编辑部,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此书还收录了几篇小说《修改后发表》、《痴人》和《你不是一个俗人》,在下就不一一细表了。总体来说,《谁比谁傻多少》深刻的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并用一个似真似假、半真半假的机器人来引出人类心里无法解决的矛盾:有机会就想偷懒,偷了懒又怕丢饭碗。捧着饭碗要装高人一等,听到坏话要死活挣回面子。然而最终即便挣回面子,却猛然发现那些因此失去面子而消失的人们才是自己最值得珍惜的。面子,是中华民族一个很珍视的传统。还记得无论是北京奥运、上海世博,还是广州亚运,国内媒体和国外媒体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倒也相映成趣:前者歌颂祖国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好客传统,后者讽刺政客浪费纳税人的钱。个中的是非曲直,生气倒是不必的,如王朔般谐谑一番倒是不错的生活野趣吧。

把谐谑进行到底

十多年前的谐谑文章,为什么读起来还像是今天自己的周遭。我黯然神伤,想想计划经济已转变为市场经济,一部分人也先富了起来,九五十五顺利完成,奥运会也召开在即。可怎么,一点没变化呢?这太不应该了!《千万别把我当人》第十八章中有这么一段:个体发廊,老板点头哈腰迎上来:“小姐们做头?” 小姐们闪开身子,露出跟在后面的元豹。 “他做。”王姑娘说。老板仰视着元豹,眼珠子骨碌碌转了几圈,马上又恢复了热情的张罗劲儿。“请里边坐,里边坐吧。” 元豹围着白单子坐在理发椅上,盯着面前的镜子,老板手拿梳子吹风站在一旁疑惧地小声问: “您要什么样的?”“我这样的。”王姑娘站在边儿上摇晃着自己的短发说,“百慧型。”这是10多年前,如果故事发生在现在,又会如何呢?以下是本人的仿写练习:明珠一层,老板点头哈腰迎上来:“小姐们美甲?” 小姐们闪开身子,露出跟在后面的元豹。 “他美。”王姑娘说。老板仰视着元豹,眼珠子骨碌碌转了几圈,马上又恢复了热情的张罗劲儿。“请里边坐,里边坐吧。” 元豹什么都不围坐在小椅子上,盯着面前的外地来的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小妹妹,老板站在一旁疑惧地小声问: “您要什么样的?”“我这样的。”王姑娘站在边儿上摇晃着自己的左手说,“浜崎甲。”


 王朔文集 谐谑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