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灵魂一起守夜

出版日期:2016-3
ISBN:9787544760170
作者:于建新
页数:336页

作者简介

◎二十余载游走于生死之间的灵魂坚守,生命之歌,当代医者内心实录,诗人木朵、庞培等感动推荐,老树画画亲为封面作画
◎一部温暖而又悲壮、细腻却又震撼的现实主义巨著
◎作者行医二十余载,半生心血倾注于此,一幕幕往事跃然纸上,道尽人生百态,世事无常。在人性与现实、 灵魂与肉体的 博弈中,用手中的笔把“恶”推下深渊,将“善”升华而超脱世俗
◎二十四个让人洗尽铅华的睡前故事,半小时读完,却可以静静回味半年。少一分浮躁,多一分思考;少一分迷茫,多一分沉静
◎微博红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老树先生倾情绘制封面
【作家推荐】
于建新的短篇,用人性的阳光照亮小人物的碎片生活,他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起飞,成功飞翔。
——余一鸣(著名作家)
小说家常常是一名躲藏在语言和时间深处的内科医生,在细致犀利的于建新这里,此两者可以互换,犹如《草原》和《特拉克尔诗选集》的作者一样浩瀚而自然。
——庞培(著名诗人)
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或者从业背景,这会让他在写作时有着异于他人的味道。老于做到了这一点,他的那支写过无数病历和药方的笔,写起小说来,节俭纸张又能治愈读者的阅读渴望。
——赵瑜(著名编辑、作家)
【医生推荐】
于建新作为医生,而且是作为感染科医生,将我们每日似曾熟悉的琐事和场景,用他生花的妙笔,跃然纸上,作为医生同行,感同身受。
——成军(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
小说集《和灵魂一起守夜》里的一幕一幕,虽然时代有变化,但是有些就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一样。这是一本“医人疾病,更医人心灵;救赎生命,更救赎灵魂”的小说,病人可以看,普通人也可以看,我觉得医护人更应该看。在纷杂的社会里的深夜里,在夜班的时候,静一静,读一读书,审视一下自己的灵魂。
——宫大鑫(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
本书为短篇小说集。作者于建新从一个医生的角度,写了行医二十余年的所见所闻,泪笑掺杂,悲喜交织——有冒险违规用偏方从死亡线上拉回病人却受到院方处分的人情味医生,有公费医疗考虑到单位效益不好硬挺半年不入院而加重病情的倔老头,有偷换医疗器材从中牟利而致严重后果的黑心医生,也有不被利益诱惑坚持揭发中药供应商假药的“储疯子”,有太平间工作人员不为人知的辛酸过往,有违规帮病人完成遗愿的良心大夫…… 写尽人生百态,世事无常。

书籍目录

老夏
储疯子

和灵魂一起守夜
这个男人的一生啊!

名分
三口烟
生日会
好死!
秘方

老张的病
姚鸿喜
分类
改行
热病
“全面检查”
丰满生活
我有病!
X先生的最后片段
小潘的哲学
八院长
许信忠医生
后记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于建新,人称老于头。1967 年3 月生于江苏金坛,临床医生,行医二十余载,业余时间笔耕不辍。作品曾发表在《小说月刊》、《天涯》、《山花》等杂志。短篇代表作《老夏》、《储疯子》等。
封面绘制
老树画画,本名刘树勇,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艺术系主任 。
新浪微博@老树画画


 和灵魂一起守夜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1条)

  •      “接触”与古典的小说诗学 ——评老于头《和灵魂一起守夜》 文/翟业军 小说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接触”的弱化甚至消失。这里的“接触”,当然不是指一个人与任意的另一个人的邂逅,而是指大量来路纷杂、性情迥异的人、物之间的剧烈的碰撞、吸引、吞噬。也就是说,作为古典的小说诗学的重要功能,“接触”天然地厌恶孤独,它要求人和物的海量的累积,只有人和物累积到相当的量级,世道人心才能于焉浮现;更本能地抗拒同质化,它试图把王公贵胄与贩夫走卒等相互扞格的阶层一道纳入笔端,从而触摸到时代的既纯且杂的心跳。这样一来,《金瓶梅》中的西门大官人一方面忙着与市井淫妇王六儿恣意宣淫,另一方面就一定要汲汲于攀附权相蔡京,如此才能活画出那个时代乃至于世世代代的生、旦、净、末、丑;《战争与和平》里库图佐夫元帅的运筹帷幄与尼古拉轻吻索尼娅时嗅到淡淡的软木炭味同样地撼动人心,它们分别代表着战争与和平之一翼;《子夜》是要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性质下一个总判断的,它索性让吴老太爷一上来就一命呜呼,上海滩的各路豪杰这才得以在吴公馆集中亮相,核心冲突同时隐隐生成。而现代小说据说是要向内转,向几乎无事的路子走的,它相信一个人的零断思绪就是一个世界,相信无以言传的、宁静的悲哀才是真正的悲哀。“接触”在现代小说这里显然不可能有多少用武之地,因为“接触”太过兴师动众,而它是沉潜的、幽独的,“接触”又是一定要戏剧化的,而它则是淡淡的、浅斟低唱的。弱化“接触”会导致一系列审美和伦理后果,比如全景图的消失、“我”的涌现,不一而足。 不过,往深处想,我们会发现,文艺哪里存在进化一说,不同的诗学从来都是并存而非扬弃的,“pass××”中的pass只有在被理解为另辟蹊径时才有了意义和可能。所以,当大家都在写不像小说的小说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写像小说的小说,像小说的小说难道不是小说的可能性之一种?当“接触”坠落为古典甚至落伍的标签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再一次激荡起让各色人等“接触”起来,从而摹写出“众生相”的雄心和野心? 正是在此意义上,我赞赏老于头和他的小说集《和灵魂一起守夜》。作为一名资深的传染科医生,老于头数十年如一日地书写着他所熟稔的医院的故事。医院,一个大家避之唯恐不及却又不得不一再踏入有时还会忍不住偷觑上两眼的神秘所在,它是生与死的交界,光明与黑暗的战场,欢笑和哭泣于其间此起彼伏,贫富、贵贱在这里达成了平等,势不两立的纷争有可能走向永恒的和解,永恒的和解说不定又会引发新的势不两立的纷争。这样的医院正是一个典范的“接触”之地,形形色色的病患与形形色色的病患家属再加上同样形形色色的医护人员“接触”起来,绘就一副全景图,一副以医院之小见世界之大的微缩的全景图。作为“接触”之地的文学性医院,当然不是老于头第一个发明的,六六的《心术》就是另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例证。不过,《心术》中的医院与公寓(《高老头》)、剧场(《娜娜》)、交际花的客厅(《日出》)、编辑部(《编辑部的故事》)等“接触”之地并无二致,六六只是利用医院把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们扭结在一处,让他们动起来,冲撞起来,而老于头则是着眼于医院的特殊性——时时直面存在根基处之虚无,所以这里是冷的,与终极性的虚无作绝望的抗战,所以这里又是热的,一种很亢奋说到底却是极羸弱的热——并由此特殊性逼视出灵魂的大或小来。也就是说,老于头一方面以一座现实与想象交汇而成的文学性医院为中心,把三教九流编织进同一张网,从而试图为当下文学创造出一方名叫金坛的小小邮票;另一方面又以病痛和死亡为利刃,划开由“俗物和凡事”累积而成的一层层肌肤、经络和脂肪,把白的或黑的心脏裸露在我们面前。这样的老于头是宽阔的,因为他从不“有意低徊,顾影自怜”,他的目光必须穿透现实坚硬的外壳,穿透岁月厚厚的尘埃;这样的老于头又是冷酷的,因为心脏如此娇嫩,怎能裸露,更何况利刃过处血珠汩汩涌出;这样的老于头还是炽热的,因为他一定要把混沌的世道人心厘定清晰,尘归尘、土归土;这样的老于头更是温情的,他梦想着用他的文字构筑起一座“洗涤心灵污垢的乐园”,就像老夏那一间既旧且破但静谧、温暖的小屋。如此说来,把老于头定位为金坛的契诃夫可能就是一次诗学上的误判,他还是秉持着一种太过古典的小说诗学,因为他是如此的急着要厘清、要判断、要呼喊、要鞭打,他的“为世诫”的愿望竟是如此的汹涌、骚动,他之于窳败现世的态度又是如此的睥睨、桀骜,就像死去的老夏还摆着一副“马拉之死”的倔强身姿。“为世诫”的写作有时还会闪现鲁迅式的寒光,比如《姚鸿喜》中姚家三子第一次的“潦草成潦倒”和最后一次的“恭敬而郑重”的签名所透露出来的凛冽寒意。 好的,我已经说到,老于头的古典的小说诗学有些“太过”了,“太过”则不及。“太过”的极点,就是他竟然要对世人进行“分类”——要知道,“分类”可是上帝的工作啊,凡夫俗子哪有资格,他们甚至连“论断”的权力和能力都是没有的。“太过”还使得老于头稍微粗暴了一些,缺乏一种“哀矜而勿喜”的情怀。比如,《这个男人的一生啊!》看似写他的死,实则写她的堕落,可是,凭什么单是因为一缕阳光照在她的脸上,衬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就认定她是圣洁的?如果圣洁的起点是可疑的话,堕落又将从何谈起?基于此,我建议老于头软一点、低一点,不要急着说,而要张着耳朵听,睁开眼睛看,这样说不定就可能有了“佛眼”——小说家从来不是峻切的道德家,他对他的人物只有无限的哀矜。 2016年2月2日,南京
  •     《人间三月天》吴花好久不买书了,近日有幸认识了金坛作家老于头,他出了一本新书,各路信息评价极高,堪称金坛契诃夫,于是抵不住对文字的诱惑,网上购了一本《与灵魂一起守夜》。《与灵魂一起守夜》是本短篇小说集。说实话,我偏爱长篇,长篇读来霸气,气势宏大,犹如这三月天,人们都喜欢去南京梅花山看梅花,几千棵梅花,含春怒放,竞丽争艳,层层叠叠,云蒸霞蔚,甚是壮观美丽!《与灵魂一起守夜》这本书,却是顾龙山的梅花,零星的十几棵,树,各有各的姿态;花,各有各的色彩;姿,各有各的妙美!粉色的,玫红的,青色的,白色的;含苞的,怒放的,半开未开的,吸引着人们纷纷踏上了顾龙山的道路。如果用心去读这本书的话,你会学到很多医学知识,了解各种病例特征,甚至学会到一点看病的本领。可是,我是不关注这些的,那些专业的医学术语,就跳过去,我更关心书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命运。《老夏》、《痒》、《生日会》、《分类》、《许信忠医生》……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心也跟着文字的叙述悲伤,忧愁,叹息。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正是隆冬时节,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开着空调,凭借着文字的叙述,自己仿佛不断在白色的医院穿梭,故事是生动的,情节曲折的,在医院这样特殊的环境下演绎着光明黑暗,欢笑哭泣,痛苦疾病,生存死亡,二十四篇小说,有十四篇是以“死”而结束!冷,寒冷,阵阵袭来,越看越冷,越冷越要把它看完。看完了,才感觉到了灵魂,终于穿过寒冷的夜,回到了人间。又是一年三月天,无事坐在阳台上,再次看起了这本书,一个个故事又重演了一遍,一个个人物从书本中抖露了出来,并不觉得冷了,情节一路撒过去,有些地方居然是极幽默风趣的。看看,想想,笑笑,阳光明媚,透过窗玻璃洒进来,人间三月尽芳菲,温暖无限!
  •     因为儿子跟我说不好过度用脑,他怕再头疼,我一方面笑他懒,另一方面倒想起我读高中时确也头疼过,有时候严重到疼得头皮都发麻。那时候妈妈带我去看医生,医生让伸舌头看下,再翻一下眼睑,然后说这是贫血,用脑过度,开点晕可平吧。于是我就天天喝上了甜咪咪的药水,爸爸还去街上买核桃。如果碰上核桃上市的时候,爸爸会买人家拖一板车卖的那种,5块钱一斤,按现在的价格折算起来应该还是很贵的,但我可以经常吃到。你别说,吃吃脑子果然聪明些,也不经常头疼了,脑袋还比一般的女生大。[/偷笑]以前看医生似乎更简单些,现在要去看脑袋,估计要一大堆的检查单了。于老师的小说集《和灵魂一起守夜》里《全面检查》篇,讲的就是全医生怎么变成遇到大小病症都要开全面检查单的,并且他的毛病怎么变成全院医生的毛病。当作者也下意识地说:嗯嗯,你这病,还真不好说,需要全面检查。一种悲哀不仅是涌上了作者的心头吧,还有我们的,我们的。杨键老师评价于老师的作品风格是契诃夫式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确,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不就是这样吗?契诃夫要批判的是沙皇专制给人精神上的残害,那么,众多的全医生又是谁害的,读完作品你就明白了,不禁苍凉。契诃夫是位医生,于建新老师也是一位医生,只有在生死边缘的人才能看透视人生。应该买本契诃夫的作品集子来比较阅读,也许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于老师作品中的人生。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故事性强,文学性较弱,毕竟不是专业作家,还可以,
  •     好书!真是好书!
  •     最后一篇感触最深
  •     “每一本打开的书,都是漫漫长夜。”
  •     喜欢前三个长一点的故事,后面的…有些没懂…
  •     很有分量的书,很真实
  •     医者
  •     逍遥爸爸的书,翻翻是个沉甸甸的时代
  •     小说中很多人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命运也好,社会时代也罢,没有作者多年在医院的经历,是写不出这样现实的作品来,非常不错的一本小说集子。
  •     医患题材的短篇小说集,耳目一新
  •     医院是一个观察生死观察社会的窗口,死亡时刻是可怖的,同时却又是人性的焰火最绚烂的一瞬,老于头作为医生潜伏在这一关口,热切地阻挡死亡时刻的来临,同时作为作家又进行着冷静地观察,所获颇丰,作为读者,同样所获颇丰。
  •     赞
  •     好几个人推荐,读完感觉一般,也许前期期望太高,不太喜欢老于的写法,总觉得别扭,当然,对于医者、患者、医患关系的描述还是有可取之处,印象中有关老夏的记忆最深刻,也最喜欢。
  •     离生死太近,看人生更远。诸多残忍,亦被诸多温柔包裹。有些人,有些话,也许不用说出来,自己体会会更好。
  •     老于头的叙事冷静从容,即使是谈论生死这样的大事,笔调也”淡“得很。但仔细读来,在这平静的叙事之下,涌动着作者澎湃的热情和野心。医院是老于头最熟悉的场所,他将医院作为一个对人世百态的观察点,写那些执着的生和无可避免的死,在笔下铺展出各色人物的人生故事。他对现实的批判犀利却不刻薄,对人事的描写冷静却不冷酷, 读这本小说集,便仿佛经历了不同的人生,也能看到老于头所坚守的灵魂深处的那份纯净和善意。
  •     写作手法很怪异,不推荐
  •     好多年没看到这么优秀的严肃文学了
  •     比预期的要沉重了不少 字里行间都是一股八九十年代的灰暗的感觉 有些故事感觉好cult啊 还有部分物化和轻视女性的情节 虽然不齿 但想想那个年代的内陆县城所有人都是这样 还有旧时代的家庭感情婚姻 读完太不幸福了~
  •     老于头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在这本书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带我们走进了一位行医多年的老医生眼里看到的世界。人情冷暖,真实深刻,发人深省,值得一读。期望看到老于头今后更加优秀的作品!
  •     写作绝对是源于生活。于老哥笔力雄厚,人物情境跃然纸上,每篇小说都很精彩。
  •     致中和。
  •     整本书,作者的笔触不是细腻温暖的,反而如冬天的风,肆意横行,有些让人惊讶,但又觉得离你很近, 大致也只有一个离死亡最近,食人间烟火的传染科医生,才有这样贴近生命生活现实的笔迹
  •     颇有分量的作品,看得出作者在文学上的诸多尝试,但根本还是现实。
  •     就前两个故事好看...但不喜欢他里面冒出来对女性的偏见
  •     于建新《和灵魂一起守夜》之《我有病》。我从中看到了医患矛盾,很多时候起源于一方有病,这些病往往不应该是头疼要去医脚,而是要从本质上解决头的问题,而头的问题又岂是一朝一夕的事,偶尔失常的可以教育,长时间变态的有时候发现都难,更不要说口头教育能解决。而这些变态的说到底往往不是个体肉体变异,而是社会的价值取向的变异。用一句俗话就是:整个社会都疯了,那我就是那个没疯的疯子,用屈子的话说就是:世人皆醉我独醒。医生练习逃跑可行吗?医学院报考门可罗雀可悲吗?高考群几乎每天都会刷一条:我不让孩子学医;高考每一年征平里必有医学,法学,警官。不是我们不想守护你们,而是不敢做守护使者。
  •     医生写的医患短篇小说,真实~~
  •     老于头从医生的职业视角、医院的特殊环境,对人生、人性甚至灵魂深处进行了刻画。这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和体悟,让作品集中的小说有了独特的阅读体验。《痒》不仅仅是体肤之痒,还有对职业的“微痒”,对婚姻生活的“痒”,对时代的“心痒”。《秘方》之秘,正好在于对人性弱点的把握,使其秘方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作者用“仁心”的笔调将其“失传”。《好死》不如赖活着,但面对现代医疗技术还难以攻克的疾病,家属是花钱尽心尽孝,还是让病人有尊严的离世,作者也没有明确告诉我们,选择还在于家属。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