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传统风俗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513011044
页数:183页

作者简介

永嘉县位于浙江南部,瓯江下游北岸,隶属温州市。勤劳、聪颖、纯朴的永嘉人民,不仅创造了璀璨的欧越文化,而且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永嘉传统风俗志》展示了既具各地汉族共性、又具区域特色的吴越民俗和永嘉传统文化。

书籍目录

概述篇
 一、家庭、家族、宗族与村落管理风俗
 二、交际与互助风俗
 三、生产风俗
  (一)农业生产风俗
  (二)林业生产风俗
  (三)手工业生产风俗
  (四)交通运输风俗
  (五)商贸风俗
 四、日常生活风俗
  (一)服饰风俗
  (二) 饮食风俗
  (三)起居风俗
  (四)防病治病风俗
 五、人生礼仪风俗
  (一) 生育风俗
  (二)婚恋风俗
  (三)祝寿礼俗
  (四)丧葬礼俗
 六、岁时节令风俗
  (一)岁时风俗
  (二)节令风俗
 七、文体与娱乐风俗
 八、信仰风俗
 九、语言风俗
 十、陋俗
 十一、其他
专题篇婚娶、丧葬、岁时节令及禁忌风俗与传说
 一、嫁娶风俗及传说
  (一)婚前礼俗
  (二)成婚礼俗
  (三)婚后礼俗
  (四)填房(续弦)的特殊婚姻形式与传说
 二、丧葬民俗及传说
  (一)葬前礼俗
  (二)丧葬礼俗
  (三)葬后礼俗
 三、传统时令节令风俗及传说
 (一)传统时令风俗及传说
  (二)传统节令节日风俗
 四、禁忌风俗
  (一)生产禁忌
  (二)日常生活禁忌
  (三)节日禁忌
  (四)人生礼俗禁忌
  (五)医药禁忌
  (六)其他禁忌
后记

编辑推荐

《永嘉传统风俗志》为我们展示了永嘉既具各地汉民族共性,又具区域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吴越民俗文化和永嘉传统民俗文化,如“岙”等地名就具有吴越民俗文化特色。书中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极具保存与研究价值。

前言

   永嘉县位于浙江南部,瓯江下游北岸,隶属温州市,东邻温州的乐清市,南与温州的鹿城、瓯海、龙湾三区隔江相望,西接丽水市的青田县、缙云县,北连台州市的仙居县和黄岩区。“永嘉”中的 “永”字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就像水的主流分流出的一条向右的支流,在金文中则更像水流的形状,其本意是“水流长”。“嘉”是“美好”之意。“永”、“嘉”二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水流悠长而俊美”。永嘉属东南沿海丘陵地形区,北部、西部有括苍山盘踞,东部北雁荡山蜿蜒。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山间谷地依山势延伸,中部楠溪江自北向南纵贯注入瓯江,南部瓯江北岸和楠溪江两岸为冲积平原。   从出土文物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境内繁衍生息。西汉时为东瓯王国,东晋时置永嘉郡。隋唐时起,这里人口密集、商业发达,人文荟萃,文化昌盛,学风蔚然。唐天祐三年(906)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永嘉学子中进士711名。以薛季萱、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反对程、朱理学空谈心性、“贵义贱利”等思想,提倡“义利并重”,注重经世致用,在国内声名显赫,对后世影响深远。号称“永嘉四灵”的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是南宋中后期中国诗坛的著名流派。起源于北宋徽宗宣和之后的“永嘉杂剧”被誉为现代戏剧之滥觞,开辟了中国戏剧史的新纪元。永嘉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永嘉县志》,方志出版社2003年版,第100页。   楠溪江畔,又是中国共产党的老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就成立于楠溪五尺村。抗日战争时期,永嘉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在永嘉、青田、缙云、仙居、黄岩石边区坚持斗争。   勤劳、聪颖、淳朴的永嘉人民,不仅创造了璀璨的瓯越文化,而且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永嘉人的先辈们不仅留下了新石器时代的不少遗址,东汉以来的古窑址,宋代以来独特规格布局的古村落,及大量明清时期的宅第、牌楼、砖塔、路亭、陵墓等古建筑,构成了具有瓯越文化特征的古朴自然、协调优美的人文景观。   近几年来,由于在永嘉开展古村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调查研究,我们亲身体验到了永嘉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在开展古村落文化和民间艺术调查研究的同时,我们也注意调查搜集永嘉民俗,尤其是永嘉传统风俗所谓传统风俗,指的是主要以传统社会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产生和生存环境的民俗,而以民族—国家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产生和生存环境的民俗则称为新民俗。。呈献在各位读者面前的这本《永嘉传统风俗志》,便是我们在调查搜集永嘉民俗过程中获得的两份珍贵资料基础上,结合调查收集到的永嘉民俗编著而成的。   本书为我们展示了永嘉既具各地汉民族共性,又具区域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吴越民俗文化和永嘉传统民俗文化,如“垟”、“岙”等地名就具有吴越民俗文化特色。在其具有的各地汉民族共性的民俗文化之外,极具区域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永嘉传统民俗文化可谓数不胜数。例如:   永嘉各地路边过去多有凉亭(也叫路亭),亭中置石凳或方正石块,长年免费提供茶水,为过路行人歇脚、避风躲雨提供方便。   旧时永嘉岩头一带的婚礼多行坐筵定位仪式。在乐鼓声的伴奏中,先由男方两个伴娘表演掀帘、开关门、挂画、缚丝、掸尘、敬酒、分筷、见礼等舞蹈动作,然后由新娘表演。伴娘的表演轻盈活泼,自然大方;新娘的表演则略显拘谨含羞。   永嘉各地大年初一一早家家户户要放爆竹,然后开门,名之“开门炮”。人们在初一凌晨竞相去庙宇里“开殿门”,以第一个早去者为最吉利。家中中堂悬挂祖宗画像,摆香案供品,大户人家还要摆上珍玩(五日年满才收藏)。男女老幼,新装洁服,先祭拜祖先,再顺序拜望长辈。   许多传统民俗,表现了永嘉人既敦厚朴实而又直率的性格。例如,菇溪、楠溪人民,为小事纠纷一般不告状,不打官司,通常请地方有名望的人或亲邻来调解。但在村族中无法解决,蒙受极大冤屈的情况下,必定要进府县告状,虽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所谓“争气不争财”。又如菇西、楠溪等地,凡有人家起火灾,乡邻们纷纷提桶舀水前去灭火、救人搬物。事后又给灾民安置,即使与受灾户平时有仇,鸡犬不相往来,此时亦摒弃前嫌,前往尽力救助。再如,永嘉农村有“笑骂”的习俗,男女互相笑骂,虽出口粗野庸俗,却不认为是恶语伤人,如骂“你死开”、“死开远点”、“短命鬼”、“这头毛儿”、“你眼睛给屎粘了”、“你给狗也勿要嚼”等。被“骂”者会毫不生气地回骂对方。   永嘉的每一种传统民俗,几乎都蕴涵着对应的文化内涵。例如:   新郎新娘加迎亲队伍人数再加上送亲队伍人数应为偶数,这叫“凑双”(佳偶),这是夫妻双双百年偕老的好彩头。   楠溪江畔的孝子要头戴箬笠、脚穿草鞋,其内涵是“戴箬笠叫遮天,穿草鞋叫瞒地”。传说是缘于孝子担心尽不到孝行,怕苍天斥责,所以父母死亡,孝子要戴箬笠,穿草鞋来遮天瞒地。   不同的地方祭灶有不少的花样,不同的花样表达了不同的内涵:有的用糯米糖抹灶神像的嘴,为的是使他吃了甜食后嘴软,免得他去讲坏话。糯米糖是粘牙齿的,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他就不可能乱说话了。有的用酒糟抹灶门,这叫“醉司令”——目的是让灶王爷醉得不能说话。   许多节日习俗表现出节日时空是一个特殊的时空。例如:   每年正月初一日,有早饭要多煮的习俗。早饭多煮,为的是吃了还有剩余。俗云:“头厨有余全年余。”   正月初一不斗口,不打架。民间认为若在初一吵骂打架,则全年不宁。   正月初一忌说“死”、“病”、“破”等不吉利字,民间以为犯忌则一年四季不吉祥。   众多优美的永嘉民俗传说体现了风俗与传说的关系。诸多传说解释了相应民俗的由来,诸多民俗因有传说而显得有根有源。例如,在洞房中摆放田鱼的传说、收殓时用桃枝的传说、痛痛快快过年的习俗与传说等。这些风俗传说不仅情节动人,附会巧妙自然,而且具有极高的道德教育意义。如二月二吃芥菜饭的习俗及其由来的传说,不仅表现了珍贵的友情,同时表现了劳动妇女的聪明能干。端午挂菖蒲的习俗与传说,展示了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过年前做米饼和痛痛快快过年的传说,体现了劳动人民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不少传说所表达的民间理念和诉求与当时统治者的主流观点可谓截然相反。为旗帜鲜明地表达民众自己的心愿,传说的创造者和再创作者(传播者)对传统传说进行了加工改造,甚至不惜张冠李戴,跨越漫长的时空,把不同时代的人物、事件拉在一起,与“我地我人我俗”相附会,将传说的变异性特征张扬得淋漓尽致。这些,在本书所记述的许多传说中多能看出。   在永嘉众多的传统风俗中,还有许多直接体现传统道德的良俗。例如:   兄弟分家,自立门庭后,必须共同奉养上辈。如果父母自己吃住,儿子每月或每季要供给谷米及买薪买菜的钱。父母年老则由兄弟轮流供饭,三五天或半月一轮,轮到哪家,父母即到那家去。父母尚有劳力也会尽力帮助儿媳料理一些轻微家事。   永嘉多古渡口,如菇溪大码道、东岸、峙口、珍溪、龙河、溪口等处,均有渡船。摆渡称义渡,不收渡船钱。麦子熟后渡工才会到农家收些谷、麦略抵渡资。   永嘉许多地方十分重视保护森林,每年“开山”一次,给村民砍柴草作燃料。“开山”一般于农历八月间,秋高气爽,又值农闲之时,俗又称为砍“八月柴”。“开山”时间一般十天至半月,这段时间任何人均可上山,按各户分得山场砍采。砍采时间到,则复禁山,并贴出禁约。   当然,永嘉传统风俗中也有不少陋俗。   首先,婚丧庆吊讲究繁文缛节,崇尚奢侈铺张。   其次,有不少歧视女性的风俗,较突出地体现在许多禁忌风俗上。比如认为女性的生肖属羊者,出嫁后必克其夫而寡居。谚云:“女子属羊守空房”。再如,俗以为孕妇是不洁之人,打水井时禁忌孕妇来观看。俗以为如果孕妇来看打水井,则打不出水,即便能够打出水,水质也是不好的。打鱼人一早出门捕鱼,也忌讳遇到孕妇。民间认为打鱼人一早出门捕鱼遇孕妇,这一天将会打不到鱼。而最忌讳的是孕妇参与红白喜事。不仅不能让其做伴姑或参与铺新娘床等,新婚洞房同样禁止其出入。如果孕妇参与葬仪祭祀,则不准触及祭祀物品。俗以为犯忌会冒犯神灵,招致灾祸。寡妇也同样被认为是不洁之人。俗以为妇人的亡夫之魂魄常随妇身,故又称寡妇为“鬼婆”,如有娶其者,必受其祟。或以为寡妇再嫁,将来入“阴司地府”会有两个男人争分其身。因此,如果寡妇再嫁,必徒步走到半路再上轿,否则,前夫的灵魂会跟寡妇而去。先走一段路的用意,是让前夫灵魂发生错觉,认为妻子到外面办事了,不再跟随。   其他陋俗还有“赖人命”和械斗等。   “赖人命”指的是女儿在夫家横死(如夫妻相骂或婆婆虐待儿媳,儿媳上吊、投河、服毒死亡等),娘家即纠集亲邻前去,不问原因,拆屋倒墙,杀猪宰羊给众人吃,甚至殴打夫家的人。夫家的人如遇到“赖人命”,往往要躲避。   械斗是旧时村与村、族与族之间,为争山地、坟穴、水源、田界等发生的集体殴斗。若父亲在械斗中死亡,其子女由宗族负责抚养。为械斗而打官司或坐牢的族人,其费用由族中负担。有的村落之间甚至因械斗结下世仇,互不通婚,亲戚情绝,村民老死不相往来。好在这两种野蛮的陋俗在新中国成立后已渐成历史。   让我们以本书为舟船,漫游于永嘉传统民俗的海洋之中。

内容概要

  温州大学民俗学学科奠基人姚周辉教授,1957年11月1日出生于云南,2012年4月8日因劳成疾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是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神秘文化”研究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浙江省社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任云南师范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图书馆馆长,兼任过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图书馆学会副常务理事长,云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云南省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理事,云南省图书情报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2002年3月从滇池之畔的昆明来到了东海之滨的温州。开设过“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概论”、“大学写作”、“公文写作与处理”、“民俗学研究方法与田野作业”、“中国民间信仰”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也许是血管中流淌有少数民族血液的缘故(母为壮族),对少数民族文化情有独钟,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同时对诸如巫医、气功、灵魂、鬼神之类的神秘文化也颇有兴趣。曾数次到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和浙江温州洞头海岛及永嘉楠溪江流域进行过海岛渔民民间信仰及古村落文化等方面的田野作业。独撰并出版了《神秘的幻术——降神附体风俗探究》、《神秘的符咒——民间自疗法及趋吉避邪风俗研究》、《失衡的精神家园——中国民间灵魂、鬼神、命运信仰研究与批判》3部学术专著。前两书曾在大陆再版和多次印刷并被台湾书泉出版社列入“文化探秘”书系在台湾地区出版发行。合著《畲族民间文化》学术专著一部(排名第二)。主编《中国民俗知识丛书·云南卷》一部,参编《民间文学概论》、《写作》教材各一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参与国家社科课题两项(排名分别为第二、第三),主持厅级项目两项。科研成果获省级奖1项,厅级奖两项。学术研究中既不盲从也不自负,喜用多学科理论对所感兴趣的课题展开多视角、多层次的综合研究,注重学术性、可读性的有机结合。远远说不上聪颖早慧,只能勉勉强强列入“小器晚成”之流。既然如此,当然不敢四处炫耀而只敢“夹着尾巴做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三)手工业生产风俗 (三十六行)也有三百六十行的说法,形容社会分工繁多。永嘉行业颇多,最广泛的是出外弹棉、做木工、养蜂、串蓑衣、建筑、补鞋、理发、做饮食、做服饰等。 (工匠类别)本县有木匠、裁缝、篾匠、砖瓦匠、铁匠、理发匠、石匠、水泥匠、打小铁、榨油、做蜡烛、弹棉、串蓑衣、串棕床、绣花边、打金银首饰、箍桶、土医、屠户、阉猪、米塑、泥塑、扎龙船头、抬棺材、拉车、做陶器、烧炭、卖老鼠药、卖蛔糖药、卖拳、变戏法、写春联、看相拔牌测字等。各有祖师,各专其业。服务方式多样,有的被请到家中做工,有的主动上门服务,有的在家中加工收费。 (木匠)本县工匠以木匠居多。木匠分大木、方木、圆木。三类。学手艺要拜师,一般规定学三年,逢年过节要给老司送礼,出师后要摆酒席谢老司,老司则送一套木工具给徒弟。 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木匠用的尺叫“鲁班尺”,直角形,做木活时挂在颈项上,取时方便。木匠造好房子,或做好床与陪嫁家具,主人要宴请并送红包。新房子造好后,若住进去运气不佳,或木床造好后夫妻不和,便认为被木匠老司弄了魇镇术,要请其他木匠用“鲁班法”来解除。 (裁缝)也称做衣老司,以女的居多,但也不乏男裁缝者。裁缝一般上门做活,尤其在婚娶人家,一做就是几天,而且要二位老司同做,表示成双凑对之意。新中国成立前,男裁缝只做大襟、长衫、短袄之类。 (理发匠)理发匠男多女少,学理发亦要拜师,一般二年出师。农民剃头一般到理发老司家里,但在农忙时节,或住在山区较远的地方,匠人也会手提剃头篮上门理发。昔日剃头不收现金,全家人口包剃一年,议定多少稻谷。理发式样:中年人多平头,老人多和尚头,妇女一般剪发不开额。男人如走亲戚或逢喜事,头发不长也要削额、剃胡子。老年人剃了头还有挖耳朵的习俗,然在腊月二十六日后至春节期间就不再挖耳朵了。农家结婚,都要请理发匠来给新郎官剃头,并赏给红包,还要请理发老司吃喜酒。小儿满月时,请理发老司来剃满月头,俗称“打光光”,要赏以理发老司红蛋、红包。 (弹棉人)弹棉人,也称弹棉郎,在楠溪、菇溪均有分布,以楠溪港脉为多。弹棉郎只用一张牛筋绷成的弹棉弓,一把棒锤,一个木磨盘,即可把新棉加工成棉胎或把旧棉胎翻新。弹棉郎一般师徒两三人常年在外,个别的携家外出定居,足迹遍及全国,其中在云南、贵州、广西、江西一带最多。吃、住在当地农家(有的晚上在堂屋棉胎板上睡觉,盖的是新弹好的棉胎),一般在腊月回家过年。

图书封面


 永嘉传统风俗志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啊哈哈哈
  •     温州情结。好书。经典。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