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6-12
ISBN:9787533946529
作者:[英]弗朗西斯·培根
页数:232页

《培根随笔》的笔记-第21页 - 论父母子女

父母在子女零用钱上吝惜有百害无一利,会让孩子们变得卑微下贱,学会投机取巧、欺诈哄骗,交上狐朋狗友,当有朝一日口袋满满,他们更会挥霍无度。事实证明,父母应在子女面前树立权威,却绝不可使子女囊中羞涩。
人们有种愚蠢的做法(无论家长、教师还是仆人都一样),就是制造并鼓励兄弟从孩提时就相互竞争,导致他们成人后也纷争不断,令家庭无法融洽。
选择最好的路,习惯会让这条路走得愉快又轻松。

《培根随笔》的笔记-第102页 - 培根随笔·文摘

论学识
学识令人心神愉悦,谈吐优雅,能力出众。心神愉悦最能在独处幽居时体现,谈吐优雅最能在演讲雄辩时体现,而能力出众则最能在处理事务的判断力和布局上体现。尽管专业人士可以对某些具体事物进行处理甚至做出判断,但对大局的考量、做计划安排工作等则最好由有学识之士来做。
只知埋头苦读不愿干事是懒惰,将学问全用在华丽辞藻上是做作,只会照搬书本是书呆子气太重。虽然学识能让你的天性更完美,但能让学识更完美的则是经验:天生的能力就像自然生长的植物,需要用学识来修剪培育,而学识本身又容易让人变得漫无目的、夸夸其谈,只有通过实践经验才能变得脚踏实地。狡诈之人蔑视学识,愚蠢之人崇敬学识,明智之人则运用学识。书本不会教你如何运用知识,那是通过潜心观察才能获得的、书本之外又高于书本的智慧。
不要只是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尽信书中言论,更不要仅为摘录字句为己所用而读书,一定要仔细斟酌思考。有些书浅尝便可,有些需要囫囵读完,少数书籍值得仔细咀嚼消化。也就是说,有些书选取部分读过就好;有些值得一读,但不用太费心思;而少数书籍则须完整阅读,用心体会琢磨。还有些书可以由他人读完后做摘要供你参考,但这个方法只用于不太重要的论点和平庸的书籍,否则,提取书籍精华就如同平民们提取的蒸馏水,寡淡无味。
读书能让人成长,探讨能令人完备,而笔记则令人严谨。如果笔记做得少,那就得有极好的记性;如果探讨得少,就必须要有当场应变的机智;如果书读得少,那就只有狡诈一些才能显得自己好像懂得很多。
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令人诙谐,数学让人敏锐,自然哲学令人深沉,而道德哲学则使人肃穆,逻辑修辞令人长于争辩。“学识影响举止”,不仅如此,就连心智上的障碍都能由恰当的学习来弥补,就像恰当的运动能够治疗身体的疾病一样。保龄球对肾脏有好处,能治结石;射击对肺部和胸腔有好处;缓步慢走对胃好;骑术则对头脑大有裨益;如此等等。同样,如果一个人容易走神,就让他学习数学,因为在证明过程中一旦稍有走神就得从头算过;如果他不太能分辨细微的差别,那就让他学习经院哲学家的著作,它们精细得连头发丝都要分开;如果他不知如何穷追猛打,也不知如何用一件事去证明或解释另一件事,那就让他学习一下法律卷宗。因此,心智的各种缺陷也都有特殊的药方可医。
论青春与暮年
年少之人也可能少年老成,只要他从不虚掷光阴,然而此等情形实属罕见。普遍说来,青春就像最初的沉思,远不如后来的沉思那么睿智。除了年龄上的青春,还有思想上的年轻。但通常年轻人的发明会比老年人的更充满生机,想象力流淌过他们脑中时也更绚烂,因为它更贴近神灵。那些天性火爆、志向高远、渴慕成功又不安分的人不够成熟,直到他们步入盛年之后才可成就大业,恺撒和塞维鲁便是如此。史书评价后者时如此写道,“他年少时曾犯过无数错误,甚至有些疯癫”,然而他却几乎成为有史以来最能干的帝王。沉稳的个性可能对年轻人颇有益处,如奥古斯都、佛罗伦萨大公科西莫和勒莫尔公爵加斯东等。反之,对于老人来说,保持住热情和活力更难能可贵。
年轻人更适合创造而不适合判断,更适合执行而不适合提出建议,更适合尝试新事物而不适合已有所成的事业。年长者虽然能在需要经验的事业中为他们提供指导,但在新兴事业中却只会令其裹足不前。
年轻人一旦犯错容易事业尽毁,而年长者的错误只会是做得过少、行动太迟。
年轻人在决定自己的行动时,容易好大喜功却无力完成,匆忙想要达到目的却不去考量方式方法和轻重缓急,随意改变并一意孤行,鲁莽创新却不计后果,不顾可能造成的未知弊端。一开始便用极端手段,即便令错误更甚也不承认、不悔改,就像还未驯好的马匹,不知何时停步、何时掉头。而年长者则反对过多,顾虑太久,太不愿冒险,太轻易就后悔,极少能咬牙坚持到底,总是只要勉强成功就已满足。
显而易见,若能结合两者的长处那就再好不过。一方面能够确保眼前,因为两个年龄段的人可以互补;另一方面则能确保事业的延续,年轻人虚心求教,年长者则掌舵护航。最后,此种安排对外交也有好处,年长者富有权威,而年轻人则讨人喜欢。不过在道德方面,可能更应该让青年人挑大梁,正如政治方面该由年长者做主角一样。
《圣经》说:“你们的少年人要见异象,老年人要做异梦。”有个老师曾分析说,这句话暗示着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加接近上帝,因为幻象相较于梦境是更加清晰的启示。当然了,人在世上的经历愈多,人世便会愈加毒害他,年岁带来的益处更多地在于理解的力量,而非意志和情感的优越。
有些人年少成名,随着时光流逝却才智枯竭。第一种是很早便机智过人,不久后却一反过往,如修辞学家西摩热内斯,他的书曾妙语连珠,之后却只有愚蠢言论了。第二种是有些天赋对年轻人而言更优雅,对年长者却不然,例如流畅华丽的辞藻在年轻人身上很美妙,但在长者那里却不然。因此西塞罗在批评奥腾休斯时曾说:“他的风格仍与从前一样,却再也不适合他了。”第三种是年轻时过早便将压力之弦绷得太紧,年岁渐长后无法延续,只能松懈下来。李维就曾如此说过大西庇阿:“与他年轻时的伟业相比,他最后的作为相形见绌。”
论美
德行犹如宝石,简洁高雅处最能衬托其美。就人而言,德行最好配上标致的身躯,但不要太过纤弱,宁愿要高贵的气质而非美丽的外表。同样,绝美之人同时也拥有极佳德行,这样的情况几乎难得一见,似乎大自然造人时太忙,总免不了纰漏而无法产生完美之人。往往那些成就丰功伟绩的人似乎并无太伟大的心灵,因此人们更关注举止而非德行。但也有例外,例如奥古斯都、苇斯巴芗、法兰西的腓力四世、英格兰的爱德华四世、雅典的亚西比德和波斯王智者伊斯迈尔,他们拥有高洁伟大的灵魂,却也是当世最美貌之人。
就美而言,面容之美胜过肤色之美,得体和仁慈的行为之美又胜过面容之美。美最出色之处用画笔无法描绘,也不可一眼便知。任何真正的出众之美都在比例上有奇异之处。人们无法判断两位画家阿佩利斯和丢勒谁更无聊,丢勒画人像时总纠结于几何比例,而另一位则爱将人们脸上最美的部分综合在一起,造出一幅幅完美画像。依鄙人愚见,这样的人像除了画家自己,谁都不会喜欢。我也不认为哪个画家能够画出举世无双的美人面孔,除非忽有神来之笔,就像音乐家作曲时的灵感突现,而非拘泥于规则。人们都见过这样的面庞:如若分开来,可能每个部分都平淡无奇,放到一起却美丽无比。如果美最重要的因素存在于得体的仪态,那么,长者很多时候更加器宇轩昂就不足为奇了。“美人即便迟暮亦美。”若非以青春补足,年轻人不会获得无瑕之美。
美正如夏季的果实,轻易便会腐坏,难以长久,且常常会令人年少轻狂,并令老者颇觉难堪。但正像我之前强调的,若美能与德行为伍,便能大放光芒,而恶行则无地自容。
论高位
身处高位者实为三重仆人:君王或国家之仆、名声之仆和事业之仆。因此,他们毫无自由可言,无人身自由、行动自由,亦无时间支配的自由。这种欲望匪夷所思:宁愿牺牲自由也要攫取权力,抑或攫取统治他人的权力却丧失自我约束之力。
爬上权力巅峰需殚精竭虑,历经艰难困苦以换取更多艰难困苦,时常需卑劣做人,历经无数屈辱才最终换来尊严。立足之地如履薄冰,若想退出也无非是垮台或者黯然落幕,真是可悲可叹。“人若已非当年之自我,又有何理由苟活于世?”然则,人们绝无在欲退之时退出的可能,也不会在该退之时退出,甚至当他们已年老或病弱,本该退出公众视野,却难耐寂寞,正如一位老朽市民,仍要坐在街口,只能徒增众人嘲笑他衰老的口实。
确实如此,高位者的幸福只存在于他人的感觉中,如果要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判断,是找不到幸福的。他们一想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想到别人羡慕崇拜的目光,才会觉得幸福,虽然此时内心的感受正好相反。高位者对自己的悲伤最为敏感,对自己的过错却总是最后意识到。毫无疑问,事业越亨通,对自己就越陌生,陷入烦琐的事务中,根本无暇顾及身体或精神健康。“若人死之际为他人周知,唯死者不自知,实为大不幸之命运。”身居高位,你有权行善也可以作恶,而后者就是个诅咒。在作恶时,最好的情况是非己所愿,其次是能力有限。而行善的权力才是远大抱负的终极意义。行善的想法(虽然上帝也接受想法上的善)对人而言,只不过比好梦稍强,除非付诸行动。要想付诸行动,就得有权力和地位作为凭仗。人们最终想成就的是美德和功绩,这是安度余生的慰藉。既然人能参与上帝的功业,必当能分享上帝的安息。“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这样才有了安息日。
在你履任高位之时,须先设立最好的楷模,因为仿效正是最好的规范;一段时间后便回头审视,严格反省,看看是否行为无瑕。不可忽视那些前任犯下的错误,这并非是要你泼人污水,而是告诫自己不要重蹈覆辙。因此,在改良时切不可夸大或丑化前事前人,仍需尊重旧律,再予以合理改革。凡事都要追本溯源,观察它们是如何由盛到衰,但一定要向两种不同时代讨教:参考古代以决定怎样做最好,参考当代以决定怎样做最恰当。你的行事风格需有章可循,这样众人就能提前得知该期待什么,但切不可太独断和强硬,如果你偏离了自己的信条,则须尽心解释。捍卫自己的职权,但绝不可激起权力之争,宁愿以沉默和事实捍卫职权,切勿大张旗鼓挑衅宣扬。同样,也应捍卫下属的职权。要这么想,坐镇指挥比事必躬亲更有尊荣。欢迎和鼓励任何关于本职事务的帮助和建议,切不可把能带来消息的人当成爱管闲事者赶走,要乐于接受他们。
权势之人的恶行有四:拖沓、腐败、粗暴和徇私。解决拖沓问题:确保言路通畅,守时,尽快完成手头之事,除非有必要,绝不将诸事混杂起来。解决腐败问题:不仅要控制自己不伸手,还要确保奴仆不受贿,也要约束行贿者,令其不能行贿。廉洁奉公的行为可约束收受贿赂者,而公开宣扬廉洁奉公、痛恨贿赂则能杜绝行贿行为。除了杜绝此错,也要避免他人疑虑。那些朝令夕改却未能给出充足理由的人,常会令人怀疑其腐败。因此,任何时候,如果你要改变看法或行为,需开诚布公,宣布时须表明自己改变主意的理由,绝不要偷偷摸摸去做。那些仆佣或亲信如果性格内敛,也没有其他明显缘由该受人尊敬,人们常会将他们当成向高位者行贿的后门。解决粗暴问题:这是一种招致不满、毫无必要的行为,严厉会让人心生畏惧,而粗暴只会让人心生怨恨。即便是责备下属,也应该庄重以待而不可辱骂嘲弄。至于说到徇私,它比行贿受贿更糟糕,因为行贿只是偶尔的事,但如果被死皮赖脸的纠缠或随意的人情牵着鼻子走,便永远都无法脱身,正如所罗门曾言:“看人的情面,乃为不好;人因一块饼枉法,也为不好。”
古话所言极是:“高位可暴露人心。”它能令有些人更高尚,有些人更卑微。“没坐上皇位的人才是公认最该当皇帝的。”塔西佗曾如此描述加尔巴,而说到苇斯巴芗,他却是这么说的:“他是唯一一个获得权力后变得更高尚的皇帝。”当然,前者谈的是治国才能,后者谈的是礼貌热情。获得尊荣却变得更好,足以证明他们灵魂的高洁和慷慨。因为高位是或者应该是德行之位,就像在自然界,万物未居其位时疾奔不止,正居其位便冷静泰然。
因此,野心勃勃时人会奔忙不息,居权位后便安然冷静。任何攀上高位的人都曾爬过险峻阶梯,如果非要结党,最好在正努力上位时择良木而栖,待到登上顶峰再行不偏不倚。对前任的所作所为需公平以待,审慎温和,如若不然,当你卸任时,也必将会为此付出代价。如果你有同僚,请尊敬他们,宁可在他们不愿见你时召唤他们,也绝不可在他们有理由认为需被召唤时忽略他们。在私人谈话和私下答复别人请求时,不要总让人留意到自己的地位,不如让他们说:“此人执行公务时真的判若两人。”


 培根随笔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