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华战争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71年5月
ISBN:SH11002-42
作者:[澳]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Neville Maxwell)
页数:1370页

作者简介

作者在书中回顾了中印边界争端的历史演变和印度边境政策的形成过程;着重叙述了印度方面如何一步步走上同中国对撞的道路,触发了边境战争,以及印军失败的全部过程和停火后印度局势的变化。

内容概要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是澳大利亚人,一九二六年出生于伦敦。曾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读书。一九五五年进入《泰晤士报》当外交记者,后派往该报华盛顿办事处工作。一九五九年后,他任该报驻南亚记者,常驻新德里。当时正值中印边界争端日益激化和印度对华战争爆发的前后,在此期间,他同印度军政官员接触频繁,对当时印度局势的发展和中印边界争端有过不少报道。一九六七年他回到伦敦,进入东方和非洲学院,研究有关中印边界历史和中印边境冲突等问题,着手写作本书。


 印度对华战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在写这个书评之前,本人还未有幸阅读本书。按照常理来讲,是没有资格来写的,但是还是见猎心喜,耐不住心痒,胡乱诌几句。三联书店出版的书,应当是还不错的,毕竟人家也是有把关的。1971年出版,本人觉得这或许是个敏感的年份,70年代的旧事在这里就不赘言了,大家都知道。因此恐怕这本书在立场上会有些偏颇,带有阶级斗争的观点,这是很要命的。然而,以上都是假设,只是根据其时代臆测其可能性的,是需要阅读之后才能尽知的。
  •     中印战争被普遍认为是印度的悲剧, 当然中国从中所获亦不多. 这场龙象之战, 以龙的怒火烧焦了大象的硬皮告终 - 印度其实损失甚少, 中国的惩罚性战争因为经济和补给等原因也相当克制. 对于这场短暂的局部战争关注的人并不多, 所幸其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公开资料, 因而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料, 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其研究主要的着眼点在于中印这两个第三世界的大国, 在1960年前后各自虚弱不堪的时候, 为什么还要进行这样一场战争. 印度以国大党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来赢得了独立, 因而在其原始教义中, 暴力和战争都是属于恶魔一方的, 而自己则要极力维护一种圣徒的形象. 尼赫鲁就反复宣称自己对于战争这类的字眼想想就觉得厌恶. 但是民间的民族主义狂热却逐渐形成. 在这一整场闹剧中, 媒体和某些议员为他们盲目的民族主义所驱动, 反而去影响尼赫鲁的中央政府的决策. 印度立国后为了发展经济而一直武备不足, 其不结盟政策和国大党的历史有关 -- 更多地是依赖印度版本的'以夷制夷'之道. 但62年前夕媒体成功地推动了议会和政府, 去把自己破破烂烂为世所知的军队送到一个连正经地图都没有的地方去. 当时的文官政府对军方颐指气使, 而印度军方只能按照政府的要求把军队运到进退失据的位置上. 退一步讲, 当时的印度中央政府和世界其他政府并没有多大不同, 也是厚颜无耻阳奉阴违者组成的, 一边自诩为第三世界的代表, 一边向喜马拉雅山诸国寻求建立宗主权. 欲壑难填之态和国际运动上的左右奔走大公无私状, 确实是一大景观. 中国方面则一开始就抱定了追求面子而不是实利的做法: 藏南9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只要另订新约, 即交割印度. 也就是接受麦克马洪线(严格说是实际控制线). 但其前提条件是, 一定要另订新约, 这项新约一定要体现出来两国是平等邦交. 在中国与缅甸政府划界的过程中, 中国政府已经按此办理. 这样可以减少争端, 并给全世界留下一个对文明的共产主义中国的好印象. 此外中国在中印边境西段也要按此办理. 但印度的民众和中国的民众没什么区别, 认为那遥远的从来没人去过的地区代表着伟大的祖国的神圣边界, 媒体上连篇累牍的宣传使得政客们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有任何退步. 结果就是, 中方提出的要求就是东段藏南地区目前在印度手里, 那么条约后就属于印度; 西段目前在中国人手里, 所以条约后要属于中国. 印方的观点则是两边都是印度的神圣领土, 不能有任何退让. 中国人提出的要求印度政府在咬文嚼字之后确认为是保藏祸心, 在当时印度人还不习惯于中式措辞, 因而也没有正确解读其含义, 反而是执行其'前进政策'. 在印度哨所越过麦克马洪线的时候中方忍无可忍--中国人的自尊心在过去100年的耻辱中已经十分敏感. 于是战争爆发.严格来说, 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印度在未界定的边境地区的军事行动导致的. 但因为当时印军众所周知的弱小, 世界舆论并不相信这样一支烂军队敢于挑战共产主义中国. 因而中国的国际声誉受到了损害, 直到中国宣布无条件撤军为止才有所挽回. 战争的结局基本是一边倒的, 并造成了印度的大规模恐慌. 印度能做的就是立刻将不结盟政策抛到九霄云外, 向美苏双方申请军事援助. 尼赫鲁的自信和傲慢和印度军队一起被干净利落的摧毁了.中国在短暂的军事胜利之后立即执行无条件撤军, 其中有几点考虑: 1, 藏南地区过于遥远, 鞭长莫及, 如果长期作战就会选入供给困难. 2, 怕引起其他国家干涉. 3, 如果占领藏南地区, 等印军从初期失利的恐慌中冷静过来, 就会在藏南地区形成长期战争 - 在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 这是不能接受的. 何况, 中方从一开始就打算放弃藏南地区. 总体来说, 这场短暂的战争将印度作为亚洲领导人的美梦毫不留情地抹灭了, 并且在藏南地区保持了较为长久的和平, 损失极为轻微. 中方作为战争胜利者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
  •     读此书之前,对中印边境战争存在最大的疑问就是:为什么中国在战场上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但单方面先停火,而且还单方面的撤退?真的是补给跟不上么?此书还没读到一半,这个疑问就有解答了,其实中国自始自终就打算以麦克马洪线为最终边界划分线了,唯一的问题是必须重新签订双边条约,否则等于承认当初签字的西藏是个独立国家了。所以北京方面在战争前、战争中和战争后应该都没有考虑将藏南的国境线前移,当时他们的想法应当是:如果印度同意马上谈判,则就以麦克马洪线为边境线,具体标界上中国吃点亏也无所谓,就像先前和缅甸划界中的那样;如果保持现状也不错,因为中国对将来更有信心,绝对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优势会越来越大。所以,中印边界双方最大的分歧其实是在西线,就是阿克塞钦地区。然后读着读着就产生了新的疑问,印度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国家,有着怎么样的政府和军队,才会做出那些愚蠢的决策,导致最后被严重羞辱的结果呢?这本书因为无法得到中国国内决策过程的材料和文件,所以只能从外交文件、官方报刊评论等少数公开材料推测中国当时的想法。而印度是个民主国家,一方面有很多政府公开的材料,如议会中的会议记录等,另一方面新闻自由也使得很多幕后材料被记者捅出来,于是乎印度乱糟糟的政府、军队就通过本书一一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了。说实话,印度作为一个国家,实在无法不让人轻视它,印度人很聪明,印度文化也相当有魅力,但他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实在毛病太多了。。。。最后,看完此书,不仅又产生新的一个疑问:为什么貌似中国处处有理,到了国际上却人人都认定中国是恶人呢?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关于这场战争的必读作品,看了真是很窝火,印度确实是长于辩术
  •     难以相信那时的印度居然从上到下都这么愚蠢
  •     看到是71年的书籍...尿崩了....
  •     1.印度从一开始的决定到之后的政策再到后来的战争一以贯之的错误,可以说真得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2.印度这种自以为是强加于人的想法究竟来源于哪里?3.这本书印度人会好好看一遍吗?
  •     看看能寫出通順的句子伐。
  •     从一个靠近印度的第三方的角度,去解读中印边界战争。看着印度的官僚机构是如何,一步步做出实际明显愚蠢,但是合规和看起来漂亮的决策—跟中国赢刚。同时有助于观察到:在领土问题上,政府调动民族主义一不小心,反而会被其绑架。
  •     1. 印度人的思维方式非常的奇怪,建立在日不落帝国模式下的思维方式。 2. 尼赫鲁晚年对印度的伤害远远超过文革。
  •     暑假里断断续续读完,作者是亚非学院的研究员,从印度方面的资料和视角出发解读这段较少人知晓的历史,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和看法。有所收获。不过对中国战胜却主动后退依旧不解。
  •     中方可以承认麦克马洪线来换取阿克赛钦,可惜阿克赛钦对于印度,就好像朝鲜之于中国。历朝历代征服印度者,无不是从西北方向的山口入侵,顺势往下攻。对我们来说一片荒野的地方,对印度来说却是要害。以东换西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罢了。
  •      推薦給想詳細了解那場戰爭的人,資料翔實,但是也可能讓你很睏。
  •     阴险的英国人制造边界问题,印度人继承了这些问题,尼赫鲁和印度议会企图用武力单边解决,其中不乏美英及苏联的支持,还掺杂了西藏叛乱,可惜印度军队不堪一击。从这段历史意外联想到为什么英国的乐队支持zd,可能是源于英帝国时期分离xz的政策。。。
  •     了解中印之间边界纠纷的好材料
  •     我被印度人的逻辑震惊了,两国果然差异很大
  •     胜利者得到了失败者的一切。开始的忍让,放纵,最后的无奈反击。只能说是一场误会,由于印度低劣的理解能力,民意绑架了政府。
  •     视角不错,对了解藏南问题很有帮助。
  •     换个角度看印度依然是多奇志啊…书不错能耐得住枯燥的可以看看。
  •     看着很窝火,都是英国人的惹的祸,完全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还想象俄国可以打过去!所以国家为什么要强大,必须得强大。 政治都是利益的游戏而已
  •     中印边界的争端最早当然是因为英国人起头,但印方一根筋地坚持“不存在边境争端”,地图上是它的就是它的,并且自大到不相信中方会对他们的蚕食动武,这种盲目和僵硬的思维倒让我想起了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开始前的场景。在一个个人主导下的政策能这么极端,不知彼也不知己,最后一败涂地一点儿也不稀奇。尢为吊诡的是,按马克斯韦尔所说,中方本来是打算接受麦克马洪线的,但这种接受不是无条件认同不平等条约,而是出于对现实边界的尊重和两国友好的考虑。
  •     三联社在上世纪70年代其实出版过此书的中译本,后来就绝迹内地了。从西方的视角来看这场我们口中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作者的论述还是非常客观的——三哥那种毫无缘由的自信和作死精神实在是令人无语。
  •     每次不宣而战搞偷袭,倒是师承旧日本帝国
  •     结论一:印度人没实力不谈判的态度就是在玩火啊;结论二:原来不只有麦克马洪线,还有阿克赛钦地区;结论三:尼赫鲁也是糊里糊涂一人;结论四:幸亏作者不是中国人,否则我一定以为这是土共写的五毛文;结论六:看到半夜,才发现只买了上册,我真是个傻帽。
  •     借阅,已购
  •     毛主席那一代人真实战略高手!
  •     阿三是得寸进尺的。 印度的强硬映射出我们的软弱。
  •     甘地和平立国加上阿三的花花性格,遇到国际关系刺刀见红的弱肉强食的本质时候是有些吃亏,不过说到底这也只是历史演变上又一次博弈和交换,南疆现在也被印度通过移民实际占有了
  •     一本从印度角度分析这场被遗忘战争的不错读物。
  •     印度实在是囧死人啊。学界没头脑,人民不高兴,媒体从来都没搞清楚状况,政府更是糊涂到家。
  •     花了周末两天时间看完这本书,从此对中印边界战争有了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当时印度及中国情况的了解,尤其是印度一方和国际形势。很久没试过拿着一本书如饥似渴的读完。
  •     印度人的嘴,解放军的腿,都让人不得不服。中印边境争端把印度劣质民主制度的弊端暴露无余,不管实行什么制度,最终都要回到人的层面上,人的素质和见识才是第一位的。另,尼赫鲁作为政治领袖的光环被这本书完全摧毁,整本书其实更像一个关于尼赫鲁及其附庸梅农和考尔的一个超长政治讽刺段子,可位列我今年看过最好笑书籍榜首。
  •     相当无聊的战争,相当无聊的政治,相当无聊的共党
  •     阿三蠢得可笑,民族自卑感也就造成了过度的自信心和物质,好似棒子一样。
  •     后半本都可以当长篇笑话集读了……
  •     考据党。
  •     和尼赫鲁治下的印度比决策拉低了政治局的层次,比指挥拉低了解放军的层次。果然西方人也这样想......珍爱生命,远离阿三......
  •     非常详实的报道和分析,以英帝的血统和家学得出这样的公允结论, 实属不易, 难怪基辛格对周恩来说:看了这本书, 觉得可以和你们(中国)做生意了。 欠缺?当然是忽视了帝国主义的因素对战争的影响,满篇的美国政府和大使的影子,时不时出现的英国人和伦敦,英帝给印度的是思维和认识的传承, 美帝是提供情报,军火和政治承诺的印度的新主子。 三哥继承了英帝的帝国主义之衣钵,无奈印度产的心脏不够宽广,政治水平和能力都是下等,还自己洋洋得意,实不知全都在美帝大哥的掌控之下。。。。三哥唯一胜出的是那张嘴,到今天我们也搞不过他。
  •     在边界问题上,政府和普通的民众态度往往有着微妙的差别,出于获取信息的不对等,高位的人往往对合法性与合理性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能够容忍一种模糊化的主权,而民众则更加倾向于非此即彼。我无意谴责政府在初期便意欲承认麦克马洪线的立场,情感上不能接受,但是理性上告诉我这是最佳选择。而印度这个邻国的暧昧态度则透露出极大地不成熟,不成熟的民主制度在这个时候影响了政府,而相应的政客也推波助澜,终于导致局面恶化。依本书的记载来看,在当时中国对于中印边界问题保持了相当大的克制甚至容忍,风度令人赞许,战后主动停火令人敬服,不得不承认,当时这场战争确实是必要且取得了至少最低限度的效果,当时那批人物的国际视野,不得不说是相当高远。
  •     通過對於印度文獻的分析來敘述62年邊境戰爭的起源和經過,批評印度政府的無能與謊言
  •     中印边境战争必读文献
  •     印度不行是有原因的。果真sb。。
  •     外国人写的战争纪实真的是严谨,虽然感觉啰嗦了,但却非常细致详尽。结合印度的民族性,值得静下来品读和思考~也了解到现代外交中很多有趣的细节。
  •     我觉得书名取得不是很恰当,不知是否和翻译有关,有机会想看看原版。内容有些重复冗余,但整体来看,此书内容真实性应该较高!
  •     立场比较客观,遗憾的是缺少中国的档案资料。对印度方面详细的刻画暴露出其国民在边界问题上的偏执与自大。战争的爆发应当主要归咎于印方的判断错误。
  •     印度嘴炮帝尼赫鲁
  •     用藏南的实际丢失来换取阿赛克钦的长治久安,就是这场战争的全部真相
  •     写得很好看~bless自己快点改完纠结的毕业论文初稿~~
  •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     很赞的打脸佳作,阅读体验真是轻松愉悦。
  •     极好。此书地位可参见wiki词条,是一部中印战争的权威级作品。 其真实性可通过2014年Max neville公开的1963年Henderson Brooks–Bhagat Report以证实。如果有同学看不懂中国的外交思路,请去翻看基辛格的相关书作。 不过网上找到的PDF扫本只有500页,等于说只有一半?
  •     大致的原因和经过维基百科上已有叙述,但本书作者因为身在印度,因此对印方的思路和反应有更详细的描绘,但对应的不足就是关于中方的资料和分析都比较简单,并且带有不少为中国打抱不平的意思。事情已经过去五十多年,希望更多的史料被披露和研究。
  •     中印战争,在诸多复杂的历史背景之后,也透露着亚洲新兴国家的不成熟,以及中国外交环境的劣势。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