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业传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3-2-1
ISBN:9787100095860
作者:陈毓贤
页数:360页

作者简介

洪业(1893—1980),号煨莲,系英文学名(Wiliiam)的同音异译。1922年自美国学成归国,参与创建燕京大学,并历任燕大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文理科科长、图书馆馆长等职。1946年后赴美,担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洪业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历史学者,与钱穆、顾颉刚、陈寅恪等人同为大家。治学严谨,特重治学方法与工具书的编纂。自创“中国字庋撷法”,曾主持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工作二十余年,编纂出版经史子集各种引得六十四种、八十一册。著有《我怎样写杜甫》《洪业论学集》等中文著述四十多种,《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等英文著述二十一种。
洪业的一生,正反映着中国近百年来知识分子所面对的各种抉择与问题,他一生的经历与故事、治学与交游都与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有着极丰富而深远的关联。
本书作者陈毓贤女士,自幼侨居菲律宾,后经台湾而赴美留学,在美国高校与洪业及其他多位华人学者及汉学家多有交往互动。此传记为作者与晚年洪业交谈逾三百小时,录音整理,又汇集多种信史资料,以自然而生动文字写就。是洪业先生这位被历史沉埋的重要学人唯一的翔实传记。
英文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率先出版,繁体版由台北联经出版社出版。这次是本书简体中文版首次完整呈现,除复原诸多删节段落,更有完整修订补充,另附作者关于洪业家族悲剧的文章及余英时学术致敬长文以飨读者。

书籍目录

《洪业传》再版自序
1 幼年在福州
2 洪家的故事
3 童年在山东
4 青春好时光
5 蜕变
6 俄亥俄卫斯良大学
7 友谊与爱情
8 转折点
9 巡回演说
10 归国学人
11 燕大教务长
12 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
13 一九二零年代的哈佛
14 新交与旧好
15 全身投入学术
16 出入敌区
17 被押入狱
18 抗日胜利
19 漫长的旅途
20 侨居剑桥
21 幸存者
附1 剑桥岁暮八首
附2 洪家三代女人的悲剧
附3 余英时:顾颉刚、洪业与现代中国史学
人名索引列表
外国人名中英文对译表

编辑推荐

《人物:洪业传》作者陈毓贤女士,自幼侨居菲律宾,后经台湾而赴美留学,在美国高校与洪业及其他多位华人学者及汉学家多有交往互动。此传记为作者与晚年洪业交谈逾三百小时,录音整理,又汇集多种信史资料,以自然而生动文字写就。是洪业先生这位被历史沉埋的重要学人唯一的翔实传记。

前言

我算是个美国汉学界的“票友”。这里汉学自然不是指汉代的学问,也不是清代亦称“朴学”的儒家学术,而是欧美学者以及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统称。    二○一○年十月在一个会议上与科罗拉多大学的Antje Richter教授相晤,互报姓名后,她说看过我的书,我说哪一本呢?她说书名记不清了,却记得我在序言里说:“写汉学家的传记,有个做汉学家的丈夫实在太方便了。”“哦,你看过A Latterday Confucian!”旁边一位香港来的学者笑说他也读过,“原来是你写的!”    这位教授一语道破我的“票友”身份,但我很高兴《洪业传》英文原版出书二十多年后仍有不少人记得,哈佛大学出版社仍陆续销售,然而台北联经一九九二年的中文繁体字版和北京大学一九九五年的简体字版却都买不到了。《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的中译者饶佳荣先生是位有心人,他在《上海书评》看到我的《赵元任、胡适与韦莲司:半世纪的友谊》一文,写评语惋惜《洪业传》绝了版,并通过朗诺的学生张佳音和我联络,自告奋勇筹办再版,请我重新写一篇序。    我且谈谈我如何成为个汉学界“票友”,又怎样经过一连串的巧遇,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获得机会客串登台,连带略谈四十多年来这个圈子里的见闻。    必须从我复杂的文化背景说起:我曾祖是在广东中山县城开锡器行的,他早逝后亲戚经营不当,生意一落千丈;老掌柜为不愿增加我家的负担上吊了,我年轻的祖父北上到天津投靠姐夫,在京奉铁路当了点票员,不料被诬告偷窃而逃命到马尼拉。懂些英语的他,到一家美国人俱乐部当酒保,我外公则在另一俱乐部做酒保,这些替“西人”打工的广东汉集资赁了栋花园洋房做会馆,叫“南聚安馆”,让单身会员有地方住,还提供大家玩牌聚餐一起揣摩西洋习俗的场所——这是他们自己的俱乐部。珠江流域得风气之先,和洋人打交道不亢不卑,我从他们那里承袭了这个态度,即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可以理解的,须异中求同。    菲律宾经西班牙统治三百多年后,有半个世纪是美国殖民地,“二战”时被日本占据三年,在我出生的那一年(一九四六年)独立。我小时家里长期订购两份中文报纸,一份当地的英文报纸,还有美国的《读者文摘》和《生活杂志》。上的小学是福州人办的,中学是厦门鼓浪屿的基督徒办的,都是双重学制:半天以闽南语解释中文课本,半天以菲律宾话或英语解释英文课本,还要修菲律宾语和西班牙文。同样的代数用中文上完再用英文上,但中英文的历史课本就几乎完全不衔接了。灵惠中学教师大多是厦门大学出身的,来自南京的陈锡荣老师是唯一的“外省人”,西南联大毕业,当过记者,教了我高中三年的国文,奠定了我的中文基础;有多位美国传教士,一位曾击落数架日本战机的退役空军教物理,另一位把世界史讲得非常精彩,令我对历史特别感兴趣;有这些好老师,也算我“师运”好。    现在回想,我们晨光小学进楼门上那块黑漆大木匾,上面刻着蒋中正题的四个烫金大字“礼义廉耻”,宣扬的是中国旧道德;中文课本提倡的是经“五四运动”过滤的理性思想和民族意识,英文课本标榜的是个人主义。我生活在几个平行但自成体系的世界里,以小孩的天真,坚信书本的话完全可靠,每句话后面都有个现实,而现实世界里每件事物,包括我所有的思绪和感情,都有正确的中英文名词和形容词。后来发现居然有“汉学”这么一个东西,企图把这些世界打通,也怪不得我着迷。    ……

内容概要

陈毓贤,祖籍广东中山,生长于菲律宾马尼拉。曾就读台湾师范大学,获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硕士,波士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从事金融业多年。退休后写作聊以自娱,在美国及中国两岸三地报刊发表,主要写二十世纪人物。除《洪业传》外,与白睿文合作英译王安忆的《长恨歌》(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8),与周质平合作用英文介绍胡适和韦莲司半世纪的友谊和恋情(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他们一起吃完午餐,都还没有讲到钱,等到咖啡也喝了,点心送上来的时候,戴维斯才说:“我现在只有五分钟,请你陈述实情。”司徒雷登紧张得满头大汗,赶快解释燕京为什么需要钱;话还没说一半,戴维斯截断了他说:“就告诉我你需要多少吧!”司徒雷登迟疑地提议一百万。戴维斯便说:“好吧。”司徒雷登听了十分后悔没有多要些。 同一时期,哈佛商学院院长多纳姆(Wallace Donham)跟约翰逊很熟悉,也正设法让哈佛分到这份巨款;一九二四年,戴维斯吩咐多纳姆跟司徒雷登合作,两人草拟一合乎霍尔遗嘱规定,而又使哈佛燕京都受益的方案。哈佛福格博物馆(FoggMuseum)有个教日本与中国艺术的馆员,便主张建立一个哈佛东方学社,在北京设立实地侦察所。这位叫华纳的馆员在日本念过艺术,也曾到过中国旅行几趟。但他对中国的爱好只限于中国的艺术,他很蔑视中国人。计划中的哈佛东方学社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考探古代艺术。 一九二五年一个深夜里,洪夫人及两个女儿都已上床睡觉,洪业接到一个电话,是他学生王近仁打来的,说:“我有要紧事得马上见你。” 为了不吵醒门房,洪业到四合院大门去等他,把他带入客厅,一进门,王近仁便在洪业跟前跪下,说:“洪科长,我是卖国贼,你得救救我。” 洪业对着他发愣,迟迟才说:“王近仁,站起来,你不会是卖国贼,卖国贼是达官贵人才能做的,你是学生没资格卖国,你一定把自己估错了。” 王近仁流着眼泪跟洪业说,他前一年向燕京请假,替一个来自哈佛叫华纳的人当翻译员,又替他安排到西北探险。到了敦煌,他们在窑洞附近一个庙里住下,华纳说他要研究洞里的佛教古物。一天晚上王半夜起来,发现华纳不在,去找他,原来他在一个窑洞里,用布把一片壁画盖上,不知道在干什么,华纳看见王进来,吃了一惊,便要王替他守密,说这些壁画是很有历史与艺术价值的,但中国人对此类文物没兴趣,美国的诸大学却很想研究它,所以他正用甘油渗透了的棉纱布试验,看能不能把一些壁画搬回美国去。他说试验成功的话,就再回中国来,到时候又有差事给王近仁做。王近仁那时便猜疑这件事是不合法的,现在华纳果然又来了,还携了一大堆美国人来。他们带了一罐一罐的甘油,无数巨卷棉纱布,王近仁深信他们要把敦煌壁画都偷走。 洪业听了不寒而栗,华纳的计划成功的话,中国最重要的历史遗址之一就全会被掠劫了。


 洪业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对普通读者而言,洪业是个陌生的名字,在大陆,他最著名的书大概是《洪业论学集》了。事实上,在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洪业堪称翘楚,然而,他太专注于为后人铺路,毕生功力多在“引得”中,著有《春秋经传引得》、《杜诗引得》等,都是锱铢积累、方便后学的工作,遗憾的是,随着电脑的普及,这份独力完成的浩大学术工程被掩盖了,只有其中的一些注释,保留着大师的心血。洪业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尤大,他是哈佛燕京学社创办人之一,曾任燕京大学教务长,门下英才辈出,如瞿同祖、周一良、王伊同、王钟翰、侯仁之、谭其骧等。斯坦因最后一次来中国时,欲用药水揭走敦煌壁画,并在预算中准备好一笔巨资,以贿赂中国官员。洪业与斯坦因相熟,自告奋勇要来协助他,斯坦因对他不信任,便谢绝了。让斯坦因沮丧的是,他一到中国,便被警方严加管束,只好空手而归,特别是他准备贿赂中国官员一事被媒体披露,让他尤其尴尬,多年以后,人们猜测此信息就是洪业透露给相关媒体的。洪业一生颇为传奇,本共工氏之后,宋代之前洪家名人寥寥,但宋代洪皓、洪迈、洪适父子先后登科,时人称为“三洪”,南宋灭亡后,洪家一脉逃到福建,落地生根,洪迈祖父曾被太平军所执,因与洪秀全同宗,差点被送到南京封王,后逃走。洪业的父亲科举虽未成功,却因成绩较好,当上候补知县,因一生清廉,生活困顿。洪业天资聪颖,少年时便已显露天分,在福州鹤龄英华书院,他因成绩特别突出,受到校方请来,美国富翁克劳福德在此担任历史老师时,发现了洪业,在校长推荐下,他竟出资赞助贫穷的洪业赴美留学。那时,中国有两千多名留学生在美,他们均怀抱着一份宏大理想,即用科学与民主拯救国家。洪业学成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中国,在燕京大学,他经历了颇多挫折,一度被日本人关进监狱。1946年,洪业不得不离开故土,新中国诞生后,大量传教士后代返回美国,占据了各大学汉学教职,真正的行家洪业反而没有正式职位,晚年只好靠出租房维持生计。本书仔细描画了洪业一生的奋斗与感慨,展示了他宽阔的胸怀与学养。本书原本用英文写作而成,是为了给美国读者看的,所以在时代背景、生活习俗等方面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在今天读者眼中,这些内容有恍如隔世之感,从中不难品味出斯文的国脉如何被掐断,如何被篡改,飘零之外,落叶始终未能找到它们的根。其苍凉无奈处,动人心魄。本书在大陆原有译本,但有部分删节,本次得以完璧,并增加了《洪家三代女人的悲剧》等文,更全面地展示了大师生活的背景。
  •     花三兩日時間,讀畢《洪業傳》。雖然筆調暢快,但我絕不認爲這是一部學術類著作,更算不上一部好傳記。誠然,作者與洪業先生熟識,以三百多小時訪談記錄爲底,講述其近乎傳奇的一生。但它更像是紀錄片中的旁白,或者祇能算得上是精彩的口述史。我想著這樣一部人物傳記,是非常困難的。須在福州、美國各地、北京、日本、臺灣等地搜索史料、檔案,對照相關學人的日記、信札,輔以洪業先生本人口述回憶,才可有信史佳作。然而非常可惜,客觀、一手的檔案幾乎無從顯露出來,即便其採用但也融匯到陳毓賢的暢談之中,讓人無從分辨。我堅信任何口述都是有偏差的,何況一位耄耋老人的回憶呢?頁259,提到聶崇岐先生幫助中法漢學研究所編纂引得,“出了《管子》、《曾子》等重要引得”,這幾乎算是杜撰吧。聶崇岐先生確到中法漢學研究所任職,并主持其前期引得工作,但其出版物皆言“通撿”絕非燕京的“引得”;其次,中法漢學研究所其出版物(或者未刊物)中絕沒有《管子》《曾子》兩部。最後,說一下商務之沉淪,虧作者還序言最後誇讚其為“百年老店”,軟糟糟的紙張、無精神的字體、稀鬆的排版、單一且簡易的圖示,都敗露其心魂不再,讓人嘆息!!!
  •     原载2013年4月14日《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一我生也晚,读大学的时候,北大已经开始扩招,图书馆常常一座难求。需要换证的工具书阅览室,相对比较空旷,成了我们的自习室。背单词或准备考试之余的休息,便是翻玩那套越来越少人问津的《燕京学社引得丛书》。记得是黑压压摆满一面书架,还有一册单行的《引得说》。那时候想,这位热衷编“引得”(index)的洪业(号煨莲,取自英文名William Hung)先生若是活在今天,肯定会很喜欢玩全文数据库吧。后来见识稍进,硬着头皮看过几篇“引得序”,才知道这位洪煨莲先生有基督教和美国教育背景,参与过燕大校务,曾住在燕南园54号的小别墅里,以史学家和教育家著称。一般认为,洪业跟同时代的胡适、傅斯年、顾颉刚大致属于同一个潮流,由他创立的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就曾被看作是“整理国故”运动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洪业甚至比他那些张扬“史学即史料学”的同道们走得更远。作为“新史学”代表人物鲁滨孙(James H. Robinson)的弟子,他强调历史方法和论文规范,还会让图书馆职员到市场上买废纸,如日历、药方、黄色读物、符咒等等无奇不有。每周三便带着学生钻进废纸堆里去寻宝,俨然已经有了些晚近“新文化史”研究的架势。有朝一日,当史家洪业自己也成了史料提供者或历史观照的对象,他是否愿意别人也钻进故纸堆,用类似“全文引得”的方式来检索、拼接、想像一幅关于他个人生活的完整图景?我们根据陈毓贤女士就洪业口述整理成书的《洪业传》,特别是此次由商务印书馆新版增补的内容,可能会找到些许答案。二即便仅从叙事角度来看,《洪业传》也不失为一部有特点的传记。1978年春节,赵元任的长女赵如兰建议陈毓贤为洪业作口述历史,这项工作一直延续到洪业去世前夕的1980年秋。据作者说,百分之八十的资料都是根据口述,故英文原版的副标题即为“Reminiscences of William Hung”(洪煨莲的回想)。口述历史(Oral History)是1940年代以后,随着录音设备的完善和史料范围的扩张而兴起的史学新门类。然而,不同于通常口述史工作仅仅停留于第一人称的实录,《洪业传》将口述者提供的材料转换成了第三人称的传记体式,同时仍在其中保留了小部分传主第一人称的讲述,以直接引语的方式带出。因此,这是一部倩他人转述的“回想”,并且添加了不少文学性的因素。按照传统上关于“诗与真”的原则来推断,经过这道加工程序,史料的“真实性”不免要打折扣,或者起码会造成一些误解。比如述及抗战胜利后燕京大学甄别与日伪合作者的标准,书中有如下一段评论:“除了正式开审外大概没法分辨,何况这种事情往往是暧昧的,不是黑白之间的选择,而是灰色的深浅。”(第240页)末了两句话的比喻,用来描述北平沦陷时期事伪者界线模糊的情况,非常形象。但笔者却无法从上下文判断,这究竟是洪业口述时流露的意见,还是传记作者陈毓贤交代背景的铺叙。当然,我们必须了解到,在深受《圣经》和儒家经典影响的洪业那里,对于史料层次和完整性的细腻考证,从未妨碍他认识诠释与想象力的作用。早在1936年,洪业就写过《历史在近代学术中的位置》一文,指出史学不是纯然的科学,而是介于科学与哲学之间,史家必须致力于描写与阐释。洪业还曾形容,史料的编集就好比古生物学家的工作,是从零散片断的骨骼,来模拟、推断出古兽的收尾皮毛,使之宛然具在,因此更需要想象力的参与。(《拟跋选印崔东壁手书诗词》)这种倾向在洪业晚年离开故国以后更加显著。他研究杜甫,就有个人身世的投射,说杜诗编年的任务“看似迷人,实则无望,如同七巧板拼图一样”。(《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洪业研究杜诗的方法仍是高度历史化的,因为杜诗本身就是“诗史”,被后人称颂为“推见至隐,殆无遗事”。但这种“推见至隐”能力的获得,正以强烈的自我代入感为前提。作者曾推测洪业晚年的杜甫研究“可能潜意识中把杜甫与他父亲比照‘认同’了”,甚至为此不惜失去“学者应有的客观态度”(第269-271页)联系洪业在燕南园开藤花诗会,在日军监狱索要杜诗、欲模仿文天祥拟杜,以及与赵紫宸等唱和而成《南冠集》等行为,都可运用作者所谓“心理分析学眼光”来解读。此种史家独有的隐微的历史代入意识,在与洪业同时代的陈垣(《通鉴胡注表微》)、钱穆(《国史大纲》》、冯友兰(《贞元六书》)等学者的著作中都有所表露。也许20世纪前半叶这段涕泪飘零的历史本身,就更适合用文学化和个人化的笔调来呈现。更有趣的是,《洪业传》的作者竟也是以这种代入意识为其写作的动机。正如她在此次再版的《自序》中所陈述:“我成长中受到各种文化的滋润,这些潮流差不多也都滋润过洪先生。……我很想知道他怎样接受挑战,不同的概念怎么整合,儒家信念和基督教教义在他心目中比重如何?”作为一个在菲律宾出生,在台湾接收教育,继而来到美国与汉学家结为连理的华侨,作者对洪业“季世儒者”(Latterday Confucian)的概括,同样可以看作是一种投射,有她自己寻求文化认同的需要。(参见第299页)利用洪业口述的身世经历,作者实际上是要达成一种关于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化价值之间进行抉择或调和的判断。她在全书结尾处点出洪业的意识形态“异常完整,没有一般二十世纪知识分子的支离隔阂”。(第272页)在与同时代知识分子(包括其同事、门生)命运抉择的比较当中,作者昭示了一个饱含宗教情怀、认同西方生活方式的现代史家,同样能坚守传统“儒者”的光华表面。三、《洪业传》除了洪业自身的口述材料,还参用了档案文献、实地考察、学生通信和作者本人、亲友对相关环境的印象。原书初版于1987年,用英文写成,“对象主要是美国的汉学家”。1996年由北大出版社推出中文简体字版,略有删节。此次商务印书馆的新版,旨在恢复传记正文的整体面貌,在书尾补入了洪业《剑桥岁暮八首》、作者自撰《洪家三代女人的悲剧》、余英时《顾颉刚、洪业与中国近代史学》三篇文字,此外还编有人名索引和外国人名对译表,颇便读者使用。在我看来,这次新版增添的《洪家三代女人的悲剧》一文极为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以洪业自述为基础的传记本文形成了张力。看过此篇第一感觉,仿佛以前通过传记得到的“季世儒者”印象只是磁带的A面,现在终于转到B面。其实,在《洪业传》的本文中,早已埋下了“由表及里”的伏笔。作者提到:“六十多年后,洪业讲到他与江安真的婚事时,一向率直坦白的他反而含蓄起来,轻描淡写地便抹过去了。”(第88页)在整理洪业身后留下的文件时,更发现洪、江婚姻实有隐情。作者为此采访了洪业生前至友,并与其长女霭莲取得联系,逐渐了解到江安真幼年受到虐待,结婚后将这种虐待转嫁到长女霭莲身上,却反而引起次女霭梅因承受不起被宠爱的压力而自杀。作者更在1996年获悉洪业外孙女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中自焚而死的消息,遂从中勾连洪氏三代女性悲剧人生,推测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代代遗传的机理。披读一过,委实令人唏嘘。近代以降,在西潮冲击之下,有所谓“女性的发现”、“儿童的发现”等思潮。但若翻看五四新文化、新文学影响下一代人物的回忆录或传记,他们对于家庭生活的难堪细节,仍旧讳莫如深。洪业也是如此,身为基督徒的他,并不能如彼教圣贤的“忏悔录”那般讲述自身完整的生命历程。幸而,我们得到了像陈毓贤这样的良史,她和周质平合作写过《务实者与他的自由魂:胡适与韦莲司半世纪的恋情》,对洪业同时代人所面临的恋爱、婚姻、家庭困境应该有相当同情的了解,故能不失分寸地为我们揭示、分析这位“儒者”在家庭纷争面前的无力。近来史家受新理论影响,对胡适、郭沫若、沈从文、老舍等现代人物的私生活多有揭露,或许也不能排除某种窥私的恶趣味。重要的是,如何将家庭生活带来的压力与其所注重的文学、学术生命相联结?在洪业高度数据化的史学著作当中,连他素所服膺的基督教信仰都很少流露,遑论个人生活的隐微之处?尽管如此,我们仍不妨想象洪业从事宏大的学术建设和校务管理的同时,在举行藤花诗会的燕南园54号,当江安真特制的那杯风雅之士念兹在兹的咖啡还没有完全散去香气的时候(参见王锺翰《藤花会逸事》),竟然就要面对那么多妇孺之间的暴戾。对于此,洪业只能躲进那另有一扇门通向外界的书房,或者偶尔拿出糖果来“对被凌虐的孩子秘密伸出援手”。我们也许更能理解为什么洪业在晚年的《杜甫》一书中,要那么强调杜甫对宗文、宗武二子一视同仁,不惜用一条出自明人的小注,来驳倒此前数百年间无数解诗家的常识。(第270-271页)此书以洪业中英文夹杂的口述为基础,又由英文原本转译为中文,经过多次校订,文字大体可靠。惟第142-143页引洪业自述,提到《北京领袖》(The Peking Leader)和《东方日报》(The Far Eastern Times)两份英文报纸,似应按当时习惯改译为《北京导报》和《东方时报》。另外,复旦大学的陈引驰教授在微博上,对该书第76页提到的1916年洪业在哈佛校园遭遇陈寅恪一事提出质疑,引发网友的讨论。在社交网络的时代,学者的自家经验可以成为公众话题,这恐怕也是当初答应做口述史的洪业先生始料未及的吧。2013年4月7日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介绍生平多,介绍学术思想少。
  •     洪业传 商务2013。2014年5月4日至5月5日简单翻一遍,写个人经历较多,写研究成果也不少。比较多的还有交往的人、从事的事情,对于史学研究的方法说的较少,另外提携后进也不少。可以看看。
  •     洪先生将受过的现代科学训练应用于传统的中华文化的研究,那个时代的学者们,将传统的中国社会传承下来!!!
  •     基于口述史,作者的文笔轻快,叙事生动。对于洪业学术上的贡献,还可更加深入一步。洪业在燕京时的洋派作风让人印象深刻。这个商务的新版,全书21章,每章标题独占一页,而且背后是空白页,实际等于膨胀出40多页。书后的人名索引非常有用。附录2价值尤高。在去郑州和回京的火车上读完。
  •     让白先勇先生一人题字,做推荐语,此书虽然算不上很严谨的学术,但依据洪业晚年回忆写成,重要性无需赘言。洪业的作为燕京大学的创始学人,一生经历从慈禧到卡特,胡适、赵紫宸、刘廷芳、张东荪、苏慧廉、邓之成等一众学人过从其间,大概任一民国学人的传记应都能窥探到近代史的微小瞬间,不禁唏嘘时光匆匆。洪业是个儒者,但书中对洪业的基督信仰生活却有不少描述,亦成为洪业在狱中、晚年时刻的支撑,作为大陆出版物来说这是难得的,喜欢琢磨的基督徒可以一阅。去年游历福州,对大量近代名人故居甚是惊奇,洪业亦是福州人,再次发现近代史意义上的福州。推荐一读。
  •     看到放不下的通勤书 。绅士当如洪业!最后在读到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眼眶温热。如果有生之年可以去哈佛的图书馆,希望能够借录音再细听
  •     材料不是很全面,采访者的访谈不够仔细。当然,也或许与美国注意保护隐私有关。
  •     近日读了《燕京大学》和本书,方知有这么一位大学问家的存在。历史不容抹杀,我们要清楚的知道。
  •     非常值得读,买本论学集就齐全了。
  •     煨蓮先生的口述自傳罷了。奇異的是從洪業與洪范的講述里都能感到血脈作祟——生命軌跡全然不同,敘述里卻有相似的節奏。
  •     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海外汉学、民国教育……司徒雷登、胡适、傅斯年、顾颉刚、陈寅恪、斯坦因、伯希和、苏慧廉……齐思和、瞿同祖、侯仁之、谭其骧、王钟翰……这么多关键词都在这位洪业先生的传记里有所勾联。而这位燕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教授的一生有格外生动,他自己订立人生原则“有为有守有趣”,这本书也可谓是有故事有思想有感叹。而附录里的《洪家三代女人的悲剧》尤其令人心生感叹。于那一代学者的公共面向之外又传递了一种更加个体化的悲哀。五星推荐!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读易洞
  •     很少读人物传记,非常流畅有趣,收尾的时候有点遗憾
  •     虽有瑕疵,但已是半学术作品的佳作。有时想,一个旁观的研究者,考证再三,也比不上历史亲历者写作来得真诚与畅快。
  •     K825.81/120 ,三区
  •     一气读完,酣畅淋漓。p160 “傅晨光”应作“博晨光”(Lucius Chapin Porter)。
  •     但凡以传主口述为依据的传记常常不甚好看,除非著者能够对传主有所驾驭。唐克刚之于胡适传即是一例,这部《洪业传》大体也可作为一例。但二者还是有不同。陈毓贤无法做到唐德刚那样的程度,但其文笔简洁优美,材料裁剪得当,或许无法当“信史”,但可以让读者了解传主曲曲折折的一生脉络轨迹,对民国学人所处环境有身入其境的感受,读起来还感到一种很好的文字享受。这是很难得的。此书自学校图书馆借阅,读毕打算购一册置家中。
  •     陈毓贤女士的文笔好极了。
  •     后半部写着写着就有点飘了,演绎太多。
  •     驚心動魄的事,如今也就輕描淡寫的說來。看完情緒有點小波動,或許是我老了吧。人的一生,對於個體和圈子來說或許是意義重大,但放大了說無非滄海一粟,大節不虧,自己開心就好啦。
  •     为毛评分那么高。
  •     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以及,最后作者提到洪业说过欲知五四起码要看两本书:周策纵的,曹汝霖的。
  •     传奇的人物,作者对传主刻画得入木三分
  •     因获洪先生藏书一本而读。洪公一生传奇,故而此书所蕴学术八卦亦多。印象深者,一则洪与刘廷芳之关系,二则司徒雷登因成绩事为傅泾波说项,三则张东荪之为人。然结合当下燕京学堂风波,洪先生之择才标准亦值玩味。所谓「世界眼光,中国立场」,乍看或与今日一干学界吹鼓手所言相同,所相异者,唯对学之「诚」也!
  •     作为那个时代经历丰富的高知代表,洪业的经历传奇,本书写的极其客观的口吻,仔细读可以看出许多吊诡的人生,本书与学术关系不大。
  •     燠热的南方,崩塌的信仰,漫长的时光,只看了为数不多的几本年度“畅销书”,其中便有人物传记《洪业传》与《寻找苏慧廉》。《洪业传》与我的精神血缘更近一点。诸多脉络与细节经由作者平实又饶有风致的史笔铺展开来,饶是让人唏嘘不已。当“最后的**”,已成用滥的恭维,我依然想说,煨莲先生,真是中华文化最后的风骨。
  •     不知道是否大陸版有閹割,不過對某一歷史時期的評論過於直白倒確實令我驚訝,如若有更多燕園往事似乎對外會更有吸引力~文中雖未正面提出當年政府對洪葉先生的態度,但從附錄余英時的文章便可見一斑~回過頭來想想,那個年代的我們離真正的歷史是有多麼的遙遠呢?
  •     一部传记是否优秀,也不妨以“信、达、雅”来衡量。信者,真实,尽可能采用第一手资料和经过验证的史料,为文不虚饰、不浮夸。达者,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传主生平经历和精神风貌。雅者,文字优美流畅,气韵生动。这三点,《洪业传》可说做到了。民国灿若星辰的知识分子群体中,洪业实为光芒璀璨的一位。可惜岁月风尘累积,竟至湮没。他参与创办的哈佛燕京学社今日仍然活跃,却已经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了。好在有这本传记。谢谢陈毓贤女士。
  •     厉害。
  •     洪业真是被神祝福,虽生逢乱世却大致平安。此书似更接近口述自传,多处细节描述缺乏旁证,有溢美之嫌。
  •     对于90后一代而言,历史课本相当含糊和虚假,很多概念错位甚至错误,通过这本传记,可以把近代史穿起来,也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那个时代。对原有的观念有一定冲击,吾爱真理,吾爱真相。这本书,很好!
  •     儒家,基督教,中西,史学,燕京。还是要重新审视历史才是。
  •     基督徒,燕京学人。
  •     本想五星好评的,可惜附录关于洪家女性的内容显示出了作者过于依赖推断行文,使传记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不过洪业老爷子确实好牛!
  •     洪业是学术史上被忽略的大师,值得一读。收获颇多
  •     本想买,还是借出来了,省了几块钱。因为主要依据洪先生口述,所以难免有点单薄,作者非学界中人,行文比较活泼流畅,读起来很畅快。希望哈佛燕京图书馆什么时候能把洪先生的录音制作成音频文档放到网上……
  •     写得简洁明了,但是又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气节
  •     五星学人八卦史,洪业26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划定自己一生的范围。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你会看见他是个积极的行动派实干家,但这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不避讳他在自己家庭中的阴暗懦弱面。燕京大学,哈佛燕京社,救国教会等历史,包括作者本身在美国汉学圈子里的所见所感。
  •     又见燕京大学,整个二十世纪的华人学术圈,和美国的纠葛真是难分难解。
  •     逝去的风景.
  •     去年就听说此书不错,一直没有找来阅读。上周趁购书之际,就加上了关注已久的这本书。仅从作者写的再版自序就找到了兴趣,于是利用空闲时间逐渐翻完了这本传记。传主洪业先生经历独特,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与时代密不可分。作者借助于访谈和其他材料,共同反映出二十世纪变化之中传主的生活和工作,为一代学者树立了丰碑!阅读此书,收获巨大,从中可以找到那一时期知识分子的平凡和伟大之处。
  •     “三不三有”,1890s一代的儒者的进退。
  •     洪业大名鼎鼎,人生经历很传奇,在民国学术史和教育史上是相当重要的存在,这本书可能还是有点失之简略。
  •     不妨一看,不看损失也不大。
  •     洪业祖父烧字,警示洪业父亲 P???凭着一股热情去干某事时,公众利益和个人野心两者之间的界限往往是很模糊的。。。。。。 洪业让某图书馆员收集“垃圾”(报纸黄书巴拉巴拉),并带着一干学生垃圾堆里找“宝贝”
  •     前天晚上从图书馆借的,昨晚用了整整一个晚上读完,内容挺丰富,附录“三个女人的悲剧”让人叹息!南台和后蒲在福州何处,改天有空去找找。
  •     先人修为,附录不忍读
  •     读了之后感觉洪业主要成就并不是个学者,或者是传记的侧重点的问题
  •     现在觉得女作者写的书更容易看牢。或许很多人知道胡适,直到顾颉刚,直到燕京大学,但我想像我这样弱弱的人,不知道洪业的也不在少数吧?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在,我想“煨莲”永远都会有,这类人是我最膜拜的。
  •     一代宗师
  •     高山仰止。读及洪业召集众人,为华特选主教之事打抱不平一段,几欲下泪。洪业之胸襟见识,当真远迈时流。
  •     好运道
  •     洪业与西方人相处似乎极融洽,是否与基督教背景有关?原来马戛尔尼带给乾隆的函件本是拉丁文写的,由那不勒斯一天主教学校译为中文,而此校意在训练意葡到中国的传教士,而不愿助长新教势力,故翻译外另抄一份加上附言先呈清廷,言英国人居心不良不可信赖。古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然否?
  •     实习读毕。真是一个时代最杰出的人,培养人才和学术探索都很在行,既有传统的语文基础又能具有全球的视野。赞!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