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的文明》章节试读

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10
ISBN:9787805260891
作者:陈绶祥
页数:478页 21cm页

《遮蔽的文明》的笔记-第9页 - 中华文化的人性特征

中华民族正是以这种自然界的生命生长之迹象来记录、把握、观察、推测时空的推移,这便是“历”。“历”的认识对象既不是个体,对它们的把握则只能是总体的表“象”与其和自然的关系。在这种把握中,人的反复观察、记忆、比较和判别成了唯一方式,这种方式又导致经验的被运用和孤例的被否定。于是,每一个人的个体必须调动其生命中的一切感觉经验和理性判断来参与,而任何以往个体的结论也必须在新个体身上接受再三验证并实际上成为群体的认知结论。因此,在这种原始哲学中,“我”“人”“物”已融成了一个总体。另一方面,所认识的既然不是实体,而是它们运动的“迹象”,便已决定了那种“实在永不存在”(即:“人们不能两次跨越同一条河”的哲理)的恒久而高超的自发之哲学思辨。由此可知中国哲学的根基集中在“道”“名”“关系”之上而忽视“器”“实”“本质”,其脉络渊源有自;中国成语中的有“名”无“实”、“名”存“实”忘之原意里深邃的哲学观念也本源于相同的至理。
(空一行来分割突出一下)
这种认识对象必须要求认识本体全部身心的介入,它们不同于狩猎活动中那种偶发的瞬时的近乎本能似的把握,不象那种认识中“实在·个体·偶然”之间的认知与被认知关系,因而,这种认识的结果,比较接近于自然关系中的“物”“人”“我”的规律,这样,人们对“历”的信赖便成了自然,………………
以人的经历为认识对象,以人的感觉为理性尺度,以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之认识记录为规律之始终,这正是“史文”哲学的根本,
生发于经历与囿于经验,可以是同一过程中的两种不停互相转换中的状态,做人真有意思


 遮蔽的文明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