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张兆和小说精选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43898592
作者:张兆和

作者简介

◆收录张兆和民国绝版小说,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
◆沈从文眼中最美的女子,温婉寂静的文字,凄美悠远的情怀
尽显张兆和旖旎温婉的文笔与意蕴,刻写青春的悲与喜,哀与愁
本书收录了张兆和女士的民国绝版小说,如《费家的二小》、《小还的悲哀》、《湖畔》、《招弟和她的马》、《玲玲》等。小说取材各异,都细致刻画和表达了年少时的一种朦胧的悲与喜,青春之际的一种莫名的哀与愁,那一份对年少情愁的特殊体验,那一份对青春爱恨的适意感知,独具旖旎温婉的风韵与意蕴。作者的文字虽淡雅素净,却写尽人物的愁情、内心的孤独,及对自由的向往。结尾均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思索。

书籍目录

费家的二小 / 1
小还的悲哀 / 25
湖畔 / 37
招弟和她的马 / 53
玲玲 / 79
湘行书简 / 99
飘零书简 / 103
呓语狂言 / 149
序言 / 157

内容概要

张兆和(1910年9月15日-2003年2月16日),现代女作家。沈从文先生的妻子。1932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系。毕业后任中学教师,1949年就读于华北大学二部。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湖畔》、《从文家书》等。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师大二附中教师和《人民文学》编辑。


 湖畔:张兆和小说精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六月,断断续续读完了张兆和仅有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湖畔》。作为作家沈从文的妻子,人们更大的关注点显然不在她的小说上,她的书,豆瓣评论量寥寥数十人而已。而我,读她的书也完全是出于机缘巧合,但正是在这“缘分”的引导下,我认识了一个富有才华、内心澄澈、令我十分欣赏的女子——不在任何人的光环之下,她,只是她自己。张兆和出生于苏州名门世家,家中四姐妹都才情洋溢,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名噪一时。叶圣陶曾有言:“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张兆和在四姐妹中也许并不是最有名的(四妹张充和为昆曲文化的传播贡献了一生,在梨园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但她却嫁了一个最有名的丈夫。婚姻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后人无法评说。然而仅从她留给后世的小说来看,我心里是掠过了一丝惋惜的——她仅留下了1941年前创作的五篇短篇小说,之后便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相夫教子、生活琐事之上。言归正传,首先来说说她的小说。我爱读女性的文学,不仅因为可以通过文字感受背后之人的性情,以此来给自己一些启示,也因为同为女性,更容易对文字产生共鸣,激发内心潜藏的情感。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作为白话文学从兴起到发展的繁盛阶段,期间出现了不少很有影响力的女性文学。相比之下,张兆和也许仅仅是河流中的小小浪花,但她的小说写法细腻、冲突明显、注重人文关怀,也不失为可以代表她个人特色的还不错的女性文学。以其中的一篇——《费家的二小》为例,描述了一个幼年失去母亲的女孩。她本应按照乡村的风气,不是被溺死就是被早早地送人当童养媳,可她却快乐地在家中成长起来了。“她是一盏灯,一朵花,一簇欢欣”——小说开头以较为明快的笔调描写了二小在家中的生活状态,她是积极的、有活力的,甚至是受父亲和哥哥溺爱着的掌上明珠。随着情节的展开,父亲与哥哥拒绝了一个又一个上门为她说亲的媒人,发展到后来闻听说媒即色变,便让人感觉似乎有什么隐情。二小呢,仍旧是微笑着的,做完所有的家务,与父亲哥哥亲昵地谈笑。直到有一天,哥哥看到二小在门口跟挑货郎杨五谈笑风生,当即心下犯了嘀咕,回家就发了一顿没来由的臭脾气。家里的气氛变得沉默、尴尬,但也并没有持续太久。一个月后,当父亲和哥哥以为生活恢复了原来的状态时,却发现,二小在那个天气闷热的傍晚失踪了。其实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但却包含了很多社会现实与人的心理推断。在故事发生的小乡村里,观念封闭、民风保守,在一般女孩的生活状态描写和媒人说媒的过程展开都有较多的体现。二小的父亲与哥哥,表面上看似乎是出于对二小的疼爱,才一再地拒绝上门说媒的人。实际上他们只是出于内心的自私,想将二小永远捆绑在自己身边,替他们做饭、洗衣,做家里女人所应该承担的事。而对于二小跟挑货郎交谈事件的反应,似乎又体现了他们对二小有着一种畸形的依恋——如果是这样,仿佛要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才能解释得通了。无论如何,二小的命运,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与家庭坏境下,着实让人揪心,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那个时代,像二小这样的人物,并非仅存在于虚构的故事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对于乡村生活的描写非常细腻。田间劳作的场景、挑货郞来乡间卖货等等,无不是一个对乡村生活有着深刻感触的洞察者的自然流露。除《费家的二小》外,文集中其余几篇小说主角亦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中有对现实的压抑生活感到迷茫的,如《小还的悲哀》;也有虽和家人一起遭受着战争的苦楚,却仍保持童真和梦想的,如《招弟和她的马》。能把目光关注在孩子的身上,将他们的生活状态付诸笔端,我认为这样的作者一定是个温和、善良的人。所以这也是我欣赏张兆和的理由之一。文集后半部分,收录了张兆和与沈从文来往的部分家书——《湘行书简》、《飘零书简》。沈从文与张兆和相恋,可以说是一个能写成小说的精彩故事。沈从文,一个从湘西农村来北漂的穷苦少年,亏得他写了一手好信,赢得了郁达夫、胡适等的赞许,才能当上一名讲师。他对当时还是学生的张兆和的追求,更是动用了全部写情书功力,历经四年,才打动了伊人芳心。于是,就有了那段对话——沈从文:“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兆和:“乡下人,喝杯甜酒吧。”随后几年,他们确是啖足了爱情这一杯甜酒。沈从文初去西南联大,张兆和在给他的信中写:“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块冰?为了这风,我很发愁,就因为我自己这时坐在温暖的屋子里,有了风,还把心吹得冰冷。”字里行间,柔情无限。然而,沈从文信写得好,小说写得好,却在柴米油盐等的生活琐事上及其不擅长。独自南下后,生活拮据的他仍喜爱古董、文物,不懂得节俭。此后,张兆和写信的主题每每变成了柴米油盐——计算开销,劝他懂得理财。对于他絮絮叨叨的感情倾吐,她也开始变得不甚耐烦:“来信说那种废话,什么自由不自由的,我不爱听,以后不许你讲。……此后再写那样的话我不回你信了。”渐渐地,爱情的甜酒开始掺杂了苦涩的滋味。很多人看来,沈张二人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沈从文倾注了他所有的感情,而张兆和却一直是淡淡的,因而为沈从文抱屈。似乎这是事实,但我却更愿意站在女性的角度去理解张兆和。在自由婚姻尚不普遍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受老师狂轰滥炸式的情书攻势已是不小的压力。而后有胡适的亲自说媒,即便有感情的不对等,当事者也应早有自知。而生存本就是生活的基础,没有柴米油盐,何来风花雪月?原本,她也是个才情满溢的名门闺秀,婚后便再也没有了文学创作,只照顾家里,照顾孩子。曾经她也锦衣玉食,但穷困当前时也毫无怨言——“我情愿躬持井臼、自己操作不以为苦,只要我们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就好了。”“……不许你再逼我穿高跟鞋烫头发了,不许你用因怕我把一双手弄粗糙为理由而不叫我洗东西做事了……”所以在我看来,她当然爱沈从文,以妻子的身份对丈夫最普通却又最深沉地爱。爱情的酒,也许没有那么甜,也并不一定是苦涩,更像是充满着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品尝不尽。从她的家书中,我又一次被她善良、平和、充满感性的人性魅力所吸引,也感受到了她人生的一部分无奈与苦痛。所幸,她的生活最终应该还是幸福的,也许,这也正是她所追求的——无关名利,只做值得自己坚持一生的事。
  •     直通:http://item.jd.com/11367102.html才12.7元啊,还等什么? 张兆和小说,有着温暖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时评其文笔写得酣畅流丽,锦心绣口,段落精彩,是相当成熟的白话美文(民国白话运动中女性作家翘楚)。
  •     本文选自12月29日《姑苏晚报》张兆和的神采  ■文文  在读张兆和的《湖畔》。湖南人民出版社11月新鲜出炉。是涌思图书的刘洁丽所赠,她是本书的特约编辑,没见过面,感觉应该有张兆和年轻时的神采。  张兆和的故事知道不少。当然都是因为她与大才子沈从文的恋爱故事。这才是真正的明星绯闻,一个带有湘西山野气息的才俊,当时几乎已经是名满天下,是大明星了,狂热真诚地追求与他年岁相仿的讲台下的女学生,而且,学贯中西的大名人胡适都愿意做媒,偏偏这个灰姑娘一样的台下学生不为所动,让“乡下人”沈从文吃尽单相思之苦。这就使得七八十年后的当代明星绯闻相形之下黯然失色。当代的明星们,比起他们的爷爷奶奶辈,显得真是可怜。才华不足也就罢了,格调又那么差劲,颠来倒去什么劈腿之类,钱是多了,但仍然是钱多的穷光蛋。有时想,转基因与地沟油,真的不仅仅是表现在餐桌上,更表现在世事人情上。  记得当初理解的沈张之恋,都是在替沈从文抱屈的。又知道他吃过这么多的苦,一个人从湘西到大都市做“北漂”,饥寒交迫到几乎饿死冻死。幸亏了自己的才华为同行所识,有郁达夫、徐志摩、胡适等的帮助,才苦尽甘来。现在理解他了,觉得他的痴情苦恋,是物有所值的,张兆和,绝不仅仅是漂亮,完全是秀外慧中,所以她的心气高,让“乡下人”像诗经中的相思人般的辗转反侧。  张兆和的小说原先从未读过,头一回读她的《费家的二小》,感觉总的人性把握上,与沈从文的湘西人有相通处,生活细节也无江南水乡色泽,全然是湘西的。这个二小姑娘,美丽勤劳,孝恭父兄,但最终还是顺应了生命本源的召唤而不会牺牲自己的爱情老死家中,她投奔了爱情。实在太喜欢,摘录几句开头与朋友共享:“二小在她自己家中,是一盏灯,一朵花,一簇欢欣。颜色光明眩目,声音清新悦耳,青春的愉快酿了一脸的微笑,样子在任何时节间里皆令人高兴。”这等文字质地,这等感觉眼界,她当然有资本不为旁人的一点名气所动。  但张兆和更好看的,还是她的家书,从家书中看她的人,看她怎样做妻子做母亲,怎样操持一个苦难岁月中的高知家庭。她在《飘零书简》中与“二哥”的交流,有时一恍惚,感觉这个从单位旁边九如巷度过童年的女性,就是我身边的同事。感觉做了妻子和母亲的张兆和,比贫苦出身的沈从文要节省得多,会过日子得多。这真是沈从文的福气。同时也感觉到,大家闺秀张兆和,也给苏州是挣了很多脸面,更为苏州女性树立了榜样,提升了苏州女性的品牌含金量。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个人觉得书信比小说更吸引我,那个年代的白话文和现在比还是有点区别
  •     用简洁明快的文字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总是含着那么一抹忧伤,化不开,散不去。。。
  •     编辑排版真是有点糟了,后面那个莫名其妙的序是什么情况?我自己很想编一本兆和老师和从文先生互通信的书。
  •     委屈求全
  •     小说还可以,家书能够见性情,我挺喜欢她的~
  •     小说本身并无大的惊喜。写给沈从文的信颇值得一读。
  •     實在不能因為妳是沈從文的太太就不看僧面看佛面認為妳的作品具有多高的文學史價值,出版社用張兆和與沈從文的書簡狗尾續貂湊篇幅更是可恨!#2015緩緩讀#040
  •     超然玄远,温和从容,控制力一流。一些故事流转如弹丸,戛然而止,弦断音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