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3
ISBN:9787203036401
作者:靳生禾,谢鸿喜
页数:211页

作者简介

《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大战役之研究》主要讲述了:早在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剑拔弩张之际,晋文公还有点踌躇,其臣下就曾提到晋国的表里山河,用不着有所顾虑。后来晋平公还曾把国险作为晋国三不殆之一。这些都是论晋史者所熟知的往事。其所以被人称道,正是由于符合晋国的山川形势,特别是太行之西,王屋之北,更是如此。晋国和其东南的诸侯列国也曾动过干戈,主要重大战地却都在太行之东、王屋之南。城濮之战、鄢陵之战、鞍之战,就都是在远离晋国之地进行的。齐桓公固曾登上太行,而且还西至卑耳山,可是在登太行时,却要束马悬车,旅途维艰。如果要进行战阵,看来还是不容易的。

书籍目录

序前言一 长平之战的历史地位二 文献所见之长平之战三 晚近研究长平之战的撰述四 长平之战的成败得失五 赵军进军路线及其布防六 秦军进军路线及其布防七 廉颇一王置乞三年相峙八 赵括一白起决战附录一 长平之战历史文献选附录二 长平之战诗词选附录三 长平之战研究报道选附录四 复郎志仁先生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文献名索引

编辑推荐

  《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大战役之研究》主要讲述了寝假至于战国,三家分晋,都城先后向外移徙,韩都南郑,魏都大梁,赵都邯郸,仿佛皆与表里山河无关。

前言

  早在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剑拔弩张之际,晋文公还有点踌躇,其臣下就曾提到晋国的表里山河,用不着有所顾虑。后来晋平公还曾把国险作为晋国三不殆之一。这些都是论晋史者所熟知的往事。其所以被人称道,正是由于符合晋国的山川形势,特别是太行之西,王屋之北,更是如此。晋国和其东南的诸侯列国也曾动过干戈,主要重大战地却都在太行之东、王屋之南。城濮之战、鄢陵之战、鞍之战,就都是在远离晋国之地进行的。齐桓公固曾登上太行,而且还西至卑耳山,可是在登太行时,却要束马悬车,旅途维艰。如果要进行战阵,看来还是不容易的。  寝假至于战国,三家分晋,都城先后向外移徙,韩都南郑,魏都大梁,赵都邯郸,仿佛皆与表里山河无关。

章节摘录

  当时形成的列国文献,多毁于秦火,传世的有关记载长平之战的上古早期文献,首推《史记》,次为《战国策》。其中又以《史记》的《白起王翦列传》和《廉颇蔺相如列传》最为详实,次为《战国策·赵策一·秦王谓公子他》、《史记·赵世家》,又次为《战国策·赵策三·秦赵战于长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新序·善谋》、《史记·田完世家》。《史记·秦本纪》、《韩世家》则以大事记体行文,略事梗概。《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于长平》、《魏策四·长平之役》、《齐策二·秦攻赵长平》、《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缮兵》、《秦策三·谓应侯日君禽马服乎》、《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等,或限于列国有关幕后外交(纵横)活动,或战后君臣间抑策士游说中有关得失论证。至若《战国策·秦策三·蔡泽见逐于赵》所谓“白起……越韩、魏攻强赵,北坑马服,诛屠四十余万之众,流血成川,沸声若雷”,《韩非子·显学篇》提到“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①,《吕氏春秋·应言篇》有“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口”②,《睡虎地秦简“编年记”》谓“(昭襄王)四十七年攻长平”等等,诚属个别旁涉,惟亦见是役在战国当时士民中影响之深。《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  (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3),白起攻(韩)南阳太行道,绝之。  四十五年(前262),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日:“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日:“不如勿受。受之,祸大于所得。”平原君日:“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四十七年(前260),秦使左庶长王龅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龅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日:“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龅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日:“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四十八年(前259)十月,秦复定上党郡。秦分军为二:王龅攻皮牢,拔之;司马梗定太原。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日:“武安君禽马服子乎?”

图书封面


 长平之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2001年的初三毕业暑假,我自己去天津图书馆,在馆内读过这本书,从中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比较细心,比较负责,但是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当代人,那就是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得许多记载先秦时期的战争方面的文献资料保留下来的越来越少。司马迁在名著《史记》当中提到长平之战,也是仅仅局限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与《史记-王翦白起列传》之中,相关信息极为少数,极为有限。由于秦赵双方的参战情况没有全面的记载,所以对于今天的史学界而言有一个问题至今无法得到标准答案。分别是:1,长平之战中,秦军先期部队的总数是多少万?2,长平之战中,秦军后期围困赵国的军队总量是多少万?(也就是秦照向往亲自到河东郡发起动员的时候)3,长平之战中,秦军初期强攻赵国的防线时,一共发起多少次冲锋,在秦军冲锋的过程中被廉颇率领的赵国部队射杀了多少人?4,找过换帅之后,赵括顶替廉颇进入长平前线,不久之后,赵括一概廉颇之前的军事部署方案,“易置军吏”,并改变态度主张率领主力部队冲破秦军的封锁,并与秦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那么,在赵军主力全数冲出阵地之后,赵国军队坚持了多少时间才被秦军围住?5,在赵国军队与秦国军队正面交战的过程中,秦军损失数量是多少呢?赵军又损失多少呢?6,按照古书记载,赵括所率领的赵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形下,又坚持了46天,才向秦军彻底投降,那么在弹尽粮绝之前,赵军坚持了多少天呢?由于原始的历史资料已经无法考证,所以现代人无论多么刻苦,敬业,也很难还原历史上的长平之战的原貌了。所以这本就不需要收藏了,看看电子版就行了。
  •     http://www.tydao.com/suwu/2005/1107changping/changping0.htm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对于政治层面的分析不够,多集中于战场地理的考察,后面的史料附录很有价值。
  •     修行137th,搜集资料而读,治学态度极好,收集史料全面,分析的一般,没有太多创见
  •     有些过于专业了吧,而且并未看出有什么新鲜的内容在里面。也许是现在看过去觉得有所缺漏,但是还是会对长平之张有一个深一点的了解。
  •     纯粹的研究读物,很翔实,向两位老教授致敬!
  •     对历史事件本身的分析实在寥寥,倒不如说是地理书,然称为地理书也不能,白描写半天不给半张图。
  •     资料汇编,没什么开创性的东西,冲着俩老头累了半天,添2星
  •     用现有史料和考古发现,结合合理的推论,为读者尽力还原了真实的长平之战,98年的老书,字里行间隐约可见当时的学术风格。 结尾对赵括的评价也很中肯。
  •     有地图就更好了
  •     来点地图会怎样?!!
  •     地理考证相当详细,果然史地研究,还是要亲身体验,才能有所感悟。对于围绕地点的军事研究,推论也很直观,可惜书中似乎没有附图。至于作者对于战争前后的推论,苟同点就不多了,特别是作者虽然指出了当地地形足以容纳百万以上的会战,然战国时会战人员是否都是战斗人员,这点没有深入探讨甚为可惜。
  •     全书最大的两个议题是长平之战的地点和白起坑杀降卒的数量,顺带概括分析了此战的历史环境、秦赵的经济、军事实力对比。对赵括的纸上谈兵一事也有独到见解。突破此前大多学者仅就史料做论述的方法和陈陈相因之局,有实地考察做支撑,例如对韩王山和王离村之辨析。此书偏重地理,有关此一役的史料在附录中也有比较全面的整理和注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阅。囿于过分偏重地势讲解,未免稍有枯燥,但仍是一本还不错的资料。
  •     重复太太太多
  •     还是军事地理为长。
  •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     专业性很强!
  •     除了实地考察的内容值得一读之外,其他的部分要么是机械摘抄重复,要么是自欺欺人的循环论证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