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街005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49547012
作者:许知远 主编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为《单向街》系列文集的第5辑,本辑专题栏目围绕“反智主义”,将美国当代竞选文化造成的对历史的无知、苹果公司精明的设计和销售哲学,以及同时作为“反传统英雄”与“时代病人”的吴虞的事略贯穿在一起,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背后其实都有着反智主义的实质。本辑其他文稿还有:对两位蜚声世界的汉学家舒衡哲和宇文所安的精彩访谈,青年摄影师张克纯拍摄的黄河地景,印度记者在中国的见闻、20世纪著名汉学家卫礼贤的孙女寻访并倾听祖父促进中西交流的事业的“回声”、本雅明在柏林的童年生活,等。

书籍目录

【专题】
重建知识分子传统  许知远
对过去事物的无知  刘易斯•拉伯姆
苹果的完美骗局  耶夫根尼•莫洛佐夫
时代的病人  谢丁
【访谈】
寻访五四—舒衡哲访谈  张泉
正视传统的负担—宇文所安:回归历史现场  张泉
【纪录】
印度记者在中国  帕拉维•艾亚尔
档案:被监视的个人史  蒂莫西•加顿•艾什
回声  唐汀
旧金山的犀牛  沈诞琦
躺椅上的精神分析家  索马里
【影像】
北方的河  朱墨 张克纯
【随笔】
一个都市人的童年  胡晴舫
现代都市里的算命人  梁鸿
为何写作  陈河
我的大学  方曌

内容概要

许知远:现为《商业周刊/中文版》执行主编。他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曾出版《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国纪事》、《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纳斯达克的一代》、《一个游荡者的世界》、《时代的稻草人》等。


 单向街005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名人名言的堆砌。从《抗争者》中看到作者不想再当鸵鸟,直面现实。看来另外一位几乎同名的许先生被捕对作者的刺激很大。回到本书的第一篇,结果又回到顾左右而言他的状态,有点失望。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     谈反智之前,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MOOK?MOOK又称杂志书,是将杂志(magazine)与书籍(book)合二为一,新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产品。它们既有杂志的样子,又有书的内涵,内容上往往是若干作者对某个主题的深入探讨。近来国内这种形式的出版物越来越多,比如老六的《读库》,张悦然的《鲤》,还有《温故》、《天南》、《知日》、《汉品》等等。虽然都被归类于杂志书,但它们之间还是略有区别,《读库》没有主题限制,更偏向于书;而《天南》、《知日》以及不定期的《鲤》都是一本书一个主题,形式上更偏向杂志。MOOK不同于书的地方在于它更轻,也更丰富,适合休闲阅读,但它比杂志又更专注和慢,更容易留下来。2月19日,共出版了16期,在市场上走了三年零十个月的《天南》宣布停刊,国内特色鲜明的MOOK中少了最独特的一个。关于MOOK,我在不止读书介绍过《知日》和《鲤》。前者是由苏静主编专注于介绍日本文化的创意杂志,目前风头正劲,大小书店的抢眼位置都能看到它们。趁着发行的强势编辑部将之前双月刊顺利改成了月刊,一月一本的速度让人应接不暇,他们似乎准备将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一个整理打包,已经出版的主题包括推理、森女、制服、日本禅、家宅、漫画等18种,还要出版的肯定会有AV、电影、自杀等。但是,质量的下降有目共睹,虽然在杂志的设计和排版上倾向于日本化,但内容组织和挖掘一直做的不深也不好看。《鲤》由80后作家张悦然主编,相比《知日》,《鲤》更慢,更文学,更文艺,它所处理的主题像“孤独”、“嫉妒”、“写信”、“暧昧”等,本身便小众甚至女性化,但张悦然不管,她仍然按照自己的步调走,从2008年到如今,共出版了16本,有自己固定的读者群。比《鲤》更慢且节奏更凌乱的MOOK在国内还有一本,那就是《单向街》。从2009年《单向街001: 最愚蠢的一代?》出版直到现在,三四年过去了,成品只有5本。最新的一本《单向街005:反智的年代》2014年1月份刚刚出版。《单向街》由许知远主编。这个充满了知识分子使命与情怀的作家,在《单向街005》中发表了《重建知识分子传统》一文。他从哈耶克对公共知识分子的抨击开始,一路引述,将理查德·波斯纳,拉塞尔·雅克比,丹尼尔·贝尔,爱德华·萨义德关于知识分子的观点切磋呈现,最后引入中国这一复杂语境,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将知识分子的角色混同于各种类型的技术专家”,“将知识分子这一角色过于理想化”,“只强调知识分子批评性的一面,却忽略了批判本身并非目的”。他认为,“只有低级知识分子(知识匠人)与高级知识分子的区别,而没有个体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的差异。”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不是“权力、金钱”,而是,知识分子是否鼓舞起你对世界的广泛的兴趣?许知远想要说的是,人人都可以成为知识分子,而只有让每个人都能拥有知识分子的基本品质,诸如思考与创造的精神,我们或许才能够走出所谓“反智的年代”。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刘易斯·拉伯姆批判了美国人目前对于过去的无知,对于历史的漠视;耶夫根尼·莫洛佐夫则将炮口直指苹果公司,称乔布斯作为哲学家的形象无非是一个骗局,“苹果公司除了用哲学来进行市场营销之外,它还让每个消费者觉得他们每个人都在书写历史”,但公司的唯一目的不过是促成消费,乔布斯让互联网变成了一个购物中心,作者甚至说,“苹果最重要的威胁不是物理性的,而是精神性的:这家公司也许最终会让互联网窒息而死。”作者想要问:从浏览器过度到APP,会不会是一种破坏?苹果是否鼓吹或者带动了反智的潮流?技术的进步已经解放了我们的双手,接着还要解放我们的大脑,而如果大脑也跟着一起解放,人是否还会思考?消费主义是不是反智的土壤?还有很多问题可以继续问下去,但《单向街》并没有承载这么多,对应“反智年代”主题的文章只有专题内的四篇,除此之外,内容分为“访谈”、“纪录”、“影像”和“随笔”。从作者群可以看出这本杂志的国际化视野,从专题的选题和文章的选题都可以看出,这本杂志的抱负和定位。它的自我介绍是这样的:以非虚构类的报道、评论,摄影作品为主。将全世界最好的作品引入中国,鼓励一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将更多年轻人重新吸引到书籍、艺术与思想的情绪中去。话说的很好听,但至少在这一本里,对于“反智的年代”这一宏大主题,并未做实。《印度记者在中国》以及《现代都市里的算命人》相对来说更引人注意,其他随笔和文章则处于可看可不看之间。这是MOOK这一形式本身的弊端?还是因为编者心胸与口气太大,就像初中老师常常教育我们的那样犯了“眼高手低”的错误?不得而知。但至少,这本杂志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可以继续想下去:我们已然身处反智的年代?怎么办?
  •     《单向街》系列我是从最新一期006倒着读的。可以说005给了我们一种审视当下中国社会的全新视角,在这里我们可以倾听到不同的声音,同时在沉默中陷入思考:判断知识分子的标准何在? 知识分子最重要的职责又是什么?仅仅是拥有专业知识吗?亦或是将专业知识传授给新一代?试想一个国家的知识分子如果无法保持独立的、活跃的思考,这个国家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 如果国民对历史全然无知,这个国家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厄运?处于这样一个全球化消费的社会中,难道拥有苹果的产品就是拥有了更高级的现代精神?当我们沉迷于苹果带来的新奇感的时侯,是否忽略了苹果产生的精神性的威胁?我们能否看到经济高速发展背后所隐藏的文化断裂与思想平庸?“五四”已然沦为极少数人的记忆,在当今中国重提“五四”精神意义何在?“五四”知识分子所追求的自我觉醒与反思是否正是当今中国知识分子所缺乏的气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到处闪耀着物质的光彩,文化生活却如同沙漠。然而在喧嚣与混乱中似乎隐约透着一丝希望之光,虽然很微弱,但它真实地存在着。我们从躺椅上的精神分析家们、张克纯这样的摄影师或是 像 贤义这样的城市流浪者身上看到了希望。他们勇敢地将目光投向这个社会阴暗的角落,期待中带着些许哀伤。值得庆幸的是,在精神的废墟上总有人捡拾思想的灵光碎片。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去年读的时候无数个“原来如此”的瞬间。
  •     这期弱一些
  •     读得累
  •     介于四星和五星之间。
  •     并不切题——反智
  •     中国是一个实用主义的社会
  •     会让人思考的书籍,知识分子读物
  •     对过去事物的无知 印度记者在中国 一个都市人的童年
  •     挑了几个章节读,主题很大单观点有点狭隘,深度嘛...
  •     第一篇:重建知识分子传统,一下子就把我吸进去了。许知远的文风就像费玉清的发型一样一直没有改变,文字中看得出其间一位人士被覆灭的信息对许知远影响十分巨大。再来另一篇苹果的骗局完全颠覆乔布森虽然我也没有读过他的传也不是苹果粉。MOOK的形式非常好值得推广给没有太多耐心读大部头书籍的我一样的人。
  •     那么一般来说,历史是什么呢?一段大家都认同的寓言故事。——拿破仑
  •     有几篇按 现在的阅历来看 根本看不懂呢。看 回声 一文 哭 好几回。
  •     这期还是不错的,文章整体质量满高的。几篇外国人视角看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也很有意思。
  •     我喜欢读这种思想汇集的书,比看某一个人的文集有意思的多,可以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以听到思想界的零零总总。
  •     當沒有時間追著看專欄的時候 就孕生了這類集子 單向街獨立閱讀一脈相承
  •     这个书也太容易出
  •     一直感觉现代化的发展是大众反智发展,正好看到这本同样看法的书,每篇都有特色,苹果的骗局的最好。
  •     ”他们只强调知识分子批判的一面,却忽略了批判本身并非目的,而当为了批判而批判时,批判本身就成了一种机械的重复,它失去了知识分子最珍贵的思考与创造精神“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非专业人士会读不懂
  •     喜欢[纪录]和[随笔]里面的文章。
  •     有几篇实在不错。例如躺椅上的精神分析家、对过去事物的无知以及主编许知远主笔的重建知识分子传统,都写得不错。准备读本雅明的柏林童年了。嗯~
  •     棒
  •     单向街第一本mook
  •     读这本册子让我安宁,尤其喜欢读最后一个我的大学
  •     挺好,是现代读书人的食粮
  •     喜欢开头几篇对于消费主义社会的文章,后面的访谈实在不对胃口。
  •     《旧金山的犀牛》好看
  •     柏林童年--本雅明--城市浪荡者;有几篇都还不错,算命者,精神分析,印度与中国,以及一些研究中国的外国学者,印象深刻。
  •     我们的生活狭隘得要命,这样的视角和思考能把我拉出泥潭。
  •     在本雅明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是怎么回事…
  •     片段式的小聪明,在此类书中只能算平庸之作。
  •     肿么看不进去,比散文还难看进去。似乎一看到国外的学者或者作家名字就想睡觉……
  •     《单向街》这个系列Mook,一开始我是错过的,后来在中图因缘际会买到第一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这个读本。这本《反智的年代》,仍如前面每一期般都处于高水准。Mook书的作用应该就是这样:促使、激发你去阅读更多、探索更多、思考更多,并起而行之
  •     每一篇都非常好!
  •     除了几篇外,其他非常一般。当然在近期的碎片化阅读读物中算是中上。杀时间可以随便读读
  •     10
  •     主题很给力。
  •     看了两篇,精神分析师那篇让我对以后如何学习专业有了更具象的计划。
  •     很棒。对舒哲衡那篇对五四人研究对话的印象尤为深刻。
  •     上次禁书,误打误撞买了这本书。谈知识分子,谈科技产品,谈时代变迁,谈文物个人史……《单向街》在所有同类集子中有其独到的一面。
  •     他以他缓慢沉重的脚步静静慢行于这条叫做“进步”的单向街,并且不改他小时候尾随母亲散步柏林的习惯,总是有意无意落后一两步,好把这座城市瞧个清楚。这不是反智的年代,也不是知识分子遍地的年代,这只是没有智慧的年代。
  •     精准,成熟,比东方历史评论好多了。
  •     旧金山的犀牛/正视传统的负担
  •     因为我读不懂,所以觉得偏晦涩,尤其是前几篇。只是读过。
  •     有些选题略显生涩
  •     《单向街》005期,非虚构类评论、访谈、摄影等。这是怎样的时代(消费型娱乐化)?“知识分子与他们所代表的气质”可以带来什么?“法国人班达:他们的本质不是追求实用的目的,而是在艺术、科学或形而上的思索中寻求乐趣...非物质的利益。”
  •     专题和纪录的栏目都很好看,《苹果的完美骗局》、《正视传统的负担》算是科普类的文章,但也(对我这种文盲)有启发作用。《印度记者在中国》非常有趣,世界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向我证明:真正有趣的人都在那些有迹可循的学院,或曾经在那里。《我的大学》我曾经似乎读过,但再看一遍还是令人愉快。无论是《单向街》还是《单读》,都仍旧保持了它一如既往的“真文艺”的风格。这种“文艺”不依托辞藻和修饰,难能可贵。
  •      现在每天都会先读两篇再开始学习,不敢一次读太多,因为实在不想太快把这么好的书读完。
  •     在这个动不动就要解构一切,说不上两句就谈到互联网+的年代,重建传统是一种政治不正确,却也是一种必须的不正确。
  •     对我来说,整本内容有很大的违和感 ,太奇怪了这阅读感受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