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书评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210083030
作者:[美]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约翰·戴维·曼(John David Mann)
页数:272页

学会这七招,预见未来不是梦

我们都知道要顺势而为,但是“势”在哪里?又该如何预测?这有规律可循吗?“势”又怎样能被我们抓住呢?美国作家丹尼尔.伯勒斯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里提出“远见力”这个概念,即是根据现有的情况,判断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书中详细论述了预见未来的七招,理解学会这七招,能大大提升我们的远见力,养成自我预见的思维,通过对历史经验及规律的思考,寻求发现未来的趋势,为未来更早准备。能够比别人提前预见未来,就能抢占先机,离成功更近一步。让我们一起随丹尼尔走进远见力的世界吧。第一招 从确定性开始我们该如何寻找确定性呢?事实上,我们需要的总能得到,因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有规律可循。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显著的变化来找出确定性,第一种是周期性的变化,另一种是非周期的,渐进的,它不是循环往复,而是只往单一方向发展,也就是有起不一定有落,称为线性变化。很大程度上,远见力就是要认识线性变化,发现其与周期变化的关系。这并不容易,需要我们预测趋势,趋势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硬趋势,一种是软趋势,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的,可感知的,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是根据似乎看的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明白二者的差别,会颠覆我们认识未来的方法,让我了解未来哪些部分会成真。我们总是高估自己,低估外在,贪多求全,我们应该养成从确定性开始的习惯,列出已知的也能办到的事情,简化选项,聚焦目标,遇到不确定的事情,先放一边,专注于能确定的事情。第二招 洞察先机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为了应付外在环境而作出的改变,通常会让人疲于奔命;由内在启动的改变,则是有目的,有建设性的。后者是洞察先机,先发制人,是机会管理,有助于个人与企业的成长,让人得以打造自己的未来,把握自己的命运。想要由内在发生改变,唯一的途径就是洞察先机。问问自己:“什么是我将要遇到的问题?我的未来几周,几月,几年后会遇到什么问题?”时常去思考问题,发挥创意现行姐姐,而不是等待这些问题发生,来改变自己。第三招 变革变化/改变的意思是“让某事或某物与现状不同”,而变革是“进行了彻底或巨大的改变”。两者为程度上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发展到了极端,就是质的区别。事实上,无论束缚你思维模式的是工作,公司,职业或情势,也不论你是否喜欢,变革都将发生。未来,所有的领域和专业,企业和组织,都将发生根本性,基础性的变革。我们的未来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不想被未来的狂潮淹没,那就要掌握确定性,洞察先机,自我变革,脱胎换骨大转型。请记住两点:1、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2、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第四招 跳出你面临的问题我们眼前的问题未必就是真问题。远见力关于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路径,与其花费时间直面障碍,不如简单跳过它们。这不是说要否定,回避或拖延。它是一种强大的概念上的柔术,使得眼前看不见的危机公开化,让我们可以采取果断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进行这样一个练习:闭上眼睛,问自己:目前,在我的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闭上眼睛,直到想出答案。我们闭上眼睛思考是有特定原因的,这一行为说明一个关键点。闭上眼睛有助于集中思想,但也将最大的机会隔离在外。只专注一个问题,继续剥离,直到找到可以解决的问题为止。我们可以向科技寻求帮助,直接跳到终点线。第五招 反其道而行我们发现,最大的挑战和我们认为的最大挑战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在寻找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并不能轻松确定寻找的方向。有一种方法可以让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注意大家都在看的地方,然后看向相反的方向。逆向思考这一策略往往能以惊人的速度揭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化无形为有形,甚至能解决你浑然不觉的问题。第六招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重新定义和再创造是利用脱缰野马般的变革之力的一种方式,能够把变革力应用到产品,服务,行业和职业当中。在某种意义上说,变革是硬趋势,再创造是软趋势。变革一定会发生,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再创造,将由我们做主,你不做,别人就会做。远见力并不总是挑战技术的极限,非得事事出新意。有时,它是关于发挥想象力,以新的方式使用已有的技术。寻找你的核心优势,围绕自己的天分重塑自己,并调整自己的才华来支持天分,你就能找到让自己不断精益求精的事业。第七招 主导未来你看向哪,就会去哪?关于未来,你会看向哪呢?展望新未来和成功生活的一部分是拥抱失败。失败是人生中最有价值和最被低估的资源。我们学会了快速失败,就能够识别失败并采取行动,失败也就从负面转为正面。事实上,它变成了远见力的另一个触发器。沟通,合作和信任是塑造未来的三股至关重要的力量。通过确定性的开始,洞察先机,先发制人,实现自我变革,跳出困扰自己的问题,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进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自己的未来,构建成熟的远见力,养成正确的习惯,实现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预见未来趋势,成就自我价值。

成功的秘诀,无非是先人一步。

这个世界发展的太快了,总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为解决眼前的问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忙成狗成效却不大,最多只维持现有的成果而已。没日没夜的折腾,我们要做的事儿,要发展的事业,不见得有什么进展。同样付出了努力,却似乎是力道打在棉花上,被化之于无形。可反观一些人,却可以做到从容不迫,似乎每一步都尽在掌握。到底是什么决定了这两种人,截然相反的状态呢?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先人一步,几乎是所有成功的关键。这需要我们对未来发展趋势的而一个精准的判断。《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提出一个“远见力”的概念。就是根据现有的情况,判断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书中论述了七点,把握好着七点,能大大提升你的远见力。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成为一个精准的预言家。只有你对未来有个精准的判断,才会更有效率的把握现在。大到职场,创业。小到如何对待我们的梦想,更有计划的实现,都离不开远见力。作者丹尼斯.伯勒斯未来学家,创办6家企业,战功显赫的企业家。凭着他多年对企业发展趋势的研究总结,凝聚精华所著。得到了很多企业家的推崇。这本书不但每个创业人士需要看一看。对于自我成长的规划,也很有启发意义。有意识地培养驾驭以下七种原则的能力。让你在日后的发展受益无穷。1.从确定性开始。首先事物的发展总有个趋势。有的趋势去周期性的,有的是线性的。周期性的就比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交替是一定会循环的。线性就比如人的年龄增长,一年长一岁,不可能停留,不可能倒转。作者又提出了一个硬趋势一个软趋势。硬趋势是不可变量,软趋势可以后天去改变。好比假如有时间机器让你穿越到10年后。你发现你中了彩票,发了大财。那么10年后会中彩票就是硬趋势。软趋势又是什么呢?就是你驾驭金钱的能力。现在你再穿越回来。知道了自己将来会有500万。那你现在怎么做?假设你觉得自己反正会发财,干脆就混日子,混个十年就有钱了。等到了十年,果然中了奖,可你不会理财啊。结果几年后败光了,还不如以前了呢。但是你也有另一种选择。就是在没发财的十年里,努力掌握理财知识。十年后中了大奖。你利用自己的理财知识使这些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但你自己一直有钱,儿子还可能成为富二代。像时光机穿越般的准确预测到未来,就是作者所说的“远见力”。2.洞察先机第二个原则,讲究洞察先机的重要性。前文提到过,有人天天搞得自己很忙,却没忙出啥效果。有人似乎一切尽在掌握。大家以前一定都读过草船借箭的故事,里面诸葛亮的料事如神。一步步把敌人往沟儿里带。最后又打击了敌人的气焰,又坑敌人那么多箭。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其实描述的也就是料事如神超精准的远见力。能够主动的采取策略,是因为反应灵活。先发制人,是因为洞察先机。先发制人,后法制于人。预见看到的问题,早作打算,防患于未然。应付外在环境而做出改变,通常让人疲于奔命。由内在启动的改变,则是有目的有建设性的。3.变革我们说改变很重要。但对于急速发展中的经济社会,只是简单的改变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超速发展。改变注定要失败,我们需要的是变革。有明确的思路成为变革者,不然其实也会被迫接受变革。记得看罗辑思维,有一段说,以前的模式是金字塔模式。你要爬到最顶端才能算成功。但现如今变成了仙人球模式。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仙人球上的一个突出的点。只要你把一样东西做得精,就不怕不能发展,不怕没有机会。变革者总是改变各种格局,在一个新的格局中,必定会占尽先机。这其实也是一个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作者告诉我们,首先你要有成为变革者的意识。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第四条原则是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因为你面临的问题未必是真的问题。举一个例子。比如马云。当时马云因为长得不好看,找工作都难。如果用按部就班的去想问题,似乎是应该卖房子卖地,拿钱去整容。人漂亮了,在出来找工作。如果马云这么想,今天就没有淘宝,也没有总有快递在路上的你和我了。表面的问题未必是关键原因,你需要找到真正的问题,去解决掉,才能真正排除困扰。人家嫌马云丑,不给工作机会。但马云的远见卓识,完全有自己去创业的资本。虽然过程艰辛,一度被怀疑是骗子,但最终成为巨富。倘若他要是拿钱去整容了,顶多成为个英语老师,打工还欠下的整容费而已。跳出你面临的问题,是件很需要格局的事儿。每一次只专注一个问题。有时问题看似复杂,许多环节都很棘手。不要去试图解决所有问题,继续剥洋葱,直到你找到可以解决的问题为止。5.反其道而行反其道而行,换一种说法其实就是不盲从。我们中国股市初期,只涨不跌,很多人一窝蜂的都去买股票。等到扫街婆婆,家庭主妇,退休大爷大娘都进去的时候。一些聪明人就悄然离场了。先离场的那些人都赚得盆满钵满,后来一窝蜂进去的,很多赔了钱,不少被套牢。能掌握趋势的永远是少数。大多数都是盲从的追随者。正所谓“先知永远是孤独的存在。”远见力有个很有效的办法: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使你看到没有人能注意到的机遇。也就能做到没有人能做过的事儿。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21世纪,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变革。这意味着你不能再走回头路。不能停滞不前,你不能固步自封,不能继续做你一直在做的事儿,即使你竭尽全力去保持。想要生存下去茁壮成长,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创造和重新定义。在某种意义上说,变革是硬趋势,在创造是软趋势。变革一定会发生,就在我们身边,不论你希望与否。而再创造,将由我们做主,你不去做,别人就会去做。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就是抓住机会,在事情发生之前改写历史。比如有两个明显的例子。亚马逊和实体书店。网络购物开始风行的时候,亚马逊开始主营图书。很多评论人都唱衰实体书店。的确有一些实体书店深受波及。但另一些闻风开始迅速转型,将书店跟咖啡厅结合起来。顾客可以边喝咖啡边看书。还有更甚的,将书店,咖啡馆,猫舍结合在一起。现在喜欢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边看书,点杯卡布奇诺,看累了跟小猫玩一会。咖啡盈利,跟猫玩野一样要付费。但很多年轻人仍然对这种模式趋之若鹜。以前的世界唯大生存,现在只有快速才能独步武林。你不但要有好主意,还要动作迅速。主动去创造新的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7.主导未来这一个原则应该说是《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里的升华的部分。作者告诉我们透过硬趋势,可以精准的看到未来某些要素的确定性。但如果考虑到软趋势,以及我们影响软趋势的能力,就会知道,事情如何发展是相当灵活的。大家都看过蝴蝶效应吧?主角每穿越回过去一次,改变一些事情,整个结局就有大的变动。未来就是由很多个很小的细节组成的。未来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很大程度上去绝于我们对未来的看法。看到硬趋势,软趋势,预测,变革,反其道而行,跳过你最大的问题,重塑自我等,这些都是宝贵而重要的步骤。但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大更包容万象的原则:我们需要积极塑造自己的未来。而展望未来和成功生活的一部分就是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本身也是种被低估的资源。不断地试错,总结经验。通过远见力来控制结果。读这本《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的时候,我的大脑一直在不停的转。很多个点,给了我不少启发。比如作为摄影师一直进修希望技术提高,能如此得到更多订单。但有时也并不是唯技术论。在经营理念上的创新,一窝蜂的跟别人挣抢已经所剩不多的资源,不如自己开辟条新路。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开辟属于自己的蹊径。思考始终更为重要。只要心里有一副蓝图。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别人也会去做。我们要努力做到的就是抢占先机。不被他人或时代牵着鼻子走。《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是本能拓展人思维格局的好书。有这方面需求的一定要找来读读。

远见力,掌控未来的武器!

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是多啦A梦,这个来自22世纪的机器猫,四维口袋里有各种各样来自未来世界的道具,可以大雄化解身边的种种困难问题,可以满足大雄各种千奇百怪的愿望。那个时候就想,自己如果有这样一只机器猫多好呀!去年,一部青春怀念剧火了,这这部《夏洛特烦恼》里,男主人公穿越重回到高中校园, 成为知名作家、音乐人、网络红人,并实现了种种梦想的不可思议的经历。看似无厘头,却引人思考,如果你能预知未来,会不会在现实生活中更加成功呢?假如未来是可见的,结果会怎样?丹尼尔·伯勒斯和约翰·戴维·曼合著的《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一书中,讲述的正是如何通过现在看到未来,通过现象看到趋势,从灵光一闪到养成思考和预见未来的习惯。■ ■ ■这本书中,给出了7个方法,让你构建远见力,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认识确定性(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优势)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问题)反其道而行之(看向没有人的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远见力并不仅仅是所谓的“直觉”,你需要综合运用这七个思考方法,加上时间的维度,才能更好的预测未来。闪现的远见力会让未来变得显而易见。一旦学会了它,你就能揭示隐藏的机会,帮你解决眼前的问题,让你窥见并塑造自己的未来。1从确定性开始理解未来就是理解趋势。所谓的远见力就是一种思维方式,避开平常思维的误区,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我们常常自我设限,把重点放在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应该养成从确定性开始的习惯,别将自己困在‘做不到’的牢笼中,专注于能确定的事情。不要被未知所蒙蔽。”本书认为趋势是指“某件事发展或者改变的大致方向”。趋势有硬趋势和软趋势之分,硬趋势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未来的变数。硬趋势是指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而软趋势是指似乎看得到,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明确自己“可影响”的和“不可决定”的事。 找到了确定性就可以把握住趋势的运动方向,这对未来的预测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通过两种显著的变化可以找出确定性。第一种是周期性的变化,是一种波浪型的运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会有潮起潮落,比如耕种和收割、生与死、日与夜、季节更替、股票价格等。第二种是非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渐进的,通常是朝着单一方向发展,是一种线性变化,比如人的衰老、全球人口的增长、信息和知识的增长、电脑运算速度加快等等。2洞察先机当下很重要,未来也很重要。如果你每天都是活在未来,那么你根本做不好当下的事,可是只看着当下,也无法把握未来的趋势。面对未来,我们一定要积极主动。不仅要解决当下的问题,以避免问题恶化,还要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问题,进而才去行动,这样才能先人一步。主动,是因为反应灵活;先发制人,是因为洞察先机。书中提供了一种学习方法,叫做“未来标杆学习法”。找出你想要模仿和超越的人,找到行业或模仿(超越)对象发展硬趋势,以对方的未来最佳实践为范本,不要追领头羊,而是去观察他的未来。你要问自己:“从硬趋势看,4-5年以后会怎么做。你会找到未来最佳的实践。书中,还给出了科技进步引发社会变革的八大路径,将人类从远古到现在文明的进步总结的十分全面。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产品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汇聚化从古至今,再到未来,科技的进步其实是由三股强大的硬趋势交织而成的,它们是:运算处理能力、带宽和存储容量。计算机和网络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数字化的变革,极大的改变了人类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的方式,也深刻的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3重新定义和再创造21世纪,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变革。通过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你才能引领潮流,抓住机遇。以前是大吃小的世界,以后将是快吃慢的世界。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去商品化”。当商户将节日重新定义为购物狂欢节的时候,比如“双十一”,你会发现一种购物文化被建立起来,同时价值上万的月饼、价格不菲的包装盒也应运而生。以前,我们的手机,外观上无非是直板或者翻盖,主要功能就是通讯。而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手机,让你知道原来手机不仅仅可以打电话和发短信,还可以娱乐。乔布斯引领了触屏手机的制造潮流,也让照相、上网、看书、听音乐、游戏、看电影成为了可能。而当年的另一个手机巨头诺基亚,由于坚信全键盘好,最后只能面对倒闭和被收购的命运。所以,正如商业概念里的“蓝海”和“红海”,有时候,你不能只看到眼前火热的竞争,而是要去重新定义竞争背后的趋势和机遇,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及时做出调整,甚至是颠覆整个领域。只有定义时代的人,才能引领潮流。4主导未来“你向哪儿看,就会去往哪儿”。你的思维方式,你对未来的看法,会影响你的行动,进而改变你的未来。要主导自己的未来,一定要改变你对未来的看法。“我们总在收拾烂摊子,总是火烧眉毛,哪儿有时间认真审视未来?但就是因为没时间,才要特别匀出时间把它放进日程里,跟自己约好洞察未来,那毕竟是你的下半辈子,每周抽出一个小时,不值得吗?”学会跳出你面临的问题。那些问题看似无法解决,变成路障拦住我们前进的脚步。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或许这些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所以不要将过多的精力纠结于“现在无法解决”的事情上。你首先要创造一个愿景,而不是仅仅忙于应付当下,你的目标会带领你走上前进的路。不要总是被动的应付生活带来的未知,主动思考和努力把握自己的生活。每个人对未来都有不同的看法,对未来的愿景推动我们的选择和行为,进而影响发展结果,并最终塑造了你的人生。■ ■ ■假如能看到未来,你就能更加的清楚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思路决定出路,眼光决定未来!而远见力,就是你掌控未来的武器!来源:微信公共号“大威之声(whatVsay)”,欢迎关注。作者:许威,人称大威,理工出身,混迹金融,专注于心理、情感、职场、理财等领域。

普通人如何预见未来?

如果每个人都能预见未来会怎样?当我读完《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时,我脑中蹦出了这样的一个想法。或许不存在公司的倒闭,个人的失业以及无法解决的情况,但不管是什么,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预见未来的能力将会逐渐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技能。而这种预见未来的能力,作者称之为远见力,远见力是一种感性认识,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既然是技能,那么就能通过技巧训练来掌握,《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就是告诉每一位读者,如何使用远见力。我们试想一下,假若你知道如何使用远见力,你是否可以快人一步掌握市场动向,投资者是否能看见仅有的机会,收货确定性的利润,创业者是否能把握机遇,搭上驶向成功的诺亚方舟?就算是一个职场小白,你运用远见力是否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不管是什么,要相信眼前就有一个很棒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使之可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书中提出了7条原则。1、从确定性开始什么是从确定性开始?就是把不确定的部分删去。咋一看起来,貌似很好理解,不就是把不确定的剔除,留下确定的嘛,这有什么难。但问题的关键是,你知道什么是确定的,什么是不确定的吗?所以作者提出了两个概念,一是硬趋势,二是软趋势。硬趋势是绝对会实现的,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那么如何区分二者?例如:海水的潮起潮落,退潮完一定会涨潮,这是硬趋势,而何时涨潮,幅度有多大,这是软趋势。再比如,十年后,你会老十岁,这是硬趋势,然而你的身体状况是好还是差,这是不确定的,这就是软趋势。我们常常自我设限,把重点放在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应该养成从确定性开始的习惯,专注于你知道也能办到的事情。2、洞察先机洞察先机就是要先发制人。如何先发制人?就是由内在开始改变,不再等待外在改变后才有反应。传统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急剧变化的年代要求。记得曾经一位领导说:我们当领导的其实是救火员,专门处理突发情况及解决问题。我当时觉得这话挺对的,因为每当我处理不了的问题,我寻求领导帮忙的时候,总能帮我解决好。可当我阅读完这一章时,我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领导更重要的工作,其实是预见我们员工所不能预见的事件,我甚至都觉得,能不能当上领导最重要的一个技能就是,是否具备远见力。若一家企业永远跟风,走在别人的后头,那这家企业势必完蛋。那么企业该如何转型?作者提出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和三大数字化油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原书,看看先机是什么。3、变革众所周知,现代社会不能故步自封,要顺应时代不断改变,但改变是不够的,必须要变革。变革意味着做一些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事。过去,磁带替代了硅胶唱片、CD取代了盒式唱片,MP3替换了CD。不管是磁带、CD、还是硅胶唱片,都只是改变了我们听音乐的方式,载体在某种程度的改变。然而MP3则从本质上变革了我们听音乐的方式,你不用在买各种磁带、CD,只需上网下载你喜欢的歌曲,便可随时随地,随身听音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变革都将会取代原有的方式。作者在变革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兼容并包原则。许多人会觉得未来电子书一定会取代纸质书,现在部分图书实体店的经营确实受到亚马逊等一些网店的冲击,但是任然有部门实体店做的风生水起。为什么?因为你不能走进亚马逊书店,坐在沙发上,点一杯咖啡,浏览一本书籍,和其他爱书人交流。所以变革不一定是取代,更重要的是整合。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跳出你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指走出既有的情况来获得更清晰的视角,这往往会触发远见力,从而带来新机会。许多棘手的问题看似无法解决,其实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通常并不是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解决它,而是跳过它,去思考真正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找到它?作者提出了一个思考方法,那就是像剥洋葱一样思考。把你的问题想象成洋葱的表皮,列出问题的组成部门,一层一层的剥离,并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当你找到一个问题,要反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最终你会发现真正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这个原则其实很好理解,就是逆向思维。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并像相反的方向寻找,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看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机遇,也就能做到没有人做过的事。要知道,墨守成规肯定很快就会过时,走没有人走的路才会赢。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曾布置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我居然考了80分》。当时班上的同学几乎是这么写的:我平时考试成绩都很优秀,这次居然考了80分,我该怎么办?而我同桌却不是这样,他写道:平时考试我都不及格,这次居然能考80分,太高兴了。作文评比一出时,他这篇立马就被当成范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儿朗读。看,这就是逆向思维,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角度,所以我现在写文章都尽量采用这种方式来思考及组织,相信会有惊人的效果。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就是抓住机会,在事情发生之前改写自己的历史。亚马逊用技术重新定义了我们的购书行为,淘宝也即将用VR技术改变并提升我们的购买方式。线下实体店要想和线上网店争夺市场,就必须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当面对如此竞争激烈,作者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观点:不去竞争。不去竞争,其实是不参与价格和质量的竞争,因为目前大部分的竞争都是在这两方面,我们要做的是跳出这些竞争,从客户体验、创新、服务等其他方面入手,重新定义竞争。再创造就要敢于与众不同,不仅要花时间去研究你做了什么,还要研究怎么做。看对手正在做什么,然后另辟蹊径。7、主导未来过去,从学校毕业后,学一门手艺或技能就能终身受用。如今,时代已截然不同。以前高学历保证一辈子不愁吃穿。如今,博士学位只表示你以前知道很多知识。今天,只追求学校教育已经不够,还必须终身学习。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才有可能主导未来。所以未来,作者提出了三股塑造未来至关重要的力量,即沟通、合作和信任。未来一定是建立在这三股力量之上。未来会怎样?也许一部分人已经看见,若你还未看见,不凡拿起本书,看看未来是否和你现在想的一样。

远见力,让你看到不可见的未来,做成不可能的事

“人生如戏”,生活中处处都有机遇,而面对机遇你是否能做到稳、准,便决定了你往后所处的高度。有些人会想:如果我们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就好了,那我就知道当下要怎样理解、判断并抓住机遇了。《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作者丹尼尔·伯勒斯与约翰·戴维·曼把这种能力称之为“远见力”。也就是说,如果你具备了远见能力,你便能预知未来的路如何走,能做到随机应变,最终又稳、又准地将机遇牢牢抓在手中。丹尼尔·伯勒斯与约翰·戴维·曼认为,远见力并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能力,它是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而想要具备远见力,我们需要掌握7个对应原则并加以练习,让它们成为我们身上的血与肉,随时为我们所用。那么想要具备远见力,我们需要掌握哪7个原则呢?第一,确定性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世上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找到内在规律,并依势而行,一定能够事半功倍。从确定性原则出发,一共可以分为三点,分别是:(1)周期性变化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天地万物最终归于不变。比如人有生必有死;农业有播种便有收割;股票有涨必有跌…… 莎士比亚说:“世间事,也有涨潮时节,及时把握,终可功成名就。”所以, 我们要对具备周期性变化的事物有所掌握,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万变中找到不变的规律。(2)线性变化当然,世间的事物并非全部都具备周期性,有些变化是只增不减,只降不升。比如,一个人的年龄会越来越大,现代生活的智能化程度会越来越高。(3)硬趋势与软趋势硬趋势:未来的定数,一定会出现。例如美国今年要进行总统换届。(具有周期性或者线性变化特点)软趋势:未来的变数,可能会发生。比如美国总统究竟由谁当选?事先不可知,而且不确定。找出硬趋势,就能看见未来;找到软趋势,就可能打造未来。例如,我们知道人一定会衰老的,这是无法扭转的变化趋势;但是我们可以活得健康。我们可以锻炼身体,调整心态,提倡健康饮食,从而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活出品质、活出健康来。第二,洞察先机“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主动,是因为反应灵活;先发制人,是因为洞察先机。在社会中生存,没有那个单位或者企业会喜欢一个不主动学习、只会埋头苦干,活在自己世界里孤身奋斗的人。所以,要想比别人更早地抢占先机。你要做到:适时停下自己手头的工作;看看其他人在忙什么,关注什么,与本行业相关联的最新资讯是什么;听听他人的意见、建议以及想法。对比一下,看看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在哪里,思考自己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获得前进的动力。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一点,你一定会很快感觉不到成就感,很快厌烦自己的职业,很快发觉自己所在的企业或单位没有活力,其实,真正没有活力的人是你自己啊,年轻人。第三,变革可能你会说:“变革这个词好虚无缥缈啊,跟我有什么关系。”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变革虽然广义上与我们关系不大,但是细化来看,我们会发现,社会中每一次变革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比如淘宝,哪怕我们一开始没有成为淘宝商,但是我们必须掌握淘宝购买方式,才能享受到购物带来的方便快捷。当你熟悉了网络购物的程序后,也许你马上会联想到:“如果家乡的的美食也能挂在网上,分享给更多的人,那该多好?”如果你将这样的想法付诸于实践,那么你是不是参与到这场购物变革当中来了呢?所以,你要积极参与生活、工作中的变革当中来,你参与了才能真正了解到变革的优劣,才能第一时间做出正误判断。第四,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很多人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困难就想放弃,没有真正地分析问题,常常一叶障目。比如工作中与领导就工作任务有分歧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的是自己不适合当前工作,想跳槽,想另找一份不受气的工作。很可能你们只是沟通不畅,彼此没有理解对方的意思而导致。所以,有时候再细问工作细节,不要总是自己躲在角落“ 单打独斗 ”,很可能一些你自己考虑的事情并不是当前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跳出你面临的问题,你需要做到:发现每一个问题下都隐藏的机会;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不妄下结论;学会剥洋葱法解决问题,不要囫囵吞枣莽撞行事。第五,反其道而行未来总是属于赢家。要知道,墨守成规肯定很快过时,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可能赢。只要可能,必将实现,你做不到的别人就会去做。有一天,打卡群有位作者发了一张图片问大家有何感想,内容是一个人手里拿着手机,眼睛却盯着正停在她手背上的蚊子。小伙伴们看完图片都在认真思考,但一时半会没有想出比较好的看法。这时候,一位小伙伴回复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总是要通过别人的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相。因为我们缺少发现,哪怕不是美好的事物。 ”这个观点看似与图内容贴切,但是总让人感觉少了什么。不一会,另一位小伙伴说:“我想到了。如果反向思考的话,可以这样说: 这个是蚊子吧?宁愿被咬也要发圈,这病,得治! ”哇,真是太棒的想法了。小伙伴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看见了吗?当我们提出一个方案感觉不是那么完美的时候,我们可以反向思考。反其道而行,往往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效果。第六,重新定义和再创造21世纪,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变革。这意味着你不能走回头路,不能停滞不前;你不能固步自封,不能继续做你一直在做的事,即使你竭尽全力去保持。想要生存下去,茁壮成长,唯一的办法就是再创造和重新定义。过去我们总是把国企、事业单位、行政单位当做铁饭碗,只要入了这三扇门,再差也不会丢工作。但是21世纪的今天,铁饭碗已经不存在了,各单位与企业都一样,实行合同聘用制度。也就是说,随时你都可能被炒鱿鱼。怎么办?你要重新定义你的工作,你要知道你的付出与你的收获一致的,多劳多得,去了哪一个单位或者企业都一样,不要再有“铁饭碗”的观念;你能做什么?你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得如何?如果你觉得你不适合自己当前的工作,那么趁早找一份适合你自己的工作,不要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如果你喜欢当下的工作,那么请看看你是不是足以胜任?不能,请赶紧为自己充电。网络教育也好,自学也罢。只要你肯学,哪里都能找到你想要的学习资料。第七,主导未来可能你尝试了以上六个原则后,发觉自己都没有成功,感觉很挫败,这很正常。因为,没有任何人能通过一两次实践就马上成功。主导未来这一原则就告诉我们,要敢于试错。敢于试错的人一定是能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然后通过不断调整,最后取得成功的人。有一句话说得好:“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成功人士能从数次失败后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在别人还未发现之前,看到不可见的未来;在别人还未做时,做成不可能的事。即便机遇可遇而不可求,但是远见力正是发现思维的盲点、超越想象的边界、洞察未知的机遇,是先发制人的利器。掌握以上七个原则,也就掌握了具备远见力的触发器。《理解未来7个原则》的作者说,有时候你根本不需要每一个原则都用上,只要触发几个原则,就能让你预知未来,抓住机遇。如此好的方法,你掌握了吗?

巴菲特可以掌握投资,你能否掌握你的人生呢?

人们都知道巴菲特是掌握潮流的大师,他的投资无往不利,也因此人们都想学习他的投资学,谋取暴利。巴菲特曾说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要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要贪婪。”这种反其道而行的做法,恐怕只有大师才能够运用自如吧!其实,人生并不是未知的缥缈的,我们可以通过远见力掌控自己的人生。闪现的远见力能够让未来显而易见,它是一种直观的把握,可以预见未来。一旦你学会了它,就能够揭示隐藏的机会,并帮助你解决最大的问题。 那么怎么掌握人生呢?想要掌控人生,只需要做到理解未来的的七个原则。⑴ 确定性我们常常自我设限,把重点放到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面,我们应该养成从确定性开始的习惯,列出已经知道的事情也能办到的事情上面来。每当遇到不能确定的事情,先放到一边,专注于你能确定的事情。行动准则检查生活和工作,把属于周期性的变化现象列出来。列出影响生活的线性变化找出一定会发生的与可能发生的行程,请同事提出意见。得到结果后采取行动,创造未来。⑵ 洞察先机洞察先机就是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防微杜渐。从内到外主动改变,而不是被强制从外面改变。个人认为洞察先机就是先发制人,杜绝一切可能。行动准则下定决心成为一个洞察先机的人,懂得如何管理机遇。扪心自问“十年,二十年后想要什么样子的生活?要怎么样完成?”⑶ 变革变化意味着做同样的事情,只是与别人不同。变革意味着做完全不同的事情。当然,无论我们处于什么位置,从事那种工作,都需要变革。行动准则问问自己,变革会有什么影响?怎么样应付?问问变革对于客户需求有什么变化?起草战略,对于自身进行变革。⑷ 跳出你面临的问题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一些棘手的问题,虽然很容易把问题看成一个巨大的障碍,但是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抛开的时候,往往会得到很多的答案。行动准则不要停歇不前,要向前迈进。像剥洋葱一样思考。每一次只专注一个问题。向科技寻求帮助。不要妄下判断。跳到终点线。⑸ 反其道而行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使你看到没有人注意到的机遇,也就能做到没有人做过的事情。行动准则列出你的竞争对手正在做的所有事情,想想怎么抢占先机?你所在行业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反问思考,寻找机会。⑹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基于眼前已经发生的事情对事业进行再创造,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力的战略。忽略竞争寻找你的核心优势,勇于与众不同。⑺主导未来在下一个风口来临之前,做好准备,搭上顺风车!未来有无线可能,你的人生你做主!想要了解详细内容的小伙们看这里呦!推荐书籍: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别人都已进军未来了,而你还活在过去!

今天读的这本书与未来有关,让你通过观察当下的可控因素来预测未来,从而发展新机遇。本书的目的在于掌握科技硬趋势从而找到商机。一、凡事皆有定数1.从确定无疑的事出发去预测未来假若我们想预测未来,我们得有一定的依据,而不能凭空想象,那么这个依据就是硬趋势(也即定数),而不是软趋势(即变数)。《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提到:“十年后,你会老十岁,这是硬趋势,因为老去的现象无法改变。你的身体状况是变好变差,还是维持现状?你我都无从得知,谁也没有办法百分之百确定,只是软趋势,因为你能采取行动改变。”2.什么才是确定性的硬趋势?书中提供两点硬趋势:第一是人口数据,第二是科技进步。我们可以以人口数据为基础,通过掌握科技硬趋势来找到商机,而这正是《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所讨论的重点。3.找到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作者认为:“要打开机会之窗,看见未来,关键在于分辨何者是硬趋势何者是软趋势。也就是说,不被猫王谬误所蒙蔽,要懂得找到确定的事物。”找到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生活不只是处理危机,更应该把握契机。二、精准把握先机1.洞察先机我们的生活所用的设备,如手机,越来越轻薄(去物质化),越来越智能(智能化),功能越来越多(汇聚化)。作者也给出了掌握科技进步硬趋势的八大路径:①去物质化②虚拟化③移动化④产品智能化⑤网络化⑥互动化⑦全球化⑧汇聚化另外提出了三大数字化油门:运算处理能力、带宽、存储容量。这三大油门都在迅速加快,理解了这三大数字化油门,有助于你洞察先机,准确做出判断。2.做出变革作者在书中给我们展示出了未来世界的模样,有电子代理、私人管家,那种全新的完全智能化的未来世界十分令人向往,符合人们期待的事物就有未来。同时,新事物的产生并不一定取代旧事物,它们可以兼容并包,和平共处。3.跳出你的问题你要提醒自己当下的问题未必是真问题,时刻准备跳出来,比如:你正在担心最近的一次考试,你先跳出来,认识到它不是真正的问题,你找不到自己真正的生活节奏感才是真正的问题,你烦乱的生活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你心中。举个例子,我通过问自己这个问题,发现自己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我这几天一直拖延着不肯读书写作,只拿考试演讲当借口,让自己暂停一下,但这不是真问题,真问题是迷失了方向,我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简书签约作者”、拿到“头条号原创”“微信公众号原创”,甚至得到更多的打赏。我的初心是坚持“读书”为己用,真正的提升自己,学习演讲口才,让自己更擅长说话,而写作分享是为了在自己更好的成长同时给他人提供一点借鉴和帮助,第二是拥有强健的体魄,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活力的人,第三是成为一个会生活的人,包括极简的生活态度,让自己舒服,不放纵自己的饮食行为习惯等等,这才是我根本的目的,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其他的都是随着而来的东西。也希望大家能够跳出问题,发现本质,更好的看清你自己。另外还要专注于一个问题,比如我的读书,不要对自己的可能性妄下判断,你有无限可能。想要生存下去,茁壮成长,唯一的办法就是再创造和重新定义。三、你要彻底改造一切你要记住:“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比如我常常因走在路上认不清树、花而烦恼,就会想有没有可能每一种花草树木都有一个特殊的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就全都出来了。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以后还真有可能实现。作者提到:“一旦你开始围绕自己的的天分重塑你自己,并调整自己的才华支持你的天分,你就能找到让自己不断精益求精的事业。”我们自己都需要重塑,何况我们外在的世界呢,需要我们打破一切的规则,利用已有的工具去重新创造,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主导未来。你要相信,技术变革越深入,世界就变得越人性化,利用那些“定数”,去预测更美好的未来吧!

喜欢

假如未来是可见的,结果会怎样?投资者会播下财富的种子,等待收获确定性的利润;创业者会调整业务方向,下一个台风口会像航班一样准时到来;理解未来就是理解趋势。须知,趋势有硬趋势和软趋势之分,硬趋势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未来的变数。

创业者的必修课——预见未来

在风云诡谲的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充满尔虞我诈,能否洞悉敌方意图往往决定战争走势。所以,古今中外传奇名将无不能料敌先机,在战场上力挽狂澜。和平年代里,商场延续了战争的艺术,合纵连横、瞒天过海、以逸待劳。然而,所有的计谋都离不开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对未来的准确把握。在风口来临之前,把握先机,做好准备,才能顺势扶摇直上。预见未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能力。在美国,有这么一个人,声称自己掌握预测未来的秘籍。人们将信将疑之际,却惊讶地发现他在完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他,就是丹尼尔•伯勒斯,伯勒斯研究协会的创办人兼执行长。他创办与经营了6家成功企业,同时也为奇异、IBM、甲骨文、微软、杜邦、Google、宝侨、美国运通等多家名列《财富》杂志500强企业的领导高层担任策略顾问。他在自己的书中,将预测未来的秘密向大众公布,广受读者追捧。也许你对预见未来嗤之以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准确”预测过未来,“我早就知道应该这么做”,“我就知道之后会发生这样的事”。对此,伯勒斯毫不留情地批驳这是“事后诸葛亮”,因为你根本不会提前知道预感是否正确。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他提到了7种心法: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二十五年来,他就是用这七个触发器,触发和应用闪现的远见力。一、区分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在猫王死后第五年,伯勒斯做了个趋势分析的练习,他把五年内猫王模仿者的增长数据仔细研究了一遍,统计数据涵盖了1977年到1982年。根据得到的趋势发现,在2000年,每三个美国人就有一个会成为专业的猫王模仿者。在1999年,美国政府根据过去几年国内经济走势,得出结论,在未来十年内,美国政府预算盈余将达到一万亿美元。如两个预测所言,美国将是一个不缺钱、到处是猫王模仿者的国度。这种预测方式和一些学者预测印度经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他们的趋势中,印度经济增长率永远是8%至9%,而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明显放缓,于是印度经济终将碾压中国经济。这种趋势就是软趋势,短期内有一定的可靠性,然而放眼长期,往往与事实相去甚远。二战结束后,几乎所有卷入战争的国家都迎来了一个现象——婴儿潮。以美国为例,在短短十来年里,增加了数千万的新生儿。数千万人诞生并存活,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形成了许多我们完全可以预测的现象。这就是硬趋势,长期有效。中国最大的一次婴儿潮发生在60至70年代,10年里全国共出生近2.6亿人,占当前全国总人口数的约20%。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他们起到中坚力量,也正是因为国家经济的快速腾飞,给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庞大的消费力直接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在,60后70后们正在步入老年,整个中国社会也正在步入老龄化。这个大的硬趋势下,不难做出判断,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健康业等一系列围绕老年人的行业将得到长足发展。因此,在预见未来之前,要区分好硬趋势和软趋势。二、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相互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也提高了。知识与沟通相辅相成,带动科技出现几何增长,掀起滔天巨浪。我们十分熟悉这么一个观点:违背历史潮流的人,终将被历史的滚滚车轮碾压。历史可能会骗人,但是未来绝对假不了。要勾勒出未来生活蓝图,不妨看看汇聚成巨浪的几条水流。伯勒斯提到科技进步的硬趋势有八个途径,每个又自成一股硬趋势:1.去物质化;2.虚拟化;3.移动化;4.产品智能化;5.网络化;6.互动化;7.全球化;8.汇聚化。而技术进步的海啸,则是由三股强大的硬趋势交织而成的。如果把科技进步比喻成开车,那么我们现在正同时狠狠地踩着三个油门:1.运算处理能力;2.带宽;3.存储容量。我们身处于变革的黎明,过去三十年来的变化是平淡、温和而缓慢的。从主流观点来看,我们很容易认为最大的变化已经发生:互联网颠覆了我们的世界,改变了一切。但是,伯勒斯认为,互联网在过去十年间的扩张知识序幕,还没有进入故事正文。这不是变革,这只是为了即将来临的变革奠定基础,而未来的变革必将来势汹汹。因此,要想把握住未来,就要有对根本性变革的预期,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络。三、直面未来、拥抱未来、主导未来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回到从前,只能不断向未来前进。在新的技术环境下,工具和系统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折旧。在这样一个变化剧烈的时代,我们唯有适应时代,不断创新,抢占行业制高点。在以前,规则是:“如果没坏,就不要修理。”然而今天,规则是:“如果奏效,就已经过时。”我们唯有直面未来,才能拥抱未来,最终才会主导未来。我们如何才能战胜困难,真正预测未来,最终主导未来?伯勒斯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提出几点建议。1、要解开我们最大的问题,关键要认识到这些问题是不是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跳过这些问题,而不是试图去解决它们,让头脑自由地探索,思考真正的问题;2.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使你看到没有人注意到的机遇,也就能做到没有人做过的事;3.持续地去商品化,寻求创造性的方式,使平凡变成卓越,化平凡为非凡;4.未来愿景决定未来。我们持有的未来愿景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预见未来的可能。在过去,闪现的远见力是有用的,但不是必要的,改变慢慢发生,没有远见力也无妨。而如今,随着技术变革的步伐加速,远见力必不可少。在下一个风口来临之际,你,做好准备了吗?

远见力:谱写未来的七个原则

很少推荐一本书,丹尼尔.伯勒斯联合约翰.戴维.曼著作的《Flash Foresight》值得五颗星推荐。倘若在十年前读到关于丹尼尔.伯勒斯的演讲或相关的书籍,说不定当今的现在会改写。呵呵,至少我个人的现在会不同。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会不断闪现的一些想法,虽然称不上是远见力,但这些小的想法针对你日常生活或职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点,做出闪现的解决问题方法。你可以随时记下来,待整本书读完,结合书中总结“七个原则”“八大路径”的观点再进一步提取对自我有利的精华,使之被自我吸收。比如,在看到“反其道而行之”的解决问题方式,我脑海中一下子想到当我在公园进行夜跑的时候,跑道上满是饭后散步的老人小孩情侣,他们缓缓慢悠悠踱步几乎占据了整个跑道,我要想顺利跑完我的五公里必须眼尖腿快地插步到人缝隙里进行超越,跑步的时候既要注意小孩出没,预防撞到老人,还要看着前方情侣突然变道...原本五分钟左右可以跑完一公里的路硬是被拖至七分钟,你或许无法体会这多出的一分钟对于卡着时间练习跑步的马拉松跑者意味着什么,对我来说这整个七分钟简直是痛苦至极,本来匀速前进的跑步练习被硬是整成了加减速穿越障碍赛。但看到“反其道而行之”这几个字的时候,我忽然想到,对呀,大家沿着跑道逆时针散步,我可以反其道顺时针面对大家跑步,这样他们看到我,不是我穿越障碍,而是他们要主动闪开了。当然,这个案例只是发生在我个人生活中很常见的小事。针对任何事情任何困难,当听到大部分人都说“不可能”或“怎么可能”的时候,你应该高兴,因为你有丹尼尔.伯勒斯的七大原则,要知道,丹尼尔.伯勒斯最喜欢听到别人说“不可能”,遇到别人眼中的“不可能”,你可以借助远见力发挥下你的智力优势了。下面来讲讲丹尼尔.伯勒斯的七大原则,其实这是思考问题的七个步骤,但遇到不同的问题,你可以针对具体问题的了解情况进行原则的选择,不一定非得要一步一步按照七原则来。谱写未来的七个原则:一、从确认性开始二、洞察先机三、变革四、跳出你面临的问题五、反其道而行之六、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七、主导未来其中,洞察先机内提到科技进步引发社会变革的八大路径,这八大变革基本把人类从远古到现在文明的进步总结的十分全面。比如:文字最早刻在石头上,进而在竹签草纸上,再有易于携带的纸张上,这是去物质化与移动化比较好理解的例子。科技进步引发社会变革的八大路径:1.去物质化2.虚拟化3.移动化4.产品智能化5.网络化6.互动化7.全球化8.汇聚化从远古到现在再到未来,借由网络科技进步,数字化发展像是踩了油门般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油门1.运算处理能力油门2.带宽油门3.存储容量丹尼尔.伯勒斯在《Flash foresight》每一章节内列举了大量真实案例来辅助说明远见力的力量,其中礼来医药公司(Eli Lilly)扭转运营困境的例子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礼来公司2001年面对百忧解抗抑郁药专利到期新药却未开发出来的困境,眼看着公司三分之一的年销售额要消失,股价一天下跌30%,公司一夜之间蒸发360亿美元,大家把解决问题点压在大量招聘千名博士来研究新药分子问题上,然而这是短期内不可能实现的,一是时间不够,二是资金短缺,那么礼来公司是怎么反其道而革新的呢?他们利用全球化的网络力量,在网络上用十几种语言向所有能解决新药研发难点的科学家进行悬赏,结果怎样,从北京到莫斯科,所有科学家及工程师都在为礼来公司解决新药分子问题。礼来公司不但用少额费用解决了大部分难题研发了新药物熬过了一关,更利用该机会进行了虚拟研发人才储备库。2006年礼来还被评为最受欢迎雇主前100名。当时对礼来公司的两个问题点:人才,资金,他们没有直接奔着这两个问题去解决,而是跳出了这两个问题,当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困难的时候,你觉得十分不可能的难点问题根本不是真正的问题。不要试图去解决你觉得难的问题,直接跳过它,奔着你本来的目的,换个角度去看它。读这本书的时候,最好在脑海里带着你的困惑,带着你的问题,读着读着,你就有了闪现远见力,继而轻松解决你曾认为不可能的事。当然,你得找到真正的问题点,不然,你就可能重复曾经雄心勃勃的网络火车(Webvan.com)的失败经验了,网络火车创始人并未找到人们去商店购买生活用品再运回家的真正痛点,自以为投入大量金钱准备大批量仓库及货车帮助人们运货可以解决人们的难题,但殊不知他找错了方向,进而导致它不到两年内迅速破产。再讲讲书中关键的点:反其道而行之,作者列举亚马逊、卡骆驰、星巴克、戴尔电脑、大众汽车等大量实例来说明反其道创新的力量。特别是星巴克,你能想象星巴克是如何在西方大量餐馆内把廉价咖啡饮料大幅扩张从而成就咖啡帝国的吗,你能想象小学生组成的智囊团是如何帮助政府解决困难而获得意外报酬的吗,你能想象被人们忽视的藻类植物可以提炼藻油代替石油成为新一代环保燃料,代替玉米成为优质牲畜饲料吗...这些都在书里让你大开眼界。关于汇聚化及全球化,你可能也观察到这几年里广播,电视,报纸,书籍等行业正发生着翻天复地的变化,微信公共号,微博等新自媒体,分答在行等新方式颠覆了我们以前的认知,但广播电台,平面纸媒等旧技术并不会消失,兼容包容原则指出,新技术与旧技术将会持续共存,你只需要基于眼前的变化发展进行再创造,观察你的对手在做什么,然后另辟蹊径勇于不同,围绕自己天分寻找你的核心优势。当然,在创造你的未来的时候,记得遵照诚信与合作,这是未来人性化社会成功的基本点。

你想来一场“穿越”么

01 “穿越” VS “预见未来”一度非常迷恋穿越类的网络小说,猫腻的《庆余年》、《择天记》,跳舞的《恶魔法则》,结合历史背景的《新宋》、《窃明》、《篡清》,抛开这些名家的文笔不谈,这种穿越类的题材本身就容易让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主角光环很耀眼,要么知众人之未知,要么是生而知之,往往让人大呼过瘾。各位读者朋友,不知道你是否也曾幻想过来一场“穿越”之旅,像这些小说主角一样所向披靡,牛逼哄哄呢?其实是可以做到的,去读这本书:什么是穿越,无非就是拿未来的知识去解决现在的问题,如果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预见未来的能力,那么你不就是一个从未来穿越过来的人了么?02 为什么要预见未来同朋友聊天时往往会听到“唉,如果当时……就好了”、“唉,当时真应该……”,所谓“悔不当初”都是因为对未来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理解。不论你是学生还是已经步入工作岗位,很多时候可能只顾着低头拉车,并没有抬头看路,多年后可能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错误的方向努力,这实在是一种悲剧。《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里面提到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你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本质的问题么”,可能你往往一直在处理本不用解决的错误的问题,却忽视了问题的本质,如何去发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如何掌握更好的思维方式,去指导你的工作,去指导你的生活,这都需要我们去学习采用未来的眼光去看问题。03 未来是可以预知的么很早之前看过一个报道,国外某学校做了一项实验,请该校的小学生们把他们认为的可能会在未来出现的事物给写下来,埋在地下,若干年后取出来,他们惊讶的发现,几乎大部分孩子们的预测都实现了。本书作者丹尼尔.伯勒斯,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题,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帮助诸如微软、东芝、通用汽车、宝洁等世界500强企业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在长达25年之外的研究中,作者精准预测到的新科技不下百例,均被证明是无误的,简单列举几条如下:✓ 1984年预测到2000年我们将确定人类基因排序(2000年6月26日由国家总统比尔.克林顿与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共同宣布了完整的人类基因密码)✓ 1984年预测到1990年所有的电脑都将使用图标界面(1985年微软研发出第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1990年发布Windows3.0,6个月内售出200万份,至此,所有的电脑都使用了图标界面)✓ 1986年预测到20世纪90年代,各个领域都将使用全球定位系统(1986年,GPS系统仅用于军事,90年代后期,GPS广泛于用农业耕地、货运公司)✓ 1988年预测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电子邮件将超过纸质邮件。(1998年,通过互联网发磅的电子邮件已经超过邮政服务发送的信件)✓ 1993年预测两三年内,必有一家成功的网络书店(1994年,亚马逊成立)✓ 1996年预测无线网络将在2000-2005年得到大力发展(1999年,苹果引进第一代Airport,自此无线网络诞生)✓ 1996年预测十年内,人们能够通过智能手机浏览网页(2006年,全球每年新增数百万台能够上网的智能手机)…….如果说前面那个例子仅仅是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还不足说明对于未来预测的可行性,那么后面本书作者给了例子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确实是有一种方法可以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并且这种预测的准确性会高到让你吃惊的地步。04怎么去预测未来《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里结合大量生动有趣的真实案例,通过作者长达数十年让研究与总结,作者给出了去精准预测未来的7个原则,称之为7个触发器的观点,即“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这7个触发器之间的关系用下面这种图给呈现出来。我们的目标是能够理解未来,预测未来,直至主导未来,其核心是要变革,而且要主动变革。我们大多数人往往是在应对外在环境而作出改变,这通常会让人疲于奔命,只有通过由内而外的主动去启动改变,才是有目的性、有建设性的举措。(1) 输入部分:我们要对未来进行预测,本质就是要寻找未来的一种确定性,但这世界上没有多少是确定的,所谓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但是,万事万物的变化皆有规律,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显著的变化来找出确定性:周期性变化与线性变化。大自然充满了周期变化:四季更替、天气变化、作物生长、潮涨潮落,甚至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过程都有一个周期性的变化在里面。而线性变化则是更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它不同于周期变化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线性变化只往一个方向发展,更加明确,比如说人的衰变、人口增长、科技水平的提高等等。在很大程度上,远见力就是要认识线性变化,发现其与周期变化的关系。我们基于周期性变化与线性变化,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对未来的硬趋势进行预测:此处,先给出书中的几个定义:趋势:某件事发展或改变的大致方向硬趋势: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未来的变数。关于硬趋势预测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战后婴儿潮现象。二战结束后,美国军队凯旋归国,数百万家庭团圆,九个月后出现了百分之百可以预测的现象:婴儿潮。而随着这些婴儿年龄的增长,形成了完全可以预测的硬趋势,比如说刚出生时医院数量的不足,新生儿五年后幼儿园数量的不足,随后小学、中学以及高中数量不足,直至今年,仍然有人忽略这个趋势,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这些婴儿潮已经演变成了退休潮,如今同一批人涌入医疗体系,医疗体系无法招架,如果再不理会这股趋势,十年后医生、护士的数量绝对不够。除了人口的变化这一硬趋势之外,另外一个硬趋势就是科技的进步,《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作者给出了科技进步的八个路径,每个路径其实都是一股硬趋势,列举如下,大家不妨对照这八个科技进步的路径,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验证一番:✓ 去物质化✓ 虚拟化✓ 移动化✓ 产品智能化✓ 网络化✓ 互动化✓ 全球化✓ 汇聚化由于篇幅限制,此处就不展开描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好好研究下本书第一、第二章,这里面提到的事例绝对会让你大开眼界。(2) 方法部分:这部分的内容在本书第4~6章中展开描述,属于核心内容,这里我着重介绍下我自身感触较深的两点: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a.跳出你面临的问题:一般来说,我们面对问题的传统做法是抓住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你需要花时间去研究它。而闪现的远见力(FLASH FORESIGNT)提供了不同的路径,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关键在于认识到,摆在我们眼前的并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它们可能只是来干扰我们视线的,真正的问题隐藏在这些错认为的问题之后。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世界上最大的医药公司礼来公司,在困于无法找到下一个热销药物而陷于亏损危机时,他们认为自己的问题是需要聘用至少1000名博士,而这些费用是他们无法承担的。如果跳过这个资金短缺、人才不足的问题,去看问题的本质,其实这家公司要解决的是如何研制出某药物分子的问题,那么好,换个思路,这家公司最后在网络上创建了一个在线科学论坛,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所有科学家开放,以高额奖励征集该药物分子的解决方案,最终成功研发出了新的药物,度过了难关,而成本呢,远远低于之前考虑的招聘1000名博士的费用。现实中的我们也是如此,可能绝大多数的时候都在应付错误的问题,那些阻止我们前进的问题也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本质的问题,我们要学会的就是如同剥洋葱一般一层一层去找到核心问题所在,跳过表面的问题,直追本质。b.反其道而行:有一种方法可以让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注意大家都在看的地方,然后看向相反的方向。逆向思维对于我们解决问题十分重要,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星巴克。曾经,咖啡仅仅是一种在餐馆里提供的廉价饮料,没有人会过多的注意。而星巴克改变了这一切,决定反其道而行,把咖啡变成餐馆的主角,三明治和糕点成了配角,结果怎么样,现如今,星巴克帝国家喻户晓。中有古代的传统小事故司马光砸缸不也是正运用这样的逆向思维吗?把从如何让人离开水转变成如何让水离开人,瞬间就扭转了困局。我们很多时候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可能的一种情况正是因为陷了某些思维定势,跳不出来,这个时候,尝试下采用反向思考的方式,往往会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05 小结这是一本能够开阔眼界的好书,一本值得针对每个主题进行深度解读的好书。书中的内容也是作者结合大量实际案例与亲身实践得到的智慧结晶,限于文字篇幅与个人能力,本文不能阐述其精华之十一,强烈建议大家去读这本书,通过书中的方法,不断的练习与总结,切实的指导你的工作与生活,前瞻性的把握未来局势,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体验一把“穿越”的感觉!

我不是女巫,却可以未卜先知

人们总是觉得未来是不可知的,是神秘的,我们既期待又恐惧,不知道明天的道路是铺满鲜花还是荆棘满地。但是,未来真是不可知的么?先看一个当代普通人的生活历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样简单直接的基本轨迹似乎在一个人出生时,甚至出生前都已确定。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很清楚的知道,人和人,哪怕人生历程几乎完全相同,依然是不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错,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不符合实际,无法从幼年看到成人之后的状态。对一个人本身的性格、行为习惯而言,未来难以预测。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会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最后到达生命的终点,这样的顺序则是完全可以确定的。人的性格,会因为人与人基因的差异、经历的不同,而随时产生变化,或微小,或巨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机体在不断衰老,从初生的太阳,到夕阳的一抹晚霞,无论你是谁,来自哪里,都是如此。《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便提到了软趋势和硬趋势的概念。性格其实也就是软趋势,是不断变化,可以塑造的东西。而年龄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衰老则是硬趋势,不可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转移。《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从日常事物中抽象出理论性的东西,告诉我们,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可以改变的事物中,我们如何做,才可以让生活更加轻松、美好。不可以改变的事物中,又是怎样帮助我们预测未来。书中还提到“重新定义和再创造”。这条原则告诉我们,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重新审视当下正在发生的事。社会在飞速发展,人和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也在飞速变化。如何看出其中的变化趋势,如何在人们知晓自己的需求之前,便超前的对目前正在使用的工具、技术进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物名没变,但其本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还是曾经的手机,但功能早已拓展到曾经连想到都不曾想到的领域。饭店空调噪声大,要找专业的修理工来修理一下,这似乎是一般人的思维方式,但是也完全可以想到,为什么不把这个问题从本质上解决,让这个问题从某台空调诞生的那一刻就不存在呢。城市遇重大灾难之后,如何重建,是照曾经的模板,还是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以一种全新的观念审视当下的城市重建,重新定义。在浴火中重生,运用当下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建造一座领先全世界的城市,从排水、绿化、道路等等基础设施入手,使之更加适合人们居住。丹尼尔《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告诉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预测的,前提是找对方法,理清思路。至于书中的其他方法,还请读者自己去书中探索。

闪现的远见力让你看得见未来

有一个亲戚退休后没事炒股票,每次股市大跌他就会被套牢,然后一边赶紧卖掉一边捶胸顿足地说,早知道今天要跌停,昨天就应该卖掉股票,还能大赚一笔,现在倒好,赚的没了,连本钱也赔了不少。另一个亲戚家里有点闲钱,投资房地产,买了几套闲置着等升值,哪知道政府调整房地产政策,房市突然下跌,升值不成反而贬值了不少,也是每次提起这件事就流露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悔恨之心。遗憾总是伴随后见之明而来。这两个亲戚都是很聪明的人,头脑灵活,能够主动让钱生钱,但是要真正赚到钱,除了主动去投资,还需要另一个重要技能,那就是闪现的远见力。闪现的远见力,能够精准地预测未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机率。你可能会想:你说得对,但是有谁能预测股市什么时候升什么时候跌呢?谁又能知道房市何时会崩溃呢?实际上,总是有人做到了。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无往不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洞悉了周期变化之道。万事万物的变化皆有规律,细心观察的人总是能够看到事物的变化有迹可循,因此能够预测到未来将要发生的事。莎士比亚说:“世间事,也有涨潮时节,及时把握,终可成功。”美国未来学家、科技发展领域咨询大师丹尼尔•伯勒斯和畅销书作家约翰•戴维•曼合著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这本书中,首次公开精准预测的逻辑,通过理解未来的7大原则构建“远见力”,向我们展示了远见力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接下来我们就从这7大原则来剖析一下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吧!1、从确定性开始作者提到:“你可以精确地预测未来。你要做的就是把可能猜错的部分删去。”这就是要拥有远见力的七大方法的第一招——从确定性开始。世间所有的事物变化都有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周期性变化和线性变化这两者中找到确定性。作者从事研究工作数十年,有个重大发现,那就是趋势分为两种:一种是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一种是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巴菲特解释他投资成功的神秘诀窍时,总结了一句话:“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他洞悉了周期变化之道,这句名言简洁明了地阐释了“从确定性开始”的准则。如果市场萎缩,我们可以知道市场很快又会扩张。如果市场迅速扩张,我们又要准备迎接市场萎缩了。很多聪明的投资者遵守他的名言,总是能在股市中大赚一笔,因为他们知道股市势必发生周期变化。他们用成功向我们展示了这不是猜测,而是确定性。大学最后一年,很多同学找到了实习单位,我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工作好,看着别人一个个搬出宿舍就会焦虑不安,后来我想反正还有时间,何不静下心来多读几本书呢?于是我每天都去图书馆读书写文章,等到毕业的时候我顺利找到了工作,写的会议总结得到领导的赏识,他宣布公司下次的会议方案都让我写,原本需要三个月的实习期也在一次重大会议后立刻转正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把重点放在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实际上我们不能把自己困在这个牢笼里,而是要专注于能确定的事情,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2、洞察先机作者指出,生活不只是处理危机,更应该是把握契机。应付外在环境而作出的改变,通常让人疲于奔命,等到危机出现,通常为时已晚。所以我们不要只解决当下的问题,而是要预先看到危机,危机才会化为转机,先发制人,才有助于个人与企业的成长,让人得出打造自己的未来,把握自己的命运。本书第二章节开头举了一个例子。2004年12月26日早上,史上最剧烈的地震爆发了。印度洋掀起滔天海啸,席卷多处海滩,15国遭到重创,约25万人死亡。南亚海啸成为有史以来伤亡人数最多的天灾,预测到的只有极少数人,克罗斯顿、提莉、锡默卢岛岛民和翁吉族,他们看到了海水倒退,知道海啸即将发威,所以他们死里逃生了。如果其他人也有先见之明,也许就能提前逃命,保住性命。3、变革作者反复强调一句话: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苹果公司刚开始总是给所有专家唱衰,但是他们预见了未来的变化,2001年杀出重围,主宰了一个全新的市场,甚至超过微软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科技公司。iPhone手机的推出一开始也是爆冷,大家都习惯了诺基亚和安卓系统,价格上也不能接受,但是不用多久苹果手机就以其过硬的技术优势和多功能的应用程序占领了市场,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明星、成功人士几乎人手一部。苹果是革命性的产品。乔布斯是在带领苹果领跑时代,领先技术曲线。如果他不去做,别人就会去做。事实上,无论我们在什么领域,都需要变革,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每个专业、事业、企业或组织,未来几年势必都会发生戏剧性的质变,被彻底改造。你不去做,别人就会去做,而你就会面临破产、被甩在时代的末流。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作者在文中指出,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关键在于认识到,摆在眼前的并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所以我们要跳出这些问题,走出既有的情状来获得更清晰的视角,而这往往会触发远见力,从而带来新机会。比起基于解决原有问题所带来的进步,远见力所带来的新机会和生产力进步将远超你的想象。娜塔莉儿时的梦想是同她父亲录一张专辑,但是她的父亲早在她成为歌星之前就去世了。很显然她的梦想不可能实现。但是她跳过了这个问题,而是探索数字录音技术,提出提取她父亲的老唱片的声音,和她自己的声音进行混合。最后她成功了,而且这张专辑蝉联了各类排行榜冠军。跳过问题,使用远见力原则,向科技取经,能够让你获得更大的新机遇。在如今数字化垂直变革的世界中,科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因为可能实现的必然会成为现实。5、反其道而行巴诺书店带领传统书店的规模与内容达到了全新的领域,打造了超级书店。但是亚马逊反其道而行,把书店去实体化,等到大型图书零售商纷纷跟进开启虚拟书店,亚马逊又与它们反向而行:它增加了消费类电子产品、玩具、服装……各种货物应有尽有。这就是一个反其道而行成功的例子。触发远见力有个很有效的办法: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逆向思考、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使你看到没有人注意到的机遇,抢占先机。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21世纪,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变革。想要生存下去,茁壮成长,唯一的办法就是再创造和重新定义所有的一切,在事情发生之前改写自己的历史。举个例子,微信,一个可以满足用户社交、情感、自我实现等所有需求的地方,它不仅是一个社交工具,而且是连接一切的世界。它的缔造者——张小龙,只愿意做他认为对的事情,并且不妥协,对于科技产品超乎想象的偏执,使他赢得了用品,赢得了移动互联网的胜利。他看到了自己的核心优势,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成就了微信,也成就了他自己。7、主导未来为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你现在应该采取什么行动?答案是主导未来。学习了远见力,我们要学会看到硬趋势和软趋势、预测、变革、反其道而行、跳过你最大的问题、重塑自我等等,但是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大和更包容万象的原则:积极塑造自己的未来。未来如何发展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看法。骑过摩托车的人都知道,眼睛注意哪里,车子就会往哪里走。所以,未来愿景决定未来。我们想要一个好的未来,就要主动去改变自己,融合远见力的所有原则,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创新力,主动思考、把握未来,实现梦想。过去,未来遥不可及,现在的节奏越来越快,未来一下子就在眼前,那些看不到未来的人,生活将彻底打乱,看得到的人却能够把握先机。后记:我们也许不炒股票,不做房地产,不搞高科技产品,但是我们也有工作有生活,也许经常会遇到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量、无法解决的情感纠纷,不管如何,如果我们有闪现的远见力,并且懂得使用远见力,也许就能很好地解决各种问题,提高生活质量。阅读这本书,跟随作者学习闪现的远见力,让未来变得显而易见吧!

跳出舒适区直面未来,你还需要明白这些

下班在地铁上听到邻座的两位姑娘在聊天,其中第一个姑娘抱怨道:要是我能够3年前能够知道今天的自己会混成这个样子,那么我一定不会选择这条路走,跳出稳定舒适的环境下,去打造属于自己的技能。另一位姑娘回应道,其实现在的你也可以跳出这个舒适的环境,怎么也不枉你的想法呀,去做了,不也比将来遗憾好呀。第一姑娘的语气顿时焉了下来,她露出了惊恐的表情,要是有能够时光穿越就好了,现在生活已经允许我跳出舒适区了,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我没有办法去预知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更不敢茫然的跳出本有的舒适。她话倒是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自己,也曾幻想着有能力去感知未来,好让自己看见自己将来是什么样子的。可是这种想法也就只能存在大脑表层中,就渐渐的褪去了,因为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呀。更不敢轻易地为不确定的未来下赌注。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和畅销书作家约翰·戴维·曼合作著称的《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一书中提出“远见力”一词,让自己如何看到不可见,洞察先机遇见未来。说实话,我就是被这本书的前言所吸引的,远见力能够让任何人窥见并塑造他或者她的未来,从真实的任务找真实的事情,看到真实的未来。其实早在很久之前就曾有这样的事实存在,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过多的忙碌,因为个人思维,已有的经验,所触及的客观因素阻碍了我们看到未来,更是我们没有掌握系统的方法与原则去理解未来。丹尼尔·伯勒斯和畅销书作家约翰·戴维·曼合作著称的《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在书中提到理解未来要从七个方面入手:第一:确定性开始,掌握硬趋势与软趋势,明白历史不会骗人,未来假不了的信念里把握行动准则,不要被未知数所蒙蔽,检查你所从事的行业,把所有的软趋势列出来,找出一定会的与可能会发生的过程。第二:洞察先机,作者在这一章节提到,未来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看到海水倒退,知道海啸即将发威,还有另一种人什么也没看到,而厚着会陷入铺天盖地的乱象,前者则会发现前所未有的契机。第三,变革,这一个原则里面最值得借鉴的就是行动准则,他告诉我们一个人要面临着变化意味着做同样的事情,只与别人不同,而变革就意味着要做之前不一样的事情,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就一开始说的跳出舒适区。这也意味着一件和很彻底的事情就是,你不去做,别人就会去做。第四,跳出你所面对的问题,不要妄下判断,先入为主的判断和下意识的评估,无论它们表面看起来多么合理,往往掩盖了真知灼见,我们要跳到终点线,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解决方案,效果各异。第五,反其道而行,是7个原则中,我研究最久的一个原则,作者用了很多案例去验证这句话的事实真相,探索与常人关注相反方向去寻找答案,关注没有人关注过的领域,做他人没做过的事,更能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最后两个原则分别是重新定义和再创造,而后是主导未来。合上这本书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很多之前不曾敢向的方向,内心的焦虑瞬间也慢慢的开始舒缓开来。其实我们之所以不敢跳出舒适区,无非就是害怕走出去后会比现在的状况更差,这一切更差很可能就是自己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未来,没有掌握该有的技巧。而丹尼尔·伯勒斯这个家伙用了很多很多案例,给我眼前画上了一条可遇见的未来趋势,一步步去问自己这样的选择有那些优势与不足,将来的发展会如何,借助他所说的软趋势与硬趋势给自己测评,慢慢的行动起来。大多数人担心未来,不过就是没有把握而已。当我们不敢跳出舒适圈又极度渴望改变自己的时候,有没有多花点时间去思考呢?还是任由一边抱怨一边生活?别在抱怨没时间,害怕不确定的未来给不了自己的一切,实在理不清楚,就看看丹尼尔·伯勒斯这个家伙的这本书,说不定你会有更大的改观。我们可以选择一条自己能够承受的路走,但绝不能在自怨自艾中度过此生,知道未来的一天遗憾悔恨中度过。请好好对待自己,让远见力来帮助你,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行动起来,不要再说未来不确定而迷茫,好吗?

你的思想足够远吗?是否看到被人忽视的良机

选择阅读《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大概是被“谷歌、微软、IBM幕后趋势推手,30年潜心研究稳操创新先机;史蒂芬·科维、史提夫·乔布斯倾力推荐”完全给吸引住了。我和所有对未来有着非常大好奇心的人一样,都希望对未来能窥探一二,同时,我也睁大双眼希望作者能给到最新奇的解密方法。本书撰写的目的,主要是向读者展示远见力是如何发挥的。全书展开七大章节,从观察到事物的不确定性开始,我猜我们得需要一双锐利的眼睛,才能锋利剖开当局的谜团,洞察到先机,从而发挥思想内核的决断性,掀起一番具有目的性的变革。本书七大章节我在此一一列举出来,以便各位读者看得更为明了。第一章,从确定性开始;第二章,洞察先机;第三章,变革;第四章,跳出你面临的问题;第五章,反其道行知;第六章,重新定义与再创造;第七章,主导未来。在这里,作者并非以鸡汤的方式夸大意念作用,你是真的可以跟随作者的脚步,探索出你目前迷局的破解之道。若是你做得好,也许可以一举夺得先机。未来世界从第一章开始,作者便以硬趋势与软趋势之分邀我们加入这场思想盛宴。私以为,唯有认清楚硬趋势与软趋势,并能清醒分辨,才可能把握住整个潮流中的可变之点。正如作者所云:找出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非常赞同。硬趋势是不可改变的,所以你肯定能知道事情未来的发展。而软趋势是可能改变的,那么如何改变,其实就掌握在我辈的手上。无疑,这个观念很智慧。在《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这本书中,作者多次从人口数据上举例子,另一个例子则是科技进步。美国婴儿潮,看到由婴儿潮的硬趋势,便有人在软趋势上看到了未来。不如这么说吧,此时硬趋势其实是非常广泛的大势,而软趋势就落地到多方面的具象之上。比如土葬并非是永久之策,所以殡仪馆成为了巨大的增长利基。如何洞察先机,如何进行变革,书中例子比比皆是,阐释的理论也很丰富。但对我目前而言,最有用的,其实是“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眼前的问题未必是真问题。当问题盘亘与眼前,你有问过你自己眼前的问题是真问题吗?也许,它只是障眼法。“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关键在于认识到,摆在眼前的并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它们可能只是来干扰我们视线的,真正的问题则隐藏在这些错认为的问题之后”。按照作者的观点,如果能够跳出当即的最大问题,获得更清晰的视角,往往就能触发远见力了。当然,一定需要远大的思想。思想狭隘的人,止于斤斤计较之中,怎么可能看到更远的方向?而且,最要命的是,如果你专注的是错误问题,那必将导致企业人破产。落到生活中来,如果关注的是错误问题,那势必会将问题恶化,在人情事故方面,则定会影响到与他人的交往。我想起前不久雅虎被收购的事件,其实也摆脱办不了领导人将眼光盯在错误面上,走的步伐愈加落后于趋势,必被淘汰了。前面六章,后边都附了“行动准则”。而有关“反其道而行”这章的行动准则,作者介绍了触发远见力一个很有效的方法: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使你看到没有人注意到的机遇,也就能做到没有人做过的事。其实不难理解啊,我们看问题的时候,一个方法解决不了,试着向相反的方向寻一寻,也许就解决了呢?然后,心情豁然开朗,这也是机遇。相似的,具有高屋建瓴思想的人,总会将目光扫向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这样才可能发现新的契机。作者成立的“愿景应用程序公司”,所开发的应用程序,就是发现了别人没有注意的地方:让用户能够找到特定区域的取消赎回权的房屋,获得所有相关信息。而当时,美国尚未有一款相应的应用程序面世。无疑,它是杰出,成功的。之后,你除了需要列出竞争对手正在做的所有事,逐一检视,并自问我怎样反其道才能抢占先机之外。还需要将该领域所有人都在从事的关键要素或步骤,注意检查,看是否存在具有创新的方式,有没有办法做与其他人完全相反的事?这其实是很有用的。一个企业的生存,脱不了自身的求新,发掘到自身的亮点和优势,这恰好也是能够与同行匹敌的地方。在工作中,如果想从众多难解的谜题中解脱出来,我们也不妨从相反的方向试试。其实,太多的方法都是好的,但人若是不够自信,没有心态,这些方法总是无法操使起来。就像前不久听的一个讲座(主讲人名字忘记了,但是内容比较好,我稍微说下),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决策者一定要有自信和魄力,拥有他人所没有的远见力。做别人所不敢做的事情,但却不是应该做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都想到的,那是应该做的,但那并不是你要做的。作者:书未来 微信公众号:suwlai 生活之外,俨然精彩

如何理解未来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有人告诉你,未来的世界会是怎样?你觉得可能吗,当然可能。在这本书《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里,作者详细阐述了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分别是: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周期变化,万事万物的变化皆有规律,经济和政治也有周期,经济时而繁荣时而低迷,政治时而激进时而保守。巴菲特的投资无往不利,最重要的原因是洞悉了周期变化之道。他是掌握潮流的大师,他著名的投资哲学“在别人贪婪时要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要贪婪”,既是反其道而行原则的恰当案例,也是掌握周期变化的经典案例。如果市场萎缩,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无非是市场很快又会扩张。如果市场迅速扩张,周期性原则又告诉我们,准备迎接市场萎缩吧。技术驱动型变革的时代,需要兼容并包的思维。20世纪80年代末,许多未来学家预测90年代末办公室将实现无纸化。但我们仍在等待无纸化的到来。90年代末,专家开始预测,几年之内商场将消失。而现实是,商场仍然存在。2000年,营销大师赛斯·高汀写了一本名为《散播创意病毒》的书,当时他特立独行,决定把整本书免费发布在互联网上,而不仅仅是一个试读页面。在头三个月,这部电子书就获得了超过一亿次的下载量,成为史上最“畅销”的电子图书。随后,他的实体书发行,也立刻销售一空,成为畅销书。这样的事例在李笑来老师的博客也看到过,他出版的所有书籍网上都有电子版可以下载,但与此同时,他所有实体书的销量却丝毫不受影响,销售量不降反升。当然,这并不是说已有技术的销量和市场份额将始终保持不变。显然或多或少会分割出去一部分。但新技术和旧技术组合起来兼容并包,能够以惊人的方式把蛋糕做大。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整合。使原有技术留存下来并找到新增长点的秘密,就是让这些拥有老技术的组织拥抱新技术,以创造性的方式整合新旧技术。如果一份报纸的印刷版与它的在线版本不同,那么同时保留就是可行的选择。把握兼容并包原则的秘密,能够释放更多的资源、空间、财富及能力。忽略竞争,竞争是稀缺思维,新世纪的企业组织根本不屑于竞争。相反,它们跨越了竞争,重新定义经营业务的每一个环节。找到你的核心优势,无论是广播、报纸、书籍还是其他任何行业,企业不仅会以市场领先的新技术拿下领导地位,还能以旧技术将称雄。广播电台、平面媒体和印刷书籍不会消失,兼容并包的原则告诉我们,新技术和旧技术将持续共存。那些重新定义了整个市场的品类、整合了各种媒体表达形式的人,最后将取得领先地位,获得丰厚利润。找到核心优势的原则不仅适用于你的业务、公司或行业,它也适用于个人生活。在知道“不竞争”的原则后,我们就有机会发挥最大的潜力。要做到这点,需要自我发现。如果一个人能创造事业,然后用自己的才华来支持天分,那必定能精益求精,成就无可限量。

远见力,掌握未来的你必须具备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忐忑的,对自己能否啃下这种学术书籍,缺少自信。而在完成阅读,合上书页的那一刹那,我的心潮澎湃难以压抑。未来是什么?在未来我们会是什么状态?经历的变化过程又会是怎样的?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想过否,见过否?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1 远见力上午在刷朋友圈时,看到一篇文章《这世界就是一拨人在昼夜不停的高速运转,另一拨人起床发现世界变了》。文中用羡慕嫉妒没有恨的笔墨描述了一个Facebook员工的状态和进步曲线。那么,这些昼夜不停高速运转的人们,就是为我们创造未来的人们吗?其实,我相信大部分人对于未来的认识是模糊的,是没有具体想法的。即使身处于像Facebook这样的前沿企业,即使是“昼夜不停”的努力工作,对于我们会面临什么,未来会出现什么,也无从知晓。因此,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时代的技能:远见力,一种感性认识,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其实,远见力存在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只是以往的社会改变是一点点发生的,人们很难重视到远见力的引领作用。而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谁拥有了远见力,也就意味着看到了未来,占到了先机。远见力2 远见力的7个触发点<确定性>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预测未来的方法:把可能猜错的部分删去,从而精确地预测未来。这句话让我不禁想起了“把大象放冰箱里分几步”的答案,看起来挺对,但做起来如何下手呢。莫急,我们先来看两个概念: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发展中一定会出现的,未来的定数;而软趋势是指有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硬趋势背后一定会有巨大的力量做支撑,保证其必定发生。比如说,智能化产品的蓬勃发展是硬趋势,而具体哪家企业能够率先抢占市场,成为龙头老大就是软趋势了。掌握清晰可见的硬趋势,看到可以操控的软趋势,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必定能够把握发展节奏,开启机会之门。<洞察先机>面对新时代挑战,我们需要的是由内而外的主动改变,而传统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急剧变化的年代要求。那么,如何去做呢?(1)锻炼停(训练自我洞察能力)->看(今天解决明天的问题)->听(视线之外的线索)的习惯。(2)一个“为了加快速度而放慢脚步”的方法:未来标杆学习法。找到所在领域的领头羊,略过其当前的最佳实践,以硬趋势为踏板,从而找到未来的最佳实践。可以看出,这个方法的精髓仍在在于:精准判别硬趋势。(3)21世纪远见力的主要动力就是科技进步硬趋势,实现的8个路径分别为: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产品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和汇聚化。有心的小伙伴可以观察到,这8个路径每天都会在我们生活中上演,但其真正的威力尚未到来。(4)3大数字化油门(运算处理能力、带宽和存储容量)的垂直上升发展,为科技变革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不管你愿不愿意,所有的产业、机构必然会收到科技发展的冲击,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只有洞察先机的人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变革>通过上面8大途径和3大油门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正处于“技术驱动型变革时代”,并且在技术新突破的领域中,旧技术将与新技术兼容并包,共存共荣。因此需要找到原有技术的新增长点,不断寻求整合新老资源的途径,创新企业,脱胎换骨地变革。<跳出面临的问题>新时代的特性要求我们找出真正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正在面临的问题。如何区分出二者的区别呢?(1)通过对问题的质疑和探索过程,像“剥洋葱”一样,扔掉表面的枝叶,直达最能发挥力量的支点,撬起地球!(2)不妄下判断,克服人类急于下判断的本性,先退一步,看到背后隐藏的东西,挑战不可能的任务!(3)由稀缺原则走向丰饶原则。换一种说法就是从基于物质的经济转变为基于非物质的经济。原来的“给你了我就没有”的方式在未来会逐渐被“大家共享水涨船高”所取代。从新的视角来看,原本面临的问题往往就自动消失了。<反其道而行>注意大家都在看的地方,然后看向相反的方向。<重新定义和再创造>正如在<变革>部分的结论,我们要在事物发生之前抓住机会,从而改写自己的历史。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个人进步都是同样的道理。(1)跳过竞争,以丰饶原则重新定义。(2)现有技术的创新使用方法,同样可以引发再创造的奇迹。(3)对于个人来说,我们需要确立核心优势,围绕天分重塑自己,调整你的才华来支撑天分,从而找到让自己不断精益求精的事业。<主导未来>变革对未来的认识,积极面对,加强改变未来的能力,而不是被动的混日子。7个原则的逻辑关系3远见力怎么用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来说明7原则的使用方法和效果。让我们不仅看到了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状态,而且对于未来的技术走向,利益风口都有了更加清晰明了的认识。例如:在婴儿潮的硬趋势推动下,助听器产业改头换面成为新一代智能化耳机。又或者移动电话网络(MTN)在非洲等地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的案例,其“非利润驱动”的运营模式狠狠的为我们刷新了三观,看到了只有在丰饶的原则指引下,才能谋突破求发展。更难得的是,书中将案例的发展轨迹一步步地呈现出来,循序渐进的引出未来。而不像是在看科幻电影,突然,就来到了2116年,我们拥有了各种各样的“奇怪”工具,原有的生活方式已毫无踪迹可言。书中有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很多人学习了远见力,然后把书收起来,又回到原有的生活轨道上,哪里有火哪里灭去了。一般来说,“没有时间”往往是我们回避审视未来的最佳借口,而实际上,因为用熟悉的方式做事是容易的,是更加让人安心的选择,所以我们才会就轻避重地充当“消防员”。而如果在技术垂直发展的当下,我们还在沉溺于这种“舒适”的环境中,终有一天会被未来所抛弃,或者被动改变,或者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别无三法。2016年,随着李世石对AlphaGo俯首称臣,人工智能(AI)再一次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也许有人会说,人工智能离我还远着呢,对我没有什么影响。你,确定吗?现今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遍,其操作系统之一:安卓“Android”本身就是机器人的意思。细心的小伙伴能发现,身边具有智能化的机器越来越多,甚至功能会强大到出乎我们的意料。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最终替代部分现有工作岗位已经成为了一种硬趋势。那么,哪些岗位会被替代呢?牛津大学2016年1月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有77%的岗位存在被AI替代的可能,位列全球第二。其中诸如“端盘子”、“操作工”等偏低端的岗位比例反而很小,而知识工人的占比越来越大。你还能说人工智能与自己没有关系么?那么,可否每周停下来一个小时,以洞察先机的角度审视下自己所在行业、所做的岗位,跳出惯有思维模式,顺应趋势重塑自我,主动地去规划下自己的未来呢?未来已来,你,在哪里?未来已来,你,在哪里?

为什么你看的不够远,因为你站得不够高!

在庸碌的每一天,你会不会发现一些现象?在汹涌的股市浪潮里,有些人明明占据着牛市的风头,最终却惨败收场,有些人选的股票和时机都被别人不看好,却总能化险为夷。在持续上涨的高房价压力下,有些人背负大量负债沦为房奴,却总有一些人能够借助每一次房价上涨之势,买到称心如意的房子。 在那些每天困于各种工作和生活琐事,一面想要学习时间管理,一面抱怨时间不够用的人,总是看不到那些比他们更忙碌却把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的人。......我们习惯把这些现象里的受益者,归咎为他们的幸运或者天赋。而我们只会照例数着自己的指头,掰算着日子,一天一天重复着过下去。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只会层出不穷的递增,我们既没有时间去思考和应付它们,更没有时间去解决它们。然而不去解决问题,时间一久,我们只会变成生活的附庸,任由它牵扯着我们走,而不是我们主动的去生活。直到我读到了《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这本书,我才对这一切现象豁然开朗。为什么你看的不够远,因为你站得不够高!整本书围绕“闪现的远见力”展开,这是一种我们需要掌握的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和工作,甚至方方面面问题的一种能力。正如标题附加的“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这种远见力包括七个原则:(也就是说你想拥有这种能力,必须掌握以下七种原则)1,从确定性开始 2,洞察先机3,变革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7,主导未来也许你会觉得“远见力”好像是一种很不靠谱的能力,好像那种能够预知未来,推测未来玄乎又玄的东西,也不知道学会了这种能力可以干嘛?而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理解这种能力为,它就是一种你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一种独特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预测某件事,某个趋势未来的走势。作者戴维运用这种能力,已经帮助到了很多公司解决棘手的各种问题。例如墨西哥湾的某家石油公司石油钻井问题,例如一家陷入员工拖欠工资的工厂,例如陷入各种问题的摩托罗拉手机公司.....这些问题似乎离我们很远,但是你可以从它为各种公司解决问题,预测未来这些方面学到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思维方法。对于这七个原则,我对“从确定性”,“反其道而行”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三个原则最有感触,分享几个我自己看到的具有“远见力”的人和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一个北京买房的姑娘,她的一切举动也算是”曲线救国“了。我们都知道,北京的房子一直就是天价,而她在决定买房的时候首先盯住的是燕郊和大厂,然后以他们当时的能力,买下了当时的楼王。然而买房两个月后,当地传出市政府要搬去通州的消息已经开始散出来了,导致跟通州只一河之隔的大厂开始猛涨。半年后重新开盘,房价已经疯长。。最后他们的房子在一年内纯涨了100w,她再回到北京去选一处房子已经不是问题了。很多人以为她这是幸运。而只有聪明的人才能有这种”远见力”和“判断力”。怎样讲呢?正如很多人都说房产有泡沫,一方面不敢随便做决定买房,另一方面又怕这泡沫迟早要到来。而实则情况是,随着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人口问题等各种综合情况来看,房价走高也算是一种现在和未来的趋势了,至少短时间内是不会存在泡沫的。她这里运用的就是问题的“从确定性开始”这个原则预测出的未来趋势。第二个是李笑来老师和他的一个观点,他说“成功的真相从来不是努力,而是做对了事情”。这句话很像我们以前听过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而这里他强调了正确的事。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很多时候都会面对各种“选择”,而正确的事或许就是重点,更突出问题的关键性。我认为李笑来老师就是运用了解决问题的”反其道原则“,在鸡汤盛行的当下,每个人都鼓吹努力就能成功这样的观点的时候,他能更准确的说出大而泛之之外的问题核心。他讲了一个新东方的故事,当时新东方上市的时候,因为他身边的同事都认为公司内部有很多问题,而在股票30美元的时候就给抛售了,而他在因为自己购买的股票数目比较少,而且通过分析后把股票保留到87才卖掉。这样等于他把买一辆车的钱,过了几年能够买下三辆车,而他的同事正好相反。而“重新定义再创造”这个原则,书中提出两个值得学习的地方,第一个是“忽略竞争”和“找到你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这两个原则是可以合并在一起的,也是我们在社会中很容易犯的错误。我们总是觉得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赢,才能获取更多资源和财富。其实不是这样的,真正能够致使你成功的,是专注于一件你最擅长的事情,也就是找到你的核心竞争力,取代那种个人或市场的盲目竞争。例如日本享有寿司之神的小野二郎,就是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日本各种美食行业里,只专注于做一枚小小的寿司,却成为了米其林三星级大厨;以前很喜欢看一个网络美食节目“日食记”,节目里只有一些简单的厨具,节目主人公细细碎碎的忙活着各种美食,一只慵懒的猫就是它的全部。而时隔几年,这个节目还在持续更新着,比起那些火热一时的艺人综艺,它的生命力似乎更久远。创造微信公众号神话的咪蒙,以每个月广告费就高达300w的她也是一直有它准确的定位和核心竞争力,比起市面上不温不火的鸡汤文,她擅长的是那种喷发人情绪的辣鸡汤,她能抓住广大读者的痛点和共鸣。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和”远见力“,关于预测自己周遭问题的未来趋势走向,解决生活工作上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而作者在最后也讲到了培养”远见力“的方法,那就是每周抽出一小时思考未来(未来和你需要解决的问题)——将你的手机,笔记本电脑,你手头的一切都切断,而掌握基本的七种原则也是必要的课程。

讲真,做到这7步,未来看得见

文字 / 徐丹妮18岁以前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未来会在哪儿,过什么样的生活。那时的我只知道,我唯一的目标就是高考,然后考个好大学。在中国的学校里,大部分人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只需要认真备考即可,而关于未来的事情,一切都是未知的。直到我高考毕业,独自一人背包去了北京。外面的世界既精彩又残酷,可我想闯闯。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但踏实做好眼前能做的事情是个不错的开端。大学里把课堂里该学的知识学习完,又自学了很多新的知识,后来这些知识都帮了我不少忙。新媒体盛行之前,我觉得这将会是下一个爆发的趋势,于是便顺势学习了许多新媒体运营的知识,大学毕业后有幸从事相关的工作。前几天偶然看了一本书,叫《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才知道自己是误打误撞赶上了这个趋势,而那些预测且精准把握住了趋势的第一批人,成为了新媒体里的行业领袖。未来原来是可以看得见的,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而看完这本书有不少感悟,愿意与你们一起分享。此类型的书一般是以证实过的理论为基础,引用大量企业、公司创业案例来补充说明,没有配图,大部分读者没有耐心阅读。但是你也会因此而错过了好书。两位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和大量的研究调查,总结出了远见力(预测趋势)的7个触发器,讲真,你只要掌握了这7步,便可预测到未来的一些东西。一、从确定性开始世间万物都有它的规律,大部分事物掌握规律,便可顺势而为。比如说,日夜的变化、股票价格、房地产季节性的销售,都是属于周期变化的规律。再比如说,自己从事的新媒体行业,没有大规模盛行之前,传统的纸质媒体就开始走下坡路,那肯定会有新的事物出现,这是确定的。微博引导了社交媒体的分享、传播,而微信的出现,则让社交媒体变得盛行起来。你既然已经确定它会盛行一段时间,又想从事这个行业,那么就趁早多花时间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检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分析看什么东西是属于周期性变化的,然后一一罗列出来。而书中的作者也是这么做的,一直到后面的创业、公司管理。二、洞察先机当你拥有了洞察力,就离预测未来更进了一步。书中作者的三个字,一语道破如何洞察先机:停、看、听。停:固定抽时间,进行自我训练,培养自己的洞察先机的能力。这个没有什么秘诀,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训练、多思考,你获得相关的信息越多,经常练习,就会有效果。比如我自己学英语,训练和思考得多了,找到诀窍后进步就很大。任何一个技巧都是需要练习的!看:那些问题当下没有,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比如说我,当下没有但未来会发生的问题:团队成员的管理、公司的运营、资金链问题……这些都是我未来两年内开公司会发生的问题,也是可以洞察到的,那么就要尽量做到防微杜渐。听:倾听别人的意见、解决方案。多和专业人士交流、多听别人的意见,自己经过一系列分析之后再做决定,对你的洞察力也有提高,自己亲自经历下来确实是这样的。不要等问题发生才解决,要先预测,发挥创意、能力先行解决。三、变革在21世纪,你不变革,就等待着被别人改变。传统零售行业被淘宝颠覆,餐饮行业被外卖APP颠覆,这些行业没有凭空消失,而是在一年一年中悄悄被改变。没有任何东西永恒不变,但我们也不是马云、史玉柱之类的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去改变自己,然后有能力的情况下,去变革公司、甚至身边更多的事情。分享我觉得不错的书中【黄金法则推论】给你们: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去做。四、跳出你面临的问题不要局限在当下的问题中,而是跳出现在面临的问题,去思考更多。作者有个观点我很赞成:像剥洋葱一样思考。一层一层的把问题剥开,露出问题的本质,然后思考如何解决,下次遇见该怎么办。未来可能存在哪些问题,万一发生了如何解决。还是那句话:防范于未然。每次只专注于一个问题。不要让多个问题同时困扰你,而是学会分解和专注。思考该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完了又进行下一个问题的剖析。其实每一个问题下都隐藏着机会。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是问题,而背后的机会就是补习培训班,而且这个问题是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总有新生儿诞生,总有人长大上学需要补课。五、反其道而行巴菲特投资的定律,其中之一就是这个。大家热门投资的我不投,看准了一些冷门、小众但未来要发展潜力的公司、股票投资,然后获得更多的回报。巴菲特之所以能做到如今的地步,和他明锐的洞察力、对市场的预估判断能力,和信息收集、分析能力都分不开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和他一样,但我们可以不断练习来预测趋势:1、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2、关注小众领域,看是否有发展空间,能让你注意到没人发现的机遇。3、走没有人走过的路,从0到1。4、合作能创造更大的蛋糕(利益)。如果你没有创业过,没关系,这些同样适用于生活和工作中。六、重新定义和再创造重塑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我很欣赏乔布斯的一点,就是他敢于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先忽略掉竞争,忽略掉外界嘈杂的声音,静心下来听自己的声音,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公司未来想要发展成什么样子,自己需要如何做、准备些什么。寻找你的核心优势,并调整自己的才华来支持你的天分。人无完人,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扬长避短,寻找自己的优势,然后把它发挥到极致。七、主导未来管理你的愿景,包括未来愿景、工作愿景、教育愿景。未来五年、十年,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需要做哪些准备和努力?具体如何通过时间管理去分解?我的工作现在是什么样的?我期待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如何才能获得我期待的工作?我还缺失哪些技能?我现在获得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未来还想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比如舞蹈、绘画、新语言)?把这些问题罗列出来,仔细思考,然后分解你的目标,一步一步实施,坚持下去,能够主导自己的未来。最后,每一项技能都是需要不断练习的,没有谁天生就会,更没有谁生下来就能预测到未来发生的事情。唯有不断练习,判断趋势、分析趋势,才能把握下一次的新趋势。从过去一个小透明,成长到现在的斜杠青年,我在不断的重塑自己,让自己在新的领域不断学习,有一颗从零开始的心。踏实前进,你会越来越优秀的,加油,未来看得见。2016.09.20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徐丹妮书评推荐指数:★★★★★

一位靠谱的未来学家和他的远见力原则

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未来学家。未来学家?看到这儿,我是哑然失笑的,在我的记忆里,预测未来的人有:看八字的、翻塔罗牌的、算卦的……难道这些人组建了新学科?算得好的人也能冠以“学家”的称呼了?胡思乱想着,手指敲打键盘上网搜出的结果是:未来学家指那些推测未来的人。具体来说,是指一些科学家或社会科学家系统的预测未来。丹尼尔·伯勒斯作为一名未来学家,发布的很多预言都已经实现,譬如:将会发生数字革命、光纤会成为宽频数据传输媒介的选择、商业将广泛受益于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社交媒体营销将走向移动化……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微软、宝洁、迪士尼及IBM等公司都是他的忠实客户。丹尼尔·伯勒斯还成功创业并妥善经营着6家企业。2009年,在美国正经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时,丹尼尔·伯勒斯以自己为样本,进行创业实验,来验证自己准备著述的远见力原则。他一边写作,一边实践自身总结出的原则,建立了“愿景应用程序公司”,并获得了可观的营业收入。他写作的这本书就是——《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Flash Foresight:How to see the invisible and do the impossible),书中介绍了作者二十五年来,一直研究和系统地应用的触发远见力的7个原则:(1)从确定性开始;(2)洞察先机;(3)变革;(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7)主导未来。关于这7个原则书中有详细的讲述,并提供大量实例,有理有据。在看《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这本书之前,我是不相信未来是可以预测的,因为这世界日新月异,在不断的变化中如何能预测未来?而丹尼尔·伯勒斯告诉我:“你可以精确的预测未来。你要做的就是把可能猜错的部分删去。”“当你删去可能猜错的部分,剩下的正确部分足以起到很大作用。”听起来有点儿像学生时代老师总教导我的:“考试的时候,不要马虎,把你会的都做对,成绩就不会差。”但是,这是预测未来啊?有什么是我知道一定会发生的?丹尼尔·伯勒斯说:“我们对未来的了解远高出自己的所想,只需知道往何处看。”我只看到了世界不停息的纷繁复杂的变化,而丹尼尔·伯勒斯告诉我:“万事万物的变化皆有规律,可以通过两种显著的变化来寻找确定性:周期性变化和线性变化。”据不完全统计,人类已经找出300个显著的周期性变化,譬如:日与夜、季节更替、潮汐和月相、经济衰退及股票价格波动等等。“1998年至2000年期间,高科技产生了泡沫。2000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创下历史新高,聪明的投资人遵守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时要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要贪婪’,出清手中的科技股,态度转为保守。同样道理,股市中2008年崩盘时,大多数股民惊慌失措,纷纷抛售所持股票证券,聪明的投资人却悄悄买进重挫的金融股。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股市势必会发生周期变化。这不是猜测,而是确定性。”线性变化与周期性变化截然不同,线性变化的模式是非周期性的、渐进的,它变化的方向是单一的而不是循环往复的。人衰老、全球人口增长、知识的增长、电脑运算速度加快、全球化……这些都呈线性变化,线性变化是迷人的:“它创造出全新的独一无二的环境与机会。若能掌握线性变化,就能让未来无形变有形。”从这两种显著变化出发,我们可以开始尝试预测趋势,即某件事发展或改变的大致方向。丹尼尔·伯勒斯将趋势分为两种: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当股市下跌时,我们经常听到评论说,之后会反弹,是的,反弹一定会发生的,因为股市的涨跌属于周期性变化,这就是硬趋势。那么,什么时候反弹呢?反弹到多高的位置呢?这些无法明确预测,这就是软趋势。当我们看新闻获悉AlphaGo战胜李世石,可以预测出人工智能将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人类,因为科技进步是线性变化,也是硬趋势。但是,人工智能的普及具体在什么时候,以及率先在哪些领域全面取代人类?我们不知道,这是软趋势。由确定性开始,从硬趋势可以预测事物将如何发展、怎样变化;而在软趋势之中,我们能发现机会,如果加以转变的要素,融合远见力的原则,就能引领未来塑造更美好的生活。丹尼尔·伯勒斯创办的愿景应用程序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正如他自己分析的:“因为我们预见了科学技术变革的趋势,掌握了确定性;因为我们跳过应用程序现有的限制,利用一切机会反其道而行;因为我们不断反问自己,如何能够重新定义和再创造,所以我们在八个月内,就成立了全新的公司,不仅获得了可观的营业收入,更能无限拓展。”最后,让我们归纳一下丹尼尔·伯勒斯这位未来学家的靠谱之处:(1)多年来,他发布的很多预言都得以实现(详见附表);(2)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具备可行性,普通人也可以预测未来;(3)亲自践行了自己提出的触发远见力的原则,获得成功。附:(1)预测及应验实例:(2)关于《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的其他作者:第二作者:约翰·戴维·曼(John David Mann)是一名畅销书作者;译者:金丽鑫,美国普渡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硕士,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硕士。曾在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从事外事口译和笔译工作,另在美国普渡大学承担中美科学技术翻译工作及口译工作。

创建“明日实验室“,为自己打开一扇窗,走出被动与失望的循环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其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叫做:创建明日实验室。感觉还挺有意思的,且非常值得去看的。今天给大家分享在这本书中我觉得值得效仿的一个行动——为自己创建明日实验室。什么叫做为自己创建明日实验室,当第一眼看到这个说法的时候,我还愣住了。明日实验室是什么?看完后才明白其实它就是指每个人需要在每一天跟自己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去思考自己关于未来的事情。这一个小时内彻底与外界隔开,不去想自己现在手头的事情,烦恼的事情,就像走进了实验室一样,专心做实验。可是,为什么要每天腾出一小时来思考关于未来的事情呢?读到后面,结合自身的感受,才明白做这个事情的重要性。平常我们都会喊叫都忙死了,忙死啦,没时间想那些与现在无关的事情,活都干不完,救火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做这个。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停下来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怎么做会快速到达效果,几年后我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现在我做到这件事和我未来几年的目标有关系吗?等等。可能我们反反复复做了同一件事,但我们在做事方法上从未想过改进,所以我们的效率上并没有任何提高;我们并没有在每天的工作中反思失误和做的不好的点在哪里;遇到很多任务,我们就一股脑的接过来做,也没想想这些情,哪些自己可以做,哪些可以交给别人去做;能做的事情,我们的优先级该怎么排;关于明天的事情我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一个月后的计划怎么排,半年后要完成什么样的指标;所在领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如何应对变化?等等。实质上,我们平时其实多半都是在瞎忙,盲目的忙,并不做过过多的思考。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是抱着做好现在,至于结果听天由命吧的心态,于是总让自己处于被动和失望的循环。可是,你说忙吧,也没忙出个成绩出来。想想,其实,我们一是懒,懒于思考关于明天的事情,总觉得和现在无关,想了也白想。二是没有这个思考的意识,没有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每天利用一个小时去思考方向,改进方向。也是最近,我才认识到每天的思考和总结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这种发现是我无意识的,我只是在想起来了去做一些总结,并没有让自己固定每天去做,但效果已经体现出来了。记得有次,有个同事在群里被领导问起,为啥今天工作没有进展,同事回答说自己停下来思考了改进方案。本来对这句话我一点触动都没有,结果我们的领导(党)回了一句话,让我突然好像被点醒了一样。他说,有时停下来其实也是一种前进。恩,就是这句话,坚定了我想要把每天的反思一直做下去。我以前一直以忙,以没时间,想了也没有用为借口避免进行思考。实质上,我害怕一个人静下来,我怕自己与自己相处,我不知道自己要思考什么,越是这样,我越需要去做一些实际的事情,来避免自己静下来。可是,再忙,我们每天抽出一个时间的时间都没有吗?工作上我都可以做到条理清晰的记录任务,处理任务,需要别人配合的事情,我都会提前和对方约时间,提前思考解决方案,按时完成任务。但为什么关乎我们自己发展,成长的事情,这这么重要,我们都不能做到每天和自己约一个小时来思考下呢?既然认识到做这件事是有好处的,那么最好要做到持续,做到每天坚持。可能刚开始做这件事,前几次会没效果,但是你没有坚持很长时间,就不要轻易否定做这件事情的价值。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庄重的跟自己说,哈喽你好,关于XXX事情,我想今天和你约一个小时时间,定于几点到几点,请你提前安排好其他事情,这个时间段专注于XXX。好吗?有这么一个形式,让自己心理开始重视这件事,那么做这件事,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因为你重视了,所以你也会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更大的价值,从而要求自己认真对待。《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最后提到新未来的特点,它说,未来将立足于丰饶,而不是稀缺。那么也就是说信息不再成为稀缺资源,就不像以前那样谁获取到稀缺资源,谁就可以成功。相反,因为信息的泛滥,质量层次不齐,想要找到有用,有价值的信息就会显得特别困难。那么,谁能在这个时候,从繁杂的数据或信息中挖掘,淬炼成知识或者智慧,提供给有需要的人。有人会为了那些有价值的信息,愿意付费去咨询,所以,将产生了一个新的时代,叫做“沟通时代”。从目前看到的分答,公众号,微博,豆瓣,知乎打赏功能来看,其实已经悄悄走进了知识付费的时代。所以来说,一个人能快速获取有价值知识的能力显得多么重要。而这种能力却脱离不开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信息获取,整合,吸收,应用,创新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总是聚焦在当前的事物当中,没有让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那么应对时代的变革,怎么可以在新时代中活的更好。所以,看到这本书,我感觉像是打开了天窗,让我看考未来的努力发展方向,也在积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前,网上看到一个好文章,我会点击收藏等着以后再看。但是现在我会抽取需要的东西分类整理下来,对于没用的直接丢弃,不再给自己积攒一堆,因为我明白对信息最需要的是整合,抽取,利用。以前,我会被动的等待别人给我安排工作,教我怎么做,但是现在我会在接到新的任务后,先自己思考,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做了这件事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我要怎么去做这件事?等等独立思考。以前,我会直接问别人要答案,现在我会去问别人答案的获取方式和思路。以前,我会每次做事都是同一个方法,但是现在每次,我都会在上次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和改变。这,我觉得就是一种进步,一种改变,但是我觉得做的还不够,因为我每天在自己的明日实验室呆的时间不够,也没有做到持续。所以,目前的眼光和视野还是有局限。可能随着自己在明日实验室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自己也就慢慢看见不久的将来,一旦自己能看到未来的确定性,并应用远见力的核心原则,如反其道而行,跳过问题,再创造,就可以发挥远见力。这才是一个真正牛逼的人!我们都需要拨出时间来洞察未来,并提出有效问题,不断深入思考解决方案。这才能真正促使一个人进步。

掌握7个原则,未来不再是梦

未来对于我们来说,好像遥不可及,好像充满未知。我们既憧憬又害怕。我们总觉得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让我们无所适从,让我们只能被动的等待着未来变成现在,然后后悔,遗憾,指责,如此循环。中国有个成语叫做未雨绸缪,而我们又有多少人对于即将到来的未来做了一系列充足的准备,为了打造美好的未来,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像歌里唱的那样“我的未来不是梦”。丹尼尔·伯勒斯和约翰·戴维·曼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或许能给你答案。先来讲讲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财富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其自身旗下变6家公司.。约翰·戴维·曼(John David Mann),25年来写作了多本关于商业、领导力以及成功法则的书,是一名畅销书作者,著作《The Go-Give》是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之一。而这本《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主要讲的便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远见力。现在的时代瞬息万变,掀起了一股科技狂潮,远见力已经成了我们适应社会必不可少的技能,当我们知道了未来会怎样,我们才能提前做准备,把握机会,打造美好的未来。本书讲述了远见力的7个触发器,也就是我们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1.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2.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3.变革(基于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6.重新定义和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7.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我们都知道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可是在不确定性当中总有确定的东西,我们要了解未来一定会发生什么,这便是硬趋势,通过先发制人,主动出击,抢占风口位置。我们还需知道未来的可能发生什么,这是软趋势,通过重新定义和再创造改变自己,积极的塑造自己的未来。变化的浪潮速度太过,只有预先看到危机,危机才会化为转机。我们不要等待,我们可以通过“停、看、听”的方法洞察先机,预测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未来标杆学习法即找到你所属领域的领头羊,以硬趋势和未来的确定性为踏板,找到其未来的最佳实践并予以模仿。从而让不曾到来的危机变为契机。其实由于运算处理能力、带宽、贮存容量这三个科技之车的油门的加速增长,垂直上升,未来的科技会有8大途径(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产品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汇聚化),因此我们需要由内及外进行脱胎换骨的大变革,做一些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事。在这个技术驱动型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兼容并包的思维,这是一个共生的世界,是一个需要分享与合作的世界,以前的零和博弈、稀缺思维已经过时,在这个开放的时代,一切都充满了可能,记住两个黄金原则:1.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2.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你都将面对这个挑战。世界瞬息万变,根本没有什么职业是铁饭碗。如何才能保证找到制高点,生存下来,茁壮成长,不被科技狂潮淹没,还能从中看到机会呢?答案就是:掌握确定性、洞察先机,脱胎换骨大转型。而要做到这些就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运用到下面的三个原则: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与重新定义和再创造。首先与其花时间直面最大的问题,不去如简单的跳过他们,不要妄下判断,更不要纠结于此,它或许只是表面上上的问题,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已,不能解决实质的、核心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剥洋葱的方法,一层一层拨开问题的表面,去触碰最核心的问题,专注于其中,寻找解决方法。同样反其道而行即逆向思考也能从另一个方向让问题浮出水面,我们不要墨守陈规,我们可以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这样可以使你注意到没有人注意到的机会。当然因为社会的变革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和再创造,打破以前的条条框框,抓住机会,在事情发生之前改写自己的历史,创造自己的胜利。我们要持续的彻底改造,重新定义你正在做的事。要做到这点,需要自我发现,我们要去寻找自己的核心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勇于让自己与众不同。我们周边的任何事物都可以重新定义,被我们利用,换个角度,换种方式,不管是旧瓶装新酒还是富裕某件东西新的定义,我们都是走在自我塑造的路上。最后的一个原则:主导未来,它是一个但是我们还需要有一个更大和更包容万象的原则,前面的六个原则可是说是一些关键的步骤,而主导未来需要融合远见力的所有原则。主导未来需要我们改变对未来的看法,这个原则涉及远见力的关键:未来愿景。未来愿景:将自己投射到未来,从未来在回头看你现在的位置。未来愿景,指代我们每个人脑海中形成的未来生活的画面。这不同于目标、计划、野心和愿望。未来愿景不是我们的希望或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实际持有的对未来的预期和笃定,或好或坏。你的未来愿景决定你采取的行动和避免的行为,进而决定我们的成果。而塑造未来也涉及三种重要的力量:沟通、合作和信任。沟通带动合作,合作促进沟通,未来是人际关系当道的世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基于信任。我们都想拥有美好的未来,那么我们就需要审视和探索我们的未来,我们需要学会分析数据。整理信息,学习知识、分享智慧,我们需要合作,彼此配合,共创未来,我们需要信任,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构建完善的人际网络。我们的下辈子属于未来,让我们花时间展望未来,我想这是值得的。我们一生要做很多事,而思考未来肯定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告诉我们如何理解未来,我们要发展自己的远见力技能,妥善利用这七个原则,让我们在这个最好的时代发光发热,让我们的未来不是如乌托邦一样成为一个虚无缥缈的梦。

学会这七点,你也能拥有预测未来的超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文|白若狐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特别羡慕和喜爱电视剧里那些掐指一算便能知晓一个人未来的神仙?那时候的你是不是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够拥有那样的超能力?可是,当你长大以后,却发现一切也只不过是自己的奇妙幻想罢了——未来是那样的不可预料,身为一个凡夫俗子,怎么能够预知自己的未来呢?在看美国资深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和成功法则的畅销书作家约翰·戴维·曼合著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之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当我在带孩子的间隙抽空读完这本书以后,却发现预测未来的能力不再是那样的神乎其神,即便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个,只要使用了远见力,也是能够看到无形的东西,做到不可能的事。远见力是一种感性认识,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它让我们转变视角,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看到并掌握目前及未来的趋势。丹尼尔·伯勒斯经过25年的研究和系统地应用,发现了它的七个触发器。1.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但是万事万物的变化也是皆有规律的。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显著的变化来找出确定性,一种是周期性变化,另外一种是线性变化。周期性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四季更替、潮涨潮落、股票价格、经济衰退、季节性销售等。就像钟摆摆到了某个极点就会往相反方向摆动,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运行。而线性变化则是非周期的,它只往单一方向发展。如人的衰老、全球人口增长、全球识字率增长、电脑运算速度加快、全球化等。恰恰没有起伏可循,才创造出了全新的独一无二的环境与机会。无论是周期性变化,还是线性变化都只是一种变化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上,我们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趋势又分为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多为周期性变化);而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远见力的力量就是找出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为此,我们可以这样做:•检查生活和工作,把属于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列出来。•列出影响生活的线性变化。•检查所从事的行业,把所有硬趋势列出来,这样就知道有哪些确定会发生。将不确定是否为硬趋势的项目剔除。•检查所从事的行业,把所有软趋势列出来,这样就知道有哪些是你能改变或影响的。•不要被未知数所蒙蔽,自问“我确定的事情有什么?有哪些事物是我确定几周后、几个月后、几年之后一定会发生的?我如何发挥创意,运用这些确定性?”•质疑自己的假设。列出清单,检查各个现象是硬趋势还是软趋势,是确定性还是可能性。2.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自然而然地加快脚步,想要赶上变化。一味地为了应付外在环境而疲于奔命,可是,越是这样反而越难以成功。想要打造自己的未来,把握自己的命运,由内在发生改变,唯一的途径就是洞察先机。而洞察先机的前提就是要先发制人,把脑筋转成“处处是机会”的模式,预先看到问题,防患于未然。换言之,是要我们从内在开始改变,而不再等待外在改变后才反应。为此,我们需要做到“停、看、听。”停:放下手边的问题,下决心固定拨出时间自我训练。看:预测一下未来。自问:“我会面临什么问题?”有哪些问题今天没有,但未来三个月、六个月后会冒出来?哪些问题一年后、三年后,乃至十年后会出现?想要比别人领先一步,除了在今天解决明天的问题以外,别无他法。防微杜渐,问题就根本不会产生了。听:倾听直觉告诉你的未来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3.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变化意味着做同样的事情,只是与别人不同。变革意味着做完全不同的事。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变化不再是灵丹妙药。无论我们在什么领域,都需要变革,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每个专业、事业、企业或者组织,想要生存下来,茁壮成长,就要脱胎换骨大转型。否则,只能出局,被科技狂潮所淹没。比如1999年的时候,雅虎是搜索之王,但是当时雅虎的网络搜索部门却被置于业务的底层,因为雅虎没有看到搜索的价值,于是有了谷歌的崛起。因此,我们要始终坚信这样一个黄金法则的推论:“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是真正的问题)棘手的问题很容易成为看似无法绕过的庞大障碍。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拖延和裹足不前。要解开我们最大的问题,关键是要认识到这些问题通常并不是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它们可能只是来干扰我们视线的,真正的问题则隐藏在这些错认为的问题之后。跳过这些问题,而不是试图去解决它们,让头脑自由地搜索,思考真正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这样做:•闭上眼睛,问自己:目前,在我的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紧闭眼睛,直到你想出答案。•不要停滞不前,要向前迈进。你无法看到真正的问题,往往是因为你被自认为的问题所蒙蔽。忘掉你认为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一旦你忘掉这些自以为是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将浮出表面。•像剥洋葱一样思考。把你的问题想象成洋葱的表皮,列出问题的组成部分,一层一层地剥离。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还是一个问题?”当你找到一个问题,要反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最终你会发现自己真正的问题,这个过程往往比你想象的更快。•每一次只专注一个问题。有时问题看似复杂,许多环节都很棘手。不要试图去解决所有事情。继续剥洋葱,直到你找到可以解决的问题为止。•不要妄下判断。先入为主的判断和下意识的评估,无论他们表面看起来多么合理,往往掩盖了真知灼见。5.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使你看到没有人注意到的机遇,也就能做到没有人做过的事。随着电视剧《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于2004年完结,剧中高档的莫罗•伯拉尼克(Manolo Blahnik)高跟鞋风靡一时,但谁买得起呢?很多制鞋企业都试图模仿这种纤细、别致的鞋子,除了乔治•彼得科尔(George Beodecker)。他反其我困道而行,不可否认,塑料鞋其貌不扬,但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股神沃伦•巴菲特曾经解释过他成功投资的神秘诀窍,也只有这样短短的一句话:“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逆向思考这一策略往往能以惊人的速度揭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化无形为有形,甚至能解决你浑然不觉的问题。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21世纪,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变革。这意味着你不能走回头路,不能停滞不前;你不能固步自封,不能继续做你一直在做的事,即使你竭尽全力去保持。想要生存下去,茁壮成长,唯一的办法就是再创造和重新定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变革是硬趋势,再创造是软趋势。变革是一定会发生,就在我们身边,不论你希望与否。而再创造,将由我们做主,你不去做,别人就会去做。在这样转型时代里,一切变动都会被放大。随着这种困境越来越明显,作为个人,想要在技术驱动的变革时期茁壮成长,当务之急是要重塑自己,改变我们的事业和所做的一切。否则,便会被社会所淘汰。我们可以这样做:•寻找我们的核心优势。一旦我们开始围绕自己的天分重塑自己,并调整自己的才华来支持我们的天分,我们就能找到让自己不断精益求精的事业。•勇于与众不同。不仅要花时间去研究我们做了什么,还要研究我们怎么做。问问自己:“我是模仿还是创新?”我们该怎样把业务和自己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看对手正在做什么,然后另辟蹊径。7.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你看向哪,就会去往哪?”为此,我们需要明确地给自己设立一个积极的未来愿景,描绘我们的未来可以达到的高度。要知道未来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展望并改写你未来的生活和事业,需要融合远见力的所有原则。意识到自己的未来愿景,等于你的手中拥有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战略工具,你就能掌控未来。以上七个理解未来的原则,只要我们养成正确的习惯,有意识地去锻炼,一次一个,慢速仔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自然而然地便会被我们流畅地运用。如此以来,我们也就能够做到未卜先知了。

如何抓住那“虚无缥缈”的未来

很小的时候,我们大多都写过以未来为主题的类似的作文,而如今再回看当时稚嫩的笔迹时,心中不免五味杂陈。你知道,这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人的想象力有多丰富,这个世界就有多复杂。不过,复杂总是与简单相对。我自认为,万事万物,再复杂,总是有迹可循,有据可依。最近看了《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更是坚定了这样的思想。由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和畅销书作家约翰·戴维·曼合作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顾名思义,是一本关于未来的书籍。正如该书的腰封中所描述的:“人人都知道要顺势而为。‘势’在哪里?如何预测?又怎样抓住呢?”理解未来就是理解趋势。丹尼尔·伯勒斯是一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大师,总是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同时他自己还成功创业并妥善经营着6家企业。约翰·戴维·曼是名写了多本关于商业、领导力以及成功法则的畅销书作者。光是看这两位作者的简介,我就觉得自己能碰到这本书是何其的幸运。我既非经济学出生,也对商业和各种能源毫无兴趣。所以书中提到的很多例子我都无法做过多的评价,但从中折射出来的许多道理确是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总会有灵光一闪的时候。不同的是,有的人将这灵光抓住并加以利用,而有的人就这么让难得的灵光闪过去了,还不留丝毫踪迹。“我当时也想到了”、“我早就知道应该这么做”,像这种都属于事后诸葛亮,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确实,我们不会提前知道自己的预感是否准确,也不敢贸然做出抉择。所以如何区分先见之明和预感便是本书的宗旨。书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做“远见力”,这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运用这种远见力,来掌控,至少,部分掌控自己的未来。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远见力的七个触发器: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他们将这七个触发器比作音乐的七个音符,并非所有的音乐都需要这所有的七个音符,但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写音乐,最好知道这七个音符,因为你早晚会需要它们。在此与君分享其中的四个“音符”。01.从确定性开始,以不变应万变。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大部分人都会去关注负面的东西,比如无法取得的共识,不确定的因素等等。所谓世事难料,说明这世界本身就是瞬息万变的。如果我们只关注不确定性,那我们根本无法采取有效的行动。该书提到了两种变化:周期变化和线性变化。所谓的周期变化,就像生与死,日与夜,动物会迁徙,股票崩盘又上涨,经济衰退又重兴。掌握这些规律,自然会采取最恰当的措施。另一个变化,即线性变化,它并非循环往复,只朝单一的方向发展。就像孩子会长大成人,但成人却不会返老还童。就像电脑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全球化会越来越明显。而所谓的趋势,亦分为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而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书中举了个例子。十年后,你会老十岁,这是硬趋势,因为老去的现象无法改变。而你的身体状况是变好变差还是维持现状,我们无法百分之百的确定,这是软趋势,因为你能采取行动改变。所以,找出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02.洞察先机,从内到外,主动改变。随着网络的普及,世界各地的新闻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普通大众的视线。每年因为海啸或地震而丧生的人们不计其数。不过,还有另外一部分人,因为发现海水异常,或者地震前某些异常信号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躲过了种种劫难。这部分人,其实就是发现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并且紧紧地抓住了。洞察先机要求我们要学会主动,并且先发制人。这也是为什么在同一场危机里,有的人看到的都是机会,有的人看到的全是危险。书中提到了一种以静制动的方法:“未来标杆学习法”,即找到你所属领域的领头羊,模仿其最佳实践。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所以我们需要找到前文所提到的硬趋势和软趋势。要想预知海啸,前提是先得学习海啸前的异常现象。所以,我们平时应该习惯列出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几周、几月、几年后的问题,不要等待这些问题的发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先行解决。同样的,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将那些需要的步骤列出来,一步一步到达终点。03.反其道而行,效果更佳。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头脑风暴。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跳出受框的思维,抛弃不可能,大家各抒己见,最后总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挑战,然而,最大的挑战和我们认为的最大挑战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就像《做出好决定》中所描述的,所有人的认知都带有偏见,我们总是容易因为自身的态度、兴趣、经历、背景等等而框定了事情原本的样子。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总是更容易听到想听的话,看到更想看见的东西。在寻找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有一种方法可以拨开云雾见青天,那就是注意大家都在看的地方,然后看向相反的方向。再举一个书中提到的例子。现在应该没有几个人不知道“星巴克”吧。但有多少人知道,最开始,咖啡只是一种在餐馆里随餐提供的廉价饮料?当人们去咖啡馆一边吃三明治一边闲聊,点一杯廉价的咖啡时,没有人会多想。然而星巴克改变了这一切,它将咖啡变成了主角。如果时光倒回,人们一定觉得花高价买一杯咖啡的人一定是脑子进水了吧。所以,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你要学会放慢自己的脚步,在静态里找到动态,在稳定里看到变动,在竞争中寻求协作。你得知道,墨守陈规已经不是一个好成语了。0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让大脑自由地探索,思考真正的问题。我们一直被教导说,要正视自己面前的障碍,然后克服它,最后达到成功。然而,不可否认,有些看似棘手的问题,实则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甚至,有些障碍,根本克服不了。如果我们一味地闷头前进,结果只能是无尽的拖延。抓住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确实是一种方法。不过,远见力提供了另外一种全新的方法,那就是:与其花费时间直面最大的路障,不如简单地跳过它们。跳出正在面临的问题有两大好处。一是我们可以获取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面前的问题,这种新思维可能会带来新的契机。二是对于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直接跳过去,更能发现事情本身所赋予的意义。这种情况在医院里更加常见。比如一个得了绝症的患者,他清楚地知晓自己的生命所剩无几,当所有的名医专家都无能为力时,那他就只能直接跳过死亡这个问题,然后想想在仅有的时光里还能够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常言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你完全可以选择没有障碍的路线,只要到达罗马就行。所有的现在都会变成过去,成为历史。科技不断进步,人类也从来不曾停止探索。最畅销的商品尚未生产,最热门的职位还不存在。未来看似虚无缥缈,实则有章可循。我们需要顺应硬趋势,改变软趋势,不为自己的思维设限。基于确定的事物,手持远见力这把利剑,理性地预测自己的未来。你得明白,“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去做”。

低头拉车前,记得抬头看路

如果未来能看得见,我们的生活会不会完全不一样?因为预知了未来的热门事物,我们就可以现在调整自己的工作重点做足准备,到时夺得市场先机,顺利挖下第一桶金,想想都觉得踌躇满志。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个奢谈。合作著成《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一书的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和畅销书作家约翰•戴维•曼却认为,未来确实可以预见,我们只要通过7个触发器训练自己的远见力,就能看清未来的发展本质,及时规划把握时机,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1.从确定性开始“别将自己困在‘做不到’的牢笼里,遇到不能确定的事情,先放在一边,专注你能确定的事情。”《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里,认为找出事物发展的确定性是培养远见力的第一要事。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因此找出变化的规律性就尤为重要。规律大致分为两种,周期性变化和线性变化。周期变化主要是循环往复,如潮涨必有潮落,繁荣经济终将走向低谷,我们可以借助人类已经找出300个显著的周期来精确预测未来;线性变化则只往单一方向发展,如人口增长、信息增长、年龄增长等,与周期变化相比,它们不可逆,但就因为没有起伏循环,恰恰创造了环境与机会的唯一性,让善于抓住时机的人走向他人无可复制的成功。上世纪70年代,上海电表厂班里有个小工,业余时间自学英语,其他的小工只顾玩,还嘲笑这个小工说学英语没有用别白费时间。后来厂里来了一些英文材料,只有这个小工能看懂,厂里所有人都对他另眼相看。又过了一段时间,政府有机关缺翻译,借走了这个小工,再也没还回来。后来班头偶尔还会谈到这个小工,说记得他的名字特别难写,当初为着名字和会英语这两件事,在这附近还挺有名。这个小工叫杨洁篪,上一任的外交部长。理解未来就是理解趋势,硬趋势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和事实,软趋势则是根据预测统计得到的推断。“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可能会发生,是未来的变数。” 当我们没办法针对软趋势做足够的判断时,就先分析清楚硬趋势和确定性。科技进步和人口增长,都需要相关技术人才,选准一个技术点,认真实干成为领先专家,就不愁未来没有用武之地。1971年中国刚加入联合国,将逐步和世界接轨,杨洁篪精准预计到英语这门语言未来的实用性,把握了硬趋势,最终走向成功。2.洞察先机现在社会随着科技进步,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大多人都疲于应付生活,没想过主动规划人生,也没有认真计划过自己的每一步走法。著名女演员周迅回忆自己十八岁的某一天,被专业老师问及十年后的打算,她说,我希望我能成为最好的女演员,同时发行一张属于自己的音乐专辑。老师于是一步步帮她倒推,结果发现,从现在起的每一年,她都要在演技和音乐领域有所斩获,当时的她却整日为小丫鬟之类角色在沾沾自喜。周迅感到一阵恐惧,从那以后开始认真筛选剧本角色,同时有意接触唱片公司制作人为自己的音乐理想铺路。和老师谈话的整十年后,她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音乐专辑,同时早已凭借《大明宫词》等剧跻身国内一线演员行列。我们也许没有像周迅这么远大的目标,但也可以就自己的职业目标拆分计划:去招聘网上找到自己最梦寐以求的单位和工作,看看人家的招聘标准,一条条制定计划达成,其实梦想的工作机会并没有那么难得到。3.变革所谓变革,就是彻底颠覆。由于科技三驾马车——带宽、运算处理能力、存储容量——的不断推陈出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遇到质变的冲击,从而被影响甚至彻底改变。“过去的法则是:如果没坏,就不要修理;当今的法则是:如果奏效,就已经过时。”当前的环境,微信是主流社交平台,虽然还有不少社交软件都想分一杯羹,用尽方法在节目、作品中作为唯一交流软件植入,依然收效甚微,因为它们缺乏了用户基础。微信最开始的一批用户,起源于腾讯QQ:很多人直接用QQ号码登录微信,同时可以接收来自QQ邮箱等其他功能的状态提醒,这保证了微信最开始的用户数量。随着各自生活圈子的拉动聚集,以及语音、摇一摇、二维码、朋友圈等创新功能的实现,微信进一步扩大了用户群体,彻底在移动互联网的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马化腾曾经也表示,如果没有微信这个专门针对手机的社交软件,腾讯可能会经历一场灾难。幸好腾讯公司没有固步自封,不执着于QQ这个传统的社交软件,从而异军突起,在与米聊、飞信、易信等软件的竞争中突围,成功占领市场。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有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核心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跳出来重新思考整体大局,也许不试图解决而是跳过它,会有意外的收获。由于科技的发展,石油危机愈发严重,很多人都在忧虑石油开采完的处境。但其实跳出来想,随着探测的深入,要开采石油的耗费精力也越来越大,当开采的成本大过收益时,我们自然就会转寻新能源代替。所以我们真正需要解决的并不是石油量问题,而是找寻新能源。当有一天新能源能够完全取代石油的地位,石油资源是否枯竭其实已经不再重要了。5.反其道而行巴菲特有一句著名的话:“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看看别人的方向,试试反向望过去,没人注意的地方,也许遍地都是黄金。同学的妈妈在夏天卖冰棍,同学很奇怪为什么她妈妈永远比别人卖得多。她妈妈回答:“其他人都是抢占阴凉的地方摆摊,我是直接站在太阳暴晒最厉害的地方叫卖。最热的地方,人们看到冰棍想买的心情就最强烈,所以我卖得又多又快。”触发远见力,有一种方法就是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把握到没有人注意的机遇,也就能做到没有人做过的事。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就是对重新定义和再创造最好的注解。“我们重新定义了手机。”这是我了解乔布斯的第一句话。在手机只能进行按键操作,只有发短信打电话功能的时代,乔布斯大胆创新,变按键为触摸,设计了一款只保留一个按钮的简洁手机——iPhone。伴随着音乐播放、视频摄像等功能的日渐强大,手机屏幕尺寸的慢慢增加,苹果手机让大量手机公司争相模仿出新,引领了新时代的智能手机狂潮。不盲目跟风,思考自身的核心优势,并且逐步完善至极限,才能成为时代的强者。乔布斯深谙此道,他开创先河,让苹果手机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系统和稳定性,最终确立了品牌的霸主地位,成为手机业界永恒的传奇。7.主导未来我们首先要有对未来的愿景,接着才会一点点制定实现的步骤,所谓能到达哪里,取决于我们的眼睛望到了哪里。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为旅游业大伤脑筋,认为除了一年到头直射的阳光之外,新加坡几乎什么都没有,要发展旅游实在是难上加难。李光耀批示:“你想让上天给我们多少东西?有阳光就够了!”后来,新加坡利用烈烈骄阳,栽花养草、美化环境,成为全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这个仅有600多平方公里的袖珍小国,旅游收入连续多年名列亚洲第三,甚至超过了许多天然美景丰富、名胜古迹众多的国家。对未来明确,对自己规划,当下的每一步才会有意义,每一次行动才会在实地上,引领我们最终成功。正如书里所说,“使用远见力的触发器就像走路。最开始婴儿学步很艰难,然而今天你却能不假思索大步向前走。”“远见力也是这样。开始的时候,你要有意识锻炼全部七个心理过程,一次一个,慢速仔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得更自然,并最终流畅运用,几乎毫不费力。”低头拉车前,先要抬头看好路往哪里走。熟练运用这7个触发器,培养自己的远见力,就能精准预测未来,搭上成功的顺风车,收获自己的理想人生。哈佛送给学生这样的座右铭:“当机会来临之时,我已经准备好了。”与你共勉。

未来可以预测吗?

10年前,我拥有了人生第一部MP3,两个手指大小的机身,我用它在高中的自习课上读完好几部小说;8年前,我拥有人生第一部三星翻盖手机,用WAP上网,30m的流量谨慎地分配在网页、QQ和飞信聊天上;6年前,我终于换上了诺基亚滑盖手机,拍照、上QQ,发微博,进入了微博控时代;5年前,苹果手机开始流行,我用上了小米,装上了微信,再也离不开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再后来,手机开始成为我们的“器官”,装载着所有重要信息。我们进入了手机上一键下单,外卖到,快递当日达的便捷;我们多人视频、直播、VR,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在探索互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医疗保健、智能展览,智能化未来正在来。正如《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一书的作者提到的,科技将呈现垂直上升的曲线,未来将是超级智能电子代理时代。作者在过去的25年里,精准预测到新科技的趋势不下百例,并利用远见力成功打造自己的公司。所谓“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机会,正是准确地预测并把握住趋势,变革再创造,创造出新的机会和巨大的财富。在不远的未来,科技发展之快,世界变迁更胜以往,变化将更加突飞猛进。人们都需要学会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从容面对科技指数级的增长。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运用远见力的7个原则,并列举了大量的科技发展、生活的例子,系统讲解7个原则的理论和使用方法。远见力并非只适用于科技行业中,也非高深莫测。远见力是你转变视角,愿意弯下腰和膝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看到并掌握目前及未来的趋势。它告诉你如何通过看到可能性,转变不可能。普通人也能运用7个原则思考自己的生活、事业存在的机会,拥抱变化,乘势而行。我们常常懊恼的时刻,公众号火了,老板后悔没跟上红利期,却要发力跟上新媒体运营;滴滴优步大力补贴的时候,却迟迟不敢去注册车主;一场大暴雨车子陷在路上,后悔当初没看清楚车险上的“涉水险”;毕业生总到找工作不顺利时,才后悔大学没认真准备职业技能,才发现当年的热门专业早已不是香饽饽。我们也总在观望,总让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变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总在不断地处理危机,陷入无力掌控的境地。生活不只是处理危机,更应该把握契机。变化的浪潮速度太快,只有预先看到危机,危机才会化为转机。远见力的7个原则,便是教你找到生活可能会出现的契机,转化为契机的方法。1.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作者提出了硬趋势和软趋势的概念,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的推测。硬趋势根据周期性变化和线性变化来找出确定。周期性变化如股价涨跌、日出日落、天气变化、潮涨潮落等变化规律。线性规律则是往单一方向发展,如人的年龄增长、电脑运算速度的加快等。掌握了硬趋势就能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软趋势则是能够人为地,创造性地改造的因素。发挥远见力,开始时就要文自己一些有效的问题。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你能确定什么?不久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你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你的家人、客户、合作伙伴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你又该如何防患于未然?2.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从确定性开始,预测自己所在行业、家庭、生活能确定的事情是什么,制定防患未然的策略。比如一个写作爱好者发现公众号红利期已过,但是能确定的是自己热爱写作,并且除了公众号之外,其他如今日头条、豆瓣、一点资讯等平台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仍旧在不断增长,付费阅读也可能成为趋势,那不妨根据自己已有的写作爱好坚持下去,多平台发布,也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一个大学生,预测到四年后总要毕业找工作,确定自己应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多实习,便开始执行实习策略。3.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发挥你的优势)世界变化之快,无论在什么领域,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每个专业、事业、企业或组织,未来几年都势必会发生戏剧性的质变,被彻底改造。变化势不可挡。如何利用科技进步的方向,让自己所在领域和企业在未来几年成功变革,找到创造性的方式整合新老技术,产生更好的结果,这一过程相当重要,也相当不容易。但正如书中提到的黄金法则一样: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 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去做。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棘手的问题很容易成为看似无法绕过的庞大路障,常常导致我们裹足不前。这些问题,也许往往并不是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跳过这些问题,而不是试图解决他们,让头脑自由地探索,思考真正的问题。我现在遇到的问题,其实是职场的迷茫,纠结于体制内的稳定和互联网公司的机会。我纠结于这个问题中,裹足不前。但是也许正如在秋叶老师的书中说的,现在更应该做能力规划。忘掉你认为的问题,向前迈进,提升能力更重要。下一步,剥洋葱,要列出问题的组成部分,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找到一个问题之后,再次反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最终会找到真正的问题。每一次只专注于一个问题,不要试图去解决所有事情,继续剥洋葱,直到找到问题。不要妄下判断,,先入为主的判断和下意识的评估,无论其表面看起来多么合理,往往掩盖了真知灼见。5.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情)触发远见力有个很有效的办法: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就能使你看到没有人注意的机遇。作者建议列出竞争对手正在做的事情,逐一检视,将目标细分,审视各部分是否有方式将其中的一个步骤、一个部分或一个因素反其道而行来取得优势?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认识你自己,重塑自己,首先要寻找核心优势,一旦你开始围绕自己的天分重塑自己,并调整才华来支持你的天分,你就能找到让自己不断精益求精的方式。同时,要敢于与众不同,不仅要花时间去研究你做了什么,还要研究你怎么做?问问自己,我是模仿还是创新?你该怎么样把业务和自己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看竞争对手在做什么,然后另辟蹊径。7.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展望并改写你未来的生活和事业,需要融合远见力的所有原则。意识到自己未来的愿景,等于你手上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战略工具。你的未来愿景决定你采取的行动和避免的行为,不同的未来愿景创造不同的现实。掌握了远见力的原则,不使用不联系只会让知识变成灰烬。作者提出了“明日实验室”的概念,每周花一个小时,不断地问自己问题,你能确定的是什么?你未来的硬趋势和软趋势是什么?明天、一周、一个月后、一年后,你会遇到什么问题?你的孩子、家人、客户、合作伙伴会遇到什么问题?他们有什么愿景?你能为他们提供什么帮助,解决问题?大多数时候,我们忙于应对当下的问题。而一旦问错了问题,再创造变得更难。打开明日实验室的大门,每周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洞察未来,问正确的问题,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拥抱确定的未来。历史已经过去,也许会骗人。但是,未来正在来,未来假不了。

拥有远见力,才能不畏将来

古希腊神话中有位神叫做普罗米修斯,被人称为先知之神。他能预测未来,所以也被人视为智慧的象征。而他有个弟弟却鲜为人知,名为埃庇米修斯,因为总是后知后觉,所以被人视为愚昧和无知的象征。从神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人们对远见力的崇拜和羡慕。很多时候等我们恍然大悟时,有些机会已经转瞬即逝了。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的时代,经常能听到周围有人讨论谁的财富是通过当年的远见而迅速积累的。如何能够预测未来,不处于被动落后的状态呢?或许我们现在并不具备这样的潜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去了解,去思考未来的趋势以及对我们可能造成的影响。《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的作者丹尼尔伯勒斯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因为他的实战经验和睿智洞察力,帮助许多企业解决了经营难题。所以这本书绝非简单的理论指导书。********从确定的事件中培养远见力*********四季更替,潮涨潮落,这些都给我们最简单直接的提示: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但是,我们眼中最常见的却是那些不确定的内容。每天早上出门,我们不确定今天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遇到什么人,讲什么样的话,或是心情会变成怎样。但是我们如果细心观察,还是能注意到许多有规律的事情。比如当房屋中介开始频繁出入于小区门口时,就是房价开始波动的信号。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样:“我们当然知道房价不会永远上涨,小学生也知道‘物极必反’。但我们沉溺于当前,沉溺与上涨的可能性和经济的繁荣,我们误以为市场会持续上扬,不会出现周期性调整。我们落在了不确定性的泥之中,忘记了应从确定性开始。”有时,这些确定性因素是如此明显,以至于我们都视而不见。比如说,当婴儿潮出现时,再过个十几年,会出现学校资源短缺,甚至再过许多年后,火葬场也有更多的需求。如果你在一个趋势面前能避免随波逐流,能发现其中的确定性因素,就能轻而易举避免许多麻烦,这就是远见力的体现。********用远见力去解决问题*********我们想要看得到未来,就需要发掘和培养自己的远见力。培养自己的远见力,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解决问题。其实,面对问题时人们总是想着问题本身。如果能跳出自己的思维牢笼,总能找出一条不同的出路。在这个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需要兼容并包的思维。有句广告词说“不走寻常路”,如何能在千篇一律的思维模式中脱颖而出呢?书中第五章指出要“反其道而行”。当人们的目光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时,如果有人能向相反的方向寻找机遇,才可能会赢,而且赢得漂亮。正如经济学家提出“无形的手”一般,未来也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前进。不管未来怎样,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应对未来的无限可能,在不断出现的变革浪潮面前,掌握了一定远见力的让你才能把握先机,甚至主导未来。我喜欢的作家十二有本书的名字我十分喜欢:“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如何能不畏将来,还是需要些远见力的。

七个原则,理解未来

“未来的事谁知道呢?”这或许是一部分人对于未来的看法,这些人认为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不可知的。在不久之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介绍了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①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②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③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④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是真正的问题)⑤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⑥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⑦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一、从确定性开始我们常常自我设限,把重点放在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多才多艺,最好是会唱歌、会跳舞、会弹钢琴、会绘画。当然,迫于现实的压力,我们也会说哪怕我们只会其中的一种才艺,也不至于如此被动,起码还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我们过多地关注我们不会的,一味地羡慕、对比,就会产生一种“我真的很糟糕”的心态。但实际上,我们并非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那么,关键是我们又该怎么找到呢?我们应该养成从确定性开始的习惯,列出自己知道也能够办到的事情,将这些事情做好,并将其发展成我们自身的优势。与其关注那些“做不到”的事情,不如做好每一件“做得到”甚至是“做得好”的事情,专注于你能确定的事情上。二、洞察先机作者在全世界演讲多年,不管听众是老师、护士,还是企业的主管、总裁,他请他们检查日常事项,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就是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整天面对的就是那种紧急的事情,也就是马上就要做的,他们就像是陀螺一样被人鞭打着转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这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继续不停地解决手上的问题,而是停下来,下决心留出一段时间训练,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成为洞察先机的人。这也意味着,他们不再被动,而是主动地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时候可以问问自己:“什么是我遇到的问题?我在未来几周、几月、几年后会遇到什么问题?”提前有准备,而不是等到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再忙得焦头烂额。三、变革变革与变化是不同的含义,变化是“让某事或某物与现状不同”,而变革是“进行彻底会巨大的改变”,两者程度不同,变化对应的是量变,而变革对应的却是质变。无论我们在什么领域,都需要变革,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都是无法避免的。对于世界而言,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巨大的改变。这是硬趋势,即这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那么我们个人应该做什么?我们需要顺应这种趋势,问问自己:“这些变革将如何影响我的生活和工作?我该如何应用这些变革,给我的生活和事业带来创新?”勇敢地面对和利用变革,才能够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四、跳出你面临的问题面对棘手的问题,我们往往只关注于眼前的困难,而这一原则则告诉我们要解开我们最大的问题,关键要认识到这些问题通常并不是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跳过这些问题,而不是试图去解决他们,或许能找到突破的出口。这也就是我们需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表面一些肤浅的东西。五、反其道而行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或许能开辟一条不同的道路。一件事情太多人在做,我们再投身其中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很容易就淹没在其中。而反其道而行则是在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条路上没有什么人,或许能够看到更多的机会,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六、重新定义和再创造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发展的大变革和大趋势,但是我们能够从自我做起,不断地改变和再创造。以前有不少工作都是铁饭碗,只要不犯什么太大的错误,基本上都能够安稳地工作一辈子。而现在,谁能够保证什么工作是铁饭碗,谁又能保证什么单位是永远不会出现裁员、倒闭等情况的?我们如果还是抱着旧有观念,那么可能就无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生存。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自我重塑。首先,要寻找到你的核心优势。这也是第一个原则中提到的,关注自己确定的东西,在这当中寻找。其次,要勇于与众不同。盲从和顺从只能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和他人相同。而独特才能脱颖而出,创造自己的辉煌。七、主导未来作者在最后一章中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担心读者学习了远见力,就会把这本书收起来,又回去收拾烂摊子,让自己脱离眼下的危机。毕竟,当下的事情都十分紧急,不做不行,没有时间审视未来。但是,只关注眼前,忽视未来,这种将会导致这种“忙碌”的状态会不断持续。这好像是一个无解的循环。作者提醒我们必须每周预留一个小时的时间,停止思考目前的问题以及无法让你专注的所有事情,开始探索未来。我们需要问自己:“在充满了不确定的世界里,你能确定什么?不久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你将会遇到哪些问题?你又该如何防患于未然?最重要的是,为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你现在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将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主导未来,而不是处于被动状态,任其发展。读完这本书,每周给自己一个小时的时间,看到不可见的未来,做到不可能的事情。

预见未来 我的世界我做主

1998年,我居住的小镇里有一个最大的工厂。工厂位于小镇的南区,效益很好,因此带动了小镇的经济。当然主要是南区的。那时候,房价很便宜,一套房子才三五万元钱,小镇的人都争先恐后的买小镇南区的房子。 而北区正处于待开发阶段, 大片大片的种着庄稼或果树。南区的人业余时间想去田间郊外,北区倒是个好去处。而一个朋友却在大家都抢着到南区安家落窝时,用略高的价位购买了北区当时刚刚兴建起来的一个小区的房子,三套。他的行为让大家不可思议,更觉得可笑。简直脑子坏掉了,自己条件也不坏,放着繁华的南区房子不买,跑到北区那“蛮荒之地”干嘛?!还一买就是三套,钱多烧得吧!朋友并不多解释,对于各种质疑一笑置之。时间过去了五年,北区的发展日新月异。每次去都能看到变化。曾经的庄稼地变成林立的高楼,公园、商场、医院各种设施慢慢健全。最后,直到区政府落户北区,这曾经的蛮荒之地竟成为了小镇的商业聚集区。房价自然突飞猛涨。大梦初醒的人们一窝蜂的在北区抢购房子时,这位朋友手中低价购买的三套房子早就以近四倍的价格转手卖出,赚了个盆满钵满, 拿着资金发展别的项目去了。 此时的人们如梦方醒,不禁对朋友的智慧佩服不已。这位朋友就是传说中“有远见”的人。他在大家都还没看出端倪时就已从北区的初步建设中看到了未来北区的繁华前景和其中的商机。而这种能力不止一次的帮了他,让他在各种投资中获利。大多数人把他这种远见归结为直觉,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商业头脑,他人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直到今天,拿到这本《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后才明白,当年我们羡慕的朋友的远见,叫做远见力。意外的是,书中竟然说,远见力是一种可以培养出来的能力!丹尼尔·伯勒斯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并且为世界500强的企业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他与畅销书作家约翰·戴维·曼一同合著了《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以大量案例和方法论的形式告诉读者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闪现的远见力能让未来变得显而易见。它是一种直观把握,可以预见未来。一旦你学会了它,就能揭示隐藏的机会,并帮你解决最大问题。远见力能够让任何人窥见并塑造他或她的未来。”要培养出卓越的远见力,有七个触发器。1.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2.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3.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7.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书中例举了很多利用远见力获得成功的案例。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苹果公司。2001年,苹果公司被美国各大媒体及所有专家预测“迟早会消失”、“肯定没有未来”、“妄想”……各种唱衰。可是人们全都看走了眼。2001年iPod推出的时候,mp3播放器仅仅是一个5000万美元的市场。五年后,这个市场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20亿美元。截止2009年底,苹果已经销售出近2.5亿台ipod。并且在此后不到半年,苹果公司就超过微软,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苹果如何创造的奇迹?答案就在于他们预见了未来的变化。当然也有其他许多因素。但其核心归结为具有远见力:苹果公司看到了技术的垂直化趋势。换句话说,他们看到了运算处理能力、带宽和存储能量这三大数字油门将带科技去往的方向,因此也看到了从中获利的机会。2007年,苹果公司的虚拟音乐商店成为全美第三大音乐零售商以及pc制造商;2008年初,苹果公司超越沃尔玛,成为全美最大的音乐销售商。同年,虽然大部分市场正在进入低迷期,苹果的增长速度却超过了pc行业的其他公司,并拉开了近三年的距离。苹果公司还清楚地看到了其中去物质化、移动化、网络化及汇聚化发硬趋势,并因此看到了客户和公司的未来。不久之后他们推出了iPhone,成为又一个历史性的革命。卓越的远见力帮助苹果在科技商战中打出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全垒打。以上事例中,苹果公司应用了七个触发器中的六个。即从确定性开始(发现技术垂直化以及科技发展中的去物质化、移动化、网络化及汇聚化发硬趋势)、洞察先机(从硬趋势中发现机会,先发制人)、变革(抓住机会,兼容并包,做别人没做的事)、反其道而行(第一个实现了多数公司认为不可能实现的音乐收费下载)、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不用“计算机”三个字禁锢公司,创造更多可能性)、主导未来(看准硬趋势预见公司未来方向)。使用远见力的触发器就像走路。分解走路的过程相当复杂。将重心转移到脚趾,然后从左边移动到右边,摆动双臂,如果还要考虑每一块儿肌肉该怎么运动,会更不堪重负。所以婴儿开始学步的时候都很难。同样的道理,最初开始使用触发器的时候,要有意识的锻炼,全部七个心理过程一次一个,慢速仔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变得更自然,并最终流畅运用几乎毫不费力。而最后就能不加思索的大步向前走。作者丹尼尔.伯勒斯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并娴熟的利用七个触发器,获得极为卓越精准的远见力,成为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微软、东芝、通用汽车、宝洁、迪士尼以及IBM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世界级大公司都是他的忠实客户。伯勒斯还成功创业,并妥善经营着五家公司。而这五家公司全部在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其中两家还成为了全美领袖工厂。卓越的远见力还帮助作者在二十五年间成功预测出新科技趋势不下百例。但这“神之启示”绝不是直觉、预测或者灵通,而是作者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研究科技的硬趋势的结果。作者在书里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共享、沟通、信任、合作、高效,充满着挑战与变革的未来世界。而这令人向往的美好绝不是美丽的乌托邦或荒诞的传奇,而是在远见力的闪现下,完全可以实现的理想。闪现的远见力能让未来变得显而易见。它是一种直观把握,可以预见未来。一旦你学会了它就能揭示隐藏的机会,并帮助你解决最大问题,窥见并塑造未来。

未来并不遥远,现在是你掌握预测未来这种超能力的时候了。

01、预测未来可能吗?当然!曾经,网络上有一个心理测试题:如果你能拥有一种超能力,你最想要哪一种?选项包括读心术、瞬间转移、穿越时光和飞翔。答案是针对人们不同的选项来进行心理解析。这样的测试题,大概也就是供大家娱乐娱乐。但,要说到超能力,上面的穿越时光和我我今天要讲的内容还有那么一点关联。穿越时光,你可以穿越到过去,当然也可以穿越到未来。到那时,预测未来对你来说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对,我今天要说的就是“预测未来”的那些事。你也许会说,预测未来?可能吗?以为是拍科幻片?以为是算命先生算命吗?超能力只是拍电影罢了,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能力。真的吗?预测未来真的不可能吗?曾经我也一度相信,未来是不可预知的。因为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人感慨:如果早知道怎样怎样,我就不会这么做了。甚至包括我们自己也曾不止一次地这么说过。但是现在,有人告诉你。未来,是可以预测的。他把预测未来的能力称为“远见力”。他认为,“远见力”是一种能力,是可以锻炼和提升的能力。他认为著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就是运用了远见力的其中一个触发器“反其道而行”,从而赢得了数十亿的美元。他认为,“远见力”拥有七个触发器,一旦你掌握了这些触发器并运用起来,那么你就可以成为一个预测未来的人。这个人就是美国的丹尼尔·伯勒斯和约翰·戴维·曼。丹尼尔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财富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微软、谷歌、IBM、凯萨医疗、东芝、通用汽车、宝洁、美国运通、西北大 学凯洛格商学院、安永以及迪士尼都是他的忠实客户。伯勒斯还成功创业并妥善经营着6家企业,他的演讲足迹遍布全球,并著有多本关于创新的书。而约翰是一名畅销书作者。他们还专门为此撰写了一本书,就是这本《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不能说我具备了这种能力,因为它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自己的思维从而养成分析未来的习惯。但是我要说,我相信了,预见未来的可能。2、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作者在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远见力的七个触发器,也就是我们预见未来的七个原则。▶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从确定性开始这一触发器基于两队现象的对比。一种关于变化:周期变化和线性变化;一种关于趋势:硬趋势和软趋势。周期变化类似于心电图或者连绵不绝的高山。它起起伏伏,忽高忽低,循环往复,例如,生与死、日与夜、四季交替等。线性变化类似于你随手画的一条曲线,但是只有一个方向。它没有起伏,没有交替,例如,人的衰老、信息科技的发展等。而远见力就是要认识线性变化,发现其与周期变化的关系。但是前提是,我们应该分清,某种现象是周期性的还是线性的。比如,房地产的发展趋势,房价到底是周期变化还是线性变化?房价是否会有低落的迹象还是会一直处于上涨的趋势呢?我们慢慢来探讨。和变化一样的,还有软硬趋势的对比和定义。【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时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所以,找出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想要拥有远见力的关键就是学会如何分辨什么是硬趋势什么是软趋势。我们自己可以经常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把属于周期性变化和线性变化的事项都列出来,认真分析一下。每次提到未来话题的时候,很多人会抱有排斥心态。会被很多自己不确定的事情蒙蔽双眼,忽略了那些我们确定的事。如果我们先从确定的事情着手去做,去分析,很多和未来连接的事就会慢慢浮出水面。——洞察先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洞察先机的警醒词: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等。其实这个技能还有一个知识储备的前提。因为洞察先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就像作者在书中讲到海啸来临前所有人的反应一样。只有你掌握了海啸来临前的自然征兆,你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危机的规避。由内而外的主动改变,就是告诉我们,要主动而不是被动。人们常说:危机即是转机。所以,我们要再危机来临之前,让自己主动拥有更多的把危机转化成转机的能力才行。——变革一切的变革都来源于思维和技术的变革。在上一章节作者提到了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以及三大数字化油门。在我们每天不断吸收新的科技变化的同时,因为我们身在其中,所以感受到的变化不大,但是,当你跳出来认真分析一下就会明白。科技带给我们的变化真的是革命性的。至于思维变革,我最喜欢的就是本书中作者讲的一个故事:一只新鱼缸。【做了一个热带鱼缸,在中间嵌入一块玻璃,将鱼缸分成两个隔间。在其中一个隔间放入一条捕食鱼,在另一个隔间放入一些捕食鱼通常会捕猎和进食的鱼类。开始的几个小时,它疯了似的试图捕食,但每次都撞到玻璃隔板上,一次又一次。最后,它终于停止了尝试。然后,我们移除了玻璃,每一个人都想看到捕食鱼吞噬它的邻居。但是,大捕食鱼始终都留在鱼缸的一侧。】如今,科技正在消除一切玻璃壁垒。但是,我们自己呢?我们是否已经成为了鱼缸中的捕食鱼,在自己的心中建了一道思维壁垒,我们不愿去尝试曾经以为的不可能。我们不知道阻碍正在慢慢消失,自己可以遨游大海。如果不能打破思维壁垒,那么一切都是空谈。——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考试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的13字箴言:先易后难,先会后不会,绝不留白。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就是:先会后不会的另一种理解。但你拿到卷子,一重重的问题都涌了出来,你该怎么办?看着那么多都不会的题怎么办呢?只关注一个问题,先做自己会的题。到最后,也许你会发现老师和生活有时候都会出现BUG。那就是有些你不会的题的答案就隐藏在你会的题目中。这种情况我在考试时经常碰到。这和人生其实一样。跳过你眼前的问题,你会发现你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它。你真正的问题会在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像剥洋葱一样的一层层浮出水面,清晰可见。所以,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在你认为的问题出现时妄下判断。因为那时候你的判断结果往往是:不可能,不行,我做不到。当一件事违背了我们的习惯和本能时,我们会感到特别的困难。不妄下判断就是这样的不简单。但是妄下判断会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清楚真正的机遇和危机。只有认清真正的问题,我们才能各个击破。——反其道而行反其道而行其实是一种逆向思维。在开篇,最这就提到了股神巴菲特: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当然,在这个科技数字化高速运转的社会,我们盲目的逆向也不对,这里说的反其道而行也是经过科学分析后的一种行动策略。书中举例亚马逊的虚拟书店,被别的书店以同样的方式开启后,它反其道而行上线了服装、玩具等各类百货,亚马逊在高度竞争下完美的从虚拟书店转型成为了一个虚拟的百货商店。这让我想起来一个网上流传过的一个故事:【犹太人在一个地方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犹太人来了,开了一个餐厅。第三个犹太人就开了一个超市。----这片区域很快就繁华起来了。第一个中国人开了一个加油站非常赚钱。第二个看到后也跟着开了个加油站。 第三个跟着也开个加油站。----大家开始了恶性竞争!所以大家都没得玩!】我们先不论这个故事是否存在种族歧视什么的,单从故事本身来看,反其道而行在商业和未来预测上的运动还是很多的。——重新新定义和再创造重新定义和再创造有两个方面:一种是彻底打破原有的模式,完完全全的创新;一种是在旧的事物上面开发创新,也就是旧瓶装新酒。书中提到的两点我非常喜欢,分享给大家:持续的去商品化和重点不在工具而在于如何使用工具。从古至今,几乎所有的创新和变革都具备这样一个特征,那就是“去商品化”。就像提到星巴克,你想到的不是咖啡,而是小资情调;提到香奈儿,你想到的不是小套装,而是优雅的气质。所有的广告营销以及品牌推广,只要你能够做到去商品化,注重企业文化的同时你把文化根植于消费者的心里,那么你品牌的责任就大了,意义也大了。关于使用工具,让我震撼的是作者提到了:微软Word有4000中功能,你使用过多少种?我瞬间就懵了。所有前人发明出来的工具,我相信都是凝聚了多人的智慧和力量研发而成的。当我们抱怨不好用的时候,也许就是因为我们不会用。所以在旧的工具中发现新的功能,运用起来,未尝不是一种重新定义。基于眼前已经发生的变化对事业进行再创造,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力的战略,是一种我们可以主动去改变未来创造未来的能力。——主导未来能够主导未来的就是我们的未来愿景。未来愿景不是我们的希望或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实际持有的对未来的预期和笃定,或好或坏。所以,未来愿景不都是好的,我们要管理好我们的未来愿景,要积极塑造自己的未来。新未来的特点:沟通、合作、信任。未来就需要能够做到这三点的人。未来并单单指几十年或者几百年之后,未来也许就是几年后,几个月之后。未来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发生在眼前,现在是我们的关键时刻。反应迅速的人会拥有更好的未来,反应慢的也许就会被拍在沙滩上了。3、兼容并包原则。关于远见力,书中提到非常多的变化、变革、发展等现象。那么变革了就意味新的革了旧的命,就真的意味着新的事物出现,旧的事物全部消失灭绝了吗?当然不是!书中也不短提出的一个外原则,就是:兼容并包原则。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包容心的社会。多变同时多样,多样化就意味着每一种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存在即合理。书中的例子是:虚拟书店和实体书店的并行。现在,很多人会说开书店会赔钱,因为很多人都喜欢在网上买书,折扣大,方便,可搜索等。实体书店的优势不明显。然而事实是,实体书店有实体书店的客户群。如今的实体书店很多都会和咖啡店合为一体,主要是为了给那些喜欢来实体书店的文艺青年营造一种氛围,这里可以喝着茶读着书,环境优雅,接人气儿,甚至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喜欢组织在书店举行。虚拟书店在这方面就显得冷清孤单了些。它们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价值。所以,对未来预测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一项考虑进去。最后,我想说说这本书的装帧,真的是美翻了。逼格非常高。太值得收藏了。✤ 公号:林资言的暖城(Warm--city)。✤ 文章为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

正视现在,着眼未来

未来会发生什么?假设你是一名科幻小说家,我们所处的时代节点赋予了你最恰当的起点与最无穷的想象力,几百年的现代文明启蒙,人类摆脱了愚昧无知的混沌状态,进入I型文明的起点,着手全球化进程,准备迈入宇宙时代。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面,个人认为,这将会是影响人类深远的议题【未来50年】:1.医疗保健、长寿乃至人类永生的课题【生物技术】2.互联网3.0 4.0的迭代升级,VR、5G网络等指数级飞跃发展3.物联网的崛起,AR,全球现实数据与虚拟数据的即时共享、处理、存储4.全球教育的去商品化,教育系统的重塑5.机械工业重大变革【以实现人类迈进宇宙时代的基础】6.全球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环境保护7.人的意识形态数字化,超级大数据以及全球服务器,AI的延展性8.国家的理念逐渐被消亡,个人自由的延伸,新兴的、强有力的全球组织崛起【以应对愈加不可控的未来与风险】未来的明天是不是很美好?!也许高等外星人一过来就把我们给灭了,也许人类的文明最终会毁于低等宗教乱斗、世界大战,核暴力泛滥、AI不可控(类似于黑客帝国)、环境污染等等。还有一点,人类的局限性在于我们无法想象我们不知道的事物,我们只能从已知的领域进行推论,验证,实践。更不要说我们的生命有所穷尽,单独的个人在未来知识爆炸的年代已无力承担主力学科领域的全部知识【耗时太长,风险太大,收益缓慢】中国古语有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面对这样扑朔迷离的的未来,远见力必将是未来的“新人类”所掌握的核心技能。在书籍《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从现在的确定性之中找到“硬趋势”与“软趋势“,找到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未来的时代必将是以沉浸式体验,智能数字化代理为生活基础,整合新旧资源来实行兼容并包,重新定义原有产业,创造新形式下的新经济形态【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经济共享】。这里我重点提及一下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1.去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2.虚拟化【virtualization】3.移动化【mobility】4.产品智能化【product intelligence】5.网络化【networking】6.互动化【interactivity】7.全球化【globalization】8.汇聚化【convergence】而其中核心的思想在于:我们如何有效地利用能源和物资转化成相应的生产力?!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产力产生,变革,发展的历史。随着生产力的壮大,我们才能有效地建立起超级城市和社会。科学便是帮助我们极大发展生产力的巨大助力。而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远见力,同样的,个人能力,诸如:领导力不再被视之为一种天赋或者个人魅力,而是一种可以被培训,提升,反馈的技能。同理,洞察力,执行力亦然。教育与互联网的意义便在于此,人类历史上,知识的汇集和交流从来没有像我们时代这样方便,快捷,且成本低廉。那么,远见力在我看来在于以下三点:1.Imagine The Future2.See The Future【Blueprint】3.Create The Future着眼于细节 想象未来我们先举一些现实存在的例子,淘宝和京东的发达,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数以亿计的个人用品购物的问题。滴滴和Uber的诞生,在于他们的领导层通过社会的发展,了解到未来全球车辆数量的蓬勃发展,个人用车方便的硬需求。SpaceX孜孜不倦地发展地外科技,抵达火星,因为我们人类的未来只会存在于星空之上。这一类的新生产业和事物在未来将会越来越多。基于现实,描述未来那么基于如此的现实之上,大家不妨参照我之前所写的1-8的未来议题以及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是不是未来无人机技术可以非常有效地跟去物质化,移动化,AI智能化,互联化,全球化,汇聚化进行非常有机的结合呢?!【大家可以搜索一下 大疆无人机,这是一家中国科技公司】是不是在未来,每家每户可以拥有一台综合设备,它不仅能发电,能联通全球网络,能接收无人机设备【物流】,按照个人喜好,自动帮你配备生活必需品,并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采购全球物品。【这是非常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更不要说 物联网在未来的发展】基于蓝图,创造未来像这样未来一定会发生的硬趋势事件,谁具备了最透彻的远见力,谁策划了最细致的规划蓝图,谁拥有坚定团队的执行力,谁就必将主宰未来。如同马云一流影响着全球经济动态一样。新形式下的经济形态,必将迸发出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生存机会。那么,综上所述,我纵观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不过庸庸碌碌,应随时代的起伏涨跌。唯有直面风险未知的未来,运用人类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我们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不禁会想,为了适应我们所创建的“新世界”,人类是必然需要“进化”的,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内在之中。旧一代的人类逐渐会被淘汰,正如人类取代猿猴一样。新兴的新人类会崛起么?!没有任何一本科幻小说可以告诉我们答案,而这一切即将在未来的50年,100年之内变成现实。这是一个人类最伟大的时代,因为我们已然站在了门口。

当你低头走路时也别忘了抬头看路

这本书我陆续用了六个小时才看完,非常好看,也非常值得我思考,该如何把书中的方法用在我的生活中。当我读完书以后,忽然想到愚公,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从小都听过。愚公就是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愿景,目标非常坚定,并且及时看到了问题所在,努力积极的行动,所以化不可能为可能,最终实现了他的目标。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里,全篇都围绕着"远见力"来阐述,告诉我们关于如何提高自己闪现的远见力的7个原则,分别是: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全书总共七章,每章就是一个原则,最后的后记则是详细介绍了作者如何运用这七个原则开创自己的事业的。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很懵,一直无法理解什么叫闪现的远见力,直到我读完第三章以后,我再回头看前面的部分,终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作者写的这个词语的含义了。在我看来,所谓远见力就是能够在事情还没发生的时候就开始有预谋的去想如何解决未来问题的方法,而闪现的远见力则是那些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常常说一个人有远见。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是有远见的人呢?自然是在事情还没发生的时候就已经预测到未来可能的情况,并且及时作出调整行动,让自己在未来过得更好,更能适应未来的人。所以,有远见力的人不仅要有开阔的眼界,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对未来有自己独特的预测见解。而在现在这个风起云涌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能力。上半年看到有朋友被我们之前很羡慕的外资企业裁员了,被裁员后他一直很茫然,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干什么,对未来毫无打算。也有朋友跳出体制,在之前一直和我们商量想要自己创业,现在终于下定决心做他想做的事。时代变了,再也不是父辈们说的进入某个地方就能端着铁饭碗的时代了。科技日新月异,已经有人研发出了不用水就能洗衣服的洗衣机,也有人开发出了海藻油来给汽车加油,还有更多好的点子在默默产生着,这些科技不断推动我们这个时代飞速前进,变革在每时每刻都可能产生。如果我们还用过去的老一套对待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只能被时代的浪潮狠狠拍在身后,追也追不及。我们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远见力,思考未来可能发生什么,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否能够让我们适应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可能是弄潮儿,只要你想,只要你能。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该如何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远见力,帮助我们在未来走得更好。所以,是时候停止你不断往前走的脚步,抬起头认真看看这个世界发生的那些改变,仔细想想自己该如何去应对这些变化,努力让自己走在变化之前,不能一味的低头走路,也该好好的看看远方的路了。看完这本书以后,不仅对如何提高远见力有了新的认识,也看到了作者高度的人文情怀,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构思,这些都让我蛮感动的。书里那些看起来很炫的科技,也让我再次汗颜,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太少。所以,看完这本书以后,我对我的建议是:1.坚定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把这个愿景认真写在日记本的第一页,每天都要看看,思考自己还能做的。2.保持每日学习终身学习的态度,每一天都要更关注这个世界,不要陷于自己狭窄的个人世界里,看看世界最新的科技,政策变动,关注世界,关注他人,时刻学习。3.每星期做周总结的时候抽出一个小时,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我能确定的是什么?我未来的软趋势和硬趋势是什么?永久的、线性的变化有哪些,周期性的变化又有哪些?三大数字化油门和技术驱动改革型变革的八个途径是怎么影响我的工作生活的?明天,下周,下个月甚至几年后我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我的亲人朋友顾客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我是否能帮助我的潜在顾客们看到未来的问题,并帮他们找到解决方案,把她们变成我的顾客?4.充分学习思考作者所说的七个原则该如何帮我解决我的问题,多想,多写,多记,并且,一定要行动。所以,我们不能总是等到事情发生了才急急忙忙被动解决问题,不能总是等到羊已经被偷走了才开始补牢,拥有远见力,就是要让我们在事情没发生前就及时想到解决未来的办法,甚至在事态还不严峻的时刻积极转变思维,努力行动改变,最终让事态变得更有利于我们。如果你对未来还有很多困惑,如果你还是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是好,不妨看看这本书,并且认真执行这些方法,假以时日,相信你会更自信的过更好的生活。

怎样才能拿到铁饭碗?

大多数人在大学毕业后面临就业选择时,都会被父母长辈或直接或间接地规劝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理由很简单,这才是铁饭碗,考上了你一辈子都不用担心了。这个铁饭碗的定义在父母那个年代可能还行得通,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21世纪,我们不得不重新定义铁饭碗了。丹尼尔·博勒斯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提醒我们:当婴儿潮一代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的辅导员会列出潜在的职业种类:“你们从中选择一个。”如今这种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因为2020年最热门的职业现在还未出现,甚至无法想象。如果你不相信这是真的,那就应该去看看《认识商业》里列出的“10年前还未出现的10大职业”。同时,工业革命的历史告诉我们,今天还需要人工从事的工作明天就可能会被机器代替。如今,我们处在科技革命的时代之中,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你真的有把握明天你的工作还会存在吗?铁饭碗已经不再特指得到某一个工作或进入某一个单位了,真正的铁饭碗是你有能力保证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失业。这听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毕竟我们习惯了后视性教育,我们的专业只教会了我们一种特定的谋生手段。可我们依然能够通过自我学习改变这一情况。一、洞察先机——停、看、听主动,至今仍是一个被宣扬的好品质。根据定义,主动是指“掌控局面、精力充沛、有冲劲、勇敢大胆、有活力”。主动更多地偏向“积极”的含义,不拖延立即行动就是主动。可主动仍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它解决的是今天的问题,为的是避免问题恶化。这还不够,我们需要的是先发制人,预测明天会发生的问题,然后抢先一步解决它。而要做到先发制人就需要能够洞察先机。现实是我们每天都在忙着应付各种日常事务和突发危机,这已经让我们觉得疲于奔命了,哪儿还会有精力考虑未来的事情。要学会洞察先机,可以考虑下面的“三字真经”。①停。放下手边的问题,下决心固定拨出时间自我训练。一旦你了解先发制人的重要性,强迫自己停下来,立志培养洞察先机的能力。②看。问问自己:“什么是我将要遇到的问题?什么问题是公司将面临的问题。我在未来几周、几月、几年后会遇到什么问题?我的客户会有什么问题?我的另一半、孩子、朋友会有什么问题?”不要等待这些问题发生,要发挥创意先行解决。③听。倾听直觉告诉你的未来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不要小看直觉的力量,很多时候直觉能帮我们看到看不到的问题,提供想不到的解决方法。二、学会快速失败正如《优秀的绵羊》里提到的那样,整个教育系统潜移默化地在我们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恐惧失败。然而,失败是人生中最有价值和最被低估的资源。失败最大的问题不在失败本身,而是我们常常以慢动作体验失败,拖了几年甚至几十年,导致我们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相机界的宝丽来、柯达到手机界的摩托罗拉、诺基亚,都是不愿意面对现实跟上时代最终导致了失败。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技术变更令人目不暇接,如果没能跟上它的步伐,你手中的“饭碗”很快就会被打碎。现在,会不会失败已不再是问题所在,因为变革之迅速已经导致失败无法避免。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失败的速度有多快?承认失败和重振旗鼓的速度有多快?我们最大的经验来自于最大的错误。失败后快速学习快速调整自己的人,才能跟得上变革的脚步。三、丰饶经济模式下学会合作谁都不会否认我们现在处于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的加速全面逆转了环境,深刻转变了工作的核心本质。工业时代,财富主要以稀缺、有形的物质资源的形式存在。以稀缺性为基础的经济中,我们提高门槛限制他人进入,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价值。这也是我们所熟悉的“竞争”。而在数字时代,我们开发无形资产,人人都能获取。当你分享知识,它却增加了一个共享的资源,形成了规模效应。丰饶经济模式中,财富的性质彻底被颠覆了,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合作比竞争更有意义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再是“你有我无”的“零和竞争”,而是彼此配合的“沟通合作”。说了这么多,最最重要的还是找到你的核心优势。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核心优势,你根本就不用担心竞争的存在,因为你能直接忽略竞争。核心优势还能保证你无论何时都捧着别人抢不走的铁饭碗。

7个原则让你洞悉未来

我们是不是也曾经幻想过想拥有一个哆啦A梦的时光机,能够穿梭未来,洞悉未来的一切?尤其是我们正处于如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变革时期,如果我们可以实实在在的“看见”未来,把握先机,结果会怎样?投资者会播下财富的种子,创业者会调整业务方向,而我们则更专注于自己的积累,以应变瞬息变化的时代。那么如何洞悉未来呢?丹尼尔 ·博勒斯的这本《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正是通过7个原则的触发器让我们拥有闪现的远见力,让我们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原则一:从确定性开始通过两种显著的变化来找出确定性:1.周期性变化:如四季变化,天气变化、作物生长、潮涨潮落2.线性变化:人的衰老、全球人口增长、电脑速度加快周期变化是周而复始的,线性变化是仅向一个方向弯曲,由于没有起伏可循,它才创造出全新的独一无二的环境与机会。若能掌握线性变化,就能让未来无形变有形。很大程度就是要认识线性变化,发现其与周期变化的关系。两种趋势:趋势为某件事发展或改变的大致方向。1.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2.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一旦知道二者差别,就可以知道到哪去找确定性,未来也将清晰可见。举个例子:十年后,你会老十岁,这是硬趋势,因为老去的现象无法改变。你的身体状况是变好变差,还是维持现状?你我都无从得知,谁也没办法百分百确定,这是软趋势,因为你能采取行动改变,通过改变饮食、做运动、调整呼吸姿势、调整心态、增强意志力、补充营养或求助民间疗法,都可能改变健康状况,所以身体状况是软趋势。找到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行动准则:我们常常自我设限,把重点放在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应该养成从确定性开始的习惯,列出已经知道也能办到的事情,别将自己困在做不到的牢笼中,每当遇到不能确定的事先搁在一边专注于你能确定的事情。原则二:洞察先机科技的脚步已非快速可形容,因此我们必须由内而外主动改变,但主动改变还不够也不够快,我们要先发制人。主动,是因为反应灵活;先发制人,是因为洞察先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越来越大,大家都会觉得未来忙、茫、盲。但我们不能只想着要加快脚步,而是要“停、看、听”。停下来了解先发制人的重要性,立志培养洞察先机的能力,看一下未来,有哪些问题会在将来出现,要比别人领先一步,除了在今天解决明天的问题以外,别无他法,也就是防微杜渐。科技进步的硬趋势的八大路径:1.去物质化:不论你拥有什么你都能使它变得更小巧,只要你想就没问题。去物质化也不意味着迷你化,还可以使某些东西变得更轻。2.虚拟化:意味着转换媒介将现在需要在有形世界从事的事物转变成,能在纯粹无形表意的世界里从事。虚拟化已经转变了整个商务世界。3.移动化:随着无线技术的进步,加上轻薄化的发展趋势,我们正想方设法摆脱现实生活对我们的束缚,工作,娱乐,运动,购物等一切都在移动化。信息和多媒体沟通不再受限,随着高清的视频流,精确的语音文本输入和其它强大的新功能的出现,移动化将取得更大飞跃。4.产品智能化:随着微芯片技术越来越实用,价格降到可接受的范围内,许多消费品增加了智能化功能,我们现在能对任何一种产品智能化,这种智能化,即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微处理器的发明,也为产品智能化提供了无数个机会。再加上传感器,并且让他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任何事物都可以智能化。5.网络化:随着网络规模速度以及普及程度的提升,我们正不断扩展其内涵及应用,不仅使用文本和声音,也使用视频甚至3d视频。这一加速进程正创造新的生产力和难以想象的商机。6.互动化:网络出现后,大众传媒呈现动态化特征,点击超链接就能立即看到更多内容,我们今天的交互程度比昨天高,明天交互程度又会比今天更高。社交网站撼动了新闻业的基石,互动化逐渐转变了政治和民主的本质,也改变了广告营销方式。7.全球化:宽带互联网的高速网络出现后,全球化得以完全实现并充分发挥威力。全球化并非只用于信息的传播,任何事物都可以全球化。8.汇聚化:以上几个路径会重叠和交互,从而加快演化的速度,事实上,汇聚化本身也是技术进步的路径之一。各个产业,产品都在发生汇聚化。比如手掌般大小的手机里,有多少产品整合到了一起。这8个科技路径,彼此交互,产生1+1大于二的效应,正逐渐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三大化数字化油门:1.运算处理能力:摩尔定律中指出电脑运算能力每十八个月就会加倍。2.带宽:数字带宽的增长速度比数字处理的增长速度更快。随着通信与网络走向无线化,带宽很快就会超过光纤的上限。3.存储容量:存储能力每十二个月就要翻番,速度更胜带宽和运算处理能力。行动准则:先发制人,只预测未来发生的事,防微杜渐,让我们从内到外主动改变,而不是被强制从外面改变。原则三:变革互联网颠覆了我们的世界,改变了一切。未来的变革必将来势汹汹。在未来,我们将能把智能化应用于任何一种使用能源的设备上。我们也将智能化农业、智能医疗保健。未来我们将会进入web 4.0,超级智能电子代理时代。世界瞬息万变,根本没有什么职业是铁饭碗,如何才能保证找到制高点生存下来?茁壮成长,不被科技狂潮淹没,还能从中看到机会?答案就是掌握确定性,洞察先机,脱胎换骨大转型。行动准则:变化意味着做同样的事情,只是与别人不同,变革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事。变化不再是灵丹妙药,无论我们在什么领域都需要变革,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每个专业、事业,企业或组织,未来几年势必都会发生戏剧性的质变,被彻底改造。请记住这一点: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原则四:跳出你面临的问题眼前的问题未必是真问题,我们要学会跳脱出这个问题,眼见力提供了不同的路径。以及花费时间直面最大的陆战不简单的跳过他们,这不是一种哲学上的否定,回避或拖延,它是一种强大的概念上的榕树,许多以前看不见的危机公开化,那我们可以采取果断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专注于处问题将导致破产,每一个问题下都隐藏着机会,我们需要以剥洋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它的强大之处在于集中精力找到那个让你撬动地球的支点。但是我们在使用远见力原则时,不能妄下断论。我们可以直接跳到终点线,跳过稀缺。行动准则:棘手的问题很容易成为看似无法绕过的庞大障碍。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拖延和裹足不前。要解开我们最大的问题,关键要认识到这些问题通常并不是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跳过这些问题,而不是试图去解决它们,让头脑自由的探索,思考真正的问题。原则五:反其道而行逆向思考往往能以惊人的速度揭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化无形为有形,甚至能解决你浑然不觉的问题。反其道而行之,是一个聪明的突破战略,它具有更特殊的意义,因为在很多方面,我们的世界正在经历强烈而快速的变化。数字技术的加速全面逆转了环境,深刻转变了工作的核心本质。行动准则:触发远见力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就是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使你看到没有人注意到的机遇,也就能做到没有人做过的事。原则六:重新定义和再创造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再创造和重新定义。未来的几年新发展将十分具有戏剧性,速度之快,规模之大,竞争对手之多,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以招架,在转型时代里,一切变动都会被放大,随着这种困境越来越明显,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重塑自己,改变我们视野和所做的一切。你的本质,个性才华,不随时间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你通晓的技能,你学到的知识,你能做的事却可以大幅度改变。自我改造与把握应趋势结合起来,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生活中,你都能创造巨大的胜利。行动准则:基于眼前已经发生的变化对事业进行再创造,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力的战略,但如今在创造已成为当务之急,再创造不同于添加或改变某些功能。一旦事情被再创造,它就永远回不到从前了。原则七:主导未来我们对未来的愿景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改变你对未来的看法,就能主导你的未来。展望并改写你未来的生活和事业,需要融合远见力的所有原则。引领未来,是对这种预见创新力的有意识的锻炼。如果我们想知道自己的未来,先要问什么是我们的梦想。将自己投射到未来,从未来再回头看你现在的位置,这是远见力技能的关键,称之为未来愿景。意识到自己的未来愿景,等于你的手中拥有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战略工具,你就能掌控未来,你的未来愿景决定你采取的行动和避免的行为,不同的未来愿景创造出不同的现实。另外沟通、合作和信任,是塑造未来至关重要的力量。我们要特别跟自己约定个时间来洞察未来,并把每星期这一个小时称为明月实验室。使用以上远见力的7个触发器就像婴儿学习走路,开始很难,要有意识地锻炼全部七个心理过程,一次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得更自然,并最终流畅运用,几乎毫不费力。掌握7个原则,让我们洞悉未来!

用远见力捍卫自己的利益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事后结合本书看不得不感慨远见力的作用,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要学会用远见力保护自己。朋友的爸爸糖网引起的白内障手术,看的专家门诊,做手术的主刀医师年富力强,据说是拿过国际大奖的业界之星。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眼底出血,只能止血剥离白内障,其他则需定期复诊观察。由于两只眼睛是同样的问题,朋友爸爸觉得应该先动一只眼的手术然后视情况再看第二只眼睛是否需要动手术,与医师多次交流的结果,却是医师不同意,一再要求两只眼睛都手术,否则好像就是对他技术的不信任。谁的观点都有道理,却也谁都说服不了谁。朋友的爸爸虽然在医药行业沉浸多年,但缺乏对特定的眼科医疗技术的相关了解——而对于那一个还算是有名的医生而言,他又大概是不屑于用浅显的语言来跟一个他看来完全外行又非亲非故的人进行详细的解释来稀释病人的质疑,当然也可能是不愿意讲的太详细从而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双方始终都处于一种防范和对抗的状态,私下里互相猜忌,甚至互相埋怨,病人觉得医生是为了增加手术费用赚钱(何况某些医生确实如此),医生觉得病人不可理喻——沟通既然到了这一步,就好像死循环一样没有尽头了。经过了长达数星期的多次反复劝说与反说服的较量,朋友爸爸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医生方面也终于退了一步,不再坚持一定要两只眼睛一同手术,于是双方约好了接下来的治疗方法和手术的时间,总算是在两边都能接受范围内的皆大欢喜。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当今层出不穷的医患纠纷的一个小小缩影吧。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条,大多数的器官只有一个,且无法再生,无论损失哪个,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太过沉重的代价。这种没有安全感的警惕意识看起来又是再自然不过。一、眼前的问题未必是真问题朋友爸爸的经历,表面上看是沟通的问题,而本质的原因,却还是信息交换的不对等:在大部分的情况下,病人和医生之间的医疗信息并不对称,哪怕患者本身也是医疗从业者,根据隔行如隔山的道理,一个内科医生对外科也并没有那么精通。一个普通人即使掌握哪怕基础的医疗知识,鉴于医疗的特殊性,与专业人士相比也是完全没有可比性。从另一种角度来看,看病和治病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医学知识普及和交换的过程,无论是病人与医生之间的沟通,还是病人之间或是医生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信息不对称的范围。但是这个前提条件就是彼此之间建立的对等的信任关系,信任度越高,这种交流就越有效,否则只能是把时间花费在大量的猜忌和猜疑上,最后得不偿失。二、信任是数字化关系中的新型货币作者在书中写道:“世界的去物质化程度越高,人们就越依赖于信任”,但是在网络化医疗尚未建立,实体医患关系仍旧占据主导的当今态势下,构建信任的过程也还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建立在熟人关系基础之上的信任关系时至今日仍然是靠旧有的关系网所维持的人脉在支撑,对于熟人之间大概就是调侃的语气知而言之,而面对不熟悉的病人,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当下,大多数的医生还是会选择话说一半,留有余地。近日看到斯坦福大学已经开始利用谷歌基因平台,展开临床基因服务来有针对性地对待不同种类的癌症以及诊断其他各种疑难杂症。可以看到,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将来的网络医疗将不仅仅只是网上挂号和预约,大数据的运用也将有助于网络医疗的开展,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和自我诊断的应用,再辅助以专业医生的诊疗,当网络医疗变得跟网购一样稀松平常时,最基本的信任问题大概也就会迎刃而解了。三、了解趋势的发展所谓的远见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和信息的充分利用和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总结出切合自身实际的经验和方法,首先重要的是对相关事物的了解和认识。如果连最基本理解力都没有的话,对眼前的事态都是一头雾水,又从何谈起远见力呢?本书作者自身的背景,多种跨学科跨行业的经历,使得他常年跟各行各业打交道,对各个业界都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这已经是远非常人可比。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把自己的视野再拓宽一些,从而能够看得更远一点。四、必须终身学习但是好像作者也忽略了,平常人等要对未来做到精确的把握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必须具有相当开阔的知识面,对涉及各行各业的运行规则和都有一定程度的涉猎,不然很难把握趋势的发展。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经济条件,照作者的观点,这些都是软趋势,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改善的。而改善的前提也正是在整体知识达到一定高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在反智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普罗大众中盛行两种态度,一是对权威的盲从、对主流意见的盲目符合,一是对陌生事件的抗拒、对不了解的事物的盲目否定。要想不轻易被洗脑,因此只有学习,不断地学习,而且是各种知识层面的学习,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需学习的内容在不断更新,还要不断升级自己的知识体系才将水平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不断被变化侵蚀时保护自己的利益。

未来,并非不可预测

上高中时,村里的村民喜欢种大蒜。为什么?因为大蒜值钱呀。那几年,单蒜花(蒜苔)的价格就近13,4块1公斤,蒜头的价格也不菲,这样算下来,一亩大蒜一年能挣好几千。然而,农民都喜欢跟风,看到别人种大蒜赚了大钱,其他村民也跟了上来。然而,当供大于求时,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最后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田地。记得有一年,大伯家种了三亩多,最后不但一个子都没捞着,反而还出钱请人把大蒜挖了倒到河里去。于是,第二年没人再敢种了;于是,价格又猛涨;于是,第三年大家又都种上了;于是,价格又暴跌。有那么四五年,大蒜的价格就如过山车一般,一年高一年低。那时,觉得当农民真的挺难,种什么东西值钱,什么东西不值钱,不是农民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有种听天由命的感觉。但今天看了丹尼斯·伯勒斯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后,再回头去看当年的“大蒜效应”,才发现,其实,有些商机是可以被抓住的,有些市场规律是可以被提前预测的。丹尼斯·伯勒斯是美国资深未来学家。《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一书是他多年潜心研究成果的一个集中展示。过去20多年,作者精准预测到的新科技趋势超过百例。因此,该书一出版,就成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美国亚马逊榜首畅销书。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适合各个层级的读者学习和运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比较前卫的概念——远见力。通常,一般人都认为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但作者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只要掌握了“远见力”这项核心技能,就可以事先预知你的未来。作者如是说:“远见力”是一种可以开发的、细化、强化的技能。在书中,作者通过一些亲身经历的案例告诉读者,“远见力”是怎么工作,怎么运行,怎么让它时常为你工作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1. 从确定性开始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自我设限,把重点放在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然而,我们最应该养成的习惯是:从确定性开始,列出已经知道也能办到的事情。别将自己困在“做不到”的牢笼中。每当遇到不能确定的事,先搁在一边,专注于你能确定的事情。其中,作者重点强调了“软趋势”和“硬趋势”。作者认为软趋势是根据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而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是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现在我们通过“大蒜效应”来分析硬趋势和软趋势。出现跟风种大蒜就是一种软趋势,因为农民都认为今年值钱明年也会值钱。而根据供求关系和农民的跟风习惯,可以推断出哪年应该种,哪年应该不种,这就是硬趋势。现在,根据“大蒜效应”,列出你所在行业的硬趋势和软趋势,这样你就基本知道哪些是你能改变的。2. 洞察先机 只有洞察了先机,才能做到先发制人。很多如妙音、亚马逊这样的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不断的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决策者有洞察先机的能力,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先人一步进行调整、创新。俗话说“抢先一步,就能步步领先”。奋起直追没有好处,大步朝前才是王道。生活在海边的居民,如果能根据海水的变化预测地震将要发生,那么就能保住性命。很多企业,如果能抢先一步看到市场的凶险,那么就能避免破产或倒闭的命运。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培养这种洞察先机的能力,不要等所有问题都暴露出来才去找应对措施,那为时晚矣!3. 变革 变革,意味着要做一些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事。我相信,没有谁会说我很喜欢变革,除非他是个变态狂,因为变革本身就带着不确定性。没变革之前,成功与失败各占50%。谁都想变得更好,然而,当变革真正来临时,谁都怕变得不如现在。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无论你在什么行业,你都将面临变革这个挑战,因为你不去变,别人就会变;别人活下来了,意味着你离死也就不远了。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找到行业的至高点,生存下来,茁壮成长?答案就是:掌握确定性、洞察先机,拿出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脱胎换骨的勇气——大变革。4. 跳出你面临的问题 因为你所看到的问题未必是真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关键在于认识到,摆在眼前的并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它们可能只是未来干扰我们视线的,真正的问题则隐藏在这些错误认为的问题之后。那就要跳出你面临的最大问题来获得更清晰的视角。就如剥洋葱一样,只有一层一层剥开,才能接近最核心的问题,而不是只专注于问题的表面。所以,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忘掉你认为的问题,一旦你忘掉这些自以为是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就会浮出水面。5. 反其道而行 反其道而行最直接的解释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看NBA时,当最后几1、2秒某队落后时,最后一攻一般不会给到大家认为最有可能接球的那个球星手上。因为,对方对当家球星肯定是布置了严密的防守。反而,往往会把球给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球员手上,反而会创造更大的奇迹。在工作中同样是如此,墨守成规肯定很快会变得过时。走没人走过的路,才有可能是更大的赢家。6.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 21世纪,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变革。这意味着你不能走回头路,不能停滞不前;你不能故步自封,不能继续做你一直在做的事,即使你竭尽全力去保持。要想生存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再创造和重新定义。我一个朋友,在一所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快餐店,刚开始他的定位是服务学生群体。慢慢地,周边建了很多写字楼,由于他家的口味比较独特,也成了周边商务人士的首选。他洞察到消费主体的变化后,第一时间对店铺进行了装修,不但增加了菜品,还提高了价格,同时还根据商务人士的用餐习惯,提供外送服务。从大的方面来看,与原来相比,他只增加了1个专门负责外送的服务员,但他的销售收入却达到了原来的两倍多。如果他不随着顾客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那么,他离关门歇业可能也为时不远了。7. 主导未来 主导未来,为自己设立未来愿景,则是应用远见力的宗旨,描绘了我们的未来可以达到的高度。未来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展望并改写你未来的生活和事业,需要融合远见力的所有原则。意识到自己未来愿景,等于你的手中拥有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战略工具,你就能掌控未来。就如同一天里,有成街千上万的人买入某家公司的股票,同时也有成千上万的人卖出股票。他们的差别只有一个,就是他们的未来愿景不同。只要掌握了这七项技能,它就能为你揭示隐藏的机会,你就可以预见未来。通过三天的时间,我完整地阅读完了《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作者用最寻常的案例为我们解释“远见力”能带领我们去往的未来。在阅读过程中,我时时被作者的一些新观点、新思路所吸引。通过学习后发现,“远见力”不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空中楼阁一样虚无飘渺,而它是基于目前确定的事物、确定的目标或确定的原则,分清未来的硬趋势和软趋势,顺应硬趋势,改变软趋势,发现思维的盲点、超越想象的边界、洞察未知的机遇。在别人还未发现之前,看到不可见的未来;在别人还未做时,做成不可能的事,这就是“远见力”的意义。

预见未来,没有什么不可能

刊于搜狐文化美国二战期间共投入1400万兵力。战争刚结束时,美国政界、企业界人士主要关注如何在亚洲和欧洲强化美国新确立起的支配地位,以及解决战后欧洲的饥荒与萧条问题。很少有人意识到一个显而易见的挑战就要来临——随着以千万计的美军士兵回国复员,美国各地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必然要承受很大压力。1946年及之后的一些年内,美国的人口出生率大幅增长,这就是所谓的“婴儿潮”(1946-1964年,美国人口出生数量为7800万),医院及床位数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又过了几年、十几年,美国各地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始陆续面临学位紧张。这一连串现象,都并非无法预知,但美国官方、公共服务机构、消费品供应商却感到措手不及,不能不说趋势预判上暴露出了重大不足。婴儿潮一代使得美国人口大量增加,也造就了美国战后高水平的城市化及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科技革命所带来的长期高速增长。然而,几十年后,人们又再度出现了趋势预判上的缺失。婴儿潮一代2008年后开始密集进入退休年龄,据估计,美国社会福利金领取人将从2008年的320万增至2014年的5000万,未来15年内,还将增至8400万人。这对于已经非常脆弱的美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将形成空前巨大的压力。感受到压力的还将不止是社保机构。2008年之后,资深员工批量退休,让美国许多行业的大小企业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事实上,2009年年初上任的总统奥巴马在竞选中提出的振兴美国制造业、促成就业岗位回流美国的一揽子政策计划,也正是因为没有意识到婴儿潮一代进入退休年龄(美国较高水平劳动力的保有量发生大幅下滑)而陷入推行困境。除此之外,2008年以来,因为婴儿潮一代步入老年而面临较多困难的行业、机构还包括,美国的医疗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等。当然,随着婴儿潮一代进入退休年龄,也创造出专供老年消费群体使用的智能设备、理财产品、退休养生住宅,以及相关的环保殡仪馆和公墓等大量的新需求,如果相关行业的企业相对较早的捕捉到这方面的趋势信息,尽早布局占位,就能够赢取竞争中的有利地位。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科技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咨询大师丹尼尔·伯勒斯,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丹尼尔·伯勒斯看来,未来可以被预测,我们可以借助两种显著的变化来找出确定性,为预估未来打下基础。第一种变化是所谓的周期性变化,气候、政治、经济、人类生活都存在各种周期,研判周期变化和影响可以增强应对反应的及时性。第二种变化则是非周期性的线性变化,例如人的衰老、全球人口增长或老龄化程度、数据及信息的增长、电脑运算速度的增长、全球化的扩展程度,等等。在线性变化面前,根据周期变化而得出的估算和应对方法显然无能为力——2008年以前,美国各行各业都曾误认为,知识型劳动力供给充足、房产消费和金融交易维持很高频度的现象将一成不变的维持下去,却没有想到金融和科技泡沫在此之前已经以线性增长的速度累积到可怕程度,而婴儿潮一代的批量老龄化则整体性的减少了知识型劳动力供给。丹尼尔·伯勒斯认为,未来趋势大致可以分为“硬趋势”(带有很强的可确定性,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和“软趋势”(存在较大的变数)。举例来说,每个人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变老,这是无法阻遏的硬趋势,但生活方式决定了我们未来所不同的健康状况,这就是软趋势——改变饮食、科学运动、调整心态、改善营养,都有助于人的健康状况。预测未来,应对未来,需要“远见力”,找出硬趋势,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丹尼尔·伯勒斯所著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一书,归结得出预见未来的7种方法,并结合近几十年来全球各地社会、商业、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的鲜活事例,对这7种方法予以一一解说。挖掘确定性、找出硬趋势,是书中给出的第一项方法建议。相关的第二项方法建议是,洞察先机,先发制人。很多商业图书、文章中强调的因时而变,其实都带有很强的被动性,例如商家常常因为竞争对手开启低价竞争方式,而被动性的降价促销,这将破坏产品定价战略,后续的竞争应对也不免陷入疲于奔命。书作者建议人们可以借鉴铁路线沿线设立的标志“停、看、听”,固定拨出时间自我训练,花时间洞察先机,主动考虑短期、中期和长期未来的市场变化,根据可以捕捉的硬趋势得出行动方案。为避免带有变数的软趋势带来过大影响,行动方案在执行中还应进行动态化的调整。第三项方法建议是(适应、响应)变革。变革、变化是永恒的,如果我们因为职业、利益、情势而有所束缚,就将成为落伍者。书中谈到当代科技进步存在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产品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汇聚化等八大路径,在步入这些路径之初,变化、影响很可能是平淡、温和而缓慢的,但更为剧烈的变化将不可避免的到来。书中以智能化的未来为例,指出这将对于很多行业、产业带来颠覆性影响,比如医疗、预防保健等,强调要确立兼容并包的思维,将新旧技术、利益结构给予较好的整合。预见未来,最为重要的方法恐怕就是要跳出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真正找到社会和技术演化的全新方向,构建起新的问题体系。丹尼尔·伯勒斯本人攻读研究生时,就到一所中学任职,被安排为“熊孩子”、差生云集的班级上课。其他教师对那个班级的学生都躲避不及,认为那些孩子无可救药。丹尼尔·伯勒斯到任后,没有沿用其他老师已经用过的方法(即加强教学的常规方法),而是在没有课桌、文字、纸笔的情况下,与该班的孩子们对话,单独地、口头地一一了解孩子的真实学习情况。事实证明,该班的孩子完全记得课堂上讲的内容,唯一的问题仅仅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读写,或者说在读写上达不到学校要求。丹尼尔·伯勒斯给每个学生配了录音机,让他们录下作业,然后回去回放,写下所说的内容,一步步的提高读写能力。跳出问题,建立全新视角,有助于避免出现灯下黑现象。《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书中提到的第五至七项方法建议,分别是: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建立面向未来的愿景。实际上,这三项方法建议已经是当代许多企业、社会机构打破陈规的创新奥秘所在。例如著名的鞋类在线销售商Zappos,就通过高水平的服务交付给顾客惊喜的产品、拥抱并带动改变、有趣又带有搞怪色彩、勇于创新冒险且豁达、建立彼此沟通开放和诚实的关系、虚怀若谷、大胆想象未来等策略,极其有效的把握了软趋势,从而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打造未来。

七个方法,让你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

我最喜欢的一部科幻电影,叫《星际穿越》。那是一部让人脑洞大开的电影,第一次看的时候,没看懂,但有一个镜头印象最深刻,未来的Cooper站在书架后,焦急地想要告诉书架另一边过去的自己和女儿,不要离开。我在想,如果每个人都可以看见未来的自己,现在应该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吧。所以,我选了丹尼尔·伯勒斯和约翰·戴维·曼的这本《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远见力是转变视角,愿意弯下腰和膝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看到并掌握目前及未来的趋势。它告诉你如何通过看到可能性,转变不可能。——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未来的重点不是你看了多少,而是你往哪里看。方法一:从可以确定的事开始预测我经常会畅想未来十年的自己会在哪里,做什么,但发现,我想不出来。对于未来,我有一种坚定的观点:它是无法预见的。但书里说,我们都被现实蒙蔽了,今天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了解未来。我们对未来的了解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不知道往哪里看。有些事不确定,有一些事很确定,我们却把这些混淆在一起,然后得出一个“我什么也不知道”的结论。丹尼尔说:“一个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可能猜错的部分删掉。” 这和一个人能否看到事物发展的趋势有很大关联。有一种变化趋势,是周期性的,日月更替、潮涨潮落、市场衰退、股票价格、房产价格都是周期变化,还有一种是线性的,就是只会向一个方向变化,比如人口增长、全球化、科技发展等等。线性变化,就是一件可以确定的事。有一种变化趋势,是硬趋势,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推测得出的一定会发生的事。还有一种变化趋势,是软趋势,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趋势,是一种变数。区分这两种趋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能否通过行动来改变它。举个例子,十年后你会变老,是一个硬趋势,但是你的身体是不是会变差,却是一个软趋势,因为你可以通过运动和饮食来改变它。线性变化和硬趋势,是看见未来的关键。方法二:看见别人看不到的先机现在,生活节奏很快,有时候,要把一天掰成两天过。但有时候,却在不经意间追着别人的脚步跑。其实,有个道理很简单:一个模式成功了,它就过时了。模仿,只能让你成为一个成功的追随者。所以书里提到了一个未来标杆学习法:想一想,如果把自己当成你最崇拜的人,五年后的他会变成什么样?我要怎么做能成为那个样子?怎么样能够知道一个人五年之后会成为什么样子呢?三个字:停、看、听。停下来,尝试着,看看未来,倾听直觉告诉你未来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记得,一个念法律的朋友跟我说,刚毕业的时候,他所有同学都挤破头地去做资本市场,大家都想找个好听又赚钱的工作。但这几年,资本市场业务衰退的很厉害。为数不多的几个进了冷门行业的同学,却做得风生水起。原因很简单,他们知道自己的未来靠什么生活。很多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其实很盲目,总是看着现在流行的职业,却看不见未来的趋势。丹尼尔在书中特别列举了八个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产品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和汇聚化。科技,是一个线性硬趋势,永远不会后退。掌握科技的人,就能掌握未来。这八个趋势,可以被用来预测一个职业在未来的发展如何。想想看,未来哪些职业会因为科技发展而消失,你就不会在十几年之后才发现入错了行。方法三:主动变革变革是世界发展的趋势,这一点没人会否认。但很多人不理解改变和变革的差别。改变,只是在同样的程度上前进了一些,而变革,则是彻底的改变,完全变成一个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事。比如一个卖书的人,为了扩大销售,可能会想尽办法拓展渠道,他可能从实体书店到网上销售图书,这是变化。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Kindle出现了,整个纸版书的市场被压缩了。这就是变革。变革,就是创造。乔布斯曾经说过:“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他也是这样做的,所以苹果引领了个人电脑的潮流。记得我在看乔布斯的自传电影时,他从未质疑过个人电脑未来的市场,他在第一次向投资人展示苹果电脑的时候说,如果我们不告诉人们这东西多么神奇,他们永远不会知道。这就是书中的一个黄金法则:给客户目前无法实现而一旦实现就会想要拥有的能力。想象力是人类最大的财富,但人类却常常不相信。人们最常说的话就是,如果这个可以实现该有多好。但其实,未来一切都可以实现,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所以,在变革的过程中,我们最先要改变的就是自己的信念,有时候,我们预见了未来,却没有让这样的预见力帮助我们,是因为我们选择不相信未来无限的可能性。方法四:跳出问题思考爱因斯坦说:“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里举了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制造抗抑郁药物百忧解的礼来公司因为百忧解专利即将到期,而股价大跌,他们期望找到下一个热销药品,却没有足够的资金雇佣足够的技术人员,以解决一个药物分子问题。他们觉得钱是最大的问题。但仔细看看,就会发现,他们的问题是缺少人才,而不是缺少钱。因为发现了这个根本问题,他们创建了一个在线科学论坛,将药物分子问题发到网上悬赏解答者,最终挽救了这家公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坚信最大的问题,可能根本不是问题。远见力提供了不同的路径。与其花时间直面最大的路障,不如简单地跳过它们。——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下一次,当你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要妄下判断,并苦苦地寻找答案,不妨问问自己,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问题。在寻找真正问题的过程里,一次只专注评估一个问题,抽丝剥茧,直到你找到症结所在。方法五:反其道而行你看的越多,你看到的也越多。问题是,你往哪里看?反其道而行的力量在于它让你看到其他人忽视的地方。坚持下去,你就会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它讲给你创新的能力。——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反其道而行的方法,也很简单,当所有人都向一个方向看的时候,你只需要向反方向看。我曾经听过一个喜欢旅行的女孩反其道而行的故事。这几年,随着南极旅行的开放,越来越多的旅行爱好者渴望登上这片未知的领土。但是去南极旅行很贵,最便宜也要七八万。有一个女孩,非常想去南极,她却没有钱,不过她没放弃,开始思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天,她突然想到,南极旅行这么贵,一定有很多人想去不能去,旅行社也一定会在未来推广南极旅行,于是她发起了一个众筹,每个人只需要花几块钱,就可以看到南极的风景,同时,她找到了几家旅行社,为他们写南极游记,最后,她不仅筹到了钱,还赚了一笔。当所有人都认为旅行要花钱的时候,她反其道而行,用旅行赚了钱。方法六:重塑自我因为变革是趋势,所以努力地维持现状实一个愚蠢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就像《爱丽丝2:镜中奇遇》里,爱丽丝说的:“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从过去学习。” 而运用过去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等待被迫改变,在当下重塑自我。重塑自我时,最关键的一点是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过程里,丹尼尔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利用科技趋势的去商品化。仔细观察一下,那些让你爱不释手的品牌,那些你不断光顾的购物网站,就会发现,他们不是在卖东西,是在卖体验。当你看到星巴克的标志时,你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咖啡,而是坐在一个舒适惬意的咖啡厅里喝着咖啡的体验。这就是一家咖啡厅的核心竞争力。方法七:主导未来未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软趋势,我们随时有机会改变未来。而改变未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对未来的看法。有时候,眼睛盯着路上的坑洞,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掉进去。因为,我们看见的世界,就是真相。所以,未来愿景将决定我们的未来。如果,现在让你回顾十年前的自己,你会跟自己说什么呢?或许你会提醒自己好好学习、享受童年、谈一场恋爱。那不妨用同样的方法,召唤未来的自己,来告诉你,此时此刻你该怎么做。当然,在设置未来愿景的时候,也有硬趋势,其中三个最重要的就是:合作、信任和人性化。未来将以富饶经济为基础,以人性为核心,所以每做一个选择,都问问自己,这个选择是否有助于合作和信任,有没有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七个方法,可以让你看见未来的自己。看见,是为了创造。在这个时代里,已经没有所谓的稳定可言,所以,真正的稳定就是知道未来在哪里。

神奇的远见力能让你理解未来

图文 | 海马一百多年前,英国开始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需要大量的使用煤炭,随着煤炭的不断运用,人们开始担心煤炭不够用,从现在能看到的资料显示,当时有很多人就预测未来20到30年,煤炭就会枯竭。一百多年过去了,煤炭不仅没有枯竭,而且人们还找到了新能源代替了煤炭,这种新能源就是现在大量使用的石油,随着社会的发展,又有不断的理论说石油也会枯竭,就和当初说煤炭枯竭的理论一样,石油会枯竭么?也许会的,但是更大的可能是,在石油还没枯竭之前,人们就又会找到新能源来代替它,就像百年前用石油代替煤炭一样。当初预测煤炭会枯竭的理论对不对呢?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没有跳出当时的环境来预测未来,显然预测未来是不准确的,预测未来更应该往前看,这样才能更准确的预测未来。预测未来有方法吗?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创新到底怎么才能产生?这样的疑问时常会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这种快速的发展比我们想象的要快的多,预测未来,能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事物就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就很好的解答了这些问题,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丹尼尔•伯勒斯,伯勒斯是长期关注科技发展的咨询大师,他不仅仅只是做咨询工作,而且他还利用这些原则,在现实社会中开展商业活动,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里详细地介绍了怎么才能透过表象看到深处,理解了这7个原则将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无限的提升。伯勒斯认为有种能力被称「闪现的远见力」,这本《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就是为了向读者展现远见力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们可以在职业生涯和实际生活中运用它。听上去感觉很玄妙,7个原则就能理解未来,其实一点都不玄妙,这7个原则会让我们在别人还没有发现之前,看见不可见的未来。说到底,所谓的远见力就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避开平常思维的误区,透过表面迷惑的现象看到本质。原则一,认识确定性(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原则二,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原则三,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优势)原则四,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问题)原则五,反其道而行之(看向没有人的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原则六,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原则七,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容易关注负面的东西、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及无法取得共识的争议点、不确定的事物,如果我们只关注这些,就无法达成任何共识。这种情况的往往也是我们无法「认识确定性」的关键所在。怎么才能找出确定性,可以通过两种显著的变化找到。第一种就是周期性的变化,这是一种呈波浪形的运动方式,广泛的存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中,比如耕种和收割、季节的更替等等。第二种就是非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时渐进的,不是循环往复,而只是往单一方向发展,可以称为一种线性变化,比如人的衰老、全球人口的增长等等。找到了确定性就可以把握住趋势的运动方向,这对未来的预测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决定性的趋势就是所谓的硬趋势,他是绝对会实现未来的定数。在这本《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就提到美国通用汽车的命运。通用汽车在2008年就处于破产的边缘了,但是他们依然还在生产油耗高、体型庞大的汽车,完全无视对环保的影响,更是缺乏对新能源的追求。当时如果能及时转变观念,认清新能源将是未来的趋势,就不会被日本公司收购。这就是没有把握住硬趋势造成的结果。我们常常爱说「早知道这样,就……」,因为我们根本没有用心观察才是根本。美国谷歌公司就是一家具有远见力的公司,他们认识到科技的发展趋势,他们很早就投资了一家研发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公司,这家公司研发的计算机被称为「量子计算机」,可以取代现有的计算机技术,但是由于技术的超前,很少有投资公司关注他们,只有谷歌公司充分认识到未来的发展才敢去投资。现在「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了,这时其他投资公司才意识到自己没有远见力,让谷歌公司抢到了先机。其他公司的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缺乏认识确定性造成的,他们对确定性的认识不足,就很难能预测到未来。未来只有两种人,一种人可以看到,而另一种人什么都看不到。你会是哪种呢?可以看到就是要有洞察先机的能力。运用「以静制动」的方法,也就是伯勒斯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提出的「未来标杆学习法」。我们可以在学习工作中灵活运用这种方法。比如,你现在是一家生产某种产品的企业,你就可以找到这个行业的领头羊,模仿他们的经营生产,但是如果你只是这样做,就算你能追上领先的企业,也只是处于模仿的阶段,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略过当前的生产模式,以硬趋势和未来的确定性为跳板,找到未来的最佳方式。也就是说,应该考虑哪些领头羊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如果找到就直接做,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洞察先机这个原则更好的预测未来。当然了,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能精准地看出硬趋势。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人类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紧接着美国在当年的12月也发射了卫星,但是美国并没有停留在只是发射卫星这个事上,而是集中全国的科技力量,经过艰苦努力,最终在1969年第一次成功登上月球,美国的登月成功不仅超越了对手,而且为后来的科技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后才有了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包括我们现在使用的互联网技术也都是当时的产物。美国的登月行动可以说是完美的诠释了「未来标杆学习法」的精髓,这种洞察先机的运用使美国的科技处于一种领先的地位。「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去做。」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黄金法则。《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可以让你深刻的理解「远见力」,同时也会让神奇的「远见力」带你理解未来,会让你避免「如果奏效,就已经过时」这种境地。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下生存下去,就更需要运用好这七个原则。

用好这7个“金刚钻儿”,揽未来于眼前

“明天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每个人在展望未来的时刻,都想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期许。未来到底什么样儿?我们如何让自己的未来变得可期许?有时候对未来的恐惧不是来自未知,而是来自不可预料性。若是能有一种工具,能够探测到未来的触点,那将会多么振奋和鼓舞。丹尼尔•伯勒斯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向我们传授了探测未来的7个触发器,每个触发器之间逻辑结构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将“闪现的远见力”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呈现在你面前,让你沉浸其中,燃起了丝丝缕缕的希望之火,原来未来尽在掌握,是不是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欣欣然呢?作者丹尼尔•伯勒斯是一个逻辑非常严密的未来学家,他在过去的25年里,精准预测到的新科技趋势不下百例,也预测出科技将改变生活。不是占卜算卦,不是掐指一算,而是依靠七个触发器,掌握好这七个触发器,就好比有了7个“金钢钻儿”,让我们有底气应对人生中的那些瓷器活儿,揽未来于眼前。来吧,一起来看看那些魔力四射的“金刚钻儿”!一、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把握什么是硬趋势,什么是软趋势,用硬趋势来预测一定会发生的事情,然后用软趋势去打造更好的期许。正如同我们一定要老去,这是硬趋势。但我们如何“老出水平”是软趋势,我们可以用知识与智慧让自己优雅地老去,让自己在衰老的同时享受越来越醇厚的生活底蕴。如果我们一定要与岁月抗衡,不甘心皮肤的松弛、抵触已经长出的白发,整日因为这些衰老的痕迹而郁郁寡欢,那就错过成长路上的很多风景。所以,我们要学会把自己的硬趋势列出来,认识硬趋势,不为必定的结果而作无谓的纠结;同时找到自己的软趋势,看到自己能够改变的部分,把软趋势中的能量发挥充分。二、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俗话说得好:机会从来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你身边隐藏的那些先机,你是否能够洞察得到呢?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忙碌的生活让大家产生了“忙、茫、盲”,我们不能光忙着低头拉车,而忘了抬头看路。生活不只是处理危机,更应该是把握契机,把握好契机,或许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危机。微妙之处就在这里。你是否在危机到来的时候,有一颗冷静的心来思考一下契机呢?这一章节中有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为了加快速度,我们愿意放慢脚步吗?这是一个哲学的辩证观点,与“磨刀不误砍柴工”异曲同工,但是人们却常常急着赶路而忘记思考。我们需要问问自己:什么是我将要遇到的问题?我未来几周、几月、几年内会遇到什么问题?我的配偶、我的孩子、我的父母以及亲人将会遇到什么问题?不要等问题来到眼前才行动,而是要先发制人,去洞察其中的机会。你的未来十年、未来二十年,是怎么样的一种生活?你会因为眼前的忙碌而忽略对未来的展望吗?三、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变革是个战略性的大概念。或许在这一章节你看到的案例有些枯燥甚至晦涩难懂,技术的八个路径,三大数字油门化、3D虚拟环境和超级智能代理……但是,这都将与我们息息相关。当社会发生这些划时代的变革,而你能否找到自己的优势,弱水三千,你能否取到“一瓢饮”呢?记得十几年前刚参加工作时,办公楼上有一个机房,里面有几台电脑,有专门的打字员来负责打字。当时组织各类电脑培训班,很多人以为有机房打字员,为什么要学这种难懂的东西呢?后来,电脑化办公普及,现在不会电脑的基本技能就相当于“文盲”了。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会映射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在这一章节的最后提到--请记住一点: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我再加一句:不去做,然并卵。正如:电信不努力,成就了微信;邮局不努力,成就了顺丰;商场不努力,成就了淘宝;银行不努力,成就了支付宝;你不努力,就会被别人取代。四、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问题)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时候,你所纠结的问题并非真正的问题,跳出来,或许就是另一个答案。这一章节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剥洋葱”,像剥洋葱一样思考,把你的问题想象成洋葱的表皮,列出问题的组成部分,一层一层地剥离,每剥一层都要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它背后又是哪个问题?我怎么来消化解决它?”,一层一层问下去,终会找到你那个最核心的问题,把这个最核心的解决了,其他的皮毛问题都不攻自破。曾经有一段颓废的日子,浮躁而懈怠,我总认为是因为自己太忙,因为工作任务重,因为家务缠身,我没有时候做自己。当时我就从“减负”入手,放弃某几项事情不做。后来才发现,困扰我的不是事情多,而是浮躁的心态以及时间管理的混乱。当我转变了心态,用安静的力量改变自己,学会了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那些该做的事情仍然在做,还增加了“每天写作”这件事,一切井然有序,生活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五、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反其道而行,这是一个聪明的突破战略,有道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大家都挤一座桥,难免有人落水,或许回头一看,有一条蹊径通向目的地。近期有一个大型媒体公司成立,日常的报纸采编部、电视采编部是报名最多的,而新增设的新媒体部和舆情部鲜有人报,大家都对这个新领域不太了解,怕生。有一个朋友经过思考,以副科身份成功竞争上了正科负责人的位置。而有部分正科级干部报了常规部门,因为竞争过于激烈而降为副科使用,甚至还有的科级干部在竞争中失去了职位。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使你看到没有人注意到的机遇,也就能做到没有人做过的事。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墨守成规很快会变得过时而被淘汰。六、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重塑自己是一项隐忍并需要坚持的事情,因为这是个更新换代非常快的时代。当你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时,请改变自己。在我们本地,有一家婚庆公司,老板当年也是在企业中的一名炼铁工人,想当年也是端着“铁饭碗”的人,只要按部就班干好8小时,就有固定的工资。后来,因为喜欢摄影,便辞职出来开照相馆。面临一个新的领域,原来的专业技能用不上,只能重新学习,看事容易做事难,当一项技能用来养活自己,就要打造出更优秀的自己,工作时间也全然没有了“8小时内外”之分。他不断学习摄影技巧,当数码摄影兴起时,又专门到上海学习了数码技术,报了Photoshop培训班,学习电脑修片,后来又新上了摄像机,开始从事新婚录像,渐渐地,做成了一家婚庆公司,店面也从当时的一间房逐渐扩大到影楼的规模。重塑,其实是一种蜕变,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把陈旧的不再发挥作用的那部分删除舍弃,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并通过知识储备与智力支持来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七、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未来,要靠现在的努力来获得,但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苦尽甘来,方向不对的努力只会让你南辕北辙。所以,我们需要这7个金刚钻儿,诊断并医治未来路上的障碍与难题。未来,我们是用数据和信息说话,还靠知识与智慧来创造更多的价值?打铁需要自身硬,要想创造出更多的价值,首先要做到一个更优秀的自己。在书中的最后,提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每周给自己一个小时,称之为“明日实验室”,用这一个小时来审视自己的未来,静心想一下自己的硬趋势是什么,软趋势在哪里,社会的变化,企业的变化会给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什么?十年之后你将在哪里?过着什么质量的生活?……世界那么大,我们能看到多少?人生那么长,我们会经历什么?来吧,学会用这七个金刚钻儿,揽未来于眼前,在下一个风口来临之前,做好准备,搭上顺风车!这本书只看一遍是一种浪费,需要多次去看,因为当你所处的环境与状态不同,看书时的想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可以闲来再翻看,印证一下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困惑之时到书中找点良药。愿看到此书的你,收获满满。

如何拥有预测未来的超能力?只需这七招

看多了电影里面的各种超能力,就总想着:要是我也有超能力,那就太爽了!但电影终究只是电影,还是洗洗睡吧。最近却有一本书告诉我,只要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你就能预测未来。预测未来?哇,这超能力太酷炫,感觉就要掌握全世界,好激动!讲真,只看了内容简介我就决定看这本书了,由丹尼尔•伯勒斯和约翰•戴维•曼两人和著的《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先来看看吸引我的内容简介:假如未来是可见的,结果会怎样?投资者会播下财富的种子,等待收获确定性的利润;创业者会调整业务方向,下一个台风口会像航班一样准时到来;理解未来就是理解趋势。须知,趋势有硬趋势和软趋势之分,硬趋势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未来的变数。本书的主旨便是对这两者加以区分。作者所领导的机构是全球久负盛名的预测者,数百次精准预测到大变革,无一失手。本书首次公开作者精准预测的逻辑,以理解未来的7大原则构建“远见力”,甫一出版即登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受到美国商界精英的热烈追捧。如今,只有少数人具有“远见力”。“远见力”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跟随本书养成正确的习惯,你也能看到硬趋势。第一句就给了我无穷的想象:假如未来可知,结果会怎样?假如我能预测未来,我就是superman ,感觉要上天呢!最后一句“‘远见力’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跟随本书养成正确的习惯,你也能看到硬趋势”告诉我:只要跟着书本走,就有预测未来的可能。中间对作者丹尼尔•伯勒斯的介绍更是厉害,“作者所领导的机构是全球久负盛名的预测者,数百次精准预测到大变革,无一失手。”看到了吗?数百次精准的预测到大变革,无一失手啊!现在《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这本书首次公开作者精准预测的逻辑,告诉你“远见力”是怎样来的,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你说这么厉害的书能不看吗?我说的预测未来的超能力,就是作者说的“远见力”,只是我觉得用超能力来形容更酷一点。“远见力”就像是有时闪现的直觉或预告,但又比它们更进一步。因为远见力要综合这些感觉和直觉本能,还要加上时间的维度,它能让未来变得显而易见,是一种直观的把握,可以预见未来。赶紧来看看要系统地运用这种远见力,拥有预测未来的超能力需要哪七招:1.从确定性开始2.洞察先机3.变革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7.主导未来不是每一次闪现的远见力都会用到以上所有的招数,但大多数人会至少用过其中的几招。就好比音乐的七个音符,并非所有的旋律都会用到所有的七个音符,但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写音乐,你最好全部知道,因为你早晚会用到它们。著名的投资人巴菲特就曾说过他成功投资的诀窍,只有短短一句话“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说的就是第五招:反其道而行,这招已经为他赢得了数十亿美元。反其道而行能够成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当你看向与其他人相反的方向,其他人就看不到你所看到的东西了,它让你看见其他人忽视的地方,坚持下去,你就会开始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它将给你创新的能力。远见力也并非得事事出新意,有时,它是关于发挥想象力,以新的方法使用已有的技术。几乎每种已经存在的工具都能提供很多功能,但我们大多数人只使用了其中少数。如何使这些已存在的工具产生效益?我们可以使用第六招: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微软Word有4000种功能,你使用过几种?微软Word大家都在使用,可是有多少人使用过它的自动编写摘要功能呢?别人我不知道,但我是听都没听过。可实际上自编写摘要功能在Word中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是一项非常容易使用的软件功能,而且每台电脑都有。以后老板要是再突然给我一份120页的文件,让我在等下的会议上讨论,我就只需要几秒钟,双击鼠标,使用自动编写摘要功能,就可以制作简短的总结,开会时就不会无言以对。再比如互联网的先行者阿帕网,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被设计出来的,主要用于军事应用和高阶学术研究。而现在我们利用互联网搜索资料、购物,还用它来上课做功课。通过卫星进行定位原本也是为军队开发的。很少有人会想到,现在我们通过使用手机GPS找到最近的星巴克和银行。在这本《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的书里面,作者用了大量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他是如何使用这七招,看见不可见,做到不可能的。利用远见力发现思维的盲点、超越想象的边界、洞察未知的机遇,先发制人。在别人还未发现之前,看到不可见的未来;在别人还未做时,做成不可能的事。这就是远见力的意义。学会上面那七招,练就厉害的远见力,预测未来的超能力也就来了。

你看的越多,你看到的也越多

别人恐惧时你贪婪,别人贪婪时你恐惧。当你看向与其他人相反的方向,其他人就看不到你所看到的东西了。远见力是你转变视角,愿意弯下腰和膝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看到并掌握目前及未来的趋势。它告诉你如何通过看到可能性,转变不可能。C1:从确定性开始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软趋势可能会发生。找出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专注于你能确定的事情。C2:洞察先机生活不只是处理危机,更应该把握契机。试问,为了提高速度,你愿意放慢脚步吗?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不,因为在他们看来,快即是快,慢就是慢。但事实上,正如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谚语,在当下社会,如果我们真的追逐快,就更应该在恰当的时候慢下来,学会去停、去看、去听。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一些科学技术以保证我们的快。C3:变革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在一个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如果一直被动被时间裹挟,那么必将失去越来越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因为一切都太快了。很多事情已经不只是变化,而是完全颠覆,形成变革。无论我们的情感是否可以适应,无论我们的理性是否可以理清思路,它都会一刻不停歇的变,彻底改造这个世界。C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有没有尝试过剥洋葱?除了泪流满面之外,有没有更深刻一些的体会?没错,现实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会遇到问题,说出一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分析却很难,因为这个过程就像剥洋葱,你会越来越发现,你以为的真的只是你以为。很多个问题,隐藏于洋葱的中心,等着你一步一步剥离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慢慢的发现真相。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不妨先跳过那些自以为是问题的问题,回头好好审视,发现她的本质。C5.反其道而行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这句话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很盛行,可是直到我看到一个跑步的例子时,才算有一种恍然大悟的体会。顺着跑时,我们需要不断避让跑在前面的人,而逆着跑时,迎面而来的人会主动避开你,而你只需要在自己跑道跑就好了。顺着人们关注的方向反向思考,寻找被忽略的领域,或许你就会找到很忽视的机遇。C6.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节日被重新定义之后,我们看到了价值上万的月饼,粽子礼盒。手机被重新定义之后,它再也不仅仅是一个可以通话的通信工具。换一种视角,不去关注热点中的热点,当人们都关注红花时,不妨捎带改善她的绿叶,也许会有另一种收获。学会重新定义,就是去发现一个新的机遇。只有主动定义时代的人,才不会被时代定义。C7. 主导未来“你向哪儿看,就会去往哪儿”“我们总在收拾烂摊子,总是火烧眉毛,哪儿有时间认真审视未来?但就是因为没时间,才要特别匀出时间把它放进日程里,跟自己约好洞察未来,那毕竟是你的下半辈子,每周抽出一个小时,不值得吗?”尝试去分析自己,去分析形势,去寻找硬趋势和软趋势,去辨别周期变化和线性变化。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做主。你哪儿看,你就会去往哪儿。

咨询业的视角

这本书是咨询业的视角.咨询业解决问题的方式, 按照我的理解, 首先,有一套近似合理的通用性严密高度抽象框架; 其次,对于具体行业, 对抽象框架进行具体化, 以适应这个行业的特性; 再次, 将一个行业的小珍珠 卖到另一个不知道这个点的行业.这本书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来理解.作者熟悉很多小珍珠, 所以书里的各种小故事是很好玩的, 时常看一看, 能激发一些有趣的创意. 作者的在抽象层的认识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你深入到具体行业, 一定要要谨慎. 在剧烈的竞争下,能活下来的企业都有活下来的理由,以及历史原因. 在不熟悉惯例和历史的情况下, 要仔细调研观察. 在具体行业 和 咨询视角, 都要留半边身体, 以一方审视另一方, 永远从两个角度审视行业.

能预测未来,就能做好一次特卖活动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我断续看了一个月,一直想提笔写点什么,要么就加班没时间写,要么就大眼瞪小眼没思路写,这周末做完眼镜特卖以后,回来就抱着这本书哭了起来,没有那么多早知道,但是可以总结经验下次再来。《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由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和畅销书作者约翰·戴维·曼合作所著,首次公开作者精准预测的逻辑,掌握灵光一闪的远见力,让未来变得有规可循,把控即将要发生的问题。我萌发组织奢侈品眼镜特卖活动的意识,完全是因为被太阳晒得睁不开眼睛,恰好我们公司是德礼高集团(全球三大眼镜制造商之一)的特通渠道代理,所以就去申请了眼镜夏季特卖活动,活动在8月13、14号已经结束完成,所以我想总结一下特卖活动的收获和《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给我的启发。首先,我们要学习远见力的概念。远见力是你转变视角,愿意弯下腰和膝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看到并掌握目前及未来的趋势。牛顿被苹果砸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小鹿被太阳晒化想来一场特卖改善生活,前者是典型的闪现的远见力,后者我希望也是(还需要继续学习)。未来学家丹尼尔在书里告诉我们,远见力包括五种感官和第六感,综合使用这些感觉和直觉本能,再加上时间的维度,就能预测未来。把握未来(培养远见力)的7个原则分别是:1、从确定性开始;2、洞察先机;3、变革;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7主导未来。你知道今年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但不能确定是和家人过还是和朋友过,这个就是远见力中的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以眼镜特卖为例,8月13、14号举办是一定会发生的,但现场的情况则是不定的,可能会很火爆,也可能人烟稀少,我希望的结果是现场火爆,所以我需要为此做出改变,增加宣传渠道,提高知名度。这就是从确定性开始,折扣实惠,时间地点已定,要据此作出努力改变实际情况,在硬趋势的方向上及时调整自己顺从软趋势,但是很遗憾,在这次特卖活动中,我连第一点都没有做好,导致现场很冷清。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就是洞察先机。在特卖活动中,我知道的是折扣力度非常之大,场地交通方便,时间在周末,天时地利人和,为此我做出了一些动作:1、通过社交网站去宣传;2、给目标人群寄送邀请函;3、在白领外卖中夹带邀请函;4、与合作场地商量帮忙宣传。然而似乎只有第1个动作略有成效,被吸引购买的都是亲戚朋友同学,在洞察先机这块,我又丧失良机。应付外在环境而做出的改变,通常让人疲于奔命,由内在启动的改变,则是有目的、有建设性的。在活动之前要先问问自己,目标人群是哪些人?如何吸引目标人群过来?如何给目标人群的购买减少阻力?应该先想清楚这些问题,再作出相应的动作。在做特卖之前,我有了解过做特卖的平台很多,除了唯品会这样的大咖以外还有很多,那么如何在小而精中杀出一条路来呢?我错认为是折扣,因为这次的价格都要低到尘埃里去了,但结果证明,大众对于品牌的认知不强,很容易导致变革失败,所以折扣不能成为变革的武器,但我并没有因此心灰意冷,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在这条路上我会不断尝试,找到大家在特卖方面尚未发觉的需求。这就是丹尼尔说的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优势 ,以3D虚拟环境和智能代理为例,怎么样才能让特卖变得更加有意义?我把特卖不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准备时间过短、经验不足、地段人流量少,但是我在书里看到一句让我满头大汗的句子,跳出你所面临的问题,因为这些都不是真正的问题。如果要准备下次特卖,提前半年准备、也有了这次经验、找一个人流量更大的地方,我能保证特卖会成功吗?并不能。如果我专注解决这些问题,下次再失败,我如何面对?所以在跳出自己面临的问题这个原则下,不能妄下判断,我要做的是跳过这些问题,找到一个能让特卖会跳过稀缺原则、让分享成为新的游戏规则的方法。在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这三大原则中,同样有很多实用的建议可以用在策划一场特卖会上,我知道成功的捷径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但是科技在打破世界的壁垒,如何让自己的行为与别人有所不同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命题,丹尼尔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给到的建议可以作为参考,但是大家(包括我自己)不要觉得说看过这本书以后就能够怎么样了,一定要自己去思考,行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一双强有力的脚,还需要一个时刻保持清醒的大脑,这样才可以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我在反思这次的活动,也在准备筹划新的尝试,我认为,读完每一本书都要有扎实的收获,以此文勉励自己。

远见力-预测未来的智慧

人类最为重要的天赋是,思维可以跳脱身体之外,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无论是茫茫宇宙的广,还是漫漫岁月的深,思维无所不及。毫无疑问,善于运用人类这一天赋的人,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世界短跑冠军也无法在下一秒就跑到地球的另一端,但是身体不够健全的霍金却可以借着想象力和逻辑推理“看到”宇宙的全貌。世界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未来和现在只在咫尺之间。仅仅是快速应对变化已经来不及,还要未雨绸缪。我们知道,现在的我们是取决于过去的,那么即刻就要到来的未来,是由现在决定的。试着放弃从“后视镜”观察世界,拿起“望远镜”,变成活在未来的人。一. 分清硬趋势和软趋势看过《Inside Out》的人也许记得,到达思维快车的两个捷径是“抽象思维”和“想象力”。前者是推测未来,后者是创造未来。“远见力”里把基于事实规律推测出的未来叫做“硬趋势”,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影响的未来称作“软趋势”。想要预测未来的人,第一个应该学会的是,分清硬趋势和软趋势。从硬趋势出发,进行预测;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软趋势。硬趋势: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者客观客体得出的推测。未来一定会发生,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以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可能会发生,是未来的变数虽然这里给出了二者的定义,但是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上,我们常常混淆二者。因为即便数据是真实的,趋势却可能是软的不能再软。能够被用来当做硬趋势的依据的数据是具有以下两个属性之一:周期性、线性。具有周期性的事物有:四季、昼夜、潮汐、股市的涨跌、流行......具有线性的事物有:人的衰老、全球化、数据信息的增长、网速、计算机处理速度......预测未来,很大程度上在于找到具有线性规律的事物,并区分它与周期性事物的区别。因为线性属性注定了他们只向一个方向发展,并且不会下跌。在科技领域,有八个具有线性属性的硬趋势。如果您正在考虑加入一个行业,那么背离以下规律的行业就不要尝试了,它们活在过去,只是依然苟延残喘。科技的八大硬趋势: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产品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汇聚化记住,这些是硬趋势,即未来一定会发生的定数。一切违背这些规律的做法,都是倒退。二. 忽视竞争,另辟蹊径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中生存?答案是不去竞争。别人做什么你也做什么,并且试图比别人做的更好,价格更低,这是过去的逻辑。把重点放在竞争上是一个灾难,会使人陷入永无止境的追赶游戏中。一个市场的注意力是固定的,竞争者多意味着收益变小,想要做的比别人好,意味着投入变大。总是扎进当下最热的领域,意味着你必须付出更多,并且收益更小。亚马逊没有和实体书店正面竞争,而是拉开了网上书店的先河,结果是不仅自己赢得盆满钵丰,而且在短短的几十年就威胁了全球的实体书店,非正面竞争,却打了胜仗。在大部分实体书店都纷纷倒闭的时候,聪明的商人却洞察到了人们需要一个看书场所的商机,将咖啡厅和书店结合起来,从而避免了破产的悲剧,并带来了新的生意。类似的成功经验不计其数。大众的“甲壳虫”,星巴克的咖啡厅,苹果的智能手机,香奈尔的小黑裙......在大家都一拥而上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冷静,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是: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使你看到没有人注意到的机遇。巴菲特有一句话和这个观点异曲同工:“别人贪婪的时候我谨慎,别人谨慎的时候我贪婪。”三. 放弃安全感,拥抱不确定性只要有软趋势的存在,未来就一定是不能百分百预测的。可是恐惧是人类的本能。女人让丈夫发誓永远爱自己,老人握着看得见摸得着的存款不肯投资,大部分中年人都收紧裤腰带存钱买房。誓言、存款、房产都不是安全感的保障,具有应对变化能力的自己才是。在我父母的那个年代,赶上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第一批下海的人都先富了起来,那时候炒股的人都赚了大钱。可是,那时候做生意是新鲜事,做买卖的人的社会地位很低。父亲是国家教师,是最被当时人尊重的职业。父母准备在自己的岗位上干一辈子,但是依然没有逃过下岗的命运,危机到来时,他们已经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了。那时候的国企员工很多在40-50岁的时候,去私有企业做保洁保安、去别人家做保姆、或者借点钱做点小生意。一辈子在国有企业,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变成了社会上的边缘人,这样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追求安全感是人的本性,可是生活是残酷的,新生势力不断的推翻陈旧思维。看到趋势,走在前面的人,可能一开始不如周围人过得好,但是趋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越来越好。而安于现状,被时代推着走的人,就势必要面对应对危机的那一天。如果让你选择,是想在年轻的时候勇于接受挑战,还是在上了年纪的时候被迫改变呢?“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当年班级第一通常是这个班里发展中等的”放弃追求百分百的安全感吧,他是年轻人成长道路上最沉重的负担。四. 具有稀缺思维的人没有未来困在当下的人,没有时间思考未来;贫穷的人,没有余钱投资未来;心理只有自己的人,没有人帮助他们创造未来。总之,具有稀缺思维的人还活在过去,是没有未来的。具有稀缺思维的人,其思想表现在各个方面。他们认为世界是零和博弈,你死我活。所以喜欢竞争,不善于合作;喜欢收藏,不乐于分享;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安于把自己放在有机组织的一个合适的位置。共赢思维是他们本质上排斥的。稀缺思维是前人遗留下来的,在信息和资源匮乏的过去,这个思维可以很好的保护我们,谁掌握更多信息,谁就会闷声发大财。但是在信息过剩的今天,在任何事情都需要协作的今天,我们必须顺应着时代的发展,把自己看成是即将复苏的一个巨大有机体的一部分。凯文凯利在《必然》里说,凡是有助于这个巨人苏醒的人和事都将得到祝福,凡是妨碍它的都将被时代淘汰。往大了说,一个公司的CEO,事必躬亲,而不是着眼思考公司的发展方向和解决核心问题,那么无论TA多么辛苦,也很难带领公司取得成功。往小了说,我们的头脑就是我们的CEO,在每天/每周/每月/每年最清醒的时候,一定要抽出时间思考未来和分析目前自己应该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每个问题下面,都隐藏着一个机遇对表面的问题要抽丝剥茧,找到核心问题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解决一个核心问题上这才是我们在清醒时刻最应该去思考的。是不是忙到没时间思考?那就永远无法走出当下的困境。具有富饶思维的人是怎样的呢?相信人格是未来的通用货币,讲诚信善于合作乐于分享信任、合作、分享是塑造未来的至关重要的力量。《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永远和信息的传递速度成正比,带宽的增加、处理器速度变快,存储空间无限、人工智能的到来,数字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接受,未来都近在咫尺。今天,你活在当下,那么明天你就被世界淘汰。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为未来打算,锻炼自己的远见力。远见力,或许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提前预知未来,也许你也可以!

今年夏天南方大面积的暴雨,导致很多城市出现了暴雨过后的疑难问题。然而事实上,气象局很早之前就已经发布了今年厄尔尼诺现象今年会很严重,类似于1998年,异象天气出现,我们早已经知道。有人及早关注一些南方水利的股票早早购买,而绝大多数人无视这种预测信号,直到暴雨来临叫苦不迭。以前看到有人说,三年以后你在哪里,取决于你现在在做什么。然而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准确预测的未来,知道自己现在该为将来做些什么,多数人浑浑噩噩就此一生,随波逐流。然而有些人却能够乘风破浪,借着趋势的力量赢得个人的未来。这本《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就是一本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预测未来能力的书,作者丹尼尔·伯勒斯就是成功运用书中的7个原则,帮助自己的公司走向成功。作为普通人,也很有必要了解这七条原则分别是什么,如何应用,从而帮助自己提高预测未来的能力,拥有准确的预知未来的“闪现力”。这七条原则分别是:1.从确定性开始未来的趋势有一定会发生的定数,也就是硬趋势,也有各种变数,即软趋势。分清自己的周围哪些事情是硬趋势,哪些是软趋势,从那些确定会发生的事情入手预测未来。而事实上,我们因为心理上的认知偏差,导致我们常常对那些负面的、解决不了的、不确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事情倍加关注,越是关注这些,我们越是对未来感到茫然,觉得自己束手无策。所以,学会区分辨别软硬趋势,从而知道从哪去找确定性,未来才可能清晰可见。2.洞察先机也就是根据自己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在现在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变革时时发生。我们必须做到先发制人,才能真正在未来走得更好。要想拥有洞察先机的能力,首先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拥有这样能力的信心和决心,懂得生活工作中哪些事情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不要让自己时刻忙碌于应付紧急的事情,学会管理时间,学会管理机遇。当自己觉得对于未来非常没有把握的时候,运用“停、看、听”的方法,帮助自己提高洞察力。适当的停下来,拨出固定时间训练自己的预测能力,询问自己,哪些问题在将来三个月半年一年,三年甚至十年后会出现?结婚,生子,父母老去,这些都是必定会发生的事情,自己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现在该采取什么措施以防未来的问题等等……倾听自己直觉告诉你未来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循序渐进的锻炼自己的能力。3.变革(根据科技趋势发挥自己的优势)诺基亚倒下了,它说:我并没有做错什么。然而它依然被智能手机狠狠的抛在了身后。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革,旧的彻底被抛弃,新的被所有人拥抱。想想十年前的随身听,mp3,现在谁还用呢?事实就是这么的残酷,什么都在变,而且变的很彻底,所以我们也必须拥有独特的能力和别人没有的优势,才能保证我们在将来不被时代淘汰。新时代的黄金法则不仅只是企业要重视,每个个体都应该有所反思。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铁饭碗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每个人都应该在这个变革不断的时代里思考自己真正的优势是什么,努力把自己的长板发挥到极致,做到无可替代。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以前在《读者》上看到一个故事,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看到动物们跑出栅栏,以为是栅栏不够高,于是不停的升高栅栏,然而动物们还是轻松的跑了出来。结果才发现,原来是栅栏破了洞。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认知偏差的缘故,以及急于想要解决当前的紧急问题,常常无法看清楚真正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导致我们忙了一通,却毫无效果。所以,当我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冷静下来,把问题拎出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我们才会发现真正的问题可能并不是我们当前正在解决的,跳过目前的棘手问题,换个角度,也许轻松就能解决。5.反其道而行著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解释他的投资秘诀仅仅一句话:“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世间多数人的普遍看法往往不见的对,我们要克服从众心理,学会观察,努力克服自己的懒惰因子,学会思考问题的真正所在,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忧我笑。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变革的时代已然来临,固步自封是不行的。对于企业而言,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学会忽略竞争,重新定义企业的一切。找到真正的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去应对,对于个人而言,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的本质,重新定义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更多自己不曾做过的事,努力尝试,重塑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要敢于尝试新的事物,敢于与众不同,看看自己的对手都在做什么,然后直击问题所在,另辟蹊径。7.主导未来未来的我们是什么样的,由现在的我们决定。如果我们自己不去积极改变积极塑造自己的未来,那么我们的未来很有可能由别人主导决定。你看向哪里,就会去往哪。所以,积极的给自己一个具体的未来远景,努力行动实现它,未来,将在自己的手中。这本书通过7个原则帮助我们在练习中拥有准确预测未来的远见力,那么,想要发挥远见力,不妨问问自己: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自己能确定什么?不久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自己将会遇到哪些问题?该如何防患于未然?最重要的一点,为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现在该采取什么措施?相信每一个不甘于随波逐流的人都愿意努力思考这些问题,从而帮助自己拥有美好可见的未来。

掌握了这7个原则,你便拥有“预测未来”的能力

你相信世界上存在着一种能够预测未来的能力吗?说实话,我是不太相信。如果真的有这种力量,那么人人都能轻而易举的获得成功。但是,我的这个观点是在没有看《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之前所持有的。因为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里,它会告诉你,预测未来的能力是真的存在。一旦你学会了它,就能揭示隐藏的机会,并帮助你解决最大的问题,它在这本书里被称为“远见力”。远见力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它会让你转变看待问题的视角,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能够让你窥见并塑造未来。书中提供了7个触发器,作为对远见力的培养。它们有的环环相扣,必不可缺,但有些却能独立运用。因此,我觉得你有必要对这7个触发器好好的琢磨琢磨。第一个触发器:从确定性开始确定性是什么?就是通过一些信息,让大家看到原本就存在的事实。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显著的变化找出确定性,一种是周期性变化,另外一种是线性变化。周期性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四季更替,天气变化等。而线性变化却是非周期的、它并不是循环往复的,只往单一方向发展。年龄就是线性变化的,人们的年龄只增不减,只向单一的方向发展。其实无论是周期性变化,还是线性变化都只是一种变化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上,我们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但需要注意的是,趋势又分为硬趋势和软趋势。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硬趋势是无法用外部力量进行改变的,而软趋势却是你可以通过行动改变。简单来说,如果你能找出硬趋势,你就能看到未来。如果你能找出软趋势,你便能打造未来。第二个触发器:洞察先机书中说,90年代流行一个口号:主动,指的是为生活中的事承担责任,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主动解决的是今天的问题,为了能够避免问题恶化,我们还需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然后采取行动,先发制人。主动是因为反应灵活;先发制人是因为洞察先机。从主动反应到先发制人,从被动反应到洞察先机,赋予了变化的含义。先发制人,是指预先看到问题,防患于未然。它是从内在开始改变,不再等待外在改变后才反应。通常应付外在环境而作出的改变,经常让人疲于奔命。等到危机出现时,也为时已晚。想要打造自己的未来,把握自己的命运,由内而外的发生改变,唯一的途径就是洞察先机。第三个触发器:变革你知道变革与改变或是变化的区别吗?这两者为程度上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发展到极端,就变成了质的区别。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说,变化/改变是让某事或某物与现状不同,而变革表示进行了彻底或巨大的改变。变革意味着做一些与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东西,它代表着“解放思想”,进行创新,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我们有时候必须要进行变革,否则就意味着淘汰。变革一定会发生,就在我们的身边,无论你希望与否。就像互联网的发展,是人们发展史上最大的变革之一,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世界。第四个触发器:跳出你面临的问题我们有时会被眼前的问题所困住,浪费了不少经历和时间,却依旧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远见力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路径。书中说,与其花时间直面最大的路障,不如简单地跳过它们。这并不是一种回避或拖延,而是使以前看不见的危机公开化,让我们采取果断的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关于这部分的内容有一段这样的解释,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关键在于认识到,摆在眼前的并不是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它可能只是来干扰我们的视线的,真正的问题其实藏在这些错误之后。跳出你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走出既有的情况来获得更清晰的视角,这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机会和新的想法。第五个触发器:反其道而行根据上述的内容,我们发现,最大的挑战和我们认为的最大挑战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有一种方法可以让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注意大家都在看的地方,然后看向相反的方向。逆向思考这一策略往往能够以惊人的速度揭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化无形为有形,甚至能解决你浑然不知的问题。墨守成规是我们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大障碍。我们必须要学会创新,学会改变,学会突破。关于未来,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未来与过去冲突时,未来总是赢家。在这部分的最后书中说,反其道而行是一个聪明的突破战略。今天它具有更特殊的意义,因为在很多方面,我们的世界正在经历强烈而快速的变化。第六个触发器:重新定义和再创造21世纪,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变革。这个世间没有变化的东西就是变化。这些东西就意味着我们不能走回头路,不能停滞不前。想要生存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再创造和重新定义。这一部分所介绍的是进行由内而外的变革所需要的创造性策略。变革是变化的加速、放大版。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是利用变革之力的一种方式。变革是世界和未来发展的硬趋势;重新定义和再创造是软趋势,在事情发生之前改写自己的历史。再创造不能等同于调整、转变、添加功能。一旦被彻底改变,事物将永远回不到原状,因为再创造掌握了变革的动力。我们要由内向外的改变,主动的寻求改变。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是时候停止缅怀“旧日时光”了,我们要开始重塑新的日子。第七个触发器:主导未来通过上述的6个原则,我们可以精准的看到未来某些要素的确定性。但是,未来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看法。《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以独特的视野向我们介绍了世界未来的改变,以及能够利用未来的变革方式。远见力带给了我们各种创意、想法,它不仅仅只是一种工具和策略。通过上述的学习我们看到硬趋势和软趋势、预测、变革、反其道而行、跳过你最大的问题等这些原则,这些都是培养远见力宝贵而重要的步骤。但我们还需要有一个更大和更包容万象的原则:积极塑造自己的未来。远见力是发现思维的盲点、超越想像的边界、洞察未知的机遇。作者在书的后记中说:“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希望这本书能带给你一些新的想法和新的改变。

有了这七点,开启你的第三只眼

在这个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世界了,每个人都不知道下一个变化会怎样,这也是我们产生迷茫的原因。有人说,如果十年前我知道楼市会这么火我当时肯定也去炒房了;也有人说,如果我知道现在互联网这么火,当初我就去学习计算机了!其实,未来是可以预见的,这样的能力也是能够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如何做到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会告诉你。这本书一共分为七章,分别是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们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和主导未来。这七章刚好是训练你的洞察力的一个流程和步骤!1.从确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去关注不确定性的东西,比如说明天下不下雨,她爱不爱我,当你越关注不确定的事务时,你就会越迷茫,越不知所措。变化是唯一不变的,我们可以通过周期性变化和线性变化来找出确定性,周期性变化像股票涨跌,季节变化,房地产,动物迁徙,而现行变化类似的有人口的增加,信息数据的增长,电脑的运算速度等。大家都知道“风口”,找到了风口猪都能飞起来,这个风口就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而作者将趋势又分为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机遇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情得出的推测,而软趋势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一定会实现,是一种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是未来的变数。远见力就是找出硬趋势,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打造未来。硬趋势有很多来源,一种是人口数据,一种是科技进步。毋庸置疑,科技的进步一定是硬趋势,这个是任何人和公司都无法阻挡的事实。2.洞察先机(基于你所指的未来,确定策略)我们会去解决问题,但是我们要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问题,然后抢先采取行动。而先发制人的前提就是洞察先机。怎样才能洞察先机呢?停、看、听!停:放下手中的问题,找到固定时间自我训练,成为一个洞察先机的人。看:预测一下未来,不要只解决当下的问题,要看到将来会发生的问题。这里可以用未来标杆学习法。听:倾听直觉告诉你未来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上一章也讲过科技的进步是硬趋势,书中也告诉大家科技进步的八个路径:1.去物质化2.虚拟化3.移动化4.产品智能化5.网络化6.互动化7.全球化8.汇聚化3.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变化以为这本质上继续做同一件事,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异,变革意味着做一些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事。里面的一句话让我影响深刻:远见力解决能源成本上升的办法是通过提升程序本身的智能化来变革我们队燃料的使用。要知道这本书可是在09年前后写的,那个时候就能预见到现在的生活,可见作者真的具有良好的预见力。这一章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网络的预测,我们会进入web4.0,关键活动将会是智能化,没有世界变不成它的样子,只有你想不到世界将会变成的样子!而关于互联网的体验就是个人助理!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 这并非你真正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碰到问题会去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是,陷在问题的沼泽中,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而跳出你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指走出既有的情况来获得更清晰的视角,这往往会触发远见力,从而带来新的机会。5.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逆向思考往往能以惊人的速度揭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化无形为有形,甚至能够解决你浑然不觉的问题。这个让我想到了一个90后,当年伊拉克战争,所有的中国人都忙着逃回祖国,而他认为所有的商人都回来了,而伊拉克的人民依然需要贸易,所以从国内来到伊拉克,由于只有他一个人,所以很容易的把所有的生意都包揽下来了,狠狠赚了一笔。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再创造不能等同于调整,转变,添加功能。一旦被彻底改造,事物将永远回不到原状,因为再创造掌握了变革的力量。这个非常容易理解,在十年前谁也不可能会认为手机能够电话、短信、视频、购物、音乐这么多的功能,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给手机带来了更强大的功能。所以你要做的就是重新定义和再创造。7.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塑造未来首先需要有智慧,其次要有合作精神,而信任是塑造未来的第三股力量。这本书看一遍的时候只会对其中的某一条有认同感,而看了几遍之后深深被作者的那种系统化所震惊,以前觉得那种能够抓住机遇造就成功的人是天生了,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他们所用有的远见力是可以通过书中的七个步骤锻炼出来的!在被人没有发现的时候你能看见,在别人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你已经行动,这就是创新。为消费者创造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的隐藏在自己身上的需求并满足他,你就能获得巨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关于闪现的远见力

我们都知道有远见力的重要性,它能帮助我们抢占先机,能够让任何人窥见并塑造他或她的未来,揭示隐藏的机会,帮助我们解决最大的问题。而《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的目的就是向我们展示远见力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让我们能在职业生涯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它。本书分为7个章节,这七个章节也是运用闪现远见力的7个触发器:1.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2.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3.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情)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7.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我们常常自我设限,把重点放在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列出已经知道也能办到的事情上,别将自己困在“做不到”的牢笼里。每当遇到不能确定的事,先搁在一边,专注于你能确定的事情。什么是确定的事情呢?周期性变化和线性变化的事情就属于可预测事件,四季更替、作物生长、动物迁徙、潮涨潮落等都属于周期性变化的事情;年龄增长、人口增长、全球化等都属于线性变化。从很大程度上看,远见力就是要认识线性变化,发现其与周期性变化的关系。要做到这点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有些变化不过是稍纵即逝,从中预测未来毫无线索;而有些变化则广泛而深刻,可以一窥未来。如何分辨二者呢?这需要我们能分辨好趋势,分清哪些是一定会发生的硬趋势,哪些是可以通过人为力量改变的软趋势。不要被未知数所蒙蔽,自问:“我确定的事情有什么?有哪些事情是我确定几周后、几个月后、几年之后一定会发生的?我如何发挥创意,运用这些确定性?”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洞察先机、懂得把握机遇的人,我们需要问问自己:“什么是我将要遇到的问题?什么问题是公司将面临的问题?我在未来几周、几月、几年后会遇到什么问题?我的客户会有什么问题?我的另一半、孩子、朋友会有什么问题?”不要等待这些问题的发生,要发挥创意先行解决。另外也要问自己:“我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后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通过哪些步骤才能达到?”看到这么多要思考的问题,是否对这本书有点退缩?这确实是一本比较烧脑的书,因为它主要是讲在大的时代潮流背景下,我们应该抓住哪些潮流?应该如何辨别哪些潮流趋势才是我们的未来。而且不仅仅是针对个体来说这件事,任何团体机构都都可以在书中收获有用的讯息,因为其中一个作者是未来学家,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过建议,并帮助他们发现创新的机会、解决经营的难题。这注定这本书的涉及面之广,探讨度之深,指导性之强。如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之广大,要清楚地勾勒出未来的生活蓝图,科技的趋势我们不得不知道一下,作者预测了八个趋势:1.去物质化2.虚拟化3.移动化4.产品智能化5.网络化6.互动化7.全球化8.汇聚化作者认为科技转变的速度是一定会加快的,未来科技巨浪将席卷一切,不管人们喜不喜欢,它一定会发生,每一类行业、每一个机构、每一个公司都会受到冲击,彻彻底底的变革。这场巨变会灾难性地破坏每一个行业的每一个方向,也会改变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唯有洞察未来的人能够幸免。我们常常都觉得迷茫,而作者告诉我们无需迷茫,一切的一切都藏在已知里面,我们只要细心挖掘,我们将能看到更多关于未来的线索,慢慢拼凑出一个确定的未来,并在恰当的时机把握住机遇,就能乘上时代的顺风车。整本书举的例子都非常的宏大,时间线拉得很长,看起来有点干涩乏味,如果是喜欢轻松愉快的工具书的不建议看这本书,但确实是满满的干货,作者非常清晰地展示了自己思考的过程,非常详细地分析了很多误区,耐心读下去,我相信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各色公司团队都有不同的收获。

未来已来:如何发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

著名的投资人沃伦·巴菲特解释过他成功投资的秘诀,只有短短一句话:“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可是偏偏很多人不信,等到股票狂跌才急迫地抽身而出。我们什么时候决心减肥?穿不下去年的裙子时。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戒掉坏习惯?体检查出各种指标不合格时。我们什么时候决定和孩子好好谈谈?当他们惹事犯错时。我们一直在等待,直到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才开始危机管理。今天的我们不想再坐以待毙,因为世界变化太快,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等到最后一刻去改变。丹尼尔·伯勒斯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并且为世界500强的企业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他与畅销书作家约翰·戴维·曼一同合著了《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以大量案例和方法论的形式告诉读者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读完书后,为了理清思路,我做了一个思维导图。1、过去不会重现,我们只会涌向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是周期性重演的,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分别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采取一系列的反周期措施,情况发生了些许变化。如今,《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提出“经济变迁是周期性的,所有的衰退都是暂时的,情况会好转,但复苏不会到来,过去不会重现,我们只会涌向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让我想起我们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因为在那个年代我的爸爸、邻居阿姨等等都是这一批“光荣”下岗的人,不过二十多年过去了,有人早已再就业养活一大家子人,有人因为没有其他技艺浑浑噩噩的过了这么多年,当然也有放手一搏进入商海获得财富自由的人。面对着时代的变化,下岗好比就是事业上的“失败”,但如同书中所说“失败最大的问题不是失败本身,而是我们常常慢动作体验失败,拖了几年甚至几十年,导致我们故步自封、裹足不前。”那么,今年的武钢、宝钢等钢铁行业的大裁员似乎又刮起一阵下岗风,我们到底是要去感叹经济不景气、时代变化快,还是着眼未来,停止自己的“慢动作失败”呢?2、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变化意味着做同样的事情,只是与别人不同。变革意味着做完全不同的事,而这场变革你不去做,别人就会做。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此洞察先机,引领市场变革呢?作者提供了这样一张图:当我们得出一项结论时,需要严谨的数据做支撑,而网络技术的爆发性成长使数据和信息不再是稀缺品,在时间管理如此流行的今天,时间才是越来越值钱的。为他人提供价值,分享知识和智慧而不再是一堆不明所以的数据和信息。《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提到一条新的关于企业的法则:“给予客户目前无法实现而一旦实现就会想要拥有的能力”。乔布斯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人,就是因为他曾引领了一次次市场变革。iPhone的诞生,宣告手机行业进入触屏时代,人们能随时随地地连接互联网。而iPad的诞生,则打破了传统笔记本行业的“呆板”,使笔记本产品更便捷、更休闲。顾客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一台iPhone,直到苹果递给他们。3、忽略竞争,把蛋糕做大在旧的原则中,价格和质量是竞争的两大要素,只要你能比别人做到更便宜或更好就能捍卫自我利益。而新世纪的企业组织不屑于竞争,因为他们已经跨越竞争,重新定义了经营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当亚马逊、当当等网站比线下实体书店的书折扣更低时,实体书店是否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呢?想想最近炒的火热的方所和钟书阁,就知道这个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书店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更是提供了一个可以放松、阅读和学习的地方,书店带给客户的体验不单单是体现在价格上,环境氛围的营造必不可少,真正的竞争点是价值创新。时下流行的在线学习和分享经济正是忽略了传统竞争,我们先把蛋糕做大,再去想怎么享用吧。4、应对当下还是审视未来?如果你读完《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学习并了解了远见力,但依旧只是回去应对当下的问题,忙于让自己脱离眼下的危机,看来你还没打算认真审视未来。书中提出,如果我们的下半辈子都属于未来,那么应该每周抽出一小时去思考未来,并把每周的这一个小时称为明日实验室。在明日实验室里,将现实的顾忌抛在脑后,从远见力的七个触发器入手:1.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2.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3.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5.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6.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7.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由于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有限认识,常常会创建无形的监狱。那么,远见力就是弥补思维盲点、跨越思想边界、把握未来机遇,甚至是先发制人的利器。前文已经提到了一条全新的黄金法则:“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去做。”还有另一条,那就是“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

反其道而行—看到可能性,转变不可能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rebacca(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75556037/在《爱情公寓2》第一集《我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里,吕子乔为了庆祝张伟结束单身生活,给张伟准备了一个终极单身夜派对。没想到几个人玩得太嗨,张伟居然错过了自己的婚礼。子乔和小贤两个人为张伟想了好几个理由,其中子乔给张伟想的一个建议特别搞笑:张伟开着车走到隧道的时候突然穿越到了1977年,还成为了插秧能手。子乔的理由很美好,可是张伟想象的画面更残酷,他的未婚妻小丽问了他一句:“那你有没有跟未来的自己留一个条子,赶紧买房啊?”每次看到这一幕就觉得很搞笑,但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预见未来,能够未雨绸缪。到底怎么样才能预知未来,帮助自己看到可能性,转变不可能?现在有一个人—丹尼尔·伯勒斯告诉我们他能够预知未来, 你相信吗?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财富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微软、谷歌、IBM、凯萨医疗、东芝、通用汽车、宝洁、美国运通、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安永以及迪士尼都是他的忠实客户。伯勒斯还成功创业并妥善经营着6家企业,他的演讲足迹遍布全球,并著有多本关于创新的书。他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里首次公开作者精准预测的逻辑,以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构建“远见力”,甫一出版即登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受到美国商界精英的热烈追捧。如今,只有少数人具有“远见力”。“远见力”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跟随本书养成正确的习惯,你也能看到硬趋势。远见力是你转变视角,愿意弯下腰和膝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看到并掌握目前及未来的趋势。它告诉你如何通过看到可能性,转变不可能。使用远见力的触发器就像走路。当你将走路的过程分解,会相当复杂,然而,今天你却能不假思索大步往前走。远见力也是这样。开始的时候,你要有意识地锻炼全部七个心理过程,一次一个,慢慢仔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得更自然,并最终流畅运用,几乎毫不费力。第一 从确定性开始我们常常自我设限,把重点放在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应该养成从确定性开始的习惯,列出已经知道也能办到的事情。别将自己困在做不到的牢笼中。每当遇到不能确定的事,先搁在一边,专注于你能确定的事情。检查生活和工作,把属于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列出来。列出影响生活的线性变化。检查你所从事的行业,把所有硬趋势列出来,这样就知道有哪些确定会发生。将不确定是否为硬趋势的项目剔除。检查你所从事的行业。把所有软趋势列出来,这样就知道有哪些是你能改变或影响的。不要被未知数所蒙蔽,自问:“我确定的事情有什么?有哪些事物是我确定几周后,几个月后,几年之后一定会发生的?我如何发挥创意,运用确定性?”建立在确定性之上的商业计划风险小。你的商业计划运用了确定性吗?找出一定会发生与可能会发生的过程,请你公司的同事,合作伙伴甚至客户给予意见。得出结果后,采取行动 ,共创未来。质疑自己的假设。列出清单,检查各个现象是硬趋势还是软趋势,是确定性还是可能性。第二 洞察先机先发制人,指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防微杜渐。让我们从内到外主动改变,而不是被强制从外面改变。下定决心成为一个洞察先机的人,懂得如何管理机遇。如果你在公司或其他组织工作,就下定决心使你的组织成为一个洞察先机的组织,把握洞察未来所带来的机会。问问自己:“什么是我将要遇到的问题?什么问题是公司将面临的问题。我在未来几周,几月,几年后遇到什么问题?我的客户会有什么问题?我的另一半,孩子,朋友会有什么问题?”不要等待这些问题发生,要发挥创意先行解决。另外也应该自问:我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后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要通过哪些步骤才能达到?第三 变 革变化意味着做同样的事情,只是与别人不同。变革意味着做完全不同的事。变化不是灵丹妙药。无论我们在什么领域,都需要变革,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每个专业、事业、企业或组织,未来几年势必都会发生戏剧性的质变,被彻底改造。回顾第二章技术进步的八个路径,问问自己这些变革将如何影响我的生意我的生活我该如何运用这些变革给我的生活和事业带来创新?问问自己三大数字化油门对我的生活事业和客户有什么影响。以能源、农业、医疗保健以及网络(未来的3D虚拟环境和超级智能代理)为例,问问自己,怎样才能让自己所在的领域和企业在未来几年成功变革?知道兼容并包原则的重要性之后,怎样找到新的创造性方式在这个行业整合新老技术,以产生更好的结果?怎样把握老客户和潜在客户尚未发觉的需求?起草战略,就销售,营销,沟通,协作和创新进行变革。纵观所有这些问题,发现可能性,请记住一点: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第四 跳出你面临的问题棘手的问题很容易成为看似无法绕过的庞大路障。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拖延和裹足不前。要解开我们最大的问题,关键要认识到这些问题通常并不是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跳过这些问题,而不是试图去解决它们,让头脑自由地探索,思考真正的问题。本章开头询问大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当你阅读这些内容的时候,是否领悟了要跳过问题的观点?不要停滞不前,要向前迈进。你无法看到真正的问题,往往是因为你被自认为的问题所蒙蔽忘掉你认为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一旦你忘掉这些自以为是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将浮出表面。像剥洋葱一样思考。把你的问题想象成洋葱的表皮,列出问题的组成部分,一层一层得剥离。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当你找到一个问题,要反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最终你会发现自己真正的问题,这个过程往往比你想象的更快。每一次只关注一个问题。有时问题看似复杂,许多环节都很棘手。不要试图去解决所有事情。继续剥洋葱,直到你找到可以解决的问题为止。向科技寻求帮助。今天的技术提供了解决很多问题的丰富选项。贵公司能不能找到一个很好的打字员,试试听写软件怎么样?产品或服务需要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想法,试试网上调查呢?看看你的客户想要什么。想好需要做什么,然后找到合适的技术工具来解决。不要妄下判断。先入为主的判断和下意识的评估,无论它们表面看起来多么合理,往往掩盖了真知灼见。跳到终点线。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解决方案,效果各异。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一些路完全没有障碍。问问自己能否跳过全部的问题。这让你解放思维、超越障碍。而这通常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在你的领域有什么遗留系统?问问你自己:“是否现在就应该明智放手,放弃旧的事物,跳到未来?”检查每个现行策略,问问自己:“这个战略遵循了稀缺的原则,还是基于丰饶的原则?”第五 反其道而行触发远见力有个很有效的方法: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使你看到没有人注意到的机遇,也就能做到没有人做过的事。列出你的竞争对手正在做的所有事,逐一检视,自问,我怎样反其道而行才能抢占先机?你所在行业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反向思考,寻找机会。将目标细分,审视各部分,问自己,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将其中的一个步骤,一个部分或一个因素反其道而行来取得优势?列出你所在的领域里所有人都在从事的关键要素或步骤,逐一检视是否有创新的方式,有没有办法做与其他人完全相反的事?未来总是赢家。要知道,墨守成规肯定很快会变得过时。走没有人走过的路,才有可能赢。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做的别人就会去做。合作能创造更大的蛋糕。看看你现在的工作,问问自己,有没有方法可以和其他人合作,让工作更有效果?第六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基于眼前已经发生的变化对事业进行再创造,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力的战略,但如今再创造已成当务之急。再创造不同于添加或改变某些功能。一旦事情被再创造,它就永远回不到从前了。忽略竞争,相反要跳过竞争,重新定义关于企业的一切。持续地去商品化。寻求创造性的方式,使平凡变成卓越,化平凡为非凡。旧瓶装新酒也是再创造。回忆重症监护护士是如何使用企业淘汰的寻呼机的?寻找新的方法来创造性地利用现有的技术,重点不在于工具,而是你如何使用它。重塑自己,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如果我们要在技术驱动的变革时期茁壮成长,当务之急是要重塑自己。寻找你的核心优势。一旦你开始围绕自己的天分重塑自己,并调整自己的才华来支持你的天分,你就能找到让自己不断精益求精的事业。勇于与众不同。不仅要花时间去研究你做了什么,还要研究你怎么做。问问自己,我是模仿还是创新?你该怎样把业务和自己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看对手正在做什么,然后另辟蹊径。第七 主导未来鸡蛋由内向外打破是动力,由外向内打破是压力。透过硬趋势,可以精准地看到未来某些要素的确定性。但如果考虑到软趋势,以及我们影响软趋势的能力,就会知道,事情如何发展是相当灵活的。我们对未来的愿景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改变你对未来的看法,就能主导你的未来。看到硬趋势和软趋势、预测、变革、反其道而行、跳过你最大的问题、重塑自我等,这些都是宝贵而重要的步骤。但是我们还需要有一个更大和更包容万象的原则:我们需要积极塑造我们的未来。拥有这些原则,并学会流畅运用,你也能看到可能性,转变不可能。

把握未来的思维方式

提到“未来”二字,我首先联想到的词语是“希望”、“美好”、“从心所欲”。是这些积极的愿景让我觉得生活有盼头,引领着我向前。但有时候未来的图景又会被担忧与彷徨占据,我怕自己的能力与心态,支撑不了我的美好愿景,更恐惧未来不过是现在的单调重复。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里,丹尼斯•博勒斯在第一章便安抚我们,对于自身不能左右的不确定性,我们应放下彷徨与焦虑,专注于我们能做到与把控的事情上。作者列出的洞察未来的7个原则,分别是“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创造”以及“主导未来”。这7个原则,在我看来,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作者从他所了解的最新技术出发,将他目力所及的未来发展方向分享给我们。二是我们应该怎么改变我们的思维,才能把握未来的社会,不被时代潮流遗忘在原地。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1. 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去物质化:制造工具所需材料不断减少,容量和性能却不断提升。例如90年代初的“大哥大”,进化到今天的智能手机iphone;虚拟化:将现在需要在有形世界从事的事务转变成能在纯粹无形表意的世界里从事,例如现在可用软件测试飞机、太空飞船和原子弹爆炸;移动化:得益于无线技术及产品轻薄化,我们不必再因设备被绑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例如手机及电脑等通信设备都有视频功能,可随时随地开电话会议,不受地点束缚;产品智能化:事物加上传感器可实现智能化;例如汽车轮胎可识别自身是否没气并通知车主,智能水泥可以告诉高速公路建设部门桥梁何时需要维修;网络化:电缆光纤是新时代的公路、铁路,使我们同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处于两个大洲的人可实现即时沟通,网络规模、速度及普及程度仍在不断提升;互动化:网络化后,看一场电视剧、看一场球赛的同时,我们可以与屏幕另一边一起观看的人互相交流、吐槽。微博、微信、Facebook等社交网络已经改变广告营销方式;汇聚化:上述路径会重叠和交互,加快演化速度。例如以往手机只可以打电话,现在的智能手机已经可以收发邮件、照相、实现日程管理。2. 三大数字化油门上述科技8大发展路径有着三个数字化油门作为加速器。运算处理能力: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指电脑运算能力每十八个月就会加倍,这种趋势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早期曲线缓慢,2变4,4变8。但当曲线一旦取得弧度和动量,垂直上升的力度是惊人的。摩尔定律,当曲线一旦取得弧度和动量,垂直上升的力度是惊人带宽: 即通过给定信道可以传递的信息量,带宽增加的速度也符合摩尔定律。存储容量:存储空间的增加更加戏剧化,由U盘到硬盘,存储容量由KB到MB,再到GB、TB。再到现在的云端服务器,我们直接在百度云等下载我们需要的文件、照片、影视。未来,还会发生什么?二、更重要的是思维7个原则里面,“从确定性开始”、“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创造”以及“主导未来”,在我看来,是建议我们从思维方式上做出改变,以主动适应千变万化的未来。思维的力量是长久性,就像是我们人生的源代码。1. 积极主动地思考行动(从确定性开始)在确定性一章里,作者提出硬趋势与软趋势的概念。硬趋势指绝对会实现的事情,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指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是未来的变数。找出硬趋势,我们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我们能打造未来。这一段话让我想起了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里说到,世上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还有确定性趋势我们都无能无力,只能接受,但我们可以选择做好自己的事。这也让我想起《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所讲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环境不可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态。作者提到的科技发展的八大路径、三大油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你还在开一间传统的书店,你可能会讨厌这个网络化的社会,大家都不喜欢到实体书店买书了。可这个趋势不可逆转。与其担忧书店在这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中会渐渐被淘汰,不如看看面对这一趋势后,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可以开一间咖啡与书结合的店,让阅读爱好者在书店里买完书后,可以一边静静喝一杯咖啡一边看书,这个体验是线上购买不能体验的。积极主动,列出我们能做的事,别将自己困在“做不到”的牢笼中。2、跳出当前的问题(本质思考:真正的问题是什么?)一个癌症晚期的女士,只剩半年左右的寿命,她找到作者,说“要死这个念头”一直在她脑中挥之不去,她要如何才能克服。这个女士盯着生命会流逝的硬趋势,不肯放手。作者向她提出了一个建议,“与其想着命不久矣,不如想想怎样活着,享受生命的余光”。女士脸上云开雨霁。她知道自己快死了,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但她可以跳过。印度这几年的经济奇迹是怎么实现的?用于数据传输的铜线和光纤等基础设施在印度非常不完善,印度没有让自己困在这个问题,直接采用卫星和无线网络来实现通信。看出了么?铜线和光纤基础设施并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实现通信!3、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反其道而行的逆向思维: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方向寻找。一个例子是,在销售部门里,公司通常使用竞争策略,让职员独立工作,互相竞争,以达到更好的销售额。为何不向反方向想?每天下班后,销售员一起开个会,分享自己与客户沟通的有效方法。如果大家都集中知识,那么大家都会变得更聪明、更好,公司的总体业绩很快提升。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的发散性思维:基于眼前已经发生的变化对事业进行再创造。例如随着网络电台的流行,传统广播电台面临的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但电台广播的核心竞争力是“广播”这个功能,还是电台制作的“声音内容”?广播电台是不是可以将自己重新定义为音频内容的提供商,然后与网络电台谈合作?4、共享思维书中对我冲击颇大的一点是,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与以往稀缺型经济模式不同,我们正处于丰饶经济模式中。稀缺经济中,我们收购实物资产,提高进入门槛来限制别人进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价值,例如房地产购买土地和石油公司购买油田。丰饶经济模式中,随着技术去物质化,资源垄断变成共享。我们开发无形资产,人人都能获取,创造广泛的免费用户群,然后对这庞大用户群收取服务费。这种经济模式中,既为客户提供了成长机会,自己也获得发展。在中国,最贴近的例子便是知乎,许多人在上面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了其他用户,也塑造了自己的影响力。所以现在,知乎又推出了值乎,让庞大的用户群为他们觉得值得的分享内容付费。5、未来愿景(你对未来有着怎样强烈的憧憬?)未来愿景,可以指代我们每个人脑海中形成的未来生活画面,是我们对未来的预期和笃定,不论是好是坏。不要小瞧愿景的力量,你看向哪,就会去往哪。拿我自己做例子,我从小便向往某知名大学,想象自己走在它的校园里读书的画面。中考失利,进了一家普通中学,在旁人看来,进那所大学的几率又小了点。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这一愿景,凭着强大的愿力,最终如愿以偿。2007年时,大众汽车有一个未来愿景,在未来10年内打败丰田。 2009年第一季度,大众大幅提高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并在年末超越丰田和通用,比原定目标提前8年。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是往前走的最大动力。《冬吴相对论》里有一期曾经谈到,思维模式是我们人生的源代码,思维模式决定命运。《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之于我,更实用的是7个原则里反映的思维方式。原则可能会变,但这些思维方式不会过时。被动的人,会被环境好坏左右心情;主动的人,面对环境好坏,会掌控自己反应的方式,积极去面对。我对自己的愿景,是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积极乐观、思维模式多样的人。

理解未来,我能做什么?

知道这本书,是缘于鼹鼠的土豆的推荐。土豆姐的荐书很靠谱,比如《认识商业》,读后令人拍案叫绝。真正促使我想读这本书,还是出于我的私心:我想知道未来的技术趋势是什么。而作者之一的丹尼尔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技术预报员和策略大师,在这方面肯定会给我启迪。为什么要知道技术趋势呢?因为价值派投资大师菲利普费舍的投资理念,他在《怎样选择成长股》中,对掌握新科技的公司股票非常的推崇。他那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新科技和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截然不同,所以我想知道我们的未来趋势是怎样的。读了本书之后,作者在不同的行业:能源(从煤炭到石油的短缺)、农业(如何灌溉)和医疗行业给了不同的趋势,使我受益匪浅,对今后股票的选择起了指导性作用。当然这些是术的层面,作者还从道的层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了怎样培养远见力来看到这些趋势。本书讲了三个问题:什么是远见力?怎样培养远见力?我能做什么?主要是第二个问题讲了七个原则。首先什么是远见力:远见力是一种感性认识,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和强化的技能。远见力能够让任何人窥见并塑造出他或她的未来。怎么样培养远见力呢?请遵循以下七个原则。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在创造主导未来从确定性开始,要找出周期性变化和线性变化。股票市场就是典型的周期变化,涨跌有时。下次股票或者基金跌了要镇定,或者反而高兴,因为同样的钱可以多买些份额。等再次涨起来的时候,会赚的更多。由于三大数字油管---计算机处理能力、网络传输速度和存储能力的几何级增长,科技在未来有以下8个趋势: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和汇聚化。这八大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要从内而外主动改变,跳出我们的问题,尝试反其道而行,来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在读三章的时候,作者提示我们考虑一下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对于我来讲:就是缺钱。刚买的房子要还房贷,刚生的儿子嗷嗷待哺,我想给他最好的教育,父母人到老年需要赡养.....然后用薄洋葱的方式来分析一下问题:我为什么缺钱?工资太低?为什么工资太低?能力不够?211学校研究生毕业,应该不是。那么是我选错了行业?制造业不赚钱,什么样的行业赚钱?如果制造行业赚钱,为什么我不赚钱?是我的职位问题吗?那制造业内的什么职位赚钱?为了聘得该职位,我该如何投资自己?从最后那章的远景公司的成立来看,我想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接下来就是行动:1)找出一定会发生的和可能会发生的,什么是公司所面临的问题?2)看看自己有没有办法跟其他人合作,让工作更有效率?3)每周一小时思考未来因为在商业社会,有两个准则:凡是可能的,总会发生。你不做,别人总会去做。最后吐槽一下本书的翻译,实在是不敢恭维。作者的文字功底很厉害,可是对某些科技的翻译让我这个理工生读起来十分拗口。

七种武器,打造后知五百年的远见力

过去这几十年,世界变化极快,和平成为大局势,全球一体化渐渐推进,新技术层出不穷,电脑从房子那么大变成可以放在手上的轻薄本子,手机也从大黑匣子变成漂亮的触屏板……林林种种或大或小的变化,也带给我们的生活翻天覆地的新面貌。对这些,每一个跟着时代潮流走过的人都深有体会。可是,若有人站出来说,科技领域里的这些进步和变化,他提前十年二十年都已经预测到了,还一件件摆出既成的事例说都是自己预料过的,这事你会怎么想?我反正不大信,前知五百年易,后知五百年还是太难了,在咱们国家,这样子言之凿凿的大仙儿,可不都是神棍吗!所以这本教人后知百年的神书,《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我是怀疑着一目目看的,直到看到作者另一个预测:作者所谓的这个web 3.0,不就是VR吗!但这VR,却是今年上半年才突然大热到进入公众视野的黑科技。《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是后浪出版社16年6月才出的新书,再算上版权沟通、翻译校对等细碎事项,作者成书,只怕要早上一两年才行,作者更明言这是他2000年就预测到的趋势。在这么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还能先于当代一二十年,作者这远见卓识,真是不得不叹服!回头细看主要作者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原来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财富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其客户均为全球著名企事业:微软、谷歌、IBM、凯萨医疗、东芝、通用汽车、宝洁、美国运通、西北大 学凯洛格商学院、安永以及迪士尼。此外,伯勒斯还成功创业并妥善经营着6家企业,其演讲足迹遍布全球,并著有多本关于创新的书。既有理论造诣,又有实践经验,也因此,这本《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理论严密,逻辑清晰,每一章节都有丰富的实例,且,伯勒斯并不仅仅讲述过去已经发生过的趋势,也大量预测未来世界的科技发展趋势。伯勒斯对这些预测的描述,不仅具体细致,而且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更令人神往。甚至,我有时候读着读着,会恍然觉得自己所处的当时当代,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未免太慢了一些,周身天长日久一动不动,也不知道当一天真能到达那些乐观、便利、不可思议的新科技世界!当然,如果只读到那些非凡的预测,就只不过看了个热闹罢了。本书真正的精髓却在作者预测未来所用的思维和方法,即所谓远见力,以及对远见力的培养,学到这个,才算学到了“渔”。如何有效触发远见力,伯勒斯为我们详述了7大武器:1. 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2. 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3. 寻找/创造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4. 跳出你所面临的问题,因为这并非真正的问题5. 反其道而行,多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6. 重要定义和再创造,用强胡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7. 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这7条规则,看起来极简单,每一项说起来,都大有学问。作者一章一论,分析得极透彻,有的是教人观察、总结和发现,有的则是教人转换思路,开阔视野,简而言之,都是打破旧有认知,重建思维格局的好方法。在确定性这一项上,作者就直接指出,未来是可以精确预测的,我们所要做的,一是预测,二是识别出预测中错误的部分。要做到正解预测,需知,这世间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变则包含了周期变化,如日夜、四季、经济起落等,和线性变化,如衰老、人口增长、全球化等。两类变化中,都藏了无数种确定性,而要培养远见力,对线性变化的认识就更为重要。正确认识线性变化,多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进行推演,则可合理把握硬趋势,避开软趋势。这里试做一下发散,我国的民生上头,这一代80后的独生子女们,父母大致已在50-65岁左右,而他们的子女,又多在0-10岁之间。10年之后,老人已老,孩子还小,如有二孩则更小,夫妻二人对四老两小,只会力不从心,对养老抚小的需求只增无减。如今托幼的服务风声水起,养老却没那么多投入,到那时,身当其中的人,苦也是真苦。这十年之后的老老小小缺缺之苦,就是那确定性的硬趋势,只看谁有先机和实力去把握。此外难得的是,作者论道,并不迂泥,而是处处扣者实例,大到国民形势,企业方向,小到创业新势,个人发展,处处扣题而又无所不包,令人读起来清爽明白。更难得的是,作者除讨论分析外,还特别在最后一章加入了自己的实践过程。作者从09年开始,以7项远见力原则为标准,先确定技术趋势——智能手机,研究确定市场需求——APP应用,然后成立公司,确立开发标准——以调查得到的未来标杆(先机)为基础,锚定具体功能,接着用“反其道而行”法则解决用户、收入等问题,最终打造了一款成功的APP产品。就在成功推出新产品之时,作者就已经着手运作公司的下一步发展,与军方合作开发新的应用,并思考其他可供开拓的方向,从而将公司的未来紧紧地抓在自己手中!这一项实验的种种细节,无不是照着7大原则计划、研究、推进,完全反证了全书所论,贴切实用。作者既有远见,行文又能落在实处,还一步步验证自己的理论,实在难得之极。我们普通的人,或许远远不如作者的远见卓识,也不及他资源深厚,但这原则,却实在可以细细思考琢磨,好好利用,抬头看一看未来的趋势,也好调整自己的步伐,以便做个无近忧的人。既然已经学了这些原则,我们也可以试着预测下我国的一些趋势,就以文化产业做一点猜想。我朝弱势立国,贫弱积困,抓住理科工业紧追猛赶,推崇“学好数理化”几十年,到如今才有点样子。但也因此,也更因不自由,文化上始终不能百花盛放,国民的人文素质,其实堪忧。科技的强劲带动经济发展,创造了舒适便捷的物质基础;人文的疲弱,却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就是确定性。为了打破这个僵局,要不了多久,趋势就会掉转头了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工程师们的黄金时代,就要到来。君不见后五年以来国产电影票房年年大热,虽然质量多遭吐槽,但国民的需求和消费量,仍然爆涨,资本亦纷拥而至,只哄吵得大IP热度有增无减。这,不过才只是硬趋势起始的一角。看到这些,再仔观察细思考更多其他现状,比对着丹尼尔•伯勒斯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教给我们的远见力法则,时代洪流中的我们,该如何把握先机、顺势而为呢?这个问题,可真值得掩卷深思。

告诉你这7个法则,让你成为人生的「先知」

文/林小白从小到大,我都很想知道我的未来是怎样的。当然,不仅是我,很多人都想。要知道如果我们能正确预测未来,会多有优势!因为时间总是不顾我们径自往前走,而我们也知道人生的路途从不是水平线,而是曲线。今天我们在波峰,指不定哪天,我们就到了波谷。也因为人生如此的不确定,所以我们才想抓住更多确定性。当然,这没什么好丢人的。因为,人,就是天生恐惧未知。所以,你会看到,即便有的人已经家财万贯、名利双收,但还是花重金去请「大师」,让「大师」帮忙算一算自己的未来。连所谓「成功人士」都恐惧或好奇自己的未来,何况是芸芸众生里普通的你我。突然,有一天,有个叫丹尼尔•伯勒斯的家伙告诉你,“嘿,我可以正确预测未来!”你,会不会觉得他是个骗子?接着他又说,我就是靠这个本领,做到那些不可能的事,然后走到今天的。咦?我有点心动了,就先跟着他走了,看看他是怎么做到的。丹尼尔•伯勒斯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与其说是教你怎么看到未来,从不可见里做到不可能,更确切的是让你养成一种思维习惯。毕竟,世界瞬息万变,现在掌握的方法,你能保证30年后、50年后同样起作用吗?而思维,就可以。《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从7个方面来帮你发现更多的不可能,分别是: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在这7个章节中,都提到一个理解未来、掌握更多未来资讯的关键——远见力。远见力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看到并掌握目前及未来的趋势。它告诉你如何通过看到可能性,转变不可能。要知道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我们寻求确定性,但世界上没有多少是确定的。几十年前,人们觉得进了国企就是「铁饭碗」了,但今天再看已经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再说说现在,我们这一代人开始纠结到底是何时买房,如果现在就买,会不会一买完就降了?投资股市也是一样,我们总是不敢断言,它未来的走向是往上还是往下。我们常被世事难料所吓倒,但愈关注不确定性、不为人所知的事物,就愈无法采取有效行动。而当我们落在了不确定性的泥沼之中,就忘记了要从确定性开始。这个世界总有一个趋势,但趋势又分为硬趋势与软趋势。硬趋势是绝对会发生的事。比如我们总是会老的、一年总是有12个月的(多为周期性现象);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比如数码产品总是越来越小、越来越便捷的,这就是根据我们的观察和经验推导出的大家都能认可的趋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心观察,找到软趋势。我们可以这么做:1. 检查生活和工作,把属于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列出来;2. 检查所从事的行业,把所有硬趋势列出来,这样就知道有哪些确定会发生;3. 检查所从事的行业,把所有软趋势列出来,这样就知道有哪些是你能改变或影响的;4. 自问“我确定的事情有什么?有哪些事物是我确定几周后、几个月后、几年之后一定会发生的?我如何发挥创意,运用这些确定性?”5. 质疑自己的假设,列出清单,检查各个现象是硬趋势还是软趋势,是确定性还是可能性。实际上,《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花了约半本书的篇幅在强调变革、创造的重要性,而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及反其道而行的策略则是应对变革、进行创造的重要原则。我们必须承认,改变不是那么容易,但如果你事先发现了事物的变化,及时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则一切会变得不同。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叫做《谁动了我的奶酪》,它用很短的篇幅说了很深刻的道理。那只很早发现奶酪被移走的老鼠,在有一天发现原先储藏奶酪的屋子清空了之后,它只是淡定地转身,因为它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并做出了相应的对策。在看《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时,我有时会觉得这本书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拓展版及实践版。我很喜欢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法则——“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去做。”要知道,生活不只是处理危机,更应该把握契机。所以现在,闭上眼睛,问自己:目前,我的工作及生活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然后,牢牢记住你认为的最大问题,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跳脱出这个问题。因为正是这个问题,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而真正的原因则隐藏在这些错认为的问题之后。使用远见力的关键,首先就是要让自己不妄下判断。我们可以这么做:1. 像剥洋葱一样思考。把你的问题想象成洋葱的表皮,列出问题的组成部分,一层一层地剥离。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当你找到一个问题,要反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最终你会发现真正的问题,这个过程往往比你想象的更快。2. 每一次只专注解决一个问题,不要试图去解决所有事情。“如何使用远见力,看到无形的东西,做到不可能的事”,这是这本书强调的重点。其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反其道而行。我是学金融出身的,所以对于巴菲特先生的“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印象深刻。这说的就是反其道而行。你看的越多,你看到的也越多。问题是,你往哪里看?反其道而行的力量在于它让你看到其他人都忽视的地方。所以,在金融投资上,我们都知道,当你发现连菜市场大妈都在讨论买股票时,你就要退出来了。你瞧,原来我们也用过这个法则,只是不自知。但只要做了与别人相反的事,我们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了吗?当然不是。我们还要变革或改变。变革即更大的改变。21世纪,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变革。这意味着你不能走回头路,不能停滞不前;你不能固步自封,不能继续做你一直在做的事,即使你竭尽全力去保持。想要生存下去,茁壮成长,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重塑自己。当然,我们的本质、个性、才华不会随着时间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我们通晓的技能、学到的知识、能做到的事,却可以大幅度改变。我们可以这么做:1. 寻找自己的核心优势。围绕自己的天分、才华等等,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从而找到让自己不断精益求精的视野。2. 勇于与众不同。可以看看对手正在做什么,然后另辟蹊径。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一直掌握着主导自己未来的力量。未来一直是一块空白的画布,任由我们自由书写。只不过现在转变的速度太快,而且我们有了更强大的工具。从现在开始,激发你的远见力,让远见力助你看到更多的不可见,做到更多的不可能。要知道,你看向哪,就会去往哪。

二十一世纪:分享、合作、知识经济与远见力

在我的阅读史中,最珍爱的那些书——内容好的,装帧与设计令人心悦的——不是很多。而最近阅读的一本书,就目前为止,大概是我觉得“长得最漂亮,最令人浮想联翩的了”,请容我放两张图解君疑惑。那么,就图而言,究竟怎么个漂亮法,怎么个令我浮想联翩,就不再解释了,这种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请君自己阅图体会。现在,本文的主角已经“羞涩”亮相。是的,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共同拆解拆解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的这本“美人图书”——《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从书名便可猜出本书的内容。它是一本讲述未来趋势的“神书”,之所以称作“神书”,是因为我读过与此类似的书籍不多,几年前曾看过一本讲述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书,现在连书名都已经忘记。至于作者,对我来说只是个没见过的陌生人。本书作者是美国的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这“未来”二字倒很能震慑我们一番。另外,最实际的是,他同时是科技领域的咨询大师,一直以来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最高层管理者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与其公司解决问题。他还是个企业家,创办了6家成功的企业。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信息侧面反映出作者伯勒斯是个值得信任的人,那他对于未来的理解与分析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信服。至此,或许会有人质问我:“说了这么多,到底有什么用呢?”如果至少有人这么想,那就证实了当下的一个事实,即很少有人有耐心聆听最细微与最根本的智慧。接下来就讲最根本的东西,也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与指引。本书的脉络十分清晰,共七个章节,这七个“小矮人章节”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坚实的知识与智慧的仓库,也正是书题中所说关于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七个原则,每个都足以写出一部论述著作来,所以庞大的信息量与启迪人心的智慧,足可震撼每个读者,我也相信不同的读者阅读此书,收获定会千差万别。但是我只将这七个原则列举如下供读者延伸思考,然后我再讲述这本书对我个人的切实启迪。♦ 1.从确定性开始。♦ 2.洞察先机。♦ 3.变革。♦ 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 5.反其道而行。♦ 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 7.主导未来。我生于农村,十几年中一直行走在纵横交错、蜿蜒盘曲、杂草遮蔽的山间羊肠小道上,我喜欢这种“野蛮的温柔”、熟悉的陌生。独特的个性也使我热衷于探索陌生的可能,因此更喜欢走与众不同的荒僻的道路。当我后来读过美国桂冠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未选择的路》后,才终于明白人生的选择应该是自由的,同时也是因果可循的。这是我就本书想绕过主要的七条线索,只论本书闪电式智慧对我个人猛击的原因。这本有如启明星一般的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四个关键词:分享、合作、知识经济与远见力。以下我就对这四个足以开启未来的词语展开论述。在经济学中,有个词语叫“稀缺”,与表面意思差不多,但包含的范畴要更加宽泛一些。大概在今天许多大学的经济学教材中,“稀缺”这个经济词汇仍旧被奉若神明,师生们还在乐此不疲地钻研、感悟,以图从中汲取普适性的营养。然而,“稀缺”这个通行于过去时代的常胜将军今天是越来越吃不开了。简单点讲,在过去的时代,资源匮乏、信息不足、人才缺少,诸多原因造成谁拥有更多的资源,谁就能成为时代的主宰者,从而呼风唤雨。因此,人们普遍的思想是,无论付出怎样的牺牲,一定也要与竞争者拼个你死我活,以图夺得更多资源与主动权。在近代史上,企业之间的拼死相争是最鲜活的例子,那些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巨头抢占了最大份额的市场,从而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堵塞了后来者的生路。当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规则,寡头时代的确因为“稀缺”二字,使他们独占鳌头数十年甚至长达百年。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计算机的诞生与互联网的兴起,为新时代吹响了号角。与过去不同的是,当历史的镜头推进到今天的21世纪时,一切正如毛泽东一首诗中最后一句“换了人间”。今天是信息网络化社会,完善的电力系统与通信技术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科技技术的不断革新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变。当此之时,知识技能与信息资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卓有成效的个人管理》一书中,也重点强调当今时代已经形成了以知识与技能作为最主要生产手段的稳定格局。在一个信息以次方增长的时代,在一个世界互联成为地球村的时代,“稀缺”已经成为过去式,代之以不可估量的闪电式增长。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严重打破了商业领域的壁垒,企业的成长不再受限于资本、技术,甚至连最宝贵的人才也只能成为其中一个重要元素而已。这个时代为分享与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也唯有通过分享与合作,才能避免固步自封、惨遭毁灭的结局。单从商界来讲,因为持保守态度、没有及时适应时代商业模式与经济环境变化的企业,使自己受到短视的重大创伤,比如摩托罗拉、诺基亚……过去的时代,社会常常保有过度的自信、顽固的坚守态度。教育的落后及信息的匮乏,形成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21世纪,一个新的名词诞生了(也许二十世纪就已诞生)——知识经济时代。这个词如何理解呢?简单来讲,即知识与技能替代体力或半体力成为最重要、最高效、最具创新力的生产手段。当然,这是建立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与市场经济条件基础之上的。教育的普及(高校的扩招)、互联网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等都为社会公民进入脑力劳动领域创造了充分的条件。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对个人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与考验,个体唯有通过不间断的自我学习增长经验、提升技能,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远见力”是《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最核心的一个概念,它是一种对未来的分析、理解与判断,甚至也包括做出判断后采取的具体选择与行动。小时候,父亲跟我常说过去人对未来有个预测: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他说的时候带点神秘感,据说是先知传给人们的,或者是聪明人对未来的幻想也说不定。后来,这些都在生活中实现了,而且有了铁轨、飞机、卫星、轮船等不可思议的东西。在成长中,我逐渐被一句话征服:相信未来,一切都会越来越好。这句话暗含着不可逆转的进步,依据作者伯勒斯的说法,这种时代进步的趋势是【硬趋势】,也就是确定无疑会发生的事情。远见力是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特殊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常说一些最成功的企业家具有卓越的远见,是的,他们正是因为对未来做出了最准确的预测与判断后,采取超前的行动,成就了一番辉煌事业。那么,如何培养远见力呢?这个问题其实也可以用前文列举的7个原则来回答。在这里,有必要讲讲作者所说的【硬趋势】与【软趋势】。硬趋势即未来一定会发生的事情,比如人口的增加、个人年龄的增长及身体机能的衰退、时代的不断进步等等;软趋势指未来那些不可预测的变化,比如会不会发生战争、金融危机何时会再次爆发、未来会有怎样的新型技术等等。除了以上我讲述的分享、合作、知识经济与远见力几个重要启示外,《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还有几个词汇令我感悟颇深。兼容并包这个词我最早是从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阐述的北大教学方针中获知的,在这里则可理解为新旧事物的和平共存。比如随着网络电子书的兴起,对传统纸媒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我们看到的是,报刊杂志及纸质书籍依旧存在,而电子书也颇受欢迎。可以说,新事物的出现改变了原来的行业格局,但却不能完全替代旧有事物。变革也是当今时代谈及最多的词语,指的是事物彻底的改变。当下飞速发展的科技与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旧事物的消亡,缩短了新旧事物更迭的历程。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苹果公司每隔一两年都要革一次自己的命,研发生产新一代iPhone手机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个性需求,尽管之前的手机依旧大受欢迎。今天有句话称:你不自己革自己的命,别人就会革你的命。这话听来令人悚惧,却是不争的事实。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我们任何人也赶不上时代的进步;同时也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各种新事物的出现,诞生了前所未有的各种机遇。二十一世纪,它是一个唯有抛却成见、撕碎隔阂,彼此分享、合作才能生活、工作地更好的时代。听!新时代巨钟低沉的呐喊在我们的耳畔回荡。

一本能激起你头脑中靠谱商业构想的书-附通过书中模型所带来的吓人但能赚钱的商业模式,适合文字工作者

趋势带来财富。回顾中国过去36年的历史趋势:80年代白色家电业;90年代个人电脑和VCD/DVD热潮;2000年楼市;2010年智能手机;2016年网红经济……谁能把握硬趋势,谁就能率先在蓝海中遨游。那么,下一个硬趋势在哪里?一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估计,截至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口,而中国人口也在2015年末悄悄突破了13.74亿,再来看看国家统计局的发布的统计数字:中国人口正负增长趋势图从图表中你看到了什么?新生人口在2010年触底反弹?儿童市场血色红海别说你还想进入。对,死亡人口稳步上升,已从2000年的800万/年,摸到了如今1000万/年的门槛。二你可能会说:拜托!难道让我去做棺材生意?别急,标题写了“适合文字创作者”,下面就请来看看“往生者网上公墓”的构想。1. 产品构想a) 包含往生者的10篇传记,每篇800字以上;b) 最爱的10首歌曲;c) 从小到大10~20张照片,每张照片配一段文字,依据年龄排列。d) 把这些做成博客;e) 博客的首页除了根据家属的意愿摆放的"创意遗照"还有一句墓志铭,内容为此人最为人所知的三个成就。2. 产品分析a) 往生者传记是文字工作者的拳头产品,产品的受众实质是往生者的亲友,把他们写得感动了、开心了,病毒营销势必蔓延,后续订单自然纷至沓来;b) 音乐极具渲染作用,背景循环播放往生者最爱的音乐,勾起博客阅读者对ta深深的回忆;c) 往生者一路的成长必有一段亲友的陪伴,从小到大的这10几20张照片不但让阅读者了解ta的过去,对亲友也是一种心理补偿和满足;d) 每逢清明、冬至以及往生者的忌日,打开首页,看着往生者的遗容,听着这些熟悉的歌曲,就能开始祭祀活动。3. 其他分析a) 关于定价,考虑到生死是大事,家属往往在此事件上属于价格不敏感,故定价可达8888元;b) 关于营销,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传记,而一篇初级文字稿的价格约小于100元/千字,故初期可以以一折,即888元展开商业活动,后续可随着业务量的提高而减少折扣;c) 关于合作:与殡葬一条龙服务合作;与医院合作等等特别注意事项:文字从业者必须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神经够大条,否则干这行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三有些人看完会说:妙哉!妙哉!好创意!还有些人会说:得了吧,我看不行!或者说:太吓人了!没人会做!但少数的聪明人可能会问,你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奇思怪想?回答:一本通篇讲述七种创新工具的好书。《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不重复“顺势而为”的陈词滥调,而把趋势分成硬趋势和软趋势。站在2016年这个时间点上,人口必然的老龄化是硬趋势,因为所有人的年龄都呈线性增长;半导体芯片产业每18个月集成电路规模会增加一倍,这个摩尔定律在一定时间里也是硬趋势。某艺人一炮而红,ta的唱片销量几个月里节节攀升是软趋势,因为趋势随时会逆转;某股票连续23天上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还是软趋势。一言以蔽之,软趋势往往呈周期变化而硬趋势则多见于线性变化(如指数函数)。软趋势 vs. 硬趋势抱歉,我也不喜欢讲数学课。还是回到我们的"往生者网上公墓"的构想,它的需求预估基础符合硬趋势还是软趋势?四不止如此,由于科技进步是硬趋势,我们姑且不论在此基础上的商业活动赢面较大的表象,其背后可以作为创新支点,激发头脑风暴,想出绝妙商业或产品构想有八大路径:a) 去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b) 虚拟化(virtualization)c) 移动化(mobility)d) 产品智能化(product intelligence)e) 网络化(networking)f) 互动化(interactivity)g) 全球化(globaliztion)h) 汇聚化(covergence)-比如咖啡店和书店合二为一聪明如你,你应该已经发现"往生者网上公墓"构想已然符合了"去物质化"、“虚拟化”、"网络化",后续根据"移动化"还能开发出APP版"往生者"(不过需要解决把公墓踹兜里的心理抵抗问题)。不过再加入“产品职能化”和"互动化"元素就太吓人了……玩笑开到这里。总之,创新不能盲目。不论你是产品经理还是工厂主管,任何创新只要符合硬趋势,它的存活率就能显著提升;任何微改进只要符合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这些改进必然有很大概率为用户产生价值、提高效率,从而在未来为个人或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学者和实战派的差别

写一篇太直接的书评,会不会被打?应该会。鉴于我已经到了要在人生留下真货干货的阶段,被打也无所谓,哈哈。还是只写点真话吧。《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是一本学者写的书。学者,搞学问可以,但没经过实战,从资料里总结的原则,有用,但距离实用隔了一层玻璃。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目录。目录总结的七个原则是没问题的。可以记下这几个词,然后用你的实战去一点点充实它。但,对作者的论证过程要小心--由于作者没有实战经验,他引用不熟悉的行业常常出问题。“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比如说,他说到巴老的贪婪/恐惧/买入这些就不是很靠谱。巴老比大家能想到的更复杂,这句话只能是他对股东们的一种调侃式抽象,道理对,但你并没有办法操作。作者不应该把它作为例子论证。如果你是学生党或者职场小白,读这本书是合适的,他象课本一样罗列出了原则,并提供了一些寻找真相的线索。如果你已经实战成功,不需要这本书。

学会这七个原则,你也能让未来现在就来

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在演讲的时候,会告诉听众,其实每个人都有预见未来的能力。然而,大多数人听到后,最常见的反应是一笑了之。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人人都能预见未来,岂不是每个人都是土豪。可是,按照目前全球贫富差距来看,不就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吗?并非如此。相反,真正把预见未来的能力发挥到极致的人,就是那些大师,比如著名投资人巴菲特、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还有亚马逊网上书店的创始人贝索斯,他们预测到未来科技会有怎样的发展,便先发制人,才有如今的成绩。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大师们有这样的能力,普通人譬如你我,是否也有遇见未来的能力呢?如果是,又该如何发挥这样的能力呢?让未来现在就来呢?作为长期关注科技发展的咨询大师,作者丹尼尔·伯勒斯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一书中给出了答案。他对于未来有自己的看法,称之为远见力。他认为,如同现在的人必须学会开车、学会使用电脑一样,我们也需要学会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长远的规划。最重要的是学会七个原则: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如此,才可以让未来现在就来。1、从确定性开始可以从通过两种显著的变化找出确定性,第一种是周期性变化,它能告诉我们许多种不同的确定性,譬如四季更替、天气变化、作物生长;第二种是线性变化,有起不一定有落,譬如年龄、股价、潮汐。很大程度上,远见力就是要认识线性变化,发现其与周期变化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分辨硬趋势和软趋势的能力。分辨这两种趋势,其实很简单。硬趋势是未来一定会发生的,软趋势是未来可能发生,但可通过现在的行动改变的。所以,当你陷入困顿,无法看到未来时,不妨尝试找出目前你能找到硬趋势和软趋势,采取适当行动,抓住确定性,尽量做好当下每一件你能确定的事,才有可能解决问题。2、洞察先机想要成为一个洞察先机的人,可以尝试以下三个方法:(1)停:放下手边的问题,下决心固定拨出时间自我训练,成为洞察先机的人。(2)看:预测一下未来。自问:“我会面临什么问题?”有哪些问题是目前没有,未来可以发生的?这些问题就是你要解决的。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未来才不会再次出现。(3)听:倾听直觉告诉你的未来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线索或许就在你看向未来的视线之外。或许现在这个能力很弱,但多尝试用硬趋势和软趋势来分析未来的确定性,就可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个方法,有助于打造你的未来,把握自己的命运,不再让未来的恐惧笼罩你,从而拨开迷雾,见到未来之光。3、变革无论我们在什么领域,都需要变革,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每个专业、事业、企业或组织,未来几年势必会发生戏剧性的质变,被彻底改造。如何才能保证找到制高点,生存下来,茁壮成长,不被环境变化所淹没,还能从中看到机会呢?答案就是:掌握确定性、洞察先机,脱胎换骨大转型。记住,你不去做,别人就会做。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我们常常会碰到棘手的问题,无从下手。于是,它变成了阻挡我们前进的一座大山。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认识到它并不是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并用头脑去思考,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或许你可以尝试以下4个方法,跳出你面临的问题,找到真正的问题。(1)不要停滞不前,要向前迈进。不要被你认为的问题所蒙蔽,当你忘记它们,答案或许就会浮现。(2)像剥洋葱一样思考。把你的问题想象成洋葱,一层一层剥下去,直到找到洋葱的心,也就是问题所在。(3)每次只专注一个问题。很多问题既棘手又复杂,不要试图解决所有问题,这样反而会掩盖真正的问题。试着每次只专注一个问题,继续剥洋葱,直到找到答案,再进行下一个问题。(4)不要妄下判断。很多时候,人会有先入为主的下意识,这其实是不对的。无论你认为多么正确,极有可能隐藏真正的问题。跳出面临的最大问题,用全局的观念分析问题,会带来新转机。5、反其道而行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能使你看到没有人注意到的机遇,也就可能做没有人做过的事情。亚马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不少人选择开设实体书店,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反其道而行,选择实体书店虚拟化;当这些人又开始实体书店虚拟化时,亚马逊选择扩大商品的种类,增加玩具、服装等类目。于是,亚马逊不仅是第一大虚拟书店,更是一个虚拟的百货商场,应有尽有。这种逆向思维的侧罗,往往能看到机遇,收获成功。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当世界发生变革,强迫你不得不适应时,你能做的只有重塑自己,改变我们的事业和所做的一切。或许你的本质、个性、才华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你可以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并且通过努力学习和刻苦锻炼,使其变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在职场或其他领域与众不同,立于不败之地。7、主导未来勇于勾勒未来愿景,设定积极目标,一步一步走向目标,主导未来。未来愿景,或许在你眼中,是个虚伪的词语。但是,它并不是我们的希望或努力的方向,而是我们实际持有的对未来的预期和笃定,或好或坏。未来愿景并不是空口说白话,画大饼,而是需要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分割成几个小目标,并且一步一步通过行动去达成,这才是未来愿景的本质。也许你从来没有想过5年后,自己会在做什么?不妨从此时此刻开始,为自己设一个目标,并采取行动,做好每一件事,往这个目标前进。或许过程很艰辛,走得也很慢,然而,你不去尝试,怎么可能知道自己没有实现的可能呢?不要在没有行动之前,就被困难打败。说到这里,想必你们已经知道,开头那个演讲者是谁了吧,他就是《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的作者,丹尼尔·伯勒斯。他想要通过这本书,告诉所有人,学会上面7个原则,你不仅能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长远的规划,还能让未来现在就来。你有看见吗?欢迎调戏公众号:简一的西楼(ID:jianyidexilou),每周有民国故事更新哦~

用未来塑造现在:活在想要的未来中的方法论

### (1)活在未来的方法论李笑来在他的付费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提到:想要实现财富自由,就要活在未来。让自己现在就活在未来里,未来自然而然就会变成现实。在他专栏里,有一段时间发表的文章,专门讨论如何对未来进行预测。能够精准预测到未来,预知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一切的预知是严密论证、真实可信的,自己就能笃信未来能够到来。大体上,活在未来的方法论是:预测未来,找准方向;相信自己、笃信预测;耐心坚持,直到未来到来。有个理论叫「自我实现预言」,是说自己的预期终将成真,前提是自己笃信它会实现。### (2)亚马逊逆向工作法亚马逊有个逆向工作法。每当有人提出一个创意时,亚马逊的大佬们会问:这个产品对用户来说是最重要的么?它能够改变行业的游戏规则么?我们能做出来么?这些问题是在思考创意的可行性。当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正面肯定的,意味着创意是可行的,就开始正式进入逆向工作法。逆向工作法的第一步:先写出一份新闻稿,就当作产品已经开发完成;这里不考虑所需要的技术。写完新闻稿,亚马逊的团队还会写一个“常见问题解答”手册,里面会解答每个有可能收到的问题,就像真发了新闻稿一样。接下来,与新产品相关的专家展开具体的讨论。从副总裁到初级软件开发人员,都会在一个屋子里共同讨论,这时每个人都有义务发言。若讨论的结果,确定了具备开发开产品的条件,确定了要正式开发该产品,接下来就是制定方案,立刻开始执行。这样的逆向工作法,是用「预测未来」、「验证未来」的方式来决定现在要不要做、现在做什么以及怎么做。预测未来、验证未来的逆向工作法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因为企业的本质是面对未来,不是当下,更不是过去。### (3)未来是什么?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企业经营,我们都活在未来,由未来决定我们的现在。我们的肉体只能活在当下这一刻,而当下这一刻的状态又是由过去和未来所决定的。过去,决定了当下状态的现实条件;而未来,决定了我们走向的目标方向。然而,选择不一样的未来方向和预期,走向不一样的未来的过程中,我们留下来的过去的痕迹或者轨迹,积累了我们现在所有的现实条件。从这个角度讲,是未来决定了我们的现在,决定了我们的过去。你对未来有怎样的期待,你会选择怎样的现在,进而会积累怎样的过去;而积累下来的过去,成为我们选择现在的制约条件,给未来的到来带来限制。人生由未来决定,要慎重的选择自己的未来、专注于自己的未来。什么是未来呢?未来就是尚未到来,即将到来。尚未到来,不会到来的世界,是幻想。我们选择自己的未来,不是选择自己的幻想。我们选择自己的未来,选择那些一定会到来的事情,起码我们笃信一定会来的事情。### (4)硬趋势与软趋势佛家说:诸行无常。这话的意思是:没有什么是恒常的。换句通俗的话讲,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也许是真理。我们唯一确定的是这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好在不确定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无法掌控。在《黑天鹅》这本书里,分享了一些方法让我们利用不确定来获利。只要我们还能有所掌控,意味着有些确定性的东西掩盖在不确定性当中,我们需要找到它们。未来为何会到来?有些未来,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由看不见的手控制着,它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显现、到来;有些未来,是因为我们期望它到来,我们通过行动让它发生、到来。前者是硬趋势,有一定的客观性和规律性,蕴含着确定性,我们很难改变,可谓是天下浩浩汤汤的大势;后者是软趋势,我们努力让它发生,但未必一定发生,还可能出现各种意外,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对于未来的预测和把握,要在顺应硬趋势的前提下,努力让自己想要的软趋势发生;留一些冗余的准备,随时捕捉软趋势中发生的意外和机会。在软趋势中,随时会有爆发点出现。### (5)闪现的远见力的7个原则硬趋势与软趋势是这本《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的核心概念,起码是我理解中的核心概念。识别出硬趋势,顺应硬趋势,把握软趋势,是这本书的核心方法论。全书是围绕着如何识别硬趋势、把握软趋势展开,给出来闪现的远见力的7个原则:1. **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2. **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发展策略3. **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4. **跳出你面临的问题:**也许你面临的问题不是真正的问题5. **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6.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7. **主导未来:**你不主导未来,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闪现的远见力首先看到的是硬趋势的确定性,把握软趋势的不确定性,进而学习如何准确预测以洞察先机,做不一样的事情以谋取变革而不是变化,跳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寻找真正的问题,反其道而行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重塑自我把握先机、掌控未来。远见力原本是一种感性认知,通过上述这样的方法论,也可以成为一种可开发、可细化、可强化的技能。通过上面这7个原则,可以做到让远见力为我们工作,让我们更好的预见到未来、把握未来。### (6)用未来重塑现在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某一天,一个人猿托着下巴,心中发愁:下一顿饭该怎么解决?这时候,上帝就笑了。人类因为思考,超脱出当下的束缚,从动物晋升为人。上帝发笑,是因为她欣慰人终究成为人。人的思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面向未来、立足未来。而人超脱于动物范畴的那一刻,就脱离了过去、现在,活在了未来。也许,这是人类的天性所在。顺应天性,把握天性,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职场工作,我们都要将自己投射到未来,从未来再回头看现在的位置,用未来去决定现在的行动,塑造现在的状态,还有改变过去的历史。你的未来属于你的未来。你有怎样的未来,决定了会塑造怎样的现在。你要主导你的未来,你才能主导你的现在,否则别人将会指给你一个未来,操纵你的现在。好好的把握未来,好好的把握现在。

顺流指向未来的洪荒之力,找寻撬起地球的支点

如果未来是可见的,你会如何操控当下,达到理想的那个未来?未来是可以预见的吗?预言、先知、占卜、数据推演。不管生活在什么时代,科技如何发展,人们总是热衷探寻未来。有人说,未来是可塑的,只要努力人定胜天;有人说,未来是不稳定的,任何一个小事件都会对它产生变化;有人说,未来是天机定数,人力不可逆改。或者在大多数人眼中,未来是尽人事听天命的顺其自然。然而有一个人,他引领一个全球久负盛名的机构,精准预测了数百次大变革。他说——未来是可见的。你可以学会理解未来的技能,让它帮你塑造你的未来。给你一个机会,你愿不愿意听他说一说《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封面图零、什么是理解未来?作者在开篇明确指出,理解未来的本质是理解趋势。——理解未来所应用的技能,名为“闪现的远见力”,他构建在五感、直觉、以及时间维度基础之上。理解未来的远见力是一种感性认识,是可以经由开发、细化、强化得到的技能。在25年的系统研究和应用下,作者发现并整理出它的七个触发器:1、从确定性开始2、洞察先机3、变革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7、主导未来不得不说,作者确实是一个逻辑非常严密的未来学家,全书正是以这7个触发器按照顺序构成目录。每个触发器之间逻辑结构层层递进,虽然作者本人也说,未必每一次闪现的远见力都会运用到所有这些触发器,但清楚理解他们就好像认识旋律的音符一样,我们早晚会用到他们。一、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像巴菲特一样炒股春去秋来,潮涨潮落,是典型的自然界周期变化,论到人类社会,也有“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言论。纵观历史,政治、经济两界似乎有更多证据证明,只要掌握了事物的周期变化规律,就能预测未来。可惜,人们如果单纯的以周期变化作为目标指引,很可能会像著名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那样,面对破产重组危机。周期规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作者提出,虽然深谙周期性变化是远见力的一大重点,但并非最关键要素,因为它并不全面。世间有一种截然不同的变化模式——线性变化。线性变化只往单一方向发展,并不循环往复,比如年龄。简言之,远见力就是要认识线性变化,并发现其与周期变化的关系。趋势正是这两种变化的反映。人们往往利用趋势预测未来,通常这种预测时准时不准,所以人们同时质疑趋势。经过研究,作者发现趋势实则分为两种——软趋势与硬趋势。股神巴菲特正是掌握了周期变化规律,以及硬趋势走向,才在证券市场引领风头数十年不败。所以,理解未来的第一步,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硬趋势软趋势对比远见力的力量——找出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二、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及时反应就太晚了“灵活主动”是人们近来很喜欢的一种特质,然而世界变化如此剧烈的今日,知识也好,技术也好,更新迭代的速度几乎以天来计算,“主动”已经落伍了。试想一个商业场景,如果发现问题时才主动迎击,其实已经是面对被动局势,所做的一不能确认行动是否正确,二以亡羊补牢之势弥补,已经所有损失。所以作者提出要超越主动做到“先发制人”先发制人意味着洞察先机,从主动反反应到洞察先机,似乎有种疲于奔命的即视感,但事实是,我们要先放慢脚步——停、看、听。好像俗语里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在行动之前可以静下来思考,最明显的好处就是避免显而易见的错误,防微杜渐,不给问题的到来留下机会。再者,通过倾听和分析,引导未来的远见力也会在这个阶段不断受到训练。作者特别在这个篇章里提到催化时代的知识、信息、科技几何增长背后的几股确定性硬趋势,并通过举例告诉人如何通过它们洞察先机。它们分别是: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产品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汇聚化三大数字化油门:运算处理能力带宽存储容量这几股自古至今一直存在的趋势,数十年前还不被人所重视。好像长河发源地的细小水流,看起来不成任何气候,然而随着时间积累与地势变化,这些水流不断积存,汇聚,终于在20世纪末,他们汇聚成一条巨浪,以铺天盖地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作者说,21世纪远见力的主要动力就是技术进步的硬趋势,我们正生活在这条垂直上升的潮流之上。主动,先发制人对比主动,是因为反应灵活;先发制人,是因为洞察先机。三、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改变游戏规则的苹果。苹果公司带来的变革是前人的无可想象。ipod出现之前,没有人想得到传统唱片业会以如此速度衰败;iPhone出现之前,没人想得到智能手机可以没有按键。人们说乔布斯是创新的天才。只是,一切创新的起点原本摆在所有人面前——上文提到的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以及三大数字化油门。不可否认苹果公司确实存在一批创新的天才,但他们成功的核心在于利用技术发展趋势,驱动变革,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乔布斯不但看到未来的趋势,同时更利用这个趋势引领了市场的变革。根据《新牛津美语词典》,“变革”表示“进行了彻底或巨大的改变”。变革意味着做一些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事。当然,一味变革并不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因为市场毕竟是大多数普通人的,所以这里作者又引出一条重要的远见力原则,它支配着数字化变革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兼容并包原则。变革 遨游大海限制已被打破,从一只鱼缸变成一片汪洋,你准备好去自由遨游了吗?四、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本章节内容颇有这首诗的意味,智者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或许就是作者提到的跳出眼前问题的迷惑。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策,很多时候面对威胁到生死存亡的问题,如果仅仅因为紧迫感只看到眼前采取行动,难免会解读到错误的趋势。有意思的是,作者这里再次提到趋势,但没有否定趋势的正确性,而是针对当事人的解读方向错误。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关键在于认识到,摆在眼前的并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他们可能是只来干扰我们视线的,真正的问题则隐藏在错认为的问题之后。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核心问题正是解决危机的支点,但错误的思考方向就好像有色眼镜一样,让视力正常的人变成色盲,如何找到隐藏在表象问题背后的核心问题,作者提倡使用“剥洋葱”的方法来思考。很形象的比喻,就像洋葱一样,核心问题被眼前纷杂的信息重重包围,找到它就要先慢下来,利用“停、看、听”。(这里又联系上一章内容了,作者的逻辑结构是多么严密)剥洋葱法找到那个让你撬动地球的支点——核心问题结语、手握通向未来的钥匙作者以第一个触发点——找出确定的硬趋势为基础,利用第二个和第三个触发点——洞察先机+变革作为远见力的发酵活化,再到第四个触发点——找寻核心问题为关键,已经帮我们画出了一条通向未来的节点图。全书接下来三章,同时也是理解未来的剩下三个触发器,着重指导人如何活用前面得出的结论引导具体行动,这三个方法如下: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至此,作者已经把通向未来的钥匙——远见力的七个触发点——交托至我们手中。理解未来,需要不断根据这套方法训练自己,正如书的开篇写到:“使用远见力的触发器就像走路。当你将走路的过程分解,会相当复杂。所以,婴儿开始学步的时候都很难。远见力也是这样。开始的时候你要有意识地锻炼全部七个心理过程,一次一个,慢速仔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得更自然,并最终流畅运用,几乎毫不费力。”

找准未来的脉搏,站在神的视角解决问题

从远古时代到科技时代,几乎贯穿人类社会始终,占卜、预测之术始终保持长盛不衰,比如国内的算命、看相、求签、问卜甚至请乩作法,国外的星相、罗塔牌、水晶球预测等等。占卜也好,预测也好,归根结底,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慌。世界瞬息万变,人生变幻莫测,前途吉凶未卜,所有的一切都是个未知数。为了增加面对未来的信心,人类将自身命运交由神灵来决定。对于有利于自己的,大多欣欣以为然,兴高采烈而去;对于于己不利的预测结果,轻则垂头丧气,重者干脆采取鸵鸟政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的空想和对占卜预测的过度依赖,而非理性分析。要知道,上天诸神都很忙,估计也没有时间陪我们玩这些无聊的游戏。因此可以想见,占卜预测的结果只是1:1,完全符合概率论的统计结果。变是唯一的不变。多年来,不计其数的有志之士试图提高预测的成功率,但大多数人都失败了,仅有少数人成功了,比如诸葛亮、刘伯温之流。最近,美国又出了个丹尼尔·伯勒斯。诸葛亮、刘伯温的事迹广泛流传于民间,其对未来的预测也只能属于马后炮。而丹尼尔·伯勒斯则不然,他的预测立足当代,立竿见影。很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已经印证了他的预言,具体的细节都记载在丹尼尔·伯勒斯的新书《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相比推背图的玄幻,本书开宗明义,注重教化,在大胆预言的基础上,传授给我们预测的方法,帮助我们找准未来的脉搏,让我们能够站在神的视角解决问题。丹尼尔·伯勒斯书中的核心是提高远见力。远见力可以让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看到并掌握目前及未来的趋势,并指导我们通过看到可能性,转变不可能。毕竟,根据确定性制定出来的策略,风险低,报酬高。荀子的《劝学篇》曾说过,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想要看的更远,就要站得更高;想要听到的人越多,就要顺风高呼。这里面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要具有远见力,就要首先找到“登高、顺风”的方法规律。丹尼尔·伯勒斯将这种规律分为周期变化和线性变化两大类。潮汐时间、季节变化、股票价格等等,都属于周期性变化;人的衰老、知识增长、新发明的增加等等,都属于线性变化。其中,线性变化没有起伏规律,因而造成了未来的多样性。掌握了线性变化的规律,弄懂线性变化和周期性变化的关系,便掌握了通向未来的钥匙。这把钥匙称为“趋势”,即: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失误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二者的差别,丹尼尔·伯勒斯认为:找出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软趋势发生的概率即使再高,也绝非定数,仍有机会通过后天发展加以改变。丹尼尔·伯勒斯提供了7个原则,作为改变的方法。他们分别是:1.从确定性开始;2.洞察先机;3.变革;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7.主导未来。从这7个原则,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其中的规律: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找准突破口,料敌先机→以变化应对变化→跳出圈外看圈内→采取措施→引领未来。整个套路一气呵成,俨然一部预测未来的《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21世纪远见力的主要动力就是技术进步的硬趋势,对于科级蓬勃发展的今天,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要在未来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做到知己知彼,方能做到百战百胜。丹尼尔·伯勒斯总结了历史经验的“庙算”,提出了科技进步的八个硬趋势,也称为“八大路径”,分别是:1.去物质化;2.虚拟化;3.移动化;4.产品智能化;5.网络化;6.互动化;7.全球化;8.汇聚化。掌握了这八大路径,就能够将无形化有形,将不可能化作可能。掌握八大路径,便掌握了对未来的主动性。顺势而为才能有所作为。作为的方法就是:给予客户目前无法实现而一旦实现就会想要拥有的能力。话虽然拗口,但却是真理。正兵御敌,奇兵致胜。只要站在未来看现在,产品才会更有前瞻性,更有竞争力,更有吸引力。如果有丝毫的犹豫,就能欣赏到丹尼尔·伯勒斯描述的奇景:“疾驰残影”,机会一旦错过就不再。改革和应对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专注于问题的表象,更不能钻牛角尖,一味的硬碰硬,即便解决了问题,还极有可能是无用功,因为眼前的问题未必是真问题,还有可能是错误的问题。跳出问题看问题,跳出圈外看圈内,我们就能发现,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这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问题,也许跳过去会更好。礼来公司对于资金和科研问题的解决方案,完美的解释了这一问题。孙子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我们虽然不是神,但是通过跳出问题看问题,依然能够站在神的角度解决问题。空想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行动才是创造奇迹的手段。自然音阶只有七个音符,但音符交织成的乐曲却有无数种排列。未来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和行动。对于未来,我们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需要的就是对七个原则的理解和融合,更需要的是改变。如果我们想知道自己的未来,先要问什么是我们的梦想。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了未来发展的钥匙,并拥有了神一样的视角,拥有了预测未来的神奇技能,那么剩下的就是改变思想,改变行动,从现在开始!PS:非常欣赏书中最为霸气的一句话,稍作改编如下,一起欣赏:奋起直追没有好处,大步向前才是王道。

为什么你总是追随别人的决策?

有位朋友,他有腰伤,走起路来左扭右扭就像:葫芦娃里的蜈蚣精。正所谓“铜头、铁尾、豆腐腰”。他还有脚伤,脚踝半年崴一次,一次养半年。就这样的豆腐渣身体,最近他迷上了打乒乓球。他也知道自己受伤的风险极大,因此买了护腕护膝护腰护踝等保护装备。其实他这些都没用。他的走路姿势,根据相书上的描述,就是“筋不束骨,脉不制肉”,这叫“鬼躁”之相,注定发不了财,一辈子当屌丝的。这有道理么?似乎有。至少他经常受外伤、挫伤、扭伤,光云南白药就用了不少,还不破财么?其实他经常受伤的原因是整体肌肉力量不足。因为腰肌弱所以走路以胯甩腿,因为腿上力弱所以脚踝用力,整体不平衡就经常受伤。我建议他稍微做些肌肉训练,先把大肌肉群练一些,可能有很大改观。他表示虚心接受,但是坚决不试。为啥不试呢?他说我这样挺好,一时半会也没啥大碍,偶尔受个伤,也是自己不注意。做力量训练的话万一再伤了怎么办?但是其实,不做力量训练的人永远不知道力量训练的好处。畏葸不前的人注定无力改变一切。这种思维就是:如果没坏,就不要修理。没什么比这更保守了。许多人都是这样生活的:平时欢欢乐乐,遇到问题随大流。听说最近炒股能挣钱,于是炒股;听说最近房子涨价,于是买房;听说最近金子涨价,于是炒贵金属。他们对外界评论不屑一顾,只在乎周围小圈子朋友的判断,不在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公众名声。也许小富,也许一次次做接盘侠。你我身边有这样的人么?也许你我就是这样的人。判断标准就是:你有什么事是自己决策然后取得成功、改变窘境的么?还是你所有引以为傲的决策,都是跟从别人的脚步?扪心自问,也许我们许多事都是在追随别人的决策:父母说上这所大学好,我就上了;同学说这个公司好,我就选了;学校说读研好,我就读了;人家说北上广好,我就去了;女朋友说买房比租房好,我就买了……什么时候我能自己做一回决策?!不是我不做,是我不会做,我没有能力为我的选择负责,我会后悔。奈保尔说:无足轻重的人,听任自己变的无足轻重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地位。怎么办?拿不准的问题,找科学解决。学科学、用科学。丹尼尔·伯勒斯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正好能解决这种困扰。做不好的事就是要学。做不了决策,是因为不理解现在的局和未来的势,对局势的盲目必然导致无所适从。其实这本书的英文名更是一针见血:《Flash Foresight》,直译就是”闪现的远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远见的人,为自己决策呢?作者提出了七条原则: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这就是丹尼尔·伯勒斯所谓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详细的解读都在书中。鲁迅说,要尽量少读或者不读中国书,多读外国书。他的看法对不对?咱们暂且存而不论。但是外国的书,写得好的,贯彻了科学的思维,的确便于操作、便于模仿。先通过分析的方法解剖问题,然后逐一解决,对不同人遇到的不同情况,列举了实例。作者是有成就的实证派,不是坐而论道的”成功学“。针对思维局限,作者首先分析什么是不可改变的硬趋势,什么是可以改变并且能影响决策的软趋势,然后以现实社会现状为例分析了三十年来社会进步的原因,指出了既有的和即将到来的变革。针对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决策困难,丹尼尔·伯勒斯给出了两个基本方法:跳出问题和反其道行之,并给出决策的战略要点:创造和主导。在这我不赘言,有机缘的看书吧。且说主导。什么是主导?主导不是先人一步,而是无论对手怎么选择,都不影响最终结果。能达到这个境界,才能谈决策,才能不追随别人的决策。丹尼尔·伯勒斯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中,举了很多靠科技进展解决问题、突破行业瓶颈的实例,足可为成大事者借鉴;也谈了很多提高自身眼界,突破个人局限的实例,足可为个人所借鉴。我想无论如何,想改变现状,想成就事业,务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就是开放、向上、不惧怕改变。开放,所以能学习;向上,所以常反思;不惧怕改变所以能发展。那如果我不学习、我不反思、我不琢磨怎么发展,行不行?行!做弱者不得好活,做强者不得好死。其实怎么选择都不所谓,无论你是聚光灯下的成功人士,还是身填沟壑的草芥流民,都无所谓,只要你自己认可、接收、不后悔。正是:顺成人,逆成仙,都在其中颠倒颠。欢迎关注公众号:魔礼红

理解未来,你只需要知道七件事

理解未来,你只需要知道七件事那些年,当人们还在痴迷腰间的摩托罗拉BP机时,手机来了;当人们还在用着能砸核桃的诺基亚时,iphone来了,于是那些曾经的巨人倒下了!当我们还想着房价跌一点买一套刚需时,结果发现5年又白干了;当我们还在想着考个公务员有保障时,养老金并轨了;当我们还在沉迷于提高孩子考试成绩时,发现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准备出国交流了。近些年发展太快,突然感觉自己被硬生生地从,自商鞅变法以来就没怎么大变的中国社会,一下登上了时光穿梭器,一切变化太快,甚至不是变化,是变革!“乱花渐欲迷人眼”,未来真的不可预见吗?如何在下一步的变革中,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美国作家丹尼尔*伯勒斯告诉我们只要知道《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一、从确定性开始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理解变化首先要找到不变的地方,即规律。变化的规律有两种,一种是周期性变化,比如日夜更替、潮涨潮落、草木兴荣,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在别人贪婪时要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要贪婪”,就是把握了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另一种是线性变化,朝一个方向发展不回头,有起不一定有落,比如人的衰老、电脑的运算速度、全球化进程。从两种变化,可以判断未来发展的两种趋势。一是硬趋势,一定会到来的趋势;二是软趋势,可能会发生的趋势。硬趋势比如,二胎放开,一年后(现在)医院紧张,三年后幼儿园紧张,七年后现在萎缩的小学规模面临紧缺,这是一定会发生的;软趋势比如,医生说这个病人只能活半年,可人家硬是靠跳广场舞活了5年还好好的。硬趋势一定会发生,需要主动适应,软趋势不一定会发生,需要主动作为,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运用到生活中,就是要学会对未来可能的变化进行归类,确定是什么变化类型,周期性还是线性,确定是什么趋势,是硬的还是软的,然后知道哪些一定会发生,哪些可以努力改变。二、洞察先机 要完成上面讲的归类,需要洞察力。我们身边有两种人,一种是见微知著的,能从细小中觉察出变化;另一种是视而不见的,泰山崩于前才能知道。显然,我们要成为第一种人。面对觉察到的变化,人们通常会有三种反应,一是被动的,他们主要在解决昨天遗留的问题,俗称擦屁股;二是主动的,他们通常在解决当下的问题,俗称救火队员,只是变化太快的今天,立即解决已然太迟,及时救火,也不可避免损失;三是洞察先机的,他们着眼明天可能发生的问题,预先采取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想做一个能够洞察先机的人,需要用到未来标杆学习法。即,跳过当前的实践,不再模仿现在的成功者(等你模仿成功时早已时过境迁),而是从未来发展的硬趋势中,找到确定要发生的,以此为踏板,采取行动,具体实践。类似于狙击手射击时,瞄准点在目标下一步移动的方向上,而不是目标现在所处的位置。洞察先机需要观察科技发展的八条路径。1.去物质化——小、轻、数字化2.虚拟化——模拟技术、世界大国原子弹爆炸都是计算机模拟的3.移动化——随身携带4.产品智能化——传感器、物联网5.网络化——不解释6.互动化——弹幕、社交网站、新闻评论7.全球化——不解释8.汇聚化——多功能合一、苹果手机洞察先机还要关注加快数字化的三大油门:1.运算处理能力——呈摩尔定律增长趋势2.带宽——越来越快3.存储容量——越来越来越大三、 变革 推动未来发展的驱动力,来自于上述八条路径和三大油门,是技术力量的革新,它们驱动的硬趋势决定,未来的发展将是变革式的,而不再是过去千百年来的一点点变化。面对变革式的未来,需要具备与这相适应的变革式思维模式,因为,一切不彻底的改变都只能是走向失败的苟且。以企业秉持的黄金法则为例,如果紧紧盯在“发现并提供客户想要的东西”上去完善、拓展,其实已经落伍,真正要做的是瞄准客户未来需求,给予客户目前无法实现而一旦实现就会想要拥有的产品。就像iphone出来之前,没有人会想到手机可以这样,一但iphone上市,人们如获至宝,这就是我想要的手机。需求是创造出来的!更进一步的结论就是,在变革时代,只要有可能,就必将会实现;你不及时做的,别人就先做。四、跳出当前的问题既然要去做,就要找准问题,着手行动。这里需要避开一个大坑,专注错误的问题是永远无法找到正确答案的。有些人总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自己战略上的懒惰,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那么怎么办?所谓找准问题,就是要找准问题的核心,我们能看见的问题都是表象,要挖掘问题的本质。这里需要像剥洋葱一样,剥开“表皮外衣”。美国陆军曾经做过关于“指挥官指令”的研究:在一次作战行动中,指挥官会下达一系列指令,比如一个排接到命令,要于D日中午12点,占领一个高地,切断敌军补给线,需要在早上6点出发,中途9点到达C站补充弹药。试问,如果通信中断,上述任务无法全部完成,应该首先完成哪一个指令?是补充弹药,还是占领高地,都不是,这次战斗行动的目的是切断敌军补给线,那么,当遭遇弹药无法补充的问题时,当高地攻不下来时,排长应该遵循的是“指挥官指令”——实现指挥官意图的核心指令,果断地去执行切断敌军补给线的任务。关于寻找核心问题,我们要做到三点,一是不妄下判断,判断往往基于过往经验的归纳,如果未来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判断的结果也会不同;二是以终为始,牢记自己要干什么,愿景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三是抛开现有负担,当现在的资源未来用不上的时候,就需要果断地抛弃,就像1984年,英特尔果断抛弃存储器的开发,转而加大处理器的投入一样,给英特尔带来了新生。五、反其道而行之找到正确方向的最有效办法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我们认为的最大挑战,与实际上的最大的挑战不是一个概念,那只是我们以为!捷径就是关注大多数人都关注的反方向!两种解释,一是关于未知,大多数人都去做的事情,一定不是最佳的选择,失败的概率最大,因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二是即使大多数人的选择正确了,人太多,也无利可图。唯有走在别人前面,才能成为领头羊。这时,不妨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六、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目标和方向都确定了,那我们该做些什么?那就需要对未来的市场、产品、工作进行再定义和再创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功能叠加,我曾经单纯地以为空调就是调节空气温度,这样理解没错,但不是未来的趋势。空调的功能正在逐渐加入静音、变频(省电)、净化、预约等功能,这些功能叠加进来以后,空调实际上是在调节环境的质量。二是打破界线,以前手机就是用来打电话的,滴滴就是用来打车的,但是现在有一种现象叫跨界打劫,微信打劫了传统电信行业,现在谁还用手机发短信,电话都改微信语音了;优博打劫了陌陌,直接可以撩妹约会了;甚至还有合伙打劫,比如excel的函数和手机app联手打劫了老式计算器。三是善用工具,工具可以成倍的提高效率,有些还是我们熟知但不太会用的,比如word里有4000种功能,我经常看到有的同事在手敲目录,其实word可以自动生成。这就需要不断地开发工具用途,让熟悉的工具“老树发新芽”,我最早用excel只是做表格,后来开始加入函数做预算,再后来学会了生成饼图、柱状图进行数据分析决策,后来又学会了做计划生成甘特图,这是长期开发的过程。四是发挥核心优势,未来社会是在新旧融合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老瓶装新酒,比如pdf一类的电子书早都有了,但是kindle和ipad的发明,让电子书找到了最佳显示的移动载体,立刻焕发活力;另一种是新瓶装老酒,比如互联网是新生的,原来的报社也开始在网站上发新闻,但内容不改一如既往的腐朽,又有谁会去点击呢?所以,瓶子新旧无所谓,关键在“酒”!“酒”就是核心优势,包括天赋、能力和资源,要把自己一独一无二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七、主导未来 理解未来,采取行动,旨在主导自己的未来。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愿景是什么,因为,愿景有多强,动力就有多大!愿景决定了行动,决定了我们在所选择方向的时间投入和金钱投入,同样决定了我们的未来能否现在就来!未来是知识时代,努力的方向之一是分享。过去资源时代,特点是资源紧缺,占有资源是努力方向;未来是知识时代,特点是丰饶,努力的方向是分享。把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分享出去,自己并没有损失,反而会通过输出带动输入。分享可以形成规模效应,通过水涨船高反过来让自己受益,建立了圈子和资源共享结点。推动分享的有沟通、合作、信任三种力量,我们需要把三种力量驱动起来,旋转起来。具体为,沟通促进合作,合作建立信任,信任促进够更好地沟通。当然,努力不一定成功,我们需要具备快速失败的能力。把失败当成是试错,但一定要快,时间成本伤不起。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学会用评判标准快速判断是否失败,快速总结失败经验,快速重新开始新的尝试。我们不怕失败,但只有快速失败,才能更快的接近成功。这就是丹尼尔*伯勒斯的《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当你用这个七个原则看未来时,会蓦然发现,曾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障碍,此刻不过是“浅草才能没马蹄”罢了,远方的美景正在扑面而来,就像美好的未来正在向你走来。抱歉,限于篇幅,内容太干,读的时候请自己掺点水,矿泉水就行。

明日世界|书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很久以前看了部电影,叫做《大空头》(The Big Short),讲述了几个金融从业者成功预测了次贷危机的出现,并从中嗅到商机,趁机大赚一笔的故事。他们中有金融博士,华尔街机构从业者,还有两个年轻小伙子。从最初假设提出,到逐步验证;从最初被怀疑,到逐步被认可,他们花了很长的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最终他们预言成真。于是金钱,名誉,成就,如洪水猛兽般袭来,让他们生活有了极大转变。在他们为自己事业奔波的同时,现实世界里有位教授,在编撰他的新书《非理性繁荣》。他是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席勒。席勒教授和夫人在中国接受采访期间,主持人问他:您多次在公众场合直斥房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一方面受到学术界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在市场上也被“口诛笔伐”,您是如何看待这段时光?席勒教授云淡风轻地笑笑:就是坦然面对。当时我对《非理性繁荣》的观点深信不疑,就像我对学术的尊重,我甚至想过哪怕为此丢了教职,也要坚持下去。此书一出,成功预测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世间事,大致分为未知,探索和已知。这三类事物的发展方向均取决于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契合程度。有时是南辕北辙,有时是一帆风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主张,对事物的认知,要充分透彻,要从已知预测未知,从未知科学创造。如何做个有心人,科学地“未卜先知”,合理地“发明创造”,这需要我们有深度认知的思维和善于观察的能力。如何培养这种思维和能力,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如何在众人皆醉时唯我独醒?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我们需要对客观环境有深刻认识,对历史数据有精准分析,对理论基础有很精确掌握。《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Flash Foresight)将上述知识很好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作者在企业咨询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人脉,且多次成功预测行业革命及其发展方向,在科学数据分析中善于提炼自己观点并加以引导。刚看时,感觉内容太多且理论知识深厚,跨行业内容让人眼花缭乱。等到静下心来再次翻阅,如获至宝。书中有许多企业管理和发展的真实案例,同时结合了行业精英及笔者自身多年总结的理论,比如开篇用席勒的书作引子便是很好的例证。席勒的公开课我听过不少,这个幽默风趣,博学多才的经济学教授,课堂上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许多公式案例推演就像预先存在他大脑里,用时信手拈来。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无论是像《大空头》一样精彩绝伦的故事,还是像被席勒教授提出的经典理论,作者都如数家珍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不过这本书需要读者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才不至乏味。视角要广,认知和思维要深。里面涉及到大量的科技、金融、能源、机械制造等行业知识,有一定的跳跃度。但如果你对未知世界兴趣深厚,想要花时间去钻研,那么本书适合常伴枕边,不时翻看。要相信: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远见力——一种可以预测未来的能力

文/贝妮从古至今,人们都崇尚一种神秘又强大的能力,那就是预测未来的能力。不论是古时候的观星云测天象也好,还是八卦算命看面相也好,大家无非是想了解未来会发生什么。更有前些年流行的穿越小说,明面上是写回到过去,但其实正是因为我们用现在的知识回到过去,恰恰就可以在当时变成预测未来的先知!所以,能够预测未来,毫无疑问是一件极其诱人和强大的本领。我们在现实中的种种迷惘和痛苦也往往是因为看不到乐观的未来而产生。可是,有谁能预测未来呢?算命、看天象等等得出的未来你敢信吗?即便敢信,你又真的完全相信吗?世事难料,不到那一刻,我们谁也不敢信誓旦旦预测未来。但是,美国的丹尼尔·伯勒斯写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就明明白白告诉我,只要掌握7个原则,我们就可以看到未来。[美]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 / 约翰哪7个原则?它们分别是:1.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2.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3.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7.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而这7个原则,使用其中的多个或全部,就能触发远见力,就可以看到未来。这听起来相当神奇,可是,随着读书的深入,你会渐渐发现,这些原则其实就是教你如何锻炼思维方式,用于突破常规,掌握事情的发展方向,抓住趋势趁势而上,迈向美好的未来。比如说,从确定性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两个概念: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例如,科技日新月异是必然的,是硬趋势,但谁能采用新技术就是软趋势。而要打开机会之窗,看见未来,关键在于分辨什么是硬趋势,什么是软趋势。除此之外,作者还举了一个最著名的股神巴菲特的例子——他的投资诀窍只有短短一句话:“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这正是采用了确定性原则和反其道而行的原则,首先他懂得股票的周期规律,其次,他反其道而行,在人们蜂拥进入股市时冷静退出,在人们恐惧逃离股市时奋勇投入,自此取得了数不尽的财富。而这本书的强大,还不仅仅止于此。书里举了超多的例子,揭示了很多新科技的发展,给小白的我展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觉得仿佛离那些走在世界前沿的科学家、企业家近了一步。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经历。尽管也许我们大多数人看过一遍仍然无法掌握这些本领以致预见未来,但我相信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多,书中理念的理解加深以及尽可能地应用到生活中,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非常巧的是,在我断断续续看这本书的期间,一次回娘家和父亲短暂的交谈中得知,就在去年,父亲也做了一次准确的预测。当时小麦开始撒种,父亲就预测,今年的小麦,种不如不种,多种不如少种。到了开春,父亲更是精确预测,今年种小麦的,恐怕每亩要亏本300到500元。果不其然,今年收割的时候,小麦损失惨重,每亩损失500元以上。芒种时分,连我这种向来不关心农业的家庭主妇都注意到了道路两边黑黑的麦穗耷拉着脑袋的惨状,可见这次小麦的收成是多么的惨淡。父亲是农技师,他在农业方面指导工作了一辈子,可说对我们这一带的农业了如指掌。尽管当我问到您是如何预测的,他除了回答我:仔细观察搜集信息——这8个字之外就没有更多内容了,但是我相信,他也是用他专业的知识储备做了确定性和洞察先机的分析,从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而我父亲是农技师,并不是种田大户,因此,尽管他准确预测到了,但对于他个人来说并没有任何利益得失。相反,如果当时有农户听从了他的意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我想他就会成为利益所得者,或者起码他将不会遭受损失。我想,这也是我看这本书的另外一个收获,那就是,如果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去独立思考和分析,那跟着牛人走,学习他们的处事方式,有条件再向他们咨询,那么我们的人生道路可能也会顺畅很多。最后,全书看下来,我还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要想触发远见力,除了掌握上述7个原则之外,必须知道足够多的信息,才有可能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所以,我认为,跟所有原则比起来,持续学习——以不变应万变,才是立足未来的根本。而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面对变化无所适从吗?你需要提升“远见力”

变化总是无处不在,所以经常听人说,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赶不上变化……难道未来真的不可知吗?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和错综变幻的未来,只能无所适从吗?当然不是,你完全可以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1.未来总有不期而遇的变化等着你前两天朋友们就已经约好这个周六早上五点半去操场练习间歇跑,昨晚临睡前怕睡过点,还特意提前定好了今天早晨四点的闹钟。可是半夜朦朦胧胧中就听到外面哗哗的雨声,心想好大的雨啊,看来约跑要泡汤了,因为即便天亮后雨停了,操场的跑道也会有不少积水,所以又在朦朦胧胧中睡去,闹钟响起的时候也就没有起床。后来看大家的留言,活动确实因为雨而取消了。夏天的天气就是这样多变,这一周已经有好几天下阵雨了。当然,现代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已经能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很大的支持了,听说有一种手机软件,可以随时查询某一地点周边、某一时刻前后的天气情况。不过这次我们没有提前查询,一次普通的跑步活动而已,影响并不大,因为一般来说,如遇天气异常,比如严重雾霾、大雨等等,活动就可以自动取消。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了不可琢磨的变化,有的可能带来麻烦,有的可能蕴藏着机遇,只是好像更不容易预测和把握。2.“远见力”让你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从天气的变化和预测,让我联想到这两天正在看的一本书,英文名字叫《flash foresight——how to see the invisible and do the impossible》,也就是,闪现的远见力——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它的中文版书名定为《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书名起的这么神秘,你或许以为这是一本算命或占卜的书吧?我可以确定地告诉你,不是的。不过,它确实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看清和把握未来。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世界上很多知名企业提供咨询,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很多人都被瞬息万变的现实所困惑,认为人生在世,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是现在,好像比过去更加充满了不确定,不知道接下去将面临什么。可是,你越关注不确定性,就越有可能被所谓的世事难料吓到,就越无法采取有效的行动。但实际并非如此,未来是可以被预测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了解未来,我们对未来的了解远远高出自己的想象。在书中,作者提出远见力的概念,远见力是一种感性认识,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这个定义看上去似乎有些矛盾。因为,既然是感性认识,就更像类似灵感的东西,而在我们印象中,灵感总是来无影去无踪,无可追寻,就更不能像理性认识,无法用逻辑来解释。可作者为什么还说远见力是“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呢?这是因为作者发现,这些像灵感一样闪现的远见力由七个原则而触发,也被称为七个触发器,即:1)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2)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3)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问题);5)反其道而行(看见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7)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为你指定一个未来)。这本书也是从上述七个方面来系统阐述的。我们对于这些原则其实并不陌生,只是没有有意识地运用到现实中,更没有加以开发、细化和强化,变成我们自己的远见力。就拿我们熟悉的股神巴菲特来说,如果称其为富有远见力的人物估计没有人反对。而在别人向他请教投资的秘诀时,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而他运用的就是触发器5,典型的“反其道而行”。“反其道而行”能够成功的原因很简单,当你看向与其他人相反的方向,其他人就看不到你所看到的东西了,却能够让你发现潜在的机会和可能,以及那些被别人忽视的东西。为什么说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呢?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这里。如果永远跟随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就会像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能否成功到达彼岸不说,还有被挤下去被洪水冲走的风险,这也是大多数人在工作生活中常犯的错误。别人考研你也考研,别人创业你也创业,别人跳槽你也跳槽,别人炒股你也炒股,甚至买衣服也总是买网上所谓的“爆款”……,可是别人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你却没有。难道就你倒霉,偏偏运气最差的总是你吗?抛开你努力不够,方法不对,或许应该换一种思维了,你的选择和决定是怎么做出的呢?总是随大流,总是从众,却还梦想着异军突起,可能性大吗?穿着“爆款”满街撞衫,还想让别人一眼记住,可能性大吗?另外,巴菲特那句道出投资诀窍的名言也运用了触发器1——从确定性出发。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而万事万物的变化皆有规律,我们可以从掌握规律开始来把握确定性。自然界中有很多周期性变化的东西,如四季更替、潮涨潮落,而在经济和政治等领域,也有一些周期性的规律,如物价的涨跌、利率的起伏。如果正值市场萎缩的时期,接下去会怎样呢?无非是市场很快又会扩张,反之亦然。虽然巴菲特已经把秘诀公之于众,但是你并没有成为另一个巴菲特,不是他说的不对,而是因为你没有照着做。《把时间当作朋友》的作者李笑来也说,学生们总爱问他教的方法有用吗,他对此也无可奈何,用都不用又谈何有没有用呢。从中可以看出知行合一是多么重要。3.看清未来的趋势至关重要或许你会说,未来离得太远了,跟我们当下的生活关系不大,所以能不能看清趋势、有没有远见力无关紧要。但实际上,今天和明天只隔了一天,而未来又是由一个又一个明天组成的,所以未来并不遥远。正所谓,人无远见必有近忧。而那些富有远见的年轻人是怎么说的——让未来现在就来。虽然很多天才发明家正是具有远见力的人物,但远见力并不止是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它还能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身边的各种事物。最近生涯咨询专家赵昂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讲真,未来的趋势,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多数人了解趋势的目的无外乎是想借势,看看自己是否能赶上一些趋势的发展”,通俗地说,也就是幻想当风来时,自己刚好是那头坐在“风口的猪”。赵昂这篇文章针对的是那些投机心理过重的人,与其总是打听消息和窍门,希望走捷径,不如潜下心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他并不否认趋势的价值,而是认为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和没有轮到拼天赋的程度一样,也根本没有达到可以通过了解趋势来借势的水平。还记得“从确定性开始”这个触发器吗,无论未来如何变化,不付出努力是不会成功的,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这应该也是赵昂强调努力的原因所在。4.结语与以往任何时代相比,我们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变化更多更快的时代,如果不关注未来的趋势后果是什么可想而知,所以,有意识地训练和提升自己的远见力吧,让自己也能够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

遇到问题非得撞过去?其实你还可以跳出来

那天傍晚,一直尽心指导我英语的学长发微信问我最近学得怎么样。在那之前,我已经有两个月没联系他。我犹豫了两分钟,说了实话:最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因为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没敢打扰他。学长回复说不能这么简单地归因,也有可能是他的方法不适合我。经学长的一番指点和讨论,我终于慢慢拨开了迷雾,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说,我跳出了原本以为是问题的问题,从另一条路走,避开了困扰自己的障碍。之前在看《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作者花费了整整一章的笔墨讲述“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个方法,但当时没多大感觉。在跟学长聊完之后再回看,我才有了真正的了解和更深的体会。1、跳开你自以为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从小到大被教导的是:遇到问题要解决它,不要躲避。但很少会去想,这个自己以为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吗?如果它不是呢,花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它就算最后解决了也可能是事倍功半。就像我之前苦苦思索自己的迷茫,想要得到一个答案。后来才发现,原来并不是非要得到那个答案才能走出迷茫。跳出自以为的问题,从另一个方向解决,也不失为一个方法。《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的这段话让我有种醍醐灌顶之感:“如果把问题拎出来,从不同的角度看,你可能会发现,这不是真正的问题。不要试图去解决它,跳过它也许更好。”2、不要妄下判断想要跳出面临的问题,首先不能妄下判断。比如:不要随便以为你觉得的这个问题就是问题关键。“不妄下判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违背了我们的习惯或本能,但它能够带来巨大的回报。”我们总是很容易犯“自以为是”的错误,以为自己对某件事很了解就花很少的时间去判断,尤其是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在跟学长聊天时,一开始我就说这是我自己的原因。在学长说也有可能是他的问题之后,我还是说“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我比较习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但是自以为对自己很了解这个错误的意识让我没有多加思考就草率地判断,导致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妄下判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听别人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醒、理性地分析问题。这次经历还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不要太害怕会麻烦别人。有时候,你以为很难解决的问题,在别人那里也许就是轻而易举的事。3、剥洋葱,找到撬动地球的支点“剥洋葱的强大之处在于你如果集中精力,就可以找到那个让你撬动地球的支点。”《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中,跳出你面临的问题的方法就是剥洋葱。一层层地撕开迷惑视线的表象,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这需要细致深入的思考。而我,就栽在了这上面。我有思考,只是停留在问题表面思考。我思考我的迷茫,思考我的努力程度,却没有往深层次原因去想。用学英语这个问题来说,我为什么会产生迷茫,因为六级分数越刷越低,因为忽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英语,因为越来越没兴趣学,因为正在学的英语材料自己不感兴趣(事后诸葛亮,分析过程可能有点问题)。分析到最后,是材料选择问题。这样一来,跟我原本一直研究的迷茫问题就几乎不怎么相干了,但这无可厚非的是一个解决方法,而且是跳出迷茫的解决方法。我放弃了之前用了一段时间的材料,换了一种新的,自己感兴趣的,慢慢拾起了对英语的兴趣,努力和自律也不再那么痛苦,而且还有了新的小感悟。看书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蛮有意思的概念:遗留系统的诅咒。“遗留系统的诅咒:想要舍弃,却运行良好;想要再进一步,却力不从心。”其实关于换材料,我也是有点犹豫的。之前用的材料很好很专业,也能学到东西,但就是没有学下去的兴趣。换新的材料,效果可能没有那么好,具体成效要一段时间后才知道。两者都有其优劣,但既然存在继续就力不从心的问题,我选择尝试一条新的路。这是一次对我以后处理问题挺有借鉴价值的体验:跳出了之前面临的迷茫,只是绕了个道,换了种学习材料,同样解决了问题。作者丹尼尔·伯勒斯和约翰·戴维·曼在这一章的第二页写的这段话让我深有感触:“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关键在于认识到,摆在眼前的并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它们可能只是来干扰我们的,真正的问题则藏在这些错认为的问题之后。跳出你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指走出既有的情状来获得更清晰的视觉,这往往会触发远见力,从而带来新机会。比起基于解决原有问题所带来的进步,远见力所带来的新机会和生产力进步将远超你的想象。”原谅我暂时还看不太懂这本商业书的核心“远见力”,也看不太懂很多商业的例子,无法理解透彻这本书,所以暂未学会像作者那样预见未来。但是这本书讲述的思维方式教我看懂了现在。明天的现在,就是未来。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 大本钟顶的那只蝴蝶

文/宝木笑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和畅销书作家约翰•戴维•曼合著的《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终于登陆中国,捧着这本装帧精美的书,正是一个午后,少有的清爽天气,让人忘记夏天,却想到未来。丹尼尔•伯勒斯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这是位真正的业界“大神”,一直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趋势预测,微软、谷歌、IBM、东芝、通用汽车、宝洁、美国运通、迪士尼都是他的忠实客户,另一个作者约翰•戴维•曼则写了25年的畅销书。有丹尼尔的专业水平保障内容,有约翰确保形式的流畅,可以说这是一本内容和形式完美融合的书,难怪成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美国亚马逊的榜首畅销书。从读第一页开始,直到最后一页结束,总是在心里莫名感慨,人们期待回到过去,憧憬奔向未来,无非是为了两个字——无悔。可是,就像电影《蝴蝶效应》总是让主人公无奈凄凉地发现人生竟然只是一个过程不同结局相似的莫比乌斯环,人们向往的超越在现实里,就像大本钟顶的那只蝴蝶,你想要的“蝴蝶效应”,抵不过150多年来以准时著称的大本钟自身。然而,《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这本书却告诉我们,也许超越现实,实现不可能,是一个完全可以操作的事情。为什么觉得这本讨论未来的书很靠谱、很难得呢?因为这本书虽然貌似在讲理解未来的“原则”,即“从确定性开始”、 “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和“主导未来”,但实质上是将“远见力”作为一个科学概念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将其作为一种可操作的学科介绍给读者,其知识之实,涉猎之广,立意之深,在我读过的同类书中是很少见的。说的直白点儿,咱们觉着很玄的“预测未来”在人家那里已经作为“远见力”的题中之意,得到了严谨而科学的论证,仿佛《星球大战》中一旦掌握了“原力”,对事物的认知便出现了质的升华,本书的章节设置和内容也体现了这种很内在的逻辑性和实用性。下面就具体聊聊:1. “远见力”和“解放天性”“从确定性开始”作为第一章,其意义与其说是一种对“远见力”的强调,倒不如说是实现后面章节“远见力”训练的观念基础,仿佛每个表演系的第一课都是“解放天性”,这里也是如此。永远怕“不确定”带来的损失和伤害,让我们无法以“确定性”的心态面对自己和未来,那么“远见力”将被我们自己的惯性思维扼杀在摇篮里。第二章“洞察先机”其实和第一章是紧密结合的双生子,如果说“从确定性开始”是让我们从观念上扭转惯性,那么第二章就是具体指导我们如何在知识储备、行业观察等方面打好前期的基础。这部分的科技进步引发社会变革的八大路径是书中的精髓——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产品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汇聚化,“硬趋势”的理念将帮助我们从仰望苍穹转向俯视自我。如果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反观这一章的观点,相信会不免嘴角向上,看看如今的苹果、谷歌、脸书、腾讯、阿里……远看是神话,但对照着书中的八种路径,我们会发现其实他们都是运用“硬趋势”的赢家。2. 钟声和振翅欲飞的蝴蝶大本钟的钟声非常有名,很多人甚至用它来测量音速。准确,是我们追求的,但准确也是我们无奈的,因为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未来在大本钟这样按部就班的图腾面前,显得充满了神秘和不可控。如果我们对自我更高意义的期待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的话,那么我们现在的境况也会像那只在大本钟上的蝴蝶,不是我们不想远离脚下的境遇,更多的还是没有掌握远离方法。这本书的第三到第六章其实是一种方法论,个人认为这也是本书最亮的地方。“变革”不是目的,而是方法,改变带来未知,未知带来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最终就是捆绑我们振翅欲飞翅膀的无形枷锁。不敢迈出变革的第一步,我们将永远被困于大本钟顶,也许就会葬身那场1834年的大本钟大火。这让人不由想起微信、滴滴这样的传奇,变革让他们成为传奇,更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变革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附件,而应该成为关系到生死存亡的主流,那么,每天都在和新闻联播对表的我们呢?“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这三章更像是面对未来那个核心的原点,三种不同的办法,你可以向旁边“跳”,你可以向反向“行”,你还可以摧毁那个点,重新“定义和创造”自己的点。个人感觉,这中间是个层层递进的关系,“跳出你面临的问题”提供的只能是“剥洋葱”一样的思考,虽然有不满足于表层因果的不凡之举,但仍然与面对的未来是一个平视的关系。而“反其道而行”比之前让人更钦佩的地方就在于,它敢于将自己的后背投给对面貌似强大的问题,收获自然也会更大。如果“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可以让你充满解决问题的智慧,那么“反其道而行”则更多变革者的勇气,“远见力”也体现得更加酣畅淋漓,这就是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一章中有了股神巴菲特的投资名言“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有了戴尔创业之初直销的经典、有了星巴克专攻咖啡的传奇。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是“重新定义和再创造”,“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可以让你成为达人,“反其道而行”可以让你成为传奇,但只有“重新定义和再创造”才能使你成为一个让人炫目的神话。正因为这样,在这一章我们才看到了乔布斯的“今天我们重新定义了手机”、马云重新定义了购物概念,如果“跳出面临的问题”和“反其道行之”还是一个平视角度的话,那么这一章让人们知道,其实我们也可以俯视自己的未来,俯视自己的人生,我命由我不由天。飞离大本钟很简单,我们只需要纵身一跃,但怎么飞,往哪里飞才是问题的关键,没有起飞的人并不是傻子,不懂如何飞而坠落的我们也成不了英雄,因此“跳出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行之”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才更显弥足珍贵,基本涵盖了提升“远见力”,掌控自我未来的各个维度。3. 这更是一种信念“主导未来”是全书的最后一章,但也是作者架构的整个“远见力”系统的顶点,是全书的高潮,更是对芸芸众生最有实用价值的振聋发聩。这其中的震撼不用多说,仅仅看看书中的这段话——“我们总在收拾烂摊子,总是火烧眉毛,哪儿有时间认真审视未来?但就是因为没时间,才要特别匀出时间把它放进日程里,跟自己约好洞察未来,那毕竟是你的下半辈子,每周抽出一个小时,不值得吗?”先别说你要改变自己,你要出人头地,你要让自己的爹娘和老婆孩子过上体面的生活,单单扪心自问一下:你有多长时间没有仔细看看镜子里的自己了?你有多长时间没有找个安静的下午好好梳理一下自己了?也许我们从未将自己作为一个客体,去主动分析一下自我,更不用说去分析一下“趋势”这种东西。虽然我们整天吵吵闹闹,将“梦想”挂在嘴边,但我们却从未将“未来”作为一个可控的问题去严肃面对,“远见力”只是我们对那些传奇和神话的顶礼膜拜。因为我们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掌控那样一种能力,我想这也是本书最大的意义所在——让普通人找回本应属于自己的“远见力”,这更是一种信念。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不知为什么,脑海中就是雾霭沉沉的大本钟,还有钟顶那只烈风中摇摇欲坠的蝴蝶,学了七年中文的我只好告诉自己,从文学理论角度说,这是文本受众被触发了特别的“意象”。但其实我们都明白,这只不过是茫茫人海中,自己的真实写照,永远在听着枯燥确定的调子,永远在幻想着迷雾另一边的明媚阳光,也永远在自己的瑟瑟发抖中踯躅,疲惫中带着深深的叹息,无奈中浸润着淡淡的悲哀……朋友,带上这本书,去大胆尝试吧,也许这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蝴蝶效应”。—END—

当我们远眺,我们想看见什么

虽然忘记出处但大概有这么个印象,有人问德鲁克先生一家企业如何基业长青,德鲁克先生回答的大意是并没有什么基业长青,只有生生不息。我其实是很赞同这个观点的,企业一个时间段的优势会成为下一个时间段的劣势,此事古难全。从社会角度来看,新陈代谢,满足客户价值才是企业兴盛的唯一奥义,所以企业新老交替又如何,社会发展的车轮依然滚滚向前。换句话说,看见通用索尼的衰落固然十分痛心,但谷歌的崛起是不是好棒。如果对照《失控》、《反脆弱》和本书来看,我第一反应是:“怎么同样的结果你们能反推出不同的论点呢?!”再仔细想想这三本书倒也不矛盾,大概类似三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摸一只大象,感受不同而已——风险是否可控、变革是否可以从松散中产生,创新是否可以从现有趋势来预测。广泛阅读,让不同源的观点互相碰撞,最后的火花便是我们自己的心得。所以我理解的是,本书最好的致用方式不是关注宏观也就是作者称为“硬趋势”的预测(尽管本书的很多例子看似更像宏观变革的预测),而是借鉴他的方法论——也就是本文的7原则,用于微观层面的评估与创新。宏观预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简直是屠龙术,高端,牛逼,唯一的问题是“龙在哪儿?”,对于我辈来说,已经可以预期的趋势,如果没有外战内乱,只是延续现有趋势的话,大概是这样:等我老了,退休被推迟不说,现在刚放开的二胎那时候刚刚走上社会,等着那一代年轻人(人少)缴纳的养老金给我们付退休金大概没太大戏,养儿防老大概也够呛(没准他们还得被迫啃老),现在还能用比较廉价的方式请到的保姆那时候大概更没人干了。咋整?我觉得吧,期待人工智能的发展,用智慧住宅+人工智能,大概颇能满足我这样宅腐基老太太吧。而且我们这代人比我们的上一代人想得开,花钱在自己身上简直是惯性,不要担心我们不舍得花自己的棺材本。这逻辑我觉得好顺畅,但唯一的问题是,这个行业如果成型应该从哪个环节切入?谁会干?以及投入多大?何时能有真正回报?更何况有很多模式可以让企业在当下就挣到钱,所以谁会干呢?当然我觉得迟早时机会成熟,随着人才成长,技术配套完善,成本下降之后还是会有人干的,但这不是个别企业努力可以实现,而是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共同发展大浪奔涌并淘沙后的结果。我理解是时代选择了它的赢家,而不是赢家战胜了这个时代。但如果这个方法论用于具体工作实践上,用于企业微观的革新我觉得倒是可以尝试。从现有数据出发,分析引起数据变动的因素和变动周期;思考哪些问题因为重复出现而困扰我们,又会出现哪些新问题;对这些问题再多问一些为什么,发现真实的原因和脉络;从现有方法出发,是否能采用加法、加法、重新组合等各种方式来解决我们所发现的真实问题——做到这些,我们便是走在创新的大路上了。其实创新很少是因为灵光一现便横空出世,更多的是寸功尺步,日积月累。

掌握这几点,我们真的可以预测未来

人们不再迷信于命运,却也在逐渐忽视发展的规律。人们相信命运在自己手中,却耻于相信自身可以预测未来。于是莽莽撞撞,信心百倍的走在人生这条路上,却受尽了挫折与忍耐,最后勇气和梦想一同都被风干,却把原因归结为社会或者天命,而或自怨自艾,一蹶不振。坦诚说,人是因为期待的达成,小事的成功,逐渐累积起自信,才有了成功的满足感和幸福。人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自我的研究和环境发展的研究重叠在一起,人会发现自身居然如此神奇,我们都是可以预见一部分未来的人,也因为预见了这样的未来而掌控了幸福的主动权。《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重点讲述了人如何做到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做到哪几点,我们就可以在庞大的生活中预见出通往幸福的出路呢?1 不分散注意力在猜测上,集中注意力看到“可以确定”的事人们常常自我设限,把重点放在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应该养成从确定性开始的习惯,列出能办到的事和已经确定的条件。遇见不确定的事情,先放在一边,重点在于发现和此事有关的已经确定的事,当你搜集了足够多已经确定下来的信息和自己现阶段能办到的事情时,你可以看到事情本身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你也可以从中做出更为准确的判定,决定出自己下一步行动的方向。问问你自己,这种情况下,什么是已经确定的,自己能做点什么?2 善于观察自己和环境之间的规律世界万物都有规律,有周期性的规律,说得简单点可能是四季交替,说到个人发展上可能是周期性的结果轮回,除了周期规律还有线性的规律,就是一去不返的这种不能回头的规律,除此之外还有事情发展的硬趋势和软趋势。就我而言,通过观察自己每天写一篇文章,发现自己持续行动产生小突破小结果的时间大概是在3个月左右,通过观察自己融入大环境的时间以及产生的排异反应,发现自己融入大环境彻底适应并能做出成绩的时间大概是两年,诸多种种时间的把控,我发现自身的规律,从而调节思维模式和行动方法,缩短不必要浪费的时间,把握好自己做事的节奏。配上对行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发展分析,很容易预测出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自身的选择。说到工作,莫过于了解时代发展的硬趋势,这些往往是通过从业之后的业务打磨以及日常的内部信息获取。唯有如此才能不把大好年华浪费在毫无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中。3 在你非常了解的领域进行变革变化意味着做同样的事,只是与人不同,变革是意味着不再做同样的事。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你都会面临一个问题,世界瞬息万变,没有什么是铁饭碗,如何才能找到制高点,不被科技狂潮淹没还能看到自身的机会呢。这就要求你在你目前为止非常了解的领域进行变革,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掌控发展的先机。4 跳转思维,不解决目前解决不了的问题与其花费时间在直面最大的问题上,不如简单地跳过这个问题。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眼前出现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问题。小例子,你找不到工作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你老公出轨你悲痛欲绝这并不是一个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们对婚姻的认知分歧。看到真正问题的所在才有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解决办法,预知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决策。5善于了解自己的核心优势以及他人的核心优势,善于合作墨守成规会过时,走没人走过的路才会赢。合作能创造更大的蛋糕,善于结交,也善于知道哪些人的优势将和自己共同创造,这样的联合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变化中站稳脚跟。因为单枪匹马在社会里是行不通的。我们只有看见自己所处的未来,才能做好眼下的决定,这是个不断在变幻的社会,那些看不清楚自身未来的人,会被各种虚荣的假象蒙蔽,生活被彻底打乱。而看见未来的人将会把握住发展的先机。关注VX:qiqianwuyu 七芊物语 ,将抽取一位个幸运读者免费赠送这本《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9.3日晚开奖,7天内准到。

如何成为一个有远见的人

这是个不小的标题,我想先从一部武侠小说谈起。说起武侠小说,最著名的就是“金古黄粱温”了,金庸是无可置疑的武侠小说的巅峰,梁羽生是新派武侠的奠基人,古龙是剑走偏锋的天才,温瑞安是一手利剑一手酒的诗人,黄易是敢于创新的拓荒者。这五人中,我最欣赏的是金庸,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值得反复品味,甚至书中每一个人物的名字都可以反复咀嚼,而其他四位的作品都多多少少有些良莠不齐了。不过,若谈及我个人最喜欢的,其实是黄易。可能是我这一代人受网络文学的影响大,毕竟黄易的小说我们更多地是从网络和盗版书中看到的,但我喜欢黄易的原因,不是他将玄学和武学融合到一起的“异侠”风格,而是他善于将历史和自己笔下的故事完美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够非常完美地将宏大的历史架构和故事体系形成统一,甚至能将历史上的人物塑造得更加生动,挖掘得更加深刻,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这一方面,最著名的莫过于穿越小说的开山之作《寻秦记》了,书中将历史上的名人如信陵君、田单、吕不韦、龙阳君等人塑造得性格鲜明,读起来甚至会有“历史上这个人就是这个样子”的错觉,让人印象深刻。不过黄易小说中,最让我拍案叫绝的一段,是来自于小说《覆雨翻云》中,虚构人物“庞班”于明朝初期对大明的命运的一番预见,原文中是这样写的:【庞班道:“给你们这么一闹,朱元璋错失了对付燕王的千载良机,此必种下将来朱元璋死后大明争夺皇座的祸根,哪还有力西顾?况且盛极必衰,此乃亘古不变的真理,朱元璋、燕王这类不世之雄,岂会长于深宫妇人之手,故我可断言明室一代不如一代,反之我们西域各族,长久处于压力之下,必有雄起之士冒出头来,再次踏足中原,这绝非痴想。”庞班又分析道:“举例来说,假设燕王异日登上皇位,第一件事便是舍应天而取顺天为都,因为北方才是他的根据地。想当年朱元璋为建国都,历时二十一载,调动了工部和横海、豹韬、飞熊三卫,再加上二十八府州和一百八十县另三镇的力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只是城砖的需求,便动员了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六省的一百五十二个州,全部约耗用了二亿五千万块巨砖,而江南富户无一幸免地都被强迫捐出巨额资财,不计工役的数量,只是工匠便有二十八万户被征调来负责工程。若燕王要以顺天为京,规模必不会逊于应天,只是此项消耗,大明已难有力量往外扩展,况且当燕王坐稳皇帝时,早像现在朱元璋般只懂巩固自己的权力,好安享晚年,哪还有闲情西侵?没有了朱元璋和燕王这类雄才大略的霸主在有生之年作向外扩张,明室何足惧哉?”座下各人无不目瞪口呆,一方面固因庞班对明朝建都之事了若指掌,更折服处是庞班只从国都转移一事,便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推断,教人无从反驳。庞班又道:“朱元璋因宦官为祸,所以一直蓄意压抑宦恃,不让他们有参政的机会,可惜燕王为了得到宫内的消息,一直勾结宦侍,将来若燕王得了天下,宦侍定可水涨船高,掌得政权,更兼现在朱元璋以六部代丞相一事势在必行,又准备把掌握天下军权的大都督府一分为五,使军政权力全集中到皇帝手内,若宦官冒起,朝中再无可与撷抗之人,所以庞某敢断言,明室宦官为祸之列,必更胜前代。”众人更是听得哑口无语,庞班识见之高,确实达到了洞察无遗之境。】说实话,前面提到的“金古黄粱温”五人,我个人一直觉得,黄易虽有开宗立派之功,但前期作品为搏眼球,有不少多余的情色部分,且他天分不及古龙,文采不及梁羽生,行文结构更远不及金庸,只有温瑞安与其相比,难分高下,实不足以与前面三位大家齐名,但正是黄易小说中屡屡出现的像上文中,借人物之口,发表自己对历史见解,甚至还有关于哲学探讨的部分,才让我渐渐对黄易改观,最终为他独特的文风所折服。《覆雨翻云》中的庞班,是大元帝国土崩瓦解后逃亡的蒙人首领,所以才会如上文中如此花心思对明朝后期的发展做研究和预测,而我们也看到,在庞班的话中,已经预见到了不少“明朝那些事儿”,如朱棣迁都燕京,如明朝两代之后再无明君,如明朝再无力外拓版图,如明朝宦官酿祸等等,甚至连几百年后满族入关都被他预料到了!可能在黄易这个现代人的角度来说,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感觉,但若是融入到书中角色的视角来看,其实这一段话是有其非常高明的逻辑的,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首先,书中这一段,是庞班众手下正因颠覆大明王朝的阴谋失败而沮丧不已,这时候,庞班没有俗套空洞地去鼓励自己的手下,因为在既定目标没有完成的事实面前,再多花言巧语也没用。庞班的高明之处,在于【跳出你面临的问题】,不再纠结于行动成败与否,而是放眼于与敌人的长期周璇,一下子就把手下们的思维从之前的死胡同里带了出来,开始促使他们思考更久的将来。在论证“明朝再无力外侵”的时候,庞班没有直接抛出结论,而是先【从确定性开始】,摆出了大家都已经知道的信息来分析:一、朱棣有夺权之心,朱元璋却没抓住机会除掉他;二、乱世中才能冒出朱元璋、朱棣这样雄才伟略的枭雄;三、朱元璋建都耗费巨大;四、朱棣若夺权成功,必会迁都,且新都规模不逊于旧都。这四条信息,每一个人都知道,但他们却都只着眼于负面的东西,只关注那些不确定的东西,而忽略了这些眼前的已经确定的事实。这些确定性的信息,就像是我们推理的一件件工具,重点不在工具,而在于如何使用工具,这一方面,庞班敢于在【变革中洞察先机】。生活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如今,每一款新的手机,每一个新的app都有可能大面积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何况是几百年前的帝王更替。掌握变革后面的规律和可能性,我们就可以洞察先机!朱元璋没除掉朱棣,人人都知道,但能想到之后旷日持久的内战的人就不多;乱世出枭雄,人人都知道,但能想到明代之后长于宫廷的皇帝们越来越无能的人就不多;朱元璋耗巨资建都、朱棣夺权后会迁都,人人都知道,但能想到明朝因为再次建都而内耗过度无力外侵的人就不多。更加难得的是,庞班在对待宦官问题的看法上,大胆地【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他明确地认识到,朱棣夺权之后的宦官和朱元璋时期的宦官,由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在朝廷上的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后的朝廷,已经是一套新的游戏规则了,所有曾经的套路都需要被重新定义,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庞班创造性地提出了“明室宦官为祸之列,必更胜前代”的看法,后来的王振、冯保、魏忠贤等人也身体力行地证实了他的话。【反其道而行】也是庞班的高明之处。在庞班的团队中,所有人都盯着大明江山,希望它早日没落,却鲜有人反观自身的处境:朱元璋时期,对外族的镇压十分强硬,致使许多少数民族都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不仅生产荒废、粮食短缺,连游牧的范围也被迫减小,而反观中原的明朝,风调雨顺,人民生活反而殷实不少。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塞外民族本身就是具有强大韧性的民族,再加上重压之下的奋发图强,再次崛起是迟早的事!我们也都知道几百年后,八旗入关,满人入主中原的事了。其实庞班的这段话,在反复读小说的过程中,我已经看了很多次了,却是第一次从逻辑和思维上来分析这一段话,感觉收获不少。这也缘于我最近读的一本书,给我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这本书叫做《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个人觉得书名翻译的不太贴切,原著书名叫做《Flash Foresight:How to See the Invisible and Do the Impossible》,可以直译为《闪烁的“远见力”,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这样一来倒还更加契合这本书的内容。作者Daniel Burrus是一位“未来学家”,他专注于研究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并长期向微软、东芝、通用、迪士尼等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另一位作者John David Mann则是写过多本有关商业、领导力及成功法则的畅销作家。《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美国亚马逊的榜首畅销书,书中提到的“7个原则”,分别是:@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在前面对庞班的话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7个原则,有很大一部分都体现在了庞班的话里,可见无论是外国的商界精英,还是中国的武侠小说家,在表现“远见力”这个课题的时候,思路上其实是异曲同工的,也从侧面印证了这7个原则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在这短小的篇幅中,我无法尽述这7个原则背后的逻辑和思考,但是这本书的主旨,其实是告诉我们,【所谓远见力,是你转变视角,愿意弯下腰和膝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看到并掌握到目前及未来的趋势】。当别人都在和不确定的因素纠缠时,你要能先冷静地从已经确定的信息开始分析;当别人都在惊讶于眼前的景象时,你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地洞察先机;当别人都面对变革茫然失措时,你要能够从变革中看到机遇;当别人都在死胡同里打转时,你要能跳出来客观看待;当别人都在一座独木桥上拥挤时,你要能反其道而行趟过这条河;当别人都在旧世界旧规则中蹉跎时,你要能有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的勇气;当别人都在面对未来找不到出路的时候,你要能以主人公的姿态,信任自己的同伴,善于选择,善于合作,最后成为主导未来的人。《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讲的远远不仅是原来,【它阐述的,是一种全面的思维,是有所保留,也是大胆创新,是勇往直前,也是另辟蹊径】。作者认为“远见力”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跟随本书养成正确的习惯,你也能看到趋势。

少走弯路,你需要读这本书!

01前几天,我一个关系不闺蜜闷闷不乐,问其原因:竟是她一个之前比较不错的朋友,找她合伙开店,她朋友之前是我市某品牌运动鞋的运行总监,从事多年相关工作,积累很多客户资源和人脉,加之实际管理和运营经验,于是,恰逢一个不错的时机,她决定代理某品牌运动鞋的驻本市的总代理商。条件是,至少需要开一家店,并且成功运行盈利!由于前期资金不足,且个人精力不够,所以找到我的闺蜜。闺蜜和家人商议,各种三思,各种犹豫,毕竟前期投入资金过多,后期万一赔了,自己损失不起,结果就放弃了合作机会。谁知一年以后的今天,闺蜜那个朋友的店面,不但几个月就收回前期投入,现在已经完全稳步盈利。实现净利润翻倍。现在总公司要收购,还要付一大笔资金全盘买断!这才有了我的闺蜜郁闷,自己懊悔当初犹豫不决,结果错失了一个大好的机会。我在一旁除了宽心和安慰,其实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是,暗自想到:生活是公平的,它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只是有的人懂得抓住它,而有的人在犹豫中错过了…02记得,刚毕业参加工作那会儿,有一次和同事外出办事,中午,同行的几个同事一起吃午饭,其中,一个50岁左右的男同事,讲起了多年来,自己的各种不顺,刚开始养出租车,后来种种原因,几万块卖掉了出租车标,如今回首一看,几年后的今天花几十万能买到就不错了!是啊,除了感叹,更多是同情。其实啊,总听妈妈絮叨说:“人啊,做事要往长远了看,说白了就是要有远见!”每当,我独自走在大街上,静静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步履匆匆。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可能!于是,我多么想,如果有一种能力让人们能够懂得预测,或许很多人就会少走一些弯路,拉近与成功的距离,过上自己更期待的美好生活吧!03直到前一阶段我读到这本书,我不得不相信确实有这种能力—远见力!可以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本书作者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财富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微软、谷歌、IBM、凯萨医疗、东芝、通用汽车、宝洁、美国运通、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安永以及迪士尼都是他的忠实客户。伯勒斯还成功创业并妥善经营着6家企业,他的演讲足迹遍布全球,并著有多本关于创新的书。约翰·戴维·曼(John David Mann),25年来写作了多本关于商业、领导力以及成功法则的书,是一名畅销书作者,著作《TheGo-Give》是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之一。04坦白的讲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这句:“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在没有收到本书之前我以为这本书一定很厚并且有很多抽象又深奥的理论和概念!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全书250多页,条理清晰,书名为《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因此本书共分七章,作者从:1、确定性开始;2、洞察先机;3、变革;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7、主导未来。每章都有大量的真实案例、故事。课后具体的行为准则,让理论付诸行动,并且真正落地执行!逆风飞扬风筝梦绘制人总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想具备优秀的远见力,是时候静静的读这本书了。为了少走弯路!为了下次抓住机遇手!为了以后更有准备的迎接成功!最后,感恩—而立之年遇到你,或许一切并不晚!本文,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我从【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联想到的职场7法则

你是否总热衷于讨论未来,却没有认真地考虑过未来?你是否总觉得未来属于天机定数,却没想过如果自己拥有远见力,你也可以预见未来?未来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可见,不可能,但对于那些拥有远见力的人来说,他们能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我们真的需要远见力么?当然!我一直认为,在现代社会,远见力应当成为个人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一环。在阅读这本【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之前,我对远见力的认识一直都停留在模糊与感性的阶段。合上书本后,我惊叹于作者对未来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他之所以能分析得如此透彻,正是运用了远见力,他还通过分享大量的经营案例来引导我们深刻理解远见力的7个原则。如果掌握了这7个原则,对未来,你也能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本书作者之一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曾为多家财富500强企业提供战略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另外一位作者约翰•戴维•曼(John David Mann)25年来写作了多本关于商业、领导力以及成功法则的书,是一名畅销书作者,著作《The Go-Give》是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之一。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企业经营案例,涉及行业之广,几乎涵盖了市场所有重要领域,比如高新技术、互联网、制造、医疗保健、新兴农业、大众消费品、能源化工等等,作者尤其着墨于互联网等高科技行业,在他眼里,科技进步是最大的硬趋势。在同一件事情的分析上,作者还展现出其独特的视角、博大的眼界与全新的高度,令我惊叹。初读此书时,我笃定这本书可能更适合企业的决策层、产品战略、营销运营的高管们阅读。但深入阅读后,我才逐渐发现作者撰写此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引导更多的普通人通过培养远见力去科学地看待未来。我本身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此书能让我跳出固有工作的“思维盒子”,以更高的高度全局看待企业经营事务。同时,它提出的7项原则也让我对如何经营好个人职业未来有了更多的感触。原则一:从确定性开始我们常常觉得世事难料。当今时代,瞬息万变,比过去更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未来将面临什么。我们若自我设限,将注意力过多放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不确定的事物上,则是将自己的远见力牢牢桎梏起来。所以作者提出第一个原则“从确定性开始”。他引导我们通过观察事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周期变化与线性变化,从而得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判断出该事物发展的硬趋势与软驱势,最终指导你的判断与决策。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课题得出的推测;软驱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驱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举个例子,比如股市涨了跌,跌了涨,这是硬趋势,但何时涨何时跌,这是软驱势。在职场中,人们都关心这样的问题:“我所在的行业/公司还能繁盛多久?“或”我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以后是否还存在?”谁都希望自己所在的组织基业长青,谁都期待自己从事的职业永远是市场热门。但在瞬息变化的时代中,谁都无法看透说清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一味地沉迷在“不确定的事”当中,做无用的担忧与猜测,就违背了远见力的第一原则“从确定性开始”。那么,要想摆脱这样的思维困境,我们需要关注哪些“确定性”呢?对你所在行业/组织来一次大检查:我所处的行业/组织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或正走下坡路?国家的政策导向与经济环境对该行业/组织有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整体薪资水平相比以往上涨还是下跌?整体人才流向是流入还是流出?组织的竞争对手生存现状如何?同业中是否有新的竞争对手进驻?另外,再对自己进行一次大检查:如果我所在的行业衰落了、组织倒闭了,我从事的职业在其他行业/组织里是否有出路?在人才市场中,我从事的职业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岗位薪酬水平是同比增长或是降低?培训市场上是否有针对我目前职业所开设的培训课程或进修班?未来,我的职业是否存在被科技手段取代的可能?曾经世人眼里再庞大与稳定的组织,也终有一天会走向末路,不信你看看那些已经倒下的行业巨头,这是硬趋势。作为组织内的一名员工,我们能做的是通过分析确定性因素来判断软驱势,从而拿出相应对策,这才是你的远见力。原则二:洞察先机我们往往提倡“主动”,但主动,是为了避免问题恶化,解决的还是今天的问题,这是不够的。我们要能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问题,先发制人,抢先一步解决。我常遇到这样的毕业生,他们直到求职那天才发现自己的专业早已被市场抛弃,或受到政治经济影响一蹶不振,机会寥寥。那时,他们才慌了神,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道路该走向何方……而另一些同专业的同学,早在学校期间就洞察到了就业趋向,提前就把毕业后转行的事情给考虑好了,并赶紧转型充电、参加培训班、考执业资格证……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自信满满地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邀请。都是同专业的同学,具备远见力与缺乏远见力,差别就是那么大。职场中,我们也常有这样的体会,大家大部分的时间都像救火队员似的忙于应付危机,疲于奔命。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仍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缺乏远见力的行为依旧无法改变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冒出来的窘境,所以大家每天都是忙、茫、盲……每个人口头禅就是”先不管,做了再说!”我们普遍认为,在以结果为导向、强调执行力的企业里,迅速的行动力比一切都要重要,但我们却忽略了一点“为了加快速度,我们愿意放慢脚步吗?”洞察先机,是防患于未然,预先看到问题,并找到应对预案,我们只能从内到外主动改变,而不是被强制地从外面改变。原则三:变革变化与变革,哪个是我们在这个时代说得最多的词?是变革,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变化仅仅意味着做同样的事情,只是与别人不同,变革则意味着做完全不同的事情。无论我们身处什么领域,都需要变革,这由不得我们愿意不愿意。大家可以留心一下,我们身边的组织、企业、行业,这几年是否都在经历着深刻的质变?被彻底改造?我们是否不断听到有新兴行业兴起,传统行业衰落,有新型公司崛起,传统企业倒闭……看到这里,也许会有朋友提出疑问,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后是不是都得面临失业?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作者已经给出了非常完美的答案——在技术驱动型变革的时代,需要兼容并包的思维。这句话如何理解?我以媒体行业举例。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被逐步打破。试问,过去风头旺盛的纸媒,如今还在市场上露脸的剩下几家?自身门槛限制、受众减少,发行量萎缩,效益下滑,传统媒体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而新媒体凭借其资讯丰富、方便快捷、受众广泛、0门槛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读者观众。于是,在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态势下,很多传统媒体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寻求转型之路。但这是否意味着传统媒体从此就退出江湖了呢?非也,网络媒体也同样存在缺陷:信息的权威度、专业度仍值得商榷,信息碎片化问题也一直为人诟病,受众需要花大量时间淘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这本身也是一种时间成本的浪费。所以,我们与其说新媒体击垮了传统媒体,传媒行业在衰落,还不如说这是一次媒体行业对自身信息载体的优化。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原先高冷的传统媒体不得不做出了自我改革,那些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机构,该衰落的任其衰落,愿意自主创新的机构,该成长依旧会获得成长。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变革视为,谁取代了谁,谁击垮了谁,而是需要辩证地看待,这场战争中,双方是否都做出了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的举措。如果将整个媒体行业比作一盆绿植,新媒体就如同一把剪刀,剪掉了枯枝败叶,留下蓬勃生机的新芽。作为职场人士,我们无法左右管理层的决策,但我们需要观察,如果你所在的组织高层常常沉溺在自我感觉良好中,闭目塞听、拒绝变化,我劝你还是早为自己做打算吧。我也常常劝那些身处传统行业、有上进心、有能力的年轻人,若组织为适应新经济需要成立新部门,一定要主动竞争上岗。这个时代,你不主动求变,就只有被别人改变的结局。原则四:跳出你面临的问题我们往往被那些我们自认为棘手的问题所蒙蔽,并将该问题视为最大的拦路虎,一味沉溺于“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没解决,所以其他的事都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迷思中。但实际上,我们要认识到这些问题通常并不是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做的是跳过这些问题,而不是试图去解决它们。书中提出了“剥洋葱”思考法:把你的问题想象成洋葱的表皮,列出问题的组成部分,一层层剥离,最终你会发现真正的问题在哪里。读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最近的一些事。好几家老板曾同时邀请我为他们招聘管理人员,但了解实际情况后,我发现这些老板都陷入了同一个思维“陷阱”——“我的企业之所以存在那么多问题,都是由于人手不足导致的!”实际情况呢?他们并不缺乏人手,甚至已出现了人满为患、人浮于事的危机,才导致效率低下、沟通受阻。在这个案例中,“人手不够”只是洋葱最表面的那一层问题,老板们却只看到那一层,背后的实际问题:人员配置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清晰、业务流程不明确、内部沟通官僚化……他们都看不到,而这些都需要进行内部改革才能实实在在地解决,进而解决效率问题。那种只想通过招人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所以,对于问题,我们都不要妄下判断,任何先入为主的判断和下意识的评估,都会掩盖了真相,无论它们表面看起来多么合理。原则五:反其道而行在寻找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并不能轻松确定寻找的方向,但有一种方法可以让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注意大家都在看的地方,然后看相反的方向。逆向思考这一策略往往能以惊人的速度揭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化无形为有形,甚至能解决你浑然不觉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很佩服一位前同事,我想他的经历就很好的践行了“反其道而行”这一论点。我们是一家传统家电销售公司,根据行业特性,每年召开两次订货会、新品会都是雷打不动的惯例。在大家的印象中,订货会无非“老三样”:订货、收款、吃饭,酒店就是主会场。但有一年那位同事筹办了一场既别开生面又意义非凡的订货会,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并让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时传为佳话。因为他竟然把订货会开在了我们当地的重点大学校园里!他主办的那场订货会主题为“重走青春路”,会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均围绕着“青春”这一主题,不论是请帖、宣传品、展示资料处处洋溢着校园青春的气息。会议当天他还邀请了所有的客户亲自到大学校园里徜徉参观,正所谓“重走青春路”,并筹划了专题讲座,让客户们有机会现场聆听大学教授做经济形势的演讲,演讲结束后,还组织客户们穿学士服、扔学士帽、重拍毕业照……反正除了读书,大学生干过的事儿,这些客户们都重新做了一遍。这场主题鲜明、充满创意的“重走青春路”订货会让老板们兴奋不已,赞不绝口。很多老板都是没上过大学就出来闯世界的,能在大学校园里这样潇洒走一回,对于他们来说,已是“大学梦”的另外一种实现……这次订货会的筹备思路,我认为很好地体现了“反其道而行”。传统的观念认为,在商言商,商界处处充满现实的利益交换,而象牙塔纯洁神圣不沾染世俗气。但我那位同事,偏反其道而行:你谈生意,我谈文化,你聊赚钱,我聊初心,你讲利润,我讲梦想......这样的订货会,在商界与文化、企业与高校之间碰撞出了火花,商人的学业梦想也同时得以“实现”,谁能说这不是一件很有创意的事情呢?我想,正是由于拥有这样卓越的远见力,那位同事的职业履历一直都很出彩。墨守成规很快就会过时,你只有走没人走过的路,才有赢的可能。原则六: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在这个时代,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变革。这意味着你不能走回头路,不能停滞不前;你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只做你一直在做的事。要想获得更好的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再创造和重新定义。如同我们在原则一中强调过的硬趋势与软驱势,变革是硬趋势,再创造是软驱势,因为无论你希望与否,变革一定会发生,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再创造,也将由我们自己做主,你不去做,别人就会去做。你需要预见你所在的行业、领域将会发生的变革,并通过重新主动塑造与定义自己去适应它们。你的本质、性格不会随着时间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你学到的技能、知识,却可以获得增长,你可以通过学习新的技能,从一个不断萎缩的行业转向到一个不断增长的行业。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自己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成为斜杠青年,他们已不再满足于现有的单一职业身份,他们身兼多职,过着多元化的生活,这就是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的结果。斜杠青年们通过挖掘自身的特长与爱好,不用再依附于任何一家组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他们不会由于失业而惊慌失措,因为他们还有别的后路可以走。重新定义的原则也在HR身上得到体现。以往,我们对HR的工作存在着固定认知,偏重其职能管理这一作用。但随着实际业务发展的需要,大多数企业对HR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重新定义了HRBP这一角色。所以,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已经变成了越来越多HR转型定位的方向,这是时代的需要,不论你愿意与否,它已然发生,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重新作出定义。原则七:主导未来书中提到,未来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看法。换句话说,我们对未来的愿景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改变你对未来的看法,就能主导你的未来。公司里有一名销售部门的同事,90后,工作勤奋努力,肯吃苦。一开始,我并未觉得他与其他同期进入公司的小伙子有什么差别,但他在一次会议上发表的PPT让我从此对他改观。他的PPT前几页没什么特别,但最后一页有这么一段话“当业务时,做主管的事,当主管时,做经理的事……”他说这是他的工作愿景。看完这段话,我又把他的工作表现都联想了一遍,果然,他确实是那种思考很多,并真正付诸行动的员工,他能想领导之所想,思维的高度与广度甚至超出了他目前的职位要求……果不其然,两年后,他如愿地做了主管,这个晋升的速度对于一家组织完善、结构庞杂的大企业来说,已算很快,并大大超出了其他同时进入公司的年轻人。在职场中,如果我们想主导未来,首先我们就要明白自己想要把未来塑造成什么模样。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培养你的远见力,才能看到不可见,才能做到不可能,才能搭上时代的顺风车!

你为什么过的不好?

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亲朋好友的抱怨,工作上遇到什么样的奇葩上司,同事相处多么的不和谐,感觉很无趣,自己工资又太低,生活质量太差,买不起自己想要的东西,想要小资却又没钱没精力,没有得到老板的赏识,工作能力得不到提高,没有兴趣爱好,下班就窝在家里,上网玩手机,感觉生活死气沉沉······BUT 他们从来都只是看到了结果,却没有想到为什么会这样?没有想过去改变,只是一味的接受然后抱怨,陷入一个死循环。自己深陷其中却不自知,反而嫉妒别人比自己过的好,没有想过二者之间的差距在哪里?《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会给你答案,我花了差不多一个周的时间来读这本书,刚开始觉得很无味,就像一般的鸡汤文一样,读到后面发现别有洞天,开阔了自己的思维,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所以才会提出第一段的问题,也会给大家解答我们心里的疑问。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它是一个叫丹尼尔·伯勒斯的人写哒,全书分7个章节,介绍理解未来的关键---远见力1--从确定性开始2--洞察先机3--变革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7--主导未来我们像一颗刚发芽的小幼苗一样,渴望接受阳光和雨露,理解未来但从字面意思来解释,就是理解、分析、有逻辑的思考以后,但是怎么理解?我就和大家谈谈我自己的感悟。我们不是预言家无法科学的预知我们的未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目前的情况,并结合过去的信息来预测不久之后的趋势,排除个别客观的原因,个人的思维方式确实可以帮助人发现机会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学过政治的都应该知道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控,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今年的西瓜卖的比较便宜,好多瓜农都没有赚到钱,那么明年种西瓜的瓜农会减少,西瓜的产量也会减少,市场上西瓜的供应量少,需求量多,西瓜必然会涨价,那么第二年坚持种西瓜的瓜农就会赚钱,而第二年放弃种西瓜的就会看到今年西瓜价格高,明年又会再种西瓜,但是后年又会遇到和第一年一样的情况,这简单可以归纳为市场调控,就是供大于需,物价就会下调,供小于需,物价就会上涨,理清楚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项分析,第二年坚持种西瓜的就是掌握了市场的规律,看到了供求的关系,明白了其中的逻辑关系,故会做出正确的判断,来取得想要的结果。大家的心理其实就像我上面的配图,希望自己的未来像一条笔直的大路,没有荆棘没有坎坷,但是怎么能做到一帆风顺呢,这个时候丹尼尔的书《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就可以拿出来啦,细细品读作者所说的 “远见力” ,可以发现 “远见力” 是一种可以开发的、细化的、强化的技能,因为一般人都认为未来是不可预见的,是充满不确定性哒,但是作者反其道而行,有理有据的述说 “远见力” 这项核心技能,只要掌握就能预知自己的未来。有没有觉得这本书好像 “降龙十八掌” 一样,好像只要学会这本武功心法,在江湖上就孤独求败啦,哈哈,这样理解一点也不夸张,因为这本书就像内功一样,理解的越透彻,发挥出来威力就越大,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可变哒,但是逻辑思维是不会变哒,只要我们拥有逻辑思维的能力,掌握判断事物的心法宝典,就能所向披靡,无往不破。大海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宁静而神秘,它平静时温柔的像个少女,它咆哮时暴力的像个战士,平静而蕴含巨大的能量,“ 远见力” 也是一样,我们的 “远见力” 就是要发现世界的趋势,趋势又分为硬趋势和软趋势,我来给大家解惑一下啊,硬趋势是绝对会发生的事,比如一天有24小时,人总会生病、衰老,大多是周期性的事件;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事,比如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这就是根据我们的观察和经验推导出来哒大家都能认可的趋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运用“远见力” 来观察,找到软趋势,便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断,得到满意的结果。虽然改变不是那么容易,但是你事先发现了事物的变化,及时跳出你面临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则一切都会变得不同,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去做,我们更应该相信,生活不只是处理危机,更应该把握契机。再次回到我们开篇的问题,为什么自己过得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因为我们没有思考本质的东西,只是看到一些本质造成的表面结果,就以为怎么怎么样了,这种思考的方式是不对哒,我们应该剖析更深沉次的问题,通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背后所隐藏的规律,找到它,读懂它,就能在遇到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主导自己未来的力量,未来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空白,我们要努力写下最满意的一笔,虽然未来有很多的可变性,但是我们掌握了这种规律,提高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自己现有的状态,表现出最好的自己。加油,有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解决就想办法创造条件解决,所有的事儿那都不叫事儿。

预见明天,遇见明天

许多人喜欢看穿越重生类的小说,因为读起来很有“爽”感,如果遇到文笔和技法不错的作品,代入其中后爽感尤其强烈。无论是穿越到古代还是重生于几年之前,穿越都会使故事的主角能有“先知先觉”的能力或者是超绝时代的知识和见解,于是无论是赚取财货、调情美女、舞文弄墨又或者是争霸天下,都有许多无与伦比的优势。这是预知未来的力量。我们大多做过这样的梦—希望自己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普通人如何在现实中能够获取预知未来的力量呢?哪怕一点点也好啊!现实中大约是真的有这样的人的,巴菲特、乔布斯、李嘉诚、马云等等商业成功人士,大约是真的有一点点预知的能力的,那是基于对自己能力的清晰了解、对社会环境的冷静洞悉,对未来趋势的准确判断,对既定目标的完整执行而创造的成功。《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的作者美国人丹尼尔·伯勒斯,似乎也是一个可以预见未来的人,还是一个愿意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的人。丹尼尔在过去的三十年开了五家公司,全部在第一年实现了盈利,其中两家还成为全美领袖工厂。其中之一的实验性飞机企业,成立第一年底就覆盖了全美37个地区,从一名理化老师到一名成功的商人,没有贷款和负债,他是如何成功的呢?丹尼尔自己从七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别是: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列举了他看到、听到、经历到的苹果公司、礼来公司、亚马逊公司、戴尔电脑公司等公司的发展经历,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想要预见未来理解未来的第一点是从确定性开始。我们常常自我设限,把重点放在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其实应该养成从确定性开始的习惯,列出已经知道也能办到的事情。别将自己困在“做不到”的牢笼中。每当遇到不确定的事情,先搁置在一边,专注于你能确定的事情。当今社会虽然变化很快,但变化也是有周期规律和线性规律的。生与死、日与夜、季节更替、动物迁徙、经济衰退、股票价格等等都是有周期的,人的衰老、全球人口的增长、数据信息的增长、电脑运算速度加快等都呈现线性变化。如果能够立足现在,认清现在所处的周期或者阶段。知乎大神采铜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书里曾经写道: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收益的大小,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之为“收益半衰期”。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件如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如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畅快的吃一顿自助餐。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件如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认真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等。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如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的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探陌生人隐私等。采铜建议大家少做短半衰期事件,否则我们总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来,但刚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从指间滑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来过。即使这个过程重复多次,我们还是得到相同的结果。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但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做一些有益高收益值的行为,明天更容易得到一份令自己喜悦的结果,这是一种确定性的规律。反之现在做的都是低收益值得行为,必然会离我们期待的“成功的明天”越来越远。想要预见未来理解未来的第二点是如何做到洞察先机。生活中有些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各种危机和问题,你是否问过自己:“什么是我将遇到的问题?什么问题是公司将面临的问题?我在未来的几周、几月、几年后会遇到什么问题?我的另一半、孩子、朋友会遇到什么问题?”许多人是没有想过这些问题的,都是得过且过的度过每一天,等到问题发生才去解决,那时候简直焦头烂额身心俱疲,生活完全没有什么幸福感。有的人平时不学习也不和老师打好交道,考试时临时抱佛脚;有的人一直做月光族,积蓄微薄的他遇到任何天灾病业都无能为力坐以待毙;有的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从不考虑如何提高工作能力,也许随时会面临被辞退后的长期失业状态。经济学家吴晓波先生,曾在他的视频栏目《吴晓波频道》里说过他买房子的经历。毕业后他从事财经写作的工作,渐渐发现随着通货膨胀,仅凭工资永远无法财务自由,多方寻找投资的渠道,他研究中国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状况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异同,发现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九十年代走上了日本经济类似的轨迹的,于是他利用货币杠杆每年开始买一套房子,十多年来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回报。这是知识的力量,也是洞察先机的力量。理解未来,理解经济社会个人生活中的运行的方式和规律。预见未来,立足现在洞察先机,你所期待的未来是什么?遇见未来,向自己内心提问,立即行动,让自己由内而外改变,实现自己的愿景,遇见自己期待的未来。请扪心自问:“我五年、十年甚至十五二十年后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要通过哪些步骤才能达到?”如果只是晚上做美梦,白天依然混吃等死,那么我们“预见”的美好明天永远也不会“遇见”。我们从内而外主动改变,而不是被强制从外面改变,才能遇见更好的明天。明天,我们能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吗?

玩儿好一场赌博

我之前从不做过长的计划和打算,在我的职业经历中,每一次面试别人问我未来五年的规划,我都会告诉他我从来没有规划过那么长远,只能计划下一两步怎么做,太长远的计划永远都赶不上变化,其实也不是没有做过这样的规划或者想象,也许是在我刚步入职场的时候,我滔滔不绝地和一位前辈说着几年后对自己的期望,她等我静下来只是说了一句:不要想得太多,因为,想了也没用,预期太过计划未来,不如做好现在的自己。若干年后回想这话也许不是全对,但确实也有一定道理。我最近一直和老板争论产品模式的问题,他相信to B是未来的绝对趋势,我再加入公司前一直在to C行业,遭遇资本寒冬的时间里,我一厢情愿地认为to B行业也许会安全一些果断加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困难点,to B一但遇到瓶颈似乎比to C要惨烈的多,销售额和B端客户量增长成为我们首要的难题,我建议此时分割出一部分力量切入to C,借助市场活动拉进C端用户,再从C端用户影响B端企业购买配套服务,但是这一切遭到否定,原因主要还是资源无法协调,这让我很沮丧,经历O2O对互联网的又一次落败冲击,资本对C端的极度谨慎使得大量企业投入到垂直B端,但B端对企业需求的抓取难度和专业性不得不说让更多创业者牺牲的完全摸不清头绪,我坚持的永远都是避开自己最不擅长和资源持续耗损的模块,及时止损虽然痛苦但是必要的,甚至“沉默成本”对于长时间来看也是一种损失。作为一名一直混迹在互联网的人来说,我也算是经历了近几年互联网不断的变革,而且这些变革也是越来越频繁。早年的门户借助WEB1.0资讯传播,后来IM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腾讯也顺利挤进四大门户,再从论坛时代进化到社交时期,互联网流量红利达到顶峰,同时UGC的比重不断增加也让个人通过互联网取得了巨大利益,LBS和电商的成熟使得线上线下不断紧密结合,到团购的大量出现直至千团大战,互联网经历前所未有的颠覆和战后惨淡的寒冬,移动互联网的成熟也标志着PC时期的互联网变成了传统互联网,终端的进步、4G的大规模应用也为移动化铺平前方道路,移动互联网又引发一大波的创业潮,各种新奇的点子一夜间变成各种app,资讯端再也不攀比谁比谁的新闻早一秒钟,更多的定制化产品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同时各种伪刚需产品昙花一现,一夜大厦起一夜又倾塌似乎成了司空见惯,大家追求一餐吃饱的同时忽略了以后吃什么怎么吃的问题。互联网的进化速度是成倍增长的,我们很难去判断下一个风口是什么,在风口中的人也几乎不能判断这阵风什么时候会骤然停止,潮涨潮落一夕之间,而谁在裸泳谁更尴尬吗?也许穿着泳衣的也不知什么时候就被冲走了,未来就像一场赌博,运气重要,但预估就算不一定准确,但这种能力却非常重要,怎么玩儿好这场赌博,就要看运气和预测的能力。《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正是帮助投资者和创业者如何理解未来和趋势,对于定数的硬趋势和变数的软趋势更加以详解。本书作者丹尼尔·伯勒斯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资讯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和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重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微软、凯撒医疗、东芝、通用汽车、宝洁、美国运通、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安永、迪士尼以及IBM都是他的忠实用户,伯勒斯还成功创业病妥善经营着6家企业,他的演讲足迹遍布全球,并著有多本关于创新的书约翰·戴维·曼25年来写作了多本关于商业、领导力以及成功法则的书,是一名畅销书作者,著作The Go-Give是《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之一。

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 怎么做呢?

这本书是丹尼尔·伯勒斯和约翰·戴维·曼所作,前者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为500强企业的CE0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后者是一名有25年写作经验的,关于商业、领导力以及成功法则的畅销书作者。本书的作者所领导的机构是全球久负盛名的预测者,数百次精确预测到大变革,无一失手,本书首次公开作者精准预测的逻辑,以7大原则构建远见力,甫一出版即登亚马逊畅销书榜首,受到美国商界精英的热烈追捧。远见力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跟随本书养成正确的习惯,你也可以看到硬趋势。假如未来是可见的,结果会怎么样?投资者会播下财富的种子,等待收获确定性的利润;创业会调整业务方向,下一个台风口会像航班一样准时到来;理解未来就是理解趋势。趋势有哽趋势和软趋势之分,硬趋势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则是变数。第一章是从确定性出发,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举了一个关于作者处理福爵咖啡公司和员工在劳动合同上的矛盾的例子,作者去做了一个演讲,让企业恢复了生产。作者的话并没有带去新的信息,那工厂怎么从罢工开始,恢复了呢?他只是通过提问,让大家看到了原本就存在的事实。但这足以让双方打破僵局,重订合约,恢复生产,福爵公司的员工已经具备解决问题的所有条件,问题是他们之前只关注分歧,把共识放在一旁,每个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很容易关注负面的东西解决不了的问题,无法取得共识的争议点不确定的事物,如果我们只关注这些,就发达成任何的共识,越关注不确定性,不为人所知的事物,就越无法采取有效行动。事情变化分为周期变化,线性变化,有硬趋势和软趋势之分。我们可以不用自我设限,我们可以列出已经知道你能办到的事情,不要把自己困在做不到的牢笼中,每当遇到不能确定的事,就先搁在一边,专注于能确定的事情。第二章是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以前提倡主动是因为反应灵活,现在提倡先发制人,是因为洞察先机。我们不应该,想要加快脚步,而是应该放慢速度,停下来思考,学会如何精准看出硬趋势,懂得如何管理机遇,可以问问自己一些问题来确保你的目标是正确的,你的未来也是可以预测的。第三章是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第四章是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问题,每个问题下都隐藏着机会。棘手的问题很容易看作无法绕过的庞大路障,导致的是拖延和裹足不前,要认识到这些问题通常不是真正的问题,跳过这些问题,而不是去解决它们,让头脑自由的探索,思考真正的问题。你可以反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最终你会发现自己真正的问题,这个过程往往比你想象的更快。第五章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儿,反向思考,寻找机会,不要墨守成规。第六章是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基于眼前已经发生的事情对事业进行再创造,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力的战略,但如今再创造成为当务之急,在创造不同于添加或者改变某些功能,一旦事情被再创造,它就永远回不到从前了。重塑自己,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事业。第七章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因为我们遇见了科学技术变革的趋势,掌握了确定性,跳过现有的应用程序的限制,利用一切机会反其道而行,不断的反问自己,如何能够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一开始就看准趋势的走向,再考虑产品的理念,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朝向正确的方向保持平衡,科学的变革浪潮自然会带着我们向前冲,我们做到了,你也能做到。

机会那么多,你为何总是错过?

以前的人们在做事情之前,喜欢找个算命先生给自己算算卦,预测一下自己近期的运势。现在都觉得这种做法毫无科学依据,纯粹就是封建迷信那一套,预测未来这种事是不可能办到的。有人做过统计,自新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有过多次的致富机遇:90年代去沿海城市做生意的;04年那一批开淘宝店的; 05年开始进入房产市场炒房的, 07年开始炒股遇上牛市的; 10年玩微博的人都成了大V;还有今年的网红自媒体……看到这些让人想到一句话“机会就像雨点一样砸来,而我却一一躲过”。虽然我们无法像预言家一样预知自己的未来,但可以通过分析目前的情况,并结合过去的信息来预测不久之后的趋势。除去生不逢时的客观因素,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眼界确实能够帮助人发现机会,取得成就。最近看的一本讲关于分析预测趋势的好书——《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作者丹尼尔-伯勒斯就是一位拥有远见力的未来学家。他善于观察分析,发现潜在的机遇,并且成功创办经营了6家企业,他对趋势的理解确实值得学习。发现确定性天地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自然万物的变化犹如钟表上的发条拨动一般皆有规律可循。我们可以通过有两种显著的变化来找出确定的趋势。1 周期性变化潮涨潮落、股票价格、经济衰退等。这种变化是周期性往复的,当一个阶段达到顶峰时就会转头进入下一个阶段,周而复始的运行。2 线性变化人的衰老、人口增长、智能化等。这种变化是一去不复返的,而正是这种没有规律可循的变化,才创造了全新的环境和机会。掌握有规律的变化,发现其中的机遇似乎较简单。可别人也是这么想的啊,商机在这么多人面前也就变得没有价值了。我们需要学习掌握的是线性变化,发现未来的趋势走向,要在别人之前抓住机会。作者研究数十年后发现,趋势可以分为“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指在将来肯定会实现的,“软趋势”指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存在一定变数有风险。我马上想到的“硬趋势”是不久后的婴儿潮(二胎政策),会影响一系列的行业:幼儿教育、母婴用品、医疗护理、教师培训等等。尽管会有人说大城市的愿意生二孩的不多,但从全国来看就是肯定会发生的事情。若能培养自己发现趋势的习惯,谁都能发现机会呀!洞察先机主动,是因为反应灵活;先发制人,是因为洞察先机。每天上班下班的重复着,忙碌地处理工作事务,适应了这种不变的生活。可是,外界的突然改变会马上打乱节奏,我们只好疲于应付处理危机,失去了主动权。要想不被生活牵着鼻子走,就得先发制人,也就是要有未雨绸缪的心理。大家都说节奏快压力大,自己不加快脚步,就赶不上变化,被社会淘汰。这样越来越快的速度,并没有带我们走向成功,反而使我们像在跑轮里拼命跑的仓鼠,越是想赶上越是赶不上。其实,正因为变化太快,我们才更需要“停、看、听”,放慢速度,留有时间思考。停放下手边的问题,空出固定时间来学习,培养自己洞察先机的能力。看预测一下未来,问问自己“我会面临什么问题?”“有哪些问题现在没有,但几个月、一年、三年、五年后会有?”想要快人一步,需在今天解决明天的问题。防微杜渐,问题就不会产生。听倾听直觉告诉你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逐渐培养自己的洞察力,随着你越来越懂预测,就有更强的远见力,就会发现更多机会,早日从无限循环的忙碌中跳出来。跳出你面临的问题与其花大力气处理面前的问题,不如简单地跳过它。我以前看过一则小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头驴因为太老了干不动活儿,农夫决定把它扔坑里埋了。农夫在坑外不停铲土往坑里送,驴不想死在坑里大喊大叫。不过没人去就它啊,只能自救了。于是,每次土撒在背上它就抖动身体,并把抖落的泥用蹄子踩紧。就这样,驴子不但没有被活埋,反而把坑填平了自己救了自己。同样的,我们也会遇到这种看起来毫无希望的情况。时间紧急得来不及仔细研究问题,列出解决方案。摆在眼前的并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唯有跳出现在困局,才能获得更清晰的视角,找出解决办法。驴子面临的问题是马上被埋掉,坑太深跳不出去。那么,跳过“坑太深”活不下去这个困境,被埋就是因为背上泥土太多,这样就能发现问题所在,即刻解决。问问自己“目前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写下来,跳过它,发现更深层的问题。我们缺乏远见力,缺乏预测未来的能力,一次次与机会擦肩而过。书中的几则观点能高效地锻炼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帮助我们发现潜在问题,找到未来的趋势,抢在别人前面获得制胜的机会。最关键的是,预测趋势不是什么歪门邪道。科学的运用自身才智,结合历史和当下环境,找到下一个风口。实现自己的价值,做自己的主宰。

远见力之洞察先机

一、为什么你总是错过?错过了淘宝电商时代,又错过了微信的微商机会,再次错过了各种平台的网红,每次想奋力直追的时候,却为时已晚,然后各种追悔莫及…难道生活就该一直再错过?你也在很努力的生活,很拼搏的工作,也小心呵护坚持自己仅有的梦想,可是总是没有起色?每次总是他人的成功太过耀眼,却总显得你的努力的艰辛和酸涩…为什么?!差在哪?!答案是:差在没有远见力!不懂洞察先机!而我可以告诉你,这些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完全可以后天培养!来读一读这本书吧—《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在下次机会来临之前做好准备,搭上顺风车!二、关于作者本书作者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财富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微软、谷歌、IBM、凯萨医疗、东芝、通用汽车、宝洁、美国运通、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安永以及迪士尼都是他的忠实客户。伯勒斯还成功创业并妥善经营着6家企业,他的演讲足迹遍布全球,并著有多本关于创新的书。约翰·戴维·曼(John David Mann),25年来写作了多本关于商业、领导力以及成功法则的书,是一名畅销书作者,著作《TheGo-Give》是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之一。三、关于本书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本书共分七章,作者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每章都有大量的真实案例。课后行为准则,让理论付诸行动,并且真正落地执行!导图逆风飞扬风筝梦绘制1、从确定性开始2、洞察先机3、变革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7、主导未来上一次针对本书7个原则框架式的分析了下,这次就针对其中第二章洞察先机,精读分析下。四、洞察先机想要具备优秀的远见力,必然需要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七个原则,但是我却固执的认为,洞察先机是一切决策的基础和前提。1、一则故事曾经,有个故事:好多年前,一次出差,在火车上,一个老太太正焦急的蹲在地上找什么东西,旁边一位年轻人,问了缘由:原来,原来老太太的针丢了,其他人,才恍然大悟,并且表示非常不理解。那个年轻人就问:“老人家,不就是一枚针吗?丢就丢了吧,又不是什么太值钱的东西。”可是老太太却不这么认为,后来老太太才说清缘由:“在他们那个地方,这看似不起眼的针却是非常的稀有,很不好买…”正当其他人都表示惊讶和不解,而更多的是同情的时候。这个年轻人却有着异于常人的思维,他想到并去老人所在的地区去卖针…结果不言而喻,他大赚了一笔,因为他懂得洞察先机!2、何为洞察先机?洞察先机:是对决定未来形势的关键时机看得很透彻。 3、为什么要洞察先机?应付外在环境而做出的改变,通常让人疲于奔命;由内在启动的改变,总是有目的、有建设性的。后者是先发制人,是机会管理,有助于个人与企业的成长,让人得以打造自己的未来,把握自己的命运,想要由内在发生改变,唯一的途径就是洞察先机。4、如何洞察先机?书中给大家介绍一种以静制动的方法-未来标杆学习法(future bench—mark)。找到你所属领域的领头羊,模仿其最佳实践。但这也有个潜在的问题,企业龙头的最佳实践是,现在式,等到学会要加以运用时,早已伍。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而在变化加剧的21世纪苦苦追赶,只能徒劳无功。所以要学会,看出硬趋势。看向未来,而不只是停至于现在!做过火车的朋友应该很熟悉,每当火车通过路口都有警示标志:停、看、听。停:放下手放下手边的问题,下决心固定播出时间自我训练,成为洞察先机的人。看:看你测一下未来自问我会面临什么问题有哪些问题今天没有单位来3个月,6个月后会冒出来,那些问题是一年后3年后乃至10年后会出现,这些问题是你要解决的。不要只解决当下的问题,想要比别人领先一步,除了在今天,解决问题的,解决明天的问题以外,别无他法,换句话说,防微杜渐,问题就根本不会产生。听:倾听,直觉告诉你的未来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线索,也许在你看向未来的视线之外,随着你越来越,懂得运筹未来灵感般的远见力越来越强,就能听到更多线索加以时日,甚至会达到,答案,有求必应的境界。利用停,看,听,学好如何精准地看出硬趋势,才是可以做到洞察先机的基础!五、行动准则李嘉诚说过这样一段话:“鸡蛋,从外面打碎了是食物,从内部打碎了就是生命。人生亦是如此,从外部打碎了是压力,从内部打碎了就是成长!”所以读过这本书,我们也要学会先发制人。懂得预测未来发生的事,防微杜渐,让我们从内到外主动改变,而不是被强制从外面改变。再多的理论不及一些实际的行动准则和自问的话术!按照如下思考行动吧!→下定决心成为一个洞察先机的人,懂得如何管理机遇。→如果你在公司或其他组织工作,就下决心使你的组织成为一个洞察先机的组织,把握洞察未来所带来的机会。→问问自己:“什么是我将要遇到的问题,什么问题是公司将面临的问题,我在未来几周、几月、几年后会遇到什么问题?我的客户会有什么问题?我的另一半、孩子、朋友会有什么问题?不要总在这些问题发生,要发挥创意先行解决!”→另外也应该自问:“我10年、15年甚至20年后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要通过哪些步骤才能达到?”

未来不是凶险,未来是你的预言

“我们对未来的愿景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改变你对未来的看法,就能主导你的未来”我很喜欢这个关于未来的解释,未来不是未知的凶险,也不是生辰八字和塔罗牌里暗示的剧情,而是一个等待你去实现的预言。这是一种更开阔的观念,有了这样的底色,整个视野都会变得通透。【打开未来的第一把钥匙:愿景】“将自己投射到未来,从未来再回头看你现在的位置。这就是远见立即能的关键,我称之为未来愿景。”这样的愿景,指的是我们脑海中形成的未来生活的画面,这不同于计划、目标,也不是我们的希望或努力的方向,而是我们实际持有的对未来的预期和笃定,但我相信,大部分其实没有清晰的愿景,也没有意识到,当你拥有清晰的未来愿景,就拥有了一个强大的战略武器。这样很像鸡汤,《秘密》《小狗钱钱》《一生的计划》这类鸡汤励志读物里面,都提到人如何形成未来愿景的方法,很像精神胜利法,但这里面蕴含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你对未来的看法,决定了你当下的选择,进而造就了你的未来。【培养远见力的7个触发器】“1.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2.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3.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7.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全书的精华,就浓缩成了上面7行字。但我特别想讨论的是,大家缺乏时间思考未来的困境。【职场更需要适应性而非稳定性】我记得以前读过一个人格分类测试,里面有大概7个维度,其中有一个维度是,你认为宿命的作用更大还是主观控制的作用更大。在我的成长的过程中,目睹过好多长辈勤勤恳恳干活,可是却莫名其妙就被时代抛弃,特别被动地陷入到了勤勤恳恳依然是穷光蛋的不公平里,他们很多人用一辈子做出的实验结果就是:宿命难违。但是我现在意识到,归根结底是他们缺乏对趋势的判断,没有风险意识和转型意识,延续爷爷奶奶辈一份工作干到退休、一个饭碗捧到生锈的老观念,包括我现在在传统媒体中工作,那些经历过传统媒体呼风唤雨黄金期的老记者,也常常感叹好时光什么时候能回来,答案是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职场,比起稳定性,更需要的是适应性。所以阅读真的很重要啊,丰富你的维度,撑开你的格局,不至于被少数派的观念困住。当然我提到的长辈除了不敏感趋势,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忙于生计,根本抽不出时间思考未来,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本书也不断在强调,不管多忙,一周你至少要有一个小时,用来做思考未来的思维游戏,持续训练自己,保持自己对变化的敏锐,不至于变成趋势浪潮中的泡沫。【告别零和思维】我们的父母都经历过资源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与人在物资和工作上的竞争很激烈残酷,你有了别人就没有,别人先拿到了你就没机会了,所以会教育我们,一定要处处做的比别人好,甚至要保护好自己的长处,不要被别人偷学走了,一定要处处领先才有机会领到好机会。但是现在,互联网让世界变成平的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或者划定起跑线的马拉松跑了,一切都变得开放和多元,到处都是共享经济,到处都是免费体验,要想成为赢家,合作比竞争更重要,所以我很认同作者在分析某一个案例时提到的观念:“从稀缺性思维向丰饶思维转变,从零和竞争想彼此合作转变,不仅是正确的或者道德的想法,在二十一世纪,这也是明智的判断。”告别物以稀为贵的想法,在物以多为贵的立场上,大家集思广益,分享所有好的想法,就能推动更强大的浪潮,水涨船高,每个人就能获得更多益处。【商业竞争的黄金法则】现在的商业业态比以前丰富多了,互联网带来了迭代思维也在影响商业发展,大家都在利用互联网思维不断地重新定义生产环节,不断地再发明再创造,好像谁也没办法“一招鲜吃遍天”了,这种情况下对企业而言,新的黄金法则是:“给予客户目前无法实现而一旦实现就会想要拥有的能力。”马化腾曾经在演讲的时候说过,如果没有微信,对腾讯来说将是一场灾难,为什么呢?很简单啊,你不去做别人就会去做,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啊。在你和未来之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加速器那就是科技。很多以前想起来遥不可及的想法,比如机器人生产、拍张照片就能翻译外语等等,这些通过科技变成了现实,很多绝不可能,在今天只是暂时不可能,而如果因此给自己设限的话,就可能在争取制高点的过程中错失良机。【重塑自我】上述提到的法则都可以应用在职场中,去推动组织和行业带来积极的改变,但关于个人发展,我觉得里面还有几个很有价值的观点,值得分享。1.寻找到你的核心优势2.不仅要花时间研究做什么,还要花时间研究怎么做,另辟蹊径3.未来标杆学习法,如果你要超越一个目标,不要追随他眼下的动作,而要根据趋势推演他未来几年的发展,以未来的标杆为目标4.拥抱失败,失败是人生中最有价值和最被低估的资源。

。。。

。。。

你有远见力,你就可以看到未来的模样

当你漫步在汇集各国科技精华的交流会中,当你不停浏览世界上展示最前沿技术的网页里,会不会有一瞬间,你的脑海闪过一些画面,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叫做“未来”。或者,我们每一个人都当过“事后诸葛亮”的时候,“我早就知道应该怎么做”“我本来猜出来之后的事情了”。那是一个怎样的感觉呢?我们猜测自己会不会在人生的很多的转弯点都曾当过预言帝。而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当过“预言帝”的它们:比如亚马逊:“在实体书店如日中天时,贝诺斯反其道而行 , 把书店去实体化,成为第一大虚拟书店。而当虚拟书店如雨后春笋兴起,其他图书零售商纷纷跟进时,亚马逊又掉头一走,成了一个虚拟百货商场。”相比较缺乏“预言”能力的人事物,它们的身上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承担相应的代价。最为人所知的就是柯达的落寞,一代相机界的霸主,无论胶卷多么会令人怀念老时光,终究敌不过数码相机掀起的狂潮。还有呢,大概都听过戴尔吧,“当初的的他拥有灵光一现的远见力,采取了行动,把自己的电脑生产外包,让客户还未见到成品的情况下决定所需款式。先向客户收费再生产。这就是经典的,令人如今一谈起就赞叹不已的“戴尔模式”。但是后来,“戴尔电脑因为随着规模扩大,公司只想养肥金母鸡,而不再持续创新研发。”这前后的变化就在于戴尔电脑对于远见力的应用与否。你有听说过“远见力”吗?它没有预言那么妖魔鬼怪,也没有直觉那么飘忽不定,它是已经被实施化的能力。它把你身上所有的感觉综合一起,加上直觉本能的辅助,站在时间维度的客观观察,最终得以与未来沟通。《远见力:理解未来的七个准则》就是这样一本细述何为远见力,并如何有效利用远见力的书籍。人们都爱听故事,讲事例,那么在这本书里,作者会详细审视那些运用远见力成功的案例:亚马逊的“提前垄断”;戴尔电脑“傻子模式”;星巴克的“咖啡情结”;大众汽车的“腥风血雨”。最终这些都会朝向一个终点:“闪现的远见力是关于如何使用一项惊人的新技术,但它有并不是关于技术的,而仅仅是让你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远见力是你转变视觉,愿意弯下腰和膝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看到并掌握目前及未来的趋势。它告诉你如何通过看到可能性,转变不可能。”书里给出了作者经过多年积累总结出来的七个“远见力”触发器:1 从确定性开始 (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利用手中已知的确定存在来观察未来)2 洞察先机 (基于你所知的未来,定下计划)3 变革 (重点是含着“脱胎换骨”的改革意义,而不是仅仅“换汤不换药”的变化)4 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做人不能死板,做事情更是如此,所以这个不是真正的问题 )5 反其道而行 (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情,这样的大勇气,你是否存在)6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 (强有力的新方式会为你的经历烙丄你的独特性噢)7 主导未来 (你是想主动创造,还是被动承受)整本书围绕这七个主题展开,也许你已经看到了这本书的最中心的部分,但是书中的扩展也许会为你带来新的灵感,而你的远见力也许正是从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地方被唤醒。它只属于你,它会架起你和未来的桥梁。

别瞎叨叨你迷茫,迷茫是个啥?能吃吗?能喝吗?能变现吗?

做媒体的朋友都知道,大多数的媒体都是追随热点,追随热点的人和制造热点让别人追随的人,不用说,后者更成功。《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全书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教你如何掌握并运用闪现的远见力。”放在大家日常生活中,我们举个例子,我们常用的手机,全屏手机加一个HOME键的设计源头来自与苹果手机。一大堆手机品牌开始模仿甚至Copy这样的手机设计,就更不用说手机的功能应用了。但是,值得我们仰视、值得我们追随的那个人只有乔布斯。这样我就能清楚地跟你解释什么是闪现的远见力了,乔布斯就是具有闪现远见力的人。简单地说,闪现远见力是不做事后诸葛。能成为乔布斯的人全世界、千百年能有几个?可能不多,但是也可能很多。如果你能掌握闪现的远见力,你不一定会成为乔布斯,但你一定能成为那个不浪费时间在每天叨叨“我迷茫”上的前进者和引领者。闪现的远见力,除了使用五种感官,还会用到被我们称为直觉的第六感。虽然用到了第六感,但是这跟什么封建迷信可没有关系。但那些闪现的洞察力,是天才的标志,因为那些灵感顿悟无法用逻辑来解释。远见力是一种感性认识。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既然这是一种技能,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这种技能,我们学习的内容便是这本书的题目“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7个原则也是这本书七个章节的小标题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作者称这七个原则为远见力的七个触发器。看这七个标题,大家心里会有一个大概的理解,作者在前言中提到了这七条中的其中一条,作为案例,“反其道而行”。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Warren Buffett(沃伦·巴菲特)对于未来,我们常听到类似“迷茫”、“不可预知”、“手脚无措”这样的词,抑或是“梦想”等正面意义的词,可是梦想成真听起来也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开启一个好的未来,首先,就是解决当下的所谓迷茫,这也是《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中的第一个原则——从确定性开始。很多事情有它的周期性,比如耕种、生死、日夜、季节更替、股票价格、利率等。有很多变化却不是周期性的,你可能没办法回顾过去来查看规律周期,因为它是线性变化着的,比如衰老、人口增长、电脑运算速度加快等。但有的时候,我们可能搞混这两种变化,我们误以为周期变化是线性变化,线性变化是周期变化。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的这种判断力。接着,有这样两个概念: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课题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一些硬趋势,比如股市,股市有触底反弹,有高点,有低点,但是这世界上的股神只有那么几个。这说明,硬趋势听起来虽然简洁,却也有时候难掌握。那么对于软趋势,我们也常常会错误预测。我们以为一些趋势是硬趋势,却没有想到它是可以改变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世界大战后的“婴儿潮”,我们完全可以预测得知几年之后学校会不够用、医疗机构会不够用、墓地会不够用,但是却非要等问题出现在眼前再来解决它。软硬趋势之间没有特别明确的划分界限,但是它们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那就是:改变。找出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出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一切未知数都是纸老虎。不要被未知蒙蔽,既然你看不到未知背后的结局,那么可以转而去做一些确定性的判断和事情,减小未来的风险。《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本身更偏向于科技、金融等大事业领域,但是其实用个人生活的眼光来审视这本书,也一样的受用。很多时候,我们很清楚自己抱怨完只会加深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无是处,适得其反。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做,去减少自己的失调感。读完这本书的第一章,我们起码知道:别把目光放在未知上,去看看那些已知、确定的东西吧。

别让趋势溜走

别让趋势溜走——《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读后感原创 2016-07-14 息羽听 hey我在这里江西人民出版社和后浪出版社出品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在今年6月上市,作者是美国的丹尼尔.伯勒斯和约翰.戴维.曼,英文版叫《Flash Foresight》,我把这个名字翻译成直觉的远见力。对后浪出版社的印象一直不错,看过其出版的有关剧本的一些书,后浪试图把国外当前的、畅销的咨询和思维带到国内,这让我感到年轻的气息。之所以翻开这本书,我想是被人类认识的激情抓住了,未来的世界无法排除在视线之外,更多程度上未来被认为是一个待于解决的问题,我们期待哪怕是片面性的把未来缩小成一个可计算可勘探的对象,随着隧道的深入,却依然无法看清未来,也无法看清自己,海德格尔说:“存在的被遗忘。”未来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黑洞,进去了就无法回头,没进去就不知道,为了抗拒“存在的被遗忘”,我们极力的想把世界放在永恒的光明底下,而不是可怕的模糊里。我想这也是这本书为什么用“FLASH”这个词,无比闪亮无比清晰,闪电般照亮暗色,又如此敏捷,就像直觉。我们无力直面一切,包括未来,甚至我们时常忘了未来,浑浑噩噩中这本书就像暗室里的小橘灯,不是拐杖,是可以给人面对的力量。通过现在看到未来,通过现象看到趋势,让思维习惯成为某种直觉。书中提到了七点: 第一 从确定性开始第二 洞察先机第三 变革第四 跳出你面临的问题第五 反其道而行第六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第七 主导未来我对第一点“从确定性开始”很赞同。书中说——“我们常常自我设限,把重点放在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应该养成从确定性开始的习惯,别将自己困在‘做不到’的牢笼中,专注于能确定的事情。不要被未知所蒙蔽。”如果可以区分生活中的软趋势(某种推测、可能发生、有变数、线性变化、不规律)和硬趋势(绝对会发生、可预测、可感知、基于可测量有周期变化),明确自己“可影响”的和“不可决定”的,当做好每一件绝对确定的现在和未来都已知的事情,未来自会浮出水面。莎士比亚说:“世间事,有涨潮时节,及时把握,终可功成。”我国的《易经》,不论连藏归山,不论“立圭测影,一画开天”,也都是在描绘某种规律,从天文到运势,都是在对规律的掌握,增加概率。第二点“洞察先机”,提到当下与未来的关系。如果只关注当下,只是精益求精地做好当下的细节,那么有可能脱离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像打造一个最精致的BB机,最完美的技术和工艺,但是会遇到没人需要的尴尬,人们需要的是手机,哪怕粗陋,但要手机。当然,只沉浸在想象和预判未来而不做眼前事,同样也是滑铁卢啦。在这一点中,书中提到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未来标杆学习法”。就是说找出你想要模仿和超越的人,找到行业或模仿(超越)对象发展硬趋势,以对方的未来最佳实践为范本,不要追领头羊,而是去观察他的未来。一共七点,但并不需要每一件事都从一到七,灵活拣择采用,还想再提出两点展开。第四点“跳出你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十分赞同的部分。豆瓣上有一个叫陶瓷兔子的作者写了这么一句话——“当你知道了所有的‘为什么’时,你就知道了所有的‘怎么办’。”有时候我们面临的问题,让我们拖延、累赘、看似无解,可是这有可能不是真正的问题,不去解决,选择跳过反而是好的解决。忘掉自以为是的问题不是进入缩减的漩涡,而是在剥洋葱,剥洋葱般不断连续的提问,除却表面的问题,找到真正的问题。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作者认为“不要妄下判断”,“先入为主和下意识的评判,不论看上去多么合理,往往掩盖了真知灼见。”这也是一种谦卑吧。第六点“重新定义和再创造”里,提到一个词“去商品化”。看看我们的手机吧,以前的手机无论黑白彩屏还是直板翻盖,都是为了通讯,现在呢,照相摄像上网看书听音乐游戏看电影......智能手机就是典型“去商品化”。这种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可以说是一种洗牌、翻盘,可以说是一种“不竞争”,不在同一条街竞争,甩你几条街,哈哈,瞬间觉得是腹黑大天蝎。第七点就是强调主动性,主动的思考未来。忘了未来,不去思考未来,才是卑劣的随波逐流。也许外在的世界的规定性轨道性过于沉重和深陷,从而使内在动力无济于事,一个个现在无法捉住,头也不回地决绝离去,未来又未知得让人恐惧,于是我们总是在逃避。如果世界是《黑客帝国》展现的一行行编码,那么,每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的存在里都又不同意义,每个时刻都是一个小世界,每个纷至沓来的未来都不是被抽象的研究的,而是被揭示。也许空间无极,也许时间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么未来也不会结束。“未来的召唤比现在有力。”——米兰·昆德拉

掌握这七点,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有远见的人

看到商场里自己前一阵子刚买的大衣现在促销,你说:“唉,早知道等等再下手了。”看到超市果蔬区土豆又涨价了了,你说:“唉,早知道上次多买一些了。”看到朋友买的房子马上要建双地铁口,你说:“唉,早知道我也买这里了。”看到车管所下达了限牌令,你说:“唉,早知道上个月就把汽车买下来算了。”老祖宗有句话叫:“千金难买早知道”。这句话,对,也不对。对是因为未来有太多不可预知因素;不对是因为我们可以根据既有的条件去推测未来。我们把那些可以比较精确地预估未来的人称之为有远见的人。一个有远见的人,总是令周围的人羡慕,甚至崇拜。那么一个人的远见力是与生俱来的吗?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和专注写商业、领导力以及成功法则的畅销书作家约翰·戴维·曼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一书中说:远见力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只要养成正确的习惯,你也能比较准确的预测未来。并说拥有远见力有七大方法,掌握了它们,就能对未来有一个比较精确的感知。哪七大方法?下面就来一一介绍。01 从确定性开始我们常常自我设限,把重点放在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应该养成从确定性开始的习惯,列出已经知道也能办到的事情。别将自己困在“做不到”的牢笼中。每当遇到不能确定的事,先搁在一边,专注于你能确定的事情。怎样找到能确定的事情?事实上有迹可循的,因为万事万物的变化皆有规律,如同钟表上了发条就会走。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显著的变化来找出确定性。①周期性变化 周期性变化告诉我们许多种不同的确定性,比如现在北半球是秋天,我们可以信心满满地预测六个月内,春天就会到来。大自然充满周期变化:四季更替、天气变化、作物生长、动物迁徙、潮涨潮落等。人类早期文明就是在这些周期中诞生的。经济和政治也有周期,经济时而繁荣时而低迷,政治时而激进时而保守。莎士比亚说:“世间事,也有涨潮时节,及时把握,终可功成名就。”②线性变化 想培养敏锐的远见力,需要了解另一种确定性,一种与周期性变化截然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模式是非周期的、渐进的、它不是循环往复,而只往单一方向发展。换言之,有起不一定有落。我们称之为线性变化。小到年龄、人的衰老,大到社会和国家,都是单向线性变化的趋势,从来不会周而复始。很大程度上,远见力就是要认识线性变化,发现其与周期变化的规律。其次,我们要想精确的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就要学会辨别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就好比十年后,你会老十岁,这是硬趋势,因为老去的现象无法改变。你的身体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差,还是维持现状?你我都无从得知,谁也没办法百分百确定,这是软趋势,因为你能采取行动改变。一言以蔽之,这就是远见力的力量:找出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02 洞察先机俗话说:“有危机才有转机。”但这句话不见得对。因为等到危机出现的时候,通常为时已晚,怎么还能有转机。所以我们要学会主动的由内在发生改变,洞察先机,先发制人。主要通过“停、看、听”三个步骤来完成。停:放下手边的问题,下决心固定拨出时间自我训练,成为洞察先机的人。看:预测一下未来。自问:“我会面临什么问题?”有哪些问题今天没有,但未来三个月、六个月后会冒出来?哪些问题一年后、三年后,乃至十年后会出现?这些问题是你要解决的。不要只解决当下的问题。想要比别人领先一步,除了在今天解决明天的问题以外,别无他法。换句话说,防微杜渐,问题就根本不会产生。听:倾听直觉告诉你的未来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线索也许在你看向未来的视线之外。随着你越来越懂得预测未来,灵感般的远见力越来越强,就能听到更多线索。假以时日,甚至会达到答案有求必应的境界。03 变革当改变于事无补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变革。比如电力、气动汽车的出现就是燃油汽车行业的变革,电子产品电话、手机的出现就是以信件、电报为主通讯行业的变革。变化意味着做同样的事情,只是与别人不同。变革意味着做完全不同的事。变化不再是灵丹妙药。无论我们在什么领域,都需要变革,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每个专业、事业、企业或组织,未来几年势必都会发生戏剧性的质变,被彻底改造。所以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你都将面临这个挑战。世界瞬息万变,根本没有什么职业是铁饭碗。如何才能保证找到制高点,生存下来,茁壮成长,不被科技狂潮淹没,还能从中看到机会呢?答案就是:掌握确定性、洞察先机,脱胎换骨大转型。另外,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有两条重要的真理不能忽视,也称之为黄金法则的推论:①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②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04 跳出你面临的问题棘手的问题很容易成为看似无法绕过的庞大路障。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拖延和裹足不前。要解开我们最大的问题,关键要认识到这些问题通常并不是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跳过这些问题,而不是试图去解决它们,让头脑自由地探索,思考真正的问题。首先,不要停滞不前,要向前迈进。你无法看到真正的问题,往往是因为你被自认为的问题所蒙蔽。忘掉你认为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一旦你忘掉这些自以为是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将浮出表面。其次,像剥洋葱一样思考。把你的问题想象成洋葱的表皮,列出问题的组成部分,一层一层地剥离。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当你找到一个问题,再反复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最终你会发现自己真正的问题,这个过程往往比你想象的更快。切记,每一次只专注一个问题。不要试图去解决所有事情,继续剥洋葱,直到你找到可以解决的问题为止。最后,不要妄下判断。先入为主的判断和下意识的评估,无论它们表面看起来多么合理,往往遮盖了真知灼见。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一些路完全没有障碍,问问自己能否跳过全部的问题,跳到终点线。这通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05 反其道而行触发远见力有个很有效的办法: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使你看到没有人注意到的机遇,也就能做到没有人做过的事。著名的投资人沃伦·巴菲特解释过他成功投资的神秘诀窍,只有短短一句话:“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这就是一个漂亮简单的反其道而行的例子,这个原则已经为他赢得了数十亿美元。要知道,墨守成规肯定很快会变得过时。走没人走过的路,才可能赢。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做的别人就会去做。06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21世纪,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变革。这意味着你不能走回头路,不能停滞不前;你不能故步自封,不能继续做你一直在做的事,即使你竭尽全力去保持。想要生存下去,茁壮成长,唯一的办法就是再创造和重新定义。而作为社会的个体,我们要做的就是重塑自己。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如果我们要在技术驱动的变革时期茁壮成长,当务之急是要重塑自己。首先,寻找你的核心优势。一旦你开始围绕自已的天分重塑自己,并调整自己的才华来支持你的天分,你就能找到让自己不断精益求精的事业。其次,勇于与众不同。不仅要花时间去研究你做了什么,还要研究你怎么做。问问自已:“我是模仿还是创新?”你该怎样把业务和自己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看对手正在做什么,然后另辟蹊径。07 主导未来最好的做法是每周抽出一小时,发挥远见力,开始时就要问自己一些有效的问题。在充满了不确定的世界里,你能确定什么?不久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你将会遇到哪些问题?你又该如何防患于未然?最重要的是,为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你现在应该采取什么行动?第一次这样做,你可能在整个一小时中都必须集中精力,设法将注意力从目前的问题移开。但是不用担心,只要下周继续坚持。随着你每周花一小时明日实验室,你会慢慢看到不久的将来。一旦你开始看到未来的确定性,并运用远见力的核心原则,如反其道而行、跳过问题、再创造等,你就会开始发挥远见力。一旦你做了,就很难再忽视它。你的头脑会在后台工作,即使你并不是有意识地去思考。潜意识的处理能力比显意识快上十亿倍。但是,为了让潜意识发挥能力,你必须拨出时间洞察未来,并提出有效的问题。

没有面对的勇气,别谈把握未来

昨天跟老同事在川锅一号聚餐,席间总经理给我们讲了王石早年创业的故事。20多年前,王石在深圳从饲料生意起家,挣得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岂料,遭遇禽流感,对岸的香港人不再吃鸡,饲料的销售急剧下滑。王石赔掉手中的100万之后倒欠40万债务。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石心中有一个信念:我不相信香港人永远不吃鸡。因此,他在行业低谷期反向收购大量的玉米。隔年禽流感疫情得到遏制,香港人恢复日常生活。家禽生意迅速活跃,饲料需求极其旺盛。然而一时间玉米却如盛世黄金,一担难求。王石凭借手中囤积的玉米,再赚400万。总经理感叹说,王石的故事有几个难得:第一难得,在于他看到了未来的确定性:香港人,一定会再吃鸡。第二难得,是他看到了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市场行情有跌就有涨的发展趋势。第三难得,他“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敢于反市场之道而行。以前,我会困惑于为什么卓越的企业家总能把握市场先机,带领企业赢得未来。直到拿到丹尼尔伯勒斯和约翰戴维曼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一书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普通人,他们却能够做到预知未来。所谓预知未来的能力,就是远见力。触发远见力有7个要点:第一,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第二,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第三,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第四,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真正的问题。第五,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第六,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第七,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复盘王石的故事,会发现就这一个案例,他做到了7个原则中间的前五大原则。这让我确切地相信,预测未来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这也是《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的作者,能够成为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能够把握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智慧,解决经营难题的原因。然而作为普通人,从古至今人们常常希望自己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事实上,预测未来不是人们的目的,赢得未来才是真正的理想。在学习和锻炼远见力的过程中,“你看的越多,你看到的也就越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基础积累,是远见人生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学会辨别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的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是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洞察未来的能力,放在职业规划当中,也可呈现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记得刚毕业那会儿,因为自己在大学4年的综合积累,让我在职业选择上具有较宽的选择面:因为英文有一定的基础(也就过个的六级水平),有前辈建议我从事外贸;因为考了平面设计师证,也有可能从事设计岗位;因为职场机遇,营销副总让我做其助理;因为爱好,我爱读爱写,最终还是选择了文案工作。另外一个让我决定从事文字工作的原因,是因为我看到女性因为孩子而回归家庭的生命趋势。而以上所有的选择当中,只有文字工作可以脱离职场,还可持续进行。比我做得更好的,是知识型号网红。他们能从职场抽身而退,在知识的海洋里塑造个人品牌。一只特立独行的猫——赵星用7年的时间,将写作的副业打造成人生的事业。如果说我和她的目标,同样是在经历职场后实现优雅转身。她为什么能超乎寻常地完成理想人生?我想光靠远见力,是难以实现的。因为,我们对未来的了解,远高出自己所想。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生命的终结是死亡的硬趋势。有的人可以把一生过得精彩绝伦,而有的人庸庸碌碌过一生。赵星总结自己一路走来的经验,不仅依靠远见力,更多的是她的勇敢和不走寻常路。未来的不定性是违背人趋于安逸的本能。面对未来,就意味着走出舒适区,勇敢挑战自己的极限。直到产房还坚持阅读和写作,这样的决心和毅力才匹配掌控未来的资格。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黎明之前的一片黑暗中,她用新东方的精神来,鼓舞自己:“当你在暗夜里独自努力奋斗的时候,不要觉得孤独,你要想到,这世界上有千万个牛人正在跟你一起奔跑。你要努力奋斗想办法,和这些牛人打成一片,有一天你不仰慕别人的时候,你才会成为牛人。”所以我想说的是:没有面对的勇气,别谈把握未来!

7个原则教你看懂未来

**丹尼尔伯勒斯**某次突发奇想,进行了一项**创业实验**,你没看错,是创业-实验。这是我见过的最奇葩的实验:创业。重点是,它成功了。怎么成功的呢?通过分析他的创业历程,画了张流程图:流程图比较简洁,所以配点文字进行说明。主要说明以下几个问题:1. ** 为什么选择进军智能手机?**从确定性开始,寻找技术型驱动的硬趋势,确保有蓬勃发展的未来。庞大电脑去物质化演变为台式机,再到笔记本,再到智能手机和平板,而应用程序可以使个人个性化自己的手机,且安装简单。2. ** 市场调查做了些什么?**列出不同引用程序,分析出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以及其他人还没做的应用程序有哪些,发现了房屋市场的空缺。3. **发现了什么问题?**拍卖房屋需要现金支付,房源信息不对称,相关网站少,信息不安全,也没有明确知道购买房屋的说明。同时配套的,买房,租房相关APP也要同步出现,而且全国通用。4. **盈利模式**收取下载费用来赚钱吗?NO,这种事暂时性的,而且打击用户积极性,丹尼尔伯勒斯决定反其道而行:向卖家收取费用,该费用作为应用程序列出的邮政编码分段中主要房屋资产的专业代理费。这是其一,其二给更优质的服务:升级,付费,同时增加应用程序的价值,即花有所得。5. **宣传**研发初期,退出有新闻价值的应用程序,通过媒体报道,增大曝光,再结合优秀的程序,让客户口口相传。6. **未来规划**保持原有软件引擎和接口,使用不同数据,开发出军方用于对任何应急设施进行快速定位和部署的程序:拿起手机,锁定事故地点,搜索哪里有应急设施,屏幕显示一些小图钉,通过按下图钉定位设施,类似的重塑不胜枚举。**结果**呢?丹尼尔伯勒斯的房屋百分百上架**首周**,受到了**各媒体报道评论**,**第一周结束时**,拿下了苹果商业应用程序下载量排行**第六**,并在所有应用程序中下载排行**第十七**,他本人现在是**六**家公司的老板……实验成功。为什么说是实验?因为**丹尼尔伯勒斯本人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总而言之,他并不是企业家,只是创业验证自己的理论可行……就这样!那么,他的理论有哪些?归纳起来有**七**个:(这一瞬间,我想到了集齐七龙珠,就可以召唤神龙)####1. 从确定性开始通过删除错误的想法,抓住事物的运动规律:周期性、线性性,区分出硬趋势和软趋势——要知道硬趋势才是定量,比如:科技发展。然后专注于你能确定的事情就可以开始行动了。####2. 洞察先机科技一般能确定下来的硬趋势有: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汇聚化,光是手机的发展就可以看出这些趋势,这里不重复说了,详情请戳:[顺其自然=>抓住未来!](http://www.jianshu.com/p/6bbb62125e33),这些硬趋势都是科技发展带来的,那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趋势判断出什么呢?你所发现的,就是你的机遇!####3. 变革在科技浪潮的席卷下,变化已经不够用了,得变革。现代社会就是:>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旧社会,变法失败了,国家还能苟延残喘,现在,分分钟,就有一样被拍死在沙滩上,分分钟,另一样被高高举起,所以,赶紧变吧!(注意不要瞎变,如何变请参照其他原则)####4. 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要知道很多时候让你焦头烂额的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比方说你在考试,目的是99分,那么你完全可以跳过前面一道想了半天没有头绪的,1分的填空题,先赶紧把后面的做了,不然,死守前面的1分,那你丢的,可不仅仅是一分了!如何找出真正的问题呢?剥洋葱,剥到最后,真正的问题就浮出水面了。着手解决的时候,也请只针对一个问题,否则容易手忙脚乱,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定注意要向科技寻求帮助,当听写软件已经识别率很高的时候,公司还在纠结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打字员,这……显然有问题。####5. 反其道而行了解大家都在关注的点,然后看看哪些点没有人关注,这种逆向思考的策略往往能以惊人的速度解释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大家都能看到,可仍存在问题,说明什么?答案藏在反方向!####6.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首先找出你的核心优势,重点发展,但对现有一定要虚怀若谷、兼容并包,千万不能固步自封。不幸的是,一意孤行、保护自我利益是人的本性。如何摆脱捍卫自我利益的冲动,以持续不断的自我改造理念经营我们的企业和生活?不断重塑自己,创造,再创造!现在的重点是如何使用现有工具,比如药瓶上的字很小,怎么办?可以打开微信扫一扫!####7. 主导未来未来在哪里?你要有所希冀,有所打算。新未来有三股重要的力量,即沟通、合作和信任。停留在数据、信息层面的沟通已经不够用了,我们要提取出知识、智慧,来沟通和交流。通过真诚的沟通来合作,通过信任来加强合作,一起创造人性化未来。这么富有哲理的七个原则,并不是我发现的,而是丹尼尔伯勒斯,对,就是前面那个把创业当实验玩的神奇的存在!我只是看了他写的那本《FLASH FORESIGHT:how to see the invisible and do the impossible》额……金丽鑫译的中文版《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

把握未来——《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书评

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国家政府也在鼓励人们自主创业,基本很多的地方政府都上马了双创的项目。但是想要创业成功还是非常困难的,当然市面上针对创业的书籍也是各种各样,我们一方面要参考这些书籍,从这些书籍中找到对我们有所帮助的建议或者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剔除那些不适合我们自身条件也就是‘水土不服’的建议。但是如果换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如果我们在创业或者做其他事之前能够真正的洞察先机,这样是不是就能够便面很多失败,少走很多弯路呢?我手上这本《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就是一本系统锻炼人的观察力,以期使之达到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的水平。当然听起来感觉有点太夸张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也是怀疑成分居多。不过在阅读本书正文之前,我通过目录发现本书的编排方式很方便我们阅读。作者直接将要讲述的七个原则划分为七大章节,每个章节讲述一个原则,并且最后的后记部分还以作者自己的创业实验来验证这七条原则的实用性。作者在前言部分还清楚的为我们澄清了真正的预知和事后诸葛亮类型的区别。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就采用了事例与图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论述,而且在章节结束部分还附有行动指南,给我们具体运用章节中的方法提供了具体参考。在这些章节中,内容编排相当有条理。例如在第二章“洞察先机”中谈到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时,就先总的列出: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产品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汇聚化。然后紧接着就一条一条进行举例论证,在这些所举案例中,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实例,也有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有常见情景的假设......在讲述完这写路径的含义之后还特意在将作者的一次演讲当作案例分析将这八条路径的具体应用方式进行了细化。本书中的建议在我看来有些还是很有帮助的,如第四章“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里面就对如何抓住问题解决问题给出了剥洋葱方法的建议,以期让我们集中精力,找到那个让我们撬动地球的支点。但是这里面也有部分我不太苟同的案例,例如正文P117举得印度经济奇迹的粒子,作者将之归为“印度跳过了数据传输的铜线和光纤阶段,直接采用卫星和无线通信”。新的技术是对经济有推动力,但是知识更有推进作用,而且具体采用哪种先进或者传统技术,这还要看具体自身的情况来定。还有就是在第三章“变革”里作者谈到我们必须要智能化,其中谈到智能化未来里讲到了能源问题时,作者居然认为:‘能源的核心问题不是应该是用什么燃料,而是应该如何使用燃料’,然后给出的答案就是智能化。这一点我极为不赞同,石油等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管你再怎么节约使用都会到更换新型能源的那一天,这是常识问题。在第五章“反其道而行”里的‘将能源带入人们的生活’里作者重点谈了电力这一块,但是对于真正主导作用的化石能源一块只是举了特例,在我看来是不能信服的。例如水藻产油等新型技术,这样的例子在我看来是对第三章作者的观点的一次有力打击。不过撇开那些我认为不妥当的地方,总体来说这些原则(我理解为建议)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不仅仅适合经商人士阅读,也适合学术研究的学者阅读。

挣钱的6个小窍门

80后这波婴儿潮,人口压力导致资源竞争激烈,父母省吃俭用要给孩子最好的,纸尿裤、奶粉、玩具等充斥着拼爹的气息。同事孩子今年上小学,划片区划分到了城中村小学,不甘心,打算掏10万赞助费上重点小学。归根结底一个字钱,有言道:“有钱能使鬼推磨。”拥有足够多的钱,我们可以毫无压力的生活、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给父母提供便利的生活。如何才能挣到更多的钱,这就需要我们有远见力,什么是远见力,就是对未来的预测与理解,有人说未来是不可知的,如果你抱着这种疑问不妨读读【美】丹尼尔.伯勒斯与约翰.戴维.曼合著的书《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作者所领导的机构是全球久负盛名的预测者,数百次精准预测到大变革,无一失手。本书首次公开作者精准预测的逻辑,以理解未来的7大原则构建“远见力”。“你可以精确的预测未来,你要做的就是把可能猜错的部分删去。”惊喜的是当你删去可能猜错的部分,剩余的正确部分足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书中列举了七个原则: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在创造、主导未来。此书的宗旨是理解未来的变化趋势,培养自己的远见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首先列出赚钱的渠道:1、主业十年寒窗苦读日,一朝成名天下知,大学四年的学习奠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主业是大学四年的总结与成果。我们利用主业吃喝玩乐、还信用卡、还房贷、娶妻生子、赡养父母等。如何才能被升职加薪,这就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找到自己所处行业的软趋势与硬趋势,各个击破。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我在做软件测试,一直被认为是最好入门的行业,尤其在北上广随便去培训机构培训几个月就可以月薪上万,功能测试入门低,易上手。做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软件测试可替代性太强。功能测试会逐渐被自动化测试替代,为了让自己有竞争力,就必须学习web端、手机端的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了解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计算机会更智能化比如:自动贩卖机、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虚拟与现实等。未来生活会更便利,更智能化。现在更多的是团队合作,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团队。只有团队成员之间互相配合,项目才能按期完成。团队合作最重要的是沟通、合作、信任。我在银行做理财测试,银行系统很庞大,动辄就20来个子系统。我是测试部门的,主要与实施部项目经理和银行方项目经理合作。我们的模式是网银-前置-理财-前置-主机。每次配合渠道测试很痛苦,环境对不上、测试点描述不清楚、数据准备组数据准备不充分等,每次把人折腾的精疲力尽。这时你多么希望相互之前能多点有效沟通、多点合作精神。说点跳槽的事,跳槽无非2种原因,第一:对钱不满意;第二:对工作内容不满意。跳槽要慎重,我2014年跳槽到现在的公司,部门领导以入职不满一年,不加薪、不发年终奖。每次都安慰自己,我赚点衣服钱就够了,其他的让老公来赚。大公司很看重忠诚度,每次加薪、升职、年终奖都与忠诚度挂钩。干一行爱一行,不要老想着跳槽加薪的事,要在一个行业成为专家,至少得有10年的积累。先积累在爆发吧。2、副业主业负责我们的衣食住行,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吃饱穿暖就开心的年代了。有时会想出国玩玩、有时想给自己买个lv,有时想去健身房,工资卡是我们的一只鹅,谁忍心杀掉自己的鹅。这时就得想办法赚点外快来支撑自己的小小梦想,最完美的赚钱方式是把自己的特长变现,有人爱好写作、有人爱好编码,有人爱好英语等。比如:app程序,个人可以写app程序,业余时间随便写个爱消除的、类2048的,加上广告,玩家玩时有弹出广告就有钱,一个月也有小1000。比如:现在最火的微信公众号打赏,写干货积累粉丝,用户点击文末的广告就会有钱给作者、写的好的会有金额不等的打赏,一个月下来也有不少钱。有人写书评、写影评被编辑挖出,推荐给纸媒、给稿费,时间久了会有人找你出书等。我属于计算机行业,有的同事会加入接私活群,周末在家做,每天1500。3、工会推荐的理财产品现在公司会成立工会,员工自发入会,每月交5元,过年时会多发200元购物卡。工会每年组织一次理财服务,工会通过向员工募集钱交给私募理财,一般个人如果想加入私募起购金额100万,收益率年划8%。由于有公司保底,净值警戒线0.8,2015年买了一期妥妥的拿到了8%的收益。4、银行理财产品股市行情不好时,银行理财产品卖得很好,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看清楚买银行自己发行的,千万别被第三方代销忽悠了。买代销产品到时候亏本了,都不知道去找谁。我目前在一家商业银行科技部上班,时间久了知道他们行不让发非保本理财,即使告知客户是非保本理财,投资亏了,也会从高收益产品里补发给客户。银行在选择投资对象时是非常谨慎的,信息披露也非常明确。主要投资货币基金、债券、资管计划、上市公司股权等。5、基金市场下行时买了只债基,之前被套在最高点;当时想着债基风险小,只会买大盘股;万万没想到,今天一看年报居然重仓股是中小盘、创业板;我滴娘呀,不把投资者的钱当钱是吧。还有一直关注的其他几只鸡重仓不是中小盘就是创业板;谁都知道这2个板块目前都估值过高;还是沪深300靠谱。沪深300指数则是反映沪深两个市场整体走势的“晴雨表”。指数样本选自沪深两个证券市场,覆盖了大部分流通市值。成份股为市场中市场代表性好,流动性高,交易活跃的主流投资股票,能够反映市场主流投资的收益情况。今年2次熔断买了沪深300的基金,目前收益率8%啦。我买基金的原则:当天沪深300指数跌2%,就是我的买入机会。给自己设计一个买入点,严格按照表格数字执行,熔断之后有几次还可以继续买,当时有点恐惧就没卖,害怕一泻千里。现在基金公司都有各自的app,买基金时有时候免手续费、还有蚂蚁聚宝买基金手续费1折,为了好管理,我都用蚂蚁聚宝再买。买基金就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没个放三五年赎回的准备就不要买了。否则市场一动荡就赎回,亏的都是血汗钱啊。6、股票万事万物的变化皆有规律,可以通过2种显著的变化来找出确定性:周期性变化:循环往复,如经济形势、四季变化、股市等。线性变化:超单一方向发展,有起不一定有落。如人口的增长、人的衰老等。-《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2015年股市太火爆,就连我这种之前一点基金、股票知识都不懂的,一股脑冲进股市,股市太凶险,谁买谁知道。巴菲特专门强调: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句名言,但是实际行动起来很难。纪律很重要,炒股宝宝心脏受不了啊,果断放弃。还是买沪深300靠谱。本书中有几点特别适合买股票时的思维,如:反其道而行、找确定性、洞察先机。领钱就放在微众银行、余额宝,其他p2p产品就不提了,现在监管不到位,万一跑路,半年就白忙活了。看了此书后,我觉着买股票做投资是很重要的投资方式与经济来源,之后会多多学习股票知识的。

我可以好好地理解未来吗

  关于未来,你知道多少?如果我们仅仅凭感觉就能理解未来,就能过好自己这一生,那么,我们每个人大可随波逐流,大家都没必要过得很痛苦了。  正因为理解未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我们需要拥有研究的心态才能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  我们不是街头算命的,算命先生根据概率问题尚且对你的命运把握一二,那么,对于科学理解未来来说,又怎么能做到不可能呢?  答案是,只要你掌握了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你就会有超凡的远见力。  你确定吗?  做任何一件事,你首先要问自己,我做这件事情的确定性,只要有相当大的把握,成功才不会离我们遥遥无期。  养成从确定性开始的习惯,不要给自我设限,不要把重点放在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    洞察先机的人一定是个高明的人,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就是先天下之乐而乐的人。 开动脑筋,才能先发制人,才能预测到未来发生了事情,防微杜渐,努力思考这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要通过哪些步骤才可以达到?    改变是痛苦的,尤其是对于已经固化了的成人思维。  不管我们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都要有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促使我们去变化去变革,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每个专业、事业、企业或组织,未来几年势必都会发生戏剧性的质变,被彻底改造。    如同和你一样,我们每天都要面临棘手的问题,我们思考得越多,我们面临的问题就越多,不要试图你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你应该试着跳出你面临的问题,绕开它,每一次只专注一个问题,像剥洋葱那样。  一定要解放思想,超越障碍!    思想真的是个奇妙的东西,绝大多数人的想法都和你想到的一样的时候,那就是是时候你该反其道而行之的时候。  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使你看到没有人注意到的机遇,也就能做到没有人做过的事。    你是谁,你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当我们身处危机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重新审视自己,对我们已经发生的变化进行再创造。  寻找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围绕自己的天分来重新定位自己,重新塑造自己,并且调整自己的才华来支持你的天分,这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益求精的事业,不需要改变太多,仅仅做到旧瓶装新酒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与众不同了。  是模仿还是创新?怎样把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对手正在做什么?你要不要另辟蹊径?聪明的你,自会有所选择!    未来绝对不是属于随波逐流的人,对于我们的未来,我们一定有一个清晰的远景,是梦是幻?是理想还是现实?取决于你有多大的能耐主导未来。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疲于奔命去解决当下的问题,关于未来,我们应该能预见科学技术变革的趋势,掌握其确定性,因为我们要跳过应用程序现有的限制,利用一切机会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反问自己,如何能够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从而塑造那个更能准确把握未来、主导未来的自己。

孩子的未来是什么模样?你可以看的见!

今天打车的时候跟司机随意聊天,看我怀孕挺个大肚,他就想到了他老婆,他告诉我他二宝现在1岁半,老婆带的比较多,大宝上三年级了,之前大宝一直是老人带的。听到这里我心里咯噔一下,不是觉得老人带的不好,而是隐隐约约的觉得不太妙。于是我就问他大宝现在怎么样,他说:"还行,就是学习不太好。"我问他哪里不太好,他说:"爱磨蹭,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好的习惯,早应该在幼儿园阶段吧习惯培养起来就好了。"比起听到"早知道买栋房子就好了""早知道那时入股就好了",教育上的"早知道...就好了"更让人觉得惋惜。为什么我们常会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感觉,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和畅销书作家约翰·戴维·曼合作著称的《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一书中告诉我们:因为你根本没有用心观察!我们没有留心去观察孩子,没有培养从已知出发的习惯,就更谈不上对孩子未来的掌控和预见了。那可以预见孩子的未来吗?《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会肯定的告诉你"Yes!" 这本书里,全篇都围绕着"远见力"来阐述,告诉我们远见力是一种感性认识,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关于如何提高自远见力的7个原则,分别是: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越来越大, 这时,我们不能只想着要加快脚步,而是应该放慢速度,停下来思考。《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读完后,我对教育上的远见力的理解也有了新的认识。先学会观察吧!从确定性开始观察,立足于孩子自身,又放眼全球的教育!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孩子充分了解,不仅要了解他成长发育过程中敏感期的特点,还要了解自家娃的气质类型,有几个观察和引导的重点我想强调下:1、专注力专注于培养孩子的强项,而非弱项。专注于让孩子充分探索的时候,不要轻易打扰。专注于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专注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以此为兴趣点,去引导孩子多角度的思考。2、好奇心孩子天生是一个探索家,不要限制他探索的欲望和空间,在探索初期,我们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观察孩子的探索行为,陪或不陪孩子准则看孩子的意愿和专注力的时间,起初鼓励孩子自己玩,之后我们可以为了延长孩子专注力的时间或从另一个角度调动他的积极性。只要有好奇心,就有热情;只要有热情,就有探索;只要有探索,就有学习,关键看我们怎么引导了。孩子的好奇心真的难能可贵,因为他好奇的事物可以变成孩子一生追随的爱好,坚持下去也许能变成孩子的梦想。3、运动能力曾经看过一个教育理念叫"7岁前体育就是智育",在孩子出生后,我们需要让孩子不断的协调他的感觉器官和大脑的联系,只有让孩子的感觉器官更灵敏,孩子的学习通道才会更畅通。所以我们需要设计各种眼耳协调,手脚协调,眼脚协调的游戏,让孩子通过尝试一遍遍的确认自己身体的能力,了解对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产生自信。身体动作越灵敏的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掌控会更自信,也有利于孩子将来的社交。还有很多,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小,我们不仅观察不仅限于孩子自身的情况,还要观察发达国家的教育培养的重点,有助于我们取其精华,作为我们的指导方向,更好的给孩子提供教育。比如在英国,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英国一些学校每周体育课时大约超过20小时,文化课时每周为30小时左右。这么说来,每天几乎有半天在运动。为什么如此重视体育?英国一所学校的一段话做了精辟的概括:学会赢,也学会输;学会去领导,也学会被领导;学会做极致的自己,也学会做团队的一员;学会什么时候去奋争,也学会什么时候去承认失败;这些,都是我们成为一个人所要学习的内容。比如在新加坡会非常重视人格培养。曾经看到一位在新加坡上学的中国家长在学校里问到孩子的表现时,被反应:经常大声喧哗,打断别人说话,缺乏饭桌礼仪,不时欺负同学。家长想问老师孩子成绩如何,老师说:“孩子的数学是全班最好的,但那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缺乏教养。教养,就是懂得为他人着想。成绩是一时的,做人是一世的。如果只看重成绩,成绩好就成功,成绩不好难道生活就毁灭了吗?做人却不同,无论成绩好不好,一个素质优秀的人总是能生活得更好。”比如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会重视逻辑训练的问题。从小学开始,欧洲主要国家的孩子,已经学会了老师布置课题——学生分组分解课题——分头研究子课题——自行阅读延展材料和参考教材——小组开会总结提炼观点——修正原始课题和观点——补充材料——撰写报告——修正报告并练习Presentation——最终提交作业 这样的流程化的逻辑处理模式。这样的课题学习方式,对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而欧洲比较好的学校的学生们,阅读量是惊人的。阅读广度和深度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虽然,目前国内顶级名校做的也还不错,但是和欧洲孩子做出来的作业的深度,真的不可同日而语。比如在日本教育中会体现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中心的理念。孩子上幼儿园,家长需要准备各种大大小小的包,经过两年,妈妈们都可以驾轻就熟,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条理地分门别类。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日本家长,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都不会替孩子拿包。那些各种大大小小的包都由孩子们自己肩背着手拿着,而且还都跑得飞快。在幼儿园完全混班教育,在早上9:30之前,下午3:30以后,全园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很疯狂。孩子们真正能体会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觉,成长感特别明显。日本幼儿园重视"食育"。在中国,幼儿园的老师会鼓励孩子吃饭动作快一点。日本更重视"食育",提倡细嚼慢咽。在"食育"中,"丰富的心灵"是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快乐的进食过程"、"感谢的心"和"参与意识",不仅教孩子正确地吃,还要从吃中体会出感恩、环保和节俭的内涵来。快乐又充满想象力的童年,从充满爱的便当开始,吃了还想吃,也不愿意浪费。这些都是确定性的,当我们留意到孩子逐渐发育的特点和孩子的性格与兴趣,和各国教育多年持续发展的硬趋势,做好每一件教育上已知的事情,孩子的未来自会如期而至。

掌握这个原则,你也能创意性地解决问题

一请设想这样一个场景:想要开具装修证明,却被告知要支付2000元押金,可你原本从未被通知要带现金。物业没有支付宝、微信支付设备,最近的取款机在一公里以外,你是打算在这炎炎夏日老老实实来回走上两公里,还是……本周,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即使用出了之前积累的所有谈判招数,却依旧无法说服没有决策权的押金收纳专员姑娘,不给押金就不给开证明,怎么办?来的路上,我阅读了一本后浪出版社的新书《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其中就有一章专门介绍遇到棘手问题的解决原则:跳出你面临的问题。二19世纪末的欧洲,马粪的处理问题一度成为政界首脑的烦恼。一方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需要大量的马匹,另一方面又不能阻止马儿正常合理地排泄,堆积如山的马粪将整个城市熏得臭气冲天。1890年时,甚至有统计学家预测,按照每天产生4吨马粪的速度, 泰晤士河畔最迟在1942年就会被1.5米厚的马粪所覆盖。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要如何控制马匹数量?如何改进马粪的处理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缓解人民出行和道路压力的矛盾。历史车轮早已碾过了1942,今天的我们可能看到这样的处理方向颇为可笑,汽车的出现早已使马粪销声匿迹。可当时的人们的确为现实所困,却对面临的问题束手无策。三有一家大规模连锁餐厅,几年前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人力成本日益上升,高昂的用工成本侵蚀着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一线服务人员的工资标准偏低,用这种工资标准去市场上招聘员工着实缺乏竞争力。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对吧?一开始,这家企业的管理层也把问题聚焦在:如何通过其他方式留人?如何在其他方面降低成本?这些表面的问题上。后来,有一位聪明过人的中层干部灵光一现,找到了两全其美的妙招:结合公司的淡、旺季,在淡季安排做两天、休息两天的班制;在旺季安排做四天、休息两天的班制。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旺季的用工不足,同时也用多劳多得的方式提高了一线服务人员的收入。更意外的好处是:原本有一部分混日子的一些 服务 人员由于受不了勤勉的劳作,选择了离开,将更多的职位空间留给了决定留任的努力者。四这种跳过错误问题的办法不仅可以用来解决国家、企业的问题,也可以使个人切换视角,调整自己的情绪,提升精神世界的生活品质。书中举了一个临终女子的故事。她被诊断为晚期癌症,只剩半年的生命。她整天被恐惧侵蚀心灵,她说:“我的生活简直是人间地狱”,当她咨询了该书的作者,作者为她跳出了问题:“我们知道人终有一死,但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何时会离开人世,一切就不同了”。“与其想着命不久矣,你可以想想该怎样活着,享受生命的余光。”大约一个月后,作者收到了她的来信,信上说想法一经转变,生活也彻底改变。他开始安心地享受生活的乐趣、美好和快乐,而在这之前,她一直惶惶不可终日。你还记得陆幼青吗?还有《滚蛋吧!肿瘤君》的作者熊顿。前者在生命中最后时刻书写的《死亡日记》与我们聊人生、聊想法;后者把她的经历写成书,还被拍成了电影。他们都留下了生命有意义的痕迹!五回到开篇的问题,我到底如何解决了没有现金,又不高兴大热天来回跑个两公里取钱的难题?我注意到一位男士的钱包是鼓鼓的,而他的眼神和善,显然大概率有助人为乐的倾向。于是,我走上前去与他攀谈,表明了邻居的身份,告知了我的困难,问他是否愿意接收我支付宝的转账,从而换取他身边的现金。结局自然大圆满。下次,如果你被眼前棘手的问题所困扰,请尝试着跳出你面临的问题,换一个问题问问自己,解决之道说不准就在转弯处,等你。

如果不给自己一个未来,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

通过一定的原则就能够比别人更清晰地看到未来,这种前瞻性的眼光,能揭示隐藏的机会,并帮助你解决遇到的问题,还可以让你知道现在起最该关注的东西是什么。《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顾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一书中告诉了你这些原则是什么。跟随本书养成正确习惯,开发、深化、细化这些技能,主导起自己的未来。*确定会发生的趋势*可能产生的结果,背后是科技促变革科技变革的三原则:去物质化、虚拟化、类手机化(全球化、汇聚化、移动化、网络化、互动化、产品智能化)。运算速度加快、带宽变宽、储存容量无限大将加速变化产生变革*围绕自己的优势重塑自己*转变思维,另辟蹊径,逆向思考解决问题*多角度思考,使用致人而不致于人策略,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夺取克敌制胜主动权的战争指导思想。跳出原有问题,重新定义问题,转变一个自己熟悉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主导未来,实现未来愿景这里借用一下高中物理力学的概念,和自己熟悉的事物或基础的学科原理联系起来,比喻内化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希望能以另一种角度去看这个问题,给大家多一些思考,这也是书中培养远见力的一种方式。事物发展是有一定趋势的,不改变运动的方向,运动路径就可预知,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方向,了解运动规律,就可以预知未来。这个时候只是看到未来大致方向,还不能改变。物体如果受到它方向的外力,运动方向则会发生改变,运动的轨迹随之发生改变。要想知道改变后的方向,经分解、合成,再复杂点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得,就得知道外力的方向和力量。现在已知知道影响因素了,只是还不知道因素力量的大小,如果有一种量化的手段,便可准确知道变化后的力方向与大小了,如果可以调节大小,便可以控制运动的方向了。后记:思考人口、资源、健康的未来趋势,实施起来并不是想的那么容易,以下是自己的一点体会:发现确定发生的趋势,可确定的内容太少,似乎没有什么是必然发生的,受的影响太多;国家政策因素,在促进变革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围绕自己的优势,参照书中“后记一项实验”加以理解,应该是以前期基础为原点发散开来,进一步创造更多的机会或取得更多的成果。本书内容太丰富,需要深入理解概念,细细品读,代入生活情境再思考、再感悟。——————————————————————————————————————————硬趋势、软趋势 概念趋势:某件事发展或改变的大致方向。分为硬趋势、软趋势。硬趋势借用数学中的函数的概念。一个函数y=f(x),对应的x=x1, 则y为y1,x=x2, 则y为y2……。其中硬趋势函数关系为y=f(x)确定的,软趋势则依据自变量的不同,导致的变量不同。(x1, y1),(x2, y2)……周期性变化: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更多的是一个闭环。如春夏秋冬、生长收藏、水的蒸发和沉降……线性变化:只往单一方向发展,更多的是螺旋性上升。如思维的发展、电脑运算速度、标准……稀缺资源环境里的收费理论--》 丰饶经济里的免费理论 概念世界发生的变化,稀缺资源环境里的收费理论 --》 丰饶经济里的免费理论稀缺经济:经济运行模式一直以稀缺为前提,物以稀为贵。在物质同商品环境下,每一笔交易都是消耗。如果我给你一亩地、一卡车木材或一桶油,那么我自己就少了相同数量的物品。在以稀缺为基础的经济中,我们收购实物资产,提高进入门槛来限制别人进入,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价值。丰饶经济是2004年由美国的克里斯 · 安德森(Chris Anderson)提出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包括:长尾理论和免费理论。长尾理论: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长尾理论免费理论:由于数字化和互联网无限的储存功能使得复制成本和销售成本无限接近于零。同质化的信息是成本,多样的信息是增值所在,因差异化而提高收入。杀毒软件360,社交软件QQ、微信,支付宝等就是基本服务免费,所要获取的是流量红利和社交红利,增值服务则是收费的模式。

我的一点感悟

写书评之前先把目录发上来。第一章 从确定性开始第二章 洞察先机第三章 变革第四章 跳出你面临的问题第五章 反其道而行第六章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第七章 主导未来早几个月就已经读完这本书了。一直不能写书评的原因是,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本“工具书”。书中内容即如标题一样,是以帮助人们分析当前推测未来为全部宗旨的。列出书的目录所有内容即可高度浓缩出来了(参考上面)。不过我想就算是这样高度凝练也会有非常多人不理解其中内容。 很多东西都是知道方法,知道概念但真的动手去做的时候就会开始困惑。甚至有时候理论,方法都在也还是会在行动的时候无从下手。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就在不断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思考一些事情,读完之后就立刻在纸上按照书中7个原则来做了简单预测。古语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书中一些观念与这句古语不谋而合。书中倡导的观念是,人需要形成定期远詹的习惯。这种习惯能帮助人们在面对所谓的“意外”时更从容更理智。所有的“意外”并非完全不可控,有些一定会发生,但不确定以什么形式,即“硬趋势”;有些不一定会发生,即“软趋势”发不发生真的就看运气了。能火眼金睛识别出“硬趋势”即能合理预测未来,做好准备迎接变化;如果不能,那就会像我们大多数时候的样子:面对变化不知所措,总觉得意外频出,狼狈招架。我们都希望能准确预测未来,书中便围绕如何辨别“软趋势”与“硬趋势”给出了这几个原则。能否深刻理解每个原则并融会贯通就靠自己了。目录中列出来的每个原则都可以望文生义。每一章都在详细讲每个原则所代表的含义。草草读过一遍之后,大概也了解了一二点。现在还没仔细读过也就没法细致分析了。说说我看过之后的几点感悟吧。第一点就是,有时候我们都太沉湎于当下的生活,没有能形成习惯定期的去“看”一下接下来的几个月可能什么事情会发生,然后做好准备。比如,一罐煤气平均使用多久,当前这罐煤气推算大概多久后会用完;期末考试距离现在还有多长时间,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愉快玩耍;还有多久父母会退休...很多事情,都可以提前去预测。煤气的使用平均时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洗澡洗到一半没煤气的尴尬;期末考试差不多都固定在那几周,提前提醒自己做好规划可以有效避免挂科...这些,都是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确定的周期性的事情,而父母还有多少年才会退休,可以帮助自己跟家人做好家庭财务规划,退休之后的退休金可以领多少是否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养老保险是否也可以开始领取..这些,是确定的线性的事情。以上无论是周期性,还是线性,都是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明确知道的事情,是“硬趋势”。预测未来,从确定性开始就是要从这些周期性的,线性的,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开始。没有准备好,突然就发生的事情里有大部分是这种,其实是可以避免掉。新买的冰箱突然坏掉,请维修工人来修却一直没修好;出门不小心丢了钱包导致损失一笔钱,这种,才是没法预测的。但这些,并不常发生。给自己订一个时间,每到这个时间点,定期的检视一下环绕自己的事情,有哪些是周期性或线性必定会发生的“硬趋势”,想想看自己能提前准备些什么好让自己不必那么仓促匆忙面对。生活必需品大概什么时候会用完,可以提前准备;半年之后的证件考试可以从现在开始准备资料,着手复习;年底要给父母准备的红包,可以先做下财务规划不必等到年尾一下子给了红包变穷光蛋...第二点,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自己的眼界,因为自己的经验,因为自己内心的恐惧,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错以为自己只能二选一或者别无选择。实际上,跳出当下的窘境去思考问题就会有新的角度。这样做不一定每次都能解决问题,但一定能带来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思考角度。关于这一点,我能理解,执行起来会觉得困惑。可能很多事情已经习惯陷在当下的情形里思考,跳脱出来没那么容易。不管怎样,多多尝试总是不会有错的。第三点,保持冷静。顺着人群走,会很方便,省了很多麻烦,也会形成“懒惰”的定势思维。如网络泛滥的键盘侠,伸手党。还有大多数人一窝蜂哄抢的东西,比如前几年日本海啸的盐,这种,也是更经典的顺着人群走的。没有根据的言论不假思索就全盘接受,然后扩散出去。大多数时候我们是这样。所以大众恐慌时,也跟着恐慌,没有深入思考这其中什么值得恐慌,也就更容易手足无措了。第四点,顺应趋势做好自己的规划。努力做一件事可能并不会有当前看起来等价的回报,但不努力不去做肯定是什么都不会有的。能够顺应某些趋势去做一些自己略有规划的事情,虽然不清楚当前回报但总比不做要强。培训班里有几个妹纸,都是在韩企工作就报了韩语班。韩企里有大量翻译人员,公司韩国职员不多,所有工作文件都是中韩双语,在跳槽率高的城市里其实不去学也没关系,但顺应这个趋势去学一门新的语言也未尝不是一种顺应趋势的规划。这几点是读完第一遍之后,一直到现在的一些思考。书很厚,第一遍我都读了很久才读完。不难读,但深刻理解需要一点时间,融汇贯通就不知道要多久了。我并没有觉得读完这本书就可以预测不确定的未来。如果要那种预测,塔罗牌就可以。这本书是从非常理智可行的角度去“预测”未来趋势。我也并不是要成为预测世界经济,各国政治关系的大人物;读这本书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的生活,我的职业生涯甚至整个人生。以后还会再去把这本书读一读。

明日实验室,每周花一个小时思考未来

未来似乎是不可预知的,它很随机,每每在发生时让人应接不暇,只能被迫的反应。但是采取行动的速度往往不上变化的速度,只能被推搡着前进,拙劣的招架,而无还手之力。我们跟未来的博弈,本来就不是棋逢对手,一朝失了先手,处于劣势,要翻盘就千难万难了。丹尼尔伯勒斯却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说,未来是可以预见,有脉络可寻,为此值得花费每周1小时,仔细思量它,他把每周的这一小时称为明日实验室。而要做到预见未来,直观把握,则需要一点远见力。如同下棋落子前要思量出之后三步,远见力揭示未来也不是单单靠直觉预感。要知道哪怕一个人这辈子十猜九不中,也难免会中上一回,但这种感官的猜测是没有根据、难以把握的,不足以凭恃。要把洞悉未来的远见形成一种能力,必然是有一定方法可寻,可以反复实践,并且能为我们所用的。1.立足已知,理解趋势人们通常不相信对于未来的预测,认为预测是建立在趋势的基础上,而趋势本身不为人所信。事实上,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趋势也分为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提出的推测”,巴菲特正是看到了股市呈周期性变化这一“硬趋势”,才在投资时无往而不利;“软趋势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的得出的推测”,股市中股票的涨跌是“软趋势”,把握不住何时买进、何时卖出,很容易被套牢。硬趋势是绝对会实现的,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硬趋势是十年之后你我都会变老,这必将到来;软趋势是十年之后我们的身体状况变好变差?这不一定。要想更好的把握未来,还需从确定性出发,找出趋势,把握趋势。为什么要从确定性出发?我想从已知到未知是最直接的途径,不用闭门造车,也不用事后悔恨,说什么“我早就应该知道”,“我当时应该想到的”话,后见之明是最没有用处的,因为后见之明未必能长智慧,否则人人都有智慧,但人免不了重蹈覆辙。2.为了加快速度,是否愿意放慢脚步?我们理想的状态是留出时间来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但事实上我们更多的时间消耗在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处理危机,疲于应付,忙于灭火。生活不只是处理危机,更应该把握契机。契机不仅仅存在于危机出现时,等着危机化为转机,倒不如预先看到问题,从内在开始改变。你需要做以下三点。停:停下手边的问题和无法让你专注的事情,拨出固定的时间训练,成为洞察先机的人。看:预测你将会面临的问题,不只是当下的问题,你的思维还要比别人领先一步。听:倾听直觉告诉你未来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线索也许在你看向未来的视线之外。方法固然有很多,但是你也许会觉得太忙了,眼下的事情尚且不能照顾完全,怎么有时间想未来的事?但人生何时不忙,忙救不了任何人。从现在起之后所有的岁月都属于未来,这只不过是付出一点点代价,对未来进行一次小小的投资罢了。3.反其道而行之当你看向与其他人相反的方向,其他人就看不到你所看到的东西了。小和尚虚竹破了珍珑棋局,不就是误打误撞的杀死了自己的一大片子,才让云谲波诡的棋局变得乾坤朗朗。这局棋王孙公子破不得,英杰才俊破不得,都因为他们深谙棋理,当局者迷,不能反其道而行,自然也没有破局之力。反其道而行能够成功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它是点燃远见力的火花,可以让你看到曾经看不见的东西和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4.管理愿景,主导未来未来愿景就是一切,但我们往往很少考虑它,甚至很难用词汇来谈论它。不久前潇洒姐在一次分享中说过,我们制定目标的时候不要仅仅停留在眼前,除了当下要做的事,还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未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些决定了你现在要做什么事,以什么方式做事。将自己投射到未来,从未来再回头看你现在的位置,这是未来愿景,也是远见力的关键。也许我们的工作生活都是由一个个目标组成,有时尽管计划的很完全,就是实施不下去,长期处在焦虑中,苦于没有解决办法。缺乏执行力的本是是缺乏动力,人有时候是需要以目标为导向的,这个长期的“目标”就是愿景,我们持有的未来愿景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进而决定我们的成果。而更重要的是,未来愿景决定未来,决定我们是谁。你看向哪,就会去往哪。《棋王》里棋痴王一生说下棋可以“解不痛快”,的确,如果你的目光看的比别人远,又怎么会因为眼前的小事萦绕,登高望远,天地自然广阔。

想要预见未来的超能力?你该学会这7点

周末约了一位在投资领域工作的朋友,聊天时,问她:作为投资人,核心技能是什么?朋友说出的第一点是:对商业/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如果能比别人提前看到趋势,就能领先一步。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的Bill Gross在TED的演讲,他在20年前,创立了idealab,在过去的20年间,创立了100余家公司。他总结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五因素分别是:创意,团队合作,商业模式,资金,时机。排在首位的最重要东西是:时机。将成功和失败公司的差异进行比较,时机因素占到了42%;第二,是团队和执行力;想法的可辨性和独特性则排在第三。行动力很重要,想法也很重要,但时机更重要。当你看到这个结果是否有些震惊?对于创业的成功,时机是最重要的因素。有些人仿佛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他能够抓住时机,成就一番事业,比如马云,乔布斯;而有些人,一步慢,步步慢,因为没有赶上好时机,与成功失之交臂。假如未来是可见的,投资者会播下财富的种子,等待收获确定性的利润;创业者会调整业务方向,等待下一个风口的准时到来……有些靠直觉把握时机,有些人靠经验把握时机,那这种把握时机的预见能力可以学习吗?我想你也许和我一样对预见能力充满好奇,并且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这样的能力。拥有预见能力,仿佛有了超能力一般,可以预测未来,先发制人。丹尼尔∙伯勒斯写了一本书叫做《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在书中他分享了提高远见力的7个原则。作者在二十五年来,一直在研究和系统地应用闪现的远见力,发现了远见力的七个触发器。不是每一次闪现的远见力都用到所有这些触发器,但大多数人会至少用过其中的几个。如何锻炼远见力?开始的时候,你要有意识地锻炼全部七个心理过程,一次一个,慢速仔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得更自然,并最终流畅运用,几乎毫不费力。远见力是你转变视角,愿意弯下腰和膝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看到并掌握目前及未来的趋势。它告诉你如何通过看到可能性,转变不可能。在过去,闪现的远见力是有用的,但不是必要的。改变是慢慢发生的,没有远见力也无妨。而今天,随着技术变革的步伐加速,甚至以我们几乎无法理解的速度变化,远见力必不可少。截至目前,只有少数人知道如何使用闪现的远见力。现在,是让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远见力的时候了。《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作者给我们信心,让我们明白远见力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提升。但这本书不仅仅是用来阅读的,更应该是用来实践的。就算你懂得了这7个原则,看完书之后就束之高阁,那对你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而这本书中的7个原则之所以让你信服,不仅是因为作者30年潜心研究稳操创新先机,更因为作者用这7个原则,创建了公司,并获得盈利。作者在过去三十年中,开了五家公司,全部在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其中两家还成为全美领袖工厂。但这些经历发生在作者撰写《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之前。作者在写书的时候,决定从无到有,一边写书,一边开始一项全新的业务。在书的后记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创业的过程。不到半年时间,作者就创立了领先的公司,并获得盈利。他用自己的真实例子告诉你,这些原则是对你的未来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你真的理解了这些原则,在工作生活中实践这7条原则,也许你的未来会完全不同。下面,详细阐述下作者总结的7个原则,并且列出里一些行动指南,作为实践的参考。1.从确定性开始。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显著的变化来找出确定性,第一种是周期性变化。人类已找出300个显著的周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精确地预测未来。巴菲特的投资无往不利,最重要的原因是洞悉了周期变化之道。他是掌握潮流的大师。深谙周期性变化是远见力的一大重点,但并非最关键的要素。要培养敏锐的远见力,需要了解另一种确定性,一种与周期性变化截然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模式是非周期的、渐进的,它不是循环往复,而只往单一方向发展。换言之,有起不一定有落。称之为线性变化。很大程度上,远见力就是要认识线性变化,发现其与周期变化的关系。趋势分为两种:一种是软趋势,另一种是硬趋势。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我们之所以不相信趋势,是因为还没有学到如何分辨硬趋势和软趋势。远见力的力量:找出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行动准则a. 检查生活和工作,把属于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列出来。b. 列出影响生活的线性变化。c. 检查你所从事行业的硬趋势和软趋势。2.洞察先机。我们要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问题,然后采取行动,抢先一步解决。也就是先发制人。先发制人,是因为洞察先机。生活不应该只是处理危机,更应该把握契机。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自然而然想赶上变化,但这么做其实行不通。我们不能只想着要加快脚步,而是应该放慢速度,停下来思考。人生何时不忙,正因为如此,大家都会觉得未来忙、茫、盲。我们必须自问:“为了加快速度,我们愿意放慢脚步吗?”以静制动的方法:未来标杆学习法(future bench-marking)。应该略过当前的最佳实践,以硬趋势和未来的确定性为踏板,找到未来的最佳实践。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1.去物质化 2.虚拟化 3.移动化 4.产品智能化 5.网络化 6.互动化 7.全球化 8.汇聚化三大数字化油门:油门1:运算处理能力油门2:带宽油门3:存储容量行动准则a. 下定决心成为一个洞察先机的人,懂得如何管理机遇。b. 问问自己:“什么是我将要遇到的问题?我在未来几周、几月、几年后会遇到什么问题?我的另一半、孩子、朋友会有什么问题?”不要等待这些问题发生了,要发挥创意先行解决。c. 另外也应该自问:“我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后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要通过哪些步骤才能达到?”3.变革。变化意味着做相同的事情,只是与别人不同。变革意味着做完全不同的事。变化不再是灵丹妙药。无论我们在什么领域,都需要变革,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每个专业,事业,企业或组织,未来几年势必都会发生戏剧性质变,被彻底改造。科技正在消除一切玻璃壁垒。行动准则a. 回顾技术进步的八个路径,问问自己:“这些变革将如何影响我的生意?我的生活?我该如何应用这些变革,给我的生活和事业带来创新?”b. 问问自己:“三大数字化油门对我的生活、事业和客户有什么影响?”c. “怎样把握老客户和潜在客户尚未发觉的需求?”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关键在于认识到,摆在眼前的并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它们可能只是来干扰我们视线的,真正的问题则隐藏在这些错认为的问题之后。跳出你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指走出既有的情状来获得更清晰的视角,这往往会触发远见力,从而带来新机会。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接近最核心的问题,而不是专注于解决最表面的问题,这样你就能找到最能发挥力量的支点。行动准则a. 闭上眼睛,问自己:目前,在我的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紧闭眼睛,知道你想出答案。b.像剥洋葱一样思维。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当你找到一个问题,要反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最终你会发现自己真正的问题,这个过程往往会比你想象的更快。5.反其道而行。触发远见力有个很有效的办法: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使你看到没有人注意到的机遇,也就能做到没有人做过的事。逆向思考这一策略往往能以惊人的速度揭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化无形为有形,甚至能解决你浑然不觉的问题。行动准则a. 列出你的竞争对手正在做的事情,逐一检视,自问,我怎样反其道而行才能抢占先机?b. 你所在行业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反向思考,寻找机会。c. 列出你所在的领域里所有人都在从事的关键要素或步骤,逐一检查是否有创新的方式,有没有办法做与其他人完全相反的事?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变革是硬趋势,再创造是软趋势。竞争是稀缺思维,新世纪的企业组织根本不屑于竞争。重塑自己,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如果我们要在技术驱动的变革时期茁壮成长,当务之急是要重塑我们自己。行动准则a. 忽略竞争,相反要跳过竞争,重新定义关于企业的一切。b. 持续地去商品化。c. 寻找你的核心优势。一旦你开始围绕自己的天分重塑自己,并调整自己的才华来支持你的天分,你就能找到让子不断精益求精的事业。7.主导未来。未来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看法。我们对未来的看法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语言。改变你对未来的看法,就能主导你的未来。我们需要积极塑造自己的未来。将自己投射到未来,从未来再回头看你现在的位置。这是远见力技能的关键。这7条原则,每一条都如醍醐灌顶,升级了我的思维系统。又让我意识到,社会变革如此之快,而我不应该被社会节奏裹挟,而是应该放慢速度,停下来思考。最重要的是你对未来的期许,你对未来是抱有乐观的心态还是悲观的心态,就会影响你未来的生活。马云在演讲中讲到:你10年以后的成就,取决于今天的思考和行动。孙正义讲过,迷茫之时考虑遥远的未来。越是迷茫就越要往远处看,就越能看清洪流中的未来。我们考虑长远一些,彻底考虑一下300年后的人类的生活状态、社会、技术的进化。有远见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拥有远见力,在浪潮来临之时乘风破浪,站上浪潮之巅。如果你不想让未来的自己错失良机,就要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远见力。

从平庸到卓越,你需要掌握的7个原则

一、记不清哪里看来的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人来到一个有待开发的城市,开了一家餐厅,又来了一个美国人,也开了一家加油站,后来又来了一个美国人,又开了一家超市…一个中国人来到一个有待开发城市,开了一家餐厅,不久以后,又来了一个中国人,也开了一家餐厅,后来啊,又来了一个中国人,又开了一家餐厅…好吧,我不是在碎碎念,也不是在说绕口令…笑过以后,你是否真的把它当做一则笑话?反思下?不错!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不文化背景和不同教育理念。而我所看到的是,笑话中体现了西方文化开放性、探索、创新性思维和中国从众心理的鲜明对比!每当我走在大街上或者独自静下来看着人来人往,能深切感受到每个人都怀揣梦想,渴望成功!然而,你发现没有?成功人士都具备一个特殊的能力—远见力!当然,远见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门可以经过后天开发、细化、强化的预测技能!那么,如何培养神秘的远见力?摆脱平庸,打造卓越!本书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二、关于作者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财富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微软、谷歌、IBM、凯萨医疗、东芝、通用汽车、宝洁、美国运通、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安永以及迪士尼都是他的忠实客户。伯勒斯还成功创业并妥善经营着6家企业,他的演讲足迹遍布全球,并著有多本关于创新的书。约翰·戴维·曼(John David Mann),25年来写作了多本关于商业、领导力以及成功法则的书,是一名畅销书作者,著作《TheGo-Give》是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之一。三、关于本书至今,这是我读过的书中,最牛的推荐!书的影响力及可读性不言而喻,本书脉络清晰,共计7章,每章都结合生动、真实的案例阐述掌握预测未来原则的成功和忽略这些原则带来惨痛的失败!导图由逆风飞扬风筝梦绘制1、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用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这一原则里,你需要明确几个概念: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以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是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找到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2、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很喜欢一段话:生活不只是处理危机,而是把握契机。所谓“防患于未然,万事先人一步,便步步为营。”3、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有人说,现代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聪明,可悲的是,现在的孩子不得不每天穿越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空间…学习着过去的知识,面临着瞬息万变的现在,迎接着充满未知的未来…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理念、我们经验是否适合现在的情况?每当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万分纠结…无论教育发展、企业经营、个人规划,变革势在必行!无奈,很多人看不到…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问题。跳出问题本身?!因为很多时候你看到的问题只是表象,你需要跳过最显眼的问题,深度思考,类似剥洋葱,一层一层,找到最有力的问题,把重点放在这个问题上,这是一种强大的战略!5、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大众群熟知的:亚马逊,戴尔电脑,星巴克,大众汽车,在公司运行,决策很多反其到而行的成功。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毫无疑问,任何改变初期都是艰难且痛苦的…然而,这却势在必行!是时候停止缅怀过去,我们完重新塑造未来…7、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主导未来?顺势而为!过去学一门手艺或技能,就能终身受用,如今时代已截然不同。以前,高学历保证一辈子不愁吃穿,如今即便是博士学位,只表示你以前知道很多知识。今天只追求学校教育已经不够,还必须终身学习。能否终身学习,决定了我们能否适应未来的变化。四、我所收获的智慧1、思考未来如果每周拿出一小时,断掉手机,电脑,电视等所有,避免外界的干扰,放下当前所有困扰,跳出问题,去思考未来…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养成,人们就会具备远见力…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很吸引我的一句话…或许很多人要说:“我一天很忙快要飞起来,哪有时间思考未来?”我们的生活由无数个未来构成,抽出一些时间思考未来,是否必要?聪明的你,或许该有答案了…2、关于失败如今瞬息万变的生活,失败是一种常态,圣贤说:众目睽睽下的失败是一种祝福!最重要的是你花费多久失败?有人能够敏锐察觉,通过失败快速调整,反败为胜!而不幸的是,有的人失败花费了整整一生…后记:这次,只是对本书框架进行展示,好书自然不能只读一遍,待我精读以后再做更精彩的呈现!

世界的未来你看得见

翻开《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真是觉得自己脑洞大开。以前只顾着看历史,从未想过预测一下未来。现在想想,自己如果有远见力,也许自己的人生进步地会更快。作者从七个触发器,讲述如何预测未来。1.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首先我们要分清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找出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2.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科技进步有八大路径:去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虚拟化(virtualization)、移动化(mobility)、产品智能化(product intelligence)、网络化(networking)、互动化(interactivity)、全球化(globalization)、汇聚化(convergence)。还有三大数字化油门:运算处理能力、带宽和存储容量。运用好这几个工具就能预测出未来的发展方向。3.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如果有一天深夜3:10,你觉得胸腔抽动着,很痛苦。你可以穿上衣服,钻进车里,经过30分钟的路程来到急诊室挂号、候诊,然后分诊护士会告诉你这是心脏病发作,要尽快看医生。如果真的是急性心脏病发作,还能等到你开车到医院?如果医生诊断只是消化不良,医院的资源和你的时间是不是都浪费了?其实只需要在家的高清媒体中心,转到虚拟医院频道。中心的嵌入式摄像头会采用面部识别和快速扫描,你的医疗记录就被送到你选的医院。然后就有人指导你带上医疗传感器测试你的心电图、脉搏、体温、血压和血氧水平。你的诊断结果和下一步措施就出来了。我们要从Web3.0时代沉浸在3D体验,转变为4.0时代智能化的个人助理。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问题)礼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医药公司。1992年,在公司成立百年以后,遭受了历史上首次季度亏损。而到了2001年,当年8月,公司独有的抗抑郁药物百忧解的专利就要到期。一直以来,这项专利贡献了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当时他们要研发的新药还有些分子谜团亟待解决,这意味着还要雇佣近千名博士员工。说穿了就是没钱。其实,要解决礼来的问题,只要跳过它,因为那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不是雇佣更多的博士,而是解决药物分子的问题。礼来公司创建了一个在线科学论坛,名为创新动力。他们张贴出困难的化学和分子问题,悬赏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人。他们只需为有用的解决方案付费,金额取决于问题的难度。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都在为礼来公司解决分子问题,却不是公司的雇员。如果把问题拎出来,从不同的角度看,你可能会发现,这不是真正的问题。不要试图解决它,跳过它也许更好。5.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巴诺书店带领传统书店的规模与内容达到了全新的领域,打造了超级书店。但贝索斯反其道而行,把书店去实体化。巴诺书店和博德斯书店等大型图书零售商纷纷跟进,开启了虚拟书店。亚马逊又反向而行,加入了各种货物。亚马逊成为第一大虚拟书店后,又变成了一个虚拟百货商场。曾经,咖啡是一种在餐馆里随餐提供的廉价饮料。你去咖啡馆一边吃三明治一边闲聊,点一杯咖啡只要25美分。星巴克改变了这一切,它把咖啡变成了主角,三明治和糕点则成了配角。人们不再只能从高卡、低卡咖啡中二选一,而是有了几十种选择,我们也很乐意为这种体验付出三四美元。这就是创新带来的商业模式。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传统上,我们靠以下部分竞争:价格、信誉、图景、服务、质量、设计、时间\速度、价值、客户体验、创新、知识和忠诚度。而现今这个社会已经不是稀缺性主宰的社会。我们要存活下去不一定要靠竞争,而需再创造。在解决护士日常工作面临的挑战时,我们发现他们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与家属沟通。如果运用当时已过时的寻呼机随时通知家属病情,那护士的工作就没那么忙了。这只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建议。到现在APP也没解决中国的医患关系。我们不一定需要多少高新技术,只要找到你的核心优势,与众不同就可以了。7.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我们要学会制定一个愿景,快速失败。运用沟通、合作和信任塑造我们的未来,打造更人性化的世界。能源问题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石油的枯竭,水资源被污染和活细胞必须的磷的浪费都是我们一直担心的问题。而藻类无处不在,生长在每一个角落和每一种极端环境中,深海之下、火山之内、极地冰冠、严酷沙漠,不管什么环境,藻类都能茁壮成长。经过二十年的时间,SunEco公司的CEO土壤复垦专家丹•高奇发现,藻类顶部可以提取优质的石油,中间是净化水,底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绿色物质,很适合做牲畜饲料,而这些饲料里又富含磷。一种看似对人类百害而无一利的生物竟然都是宝。如果这些能源短缺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就能看到更远的未来了。书里有一点说得特别好。越是在不景气的行情下,或是在穷的时候,我们越应该想如何赚钱。利用了闲置资源赚到更多的钱,比仅仅通过节衣缩食省下钱更快速。这点对我们的企业和个人都有帮助。作者简介:信手弧来,85后,常被误认为90后。说着火星文,敲着计算器。央企会计一枚。梦想就是上班8小时算钱,下班8小时赚钱,成为一名优秀的斜杠青年。(此书在卖)

学会这七点,告别“马后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哎呀,我就知道会这样……”“你看,我当初就说了……”这些话语,反映了一个很平常的现象,叫“马后炮”,意思是,当事情发生后,再追溯过往,说自己有先见之明,说自己早料到事情的结果会是这样。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人们主观认识和行动落后于客观实际,除了用来打“嘴皮仗”,没有任何其他实际作用。时光不会回流,人生也不可能按既定路线再来一次。我们要想将“马后炮”真正变成“马前炮”,改变我们的未来,那么读一读丹尼尔·伯勒斯与约翰·戴维·曼二人合著的《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一书,我们可以了解培养远见力的七条原则: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丹尼尔·伯勒斯与约翰·戴维·曼在书中还分析了这七条原则是如何工作,以及如何让它为我们工作的方法。作者丹尼尔·伯勒斯,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财富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约翰·戴维·曼,25年来写作了多本关于商业、领导力以及成功法则的书,是一名畅销书作者。原则一:从确定性开始世间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万事万物都处在不停地发展运动中。天地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但是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要么周期性变化,要么线性变化。“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说是周期性变化;“时光流逝”,这说的是线性变化。周期性的变化,趋势很明显。我们都知道,熊市过后必定是牛市,牛市过后必定是熊市。但唯一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才能准确预测熊(牛)市会持续多长时间,最低(高)点在哪里。在一个熊(牛)市期间,这是一个线性变化。因此,线性变化才是重点。由于没有起伏可循,它才创造出全新的独一无二的环境与机会。你在牛市开始阶段、中间阶段、最高阶段卖掉手中的股票,获取的收益是天差地别的。如果我们能掌握线性变化的规律,那么就能让未来无形变有形。预测通常都是建立在趋势分析的基础之上。作者通过数十年的研究发现,趋势分为二种:1 硬趋势: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它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2 软趋势: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它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从上述定义,我们可得知:硬趋势是不可变的,而软趋势则是可变的。我们的预测未来,就是要先从硬趋势开始,确定变化的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那些我们可以改变的细节,通过行动,让其朝我们期望的方向发生改变。十年后,我们的身体会老去十年,这是硬趋势,无法改变。但老去十年后,我们的身体是健康,还是柔弱多病,我们无法确定。因为这是我们通过行动可以改变的,它是软趋势。我们认为很清未来的发展趋势很困难,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眼光限制在自己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如果我们遇到不能确定的事,先搁在一边,专注于我们能确定的事情上来。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找出硬趋势,我们就能看到未来;而找到软趋势,我们就能打造未来。原则二:洞察先机以前,我们常说做任何事要注动,“不要等,现在就做!”但是,做什么,怎么保证做的是正确的。主动,解决的是今天的问题,为的是避免问题恶化。但进入21世纪,这还不够,我们还要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问题,然后采取行动,抢先一步解决,即先发制人。先发制人的前提是洞察先机,知道明天、后天、一个月后、一年后会发生什么问题。作者介绍了一个培养洞察先机能力的三字经:停、看、听。停:放下手边的问题,拿出固定时间自我训练,以成为洞察先机的人。看:预测一下未来。问自己:我明天会面临什么问题?三个月后,我又会面临什么问题?六个月后呢?一年后呢?三年后呢?听:倾听直觉告诉你的未来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科技已渗透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生活、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科技。事实上,我们预测未来的发展变化,也是基于先预测科技发展方向的基础之上,进而预测我们可能会受到的影响。对于科技的发展方向,作者为我们勾勒出了八条发展硬趋势: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产品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汇聚化。作者通过分析,认为推进科技朝着这八条路径发展的力量有三个,被喻为三大数字化油门。运算处理能力:电脑运算能力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加倍。这一趋势过去十年来,没有减缓迹象,未来的十多年,该趋势也不会变化。带宽:数字带宽的增长速度比数字处理的增长速度更快。存储容量:存储能力每十二个月就要翻番,速度更胜带宽和运算处理能力。未来,科技巨浪将会席卷一切,会灾难性的破坏每一个行业的每一个方面,也会改变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唯有洞察未来的人才能够幸免。远见力是一种直观把握,可以预测未来。一旦我们掌握了它,就能揭示隐藏的机会,帮助我们解决最大的问题。培养远见力的剩余的五个原则又是如何让我们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呢?《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一书有详细的讲解,感兴趣的朋友们,赶紧去阅读原书吧!

七个原则:解密斜杠青年的未来生存法则

【1 一只鱼缸的故事】一位美国的理化课老师和学生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做了一个鱼缸,在中间嵌入一块玻璃把鱼缸分成了两个隔间。在其中一个隔间放入一条捕食鱼,在另一个隔间放入一些捕食鱼通常会捕猎的鱼类。开始的几个小时,捕食鱼疯狂地试图捕猎,但每次都会撞到玻璃隔板上。最后,它终于停止了尝试。然后,老师把玻璃隔板拿开,所有学生围在鱼缸边,想看到捕食鱼吞噬掉它的邻居。但是,大捕食鱼始终逗留在鱼缸的一侧:它已经习惯了那块玻璃。这个故事让人觉得当头一棒的是:我们是不是成了这条习惯了玻璃壁垒的捕食鱼?故事的出处是《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个老师就是书的作者丹尼尔·伯勒斯。这位丹尼尔大神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同时成功经营着6家公司,并长期为世界500强提供咨询服务。他的思维范式和成功经验,总结出来就是使用能看到未来的远见力进行决策,掌握先机,先发制人。《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丹尼尔·伯勒斯【2 斜杠青年】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我脑内一直在思考的关键词是斜杠青年。斜杠青年今年超级火。如果我现在问你:你想当斜杠青年吗?我估计有十之八九都愿意。因为斜杠青年代表了这样一种生活状态:能摆脱单调的社会职业分工,同时担任多种角色,利用爱好和特长获得新舞台和额外收入,甚至是通过额外收入掌握更多主动性和自由。看上去超级赞。但更多人同时抱有的是一份担心:斜杠青年是否跟各种互联网泡沫一样,只是一个现象级的概念?(其实已经有类似的呼声出现了,很多人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就开始意淫斜杠人生。)我也希望可以真正成为一名斜杠青年,更确切的说,是希望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专长,获得更多收入,掌握更多主动。进一步的话,如果斜杠青年联系上组织变革,又将激发出什么样令人兴奋的前景和机遇?【3 七个原则看未来】当我们站到现在回溯过去,自然能看到机遇;那么如果能站在未来看现在,当然也会有新的视野和格局。基于作者的7个原则,我想看看斜杠青年的未来。1)从确定性开始所谓远见力,就是要能认识到线性变化和周期变化的关系。眼下,最明显的线性变化是科技进步与全球化,而经济衰退则是当前面对的周期性规律。科技进步和全球化促使我们现在有了更频繁的跨地域经济活动,基于科技力量的支持,生产在全球化,人才流动也在全球化,更多的合作交流让世界越来越小。另一方面,经济衰退又意味着什么?缩减成本。许多外企巨头近年频频被曝大规模裁员,并不是他们失去了盈利性,反而正是为了应对经济衰退、维持利润率,采取了减少人力成本的措施。国内互联网行业这两年进入“寒冬”,减少招聘,也是希望通过缩减成本帮助正常运转。那么,我们来看斜杠青年的存在意义。因为有了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趋势,斜杠青年能够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跨地域、跨领域的身份转换,参与更多社会分工——是线性变化提供了斜杠青年的可行性;而另一方面,斜杠青年的存在也表明,公司不需要在某些工作上耗费正式员工的成本,而是在最需要这方面人才的时候付费给编外专业人员(斜杠青年);如果通过众包的形式实现,甚至可以用更低廉的价格获取比正式员工更有价值的方案。此外,斜杠青年不需要占用公司的办公空间、员工福利,这又是一笔可以节省的支出。从这个角度看,斜杠青年能够有效帮助公司降低成本。美国已经有多家网站服务于自由职业者2)洞察先机洞察先机就是要先发制人,从内到外主动改变,预测未来发生的事,从现在开始防微杜渐。先发制人的方法分三个步骤:停,看,听。那么我们就先停下来,认真观测斜杠青年的未来。假设现在你是一枚干得不错的斜杠青年,除了正常的工作,你因为喜欢摄影,在业余时间做起了倒卖单反相机的生意,甚至也因为这个爱好在各个平台讲和摄影相关的课程,也能获得一份还不错的收入。那么想象六个月后,你的生意越做越好,在业界讲课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那么你会遇到什么问题?——既然爱好可以养活自己并且活得越来越好,你面临的问题肯定是想投入更多时间,那么就要对是否辞职做出选择。这时候就要听了,倾听直觉告诉你的未来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如果我是这个斜杠青年,我可能想到的方案是: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主业放到摄影相关的工作上,而把现在的工作当成副业?进一步想,如果公司允许这样的组织结构存在,那么传统的公司将会消失,更类似于平台协作的组织结构将会出现?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离未来近了一步。3)变革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想下去,这真的将会是一场变革。变革意味着做完全不同的事,在未来几年内进行彻底改造。现在斜杠青年所基于的概念是“认知盈余”,利用自由时间使用个人优势进行分享和创造。基于这个概念,最早出现的一批互联网产品是兼职/外包性质的项目撮合,最典型就是猪八戒网,俗称“接私活”。然而接私活还是强调“私活”提供方,到了在行及模仿在行的一系列APP出现,则将“认知盈余”推到了一个新阶段:不再强调出资方,而是强调内容提供方,消费者也从B端转向了C端。果壳新推出的分答同样是希望促成基于认知盈余的变现然而这还不够:无论是猪八戒还是在行,大家依然觉得这是闲暇时间的利用,是个人认知的盈余。假设说,这不再是闲暇时间,而是我的所有工作时间?这不在是认知的盈余,而是我的专项技能或职业优势?有没有可能,这些有一技之长的人,不再隶属于任何公司编制,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技能/知识提供方,平等地面向所有公司/组织提供技能或服务?这是不是一种新的组织模式?不再原有的基础上变化,而是彻底的变革。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个原则告诉我们:跳出我们眼前的问题,像剥洋葱一样思考,发现真正的问题。斜杠青年眼前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赚得不够多啊!很多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特长、爱好获得一点收入,但这点收入也就是一顿饭就没了,把它叫做“副业”还太早了。那么继续剥洋葱:为什么赚得不够多?是赚钱的机会太少吗?显然不是。如果你有专业技能,已经有很多平台可以提供给你技能变现的机会;如果你声名在外,靠名气发财的途径更是多了去了。那么核心问题就是一个:你还没有练成自己的核心技能。想跳出所面临的问题有一个很直观的方法,叫做“跳到终点线”。假设说我们之前的构想已经实现了,社会分工高度精细,我们可以以个人的名义向多家公司提供服务,那么你会接到这种付费服务的邀请吗?显然,你所能吸引到的机会并不会比现在多。这是因为当下阻挠你成为斜杠青年的并不是组织形式,而是你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能和独特优势,眼下最该做的还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同样地,只有足够让企业信赖的并获得收益的斜杠青年出现,才会促使企业进一步开放边界,逐渐接受新的组织形式。5)反其道而行这个原则是让我们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反方向寻找,发现机遇。那么我们就看看人们关注的是什么。斜杠青年说到底是一种人力资源,对于人才的流通和交换,最早搬到线上的是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人才网站,基于招聘信息而搭建的信息平台;后来,以猎聘网为代表的一批网站开始基于猎头模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决招聘问题;再后来,拉勾的出现开始从行业细分的角度,专注互联网人才领域的生意,减少企业和求职者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提供反馈信息,提高撮合效率;再再后来,就有了BOSS直聘的模式,基于去中介化的理念,让创业团队的BOSS们直接和求职者沟通,确定双方意愿。总结的话,就是人们关注的方向一直是如何更准确、更高效、更快速的满足企业招聘需求。那么反方向是什么呢?求职者本身。或许求职者这个说法已经不再恰当,我们是要为技能/知识提供方找到技能变现、时间变现的买单人。联系到上文中提到的彻底的变革,如果求职者本身成为独立的技能/知识提供方,那么以后我们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类产品不再是受限于公司招聘的信息撮合平台,而是能为求职者提供变现渠道和时间安排的经纪人。我所知道的目前国内最接近这一模式的产品应该是程序员客栈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扯了这么多,也是到了该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的阶段了。让我们忽略竞争,重新定义所谓的人力资源。如果人力资源的核心从企业诉求变为了技能/知识提供方的诉求,进入这个市场的我们就不要和猎聘、拉勾这样的实力劲敌展开竞争,而是新开辟一片领域精耕细作。现在的企业组织结构也将被重新定义,不再存在传统的上下属关系,每个人都是项目的最终受益者和推动者,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实现目标。同时,顺应未来的趋势也包含要顺应兼容并包的原则,和现在的人力资源平台进行合作,从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逐渐裂变,一同建立起新形态和旧形态之间的联系,实现共赢。7)主导未来将自己投射到未来,从未来再回头看你现在的位置,这是远见力技能的关键,也就是所谓的未来愿景。我们来一起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工作,也是在生活你不再需要因为上班每天在路上消耗2个小时,不需要挤地铁,不需要开车被堵,甚至不需要生活在不是沙尘暴就是雾霾的帝都。你可能正在夏威夷享受阳光沙滩,或者在意大利的某个小镇穿着拖鞋散步,又或者你就在从小长大的那条小巷,刚刚陪着父母晨练归来。你只需要打开电脑,打开项目管理平台和多地远程协作工具,就可以进行今天的工作:你看了眼日程表,下午3点要进行一个视频会议,和你一起开会的另外3个人也都算不上同事,只是因为同一个项目而被召集在一起的协作者,其中两个在印度,一个在巴西。下午开完会的时候,你的经纪人告诉你帮你推掉了一个希望你本月内能交付的新项目,因为你这个月的工时已经排满,新的项目接入只能到下月初了。而你给经纪人的反馈是,你希望下个月末再开始接入新项目,因为你打算下月初去度假。当然,度假的时候你也没打算停止赚钱。度假期间你只需要每天为旅游频道提供1小时的直播,就能获得另一份还不错的收入,并且后续还可以在工作上建立联系,促成新的合作。如果这将成为斜杠青年的未来愿景,那么看看现在的位置,我们能做些什么:从个人来说:①我们不能将自己托付于某个公司,比起稳定性,对个人来说更重要的将是适应性;②培养终身就业能力,寻找并培养自己的核心优势;③拥抱变化,接受并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从机遇来说:①组织变革必将引起人力资源组织方式的洗牌;②围绕新的组织方式,提供新的平台和工具;③围绕新的组织方式,提供新的服务;④新的组织方式势必影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方式带来新商机;⑤基于兼容并包,新和旧的方式如何并存、合作,同样会产生机遇。【4 尾声】书中最后一章中写到:“虽然我们的谋生工具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革,并且未来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但是唯一不会改变的是我们的人性。……现在,未来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发生在眼前,并且以后只会越来越快。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令人惊喜的机会。”上文中我所描述的未来愿景,就是我自己所希望实现的未来愿景;我所总结的个人需要做的事情,也是我正在努力的方向;而我所罗列的这些机遇,也是我在不断研究和摸索、或许以后想要尝试的可能。如果能给你启发,欢迎交流;如果启发到赚了钱的地步,不要光谢这本书,记得要喊我入股!(亏了跟我毫无关系,恩。)- END -微信号破壳【Pokeclub】一个自虐狂文艺腔产品经理的产品观、生活观、世界观

远见力——谱写未来的七大原则

买基金的小伙伴都知道,今年上半年产品涨价,具有明显的分化特征。猪肉、肌肉、中药、白酒涨得更宽泛,如果你有这样的远见,一月份定投与之相关的基金,大盘3000点卖出,定有不错的收益。闪现的远见力,会用到我们通常所说的直觉第六感,一旦你学会了它,就可以终身受用。那么,远见力是不是那么简单呢?美国咨询师丹尼尔.伯勒斯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一书中,提到了触发远见力的七个原则。1.从确定性开始2.洞察先机3.变革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7.主导未来但不是每一次闪现的远见力都需要这些原则。著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解释过他的投资秘诀:“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要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你要恐惧。”这就是“反其道而行的例子”,这个原则为他盈利数十亿美元。小时候,我的数学老师也曾这样告诫我:“小考小玩,大考大玩,不考不玩”。这让我重新定义考试的本质,抓住平时的练习机会,关键时刻稍微用点力,就可以拿到一个好的分数。我想我的数学老师是一个有远见力的人,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01生活不只是考试,更应该抓住契机。我工作单位附近有一条铁路,旁边有一块巨大的警示牌:“停、看、听。”这三个字说得真好。随着时间的推移,2016年的一半就过去了,很多人年初设定的目标并没有实现一半。这时候,就该放慢脚步,停下来思考。停下来不是去发呆,是去分析。分析未来三个月、六个月有哪些问题会冒出来?哪些问题一年后、三年后,甚至十年后会冒出来?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去思考的。学会思考未来的问题,你就比别人领先一步,无形之中你也培养了自己的洞察力。文友A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他申请简书专题编辑时,就已经写好了专题策划方案。等到他得知顺利通过申请的消息时,他早已准备了语言学习的智囊团。他看到了未来,很顺利地跳到第三步:听。他建了一个微信群,群里的小伙伴来自全国各地,各自在群里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从中发现了一些线索:打造一个高端语言学习平台。因为他的远见力,各个种类的语言大牛都吸引过来了。群里的高人越来越多,我想,不到三个月,他应该会比别人走得更远。02其实,我的这位文友,还运用了一个方法,那就是:未来标杆学习法。丹尼尔.伯勒斯在他书里的第二章写到:未来标杆学习法是企业管理最实用的技巧。找到你所属领域的领头羊,模仿并实践,这是成功的秘诀。话虽如此,但怎么样找到这样的学习标杆呢?答案是:学好如何精准看出硬趋势。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每次登录微信都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再小的个体,也要有自己的品牌。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想法能够分享出去。这种需求衍生了无数的自媒体,微信个人公众号、头条号、一点资讯、简书、知乎、新浪微博等。看到这种趋势的人,就可以在模仿领头羊后,迅速调整战略,利用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主导自己的未来。03很多作者都有自己的资料库,这些资料以多种形式存在,可以是读书笔记,可以是图片,可以是电子文档。但是资料库能否变成写作的灵感源泉呢?要有一定的处理技巧才行。丹尼尔.伯勒斯在第七章“主导未来”就分享了知识金字塔的构建。金字塔由下往上,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最后到智慧,价值成倍增加。显然,你花在数据、信息上的时间越少,在知识、智慧花上的时间就越多,获取的价值就越大。小时候,和爷爷奶奶聊天,大家就有这样的体会。他们不会给你很多数据,也不会谈太多无关自己的看法,他们会直接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训。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时间有限,必须把最有用的东西传递给孙辈,让后辈少走弯路。所以,一个优秀的写作者也需要懂得知识金字塔原理,在数据和信息上少点篇幅,在知识和智慧上多点文墨。这样你的文章就能有更高的价值,阅读量和关注度都会提高。这也解释了简书上为什么“如何”开头的标题点击率会更高,因为作者在帮读者节约提取信息的时间,增加了文章的内在价值,也打造了个人品牌。042016年2月21日,我以自己为样本,在简书上写作练习。我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看的书,做的笔记分享出去。过去的三个月中,我写了10万多字,还有一点打赏收入。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我从没想过网络有这么大的力量,可以把素未见面的文友聚集在一个活跃的平台。我越思考,越可以走出现实的困境。我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每三个月、六个月检验一次成效。我深信:“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别人会去做”。我想,这是远见力最好的解解吧!看到不可见的未来,在别人没做之前,做成不可能的事。就像我的文友A,能够在其他申请者没有想到的地方,下足功夫,找到合作者的需求,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个人简介:言西小熊,新浪微博书评人,微信公众号:yanxixiaoxiong.

世界的样子,在于你看它的角度:决定赚钱能力的关键两点

巴菲特的投资无往不利,最重要的原因是洞悉了周期变化之道。《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在书的开篇就告诉我们:周期性变化告诉我们许多种不同的确定性。人类已经找出300个显著的周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精确的预测未来。莎士比亚说:世间事,也有涨潮时节,及时把握,终可功成名就。我个人总结决定赚钱能力的关键知识有两点,上面说的周期和我老婆教我的线性变化。《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的 [美]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 约翰·戴维·曼(John David Mann)作者把周期和线性变化总结为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预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呢,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未来的变数。你会说“呵呵,这跟赚钱有什么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赚钱能力不高的原因,可以说钱摆在他面前,他也看不到。世界的样子,在于你看它的角度,比如你看棉花的广播。举个例子,这小伙子从一开始就否定了一种职业、赚钱方式的存在,他就闭上了眼睛,那他当然不太可能当旅行体验师赚钱。同样在生活中也是,年初的时候,有个开服装厂的朋友工厂接了外国人的订单,外国人毁约了,衣服不要了。朋友找销路,我老婆大方的收了很多,我就有点烦,就跟老婆抱怨大冬天收这么多夏天衣服,整整一地下室都是背心、裙子。老婆翻着白眼说“五个月以后还是冬天吗?”这才7月份,这些1折拿来的衣服,已经被老婆5折卖光了。不光利用周期规律可以赚钱,利用线性规律也可以赚钱,比如老龄化来临,养老院就值得投资。我觉得《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值得反复阅读的原因,还在于他除了从思维和知识上帮我理清了思维逻辑,提醒我思考的方向。还讲了几十个小技巧,前面思维逻辑是“道”,那这些技巧就是“术”,这种道术结合的书,很实用。比如“反其道而行”这招就是,亚马逊、卡路驰、戴尔电脑都通过这招成为了商场赢家。如果你还很年轻,阅历不够。最好重点阅读洞察先机这章,这章主要介绍的是洞察先机的方法,当然也是从周期性和线性两个角度,比如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产品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汇聚化。你可以通过书里的案例分析,形成你自己的洞察思维模式。

让“愿景”永不落空的秘密

2009年,全球正遭受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企业接连倒闭,成千上万人被迫失业。乱局当前,偏偏有人选择在这时候入市,他组建了一支年轻人队伍,着手创建一家新公司。这家生于危机的企业名叫愿景应用程序(Visionary APPs,以下简称“愿景”)公司。甫一成立,“愿景”便将目光投向了彼时一团糟糕的房地产行业。作为本轮经济危机的导火索,美国次级房贷违约剧增、信用紧缩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和恐慌。立足于美国本土的“愿景”公司创立时,正值大多数家庭购买意愿低落的时候,房地产价格低迷,与此同时,止赎屋大量积压,新的地产开发项目被无限期延后,房地产行业就业前景堪忧。此时的美国房地产业在大多数人眼中恰如一潭“死水”,避之不及。而“愿景”却从中嗅到了契机。目光回到止赎屋。这些因取消赎回权而流入拍卖市场的房屋,长期占用土地、资金,降低了资源循环利用率,致使“水流不畅”。要想盘活房地产行业,首要的就是出清这些“僵尸屋”。数月之后,一款由“愿景”公司开发的名为“房屋百分百”的手机APP问世。看到这里,我们似乎能够想见这款应用的功能——将拍卖房屋的信息公之于众,促进供需对接。不过,这只是这款APP功能的冰山一角。除了止赎屋的需求者,“愿景”团队还注意到另一个必然的消费群体——被拍卖的止赎屋的原房主。对这些失去住所的人而言,当务之急就是找到新的容身之所,所以“愿景”也提供其他的购房、租房信息。假如到这里便止步,那么“愿景”公司恐怕得改改他们“最大化利用智能手机技术,让世界更美好”的公司愿景了。事实上,这支年轻的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充分地做到了举一反三。他们考虑到了确定购房意向之后的一系列事项,如申请贷款、装潢设计、搬家等等,也考虑到购买止赎屋的繁琐过程及其他问题和需求。所以,方案最终呈现的是一个集合体,包括能够直观反应出各类房屋位置、面积、价格、社区鸟瞰、行车路线等信息的交互式地图,还配备了智能购买指南、一键专家咨询等功能。反过来,这款应用同时也大大方便了房地产经纪人同客户或潜在客户之间的联系。不得不说,这款APP的设想足够美好,但对于一家公司而言,有idea还不够,如果无法完成创意的变现,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那么愿景再美好,也只是刹那烟火。如何靠这款APP赚钱呢?在APP Store向用户明码出售?价格的平衡点又怎么找?“愿景”公司做出的决定是——用户免费使用!他们最终采取向卖家收费的方式。这里的卖家有房地产代理商,还包括搬家公司、设计公司、抵押贷款公司等。按照邮编号码将这些公司关联到属地(美国有42000个邮编),实行定额收费。进一步,“愿景”公司充分发挥在信息整合领域的优势,通过举办销售研讨会、拍卖讲座产生附加值。而持续创新所带来的应用功能升级,也是这款APP的收入来源之一。那么如何让卖家心甘情愿为此买单呢?答案很直观——丰富的客户资源。第一,“愿景”的研究表明,APP对用户免费可获得10倍于有偿使用情况下的用户数量;第二,让“房屋百分百”在APP Store脱颖而出。“愿景”团队在研发初期就有意识地塑造产品的新闻价值,“房屋百分百”在上架当周便被多家知名媒体争相撰文评论,《福布斯》称它为“房地产投资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伴随着高曝光度而来的是下载量位居前列。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应用进入APP Store之前,已有不少地产代理与“愿景”签约买下多个地段(邮编)。也就是说在没有人下载之前,“愿景”已经从付费客户中获利。相信在看到这个案例时,你也会跟我一样被它所吸引,但同时会生出一种失落感来,因为我们深知天才总是不可复制的。恰如那些一闪而过的灵光和不可捉摸的直觉。而“愿景”公司的创立者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则试图弄清这些转瞬即逝的天才之光。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技术预测与创新专家在三十年的思考和实践中领悟出一套凝聚智慧的法则。在经济危机这一困境模式下创立“愿景”公司,正是丹尼尔对于这套法则的一次实践检验。在丹尼尔·伯勒斯看来,瞬间的直觉、预感都是有意义的,这些短暂而具有不确定性的思维可能通过开发、细化、强化,形成“闪现的远见力”。通过多年的研究和系统性应用,丹尼尔将远见力分解成七个具象化的因子,即远见力的“七个触发器”。在远见力养成之初,犹如婴儿学步,需要针对各个因子有意识地进行分解练习,随着时间推移,这套法则会自然地渗透到思维形态中去,那时便能不假思索地大步前进了。远见力的养成有助于我们提高应变能力。这里,我们不妨结合“愿景”的开发案例来看看丹尼尔的远见力法则是如何起作用的。一、创业概念成形远见力触发器1: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人们通常对趋势持怀疑的态度。例如,我们谈论一支股票时,看涨看跌,不下定论。事实上,变幻莫测如股市,也有一些定律可循,如股票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这就是硬趋势,是不确定中的确定。至于股票将在何时触底反弹,这就是不得而知的软趋势了。从确定性开始,即把可能猜错的部分排除,有助于降低出错概率和试错成本。丹尼尔的“愿景”公司选择以智能手机APP为创业方向,是基于运算处理能力、储存空间和带宽三者将垂直增长这一硬趋势,由此得出智能手机有无限可能性。远见力触发器2: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基于对硬趋势的预测,描绘出未来的蓝图,据此制定阶段性策略。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特征,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在未来会有好转。在看到现实惨状的同时,“愿景”团队也看到了潜在的转机。远见力触发器3: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2009年手机APP市场方兴未艾,“愿景”团队意识到APP的革命使人们能够个性化自己的手机,并且能够时刻将多媒体互联网的力量掌握在手中。相比电脑程序安装和升级的繁琐和昂贵,手机APP具有价廉物美、操作容易的特点。智能手机连同手机APP将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二、产品开发、销售远见力触发器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问题)在发现问题后,常规的思维模式往往是直面、解决问题。这样做可能会导致长时间陷于问题的泥淖,做困兽斗。所谓跳出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刻意逃避现实,而是指走出既有情状来获得更清晰的视角。譬如,在如何用APP赚钱的问题中,“愿景”没有被如何在应用商店定价的问题捆住手脚,而是跳过这个问题,让用户免费使用APP,再另寻解决之道,最后决定由卖方负担费用。这种付费模式既能吸引到更多用户,还让“愿景”公司在APP下载前就实现获利。远见力触发器5: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反其道而行”,被成功者奉为圭臬。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在《投资最重要的事》等著作中反复强调,股神巴菲特也毫不避讳自己受益于这条准则。在开发“房屋百分百”APP的功能时,“愿景”团队不仅考虑到了寻找拍卖房的群体,还反过来考虑到那些因为房贷违约,房屋被拍卖急需找到新住处的人群,由此让一款应用具备多元化的功能。而纵观“愿景”的创业,选择在逆境中入市原本就是与常理相违背的一种做法。远见力触发器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愿景”团队重新定义了APP的收入模式。对客户免费而对卖方实行收费,这让“房屋百分百”在进入应用商店之前就通过线下与地产公司签约而获得了收益。三、公司后续发展远见力触发器7: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类似概念产品的广阔前景。交互式地图在“房屋百分百”这款房地产APP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可不可以利用相同的软件引擎和接口做其他事呢?比如做一款能被军事组织使用的APP。“愿景”与军方开展合作,打造出了一款新类型的工作应用程序,旨在支持现场安全和应急工作,比如帮助军事组织对任何应急设施进行快速定位和部署。不仅如此,医疗保健、采购、物流、供应链、能源等实用领域也在他们的进军之列。说到底,“闪现的远见力”并不高深。你只需转变视角,愿意弯下腰和膝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看到并掌握目前及未来的趋势。它让我们能够辨别可靠的先见之明,从而把握住时机,也帮助我们通过思维转换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不用时光机,也可知未来

幼年迷上多啦A梦,最大的原因是其有一台可以回到过去前往未来的时光机,当时,我在想,要是我知道明日会有什么发现,那就可以早早做预防,也不至于屡屡碰壁。比如,我若知晓明日数学考试的题目,就不会交白卷;若知晓妈妈等下就会回家,就不会应看电视没做作业挨骂;若知晓明日会下雨,就不会约小伙伴出游……我们有对未来有太多的未知,也有太多的欲望,所以当下的我们,有恐惧、有渴望、有期待。难道,就只有发明了时光机,才能预知未来?难道,就只有古代那些术士,才能占卜未来?难道,就只有穿越,才能通晓未来?我想,绝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觉得预知未来,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不能及的。但当我读罢《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我窃喜,自个找到了预知未来的七大锦囊:第一个锦囊:从确定性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我更偏向于关注负面的东西——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无法取得共识的争议点、不确定的事物。正因我们将焦点过于集中在这些负面的东西,导致我们的“结”越结越深。其实,不确定的很多,我们无法控制。但我们可以从确定的开始。那么,如何得知什么才是确定的?事物的是有周期变化,比如股市深跌就是周期变化的典型,掌握它便可知道周期内事物的变化。但周期变化并非最关键的要素,想培养敏感的远见力,需要掌握线性变化,它能让未来无形变有形。可是,线性变化不是循环反复,有起不一定有落,我们应该如何掌握它呢?这需要学会分辨两种趋势,即硬趋势与软趋势。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第二个锦囊:洞察先机有人可以见微知著,有人却死于安逸。所以,作者认为:“未来只有两种人,一种人看到海水倒退,知道海啸即将发威,另一种人什么也没看到。后者会陷入铺天盖地的乱象,而前者则会发现前所未有的契机。”这前所未有的契机,是洞察先机的结果。要洞察先机,就要先发制人,即把脑筋转成“处处是机会”的模式,预先看到问题,防患于未然,换言之,从内在开始改变,而不再等待外在改变后才反应。因此,要学会“停”——停下脚步,拨出时间;“看”——预测一下未来,自问“我会面临什么问题?”“听”——倾听直觉告诉你的未来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第三个锦囊:变革前几日,我在听一档电台节目,提及了曾经中国的摩托车老大——嘉陵,如今只却深陷负债,面临破产。曾经因创新而领先的嘉陵,最后因不变革而被淘汰。可想而知,变革的重要性。而当今时代的变革,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兼容并包。在这个共生的世界,纸和无纸化、网络和人、数字和模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生。所以,我们要“不断寻找各种途径来整合新老资源,不断创新”,让原有的技术留存下来并找到新增长点,给予客户目前无法实现而一旦实现就会想要拥有的能力,比如乔布斯与苹果。因此,作者让我们要坚信一黄金法则的推论:“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读完此句话,我想到幼时几个可笑的想法,如今都一一成真,真是讽刺,因为有一度有都觉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才那么狂妄。第四个锦囊:跳出你面临的问题我们常常坐井观天,以为世界就是我们看到的模样。后来,有机会去看看,才发现世界并非我想,也并非我愿。同理,遇到问题,我们亦是如此,围着问题转圈,还是找不到出口,其实只要一跳,便会恍然开朗。为了避免坐井观天,我们首先要正视问题,宣告它存在。接下来,要做的是跳出问题。作者告诉我们跳出问题,并不是否认、回避或拖延。“而是要解决棘手的问题,关键在于认识到,摆在眼前的并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它们可能只是来干扰我们视线的,真正的问题则隐藏在这些错认为的问题之后。跳出你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指走出既有的情状来获得更清晰的视角,这往往会触发远见力,从而带来新机会,比起基于解决原有问题所带来的进步,远见力所带来的新机会和生产力进步远超你的想象。”第五个锦囊:反其道而行正如作者在书的前言提及的那般,反其道而行即是看向与他人相反的方向,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也就是逆向思考的原理,亚马逊、戴尔电脑、星巴克等著名企业的成功,都源自逆向思考。在今天,反其道而行更具意义,因为世界正在经历强烈而快速地变化。我们更需要逆向思考来打破墨守成规,因为今日向前发展的最大障碍,并非是技术或物质,而是态度。第六个锦囊:重新定义和再创造每日,这个世界正在快速向前发展,我们手上的电脑、手机,都一步步地被淘汰,新型号正在研发酝酿。但是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你用手边的工具在做什么?你是否使用它们产生效益?我们要向未来前行,就不应该只看后视镜,“若能主动积极得重塑和重新定义自己的领域,无论是广播、报纸、书记还是其他任何行业,企业不仅会以市场领先的新技术拿下领导地位,还能以旧技术称雄。”第七个锦囊:主导未来“如果马已经死了,就要赶快下马。”这是一句多有哲理的话,我们许多人都明白,但却深陷残局不肯自拔。“失败最大的问题不在失败本身,而是我们常常以慢动作体验失败,拖了几年甚至几十年,导致我们故步自封、裹足不前。”所以,从今天起,主导你的未来,顺势而为。

七招让你理解如何看到未来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段子:古时候有个算命先生,当人家算自己有兄弟几个的时候,他说: 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 如果人家独子,他就说你看,我说你本来有弟兄三人的命格,最后只有你一个孤独出来; 如果人家哥仨,他就说你看,上辈子的结义三兄弟,这辈子一母同胞,都在一起了; 如果人家弟兄俩,他就说你看,本来弟兄三人的命,“孤独”了一个变成弟兄2人了; 如果人家哥四个,他就说你看,本来弟兄三人的命,偏又“孤独”的出来1个,变4个了。 ……这当然是一个段子了!但是我们见过的一些所谓预测未来的人,往往也都是如此,他们所谓的预见未来,往往用一些模糊不清的语言去描述某种可能性,然后利用“哑谜”一般的“天机不可泄露”去任意解释,左右逢源,这样的预测未来对我们其实毫无作用。而我们想要获得的精确预测比如下一期乐透彩票大奖的号码,如果有人告诉我他可以精确预测,只需要付出一点儿小钱就可以得到,我会立马报警抓骗子。 -我们之所以不需要太过模糊的预测,是因为过于模棱两可的预测毫无意义。我们之所以不相信预测,往往是因为预测建立在趋势的基础上,而趋势往往人难以改进,比如“人必有一死”。后浪出版社这本精彩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告诉我们,我们需要的,其实是一种面临抉择时闪现出的远见力,这种远见力可以调用你的眼耳鼻舌声意,综合起来结合自己的直觉本能,跨越时间维度,揭示隐藏的机会,帮助自己解决重大问题。这种远见力,就是一种“先见之明”,一种感性的认识,帮助我们做好决策,认识这个世界。远见力是什么那么“远见力”是什么?《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解释远见力是:一种感性认识,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一听到是技能,这让我感觉莫名有些安心,因为但凡是技能,总是有两个特质: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掌握以后可以帮助自己提升才干著名投资人巴菲特曾经解释过他投资成功的秘诀,只有短短一句话: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反其道而行之的后果,让他在证券投资行业中赢取了数十亿美元,一度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那么只要我能做到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就能在股市中发财吗?那些股市腰斩后进去抄底,然后再度被“套牢”的人们会用充满怨念的眼神灼烧你……巴菲特的秘诀,其实在于他的“远见力”,他能在别人都认为股市会继续暴涨的时候发现危机,也可以在别人一片哀鸣声中找到契机,这种远见力帮助他获取超额利润,而绝非简单反其道而行之的“表象”。注意未来是用来“理解”而不是“预知”的这本书英文名Flash Foresight,直译过来应该是“闪现未来”,和古老的预言者一样,所谓闪现,其实如同一条河里的鱼是看不到河流走向的,只有当鱼儿奋力跃出水面的一刹那,才能看到前方不远处的河道分支,这是一种“闪现”。而本书中文名《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我感觉更加清晰,我们要做的,并非能够看清楚未来的点点滴滴,但我们通过锻炼提升自己的远见力,可以更好的理解未来发展,从而洞察先进,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就是:你可以精确预测未来。你要做的就是把可能猜错的部分删去。看起来和一开始算命先生的段子大同小异,但事实上,当我们删去可能猜错的部分,剩下的正确部分依然可以起到很大作用。比如马云在一开始的时候也不一定知道自己能成为电商之王,但他预测到电商兴起,并投入其中,就足以让自己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小到一个人的职业规划来说也是如此,你不可能清晰预测到自己什么时候升职、什么时候加薪,什么时候结婚休产假,但你可以通过“远见力”找一家靠谱的企业(或行业)投入其中,发展速度会远比茫然失措的成功几率快得多。 理解未来关键是理解未来的两种变化趋势:周期变化:所谓花开花落,四季轮转,潮起潮落,股市有熊牛,行业有兴衰,洞悉周期变化之道,就可以掌握潮流。当知道自己当下环境处于什么周期的时候,就知道下一个发展阶段是什么,这时候,即便自己不掌握精确时间,依然可以从中获益。最明显的例子依然是巴菲特和那句“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的投资箴言。这种周期变化的趋势,一般可能是“软趋势”,有可能随着周期变化而改变。线性变化:周期变化是远见力的重点,但不是最关键要素,而掌握线性变化,则是另一种最重要的确定性变化,这种变化模式是非周期的、渐进的,只往一个单一方向发展的,有起不一定有落,因此称之为线性变化。这种变化趋势,一般被称之为“**硬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理解未来的关键就是认识这种线性变化,发现它和周期变化的关系。理解这两种趋势有什么价值呢?比如中国股市发展或许是个周期变化,有起有落,但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这是个线性变化,我们认清楚这一点,着手布置或涉足银发经济领域,则可以占据先机。如果感觉这个趋势太遥远的话,关注高价值人士退休生涯规划,提供咨询和服务算不算生涯规划行业的一条应对之道呢?同样的,职场会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占据,关注年轻一代职场人的需求以及痛点,提供相应的能力培训和服务,是否可以成为可以预测的线性趋势呢?未来由你的现在主导远见力就是在理解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利用七个触发器,转变视角,从一个全新角度来看待事物,看到并掌握目前以及未来的趋势。这七个“触发器”分别是: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积极变革抽离当下问题逆向思考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在变化和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里,远见力这个技能将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有句话叫做: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其实说的就是这个的意思,并非否定努力的重要性,而是强调我们“低头拉车”前,先得“抬头看看路”。过去拉的是牛车马车人力车,速度不快,而现在都是高速公路上的跑车,不抬头看路则风险增大百倍。 远见力不仅仅是工具、策略和计划,而是一种现代人越来越倚重的能力,我们利用这种能力去看到确定性的硬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准确预测,找到能够加以转变的要素,帮助我们塑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7个原则,让你成为一个有准备的人。

人人都知道顺势而为,可是怎么抓住这个机会呢?《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是【美】丹尔尼.伯勒斯与【美】约翰.戴维.曼共同所著,两位作者都是畅销书作者,同时,两位作者所领导的机构是全球久负盛名的预测机构,曾经数百次的精准预测到大变革,而这本书公开了那些精准预测的逻辑。我看完这本书后,发现这7个原则都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但我们并没有尝试的去整合梳理。原则一:从确定性开始1.检查生活和工作,把属于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列出来周期性变化,然后着手应对。这个现象很常见,也很有必要。就拿我自己的工作来说,每个月的节庆日公司是一定会做一些活动的。那么节日就是一定会发生的确定事件,作为一名文案策划,公司的策划部会提前很多月来策划一项活动,我们有任何想法都必须提前准备。2.列出影响生活的线性变化3.检查你的行业,把所有硬趋势列出来.这就知道哪些事一定会发生。问自己:你确定的事情有哪些?那些事情一周、一月、一年后一定会发生?你如何运用这些确定性?在广告行业。新媒体一定是硬趋势,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从各个方面的数据能看出来,这段时间头条号的流量在不断的上升,未来的几个月甚至很长的一段时间,头条号的流量都将继续上升。这就意味着整个传媒行业将会把重心都稍微挪到头条号上。(原创作者可以申请一个头条号来运营一下。)4.检查你的行业,.把所有软趋势列出来。这样就知道哪些事情你能影响或改变的。这一个点让我联想到了这几天看到的许单单的专访视频。采访记者问他为什么打算做拉钩网。他提到当时他打算做“拉钩网”的时候,是因为有好几个HR在询问他有没有优秀的人才推荐。于是他发现,时代变了。从企业是王的时代已经转变为人才说了算了,但是过去的招聘网站依然还都是以企业为导向的,全是为企业服务的,那么能不能做一个以人才为导向,为人才服务的招聘网站呢?这才有了拉钩的成功。原则二:洞察先机问自己:什么是你将要遇到的问题?什么问题是公司将面临的问题?你在未来的周、月、年会遇到什么问题?我的客户会有什么问题?创意先行,解决他。同时问:十年后你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要通过哪些步骤才能达到?十年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一点让我想到了周迅的专访,《十年后的自己》,那篇文章已经红遍大街小巷完全不用再多说什么,那篇文章中有一句我记忆深刻“想想十年以后的自己,到底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如果你确定了目标,那么希望你从现在就开始做”。倒着推断自己的人生这一方法对我自己很管用。刚刚入大学的时候我的目标是:毕业的时候我一定要接到一家公司主动让我过去工作的电话。倒推回来,大四的时候我一定要让厦门的HR知道我,大三的时候我就要有漂亮的履历,这份履历要能体现我的实力。那么大二的时候我就要开始实习,给自己的履历添砖加瓦了。事情没有那么顺利,大二时候一度很迷茫不知道未来怎么走,但是大二暑假的时候还是去了实习,大三争取到一个工作岗位能一边实习一边上课,累积了很多的方案,中间很努力的接了几个任课老师的助理职位,这样期末拿到的分数有加分,于是拿到了学校的一等奖学金,申请到了大四的课程先修的机会,把大四的时间空出来上班。努力没有白费,最后的结局是,我果然就接到了一家公司HR给我主动打来的电话。这是我整个大学还算满意的一个结果。这段经历给我的经验是,永远要有所准备有所目标的去做事。原则三:变革文中讲到的一点我很喜欢: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去做。无论是什么领域,都需要变革。大胆的运用创新去解决问题。原则四: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个原则的关键点在于,你要像剥洋葱一样的思考,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出现?”最终发现真正的问题。还记得很久以前的案例。某汽车公司的机器生产期间突然停了,因为保险丝烧断了。当一名工人拿出一根备用的保险丝准备去换的时候,一名管理者看到了这个情形,他决定进行一系列的提问来解决这个问题。问:机器为什么不转动了?答:因为保险丝断了。问:保险丝为什么会断?答:因为超负荷而造成电流大大。问:为什么会超负荷?……最后事故的真正原因找到了,是因为没装过滤器。若当第一个“为什么”解决后就停止追问,认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换上保险丝,那么不久保险丝还会断,因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想这就是“透过现象问本质”的绝佳案例。原则五:反其道而行王健林在《万达哲学》里写了一段话:所有人都去干的事情我一定不干。假如说有三个人在做生意,两个人已经干这件事了,你千万别干,你肯定要选少人干的生意,或者别人还没有干的生意来做,你才能获得领先,超出发挥。看到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往相反的方向寻找。关注大众没有关注到的领域,发现不一样的机会。这个点对即将要创业的人而言很重要,因为墨守成规总会过时,走没人走过的路,才可能赢。原则六:重新定义和再创造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手机,再创造了苹果。无数人熟知的例子,无需赘言。原则七:由你自己,主导未来。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种说法很喜欢——我做任何事情时,都会想一想未来的我想成为的那种人,她会怎么做。然后按她的思维来处理这件事。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从未来再回头看你现在的位置。这是远见力技能的关键。写在最后我是一个功利性很强的人,我做任何事都要有目的,这一点在原则二我自己的案例中也有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变的更加现实,也越加功利。但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这没什么好遮掩的。There is but one rule: Hunt or be hunted。我一直认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是一句废话。因为你一定是一件事情做成功了,你才能知道你之前的状态叫“准备好了”。但是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有准备不仅仅是让你遇见机会把握机会,更可以让你预测到机会什么时候会出现,甚至创造机会。书里有很多很好的案例,不单单是七个原则这些观点。值得一读。

明白这七点,你也能做到不可能

前段时间跟几位做自媒体的朋友聊天,有人感慨:“一步慢步步慢,注册的时候就错过了红利期,原始积累就比较难,刚定位成了转载号,就赶上了原创元年,实在做不起来,想改成个人号写原创吧,平均阅读量又跌破了5%的大关。公号狗真是没活路了。”“今后原创还会越来越值钱,也越来越稀缺的,你现在明白这个理也不迟。”在场的一个姐姐说。“要是有时光机就好了”,他童心大发,“直接到三年以后去看看,万一做这个没前途我就赶快转行。可是未来的事,谁知道呢?”我们常常感慨未来的不可预测,将一些有幸参透规律的人奉若神明,如巴菲特,比尔盖茨,以及一手打造了苹果神话的乔布斯。他们成功的关键无疑与努力和运气有关,却不仅仅只是与此相关。他们拥有的决胜技能,是洞穿未来的能力。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和畅销书作家约翰·戴维·曼合作著称的《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一书中,讲述的就是“远见力”,通过现在看到未来,通过现象看到趋势,从灵光一闪到习惯成自然。预测未来并不是神话,明白了这七点,你或许也可以。1. 从确定性开始让我们忙乱的,困惑的,止步不前的,甚至是原地踏步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太过关注“未知”。“这个技术现在还做不到”,“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以及几乎每个人都会挂在嘴边的两个字----“万一”。我们被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迷住了双眼,反而看不到已经确定的,可以直接采取行动的一些事情。不将自己困在“不确定”的牢笼里,区分生活中的软趋势(线性变化,不规律,不可逆)和硬趋势(周期变化,有规律可循),明确自己“可影响”的和“不可决定”的,当你做好每一件你已知的事情,未来自会如期而至。2. 洞察先机“当下”很重要,“未来”也很重要。只活在未来,做不好当下的事,可是只看着当下,也无法把握未来的趋势。《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一书中,提供了一种以静制动的方法,叫做“未来标杆学习法”。找出你想要模仿和超越的人,找到行业/模仿对象个人的发展硬趋势,以对方的未来最佳实践为范本,不要追领头羊,去观察领头羊的未来。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完全无迹可寻,科技进步过程中发生的虚拟化,移动化,互动化,全球化等等现象都是发展的“硬趋势”,按照硬趋势的思路去猜测,把握洞察未来所带来的机会,才能管理好机遇。3. 变革“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调整,转型,翻盘,重新来过。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都需要这样做。不要试图抗拒趋势或者静观其变,无论什么职业,无论那个领域,接受不了变化的人永远会被趋势的大潮吞没。预见到未来之后采取行动才是最难的一环。改变总是痛的,但是不变,迟早会死。4. 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当一个人手上的工具只有锤子时,所有的东西都会被看成钉子。培养全局思维,不要让自己被看似无法解决的巨大路障拦住停滞不前,也不要将过多的精力纠结于“现在无法解决”的问题,跳过它进行下一步,从你可以解决的问题开始,去探索对实现目标真正重要的问题,往往当你找到了问题的根,目前的障碍也会应声而解。像“剥洋葱”一样思考,不要满足于表层的因果关系,列出问题的组成部分并不断问自己“为什么”,当你知道了所有的“为什么”时,你就知道了所有的“怎么办”。5.反其道而行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顺着人们关注的方向反向思考,寻找被忽略的领域,或许你就会找到很忽视的机遇。当你无法抢占先机的时候,就为自己创造先机。星巴克公司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在1990年星巴克还只有几家分店,与老牌的餐馆相争的话,无论是口碑还是资源,它都远远不如。可是星巴克并没有把精力过多的放在食品上,相反,它把大量的资源都投入进了人们认为是“配餐饮料”的咖啡。但是它改变了这一传统观念,把咖啡变成了主角,而三明治,甜甜圈和蛋糕则便成了配角。人们会愿意多花一点钱,在几十款咖啡中选择自己心仪的一款。明确主流思想是什么,反向思考会给你更多的机会。6.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节日被重新定义之后,我们看到了价值上万的月饼,粽子礼盒。手机被重新定义之后,它再也不仅仅是一个可以通话的通信工具。不要仅仅着眼于火热的竞争,去重新定义竞争背后的趋势和机遇,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急火猛攻,及时做出微调乃至彻底翻盘。只有定义时代的人,才不会被时代定义。7. 主导未来“你向哪儿看,就会去往哪儿”创造一个愿景,而不是仅仅忙于应付当下,你的目标会带领你走上前进的路。不要总是被动的应付生活带来的未知,主动思考它,努力把握它。《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中提到:“我们总在收拾烂摊子,总是火烧眉毛,哪儿有时间认真审视未来?但就是因为没时间,才要特别匀出时间把它放进日程里,跟自己约好洞察未来,那毕竟是你的下半辈子,每周抽出一个小时,不值得吗?”你确定的是什么,顾虑的是什么。你未来的软趋势和硬趋势分别是什么,哪些是线性变化,哪些是周期变化?你明天会遇到什么问题,你能看到未来的问题吗?如果能,你是否有能力解决它,并且帮助自己的客户,老板解决他们的问题?你还在直着脖子等待人生的顺风车吗?看,它来了。

人人都知顺势而为,你知道“预势”的七个原则吗?

小时候,我特别希望长大,因为以我可见的事实,大孩子的零花钱总是很多。当我成为大孩子后,却发现大孩子的作业更多,唠叨更多。那时候才明白,我希望的不是长大,而是有一双千里眼,可以看透未来的千里眼。但这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如同后悔药一样,千金难觅。那如何才能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呢?在豆瓣上评分8.7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给我们道出了以下七条原则:1、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2、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3、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7、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作者丹尼尔·伯勒斯身是美国未来学家,但他却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同时成功经营着6家公司,并长期为世界500强提供咨询服务。如同书的名字一样,《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内容明确,脉络清晰。丹尼尔·伯勒斯也在开篇指出,理解未来即理解趋势。七个原则构成了一场神秘的探索未来的旅行,新奇的吮吸作者智慧的同时,也由这七章,让我产生了延伸的思考。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葛优说,是人才。但是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以我从事的职业举例,一份优秀的营销策划书,首先需要统观市场全局,分析各中利弊,洞察消费者需求并提出卖点。这其中便体现了洞察力,何为洞察?人无我有,先发制人!正如乌江榨菜第一次提出了非油炸,农夫山泉第一次提出“每喝一瓶农夫山泉,便向山区捐赠一分钱”的道理,后来有许许多多的模仿者,但也只是望其项背,只是模仿。我们经常被一个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但这问题可能只是中间小小的一环,往往这时我们的进程止步,心情也随之跌落。这个时候,就需要跳出你面临的问题,所谓“擒贼先擒王”,找到最关键的一环。而作者也提出了很有力的解决观点剥洋葱,一层一层分析,从表象到核心。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一个优秀的人才要懂得变革,这世上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从乔布斯创造苹果那一刻,手机这个行业随之变化,颠覆性的理念与技术,让人眼前一亮。三星紧跟趋势,所以和苹果成为行业先锋。曾经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则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变革,在历史中,它往往和革命这个词汇一起出现。意味着打破,彻底的颠覆。美国一个实验室曾做实验,将一条捕食鱼放入鱼缸,在中间放上透明的隔板,鱼在这头,食在那头。开始,捕食鱼会义无反顾的冲向另一边,几次头破血流后,便减少了捕猎的想法。然而,当隔板从中间拿开后,捕食鱼也不再过去。相信,惯性的思维与受伤的行动束缚住的不止的捕食鱼,还有更多的人。但是当你具有远见力后,眼前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只需要重新审视,不断尝试就可以解决。我们所处这个时代,是残酷的七零、八零九零年代的人,经历着完全不同的事物。虽然相隔短短十年,格局与社会却是巨大变化。我们需要不断的接收新的讯息,判断当下,预见未来。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也是幸福的,因为它充满着机遇,从计算机到互联网,科技不断进步,我们的思维也不断强化。学会如何看到未来,你就更知道现在怎么做!后悔药买不到,但是预见未来,你可以!

你运气这么差,是因为你low

你经常会听到这样话或者自己也会说:早知道微信公众号可以赚钱,我当初就应该开通;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搞头了;早知道今年微商很赚钱,我也去做微商了;早知道写文章可以成名啊,那我也许写文章了,现在红利已经过了;早知道•••••••你为什么总是说”早知道“?你为什么总是很无奈?你觉得是因为运气太差,总是不能把握时机。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就你运气差?别人运气好到爆呢?为什么别人能看出那是一个机会而你却傻傻分不清呢?你们之间差在哪里?差在“远见力”。你之所以运气这么差,是因为你目光很low,远见力不够远。所以你总是看不清楚下个风口什么时候来临,你总是错过顺风车。《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让你学会如何看到未来,以未来的眼光看待现在的你。本书从7个角度告诉你如何预测未来。1.从确定性开始2.洞察先机3.变革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7.主导未来从确定性开始“这个技术现在还做不了”、“这个不用想了,没门”、 “我是很想做这件事情,但万一。。。”因为这些话,你经常会望而止步或者原地踏步了。你不敢大胆预测,你不敢尝试,你对未来没有把握,这是为什么?因为你不相信预测,你觉得预测是建立在趋势的基础上,而趋势就像龙卷风,来的太快,来不及逃脱。它如同时尚一样,今年流行复古风,明年也许就流行旗袍了,没有人知道会持续多久。但是,如果你对趋势不能进行合理预测的话,你永远要比别人慢一步甚至很多。本书认为趋势是指“某件事发展或者改变的大致方向”,如:今年黄金市场不太好。趋势也分为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指:有规律可循,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比如:选择一支基金,10年前的数据放在你面前,你通过这10年的数据,可以大概推测出这支基金是否靠谱,亏损是否在承受范围;而软趋势是指:似乎看得到,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可能会发生,未来会发生变化。比如:你选的一支基金它突然遇到了金融危机,跌了,你无法预测出什么时候会发生金融危机。所以你如果想要预测未来,想要了解未来哪些部分会成真。你就必须要从确定性开始,知道哪部分内容是已知的,可以寻找规律。哪些部分内容是未知的,没有规律可循。分辨出硬趋势和软趋势这就像解数学题一样,利用已知的信息列出式子并算出题。洞察先机互联网思维中有一句话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是为什么?因为“快”代表你占到了有利地形;因为“快”,代表你“处处是机会”,预先看到了问题;因为“快”你有机会自己把握命运。现在很重要,但未来更重要。你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我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我该如何实现它。”令人遗憾的是,即使你知道未来很重要,但你会说:“我现在已经很忙了,没有时间考虑以后的事情。”这里提供了一个方法叫做:未来标杆学习法。标杆学习是指:找到你所属领域的领头羊,模仿其最佳实践。通过模仿领头羊的一言一行,再以硬趋势和未来的确定性为踏板,你要问自己:“从硬趋势看,4-5年以后会怎么做。你会找到未来最佳的实践。变革“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最典型的就是张小龙发明了微信。微信这款产品颠覆了通讯设备。而腾讯CEO马化腾也说过:腾讯如果没有微信,可能面临一场灾难。为什么?因为腾讯不做这款软件,不代表别人不做。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当初开发微信时,有谁能想过它会火?有谁能想到它会成为现在很多人都必不可少的通讯软件呢?变化意味着做同样得事情,只是与别人不同。就像现在智能手机,大体都相同,只是价格或者某几个软件不同罢了。变革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事。比如从大哥大变成现在智能手机。你不变,别人也会变,既然横竖都要变,为什么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呢?跳出你面临的问题人经常自己把自己逼到死胡同,遇到问题后,就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因为这个问题而停止了。但是“远见力”要求你培养全局思维。跳过现在的问题,不要抓着现在问题不放,也不要将过多的精力纠结于“现在无法解决”的问题,跳过它进行下一步,因为现在的问题也许根本不是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它可能只是来干扰努力视线。这只是你自以为是的问题,真正的问题也就在这些错认为问题之后。就像一个创业团队,摆在眼前的问题是没有高大上的办公楼么?不是,最核心的问题也许是人才。像“剥洋葱”一样思考,把你的问题想象成洋葱表皮,不要满足于表层的因果关系,列出问题的组成部分并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当你找到一个问题,要反问自己“为什么”,当你问完所有的“为什么”时,“怎么办”也就出来了。反其道而行巴菲特投资有一句名言“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因为大家都关注同一块饼,你下手在快,也就一小点;可你如果选择一块别人不关注的小饼,没有人跟你抢,你是这块饼的主人,将来你有机会把这块饼变大。无论在什么领域,老大占据了绝大部分资源,老二只能喝汤,老三可能汤都喝不了。知名电脑品牌戴尔,在刚开始创业时,正是因为看到pc行业对零售商过度依赖,于是反其道而行,进行直销。而这种方式让戴尔品牌在电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想要成为人生赢家,那你一定要成为特立独行的猪。因为只有关注别人不关注领域,你才有机会获得成功。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今天我们重新定义了手机”这句话改变了手机行业。因为乔布斯发明了iphone,让你知道原来手机不再是单纯打电话,发短信这些基本功能,还需要社交,还需要音乐,还需要视觉享受。因为乔布斯,手机被重新定义了。马云发明“淘宝”,他重新定义了中国购物体验,10年以前,你不会相信网上资源甚至不相信网购;10年后今天,你已经爱上网购了。基于眼前已经发生的变化对事业进行再创造,否则你只是模仿不是创新。如果当时乔布斯模仿诺基亚,也许现在手机老大就不是iphone了;如果马云当时没有建立阿里巴巴,觉得网购太超前了没有任何意义,也许现在就存不在BAT了。不要仅仅关注眼前的火热竞争,去重新定义竞争背后的趋势和机遇,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并且发挥到极致。在这个时代,只有定义时代的人,才不会被时代定义。主导未来你看向哪,就会去往哪。你会往哪里看呢?人需要有一个愿景,如果没有愿景,那人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永远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你给自己创造一个愿景,这就是你的动力,这就是你的目标。意识到自己的未来愿景,等于你的手中拥有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战略工具,你就能掌控未来。将自己投射到未来,从未来再回头看你现在的位置。你就不会抱怨加班,受到小人的指责,老板批评。你也许都能忍受,因为你知道自己目标是什么,你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这本书写到:5年之后你的理想工作是什么,你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想要什么样的收入,描述一下心目中的理想职位,如果有这份招聘信息,那么它应该是什么样的?假设自己已经得到了这份工作,那么自己的简历应该是什么样的?想要得到,如何选择前面的路?不足和优势是什么?还需要做出什么改进?倾听别人的声音,最后思考如何得到?需要接受什么培训积累什么经验?从你的愿景开始吧。一旦你开始看到未来的确定性,并运用远见力的核心原则。你的头脑会在后台工作。人的潜意识处理能力要比显意识快上十亿倍。拥有远见力,你不会轻易迷茫;拥有远见力,你不会再抱怨为什么自己运气这么差;拥有远见力,你可以准确地上顺风车,无需懊悔。你运气差,是因为的跟牛逼人眼见不一样,你的眼见很Low。

借你一双慧眼,迷雾中看清未来

十年前,手机还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板的、翻盖的、滑盖的,主要功能就是打电话发短信,九宫格的键盘,按起来哒哒的响。现在呢,所有的手机外表都变得大同小异,但是功能却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打电话发短信、听歌看电影、语音消息视频电话、网络支付移动生活。科技的进步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然而就在我们亦步亦趋行走之时,世界已经大变样,先机早就被别人占领了。从马云、刘强东这样的大咖,到papi酱、咪蒙这样的草根网红,他们早就走在时代的前沿,悄悄的改变了世界,只剩我们吭哧吭哧的被动跟随。 为什么成功的是他们,而不是我们?一个可能的答案就是,他们有足够的远见力,早就洞悉我们不可见的未来。作为普通人,我们虽然不一定能够像他们那样改变世界,但是也想要预见未来,过上更好的生活。那么,看见未来这种能力,可以训练吗?著名的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长期专注于影响未来趋势的研究。他在畅销书《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给出了一整套预知未来的方法论,结合实际案例,娓娓道来我们应该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在书中,丹尼尔提到,要看见未来,我们通常需要闪现的远见力,这种远见力综合了一个人的感觉、直觉和本能,加上时间的维度,让未来变得显而易见。“远见力是一种感性认识,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每个人都想灵光一现,看见未来。可是这种远见力,怎么才能获得呢?二十五年来,丹尼尔一直在研究和系统运用闪现的远见力,并发现了它的七个触发器:1. 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人人都想把握未来,可现实中,未来是捉摸不透的,充满了不确定性。当我们把所有的目光和注意力放在不确定的上时,不如集中精神观察可以确定的部分。事实上,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最常见的是周期变化规律,如季节变化、日夜更替、经济周期等等。人类已经找出300个显著的周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另一个规律是线性变化,比如人的衰老、人口增长、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增长等等。通过这些已经掌握的规律和趋势,我们可以客观的预测未来的硬趋势(定数)和软趋势(变数)。远见力的力量,就是找出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书中举了个例子,结合美国的婴儿潮这个人口线性增长的硬趋势,可以预见马上到来的公司人员退休和老年人相关的产业调整。感觉迷茫和不确定的时候,不妨先将其搁置,专注于已经确定的部分,去检查生活和工作中的周期和线性趋势,预估硬趋势和软趋势,通过不断的总结和训练,也许你很快就会知道,自己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了。2. 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即便是及时反应,都嫌太晚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光是主动适应已经不够好不够快,我们需要的是先发制人,洞察先机。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就是因为把握了科技的发展方向,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也需要下决心成为能够洞察先机的人,从被动适应,变成主动管理机遇。日常生活中对于洞察先机的训练,可以从问问题开始。问问自己:“什么是我将要遇到的问题?什么是公司将面临的问题?我在未来几周、几月、几年后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的客户会有什么问题?我的另一半、孩子、朋友会有什么问题?我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后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要通过哪些步骤才能达到?”不要等待这些问题发生,而是要发挥穿衣先行解决,把未来把握在自己手里。3. 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九十年代的时候,很多媒体和专家都看苹果的笑话,认为他们会倒闭。但是苹果一次次让他们的断言落空,先后推出了ipod, iphone等等改变全世界人们消费和行为模式的产品,一步步创造了奇迹。这就是变革的力量和重要性,能够将一个不被看好的公司,建成如今的商业帝国(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第九名)。不论束缚我们思维模式的是工作、公司、职业甚至家庭和个人,也不管我们接不接受喜不喜欢,变革从来不会停止。我们必须顺应潮流,却了解最新的变革趋势,问问自己,这种变革会对我的生活、事业和客户有什么影响?怎么去发掘潜在需求,产生更好的效益?变革必不可少。你不去做,别人就会去做,到时候,你只能被动跟随了。4. 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问题)很多时候,摆在眼前的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干扰视线的,让我们产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感觉。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当你被眼前的庞大路障弄得裹足不前的时候,切记死磕,而要让头脑自由的探索,思考真正的问题。我们需要跳过表象,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接近最核心的问题。试试这样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找出所有可能的原因,列出问题的组成部分,一层一层的剥离,知道发现真正的问题为止。接着一次只专注其中一个问题,直到找出解决方案。跳出眼前的问题,是为了打破习惯性思维;换个角度思考,往往有出奇制胜的效果。5. 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地方,做没有人做过的事)触发远见力的有效办法,就是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巴菲特解释他成功投资的神秘诀窍时,只有一句话:“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这是反其道而行的一个漂亮而简单的例子。在实践中,不妨找出行业的主流思想,竞争对手的关注点,逐一检视,看看有没有反其道而行的机会?或者将目标细分,就其中的某个步骤、部分和因素进行分析,有没有反其道而行的方法来取得优势?墨守成规的人会被淘汰,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有可能赢。6.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科技狂潮正在改变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除了把握洞察先机、主动变革这些外在的因素,还必须从内而外对一切进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本质、才华和个性不一定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技能、知识和能做的事情,却可以通过学习、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发生巨大改变和提升。审视现有的一切,包括产品和思维方式,将其重新定义和改造,才能去除狭隘和束缚,更好的经营工作和生活。此外,还要善于寻找核心优势,敢于与众不同,整合一切有利资源,才能由内而外的驱动改变,看到机遇,先发制人。7. 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前面的所有的工具,是为了让我们用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世界的变化,最大可能来利用未来的变革方式。我们锻炼自己的远见力,产生创意、创新和有效的策略,但是我们不能止于工具、策略和计划。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重要的步骤,我们还需要更宏大的原则:积极塑造自己的未来。丹尼尔提出了未来愿景的概念:将自己投射到未来,从未来再回头看你现在的位置。未愿景指的是我们脑海中形成的而未来生活的画面,它有别于目标、计划、野心或愿望。它不是我们的希望或者努力的方向,而是实际持有的对未来的预期和笃定,或好或坏。每个人其实都有未来愿景,只是有人意识到了,有人没有。我们要做的是,去管理我们的未来愿景,并用它来引领我们当下的行动,从而实现把我先机,主导未来的可能。变化像是一列高速公路,带着我们行驶在迷雾重重的世界。《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就像是一双慧眼,让普通人也能拨开迷雾,去发现思维的盲点、超越想象的边界、洞察未知的机遇,看到未来。未来终究会到来,你不去做,别人就抢先了。如果能赶在别人发现之前,就看到未来的趋势;在别人做之前,就快速行动,你也可以成就一个闪闪发光的自己。

未来的密码,就是那个你曾经的预言

最近看的书有些杂乱,类型各异,体会的层次也是深浅不一。有些轻松的一笑而过,有些深情的潸然泪下。还有一些看起来就高大上的书,说实话,看的有些云里雾里。比如这本《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这本书的作者是丹尼尔•伯勒斯,他在文中大体阐述了理解未来的这样七个原则: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跳出腻面临的问题、反其道而行、重复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对于这些名词,我是有些吃不透精髓的,只能把它归结于‘工具书’一类,然后认真的作了一些标记。意思是,等有朝一日,等我阅历丰富了,思想境界提高了,领悟能力升级了,再来精读这本书的价值吧!虽然自己对读书有偏好,对于不喜欢的类型,觉得读它反而像是被动的执行一项任务,艰辛又不自在。不过,我也承认,即使对于觉得不太感冒的书,读下来,多少还是有那么一些受益的。这也就是中国古话里的那句“开卷有益”吧。说说收获。一、远见力预测未来的另一个意思是具有正确的远见力。闪现的远见力首先看到的是趋势,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准确预测。但远见力并不是虚构空中楼阁般天马行空,而是基于目前确定的事物、确定的目标或确定的原则,分清未来的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要顺应,软趋势要学会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有变革的决心和破除陈规的勇气,又要理解技术和应用的逻辑。所以,远见力是发现思维的盲点、超越想象的边界、洞察未知的机遇,它是先发制人的利器。“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去做。”这是全新的黄金法则。在别人还未发现之前,看到不可见的未来;在别人还未做时,做成不可能的事。为消费者提供他们自己都还没有发觉的需求,这就是长盛不衰的真理。这就是远见力的意义,这就是创新的含义。自然音阶只有七个音符,但音符交织的乐曲却有无数种排列。未来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看法。换句话说,我们对未来的愿景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改变你对未来的看法,就能主导你的未来。但是这还不够,看到硬趋势和软趋势、预测、变革、反其道而行、跳过你最大的问题、重塑自我等,这些都是宝贵而重要的步骤。但是我们还需要有一个更大和更包容万象的原则:我们需要积极塑造我们的未来。1963年那个炎热的8月,如果马丁•路德•金站在林肯纪念堂高喊“我有一个计划”,那么他听起来就像是一个政治家,没有人会记得他的话。但是,他说:“我有一个梦想”。对未来的愿景推动我们的选择和行为,进而影响发展结果,并塑造我们的人生。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想知道自己的未来,先要问什么是我们的梦想。二、未来愿景将自己投射到未来,从未来再回头看你现在的位置。这是远见力技能的关键,也就是这本书意义上的未来愿景。《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伯勒斯喜欢用未来愿景这个词来指代我们每个人脑海中形成的未来生活的画面。这不同于目标、计划、野心或愿望。未来愿景不是我们的希望或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实际持有的对未来的预期和笃定,或好或坏。你的未来愿景决定你采取的行动和避免的行为,不同的愿景创造出不同的现实。意识到自己的未来愿景,等于你的手中拥有了一支非常浩瀚强大的战队,或者一个非常强大的战略工具,让我们明白该如何去管理未来的愿景。骑过摩托车的人都知道这个原则:眼睛注意哪里,车子就会往哪里走。只注意到路上有一块石头,你就会不由自主压过去,只盯着前方坑洞看,就会掉进坑里。你看向哪,就会去往哪。你会往哪里看呢?人们常说,“老狗学不了新把戏”。这也许是真的。幸运的是,我们不是狗。过去,从学校毕业以后,学一门手艺或技能就能终身受用,如今,时代已截然不同。以前,高学历代表一辈子不愁吃穿,如今,博士学位只表示你以前知道很多东西。所以在今天,只追求学校教育已经远远不够,还必须终身学习。新加坡的国家教育政策就是“终身学习”,指出“不管职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是否有能力不断学习,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应未来的变化。”我们应该聪明的学习这种精神,因为我们要明白:人的心智是可以无限升级的。有这样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有意思的小例子:一位大公司的CEO对一位专家说:我不舍得花钱提高员工的能力。原话是,“如果我花钱提高他们的能力,他们却离开了怎么办?专家回答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如果你不这样做,这些没技能说人却留下来了呢?”三、明日实验室:问题的力量有一天,我坐在院子里,邻居家的男孩边哭边向我走来。我问他怎么了,他伤心的说,他的小狗死掉了。他抬头看着我,流着眼泪说:你觉得天堂里有狗吗?我应该怎么说呢?我可以给他一些宗教或神学的答案来安慰他。我也可以简单地说:“当然!”但是那样的安慰真的能让他感觉好些吗?我很怀疑。因为真正的问题不是我怎么想,而是他怎么想。我看着他的眼睛说,汤米,如果天堂里没有狗,那还是天堂吗?他想了一会,缓缓的点了点头,并给了我一个令人心醉的微笑:“谢谢你。”有时候,最好的答案是另一个问题。发挥远见力,开始时就要问自己一些有效的问题。在充满了不确定的世界里,你能确定什么?不久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你将会遇到哪些问题?你又该如何防患于未然?最重要的是,为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你现在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每周只要一个小时。作者伯勒斯先生把每星期的这一个小时,称为明日实验室。在这一个小时里,你的任务是把目前的插头完全拔出,并插入到你的未来。这意味着,将你的手机、电脑,你手头的一切都切断。不只是关闭设备,还意味着做出一个承诺,停止思考目前的问题以及无法让你专注的所有的事情,至少坚持一个小时。大多数时候,我们忙于应对当下的问题。用我们熟悉的方式做事很容易,有时候能够处理眼前的危机反而让人安心。这是我们熟知的世界。人生建立在偶然上,时而努力,时而担忧。懂得处理危机,才能放心。创建明日实验室会帮你打开一扇门,让你走出被动与失望的循环。《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这本书,让我感触最大的是:我们能够也应该做很多事情。但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就那么几件。未来的密码是什么?如果希望让未来现在就来,那么所有理解未来的前提,就是认真过好当下每一天。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练好内功,把握住这七个原则,无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化,鸟儿都会从容飞翔。

理解这七个原则,未来总是赢家。

记得在好几年前我们这边有个政策,是针对农村没医保的老人,说一次性交三万元,等到了退休年龄每个月养老保险能够领到八百,针对这个政策大家结合自身的情况决定买还是不买,也会有人觉得以后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政策出台,当时就没买。在几年后的今天,听到同事们聊天还有个朋友提到说他家当时就没有买这个保险,但有个亲戚家就买了,现在每个月能领到800块钱,虽然不是很多,但对于没有养老保险的人也好多了。现在这个朋友有后悔过,有懊恼过。当时要买就好了。放在今天就算能一次性能拿出三万也买不到当时那个政策的保险了。买的人也许是看到了以后的远见力,当时不买的人也许还觉得省了三万块钱。各有各的想法,但是放在今天,就决定了有些人是看到了未来的前景。那我们怎么样才能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呢?在今天这样的社会中,经常会听到“我要早这样做就好了”,“我要是早那,我也早成功了”,“早知道就好了”大家都会把责任推出去,而不是去发现自身的问题在哪里,这样的话,你就算早知道,早会,也成功不了。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所写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向我们展示远见力是如何发挥的,闪现的远见力除了使用五中感官,还会用到被我们称为直觉的第六感,还要加上时间维度,才能预测未来,闪现的远见力能让未来变得显而易见。我们可以在职业生涯和生活中运用它。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伯勒斯还成功创业并妥善经营着6家企业,他的演讲足迹遍布全球,并著有多本关于创新的书。在这本《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书中,由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告诉我们什么是闪现的远见力,远见力是由七个触发器而组成的,作者说到,不是每一次闪现的远见力都用到所有这些触发器,但大多数人会至少用过其中的几个。想象一下,如果你能正确预测未来,会占有多大的优势!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此。一,从确定性开始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人生在世,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现在比过去更加充满了不确定性,世界瞬息万变,无从知道我们将要面临什么?事实上,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了解未来。我们对未来的了解远高出自己所想,只需知道往何处看。我们知道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地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世界永恒不变的就是所有的事物都处在不断流动的状态。因为我们在寻求确定性,但是世界上没有多少是确定的。再则万事万物的变化皆有规律,如同钟表上了发条就会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周期性变化和线性变化来找出确定性。周期性变化告诉我们许多种不同的确定性。人类早期文明就是在这些周期中诞生的。人类文明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类掌握周期性变化规律并用以增大生存概率的历史。周期性变化的例子有:耕种和收割生与死日与夜潮汐与月相季节更替动物迁徙股票价格经济衰退建筑和房地产季节性销售利率然而,周期性变化并不全面,想培养敏锐的远见力,需要了解另一种确定性,一种与周期性变化截然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模式是非周期性的,渐进的,它不是循环往复,而只往单一方向发展。换言之,有起不一定有落。这称之为线性变化。线性变化的例子有:人的衰老全球人口增长数据,信息,知识增长全球识字率增长专利和新发明数目增长电脑运算速度加快功能特色的整合全球化我们通常不相信预测,认为预测建立在趋势的基础上,而趋势不为人所信。但从科学角度上,趋势定义为“某件事发展或改变的大致方向”。趋势分为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和客体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未来的变数;比如说,十年后,你会老十岁,这是硬趋势,因为老去的现象无法改变。你的身体状况是变好变差,还是维持现状?你我都无从得知,谁也没办法百分百确定,这是软趋势,因为你能采取行动改变。总之,找出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二,洞察先机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自然而然想赶上变化。但这么做其实行不通。我们不能只想着加快脚步,而是应该放慢速度,停下了思考。停:放下手边的问题,下决心固定拨出时间自我训练,成为洞察先机的人。一旦你停下来,了解先发制人的重要性,立志培养洞察先机的能力,就可以采取下一步:看看:预测一下未来,自问:“我会面临什么问题?”有哪些问题今天没有,但未来三个月,六个月后会冒出来?哪些问题一年后,三年后,乃至十年后会出现?这些问题是你要解决的。不要只解决当下问题。一旦你开始看未来,就可以到下一步:停。停:倾听直觉告诉你的未来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线索也许在你看向未来的视线之外。随着你越来越懂得预测未来,灵感般的远见力越来越强,就能听到更多线索。有的成功 人士会说我太忙了,哪有时间停下来啊,当然,他们太忙了,每个人都很忙。人生何时不忙,正因为如此,大家都会觉得未来忙,茫,盲。我们必须自问:“为了加快速度,我们愿意放慢脚步吗?”像牛顿被树上掉下的苹果砸中,发现万有引力;凯库勒梦到蛇,发现苯环,奠定了有机化学的基础。像我们之所以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因为牛顿是天才,从来没认为是灵感顿悟,是由一个简单的洞察先机的原则而触发的。如果我们被苹果砸中了,会不会说一句:“真倒霉”的话,这样我们就是在错过洞察先机这一个触发器。三,变革在字典中,变化/改变的意思是“让某事或某物与现状不同”,而变革表示“进行了彻底或巨大的改变”。两者为程度上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发展到了极端,就变成了质的区别。我记得我们公司培训过一个课程是“YES,WE CAN”,当时在课程中,有一个问题需要分组讨论,说:“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你是赞成变革还是不变革?” 当时有不少人赞成说公司内部是需要变革的,如果不变革就会停止不前,只有变革才会有机会,才会有创新。但是站在我们做设计的角度来说,变革就不是那么的行的通,因为我们一直在做标准化设计,就是为了能省人,省力,省资源,如果我们设计一直在变革,也就是一直在制造和调节环节不断地需要时间,那就很难满足项目时间节点,客户的按时教样。但是我们可以优化我们的设计,使我们的设计更容易制造,降低制造成本。沃尔玛超市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在我待得这个城市,沃尔玛开了有两家,但是最近好像要关闭了,在一个城市中超市肯定有很多,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选择超市也有很多原因,离家近,购物方便,设施齐全,经济实惠。这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导致我们选择一个超市购物的原因。像我的话,去沃尔玛的次数屈指可数,仅有的几次也是公司给员工发的福利卡,进去了你会发现价格上没有优势,而且也可以看到超市里面消费者非常少。导致沃尔玛今天这个状态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及时变革,没有顺应消费者的要求,也许也有成本上涨、利润下滑、竞争加剧等压力迫使这个当年是零售巨头超市关闭的原因。纵观所有这些问题,发现可能性,请记住一点: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不管我们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将面对挑战。世界瞬息万变,根本没有什么职业是铁饭碗。如何才能保证找到制高点生存下来,茁壮成长,不被科技狂潮淹没,还能从中看到机会呢?答案就是:掌握确定性,洞察先机,脱胎换骨大转型。四,反其道而行著名的投资人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解释过他成功投资的神秘诀窍,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这其中是一个漂亮简单的反其道而行的例子,这个原则已经为他赢得了数十亿美元。反其道而行能够成功的原因很简单:当你看向与其他人相反的方向,其他人就看不到你所看到的东西。这一原则开辟了潜在的机会,发现了被忽视的资源和可能性,像一个火花,点燃了闪现的远见力。可以让你看到曾经看不到的东西和被人们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有一种方法可以让现有的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注意大家都在看的地方,然后看向相反的方向。逆向思维这一策略往往能以惊人的速度揭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化无形为有形。我们有时候以为的最大问题通常根本不是真正问题点所在。一旦我们跳出自认为的最大问题,也就找到了核心问题,逆向思考则能够找到多种解决的途径。在本书《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中,除了我列出来的从确定性开始,洞察先机,变革和反其道而行这四个原则,还有剩下的跳出你面临的问题,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主导未来这三个原则。具体的可以看我下面做的一个思维导图。在《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这本书中,作者丹尼尔.伯勒斯不会告诉我们任何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直觉闪现的经验,这些闪现提醒我们未来即将发生的事。因为我们通常不会提前知道预感是否准确。学习如何区分哪些是可靠的先见之明,哪些只是预感,是本书要教我们的主旨。

远见力,是优秀投资者的必备条件

在前面有好几篇文章当中,我都提到了最近在看一本,关于远见力的书。就有读者朋友问我:你看的是什么书啊?今天,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它是由美国作家丹尼尔·伯勒斯和约翰·戴维·曼合著的《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书中一共写了七个章节,帮助我们去预测未来。我不想像其他书评作者那样,给大家把七章内容一一列举出来。因为很多精彩的内容和观点,不是简单的归纳能够体现得出的。而作为一名理财师,我想从一名投资者的角度来聊聊这本书。其实我觉得大家能够随便掌握,其中的一两点就已经非常优秀了。第一点,了解足够多的知识在现实的生活中,无论我们是做投资还是要做成一件事情。首先我们应该去了解和掌握,其他人已经总结出的基本规律和常识,并且做好充足的准备。其实这一点也就是作者所说的,远见力的第一步骤,从确定性开始!比如,我们应该知道周期变化,线性变化等等。运用在理财投资上。就是当我们要决定去投资一款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对这类型的理财产品,相关的基础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其次,还要对市场的行情以及目前所处的状态,有足够的认识。只有当我们了解了这些确定性的信息之后,才能够去预测这个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才能做出一个正确的投资决策。对于这一点,也就是在要求我们投资者,要不断学习,掌握足够丰富的知识储备。第二点,相信科学的力量在最近的几百年当中,人类社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曾经的手机霸主诺基亚,被苹果取代,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无数的线下商店,被淘宝取代,也只是几年的时间而已。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科技成就。但这本书的作者依然认为,我们的科学进步,才刚刚开始。未来的科学技术会朝着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产品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汇聚化八个方向去发展。而在未来,科学技术会进步得越来越快。那么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就需要我们对新鲜的事物,保持一颗包容的心态。要敢于去接受新鲜的产品和事物。同样在做投资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投资那些掌握高科技的公司呢?第三点,学会逆向思维在书本中,作者把“反其道而行”作为单独的一章。并且他在书中还列举了很多,反其道而行的实例。可见,作者对于逆向思维是非常推崇的。其实在我们做投资的时候,也需要这样的反其道而行。巴菲特曾经说过: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这就是逆向思维在投资中的实际体现,并且经过巴菲特的验证,这是切实可行的。而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其实是最容易盲目跟风投资的。听说,什么什么赚钱,就一窝蜂的跑去投资。当我们学会逆向思维,懂得反其道而行的时候,其实我们就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投资者了。远见力虽然听起来很玄乎,但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当然在《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观点。我看了之后也是感触良多,但是无法用一篇文章全部表达出来。更多内容,只有留在以后和大家分享了。文/胡瑞 90后理财行动派 国家理财规划师 各大理财社区认证达人

当你对生活不满时,请先停下脚步

学生为了学业,职员为了生计,官员为了仕途,老板为了生意,每个人都在匆匆忙忙地赶路,一旦进入了某种生活状态,便很难停下脚步去审视自己的内心。时间久了,我们隐约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各种考试、任务、谈判、应酬又把我们拖的像旋转的陀螺一样,根本停不下来去静静地思考,渐渐的,变的越来越浮躁,生活便会觉得痛苦。当某一天突然可以静下心来思索自己的人生时,或许已经躺在了病床上,又或者到了退休的年龄。我们很多人都懂得“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将决定未来过怎样的生活”这样一个道理,但又很少有人能把对未来的规划真正当成一件大事,陀螺只是原地打转,只有看清楚了未来,并且一直向前,我们才能走的更远。很有幸在未到三十岁的年纪便读到了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和约翰·戴维·曼(John David Mann)所著的《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告诉我们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之前总以为看见未来太过唯心,是很虚无缥缈的东西,但通读此书后才发现远见力是可以通过一些规律进行培养的,这是对传统思维观念的一种颠覆。书中讲到的7条规律是:1、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软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2、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3、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是真正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7、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案例来论证这些规律的存在,其中不乏广为人知的东芝、摩托罗拉、丰田、苹果等大公司的成败案例,通过抽丝剥茧地分析,梳理出上面的7条规律,也对未来某些行业的发展提出了预见。那么针对我们个人而言如何确定自己的未来呢?书中提到的最重要的一条便是静下心来思考,直接向自己的内心拷问:“什么是我遇到的问题?我在未来几周、几月、几年后会遇到什么问题?在充满了不确定的世界里,你能确定什么?不久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你将会遇到哪些问题?你又该如何防患于未然?最重要的是,为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你现在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作者提倡我们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养成习惯后就会发现生活会渐渐沿着自己预想的轨道前行。而一开始,我们可以尝试着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定期去校正误差。相信持久的坚持下去,我们的未来一定不会太差。这也类似于战略和战术的关系,我们在拷问自己内心,写下上述问题答案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生活进行战略规划,未来的方向清晰了,我们的勤奋努力才会更有价值。一小时的时间对我们的一生来说可谓微不足道,它在你上下班的路上、在你的各种无聊中都会被轻易地荒废掉,所以,请把你荒废的时间利用起来吧。在匆匆忙忙的生活中,每天停下脚步一小时去想清楚上面的几个问题,去深度思考自己的未来,渐渐的,你将发现,你对自己的生活会越来越满意。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