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章节试读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7534349683
作者:何琳仪
页数:423页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19页 - 现代战国文字的发现与研究

战国文字是建国以后才从金石学的附庸里彻底独立出来的一门与甲骨文、金文鼎立的新兴学科。李学勤《战国题铭概述》的发表是其主要标志。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108页 - 燕系文字

在燕国文字中,玺印文字所占的比例最大,内容丰富,风格特异。它与兵器铭文均为研究燕系文字的最主要材料。……燕国私玺与三晋私玺都是战国古玺中的大宗文字资料。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197页 - 秦系文字

总之,秦篆和秦隶是商周古文字向秦汉文字过渡的孪生兄弟,他们的前辈是战国秦系文字。以往以隶书承接小篆是错误的。青川木牍、云梦秦简的发现证实了秦隶的形成并不晚于小篆,甚至早于小篆。战国中晚期至秦是篆隶并用的时代,秦篆和秦隶在汉字发展史上都有划时代的意义。传统的秦篆发展成为统一后的小篆,战国中晚期形成的秦隶则发展成为汉代的隶书。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既规定小篆作为标准字体使用于庄重的场合,也承认秦隶作为辅助字体通行于不同的阶层。隶书是简易的手写字体,他的命名取义于隶书的“附属",与"狱吏"”徒隶“无关。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56页 - 战国文字与传抄古文

段玉裁擅改《说文》古文“丄”为“二”,近代古文字学家引甲骨文“上”作“二”以证段说正确,至今犹传为美谈。殊不知“丄”乃“二”与“上”之间的过渡形体。“丄”和“上”都是战国文字。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192页 - 秦系文字

其(睡虎地秦簡)中秦、楚月名對照表十分重要,而有關十二生肖的記載,使這一習俗的時間由東漢提前到戰國末年。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88页 - 齐系文字

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之间的齐国铜器铭文,一般来说形体稍长,笔划较细;而与春秋前期那种结构舒朗,形体方整的铭文多有区别。P88.//齐国兵器铭文多为铸造,晋系兵器铭文多为刻划。P89.// 齐系兵器铭文基本属于“物勒主名”形式,“物勒工名”的形式相当罕见。P90.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192页 - 秦系文字

(云梦)秦简属于典型的古隶。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57页 - 战国文字与传抄古文

《说文》古文既与六国文字相合,也与秦文字相合。至于《说文》与殷周文字相吻合更是不胜枚举。凡此都说明《说文》古文是继承殷周文字的一种古文字转抄字体。其中与殷周文字、秦文字形体或有差异者,乃是典型的六国文字。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196页 - 秦系文字

秦隶从总体改变了秦篆的笔画,意味着商周古文字的死亡,秦汉中古文字的诞生。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107页 - 燕系文字

燕国与齐国都是流通刀币的主要国家。……战国晚期,齐国、燕国均流通圜钱。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197页 - 秦系文字

【隶书虽然产生于战国,但大概秦统一以后才有“隶书”之名。“隶书”之隶与“徒隶”无关,当训为附属、附丽,指小篆的附属字体。新莽时称秦隶为“佐书”,佐即有辅助之义。】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196页 - 秦系文字

汉武帝以前的汉隶还保存若干古文的影子,汉武帝以后的汉隶则全然摆脱了古文字的束缚。……秦始皇在文化上的功绩,并不在于用小篆取代六国文字,而在于他承认了秦隶的合法地位。【相同观点见于郭沫若《古代文字的辩证的发展》、朱德熙《秦始皇书同文字的历史作用》】……青川木牍和云梦秦简的发现,雄辩地证明:早在战国晚期已出现了隶书,东汉人以为秦始皇时“始造隶书”并不足为训。……云梦简已是相当标准的古隶姑且不论,青川木牍也是相当成熟的古隶,其上距隶书草创之时自应隔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认为隶书滥觞于战国中期,并不算过分。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92页 - 齐系文字

齐国是刀形货币的发祥地和主要流行地区。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27页 - 战国文字的分类

(兵器铭文中)铸款的铭文尚比较规整,刻款的铭文则相当草率。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255页 - 同化

随县竹简的发现,说明标点符号在战国早期已相当成熟。战国中晚期,简牍、缣帛文字中的标点符号更为广泛使用。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121页 - 晉系文字

赵国兵器铭文甚多,是研究晋国赵国文字的重要资料。绝大多数的赵国剑铭为刻款。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89页 - 齐系文字

齐系兵器铭文多为铸造,晋系兵器铭文多为刻划。因此前者结体宽博,运笔粗犷;后者结体散漫,运笔细劲。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43页 - 战国文字与传抄古文

《说文》古文主要来源于壁中书,但壁中书不是其唯一的来源。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193页 - 秦系文字

青川木牍是迄今为止所知最早的古隶,为研究隶书的形成提供了可信的考古资料。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68页 - 战国文字与传抄古文

从考古意义上来讲,三体石经文字点画的准确度,要略高于《说文》古文那种辗转摹写的形体。……无独有偶,1799年,在埃及发现的罗赛达碑石(Rosetta stone),也是由三种文字(象形文字、古埃及俗语、希腊文字)刻写,成为释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一把钥匙。中国的罗赛达石——三体石经,无疑也是释读战国文字的重要依据。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103页 - 燕系文字

燕国兵器铭文颇为丰富,是研究燕系文字的重要资料。从数量而言,燕国兵器铭文堪称六国之冠。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的笔记-第199页 - 战国文字分域概述·小结

齐、楚兵器铭文多为”物勒主名“,晋、秦兵器铭文多为“物勒工名”,燕兵器铭文多属燕王监造。
齐、燕均流行刀币,但齐刀比燕刀种类较多。三晋流行布币,币文多为地名。楚多流行金版,秦唯流行圜钱。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