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砖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208132593
作者:韩松
页数:368页

作者简介

◆鬼魅之国化境重生,过客梦醒极乐盛世。
◆人们迷恋着裹藏了瓦砾、麦秸,还有死者灵魂的再生砖,开始期待新的灾难。
◆韩松最新科幻短篇代表作 诡丽集结。
◆我写的是二维科幻,韩松写的却是三维科幻。如果说中国科幻是一个金字塔,二维科幻是下面的塔基,而三维科幻则是塔尖。——刘慈欣
【故事介绍】
那天晚上,母亲悄悄下床,打开柜子,捧出前夫和我哥哥的照片,看了又看。又走到砖墙前,跪在地上,不停叩起头来。墙上再次传出声音,轻柔的,如泣如诉。
从此,我习惯了与再生砖的相处。
多年后,再生砖开始在全国流行,甚至大学建筑系也开设了再生砖学。人们如此迷恋这些裹藏着瓦砾、麦秸,还有死者灵魂的再生砖,以至于开始期待和寻觅着新的灾难。
【 媒体评论】
韩松在重新建立一种现实,这种现实有极强的象征性。——《南方文坛》
韩松笔下的世界支离破碎却又耀眼华丽,充满了机器的怒吼和人们的尖叫。——《南都周刊》
韩松一边讲述大国崛起,一边写着末日宿命。《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和BBC等,那些好似属于不同宇宙的媒体,都是他科幻创作的重要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韩松的小说充满寓意,其中强大的暗示性耐人寻味。——美国《新闻周刊》

书籍目录

总导读 韩松的“鬼魅中国”
飞氘
绿岸山庄
长城
回到过去
乘客与创造者
地球是平的
暗室
春到梁山
柔术
宇宙的本性
本影锥下的初潮
寻龙记
再生砖
韩松作品年表

内容概要

韩松
生于重庆。
1984—1991年就读于武汉大学英文系、新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及法学硕士学位。
1991年进入新华社,历任记者、《瞭望东方周刊》杂志副总编辑、执行总编辑,现任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兼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中国军队》杂志编委。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在海内外获得大奖,并被译为英文、意大利文、日文和希伯来文。
主要著作包括《地铁》《高铁》《轨道》《火星照耀美国》《宇宙墓碑》《红色海洋》等。


 再生砖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这本书作者的名字在很多科幻读者心中一直非常熟悉,却很难说出自己看懂了他哪篇作品。他的作品总有一种拒绝被阅读的态度,让他们不愿去听作者要说的话。或者,让我更直截了当一些,总有种东西或某个时刻,让我们不敢阅读韩松。我们阅读的时候为什么会恐惧?因为一把剑正悬在主人公的头上,因为一个鬼缓缓出现在文字之中,因为一个不可辩驳的残酷现实。在文字中,恐惧来得缓慢却难缓解,它越是静水深流越会洪水滔天,如同他曾告诉我们:“看”是一件让人恐惧的事情;宇宙中最终留下的,只是沉默的黑色墓碑;每一天你所经过的种种空间,都可能变成吞噬这个世界的黑暗入口。越是平常越发生出不可消弭的可怕念头。恐惧是有原因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不能面对一些东西,无法以意志战胜我们的本能、习惯、偏见。或者我们不愿。我们期待阅读是轻松的,娱乐我们被信息超频运作的大脑,按摩我们劳累一天的身体,卸掉在脸上僵住不变的面具。而这些,并不是韩松能给我们的。韩松究竟给了我们什么,让我们这么害怕呢?这些年来,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评论者们都在观察韩松写作中那些批判、讽刺、隐喻的东西,强调韩松构建了自己的血肉化、生死变的叙事风格。这些看法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有悖于韩松自己对科幻的观念。飞氘说要理解韩松就要把他各种文字和表达结合起来,李广益帮我们总结了韩松提倡科幻面对现实和文学化、多元化的言论,还有很多研究韩松的人都提供了对韩松的解读。最终,这些线索提醒我想到:为什么韩松最终让我们产生了恐惧?十年前,我偶然提出了一个与之同构的问题:朱也旷的《木罂缻渡河》中,有一个虎狼之师用大木瓮渡河的意象。这个意象如同卡夫卡《变形记》中让主人公变成大甲虫一样,神奇而出人意料。然而朱强调的是,这种轻巧奇异的手法有一个前提,就是对岸一定要有一支敌人的军队逼迫你不得不采用这样的方法。韩松正是一个不断使用各种奇巧征服读者的作家,而他的对岸陈列着怎样的军队,他的木罂缻又是什么样的,以及他有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当时,我没有找出问题的答案。十年过去,我给了自己一个答案。是的,阻止我们打开、阅读、理解韩松的,就是恐惧本身,对我们自己最大的恐惧:我自己并不是我以为的那个人。韩松的科幻创作,并没有我们试图发掘出的那种复杂,和刻意。它一直都是那么直接,光秃秃地站在矫饰和言不由衷所构成的大地上。它只是试图不断和我们对话,说出我们本应和自己说的事,提醒我们本应知道的真相。它直接进入到你的眼睛、大脑、DNA甚至意识碎片中,试图成为一个并不一定公正但对你有益的朋友。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在这里,我要拓展一下孔子的意思,一个好的朋友,除了正直、诚信、知识广博,还可以感受你的情绪、理解你的欲望、从一个寻常之人的角度思考你的境遇。或者简单用“谅”这个字的现代含义代入进去。韩松以科幻小说的形式,为我们这些幸运的少数人,提供了这样一个会讲述各种故事的朋友,在它的一千零一夜中,用各种声音不断向我们呼喊。它说:你们的欲望和暴虐,我直白地展现出来,承认吧,不要试图推脱逃避;它说:你们不用猜测,我写的就是我要写的,也就是想要你们知道和思考的;它说:你们所见到的,我也见到了,不但写出来还要告诉你们所没有见到的;它说:你们是疯狂的、无知的、盲目的、猜忌的生灵,我也是而且理解你们。这些诘问,是我们不愿听到的,不愿说出的,更不愿理解的。韩松在几十年的科幻创作和结集过程中,不断重复着这些问题,将我们日常的习以为常撕开口子,扯下一片片碎屑,如同鲍德里亚那似是而非的拟真碎片,以一种高度技术化的手法否认着现实的真实性,向我们提出那些答案只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问题。如果你的发现会改变一切,如何面对每天日常的生活?当你所栖身的历史和文化变成了似是而非的悖论,你将怎么活在它预示的未来中?巨大的荒诞降临于你,你是拒绝、退缩、淡出还是斗争、顽抗、赌上一切?一个禁锢的现实被撕开了疑点,你到底是为了真相还只是自己求生?过去的一切塑造了你,但你会相信一切真的如记载那样发生过吗?伦理和底线都没有了,你在尽力活下去的时候是否想过也许之前也是不对的?试图打破世界的人和尽力维护秩序的人,你将怎么选择或者视而不见?喜好低级和不雅的人,是否就应当隐藏在某种伪装之下假装不在这个世上吗?命运如果只是偶然和概率,谁是主人公你还在意吗?无法面对的个人悲痛,如果无法用任何东西去替代和隐藏该怎么办?不切实际的梦想,被人利用的热情,和你想做什么有关系吗?生死之间那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你跨过去如何面对这个死亡多过生灵的宇宙?太难了,我不知道答案,你不知道答案,韩松也不知道答案。唯有问题本身,光秃秃地站在矫饰和言不由衷所构成的大地上。以它的孤独,告诉我们:如果不想放弃对自己的拷问,这里还有一个你应该鼓起勇气面对的朋友。愿你也有鼓起勇气的那一天,无论早迟。
  •     合上韩松这本《再生砖》,似乎挡不住里面文字散放出渗人的瘴气。书中每篇作品两个元素总不缺席——现实的荒诞与惊人的想象。无论是《绿岸山庄》中掌握规律后人们可以随意制造宇宙,还是《长城》中无处不在的长城,都是这两个元素完美的结合。正如本书前言所说,韩松继承了五四以来的批评传统,而展现现实的荒诞性,是批判惯用的手段。这也是韩松常常被人诟病的一点——更像讽刺小说而不是科幻小说。我对这种说法持否定态度。科幻小说再怎么强调科学技术元素,终归是小说。小说是叙事文本,叙事文本必然有包含三种判断,首当其冲的便是伦理判断。所有自然叙事的科幻小说中充斥着伦理判断。以斯塔尼斯拉夫•莱姆的《索拉里斯星》为例,小说始终围绕着“人的尺度”这个问题做伦理判断,探讨了人类的价值观去评判未知事物各种情况。国内已经火得不能再火的《三体》更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伦理判断——关于程心的大量讨伐便是读者伦理判断的结果。一些读者因长期受到中学课本的压制,本能地反感小说中的伦理判断,认为读个小说只是为了追求一乐,不想接受教化。然而作为自然叙事的作品,伦理判断从不缺席。韩松小说令某些读者反感,并不在于他存在伦理判断,而是他小说中荒诞的内容是我们这个严肃文学般的社会的投影。《柔术》一文有这样一个背景——柔术因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全社会不顾柔术带给练习者的伤害,极力鼓吹文化价值,柔术表演者也自认为自己在创造和传承美。这个故事所展现的这个现象并没有完全对应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从很多社会现象中看到其影子,如参加女德班、背弟子规。当韩松把现实的丑陋拉到读者的面前,放大一百倍让读者体验。那些已经生活在严肃文学中的人,恐怕多数不愿再看一遍了。抛开读者的接受程度不说,韩松的创作其实比许多科幻小说家更接近科幻小说。类型小说都需要把类型元素与伦理判断结合才能形成叙事,如果只是罗列出点子,那是设定集不是小说。威尔斯的《时间机器》如果只是罗列出可以穿越时空,这并不成为小说,而当他通过展现出埃洛伊人和莫洛克人分化,读者产生了伦理判断,叙事便开始了。《再生砖》同样有个时空穿越的故事——《回到过去》。韩松构建了一个新的情景供读者做伦理判断,这就形成了个新的叙事。同时,韩松的作品和许多又更不像小说。除了坚持展现伦理矛盾外,韩松还喜欢尝试各种叙事方法,在叙事上的道路探索更远。他早先饱受争议的作品《地铁》,便是非常规叙事的探索。在《再生砖》中这样的探索并没有止步。前文提到的《长城》,并没有传统故事中的起承转合,全篇的故事是平淡的,甚至没有核心的冲突。然而其中展现出民族主义问题却一直督促着读者做伦理判断。他在叙事上的两个独有特色,让他走上了一条少人走的路。跟在他的身后,通过《再生砖》,我们看到了一片不一样的异色风景。
  •     看韩松的小说你经常会忘记这是科幻作品,而被华丽的叙事结构和一种与现实强烈呼应的社会观所打动。如果抛去科幻的外衣,韩松的小说就像一部史诗级的纪录片,一整套体系完整的社会结构,隐晦的反乌托邦设定和在庞大体制下个体的挣扎,韩松擅长把我们已经熟稔的故事,或者思维模式打破重组,然后以一种新的,更具有冲击力的形式扔到我们面前。《地球是平的》是一部关于历史的科幻,拿破仑发现美洲新大陆,以证地球是圆的,那么也许他发现的已经是另一个星球的新大陆了。我们一切的历史和文明都在这种对于现实的颠覆中变得模糊和重叠。《长城》是一篇精致的短文,同样关于历史,也连接着未来。长城不再只属于中国人,而是遍布世界各地,不再是为了抵御异族,而是队外太空的探索,几万年前的人类啊就已经掌握了全球化的奥秘,也许在那个时候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一道轮回。错乱的时空观在韩松的小说里屡见不鲜,《回到过去》里时空穿梭让不同年代的人在同一历史瞬间相遇,然后你会发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修正和改变让我们变得渺小而微弱。有种言论是韩松继承了威尔斯所代表的反乌托邦社会科幻,在《乘客与创作者》中韩松沿用了《雪国列车》一样的反乌托邦经典模式,在此基础之上,融合了“宇宙创造”这样同样古老的概念,显得新奇和特别。暗室是最让我惊叹的一篇,韩松用诡谲的文笔幻想了胎儿作为一种文化个体而形成的文明,文明面对的危机,和解,个体的反叛,文明的延续,这简直就是一部简化的人类史和社会学,胎儿文化诞生于人类文明之前,而胎儿文化所代表的智力取代体力在社会现实中的作用,智力对于虚拟智力(暂且如此称呼)的操控,简直就是高度科技化人类文明的预言,这哪里还是对虚拟文明的描叙,简直就是一部精准深刻的现实预言。这才是了韩松科幻小说的精髓和最迷人之处,《柔术》和《本影锥下的初潮》,连同《再生砖》简直是“现实社会科幻史诗”的范本,全球化与西方意识的侵蚀(向往),传统民族文化负隅顽抗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性意识和暴力简直是当今社会问题症结之所在,披着科幻外衣的现实寓言让人读起来似曾相识又心惊胆战,韩松有着敏锐的视角和长久浸染在新闻媒体所收获的感受力和社会结构的独特理解,这些都是构成《再生砖》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大刘用二维和三维来区分与韩松的区别,在我看来,大刘的科幻是向外探索的,空间的延展,文明的开拓,而韩松更多则是内在的挖掘,社会结构的瓦解,文明发展背后逻辑的结构。无论如何《再生砖》大概不会让你很轻松。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鬼魅之国,异化之极反而为常态。想拍中国科幻小片的人真应该看看
  •     宇宙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存在下去呢?
  •     还是这么喜欢。勾起了无穷的回忆。
  •     有荒诞派现代小说的味道,迷乱 迷幻 迷人。每篇小说残酷神转折得背后潜藏着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政治的讽刺。其科幻就文笔与深度而言在国内数一数二。《绿岸山庄》《回到过去》《宇宙的本性》《再生砖》,值得回首。
  •     應該是我讀的第一本「科幻」書吧。最喜歡最後一篇。
  •     也就再生砖这一篇比较有想法,其他都,ugh,非常韩松(。)然而这篇感觉已经不能算是科幻了……
  •     穿着科幻的外套,深沉地写着历史。不是不行,但科幻这么用完全失去了意义。这个民族真的看不见什么未来,被历史禁锢住了思维。
  •     4.5星,炸了
  •     我总是说,韩松的科幻读起来有一种光脚在一地玻璃碴子上走路的莫名刺痛感。这种感觉来自于韩松对于一切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日常事物(比如地铁,比如飞机,比如建筑砖,比如胎儿,比如月亮,比如柔术)的奇诡、荒谬、令人严重不适却又欲罢不能的想象。没有硬科技的支撑,没有大事件的继续,却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新世界。《再生砖》作为一个中短篇作品集,作品质量有好有坏,《回到过去》、《乘客与创造者》、《春到梁山》、《再生砖》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但其他作品则要么过于平淡,要么过于令人不适。最喜欢《春到梁山》和《再生砖》,前者莫名地让我联想到了几十年前那百鬼夜行的中国,后者则让我在踩上一地的玻璃碴子后,莫名感觉到了一定的温暖与心安。
  •     论中国最分裂的文人排名,韩老师必然当仁不让,就像这个时代的郭沫若,而比郭幸运的是,他可以在两种平行宇宙同时存在。当然,这也是迄今为止平均质量最高的一本短篇集,《暗室》、《柔术》、《再生砖》都有当年读到《红色海洋》第一部时的惊艳。
  •     虽然韩松老师大多数小说我都不是很喜欢或者读不进去,但有那么些就特别喜欢,我觉得韩松老师已经走出自己的文体。中国科幻,还是大刘和韩松此双峰最耀眼。
  •     晦涩,怪诞,黑暗。《回到过去》最精彩,《暗室》和《绿岸山庄》以及两篇短篇《地球是平的》《宇宙的本性》也很不错。《柔术》的结尾没看懂。
  •     比红色海洋有惊喜。肤浅如我还是喜欢《回到未来》。
  •     大部分都看过,但还是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异化是韩松永远的主题,从人、物件,再到空间,甚至是时间,宇宙任何有形无形发生过没发生过的都能在他笔下进行一场变形之旅。他将陌生化的世界以自身的逻辑拖入日常,然而这样的日常不久也将持续变形,迎来高潮般的喷发。
  •     扭曲的现实世界,变态,重口的故事情节,贵气十足的风格,懦弱无助的主角,批判现实的科幻,典型的韩松风格。
  •     什么是“菠萝一样幸福的表情”……不喜欢读莫言的我也不会喜欢读韩松。这个世界的怪诞,黑暗,邪恶,变态不是所有人都乐于思考和感受的。不评价水平,只从个人喜好来说,非常不喜欢。
  •     中国科幻总攻坐标
  •     还是熟悉的文风 熟悉的想法
  •     《乘客与创造者》、《暗室》和《宇宙的本性》值得一看
  •     不置评。不知道他的观点是本身如此还是只是用某种旁观角度构建的,如果是个新人作家,恐怕放在现在要被女权主义者嫩死w但这无疑依旧是一种进步表象下的光怪陆离的现实。某些地方科幻感不强,有种八十年代某些伪科学杂志的味道w
  •     韩松的鬼魅世界
  •     韩松老师特有的诡异文风,粗读酣畅淋漓,细读后背发凉
  •     诡异是韩松的一大特色,但思维想开了,又不知有何不可,就像爱因斯坦年少时去思考时间与空间一样,人家还不是对了。
  •     他把他的思考,以一种充满想象的方式分享给了更多的人。有点痕迹,趣味动人啊。获得愉悦的同时,更有让人有“向上”的冲动。
  •     读了一半才意识到是短篇集 之前以为是一盘很大的棋。韩老师的文笔和幽默感是好,我总的是不明觉厉的感觉,脑洞是开了的。。
  •     还行 不太喜欢
  •     邪恶的讽刺小说?
  •     喜欢看韩老师的书时的那种特殊感觉,把自我意识消解掉,把常识和经验都抛弃,只是用一种空白的姿势跟着文字走。穿过那些雾气里耸立的幻影,脚下镜面上扭曲的倒影,发现现实就是那些飘荡的荒诞,而荒诞正是冷硬的现实。你得不到答案,但你已经被改变。韩老师的文很少有开阔感,无论故事背景的空间有多大,都是封闭的。在那个世界中,人们失去自我的意义,男女失去性别的意义。希望韩老师能多出作品集,发文的地方太多,追都不好追。
  •     只看过一遍很难去总结读完的感受,只觉得写得很神
  •     看完整本书,感觉我的三观都已经被撕碎了。 每个故事都把常人所理解的世界打碎了,重新拼凑。每当一个故事结束了,我都会感叹一句:原来,故事还能这么写。 作者的脑洞,大到宇宙之外了啊!
  •     科幻与现实的魔幻组合,几乎每一篇看完都脊背发凉
  •     诡异、人性、荒诞、死与生,难以一句言明,用科幻去正直的探讨这些作者让人有些敬畏。
  •     中学的时候看韩松觉得不着边际堆砌怪异 现在可能看出了一些或锋利或含蓄的隐喻 一本正经的叙事配上鬼影重重的情节 读起来有种处变不惊的无知麻木 有特色的阅读体验 共产朋克/4.5
  •     现实和玄幻的边缘,有种难以言说的辣和痛。
  •     深夜读韩松,就像看见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诡异,却又值得深思。就好像,这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     为什么我们看不懂?因为韩松没写明白。为什么他不写明白?因为他只敢写成这样,也只能写成这样了。读懂他的小说,不仅要有作者、读者间的心照不宣,还要有深究寓意的勇气
  •     很久以前看花束 评价说科幻写的其实是人性 这句话用在韩松的作品上再合适不过 大刘写崇高壮美 而韩松偏爱晦涩荒诞 里头有思想有人性有罪恶有扭曲 行文流畅文笔佳
  •     花了一周多的上下班时间,看完觉得似乎悟到了点什么
  •     我总是觉得韩松讨论得太多了,小说怎么能这么啰嗦,而且故事感很弱。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