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的瓦解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67511477
作者:陈壁生
页数:184页

作者简介

西学东渐,经学是如何被瓦解的?
当经学遭遇民族国家,中国向何处去?
我们还有能力赓续经学的命脉吗?
随着辛亥革命带来的帝制消失,与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反传统思潮,中国学术也卷入了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之中。这场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经学的瓦解。
《经学的瓦解》展现了西学东渐中,中国学术研究的主流整体性从章太炎的“以史为本”转向胡适之的“以史料为本”,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古史辨相继兴起,全面移植西方学术分科,从而实现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基本历程。
《经学的瓦解》从经学角度对现代分科之学赖以成立的一系列预设提出质疑。中国文明的核心即在经学,经学大义之相传,方能保礼乐文明之不坠。作者提出:重回经学!

书籍目录

导言  “后经学时代”的经学
第一章 章太炎的“新经学”
第二章 中国:成为“历史”
第三章 胡适之:从“以经为纲”到“以史为本”的完成
第四章 孔子与六经的分离
第五章 经学的史料化与经学的瓦解
结语 为往圣继绝学

内容概要

陈壁生, 1979年10月出生于广东潮阳,2002年毕业于汕头大学,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著有《经学、制度与生活》等,任“经学研究”系列辑刊主编(与干春松合编)。


 经学的瓦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陈壁生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书中屡次提及其师陈少明,书的后记中也言明深受其师的影响。百度得知,作为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所长的陈少明,其近期的学术取向正是“倡导、论证新的中国哲学创作的可能性。”作者在书中也强调,自胡适以后,王国维、冯友兰都强调西方哲学对构建中国哲学的重要意义。然而,若将中国哲学(义理之学)贯穿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就必然使用西方标准裁剪中国材料。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如此则“中国哲学建构并不是在对传统的全盘了解的基础上‘哲学地’考虑中国传统中什么是哲学,而是在对西方哲学了解中寻找中国材料”。结合其师的学术取向,作者的这本书应该就是为创作新的中国哲学做的准备工作——了解中国传统。纵观全书,条理明晰、行文凝练,然而观点铺陈,少有创见。作者认为,叩开经学大学对“国族将往何处去”意义十分重大,但这句口号背后却不见学理上的论证,见到的却是“从事古典研究”的不得不然(见后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朝贡体制转变为条约体制,“天下——夷夏”的格局一变而为“世界——民族国家”的格局,为了应对时局,章太炎将经学转化为史学。书中对此不持异议。但是,作者认为,“章太炎的‘史’,在其后学的手中吊诡地发展成为‘史料’,经学一旦被视为史料,变断送了经学发展。”(P108)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吊诡”一语表明经学成为“史料”并非历史必然,全是胡适、钱玄同、顾颉刚等人理性泛滥的结果(P119);二是自章太炎将经学视为史学,经学仍未丧失发展之可能。据此,经学的瓦解变成了人为的责任,如今赓续经学的命脉,或可以从章太炎断经为史开始。至于如何赓续,书中没有细表。注:我对经学毫无了解,此文难免信口胡说,望方家见谅!
  •     作者认为,经学的瓦解始自章太炎的六经皆史、经史合一。清代章学诚言六经皆史,其意谓六经皆先王之政典,史官之所职。章太炎稍变其意,其所谓史,则今之历史也,故六经是上古三代之陈迹。经乃连缀书简之绳,非解者所谓常道也。在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章氏此论确立了中国文明史的开端。有国史,方有现代之民族国家。作者云:“章氏之重史,实质在于重国性,这种国性在晚清表现在夷夏关系中,在民国表现于中西文明关系中。”当时言国学、国故,即与西学相对之中国学也。在章太炎眼中,国学尚有独立之价值,可与西学平起平坐。至毛子水、胡适则将此中西之争转换为古今之争,即以中国为古,西方为今,中国未来应向现在的西方发展,其传统已经腐朽,应该统统抛弃。其实,就是以西方价值为标准,摆落中国的价值,在精神上脱亚入欧。因此,胡适又将章太炎所言之史降为史料,认为中国一切文化传统皆须以西方科学眼光检验辨别,又依西学建立现代分科体系,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六经拆分,按类填入各学科中,至此,经学彻底瓦解。在此过程中,被今文家视为素王的孔子也降为良史、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儒家也与经学脱离关系,变为诸家之一。经学瓦解的过程,即是中国传统价值衰落的过程。作者痛陈胡适以后之史学有史无学,中国哲学更是以中国之材料填西哲之骨架,扞格难通,自身价值被埋没殆尽。相反,作者对今文家表达了同情:“廖平、康有为、皮锡瑞对古今史学的批评,并非出于狭隘的门户之见,而是他们极其敏锐地看到,随着民族国家时代的到来,中国文明‘体系化’为一个整体之后,古文经学传统如果要保持其活力,将不可避免地史学化,从而最终瓦解这个古老的文明内核中永恒不变的价值。”似乎今文家极其具有前瞻性,言下之意,古文家如章太炎、现代派如胡适,都是走入岔道,所以造成今日之混乱局面。明白了这一过程,在当今的乱局中,似仍可循着线索回到百年前,继续今文家的路子,在六经中重新寻回我们独立的价值。如此,便须重新尊经,确立六经的至高地位,使之从史与史料中还原,恢复其自身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在实际操作中,即是要打破现有分科体系,重回古代注疏系统,发掘其独立的价值,同时为其他学科提供价值标准。近几年来,国学热、读经班如火如荼,高校也趁热打铁,国学院如雨后春笋,一些学者积极谋求国学学科甚至儒学学科的建立,这是在制度上推翻现代分科体系,思路正与本书作者相同。但是,经学瓦解已近百年,想要退回去重走这一段如何可能?现在的分科体系又岂能说打破就打破?目前尚看不清这个思路是倒行逆施还是拨乱反正。
  •     陈壁生,1979年生于广东潮阳,2002年毕业于汕头大学,后从师于中山大学陈少明教授,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从教于人民大学国学院,著作主要有《经学、制度与生活》、《经学的瓦解》,主编有《国学与近代经学的解体》和“经学研究”系列辑刊。陈壁生从博士阶段就专注于经学研究,博士论文就是对于《论语》中“父子相隐”章的疏解,博士毕业后更是将研究视线投入到晚清民国的经学史上,编辑出版了《国学与近代经学的解体》,在这部书中,陈兄收集整理了晚清以来学者们对于经学态度转变、经学的现代性转型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文章。可以说,这本文集正是引发陈兄继续探讨民国经学向现代学术转变的重要契机。这部《经学的瓦解》正是沉潜数年后,陈兄对于民国经学史的全面论述,代表了他最新的一系列思考。全书除导言结语外,共分为五章,分别是章太炎的“新经学”、中国:成为“历史”、胡适之:从“以经为纲”到“以史为本”的完成、孔子与六经的分离、经学的史料化与经学的瓦解。这五章中,着重探讨了章太炎对于经学的改造和胡适及其弟子们建立起现代学科,经学彻底瓦解的过程。首先,对于章太炎在晚清倡导的经古文学研究,陈壁生认为,与“今文家以孔子为德无位的素王,古文家以孔子为述而不作的圣人,理学家以孔子为至圣先师。而章太炎直接将孔子视为‘良史’,其实是为了与今文家的‘素王’之说相对抗。”这也就是说,章太炎虽然出自于古文经学,但是他因与康有为立异,所以提出了更为激进的看法,将孔子从圣人的位置拉下来,将其视为“良史”,从而引发了后来更为激进的学术思潮。在此基础上,章太炎通过“原经而夷经为史,进而为史料,原儒而夷儒为子学,孔子为诸子,原素王而孔子不立法。章氏之‘原’,都已经超出了传统古文经学的范围,而导夫现代史学之先路。而在现代史学中,已没独立的‘经学’的位置。”通过对于章太炎三“原”的分析,得出了章太炎是以经为纲到以“史料”为本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转捩点。与章太炎不同,胡适作为留美博士,虽然在学术观点上曾有继承的一方面,但是他毕竟更加认同辛亥革命后的现代价值观念,因此他们一方面严判中西之别,将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对立起来,另一方面有严判古今,将“现代中国”与传统中国截然二分,从而论证了现代中国并非植根于传统,而是要挣脱历史枷锁,汇入西方的历史过程。这就是说,已经接受了西方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胡适,可以将传统帝制时代视为应该抛弃的“古代”,而将西方文明视作应该追求的“现代”标准,从这个角度出发自然能够推导出传统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发展的负担,应该对以往的历史进行全面的批判。胡适这种现代化的立场,为经学彻底转化为现代史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为引发“古史辨”运动提供了理论条件。“古史辨”运动作为一场史学运动,正是沿着从章太炎到胡适这条以“史”为本的道路发展的必然产物。正是这场“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一切的学术运动,将六经与孔子彻底分离,六经四部皆成为学者研究的“史料”。学者通过理性,对六经与四部的材料,根据文献的早晚、文字释读的方式,进行“辨伪”与“考释”研究,从而彻底将传统经学瓦解,建立起分科为形式的现代学术体系。通过对章太炎、胡适到“古史辨”运动历史沉痛地追述,陈壁生提出:“而真正的国学研究,应该把国学还原为一棵生命不息、流动不止的大树。不是对这棵大树的一切部分做一视同仁的研究,而是主要研究它的根系与躯干,不但要研究它的各个部分,更重要的是,探究它如何在流动中获得生生不息的生命,并不断向四面八方生长。”这段独白,真可与钱穆在《国史大纲引论》中为中国历史文化招魂相媲美。本书的作者陈壁生,出生于广东潮阳,行文中不难看出其受到今文经学的影响,在论述中倾向于今文经学之处随处可见。如此,这本讨论民国经学发展的著作,就不免带有今文经学的门户之见,对于章太炎和胡适的批评,就很容易被看做是站在今文经学立场上的批判,而不是客观的历史分析——当然陈壁生兄可以反诘,认为客观理性的学术研究,是现代学术的标准,而不是传统经学应该考虑的问题。关于民国时期经学瓦解的问题,陈壁生兄明显是认为,原因出在古文经学对于“六经皆史”的阐释出了偏差,将章学诚“六经乃先王政典”的看法扭曲成了“史料”。从而导致了经学衰变为现代史学。不过,将“六经”视作现代性改革方略的今文经学家康有为、皮锡瑞等人,对于经学的衰败就没有责任吗?至少,我们知道“古史辨”运动中,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哩。最后谈一下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这一领域近二十年来有多位学者深入耕耘,举其著者有朱维铮、罗志田、桑兵、陈平原和王汎森等多位学者,陈壁生兄在书中也多处引用了上述学者的研究。不过,由于这些学者无一例外都站在现代性学术一方,与本书的论旨多有扞格,因此陈壁生除引用论点外,并无太多的评述。那么,这本经学史著作与前述学者研究论域大体近似,那么陈壁生兄提出的结论何以与前述学者不同就大可玩味了。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学术史
  •     论证上不如博士论文有力,优点是清晰流畅。
  •     装帧加一星。
  •     从中西之辨到古今之别。 经学提供价值,历史记录过去。
  •     !!……
  •     糟糕透顶!惨不忍睹!知识点的缺乏,逻辑思维的混乱,叙述的毫无理致,怎么就敢下笔呢!
  •     花了一天读完了,不太厚的一本学术史,最大的亮点在于装帧不错。
  •     好!
  •     传统经学被西方学科建制拆散重组后,便有了“中国哲学”这个怪胎。
  •     正如一个德国人所说,只有哲学家才能去撰写历史
  •     封面不错
  •     亦存微言大義。
  •     好看
  •     目前讀過的最明白曉暢的縮略近代學術史,述析經學瓦解脈絡之於近代學術史如庖丁解牛,鞭辟入裡。經學如何在「以經為綱到以史為本」的轉變中喪失其學,而淪為無生命之史料,實為本書精要,亦為最精彩的論述!故篇幅限制有所未能展開,不過不影響是好書一枚!
  •     当代博论不可小视
  •     从经学到史学终至史料学,这一演变暗含从中西之争走向古今之辩的转变,归根到底是西来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导致了价值的失落。这也正是近代中国的“失其所本故而进退失据”。重新找回这个本源,是我们这个时代里文化担纲者身上“责任的重负”。
  •     经学瓦解的过程,就是价值失落的过程。梳理清楚这个过程,就是为了找寻病根,为现在和将来重建价值系统探求方向。只是最近,一些人上书请立国学学科、儒学学科,这到底是倒行逆施呢?还是拨乱反正呢?按照本书逻辑,正是现代学科将经学瓜分瓦解,谋求建立国学学科、儒学学科岂不是隔靴搔痒?抑或有第三条路,如新子学倡导多元、开放的子学精神,对经学采取往者不可谏的态度,庶几可乎?
  •     1440.今文学的复燃
  •     条理明细,行文凝练。观点铺陈而少有创见。
  •     还是不评价了,慎言。
  •     测试了,不合口味,论得太多。
  •     为往圣继绝学 也是认识自己 认识中国 这种宏愿。。。 我还是默默搞文献去了。。。
  •     以论带史的痕迹太浓,私货越来越多,有以点成面的味道,但有些论点还不错
  •     讀完章太炎的部分,不禁感慨,破壞之端易啟,而摧枯之勢難擋,縱使有萬般苦心,著書立說,亦不得不三思而後行之。
  •     清晰明了,内容详实
  •     章学诚“六经皆史”的提法确实值得一辨,开始我还以为是作者陈壁生的创见,读到后来才知道是钱穆首先谈到的。作者以今文学派立足,在守家法和融古今的中间拿捏得算很好了。但其实很多事情没法怪章太炎,经学不瓦解,后面的学科建设怎么办。以前批中世纪的欧洲什么都是神学的婢女,经学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的神学。
  •     思路清晰。
  •     只是有点一句话长度的结论写了一本书的感觉
  •     姑且作为“史”,而非“学”来读。
  •     许多东西,通过这本书才明白。体会一下某种视角。
  •     古今意识
  •     抚今思昔,太息掩涕。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     西学东渐,经学是如何被瓦解的? 当经学遭遇民族国家,中国向何处去? 我们还有能力赓续经学的命脉吗? 本书从经学角度,对现代分科之学赖以成立的一系列预设提出质疑,并有力回应了上述问题。
  •     民国经学史,实斋“六经皆史”解蔽,倡经学复归。文字很好。
  •     “经学内部研究”的做法值得提倡,但对书中的某些具体观点我是“文与而实不与”。此书偏袒经今文学,非我所喜。
  •     在经学崩溃的百年后,要重新认识我们的历史,重新认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必须回到经学。而最直接的、便是回到康有为和章太炎,康、章是最后一代经师,也是凭借华夏古经,回应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现代中国生活方式的塑造的第一代经师。
  •     有些论述过于武断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