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506089017
作者:滕泰,范必 等
页数:304页

作者简介

2015 年11 月10 日,总书记在深改组会议上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 月19 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新供给新动力”的有关文件,12 月18 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支持各地、各部门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而本书的出版就是一个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落到实处的尝试。我们希望告诉那些热心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改善供给结构的根本出路,一方面在于加快资源从供给老化行业的退出速度,另一方面在于加快培育新供给,形成新动力。去产能、去库存、老供给的转型,与新供给、新需求、新动力的形成,仿佛是向同一个方向并肩而行的两条河流——只有这两条河流汇合的那一天,才意味着中国经济转型的真正成功。
这本集体著作的出版,是为了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具体背景——2010 年以来,以苹果产业链为代表的新供给引领美国经济反弹复苏,而中国经济却由于太多产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而连续五年下行。尽管在各种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等新供给的引领下,我国经济也即将触底回稳,但是供给结构老化依然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引领中国经济开启增长新周期。
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仍是供给侧抑制。结合新供给主义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中国经济下行的原因是太多产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这些阶段的要素供给自身不能创造等量的需求。因此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更新供给结构,大力发展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金融产业及其他社会服务业等软财富行业,同时在传统硬财富制造业上培育更多的软价值。因此,中国应抓住有利时机,下决心扩大减税力度,并且进一步从供给侧深化改革,提高金融供给,降低资金成本;提高土地供给效率,降低资源成本;提高劳动供给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制度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创新效率,降低技术成本,以降低企业成本为起点的新供给改革,将推动中国经济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

书籍目录

序言一 打造新动能 奠定新基石 杜跃进/ 001
序言二 改造中国供给体系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宋宁 / 005
前言 如何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 滕泰/ 011
理论篇
一、新供给主义经济学 滕泰 / 003
(一)新供给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概述 / 003
(二)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创立的现实背景 / 005
(三)新供给经济周期,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 010
(四)放松三大供给约束,迅速提高短期经济增长率 / 013
(五)解除对五大财富源泉的供给抑制,提高长期经济增长潜力 / 016
(六)从库兹涅茨增长到熊彼特增长,重启斯密增长模式 / 019
(七)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为重点的房价、物价
政策 / 023
(八)以“供给要素贡献和边际报酬”为核心的收入分配机制 / 025
(九)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与古典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等的重大
区别 / 026
二、促进新供给形成新动力是过剩产能的正确退出方式 滕泰 刘哲 / 033
(一)产能过剩是供给老化的必然结果 / 033
(二)去产能的政府作用:两个误区和两个着力点 / 035
(三)过剩产能的最终退出方式:促进新供给形成新动力 / 037
三、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学逻辑 滕泰 张海冰 / 042
(一)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传统经济学如何区分? / 042
(二)供给在与需求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 045
(三)供给不能创造自身等量的需求 / 047
(四)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学逻辑——恢复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条件 / 050
四、要素市场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领域 范必 / 053
五、“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李佐军 / 058
(一)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 / 058
(二)为何要推进供给侧改革 / 060
(三)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 / 062
(四)中国当前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特殊背景 / 064
(五)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七大着力点 / 065
(六)推进供给侧改革应避免的六个误区 / 067
六、推进供给侧改革 政府应避免“父爱主义” 方晋 / 069
七、六新供给支持中国经济升级 邵宇 / 074
(一)新技术和新产品 / 074
(二)新模式,新组织,新业态 / 076
(三)新制度 / 076
八、中国经济下行的基础判断与复苏战略 黄志凌 / 082
(一)理论分析与实际数据显示:需求总量约束并不成立 / 082
(二)三大需求数据疲弱都有供给抑制的影子,背后的根源都是供需结构性矛盾 / 087
(三)提升供给能力,增加有效供给的宏观调控思路越来越清晰 / 094
(四)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几点认识 / 096
九、以全面减税为起点,新供给改革开启经济增长新周期 滕泰 / 102
(一)宏观税负过重,八成企业盼减税 / 102
(二)低赤字的发债条件,中国有实力扩大减税 / 103
(三)减税发债,借力未来,一箭三雕 / 104
土地与资源篇
十、加快能源供给结构性改革 范必 / 109
(一)能源领域突出问题:诸多矛盾源于市场化改革滞后 / 109
(二)能源体制基本判断:多重体制亚型复合体 / 111
(三)能源体制改革方法论:“链式改革”代替“点式改革” / 112
(四)能源体制改革难点:如何将国企与改革相衔接 / 114
(五)能源结构调整方向:构建优质经济清洁安全的供应体系 / 117
十一、建立竞争性油气供应体系 范必等 / 120
(一)全球油气格局与中国面临的问题 / 120
(二)制约油气行业健康发展的体制原因 / 121
(三)油气体制改革目标思路和基本原则 / 124
(四)油气体制改革政策建议 / 125
(五)油气体制改革实施步骤 / 129
(六)油气体制改革成效预期 / 130
十二、以改革创新持续释放土地红利 董祚继 / 133
(一)推进土地审批制度改革,保障稳增长项目及时落地 / 133
(二)创新城乡土地开发利用制度,拓展建设发展空间 / 135
(三)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遏制产业用地成本上升 / 136
(四)探索城乡土地整治机制,搭建稳增长、调结构新平台 / 138
(五)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资产 / 139
十三、供给侧改革:土地政策已经发力 唐健 / 142
(一)配合宏观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新兴产业新业态用地
供给 / 143
(二)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 / 144
(三)促进房地产用地开发及转换用途,消化库存 / 145
(四)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土地开发的政策 / 146
(五)土地制度改革释放集体建设用地的潜力,唤醒沉睡的农村
土地 / 147
十四、农村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的几点
思考 李国祥 / 149
(一)农村土地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的关系 / 149
(二)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的关系 / 152
(三)现代农业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的关系 / 158
制度与管理篇
十五、深化制度改革,发掘供给潜力 滕泰 / 165
(一)制度改革是财富创造的源泉 / 165
(二)如何形成富有财富活力的制度供给 / 166
(三)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制度潜力 / 168
十六、国企改革才是货真价实的供给侧改革 张文魁 / 172
十七、国有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地位与使命 李锦 / 177
(一)“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 搞好企业,增加新型供给 / 177
(二)国企改革顶层设计贯穿新供给经济学的思想 / 179
( 三)“供给侧改革”与国企市场化的历史借鉴 / 181
(四)新供给经济周期与国企“三个一批”的高度吻合 / 183
(五)国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消化过剩产能开始 / 185
( 六 )政府支持国企供给侧改革,从减低成本开始 / 187
(七)国企“三架发动机”是“供给侧改革”强大动力 / 188
( 八) 供给侧改革需要完成“三个转化” / 190
十八、自贸试验区与供给侧改革:以制度供给、法治供给为开放条件下的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驾护航 张湧 / 192
(一)制度创新、制度供给是自贸区有别于开发区的核心使命 / 193
(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评判自贸区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 / 193
(三)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自贸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 195
(四)法治保障程度、风险防控水平有多高,自贸区开放程度就可能有多大 / 200
资本与金融篇
十九、消除金融供给抑制 范必 / 205
(一)取消银行贷款规模管理 / 205
(二)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自主权 / 207
(三)严格界定政策性与商业性业务 / 211
二十、从衍生品角度看金融市场在供给侧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徐艺泰 邢兆鹏 李帆 / 217
(一)金融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多元的,金融既服务于国民财富创造,同时也创造国民财富 / 217
(二)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扩大金融有效供给 / 219
(三)平稳有序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是解除金融抑制、增加金融供给的有效手段 / 220
(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扩大金融有效供给:美国的经验和日本的教训 / 223
(五)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扩大金融有效供给的政策建议 / 228
二十一、我国“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思考 陈道富 / 230
(一)我国“融资难”“融资贵”现象 / 231
(二)“融资难”“融资贵”的系统解释 / 235
(三)“融资难”“融资贵”的对策思考 / 238
技术与创新篇
二十二、研究供给问题必须考虑全球产业变革大背景 胥和平 / 245
(一)中国经济面临问题的大背景, 是全球产业的根本性变革 / 245
(二)要从本质上把握中国的供给和需求关系 / 246
(三)供给侧改革,关键是创新 / 247
二十三、以“为中国人制造”(Made for China)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李东红 / 249
(一)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从“中国制造”到“为中国人制造” / 249
(二)供给侧改革的两个着力点: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和以新供给满足现有需求 / 251
(三)如何确保供给侧改革落地 / 253
二十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流通业的发展机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 257
(一)供给侧改革要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考虑,零售业本身也是供给侧 / 258
(二)供给侧改革要鼓励流通行业的发展 / 259
人口与劳动篇
二十五、创新驱动与分配驱动结合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褚福灵 / 265
(一)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结合,来自创新驱动与分配驱动的结合 / 265
(二)坚持宏观引导与微观激励结合,坚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降低劳动力成本结合 / 267
二十六、重生命周期消费规律,建住房医养一体化市场 杨燕绥 / 270
(一)生命周期假说与消费规律 / 270
(二)构建住房医养一体化有效消费市场 / 273
(三)结论与建议 / 276

内容概要

滕泰: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代表作有《新财富论》、《财富的觉醒》、《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软财富》等。2012年11月发表《新供给主义宣言》,2015年11月曾硬要参加李克强总理召开的国务院经济形势座谈会,并做《从供给侧改革,全面降低企业成本,开启经济新周期》的汇报。
范必: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研究司巡视员,2011年被聘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宏观经济、能源、环境等方面公共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研究。曾任职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国家计划委员会投资研究所,有二十多年从事政策研究的经历。近年出版了《中国能源政策研究》(中英文)、《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世界能源新格局》等专著。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了七十多篇论文。曾获得“全国青年优秀社科成果奖”,多次获全国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研究室、国家能源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成果一、二、三等奖。


 供给侧改革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2015 年11 月10 日,总书记在深改组会议上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 月19 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新供给新动力”的有关文件,12 月18 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支持各地、各部门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而本书的出版就是一个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落到实处的尝试。我们希望告诉那些热心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改善供给结构的根本出路,一方面在于加快资源从供给老化行业的退出速度,另一方面在于加快培育新供给,形成新动力。去产能、去库存、老供给的转型,与新供给、新需求、新动力的形成,仿佛是向同一个方向并肩而行的两条河流——只有这两条河流汇合的那一天,才意味着中国经济转型的真正成功。购买链接
  •     自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供给侧改革一词就迅速成为国民热词,不但在各级政府的文件里、会议上频频出现,而且在网络上也成为民众的热搜词之一。但这供给侧改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很多人,包括那些开口闭口谈它的官员也未必就懂。正是出于普及供给侧改革理论知识,解读供给侧改革相关政策,推进供给侧改革深入落实的目的,滕泰牵头组织多个领域专家撰写稿件,出版了这本《供给侧改革》这本书。事实上,供给侧改革最早的源起可能就在于滕泰,他自称是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首创者,近年来一直在为此鼓与呼,并在早前几年出版的《新供给主义宣言》、《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等书中对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作了非常全面的阐述,认为中国应该迅速由目前从需求管理入手的经济政策转向供给管理,以解决目前困境,从而开启百年财富之路。而他在2015年11月9日应李克强总理之邀在国务院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所作的汇报则是供给侧改革能够写进中央文件的最直接原因。那么,供给侧改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从滕泰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遵循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这一基本原则,从供给端、生产端入手,通过改革的手段来放松高行政成本、高融资成本、高税收成本这阻碍新供给新生的三大约束,来激活财富源泉活力,减少土地和资源、人口和劳动、管理和制度、创新和技术、金融和资本这五个方面的供给抑制,矫正经济要素的配置扭曲,从而提高全要素供给效率,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改革看起来很美,那为什么直到当下才提出供给侧改革的任务呢?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一直奉行凯恩斯经济学的宏观调控之手,从需求端进行经济治理,为了弥补此前短缺经济中的供给缺口,依靠大量的投资来推动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等产业大干快上,拉动了经济高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供需之间的不平衡问题,遗留下大批的过剩产能,很多产品市场饱和卖不出去。而另一方面,一些国外的产品受到追捧,日本的马桶盖、电饭煲,韩国的画妆品,进口食品等受到国内消费者热捧,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经济运行中供给端出了问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更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老的经济治理手段已经难以为继。顾名思义,供给侧改革包含着目的与手段两个层面的问题:它的根本目的,是将未来发展的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新兴产业,通过科技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流程创新等,来提升产业层次,或者改善原有产品的质量,或者开发新用途,或者创造出原本没有的产品和服务,或者开辟出崭新的领域,以新的供给来创造新的需求,从而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开辟人类利用能源的新纪元,直接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又比如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不但成就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而且极大的提升了交通效率。还有乔布斯的苹果,2007年推出的iPhone,一举颠覆人们对于手机的概念,仅凭此产品苹果公司不到三个月就成为世界第三大手机厂商。而在他们之前,市场对于蒸汽机、飞机和苹果手机几乎一无所知,新供给带来新需求,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经济增长,威力可见一斑。它的手段就是改革,改革那些已经不合时宜的,对供给端有所束缚的体制机制,提高供给对人们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新的平衡。从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放松“三大成本约束”,激活“五大财富源泉”,为经济松绑,为创新松绑,矫正经济要素的配置扭曲,从而提高全要素供给效率,重造供给体系,进而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此书中除第一篇“理论篇”之外的其他五篇,正是围绕“五大财富源泉”展开讨论的,是在就如何通过改革来加快培育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形成新动能、提供新保障进行论述。其实不难理解,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的两端,两者共同构成了市场,任何一端的变动都将引发另外一端的反应,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新的供给也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而经济管理者既可以从需求侧来入手,通过刺激或抵制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也可以从供给侧来入手,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它们作为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两面,是必然交替成为制约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主要矛盾的。但从足够长的时段来看,需求侧管理是人们需要什么我来提供什么,因为需求的多变而为供给带来困难,一但需求得到满足则经济陷入停滞,更象是我们常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供给侧管理则是通过创新来创造新需求,倾向于用创新的产品或理念来引领需求的方向,创新不止,则需求不止,更多的是从源头上来解决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长久的、持续的动力。这一管理方向的转变,实际上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更注重数量到更注重质量的转变。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速度换档、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作者之一宋宁在序言中断言,中国发展经济的最大潜力在于供给侧的效率,最广阔的回旋余地在于供给体系转型升级的空间,最强动能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诚如斯言,这本书已经给出了清晰的路径图,也真诚地期待供给侧改革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激发新的活力,打造新的动能,早日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富民强国之梦!
  •     改革需要持久的坚持与调整评《供给侧改革》自从阶级斗争退出社会主要矛盾的位置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指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没有变,可以预测未来的主要矛盾依然如此。千方百计地推进社会生产,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成为党和国家政府一直在坚持的方针政策。2015 年11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改组会议上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 月19 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新供给新动力”的有关文件,12 月18 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供给侧改革”成为了2016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从政府到企业,从学者到百姓都在探讨着“供给侧改革”,一致的愿望是中国能从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中走出来,让经济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态势,让人民群众也能从经济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滕泰先生的新供给主义观点,在他的《新供给主义宣言》、《民富论》等著作中已详细阐述,这本《供给侧改革》是他在新供给主义观点的又一次阐述,还有其他知名学者关于“供给侧改革”的一些经济观点。事实上,以前我们经常听到的很多关于“转变”的官方语言,都是在为“供给侧改革”做铺垫,例如“从注重追求发展的数量向注重发展的质量转变”、“从产业的规模化向集约化转变”、“从注重需求管理端向供应管理端转变”,当然最根本的是“从计划、行政管理向市场发挥作用、企业自主管理转变”。看看我们曾经赖以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如今投资和出口呈边际效益递减,已经达到了极限的状态;国内消费疲软,海外消费却悄然兴起。民众们用海淘和境外购买的方式,宣告了他们对国有产品的不信任,当真是“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不得不承认,我们在供给侧上的落后,已经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了当前主要社会矛盾的解决。从供给侧的要素来说,当前影响经济发展的五个方面是人口和劳动、土地和资源、资本和金融、技术和创新、制度和管理,五个方面及其组合产生了发展的“供给侧约束”,供给学派提出了“四减四促”,减税、减管制、减垄断、减货币发行,旨在调动积极性,促进生产供给;促进私有化、市场竞争、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技术创新和智力资本投资,则是从制度上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个国家的主旋律,改革就是通过不断地改善和革新,为发展提供保障。经济发展需要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很多经济学家都从自己研究的角度出发去对经济进行解析和预测,并为经济发展提供经济学建议;学者的研究观点,代表的是他在学术上的研究成果,一旦上升为国家政策,不仅需要从上到下的思想统一,更需要的是有很多改革的操刀手执行操作,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处于健康和可持续的状态。包容才能更好地发展,学者应该保持一个相对客观的态度去看待经济政策的调整,剖析改革每一个阶段所存在的利与弊,这样才更能起到警醒和提示的作用。2016-3-9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更像是政府报告
  •     知识是要不断梳理和更新的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凯恩斯到萨伊
  •     短期经济刺激的需求管理宏观政策凯恩斯主义在目前的中国经济下滑长期预期中面临挑战,起源于70年代的供给主义实践里根撒切尔主义是可以看到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滕泰的新供给主义提出从人力,资源,资本,管理,创新等供给要素出发,释放供给约束,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不同智囊机构阐述了各要素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步骤,由于是汇编,存在良莠不齐,思路不统一的情况,整体对未来政策走向有借鉴意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