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财政:制度性腐败与中国历史弈局(修订版)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1
ISBN:9787508643755
作者:洪振快
页数:416页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研究中国历史,先有吴思先生的《潜规则》,继有洪振快先生的《亚财政》,将官场、腐败、潜规则剖析通透。
《亚财政》是《炎黄春秋》执行主编洪振快先生的潜心力作,从生动、有趣的案例着手,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勾勒出明清官吏从公务活动到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官场活动和官员心态纤毫必现;透过纷繁的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蔽在社会表面之下的“财富暗流”——“亚财政”。
“亚财政”是官吏集团利用权力汲取和瓜分社会财富的集体腐败现象。权力参与社会财富分配,形成了这种官吏们私下发展出来的非正式财政制度。
“亚财政”亚生于国家正式财政,所起的作用却不亚于国家正式财政:它使民众在缴纳“明税”之外还要负担“暗税”,“明税”体现了官民博弈均衡,“暗税”的潜滋暗长最终会突破民众的税负能力,博弈均衡由此被打破,民变频发,社会崩溃,政权更替,实现新的博弈均衡——这正是中国历史独特的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
中国历史幽暗而现实诡谲。“亚财政”犹如一把锋利的解剖刀,使我们得以窥见中国社会真实的运作逻辑。21世纪的中国,能不能克服历史的惯性,怎样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宿命,这是现代中国面临的考验。通过对各国现代转型的比较研究,洪振快先生从历史和财政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编辑推荐:
为什么当官如此吸引人?为什么某些人只需“盖章”就能换取巨额财富?为什么某些人打招呼就能将公共资产转化为“私有”?……这一切都源于“亚财政”——官吏集团以权力为核心,通过血缘、姻亲、熟人等关系组织起来的权力网络,按照权力大小,低调、直接或间接地分享权力带来的等级性特权和财富。
《亚财政:制度性腐败与中国历史弈局》追溯中国历史社会表面之下汹涌澎湃的“权力—财富”暗流,将官场、腐败、潜规则剖析通透,揭示出了权力与财富之间的隐秘关系。
★《亚财政》是《炎黄春秋》执行主编洪振快先生历时八年的潜心力作,继吴思先生《潜规则》之后,又一部既好看又有思想深度的开创性历史著作。
★《亚财政》讲通透了官场、腐败、潜规则,讲清楚了中国历史弈局的动态博弈,讲明白了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关键路径。不理解这三个方面,很难说我们真正“了解历史,了解中国”。理解中国历史和现实,一定要读一读《亚财政》。
★《亚财政》不仅是观察历史的方法论,更是了解社会现实的参考书。理解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关键,恰恰在于,搞清楚隐蔽在冠冕堂皇面目之下的实际利益格局。“亚财政”对历史的解读“皆中关窍”,宛如庖丁手中那把锐利的解剖刀,游刃有余,读出了史料后面隐藏的历史真相,读出了表象后面隐蔽的现实真义。
★《亚财政》是一部中国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将“史事和叙事、历史本身和历史解读”结合起来,提出了对中国历史社会运作逻辑的深刻分析,很好地解答了,为什么中国历史存在周期性的“国家崩溃”。对于培养我们对历史传统、制度变迁、利益博弈、人性人心的洞察力,大有助益。
★《亚财政》具有当下诸多通俗历史著作所无法比拟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通过各国现代转型的比较研究,探求中国社会转型的未来路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思说过:“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人的观念和信念的改变。” 无疑,这是一本能够改变我们观念和信念的好书,非常值得一读。
★《亚财政》史料详实,考证严密,旁征博引,不失趣味,难得地兼具了可读性、思想性、学术性,《潜规则》《血酬定律》作者吴思、复旦大学历史教授葛剑雄、天津财经大学财政教授李炜光、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邹东涛、浙江财经大学副教授丁骋骋等读后皆击节叹赏,鼎力推荐。
★《亚财政》此次新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增加了一章的内容,重写了新的序言,对近年来的最新思路和心得做了详细的交代,并添加了近两百幅珍贵的历史插图。
媒体评论:
专家推荐:
“亚财政”这个概念,照亮了一种遮遮掩掩的财政体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利益分配的另一种故事。
——吴思(《潜规则》《血酬定律》作者)
吴思先生的“潜规则”概念可以看作是一把解剖刀,它的提出,让人们对许多历史现象有了一个更锐利的观察和解释的视角。而现在,我们有了另外一把可能更为锐利的解剖刀,这就是洪振快先生在其《亚财政》一书中提出来的“亚财政”概念。
——丁骋骋(浙江财政大学副教授)
本书以大量史料分析了明清时代“亚财政”这个十分突出而未被细致研究的非正式制度,把集体腐败的潜规则揭示得淋漓尽致。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现实是历史的注脚,认真研究历史上的“亚财政”现象,对当今中国的公共财政和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邹东涛(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著名学者)
我一直以为,学习和研究历史之难,不在于史料难以收集,或难以理解,而在于如何通过史料的文字,读懂看不见的史料,理解史料背后的事实。尽管我们已经无法进入过去的社会,亲自发现或感受史料背后的事实,但通过认真的研究,还是可以复原出部分事实。这就是我重视《潜规则》的原因,也是我推荐《亚财政》的理由。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著名学者)
网友评论:
吴思是否真的已经把中国历史说透了呢?新近出版的一部著作不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并且给出了吴思实际上并没有说透的充足理由。这部名为《亚财政》的新著,不仅提出了“立”的新见解,而且以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为基础,搭建了一个不同于吴思的中国历史解释框架,核心则是“亚财政”。
——远弋(原载于《中国证券报》)
官员们的灰色收入,用现代话语说即“亚财政”。亚财政是一种财富流,按照职务的高低,官衔的大小,以及差事的肥瘦来决定流量。
——飞机榄(原载于《信息时报》)
时至今日,“亚财政”现象并没有成为历史的遗迹,而是依旧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每年报考公务员的盛况,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夸张,屡禁不止的“过节送礼”,从这些怪象中,不难瞥见“亚财政”的影子。
——网友 忘情风君
从名字上到内容上,《亚财政》都几乎是《潜规则》《血酬定律》的延续……但是不得不承认,《亚财政》对“非正式财政体系”和“历史博弈模型” 描述,依然有其深入与独到之处。
——网友 生年不满百
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强悍,和作者自由撰稿人有关吧,史料也较详实,读的时候经常会笑起来,即使不把它当成一本历史或财政的书来看,消遣着看也不错。
——网友 秋凉晓寒
关于史料,详实,旁征博引不失趣味。对于作者,认真,治学精神值得敬佩。至于意义,不大,贵国古今一向如此。
——网友 Shawnhai
客观,甚至于达到近乎残酷的理性,才能用最适合的角度,看待过往的种种,以致理解今天的现象。本书对于鸦片战争起源的分析最得我心,所说的,很符合国情,看完了,忍不住默默点点头,就是这样的,中国就是这样的。
——网友 joeycheuk
“亚财政”阴暗面游戏规则也不是中国自产的,这颗种子全球都开过花,只是天朝独特的土壤环境意识形态非常适合它扎根生长。西方人希望通过个人的博弈一步到位,天朝则是形成集体博弈共赢而繁荣。中国人聪明啊。
绕回来说,和社会一样,历史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学。
——网友 Stanley
我们也有几千年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的财富。谢谢作者提供了失败的经验。唯一的担心是这本书为官僚们提供了“亚财政”的创新手段。
——网友 Wolfhawk
这本书以流畅的文笔和详实的史料,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清时期的历史画面,让我们从另外一个别开生面的角度去读历史,这种读法,逻辑清晰简洁,非常有说服力,不像教科书那般牵强附会。书里揭示的“亚财政”的规则,其实一直仍在影响当代中国。读这本书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政府和社会。
——网友 dangdangro

书籍目录

代序  制度关系每个人的命
一、清官海瑞的私生活——腐败与私生活的关系
二、穷京官的阔日子——清代一位京官的家庭收支账目
三、送礼政治——送礼后面的政治规则
四、跑部钱进——清代中央衙门的“部费”问题
五、“三公”腐败——历史上的“公务”消费腐败现象
六、分肥法则——官民冲突后面的利益博弈
七、陋规战争——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旧说法
八、官崇拜——隐性福利与“合理赐福/利权”
九、陋规名色考——明清官场的灰色收入
十、亚财政——清代灰色收入规模与分配机制
十一、民变系数——中国传统社会稳定“节点”的估计
十二、王朝周期律——特定经济规律下的历史弈局
十三、“国家困境”——现代转型终须突破的制度障碍
附录:货币换算说明
后记

内容概要

洪振快
历史学者,专栏作家,近年长期为新京报、南方都市报、财经网等多家媒体撰写专栏。已出版的著作有《讲武论剑》《红楼梦古画录》《官心民意》等。
现任《炎黄春秋》杂志执行主编。


 亚财政:制度性腐败与中国历史弈局(修订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洪振快的《亚财政》一书主要带领我们一睹古代官场在正常的财政资金流之外,还存在着的一种甚至更为重要的资金流动,命名为——亚财政。从主体来说,亚财政主要包括几个:皇帝,各级官员以及百姓。亚财政的流向主要是官员之间,其次是皇帝与官员之间。皇帝与官员之间主要就是进贡,这是被皇帝默许的。这一点只要放开,那么官员之家的亚财政规模就会无限放大——京官收礼、“跑部钱进”、官员之间分肥以及隐性福利和灰色收入等等,明目越来越复杂!但最终的钱都是来自于百姓的。这也就引出了两个概念——民变系数和王朝周期律。换句话说,亚财政是有惯性的,最终的失控谁也控制不了。所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一开始就控制这种局势。从一个现代国家的情况来看,就是尽可能地把各种开销、各种规矩以明文呈现出来。想要消除潜规则,在当前一蹴而就很不现实,但潜与明此消彼长。明规则越多,那么潜规则的市场就越小。正确的制度设计才能摆脱王朝周期律和民变系数的概念。
  •       我先读了《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和《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然后又买了《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 感觉以前都被骗了,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学。中国的经济学怎么能不考虑这些真实存在的利益输送呢?  接着读了《逆淘汰:中国历史上的毁人游戏》,明白了岳飞被杀和朱镕基总理一届就下台的原因。   后来读了《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 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发现人际关系网是很强的权力金字塔的替代物,关系成为隐性权力。   然后读了《灰章程:历代官员的为官通则》和《灰色生存: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与权力博弈》不禁对中国那些白纸黑字规则的形同虚设而感到可笑。   之前读的《我想重新谈谈历史》是对这些道理的总结和归纳,具有很高的历史穿透力。   前天读了《帝国的惆怅》,又买了《帝国的终结》发现易老师比谁都清楚腐败的合情性。   现在读了《亚财政:制度性腐败与中国历史弈局》,才明白模糊不清的陋规、奉仪、门包是激怒欧洲企业家、冒险家的关键因素。    吴思、程万军、吴钩、宗承灏、易中天、洪振快都是这其中的行家,他们洞察入微,通晓一切,从历史文献中拨开迷雾,发觉问题的所在,为经济学关于『中国社会利益的获得与分配问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把暗示、威胁、勒索、伤害、赐福说得明明白白,将明与潜(暗)、顺与逆、显和隐、黑灰白、正式与非正式、真与假、名与实的辩证关系阐述得淋漓尽致。 ·【总结】:    1.《潜规则》《灰色生存》《灰章程》为同一系列,主要讲东方国家一只看不见的手——权力。同时揭示了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利己主义“思想。    2.《隐权力》主要讲人际关系可以改变权力,通过和一号当权者的人情关系在实际上对权力进行重新分配。    3.《亚财政》补充了《潜规则》没说清没说透的问题,是计算历史学、计算历史经济学的深化和发展。    4.《帝国的惆怅》《帝国的终结》虽然在说历史,但处处都诉说人际关系、权力和利益转移的问题。    5.《逆淘汰》是对重利轻义、集体主义、奉公灭私的巨大讽刺,主要讲中国官场的人事制度弊病。    6.《血酬定律》主要讲劳动和回报之间的关系。血汗人命皆有定价,是中国版的《一切皆有价(商品·生命·幸福·工作·女性·未来·免费·文化)》 ,里面血淋淋的文字传递着霍布斯的丛林社会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精髓。   7.《我想重新谈谈历史》是对本文中所有书的归纳总结,吴思不愧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学和历史学的鼻祖,我们甚至可以说:”吴思重新发明了历史。“他的文字高度概括,他的分析洞察幽微,其事例之具体,总结内容之抽象,思想之深邃,语言之简练,分析之精辟令人叹为观止。没有历史基础的人读不了,没有历史功底的人读不下去。然而一旦能啃下来,将极大地提升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培养你对制度变迁、经济理论、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力。
  •     本书前面部分用史料阐述了古代官员的生活水平以及各种名目正当的税费无法满足公务员的生活水平导致了各种蹊跷名目的苛捐杂税是如何流入这些官员的腰包~非常愉快的得知海瑞清官大人清平在养小老婆太多。皇上是苛捐杂税幕后推手,因为自己也想游览的风光和舒服。 不过历史上皇上也挺倒霉的,老被糊弄,想吃碗片儿面都会被内务的人利用大肆兴修厨房为名目来牟利,知道如此也没办法,只能不次了。。。。权力制度的制衡让皇上也挺没自由,如此种种都是封建社会制度上的众生百态,现代人看会觉得都是陈规陋习,但是在那个时代的那个环境,这就是产物。阐述了各种巧立名目的税收后,来到了历史进程这个话题上。一件事情不停的偏离偏离肯定会产生一个大漏洞,这个情况也在我们陋规上发生了,官员欺负完老百姓又去欺负外国人,苛捐杂税+陋规欺负到老外头上,跟你讲道理没用,告状告不进去,最后只能导致了船舰利炮来打开你的大门。并非完全是被欺负,用鸦片来祸害你中国人,如果是任何一个商品白糖蜂蜜等引发战争都可能改一个战争的名字却不可避免战争的爆发。所以这种以为你在玩别人最后把自己给玩进去了的陋规,作者认为是导致战争的根本原因——玩着玩着把自己玩坏了。最后结尾我觉得是本书的亮点。深化的讲了制度更替,以及产生陋规,这些的根本原因。小原始人们劳动,然后打别人,抢食物。后来小原始人发挥聪明材质,能生产更多的东西,剩余劳动开始多了起来,拿战俘来生产更划算,就有了奴隶社会。奴隶劳动不积极,给奴隶生产资料——土地,开始租给他们一部分,慢慢给他们一些土地,就变成了封建社会到帝国时代。人们生产了东西去社会上交换就发展起来了商品经济。在这个制度下存在几个博弈主体,主要分两个——劳力和劳心集团。劳力集团就是穷苦大众老百姓啦, 劳心集团是血缘-武力,血缘-文化,血缘-知识集团,就是统治者。统治者收钱帮你保护你的人生财产安全让百姓安居乐业过好日子。集团的博弈就这么开始了。当整个博弈体系均衡大家都满意的时候就很天下太平,国运昌盛。博弈系统有哪方不满就开始拉锯战。这些是这个模型的内生因子,当外生因子开始起作用的时候,如天灾人祸——地震火山气候变化,外族入侵的时候,我国劳力集团是农耕文明,这样要么靠天吃饭,天不容人干旱洪涝,生产不出,活不下去了,就开始斗争了。要么外族团结一致入侵的时候,本来平衡的税收体系开始各种加赋加响,抓壮打仗,体系又不平衡了,越来越脆弱就会被打翻。那么最长久的是什么呢?文化。儒家文化循循善诱要善待老百姓,民贵君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就是说制度这个巨灵啊,你要吃人就少吃一点,吃太多,人活不下去了团结起来就把你给吃啦~~~~~ 可惜大部分君主没听懂要么就是听懂了巨灵也不听他的话没可惜天子也没加智慧点最后本来应该是为自己所用的巨灵把自己给吃掉啦。如何解决这个不停博弈朝代更替的问题呢?书中说老外想到个方法就是政治文明先进啦,你统治者不能说了算,我们引入议会之类的东东代表被统治者,我们来商量,不断的讨论大成平衡。中国在这个进程上当时走的比较慢是既得利益者老夫子怕革命把自己革了就拼命阻挡最后大家一起玩完。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老美这个创新就把这模型玩转了,是迄今维持解决国家困境的最佳方案。全文完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提出了一个“合理赐福/利权”的新名词。算是对吴思“合法伤害权”的补充。相对吴思的潜规则血酬定律等,细节过之,格局偏小。
  •     机场买来打发时间的书事实证明质量不错。作者对史料引用很仔细,只有一处关于地租和地值的讨论我觉得略有问题。实录和奏折中果然还是有不少新材料,以及再一次证明《道咸宦海见闻录》是极佳的笔记!
  •     果然和潜规则的感觉好像,不过我已经不是当年看吴思的中二少年了#拿这本书送一个老给我安利鸡汤的小伙伴还算登对吧#
  •     可以肯定,这是一本不错的书,书中的材料充足而详细,且作者对于材料的运用也可谓得心应手。但是文章中很多的观点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毫无新意,再者作者的文笔也没能令我满意,论证过程之中似乎带有一种学生作文的意味,条条框框的,叙述反复累赘。大体上,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亨廷顿的书中提到腐败的原因是,就有一个是——人们价值观的改变也令到腐败增多,本书正是生动的论述这一观点。
  •     标题生造概念,却远无“潜规则”般流行,内容来看叫“明清陋规考”更合适;总体专栏水平,文字流畅,影射史学,论据存疑,关于宪政民主的私货略显突兀。
  •     其实古人也是人,古代大家也需要钱。
  •     果然还是中国的官有钱。
  •     好书!从具体的史实出发,以财政的角度阐明了中国政治文明的进步倒退与停滞。更好的一点是,能够很清楚的折射出当前的中国财政依然存在着传统王朝社会中,利用合法伤害权和合理报答权来侵蚀财政的现象,引人深思。
  •     改良版鸡汤文
  •     贪婪与渴望不劳而获是人之本性,亚财政与腐败都是在对其约束机制缺位时的必然产物,结果自然是利益的博弈和政权的更迭。作者旁征博引,最后引出诺斯给出的新制度经济学药方,水到渠成,本书虽无新观点,但论据翔实、 博古通今、引经据典,很值得一读。只是本书依旧没有解决我一直都有的疑问:为何西方在中世纪就摸索、并逐步建立的制度,为何在中国经过两千多年的流血牺牲依旧还是在酱缸里扑腾?
  •     前半部分不错,细腻地描写了各级官员自缚于官僚体制作恶和无奈。不仅如此,这还是一张全民腐败的大网,从官员到胥吏,从包衣到商人、到百姓,谁也别想逃。本书还促使我对雍正朝火耗归公+养廉银改革的再思考——这种妥协式的确认是进步还是治标?后几章引入宪政有点突兀,反刍社会契约论味同嚼蜡。
  •     另一个角度学习历史,但也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角度而已……当然,对我等无知者而言,这个角度还是不错的~
  •     全是“吃人”两个字
  •     阳光底下无新鲜事。
  •     虽然作者下了些功夫但总的来说也就是畅销书水平
  •     将古代的官场潜规则和腐败制度娓娓道来 讲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在情况 大开眼界 不不得不感叹 很多东西 其实是有很渊源和传承的
  •     考证详博,鞭辟入里
  •     有什么样的财政制度就能养成什么样的官员,历来官员贪污,贡献最大的还是文化
  •     数据解读历史。
  •     基本上,精华只读最后两章即可。现在终章最后这种论调的书籍允许公开出版,结合时下的种种迹象,不免对最近十年充满克制的期待。
  •     前几章倒有趣,但是证据使用上找到几处道听途说与以偏概全。最后几章每章都要恶心一下人。作者眼界略窄,非要搞出什么亚财政……这不就是制度经济学的寻租吗。至于最后一章,啧啧。
  •     有很多读起来酣畅淋漓的段落,例如论证高薪养廉的提出是别有用心等等,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借古讽今so easy。
  •     与吴思的《潜规则》,《血酬定律》相比,差距很明显。
  •     当年听温jiabao说“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 看这本书明白了为什么是惊心动魄了。
  •     很平实,前几章说明各种亚财政,倒数第二章总结,最后一章给出药方。不过李翔说看这书看到夜不能寐,可见看书水准。
  •     另一种形式的潜规则。
  •     王朝周期律,一部分是由于统治阶级的主观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客观原因(皇族增加)造成的。 在生产力没有提高的前提下,这就是个零和博弈。
  •     不喜欢,不好看
  •     看来看去,传统国家治理就是个死局。
  •     写的是历史,写的是陋规,写的是国家权力与个人财产权的博弈。。。但是在公务员加薪新闻满天飞的时候也照进了现实。。。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只要存在制度漏洞,不管给多高的工资打工仔还是要利用漏洞为自己捞好处的。。。所以在合法合理加薪的同时请及时查补制度漏洞。。。
  •     “亚财政”视野下的中国历史(以满清帝国为代表)还真是一番别样图景,本书立论严谨、叙述晓畅、引人深思,挺适合反腐力度持续高涨的当下国人阅读。本书被誉为“中国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如此评价稍过,但看作“财政专业版《潜规则》”当无误。
  •     家天下中最高委托人与政治代理人的博弈。
  •     也是事无巨细的讲述了清朝的各种腐败了,腐败可以亡国,说的倒也不假
  •     中国财政史的“潜规则”。
  •     清朝史料挺丰富的,有助于作者得出权力带来的“福利最大化”和“合理赐福权”的概念,整本书全都围绕着这两个概念扩展,最后两章见疲软之势。其实所谓规费的现代版,不就是组织架构的调整拓展么。 “三公腐败”部分的实例,仿佛又在看《大清盐商》一样。
  •     历朝历代皆如此,苦的是平民百姓。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历史周期律的破解其实并不复杂,只是历史强大的惯性与思维定式难除。
  •     主要是在算……把吴思的《潜规则》《血酬定律》的账算清了
  •     前几章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到中间觉得好啰嗦,同样的话反反复复出现,感觉作者在凑字数+机械罗列数据,继续略读,到最后一章觉得又有意思了,但仔细一想,这章节好像已经偏离主题了,最后一节完全重复了第一章的内容,一句话,明明四五章可以写完并且写的很好的书,非要拖成11章
  •     亚财政“上下两损,而归于中饱”。第七章“陋规战争”值得一读。
  •     还凑合吧,媒体人写书的毛病都有
  •     有些事情只有数据才能说得清楚。从底层收的税收要是实际入库的2~4倍。 国家困境=官僚主义
  •     有时候我们需要发现潜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出解决方案,现实中的问题大多有其深刻的土壤,绝不是权力腐败那么简单
  •     我们的历史书说对近代 欧洲怎么超越我们,或者怎么发生革命原因都是瞎扯,或者随便说,读了这书才比较理解。以前我总觉得最重要是人家的政治制度。 下一本是逆淘汰
  •     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其实一两篇文章就足够了。全书的观点实际上是重复阐释的。虽然旁征博引,但对史料的分析缺少专业训练,加之作者有根深蒂固的“研究前”观念,所以本书仍未脱出大众读物范畴。但是,本书远比大部分此类读物水平高的多,又会讲故事,史料也丰富,读完能知道不少东西。这也是给四星的理由。
  •     清史么,案子多,穷京官的阔日子哈哈
  •     买了很久,最近才有空读完。作者和吴思一样曾在《炎黄春秋》任职,这本书也显然有吴思方法论影响的影子。比较吸引人的是书中来自明清笔记的大量案例和详尽数据,比如一个京官的收入和开支,细到逛戏楼的费用,很生动明快,也极有启示性。按我的理解,“亚财政"实质上是一套官僚体制的附加运行成本,而在这一点上,古今并无不同。
  •     读史以明今
  •     清代财政制度的潜规则,送礼、陋规等组整了一整套庞大的刮民亚财政体系~引用了大量的数字来说明历史,对鸦片战争的原因,有了新的认识~
  •     故事讲得好,读起来也轻松。道理很简单,几句话就讲得清楚,每个章节的故事都是在不断重复这些道理,加深你的感性认识,帮助你理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