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地球那一边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113158194
页数:256页

后记

“Chin up!”的informal是指“Don's stop trying to Succeed or be cheerful”,直译就是“不停止尝试成功或快乐”,有词典把它译成不要气馁、不要灰心——或许像“You can”一样口语化、情景化了的意思。    但我们倒更愿意用这个组合的本来意思:下巴朝上。    因为在奥地利、瑞士旅行,一路总是Chin up着。    ——这就是阿尔卑斯山效应:得时时抬起我们的下巴、昂起我们的头,看周遭的山原、林野、冰峰、草坡,甚至湖泊,那种高洁、浩渺也不得不让我们Chin up而看得远远的。这两个山国用阿尔卑斯山特有的恬淡、宁谧酿制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一离开这里、走进别的国家,哪怕再近如相邻的德国、意大利、法国,也会发现它们是如此不同。    而我们用Chin up更多地走进这两个山国的小城镇,甚至小到只是一个村子,如奥地利的奥本多夫、瑞士的Riehen之类,还是那样的不同,带着阿尔卑斯山赋予的印记。这正是我们想知道的:一国文化是不是只在博物馆里、民俗村里,是不是已经趋于矿化、近于化石了。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了植根于水村、山郭里的“酒旗风”——形形式式,美不胜收,它们才是这两个山国城市文化的“前店后厂”。在这里旅行,如果只在几个大城市里匆匆一瞥,那叫“橱窗旅游”,实在是枉费了这桌早已备齐的饕餮盛宴。    这大概也是我们久居大城市,郁于内心已久的小城情结时时发酵吧?即便身临阿尔卑斯山其境,也总不忘记去探寻清新如混沌初开的众多小城镇,近的、远的,大的、小的。特别是濒临两国之交的边陲,诸如奥地利与德国、奥地利与捷克、奥地利与斯洛文尼亚、奥地利与意大利,瑞士与德国、瑞士与意大利、瑞士与法国……有的完成了计划、有的则失之交臂,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会重拾这一次的失落,去探寻那些沉睡在我们计划里的村镇。    这就是写完《走在地球那一边(奥地利瑞士行脚)》时的感受:保持“Chin up”心态接着走下去,在地球那一边。

作者简介

《走在地球那一边:奥瑞行脚》仅凭一对老夫妇之力,每写一本都要花费几十天,比较全面地行走一国,深入实地走访、探寻,获得“这一国”“这一地”的第一目击与发现资料。由此写出的每一篇都带着那一国那一地的鲜明印记。五十篇相互衔接完整地刻画出“这一国”的自然人文风貌与行者的体验与思考。

书籍目录

小序 1.Wine is made from grapes Nate:奥地利历史沿革 Austria奥地利 2.一只蝌蚪(有关奥地利) Nate:奥地利之九州旅游 Salzbura萨尔茨堡 3.她!她? Nate:茜茜公主和《茜茜公主》 4.一城三座山 Nate:萨尔茨堡与《爵乐之声》 5.寻访萨城先人 Nate:两座墓地 6.莫扎特与卡拉扬 Note:奥地利音乐名人 7.水园、山园、乡园 Note: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8.小村奥本多夫 Note:《半安夜》的故事 9.小巷人家 Nate:萨尔茨堡城店招 10.也是一种生活 Note:奥地利环保 Linz林茨 11.仅仅127公里 Note:奥地利行政区划与上奥地利州 12.又见多瑙河 Note:多瑙河 13.躺在阿尔卑斯山怀里 Note:“三位一体”柱的来历 14.MINI真是“迷”你 Nate:林茨的曾经 15.小城Freistadt Nate:边境之地 16.从水边到云间 Note:阿尔卑斯山——欧洲屋脊 Graz格拉茨 17.从新城到老城 Note:莫扎特巧兜力 18.两个怪物 Note:艺术博物馆与穆尔岛 19.“皱纹”抑或“笑靥” Note:彼德麦式建筑风格 20.Berg与Burg Note:格拉茨:哈布斯堡家族王朝旧都 21.原来是一家 Note:从格拉茨到克拉根福的三条线路 22.素净也是美 Note:克拉根福的两座雕塑 23.坐在井圈上慢慢品吧 N0te:城堡山的碑铭 Viena维也纳 24.有这样一段行程 Note:世界遗产——塞梅宁铁路 25.一只“跳蚤”跳进了眼睛 Note:维也纳跳蚤市场 26.Katllenberg小路 Note:维也纳森林 27.借问酒家何处 Note:格林琴新酒酒庄镇 28.Baden,巴顿 Note:巴登维也纳 29.雨中、雨后 Note:贝多芬的维也纳情结 30.一个让人发懵的“M” Note:下奥地利州 31.红顶子、绿林子、花坡子 Note:玛丽亚·特瑞沙 32.维也纳“蒙那丽莎” Note:白水先生 Switerland瑞士 33.大屋顶的瑞士(有关瑞士) Note:瑞士地貌气候与民居屋顶形态 Luzern琉森 34.今天一日无语 Note:瑞士“永久同盟”和瑞士联邦 35.那个身中扎枪的狮子 Note:瑞士雇佣军 36.其实,还有一个 Note:琉森的重要景点 37.这一湖水 Note:四州湖 38.Luzem与Lausanne Note:琉森与洛桑 Lausanne洛桑 39.“薄酥”与“水世界” Note:占罗马时代的洛桑 40.“Geneve”何以成了“日内瓦” Note:卢梭——日内瓦 41.日内瓦,你只有一个喷泉? Note:大喷泉——日内瓦人的百年之功 42.孙悟空的本事——钻 Note:洛桑城建史上的里程碑——地铁M2 43.五月满城尚飞花 Note:独特的“更夫报时” Basel巴塞尔 44.Via Bern Note:伯尔尼老城雕塑 45.一城三国两车站 Note:巴塞尔周边国际游线 46.正月十五挂灯笼 Note:沙夫豪森:凸肚悬窗的露天博物馆 47.寻找苏黎世 Note:苏黎世 48.给巴塞尔一个橱窗 Note: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 49.到莱茵费尔登赶集去 Note:菜茵河 50.The keyor the end Note:奥地利、瑞士所住旅馆简介 后记 Chinup!

编辑推荐

《走在地球那一边:奥瑞行脚》更注重写独特的行程设计,独特的经历、遭遇、体验,独特的认识与发现,兼带有一国相关知识、城镇景观介绍以及旅行的一些技术性问题的说明。每一本书稿都没有把这一类资料写进正文,是考虑到这样做会使其故事性、文学性等可读性受到影响。独特行程、独家视角是《走在地球那一边:奥瑞行脚》的核心。

内容概要

魏国良、谭燕华,曾经的特级、高级教师,撰有《学校班级教育概论》、《现代语文学》等多本论著:而今的行脚之侣,携手行走海外,写出《你也可以》、《走在地球那一边》等多本旅行笔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好了,我们不想成为匆匆过客,还揣着几年前就拍过的照片离开这里。 当然,还是先爬MOnchsberg。它与萨尔茨赫河如影随形地绵延几公里,有时候山、河只一路之隔,河堤就是山路;有时候山一弯腰、河一欠身,留下一块让萨尔茨堡城日长夜大的襁褓;有时候“山不转水转”呀,到了城堡那一带,萨尔茨赫河没功夫卿卿我我下去,“挥手自兹去”,再也没有回来。 那么,我们从哪里开始登山之旅呢? 看见地图上M6nchsberg的半中腰有一条Altstadt—Garagen,就想从那里穿过去、在山的背面上山——面河的山麓,好像并没有路,是让紧贴山壁的屋宇遮掩住了?一钻进去,才发现它不仅仅是通道,还是画廊、橱窗,甚至一溜长廊的博物馆。 边走边看,在山的肚子里;边看边走,在萨尔茨堡的历史中。待到十几分钟走到“那一头”,竟是一个叫“洗马池”的地方,一群马在那池子里欢腾跳跃,溅得满池水花盛开。而头顶上就是陡直的山壁,隐隐约约似乎看见山顶上有一道栏杆。怎么上去呢? 这个问题还问得太早,因为我们很快发现,刚刚只是在山肚子里转了一个圈,并没有来到山的“那一边”,还在这一边,只是换了一个出口。看起来,这山打定主意要让我们老老实实走上去:想走捷径,没门。 跨过洗马池往西一路行去。左手是山、右手是河,好像带着孩子去郊游;一声不吭的是山,蹦蹦跳跳的是河,又像是走在行进的队列里。一直走过TMuullnersteg桥,才插上山坡,一条石阶引导着我们曲曲折折、重重叠叠不知道几折几重之后,才发现了一座“山门”截断了去路,猜想那就是上山的正道了。 果然是。从那石门洞里走进去,一座要塞呈现在眼前:不像山的那一端霍亨萨尔茨堡那种宫殿味十足的模样,人力砌筑的石堡“一簇”;它依山的起伏而横亘着一道蜿蜒的城墙,舒缓、从容,似乎是个演兵场,又像是个搬到了屋外的沙盘。林木不很浓密,视线在林间可以看得很远:左边的萨尔茨赫河、河边的萨尔茨堡城,像是在河上走、屋脊上行;右边一幅草毯悠闲地推展开去,田野、村落、马路……点缀其间。而前方,透过树叶那孤傲的城堡白石墙若隐若现——我们在前些年乘缆车上去过。 谁会想到,咫尺之间,这萨尔茨堡城把那么丰厚的野趣放在这里,等着我们来采摘。可如果就在山壁下的街巷里走,是怎么也不会想到世俗旁的陡壁上,我们竟可以扒在石栏上或坐在那儿悠悠地看那云起云落的——清雅就这样伴随着我们了。而且那教堂上的穹顶、塔楼上的尖顶,还有蹲在大户人家门楼上的雕塑,一点都不孤高、寂寥了,一探身就能摸着它们,给它们一个久违的叩问。好像隐隐约约还听见城堡山下那家面包房被山涧推动的木轮水车的吱吱咯咯声,连那好闻的香气都贴着山岩飘上来了。


 走在地球那一边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