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戏曲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
ISBN:9787508713663
作者:孙红侠
页数:187页

作者简介

《民间戏曲》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介绍了中国民间戏曲的有关内容,主要包括民间戏曲的历史发展、民间戏曲的重要种类、民间戏曲的演出习俗、民间戏曲与民俗活动等内容。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民间戏曲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劳动之音——民间戏曲的源头 第二节 杂剧和院本——民间戏曲的初级形态 第三节 宋元南戏——民间戏曲的成熟阶段 第四节 花部乱弹——民间戏曲的勃兴壮大第二章 民间戏曲的重要种类 第一节 秧歌戏 第二节 道情戏 第三节 花鼓戏 第四节 花灯戏 第五节 采茶戏 第六节 二人台与二人转 第七节 皮影戏 第八节 木偶戏 第三章 民间戏曲的演出习俗 第一节 戏神的崇拜 第二节 戏班的组成 第三节 演出的程序 第四节 戏班的班规 第五节 戏俗的解读第四章 民间戏曲与民俗活动 第一节 民间戏曲与岁时节日民俗  第二节 民间戏曲与民间宗教祭祀民俗 第三节 民间戏曲与人生仪礼民俗

编辑推荐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民间戏曲》是由孙红侠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戏曲简介,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中华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前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内容概要

孙红侠,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戏曲。在《中国戏剧》、《戏曲艺术》、《中国文化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文章及评论十余万字。曾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院科研之星奖、优秀博士毕业生奖。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前面提到了明代传奇的繁盛。传奇的繁盛是与一种声腔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这种声腔就是昆山腔。昆山腔产生于江苏昆山,产生的初期也是村坊俚曲和市井小调,后来有一个叫魏良辅的人对这种昆山的民间音乐进行了改造。改良之后的昆山腔形成了流丽悠远、清新绵长的独特风韵,被形象地称为“水磨调”。使用昆山腔表演的戏曲在明代是受到整个社会从上至下的喜欢爱好的,但是在文人不断的雅化之下,昆曲的剧本因为讲究用词和格律而变得越来越让普通的百姓难以读懂看懂,进入清代以后昆曲就因为失去了普通观众的原因而逐渐呈现衰落的趋势。 清代中叶,各种地方戏兴起,比起昆曲的“雅”来,这些地方戏显得杂乱而鄙俗,因而被文人鄙视地称为“花部”或者“乱弹”。这个称谓当然是很不科学的。花部的“花”是杂乱的意思,除了鄙视的含义以外,也是在形容这一时期的地方戏如雨后春笋一样的种类繁多。 花部戏曲和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戏曲开始的第一回合的较量是在清朝乾隆初年。江西境内的弋阳腔进入北京演出,为了适合北京观众的口味而改用北方的方言演唱,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声腔,这种新的声腔唱腔高亢挺拔,所以被称为“高腔”,又称“京腔”。京腔在北京的演出改变了昆曲在京城一花独秀的局面,人们争相观看,甚至最高统治者也喜欢上了它并将其引入宫廷表演。可以说,京腔与昆腔的第一个回合打了一个平手。 花、雅的第二次交锋也是在乾隆年间,这次是秦腔与京腔争胜。乾隆四十四年,即公元1779年,秦腔艺人魏长生进入北京演出。魏长生擅长演出《滚楼》等花旦的做工戏,魏改革旦角的头饰,使之更为美观,加之身段优美、表演细腻,让北京的观众大开眼界,一时间万人空巷前往看魏。朝廷见此不得不下诏禁止魏的演出,于是魏长生被迫离开京城前往苏州演出。不管怎样,魏长生进京的演出扩大了秦腔的影响。

图书封面


 民间戏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知识普及性质的书
  •     当当网的书,送到家门前,好。但是,书的数量和种类不如孔夫子旧书店多,请注意赶上去。
  •     泛泛的谈论民俗化的戏曲,浅显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