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不能忘记的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
ISBN:9787506311274
作者:张洁
页数:562页

作者简介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漫长的路
我的第一本书
拣麦穗
谁生活得更美好
爱,是不能忘记的
过不去的夏天
人妖之间
附录1:她捧出的是两颗纯洁的心
附录2:试谈《爱,是不能忘记的》的格调问题
附录3:“倘若真有所谓天国……”

内容概要

张洁(1937~)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生于北京,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好音乐和文艺。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翌年加入中国作协。1982年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
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只有一个太阳》,散文集《在那绿革地上》以及《张洁集》等。
张洁获意大利1989年度“玛拉帕尔帝”国际文学奖。她的《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全国第3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有一个青年》改编拍摄成电视剧播映,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爱,是不能忘记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那个时候张洁应该还年轻吧。岁月没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她可以梦想。于是,她说,爱可以这样,是如此难以忘记。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第一眼看这文章就喜欢上了,而且喜欢了很多很多年。 每次再看,依然会有相同感悟。后来才明白,我也可以如那位母亲一样。遥远的惦记一个人,而不去走近。回忆和他的点点滴滴。 在和他交错的时候,心悸动,手指尖冰凉。 我崇尚这种爱情。20年来,他和她一直彼此占有。灵魂上。哪怕隔着人群。谁能桎梏得住思想? 在岁月里,他们雕刻永恒。如同燃烧的星星,一路传着光芒过来,在经历了很多光年后,依旧可以看到他们灼灼闪耀,形成一片星光闪闪。后来,张洁成熟了。在<<无字>>里,我看到了她的深刻,还有无奈。她成长了, 可她依然会说,爱,是不能忘记的。这是一种自然的坚守。有些情愫是入骨入髓的,一直到七老八十,哪怕是七老八十。终究,凝重的才可以沉淀。沉淀后,才可以看到最后的清澈。如初见那般。这才是爱的归宿。
  •     爱情,有人把它当名利世界里的消费品,有人把它当作花花世界的调剂,有人把他当作庸俗世界的时尚之物,也有人把它当作平凡世界里的奢侈礼物。有人会说爱情是易碎的,劝君莫为其殚精竭虑,待若他时,不小心碰其置地,哗啦啦碎的同时是你的爱情你的心;有人会说爱情是个漩涡,劝君万分注意勿被卷入其中,不然连同你的生存、你的前途全都落花流水东去;有人说爱情是美,是神圣的纯洁,是甘霖,是清风,是世界之心的微语。还有一些人眼里,爱情因其宿命般的破灭而美。明明能触及,却不经意般擦肩而过;明明想看你,却低头似乎是看匆忙的脚步;明明想依偎着你,却孤单直到黎明;明明很想说爱你,却沉默不语……难道真是被说不出的魔力控制不能自已吗,抑或是被所谓道德的枷锁束缚?不,不是的。我愿意相信,信奉这样“精神爱情”观的人,是追求美的人,也是追求美的破灭的人。张洁,或是说其笔下的钟雨,便是这种怕圆满、怕完美的人吧。圆满、完美,看上去很美,可盛极而衰、月圆而缺的真理却是实在。人生因什么而美?是无限性,概是可能性,是缺席,是想象罢!惟其不完满而有所期,不知情而能得其妙,不在场而能臆想其种种,不如意而能激情意于壮怀。若知自己已站在生命的顶峰,未来生活是既定的下坡与单调,那将是多么的可悲!这悲意,如同被告知月亮上有的只是诸如氦3类的化土元素,而非多情的嫦娥、雪白的玉兔一样,诗意被活生生的剥夺,生命也如无生气的塑料花。也许,有些人注定爱漂泊胜于定居,爱沉浮胜于安逸,在那样的情境下,他们的生命力愈得到张扬,如喷薄于晦涩阴暝之天空的朝阳,不把自己燃烧至极不痛快。他们喜欢站在翻江倒海的岸边,对着黑云压城的天空充满喜悦与激动的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痛苦让他们清醒,悲伤使他们存在。过眼云烟般的快乐他们不相信,因为快乐如潮水,来之愈急,退之愈快;海市蜃楼般的圆满他们不相信,因为圆满如满月,再多一点只会越来越衰颓。钟雨也许不明白她在做什么,张洁也许也不明白她在写什么,不过她们的确造就了这个让很多人感慨万分的爱情。许多人崇敬这种爱情,精神的爱情。认为它是“真正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张洁也许是凸显爱情在道德、制度下的受缚以及追求自主的愿望,我倒看到钟雨如经营艺术般恪守自己的爱情信念。在那个单调的年代,艺术与美多么的贫乏,能自己创造一种独特的爱情,尽管吃尽苦头,然而生命是得到升华的吧!童话故事为什么大多在公主和王子历经磨难终于喜结连理后就戛然而止了呢?因为作者也没法想象他们为“油和米”争吵而破坏了“你和我”之间的美时的情景吧!——钟雨能天天在恋人身边忙着家务,拖儿带女。——钟雨抱着契诃夫的书、思念与他的恋人短短相聚的情境而慢慢走向天国,走向她美的圆满。
  •     知道有多久没有看种有些“左”的文章了。曾经是个彻头彻尾的左派。。。喜欢鲁迅和萧红,喜欢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和《巨人三传》,喜欢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相信为了追求精神的完美,所承受的肉体的痛苦会带来升华。。。。相信忍受寂寞会带来精神的洁净。。。。很久没有接触这一类型的文章和作品了。。。。我不再尖锐和极端。变成了一个温暖,琐碎的小妇人。突然在网上看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让我突然再次看到这样极端的纯洁。。。为了一种精神上的爱恋--------类似信仰----------而痛苦,压抑,承受。。。。我却突然产生一种想法,其实,在他们的意识里,这种痛苦,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他们喜欢甚至热爱这样的感觉,他们喜欢甚至热爱这种坚守,他们为此产生了崇高感,这种崇高感,支持了他们一生。精神洁癖。这个词,看似轻松,其实很累。至刚易折。也许,钟雨同志遇到了那个人,完全成为她的精神领袖,知己。。。她为他的魅力深深折服时,心里再有没有空余装下别的人。。。虽然他们痛苦,但是,他们也获得了最纯洁最完满的爱情。。。。虽然他们一生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也不到24小时,最亲密的肉体接触,也不过握手。。。但是他们的灵魂,却在时刻注意着对方。。。这是一种现代人无法体会的境界。。。。他们看似寂寞。。。却找到灵魂最深处的知己。。。。但是,感动之余,我想说,让洁癖和宽容各占精神的两面吧。。。。在我们追求精神的美好的同时,也追求肉体的安逸。。。。达到最恰到好处的平衡。。。。,我很想说,其实精神恋爱和婚姻一点也不矛盾。。。。你可以看一个人的作品,然后爱上他,不管男女,老幼,冲破了时间和性别的界限,这种爱是博大的,发散的,可以深藏在心里,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你和一个合适的可爱的人结婚,享受婚姻生活带来的一切欢乐和情趣。。。。。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小说的叙述方式像写一篇议论文一样,基本没有所谓的情节故事,但是其中蕴含的哲理性的东西却是深刻的,或许像它这样观念的人在我们现代是会有一部分,但是就算是现在也只会是一小部分,大多数人还是会在自己不明白到底想要什么的时候,走上一条自己以后后悔的道路。
  •     今夜在拉斯维加斯难免,一整夜可以不睡,因为我相信这里的感情都是最真实的,能理解为什么语言就是拴住一个人心的根本,如果有一天我斗胆告诉我心动的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希望他会明白我,也会为我多走出一步。
  •     类似散文,写的有些隐晦,自己已逝母亲生前的爱情秘密
  •     那个时代的纯真爱情,最喜欢的张洁的小说,比《无字》正能量得多,这部小说能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而《无字》只能让人感觉到人生的沉重和人性的扭曲。
  •     爱情还真是伟大,足以让人痴傻。
  •     要是你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我看你就是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地嫁出去要好得多。 可是生在这个人言可畏的世界,想要做到谈了容易。
  •     哈哈哈,此书前半段有点意思。大龄文艺单身女青年的婚姻问题在哪个时代都是个问题呀。不赞同“妈妈”的痴情,但赞同她对女儿婚姻所持的观点。
  •      就把执念守的顽固,走过凡尘这一遭。满心的爱情,满身的孤寂。她在灵魂深处守望,守望是苦楚,但守望的是幸福。
  •     很想进一步了解下当年为何这样的文章引起广泛的讨论
  •     爱是一种疾痛,这点Amos Oz也很清楚。进化是很痛的,我们甚至连呼唤都不敢,再美再动人也不愿重复它。
  •     第三次阅读了,每次都泪流满面,向往这样纯洁美好的精神之恋
  •     “她说过,要是她不崇拜那个人,那爱情准连一天也维持不了。”170122
  •     我们为什么不去互相等待那个呼唤自己的灵魂呢?
  •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     …… 不错……
  •     爱是不能轻易被忘记的,这是对于那些有了所爱的人来说,对于未曾找到爱情的我们,爱是值得我们为之坚持的,直到我们相遇的那一天
  •     天哪!简直是大龄未嫁女青年在摇旗呐喊,热血沸腾激情澎湃般的治愈。BTW,里面从女儿的视角去窥视妈妈的青春、爱恋,莫名泪目,我也曾抚摸着妈妈生前的笔记本,记录不多,每一篇、每一缕思绪才那么珍贵。她是可怜、可爱的。
  •     豆蔻的懵懂,弱冠的悸动,青春的奔放,而立的克制等等..即便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落寞,还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的悲痛,终究是尘归尘土归土,一人待一人!
  •     其实不太喜欢这种把爱情写的贞烈无法撼动的书,因为我并非从一而终之人,自然难以理解放在真空中永不过期的爱情。
  •     这准确清晰的脉络和描写,让我想起“阅读与理解”,不知道是好是坏?
  •     唉 还是差了很多
  •     我想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想到我们当中有人多半不会这样去爱,而且也没有人会照这个样子爱我的时候,我便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怅惆。
  •     痛苦的理想主义者
  •     2016年10月27日,kindle。只看了《爱,是不能忘记的》这一篇。很短,但很有能量。
  •     羡慕这种投入
  •     给了我一些灵感,人生在世的灵感,以及一些创作的灵感
  •     有些爱如过眼云烟,有些爱却深入灵魂,永远无法忘记!第一次读是在大一的时候,四年过去了,脑海里只有男女主人公一前一后散步的情形,那若即若离、两颗年轻的炽热的心,弥漫在那条小路上。。
  •     工作空隙读完了,对于今年已27高龄未婚女来说别有番意义,感动作者母亲的爱,但那对我来说过于悲剧(对于现在来说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我不愿在我身上发生,就像作者说到了共产主义,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吗?有解脱这悲哀的办法么?也许会发生,是否能解脱也说不准,每个时代都有包袱。只希望这么美好的爱情有个美好的结局。
  •     切不可忽略世界上任何一个最不起眼的小角落,谁知道呢?那些意想不到的小角落会沉默地缄藏着多少隐秘的痛苦和欢乐
  •     相比文章本身,更爱这个名字,如果说“最疼我”那篇是超出想象,这篇则是没有预想中的好
  •       我真想大声疾呼地说:“别管人家的闲事吧,让我们耐心地等待着,等着那呼唤我们的人,即使等不到也不要糊里糊涂地结婚!不要担心这么一来独身生活会成为一种可怕的灾难。要知道,这兴许正是社会生活在文化、教养、趣味……等等方面进化的一种表现!”
  •     很小的时候在爸妈的书上读到此文,没想到竟然还都记得。二十六岁的我没想到复习一遍又是一番新的感受……怪不得爸妈不催我婚,想来一篇短文就能说明的道理大多数愚人也是不理解的吧。
  •     只读了单篇
  •     现代女性缺失的品质在文中可以感受到,读完真的就是知道自己的选择。
  •     老师又从我思想的反面解读了作品。他说,作者提倡的这种等待的爱情观是幼稚的,单纯的。一直以为老干部与母亲两情相悦刻骨铭心。可是今天的课上交流,却逐渐趋向他们的感情更多的是母亲的一厢情愿和幻想。还是太年轻,思考的总是太片面。开发思路,慢慢来吧。
  •     WJ老师说“爱是克制”,这是与当下爱情观完全不同的。于是很感兴趣找出来看,两个相爱的人为了他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远远相望。不难理解,很难做到,纯爱。(关于大龄剩女问题,她妈妈说不要着急,“人在年轻的时候,并不一定了解自己追求的、需要的是什么,甚至别人的起哄也会促成一桩婚姻。等到你再长大一些、更成熟一些的时候,你才会明白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可那时,你已经干了许多悔恨得让你感到锥心的蠢事。”爱,是可以等待的。
  •     偶然读到,被文中的浪漫气息俘获,也被特别的故事吸引。我在想,这或许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我时常眉头紧锁,像一个经历过什么的人似的,然而这世上一切具体的东西都无法让我真正地陷入悲伤,真正困扰我的,是那些无休止的对于抽象的思索,我爱你,你也爱我,为什么我们却连相互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一个?
  •     第一次读,高中,觉得这是一篇感人至深 爱而不得的爱情故事,大为惊叹!第二次读,大一,从女性作家爱情观角度来解读,觉得这是一篇有关于爱与命运的故事。第三次读,大二,有了一些巧妙的人生感悟,从女性自我意识文学角度解读,觉得这是一篇符合男性话语的男性对女性内化的单相思的故事。引用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我爱你与你无关”,女性的爱,大多数是爱上一类人,只不过遇到的他恰好符合自己的期待,其实很多情况,并不是非他不可。
  •     有的人从不曾在一起,却在心里爱了一辈子
  •     这本书好难找,在网上搜来看了几篇~惊讶于文字竟能够传达如此的深情
  •     即使独身主义在现在还只是一种新趋势,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成为一种潮流。当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意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众人的目光时。
  •     “人在年轻的时候,并不一定了解自己追求的、需要的是什么,甚至别人的起哄也会促成一桩婚姻。等到你再长大一些、更成熟一些的时候,你才会明白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可那时,你已经干了许多悔恨得让你感到锥心的蠢事。你巴不得付出任何代价,只求重新生活一遍才好,那你就会变得比较聪明了。人说‘知足者常乐’,我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快乐。”说着,她自嘲地笑笑, “我只能是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 虽然她生得并不漂亮,可是优雅、淡泊,像一幅淡墨的山水画。文章写得也比较美,和她很熟悉的一位作家喜欢开这样的玩笑:“光看你的作品,人家就会爱上你的!” 经过久久的思索,我终于明白,我手里捧着的,并不是没有生命、没有血肉的文字,而是一颗灼人的、充满了爱情和痛苦的心,我还看见那颗心怎样在这爱情和痛苦里挣扎、熬煎。
  •     对于爱情的想法引人深思,不过由于时代(文革)原因,母亲的爱情观虽然充满理想主义却又悲观,她的感情也受到了极大的压抑,同时也使女儿产生了对于爱情徘徊悲观的想法。书中也有提到兴许以后的社会随着人文的进步不再会有爱情和婚姻分离的现象,使小说有了退路,不再那么绝对,不然我总是想反驳她们的悲观的爱情观。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年代,能够拥有具备爱情的婚姻。
  •     精神恋爱是很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甜蜜
  •     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人持有的理想化的爱情观。相比之下,当今时代的男女思考爱情更加理智和现实。
  •     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最符合道德的
  •     这部小说也像同时代典型的小说的风格,行文散,好像也缺乏戏剧性的冲突,乍一看仿佛更像一篇散文或者回忆录。但是就是这样,让年轻无知的我,觉得“人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而且爱情不一定发生在俊男美女之间,爱情的甘辛是世人共尝
  •     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风格挺像的。
  •     这些看似隐秘在内心里的句子,因为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变得有一些微妙,以及突破层层阻力的呐喊心声。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