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的纸牌屋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508650867
作者:[美]马克·列伊博维奇
页数:293页

作者简介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畅销书榜第一名
揭开影响华盛顿政治圈的隐秘力量与规则
一部鲜活地描述真实华盛顿、现实纸牌屋的佳作,不容错过
蒂姆•拉赛特死了。
整个华盛顿活了。
华盛顿的任何葬礼都是极好的人脉市场,大死小亡,一票难求。有权势的追悼者从肯尼迪中心的红地毯上蜂拥下来,分发名片,互相交流。这些葬礼成了关系到权力、资本、媒体和虚荣心的有趣而忙碌的日子……
现实比小说更残酷。
真实的华盛顿到底什么样?为什么每个想改变它的人,最终会被它改变?《纽约时报周刊》首席记者马克•列伊博维奇,描述了一个真实的华盛顿,一个现实版的纸牌屋。
这本辛辣喜剧大揭华府之短,令各路官僚尝到切肤之痛。在这本新书里,列伊博维奇犀利地揭示了影响华盛顿政治圈背后的媒体力量和规则,展现了一个全所未有的华盛顿,一个人们从来不了解的真实的华盛顿:媒体和说客操纵着华盛顿这座城,每一个见光的消息与见不得光的交易纠缠不清;光荣与梦想的背后,趋炎附势、虚情假意、尔虞我诈、表里不一上演得淋漓尽致。透过他的眼睛,我们发现那些现在致力于改变华盛顿潜规则的人,最后不知不觉地被华盛顿同化了,包括美国总统。
这本书尚在写作之际,就引起了无数关注。每个人奔走相告且互相打听,嗨,你知道马克有本新书吗?你知道书里面写了谁吗?……每个人都希望马克•列伊博维奇不要在书里提到自己的名字,但如果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他们又会大失所望甚至大发雷霆,因为那意味着,在这座城里,你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卒。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天堂候播厅 11
第二章 阿谀奉承之城 21
第三章 我们这个时代的三位参议员 44
第四章 金钱与权力的扈从 61
第五章 打入内部 75
第六章 “感谢你的服务” 86
第七章 权力的陷阱 107
第八章 如此运作 118
第九章 表演艺术 157
第十章 安静车厢里的混乱 174
第十一章 总统大选:又是这部电影 184
第十二章 总统大选:伤心、困惑 211
第十三章 总统大选:愚蠢的行为、波旁巧克力糖、精彩的废墟 230
第十四章 最后的派对 248
尾声 257
致谢 263

内容概要

马克•列伊博维奇(Mark Leibovich)是《纽约时报周刊》杂志驻华盛顿特区的首席记者,是华盛顿这个圈子里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人之一。在2011年,他凭借“政客麦克艾伦”的故事和华盛顿媒体文化的变迁获得国家杂志奖。他还在《华盛顿邮报》、《圣何塞水星报》、波士顿凤凰传媒工作过。


 真实世界的纸牌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对于那些想在全美范围内寻求自我价值、个人再造、出人头地的人而言,华盛顿是全美最受欢迎的三个城市之一。不管他们曾有过怎样的经历,或者说正是因为他们曾有过那样的经历,他们工作起来才非常投入。通常情况下,大家都在玩儿命地干。对我而言,这才是华盛顿故事里最精彩的一幕——无论现在还是过去——欲壑难填的人性需求,给我们带来无穷尽的烦恼。”作者的工作,决定了他要经常经历或了解许多普通百姓无法接触的政治、人物,他用他独到的眼界和洞察力给我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城市,和城市中努力生活着的人们。就如作者说的,他的工作不仅让他在隔着玻璃观察外界时有个好位置,还让他有机会跑到玻璃外面,近距离审视一切重要的和可笑的人与事。过去的日子里,作者有机会和几百位政治人物接触,报道他们,还有了和他们长时间相处的机会。他们可能会发生一些搞笑的事情,可是却也是真实的事情。在这本书中,他讲了美国的参议员,讲了总统大选,用幽默的口吻将政治变得轻松和活跃,有的人物甚至有些滑稽。华盛顿不断吸引着那些有野心的人,人们在这座城市打拼,表演,有可笑和可悲的地方。可他依然是吸引人的。看过几集《纸牌屋》,在想美国政治是否真的如此风云变幻,大家都那么情商高。看了作者的这本书才了解到,情商不高的人在美国似乎没办法从政的,那好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各路人马展现自己的实力,自己的特色,让民众看到他们的亮点,使他们的表现获得认同。在美国这个国家,政治中不仅带有竞争的激烈气味,还带有表演的滑稽与轻松氛围。人们享受着这种氛围,同时也被这种氛围感染着。这样的生活未尝不是好的,人生本来如戏,在能折腾的时候折腾一把,也不枉自己年轻过。与其觉得这些政治人物可笑,我更觉得他们更值得我们尊敬。真真假假,到底谁能辨别出来,当事人可能都不知晓。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容易,每个人都在探索之中。有人说他们是在表演,我觉得那也是真实的他们。真实的人才会有喜有怒,有哭有笑。真实的华盛顿到底什么样?为什么每个想改变它的人,最终会被它改变?《纽约时报周刊》首席记者马克·列伊博维奇,描述了一个真实的华盛顿,一个现实版的纸牌屋。
  •     “拉瑟特死了,整个华盛顿都活了。”最开始读到这句话,我颇有不解,作为“市长”(最有权威的人,并非州长)的拉瑟特去世了,华盛顿为何因此“欢腾”呢?原来,在拉瑟特的葬礼上演了新的权力角逐。罗伯特·吉布斯、戴维·阿克塞尔罗德、乔·斯卡、米卡·布热津斯基、克林顿夫妇道格·班德……两千多名位高权重的幸运来宾在葬礼上既激动又不能表现过头——毕竟这是拉瑟特的的葬礼。另一方面,作为“市长”的拉瑟特死了,权势名单的第一位空了出来,名流们都削尖了脑袋向上挤:《华盛顿大事记》的迈克·艾伦、接替拉瑟特担任《与新闻界对话》节目主持人的戴维·格雷戈里、拉瑟特的儿子卢克……很多人想取代拉瑟特,登上权势排行榜的巅峰。作者马克·列伊波维奇将本书分为14章,每章又分类刻画人物,有详有略,且幽默风趣又一针见血,以巅峰人物拉瑟特的葬礼开篇,以小见大,揭露了整个华盛顿的“规则”。没有真正的友情,名流们结交权贵只是为了吹嘘提高知名度,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当然,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不只是拉瑟特,任何金字塔尖端的权贵召开的排队都将是名流们扩大交际的绝佳场所,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人们才能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上《与新闻界对话》节目获得大家认可,正式成为“俱乐部”的一员。并且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赚更多钱。(美国的两党竞争很激烈,对于影响力很大的人,两党竞先投资,仅仅为了让该人物不为对手服务。因此有影响力的人物只需在家里坐着,便可以每月获得不菲的收入。)华盛顿的肮脏众所周知,“俱乐部”以外的人(没有上过《与新闻界对话》的人)做梦都想改变华盛顿的“规则”,但最终都被规则改变了。奥巴马其中的激进派,他极力反对游说业,并扬言要彻底消灭这一阶层。但不得不承认,没有游说,他又如何得到选票,如何得到投资呢?游说业在华盛顿臭名昭著,但从事游说工作的人只需要把游说改称为“战略传播”或者“战略公关”,便得以继续游说。无数的人又成为了金钱与权势的扈从。在本书中的美国,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都市霓虹灯闪烁、性观念开放、消费欲望极强的国家,而是充满尔虞我诈,每个人都渴望权势与金钱的角逐场,读完本书,你能了解到光彩民主制度下美国资本的腐朽。
  •     文/何德恺在之前,一直都深信西方国家的政治是较为清明的,因为执政方式和理念不同,取得的成效也有所不同。和某大国不同,形成了一种政治上的垄断,也导致了国内官僚主义膨胀,各种政治上的弊端也昭然若揭。相对于一个政党,两党制在吏治方面其实还是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的,相互监督甚至相互揭发检举,所以相较而言会清明稍许。既然说到意识形态,那就离题的说一下我对某大国文化控制上的些许意见。早在三四年前,小说上来说,符合小姑娘们看的故事无非就是高中生的情啊爱啊的,当然我个人是不提倡小孩子情啊爱啊的,但是肯定也不反对。多美的事儿呀,十七八岁的年纪,荷尔蒙分泌得那么充分,不对异性表达一下爱慕之情多遗憾呀!更何况有次坐公交的时候,看到穿着某小学校服的两个小娃娃在公车上公开么么哒。可是某大国说,小说故事里中学生不能出现谈恋爱的情节。我刚刚大学毕业,大学期间我同宿舍一哥们儿一年完成了二十人斩。有次周末晚上和朋友喝酒回来晚了,准备去学校附近的酒店宾馆招待所随便找个地儿睡一晚,可是尼玛我整整找了六家,才终于找到一个双人间,由此可见大学生已经是周围酒店宾馆招待所老板的摇钱树了,啪啪啪在大学生中那不就是家常便饭嘛。可是某大国说,大学期间不能出现性方面的描写。掩耳盗铃至此,我只能说,我也是醉了……当然这只是某大国在文化控制上的冰山一角,你写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来,那肯定就和谐啊,肯定得X国梦啊!鬼神类,妖魔类,鬼怪类,那您就别想了。我一直想着高中政治书上是这么说的,要积极构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要雅俗共赏,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是现在只开了一朵花,只鸣了一家。以上全是题外话,写这么些也够了,太多吐槽的话,和谐事小,破坏安定事大。我还想活到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那天呢。回到正题。《真实世界的纸牌屋》是我第一次接触西方国家关于权利关于政治角逐的书籍,而且是一本纪实类的书籍。在这之前,我一直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圈感到好奇的,也自我觉得他们一定存在他们显著的优势。看完这本书之后,看法开始有了些微的改变。可能与自己工作有关,接触的人,少不了“铁饭碗”们。溜须拍马,构建势力范围,结党营私,阿谀奉承,两面派,冷酷无情,笑面虎这些词来形容那些看似光鲜亮丽高高在上的华盛顿原居民们毫不过分。作者手法巧妙。从一场葬礼开始,开始介绍华盛顿的各色人物,嬉笑怒骂,各色人物开始在读者的脑中成形,虽然大多数的政客们作为外国人,我们并不熟悉,有很大一部分人在看完全书的时候甚至都记不清名字,但是那一张张嘴脸还是在脑中挥之不去。作者作为一名记者,在与这些政治大鳄多方接触的过程中,必然是走出了那个隔着空气的玻璃窗的。对这些暗涌的角逐力量也领略一二,所以对华盛顿这座充斥着金钱与政治的城市想必也是有一番感触的,敬重但是又对这座城市的规则鄙视,深爱但是又对这里人们的嘴脸感到厌恶。这本书无意算得上一本好书,至少向大家展示了一场完美的美国式政客们的登场show,让我们对这个超级大国的政客们有了一个基础而全面的了解。但是我同样也很好奇,如果此类书籍在某大国,是不是还有出版面市的可能呢?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现实真的比电影更精彩啊
  •     好书,长评稍后奉上
  •     华盛顿政治圈的记录片,记录了华盛顿政治与媒体的运作方式与规则,相比岗位职责,政治人更关心如何为自己赚取利益,政治被货币化,他们趋炎附势,渴望成为明星,成为别人眼中的大人物,就连葬礼都沦为拓展社交的重要场所。在这座城,试图改变规则的人最后都会不知不觉被同化,即使是美国总统。
  •     主要是从政治媒体的角度把华盛顿政客生态圈(主要是国会议员、高级行政官员和游说行业)之间的暧昧关系,以及媒体行业自身的明星成员对权力既谄媚又傲慢的投机态度进行了刻画与讽刺。问题在于:动动笔就把西方国家批判一番、搞个大新闻,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那么批判者能否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或者退而求其次的改良方法呢?恐怕这是一个更为艰难的任务。说到底,美国体制或许是基于资本主义和人性(同时考虑到美国一些特有的民族性——但这一点并不重要)的最不坏的体制。
  •     我喜欢英文版的简介:「人人都恨华盛顿,那里是大政治、大金钱、大媒体、大虚荣的连接点;华盛顿没有民主党或者共和党,全是百万富翁!」在列伊博维奇2013年出版的这本书里,他写了华盛顿的政客、媒体人、说客们的运行规则,社交是核心,利益是驱动。即使作者出于讽刺的角度,难免会写的有些过分,我还是愿意相信这本书比电视节目更接近华盛顿的本质,因为这就是世界运转的规律。普通美国人或许厌恶了这些,他们迫切推出特朗普来改变;我并不反感、也不认为这个体系是罪恶的,它由聪明人的妥协自发形成,并且不以暴力作为手段。两个多月后,第45任美国总统将被选出,我像八年前支持奥巴马一样希望特朗普可以入主白宫,和旧时代说再见。2016年8月读,「得到」APP版。
  •     以为平装的纸质会比较差一点,不过惊喜地发现很不错。是看完了电纸书买纸质做收藏,所以还没有仔细翻看。封面有点吓人,但是作者写的很欢快,译者翻译的很好,所以读起来很有意思。
  •     解读版,政客,媒体,说客这三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流合污。
  •     葬礼上的热闹,堪比总统竞选
  •     看不懂,因为对外国人名一直记不住,然后里面的文字又大部分是我不知道的名词,所以看了两页就没看了。。
  •     封面设计太糟糕
  •     从小就对政治没有太大兴趣,长大后越觉得政治其实是一种游戏,喜欢的人在其中自得其乐,不喜欢的人会像我这样敬而远之。这本书的英文名应该是This town,作者介绍华盛顿城中的这些政治人物的种种,将各个事件一层层剥开,让我们直视其中的内核,权利与金钱。在权利和金钱的面前,不停的上演着一出出闹剧。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爆炸,现在的事情会以超级的速度曝光,几何指数的被人知晓,因此形成了政客与媒体的特殊关系。政客期望自己能在媒体上多出现,同时不希望媒体发掘自己的错误;媒体希望能够从政客那里取得一切能够让大众关注的新闻。每一个怀有梦想到这座城的人,都会逐渐被他同化。书中的事件很好理解,比起纸牌屋电视剧中要看得更明白,但是人物繁多,对美国政治了解较少,读起来有点吃力,不过确实是反映美国近年中政治状态的好书
  •     傲骨贤妻+纸牌屋+新闻编辑室的即视感。果然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开始看起来有点累,后来才知道作者是出名的散文作者就立刻get到看点。
  •     后半段略重复,我是指纬度上。但整本书还是亮闪闪的色彩,反正就是一场游戏,每个粉墨出场的忍大多都有个人的私欲,什么爱国心,理想主义和主仆关系,扯。
  •     真正真实的纸牌屋
  •     生动的故事,鲜活的语言(包括翻译),但其实并无猛料
  •     好看
  •     每一项伟大的事业,刚开始的时候是运动,接下来变成生意,最后皆会堕落成不法勾当。看看奥巴马团队08年的时候有如摇滚明星,最后也是深陷华盛顿游戏不能自拔,人类,都是套路…政治名利场是浓缩的罐头汤
  •     阅读小组
  •     庞大繁琐的社会现象,圈子内的独特处世之道~
  •     (浙江文化通)在我看来,这本书可不是一本批判性很强的作品,声色犬马、流光溢彩的上流社会生活,还有多少显得阴暗的旋转门文化是华盛顿的一个侧面,这和美国高度理性化的政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但两者都是真实的美国。
  •     看奧巴馬怎麼開掉麥卡里斯特爾,又怎麼藉「滾石事件」的東風污衊他的,就知道總統的為人了。作者對奧巴馬及其班子的諷刺刀刀見血。
  •     美国的政治,满是金钱谎言的味道,但其中也隐藏着每一个角色打鸡血式的奋斗与表演
  •     翻译实在太烂了,建议再多做点功课
  •     浅薄
  •     e 兴趣
  •     得到
  •     我发现亚马逊书评极好的书,多数不靠谱,再加上这本
  •     封面有点吓人
  •     看了纸牌屋美剧再去看这本书觉得一毛一样,果然在美国情商高的才能从政。。。打破了奥巴马给我的好印象,不过想想也觉得是这个道理
  •     看的实在是累,苦不堪言。作者从头到尾就在炫耀他认识这个,他认识那个,说到底都是点破事儿,全文既没有逻辑,也没有内容,行文生涩,做作而又乏味。
  •     很棒的书,让人了解到真实的政治未必有《纸牌屋》里那么血腥,但一定会更肮脏。
  •     这个书名跟原作书名以及内容非常不相配,这是本小圈子内部人士的自嘲录。凡是上了克林顿夫妻黑名单的人都相当于死了,所以泰迪 肯尼迪立马得脑癌挂了,哈哈哈哈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