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驴找马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5
ISBN:9787801457738
作者:徐小平
页数:293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中以我与学生间的40封通信的形式,解决了现代年轻人碰到的6大问题:考研、出国、就业何去何从;金钱、爱情、代沟谁是谁非?所有的问题最终都归结到人生的问题,希望通过这些故事,照亮所有人的前程。

书籍目录

编前编:送邮件的徐小平
上网,点亮你人生的灯光
第一编:邮箱里的思想批判
1 思想敌杀死
2 大学生就业神经紊乱症
3 忧郁症的语言疗法
4 “考研集体无意识”及其语义学病源
5 论“人材价值不平均率”
第二编 邮箱里的成功定律
1 学历的“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
2 语言学生留学、考研、就业辩证法
3 徐氏人生咨询公式
4 职高的未来是高职
5 而重复,则创造了成功的人
6 咬定青山不放松
7 选择“不选择”,人生没选择
8 人生设计的个性化原则
第三编 邮箱里的奋斗智慧
……
第四编 邮箱里的人生选择
……
第五编 邮箱里的命题留学
……
编外编 信封里的俞敏洪
……

内容概要

徐小平: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新东方创始人之一,著名出国留学专家、签证咨询专家,人生职业规划咨询大师。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北京大学;1987年赴美留学,后定居加拿大;1995年回国,与俞敏洪、王强三人共同创建新东方,主持出国咨询处。著有《美国签证哲学》、《美国留学天问》、《图穷对话录》、《黄金是怎样炼成的》、《骑驴找马》,主持并编纂流传甚广的《新东方精神》一书。今年2月,入选2004福布斯中国名人榜。


 骑驴找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我必须写,我内心有一种东西在驱使我写下去。——徐小平我先表述一下我的个人观点,这本书水平较低,不适合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的人阅读。对于优秀的作品我想我是不可以妄加评论的,我怕亵渎。可是对于差的东西我想我是有那么一点资格说两句的,以告后来人,以防别人受骗。这本书是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个老师推荐的,他教的是《品牌传播学》,搞营销的,说白了。我对这个老师充满了敬意对本书的作者徐小平也没有什么恶意,你看看,我甚至引用了你在本书中说的一句话。我老师貌似说过他很欣赏两个人,一个是郎咸平,另外一个就是徐小平(无责任说话,没有求证,只是记得)。当然郎咸平是不用说的,人家能够证明自己的东西太多了,而且人家也的确是太nb了。徐小平嘛,不说什么。我只是拿这本书说事。我衷心的劝说想读这本书的读者断了念想。这本书之差,让我本来可以不写什么东西,可是还是开头的那句话,我必须写,我内心有一种东西在驱使我写下去。说它不好,你必须拿出理由来啊!作为一本骗钱的书,具备了许多骗钱的优点,首当其冲的就是把出路描绘的前景似锦,文字中充斥着很多华而不实的语句,我听来倒像是农村摆地摊的卖衣服的大娘,在你穿上一件极其难看的东西时候她大声夸赞你:“恩恩,太好看啦!再适合你不过了!你真是像仙女一般!”听起来蔘的难受。关于人应该怎么做,他倒是炒了一些别人的冷饭,对于人生的前途问题,他指出了很多错误,其实这些错误一般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必拿他的稍加修改的词语来糊弄人,卡耐基人性什么的说的已经很明白了,不需要再炒几遍,很冷,很难吃。随便编一点书信类的东西就能赚钱了,你以为你是傅雷么。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迷途无知,那他可以求助与别人的经验,也可以求助与这本书,但别轻易相信这本书,你知道的,新东方的人上课的时候就是像传销一样,把你带进一个很热烈的气氛中去,让你被洗脑般的上完课,你上课完了很久以后,你就发现,他嘴上说的绚丽无比,最终你貌似也没有得到什么。徐小平在回信的时候,总是加上一句“祝贺你”,假如成功真的跟他说的那样简易,那我就去给他擦一辈子皮鞋。他的观点我是赞成的,我得承认。可是我想表达的是他的观点都是一些比较废的废话。不需要花钱花时间再买一次冷饭,并且是让你感到不舒服的赞美冷饭。这样子太无谓了。知识是很重要的(当然经验一样重要),如果你觉得大脑缺乏养料,那你去读读经典名著吧,不必在这书上耗费自己的生命。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去就业吧。只是这样。我反对他凭着他不够优秀的文字功底和文字驾驭能力来赚钱。一个人指导别人很好,可是你拿着仅有的一点资本来赚钱,那你就不要怨我黑这本书了。怪就怪你的文字能力太差,又过于煽动了,这可不是搞传销哦!要是很多迷茫的人被他写的并不优秀的回信而改变了一生的话,我的确为那人感到悲哀,人需要的不仅仅是指导,而且还要有自己一点点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我看这本书很多三十多岁的人尚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我一阵抽搐,假如这些信是真的,那你都三十多岁了还不知道怎么办的人,你的确适合给他写信,你的水平的确是飞机上挂暖瓶——水平高啊,那你一定也适合读读人文类社科类书籍,《故事会》《知音》,当然这些信要是假的,我就不说啥了。思想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然有人这么疯狂的对他着迷(这是他在书中说的,不是我说的)就得承受有人黑。观点自由,对我观点不同意可以自由发表,欢迎发表。对了,还有,在此书中他提到了很多次他的另外一本书《图穷对话录》,他说很多人看了此书以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热泪盈眶,反复诵读,我个人是没有兴趣看了,想看的读者请看看豆友的评论http://book.douban.com/review/1406689/
  •       这本书花了我一周的业余时间阅读,也是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的。工作之后,一心想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做出点什么,考虑更近的是要在这几年有较好的计划,让自己的境界提升些,毫不避讳的说,我看书就是带着功利的眼光进行筛选——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认真研究,花时间几遍的阅读思考,如果是一本书是关于其他方面的就直接pass。自己一直经历着思想上的剧烈挣扎,这种状态在遇到许知远和他的那本著名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之后更加难以平静。我看过前言之后甚至不敢继续往下看,我担心自己会像他一样受到心灵的煎熬,更害怕难以入睡带给自己的失眠。我不知道这段时期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也许是我离开这个公司、离开安徽之后会得到改变吧。  看这本《骑驴找马》心里时一直激动异常,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认真想过人生是可以规划的,更没有想过整个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甚至考研考博也是为了这个。回想自己的考研选择,就是作者所说的学位集体无意识作用的结果,目前正在工作,更加不后悔走这条路,甚至有因祸得福的感觉。我相信自己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我也相信自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足够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对读书、工作、出国、进修的重新思考与定位,以及根据自己所处的状态所作出来的最优化选择。就业意识,说出来就感觉自己很out,因为上大学时重来没有认真想过,而且周边的同学,更包括老师在内都没有一个好的实践方法来设计、实施,按我们的理解就是好的大学可以找好的工作,差的大学找差的工作或者只能干脆去考研!谈到最优化,也许你最先想到的是数学中的最值,你也许从没想过人生道路也可以像自然科学那样有最优——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自己人生理想。  这本书作者在03年完稿,出版发行最迟不会超过04年,在书中,作者曾数次提到出国集体无意识和学位集体无意识终将随着时代发展最终土崩瓦解,可如今8年过去了,我以及数以万计的大学生仍然顽固地坚持错误的就业意识,当然你可以说完全没这种意识。足以说明在中国,集体主义从上到下对人们生活的强烈影响,简直达到根深蒂固的程度。在许多学生对未来迷茫的时候,在他们找不到未来方向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作为集体中的一员不停地向学生洗脑,一定要去考研。我相信这些老师心里也非常清楚,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考研,但为什么还要这要做呢?除了集体意识作怪,还有为自身利益、学校利益的成分,当然这种选择也更为保险,一般都会想到研究生要比本科生好找工作,而且初始待遇较高。从更高的层次来讲,我们这个国家的家长、教师一直都是替孩子选择、为孩子做主,我们国家的学生也成为最没个性、最没自主思考能力的学生,可怜的是即使我们接受高等教育,思维也没发生实质的改变。我真心希望,从我们这一代能够走出这个怪圈,当然这是一个奢侈的愿望,如果不能改变别人,就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孩子开始吧。  下面是摘录的文章选段,希望给你带来益处。  【一个人的一生由许多方面组成:事业、婚姻、家庭、朋友等等。其中事业既是人维持生存的根本,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途径。记得曾读过一篇调查,在失业的美国人中,绝大多数人感到沮丧的不是自己失去了某个工作,而是失业令自己感到自己已经不再有用了。我想中国人应该也是一样吧。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虽然还谈不上失业,但那种找不到自己位置的苦恼与彷徨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何寻找职业目标?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它总结为:市场+兴趣。我想这个市场不是指狭义的热门行业,而是任何一项针对不同的人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不要把自己的年龄看得很重。年龄在人生奋斗史上,多五岁少五岁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我老人家,多少人在40岁时看破红尘,放弃了奋斗,徐老师却在这个时候青春勃发,意气风发,回光返照了一回。  【如果把自己的出路用市场需求来考虑、来测量,机会就会很多。而如果把人生价值的标准用学历来衡量,用知识来测算,那么人生的路就很窄很窄……因为,市场给人才提供的机会,都在今天;而知识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都在永远。  【去瑞士读书或者读北大的EMBA,都是好事情。但是,不要把工作当作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权宜之计,千万不要!而要反过来,把工作当作你终生追求的目标,而把教育只看作是你提升自己工作能力和地位的功利性、实用性手段。  【没有经验,今天就去做起来,哪怕漏洞百出,洋相连天,但今天的尴尬就是明天的成熟,今天的失败就是明天的成功。早期留学生出国,没有一个有端盘子做waiter的经验,但大家都是通过把老板的客人气走吓跑学会了打工,完成了他们的学业。你怎么就不可以呢!行动,而不是思考,也是这个时代的呼唤。无论你学什么专业,攻什么学位,我都不反对。我惟一反对的,是不考虑就业前景,一味追求学位、知识的那种奋斗思维。  【不得不向一个个青年宣讲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对学业的追求,应该以职业目标为导向;对课程的设计,也应该以学生的人生出路为终极目标。  【如果你决定了做某件事情,无论是做模特,还是做时装设计,就必须倾巢出动,尽一切努力,耗费毕生精力,算尽一切心机去做。一个人在决定职业选择的时候,必须要有vision,一旦根据自己的远见卓识选定了自己的追求方向后,就必须要带着宗教般的使命感(mission),激情忘我地投入(passion)。  【爱情不是赌博,爱情不是摸彩,爱情是一种青春的证明,爱情是一种生命的实践。也就是说,如果你需要爱情,你必须用行动证明你需要它;如果你想实践生命,你就必须用生命来实践之。】23:57---2012/11/17  
  •     如果习惯了徐式演讲风格,这本书确很值得一读。老徐强调了其在《图穷对话录》中提出的“留学三境界理论”。第一层:留学获得就业竞争力;第二层:留学获得行业领导力;第三层:留学赢得社会推动力。结论:人人都应该留学一次,只是方法和时间大可各不相同。职业生涯设计首先应该确定人生目标。这是所有良好决策的前提条件。成功的职业道路设计=工作经验+教育,重在取得两者的平衡。

精彩短评 (总计82条)

  •     最早在工作第一年开始看的,主要针对大学生的。
  •     txt
  •     无论内容如何,对当年的我来说很震撼。
  •       如果习惯了徐式演讲风格,这本书确很值得一读。老徐强调了其在《图穷对话录》中提出的“留学三境界理论”。第一层:留学获得就业竞争力;第二层:留学获得行业领导力;第三层:留学赢得社会推动力。
      
      结论:人人都应该留学一次,只是方法和时间大可各不相同。
      
      职业生涯设计首先应该确定人生目标。这是所有良好决策的前提条件。
      
      成功的职业道路设计=工作经验+教育,重在取得两者的平衡。
  •       我必须写,我内心有一种东西在驱使我写下去。
       ——徐小平
      
      
      我先表述一下我的个人观点,这本书水平较低,不适合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的人阅读。对于优秀的作品我想我是不可以妄加评论的,我怕亵渎。可是对于差的东西我想我是有那么一点资格说两句的,以告后来人,以防别人受骗。
      
      
      这本书是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个老师推荐的,他教的是《品牌传播学》,搞营销的,说白了。我对这个老师充满了敬意对本书的作者徐小平也没有什么恶意,你看看,我甚至引用了你在本书中说的一句话。我老师貌似说过他很欣赏两个人,一个是郎咸平,另外一个就是徐小平(无责任说话,没有求证,只是记得)。当然郎咸平是不用说的,人家能够证明自己的东西太多了,而且人家也的确是太nb了。徐小平嘛,不说什么。我只是拿这本书说事。
      
      我衷心的劝说想读这本书的读者断了念想。这本书之差,让我本来可以不写什么东西,可是还是开头的那句话,我必须写,我内心有一种东西在驱使我写下去。
      
      说它不好,你必须拿出理由来啊!
      
      
      作为一本骗钱的书,具备了许多骗钱的优点,首当其冲的就是把出路描绘的前景似锦,文字中充斥着很多华而不实的语句,我听来倒像是农村摆地摊的卖衣服的大娘,在你穿上一件极其难看的东西时候她大声夸赞你:“恩恩,太好看啦!再适合你不过了!你真是像仙女一般!”听起来蔘的难受。
      
      
      关于人应该怎么做,他倒是炒了一些别人的冷饭,对于人生的前途问题,他指出了很多错误,其实这些错误一般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必拿他的稍加修改的词语来糊弄人,卡耐基人性什么的说的已经很明白了,不需要再炒几遍,很冷,很难吃。
      
      
      随便编一点书信类的东西就能赚钱了,你以为你是傅雷么。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迷途无知,那他可以求助与别人的经验,也可以求助与这本书,但别轻易相信这本书,你知道的,新东方的人上课的时候就是像传销一样,把你带进一个很热烈的气氛中去,让你被洗脑般的上完课,你上课完了很久以后,你就发现,他嘴上说的绚丽无比,最终你貌似也没有得到什么。徐小平在回信的时候,总是加上一句“祝贺你”,假如成功真的跟他说的那样简易,那我就去给他擦一辈子皮鞋。
      
      
      他的观点我是赞成的,我得承认。可是我想表达的是他的观点都是一些比较废的废话。不需要花钱花时间再买一次冷饭,并且是让你感到不舒服的赞美冷饭。这样子太无谓了。知识是很重要的(当然经验一样重要),如果你觉得大脑缺乏养料,那你去读读经典名著吧,不必在这书上耗费自己的生命。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去就业吧。只是这样。我反对他凭着他不够优秀的文字功底和文字驾驭能力来赚钱。一个人指导别人很好,可是你拿着仅有的一点资本来赚钱,那你就不要怨我黑这本书了。怪就怪你的文字能力太差,又过于煽动了,这可不是搞传销哦!
      
      
      要是很多迷茫的人被他写的并不优秀的回信而改变了一生的话,我的确为那人感到悲哀,人需要的不仅仅是指导,而且还要有自己一点点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我看这本书很多三十多岁的人尚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我一阵抽搐,假如这些信是真的,那你都三十多岁了还不知道怎么办的人,你的确适合给他写信,你的水平的确是飞机上挂暖瓶——水平高啊,那你一定也适合读读人文类社科类书籍,《故事会》《知音》,当然这些信要是假的,我就不说啥了。
      
      
      思想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然有人这么疯狂的对他着迷(这是他在书中说的,不是我说的)就得承受有人黑。观点自由,对我观点不同意可以自由发表,欢迎发表。
      
      
      
      
      对了,还有,在此书中他提到了很多次他的另外一本书《图穷对话录》,他说很多人看了此书以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热泪盈眶,反复诵读,我个人是没有兴趣看了,想看的读者请看看豆友的评论http://book.douban.com/review/1406689/
      
  •     给将要毕业的我指点迷津。
  •     renunciation 和 persistence之间的compromise总会是个dilemma,publish or perish
  •     一口气读完,虽然有点打鸡血,不过还是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和努力的方向,遇到瓶颈和困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一步一步摸索一条路。
  •     本书主要讲了3点:1.留学考研无意识。2.用专业限制自己。3.市场经济带来的变革。只要能坚持以工作为目标来调整过程,就能获得好的结果。
  •     你竟然对他还充满敬意……我擦我擦我擦。这混蛋给了我0分你不知道的么?
  •     对于职业、出国、读研等等很多话题的邮件来往。有相关问题的都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       大致了翻了下,基本上就是平时与各位学生遇到困惑的解答来信,按这样出书,未免也太Easy了
      信中也就是对学生的鼓励言辞,见不到多少新鲜的观点,营养少的可怜
      徐小平老师,对学生确是认真负责的,早期的书也是同样认真的态度。
       可能这本书的诞生,是因为出版社看中了您的人气过旺,找您随便涂个鸦,企图大卖;
      o(︶︿︶)o 唉,别砸了您的牌子
      
  •     好扯淡啊,满满的槽点,时不时笑话几句
  •     文中的老师布置的期末考试作业是论文,然后lsss的tx的论文最后得分是。。。。。咳咳。。。
  •         这本书花了我一周的业余时间阅读,也是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的。工作之后,一心想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做出点什么,考虑更近的是要在这几年有较好的计划,让自己的境界提升些,毫不避讳的说,我看书就是带着功利的眼光进行筛选——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认真研究,花时间几遍的阅读思考,如果是一本书是关于其他方面的就直接pass。自己一直经历着思想上的剧烈挣扎,这种状态在遇到许知远和他的那本著名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之后更加难以平静。我看过前言之后甚至不敢继续往下看,我担心自己会像他一样受到心灵的煎熬,更害怕难以入睡带给自己的失眠。我不知道这段时期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也许是我离开这个公司、离开安徽之后会得到改变吧。
      
        看这本《骑驴找马》心里时一直激动异常,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认真想过人生是可以规划的,更没有想过整个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甚至考研考博也是为了这个。回想自己的考研选择,就是作者所说的学位集体无意识作用的结果,目前正在工作,更加不后悔走这条路,甚至有因祸得福的感觉。我相信自己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我也相信自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足够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对读书、工作、出国、进修的重新思考与定位,以及根据自己所处的状态所作出来的最优化选择。就业意识,说出来就感觉自己很out,因为上大学时重来没有认真想过,而且周边的同学,更包括老师在内都没有一个好的实践方法来设计、实施,按我们的理解就是好的大学可以找好的工作,差的大学找差的工作或者只能干脆去考研!谈到最优化,也许你最先想到的是数学中的最值,你也许从没想过人生道路也可以像自然科学那样有最优——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自己人生理想。
      
        这本书作者在03年完稿,出版发行最迟不会超过04年,在书中,作者曾数次提到出国集体无意识和学位集体无意识终将随着时代发展最终土崩瓦解,可如今8年过去了,我以及数以万计的大学生仍然顽固地坚持错误的就业意识,当然你可以说完全没这种意识。足以说明在中国,集体主义从上到下对人们生活的强烈影响,简直达到根深蒂固的程度。在许多学生对未来迷茫的时候,在他们找不到未来方向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作为集体中的一员不停地向学生洗脑,一定要去考研。我相信这些老师心里也非常清楚,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考研,但为什么还要这要做呢?除了集体意识作怪,还有为自身利益、学校利益的成分,当然这种选择也更为保险,一般都会想到研究生要比本科生好找工作,而且初始待遇较高。从更高的层次来讲,我们这个国家的家长、教师一直都是替孩子选择、为孩子做主,我们国家的学生也成为最没个性、最没自主思考能力的学生,可怜的是即使我们接受高等教育,思维也没发生实质的改变。我真心希望,从我们这一代能够走出这个怪圈,当然这是一个奢侈的愿望,如果不能改变别人,就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孩子开始吧。
      
        下面是摘录的文章选段,希望给你带来益处。
      
        【一个人的一生由许多方面组成:事业、婚姻、家庭、朋友等等。其中事业既是人维持生存的根本,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途径。记得曾读过一篇调查,在失业的美国人中,绝大多数人感到沮丧的不是自己失去了某个工作,而是失业令自己感到自己已经不再有用了。我想中国人应该也是一样吧。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虽然还谈不上失业,但那种找不到自己位置的苦恼与彷徨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何寻找职业目标?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它总结为:市场+兴趣。我想这个市场不是指狭义的热门行业,而是任何一项针对不同的人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不要把自己的年龄看得很重。年龄在人生奋斗史上,多五岁少五岁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我老人家,多少人在40岁时看破红尘,放弃了奋斗,徐老师却在这个时候青春勃发,意气风发,回光返照了一回。
      
        【如果把自己的出路用市场需求来考虑、来测量,机会就会很多。而如果把人生价值的标准用学历来衡量,用知识来测算,那么人生的路就很窄很窄……因为,市场给人才提供的机会,都在今天;而知识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都在永远。
      
        【去瑞士读书或者读北大的EMBA,都是好事情。但是,不要把工作当作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权宜之计,千万不要!而要反过来,把工作当作你终生追求的目标,而把教育只看作是你提升自己工作能力和地位的功利性、实用性手段。
      
        【没有经验,今天就去做起来,哪怕漏洞百出,洋相连天,但今天的尴尬就是明天的成熟,今天的失败就是明天的成功。早期留学生出国,没有一个有端盘子做waiter的经验,但大家都是通过把老板的客人气走吓跑学会了打工,完成了他们的学业。你怎么就不可以呢!行动,而不是思考,也是这个时代的呼唤。无论你学什么专业,攻什么学位,我都不反对。我惟一反对的,是不考虑就业前景,一味追求学位、知识的那种奋斗思维。
      
        【不得不向一个个青年宣讲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对学业的追求,应该以职业目标为导向;对课程的设计,也应该以学生的人生出路为终极目标。
      
        【如果你决定了做某件事情,无论是做模特,还是做时装设计,就必须倾巢出动,尽一切努力,耗费毕生精力,算尽一切心机去做。一个人在决定职业选择的时候,必须要有vision,一旦根据自己的远见卓识选定了自己的追求方向后,就必须要带着宗教般的使命感(mission),激情忘我地投入(passion)。
      
        【爱情不是赌博,爱情不是摸彩,爱情是一种青春的证明,爱情是一种生命的实践。也就是说,如果你需要爱情,你必须用行动证明你需要它;如果你想实践生命,你就必须用生命来实践之。】23:57---2012/11/17
      
        
  •     徐小平人才啊。博学敏锐,大智幽默~ 通过案例的分析解答很具有指导性,真希望1年前看到这本书,不过永远不晚。看完马上找来了他的《图穷对话录》,期待。 (P.S:很喜欢,很赞成他对恋爱,爱情的看法!)
  •     读这本书,我还是挺有启发的,我承认我确实只有初中生的水平,楼主不要笑。
        
        世界这么大,各种思想境界的人都存在,也确实存在着那么一些像我一样只有初中水平的读者,所以这本书的存在还是会有一些意义的。
        
        固然,读名著是充实大脑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可是偶尔翻翻这本书还是挺不错的,开阔一下视野,对比一下自己和本书作者看问题的方式之不同。当然,你说得对用读此类的书来充实自己的大脑是很不对的。那感觉就好像把盐当饭吃。
        
        我觉得此书不可和《卡耐基全集》《谁动了我的奶酪》 《一分钟的你自己》来比。但觉评论不错,此书也不错。
  •     对于这本书,你的题目写得比较吸引~
  •     时刻关注你的职业
  •     不能再棒了。资产评估 化学 专制家庭,这三个特征元素都出现了。 资产评估 注会大专生 工作七年 事业发展到了瓶颈 徐鼓励他出国来一次七年再造之旅, 学化学 研究所十年 行政又回到科研 外企两年 徐没有明确指出那条路 要她先确立人生的方向, 夏淖 河南财经 国贸 专制父母选了企业专业又逼考公务员 徐建议 虽然留学职业目标不明确 但鉴于专制的家庭环境 建议尽快远离 感受自由 重塑自己的信心。 2014.10.28
  •       不得不说老徐的书写的真的是。。。。。太好了,从图书馆那么多的书中找到了它,说明我们是有缘分的,所以细心的看完了它,真的写的很个性。。。非常喜欢它,很有必要看看!
  •     边际职业时间效益最大化,赞。
  •     浪费时间
  •     什么书都有托儿啊
  •     我想看看究竟有多低...
  •     你说对了
  •     职业目标论
  •     人生路口选择
  •     有徐小平的亲笔签名。
  •     “未来人才决定性的素质,包括表现自己的能力presentation,说服别人的能力communication,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people skills” 这个观点赞同,看到这书出了一身冷汗,十年前就业竞争就那么激烈了
  •     挺好的
  •     理念差不多了,慢慢有点悟出这其实是一本新东方广告合集,属于比较早的植入式广告软文,手法比较高超而已。
  •     对于那些迷茫的人,找不到自己方向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书,但对于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并正在为了目标不断努力地人来说,看这本书,纯属浪费时间。
  •     你也说对了
  •     话说《图穷对话录》我读了怎么就没那个感觉呢。
  •     所述“职业核心论、中国机会论”基本解决了心中的疑惑;小平幽默风趣,批评一阵见血;心理分析理论与时代背景结合,一切只待时间验证。
  •     #老杨读书#25可供刚毕业的学生参考。
  •     。。。
  •     是朱推荐的吧?
  •     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都不愿意花时间来思考!
  •     各有各的烦恼。
  •     这几本都差不多
  •     读完很受用,谢谢蕊蕊
  •     什么职业规划咨询嘛,不还是那几套假大空
    我就把来信的那些经历和例子翻了遍,也当开眼界增长见闻吧
  •       看了之后,不是想象中的那种类型的书。书的内容不乏鼓励年轻人坚持梦想,克服困难,努力向上。希望适合10年后的中国国情。
      写书评这么难,还要求评论长度!
      写书评这么难,还要求评论长度!
      写书评这么难,还要求评论长度!
  •     前面看得人比较热血,后面略显得自夸和啰嗦
  •       1.我见过的最成功的人,往往是工作过一段时间,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和人脉关系之后,对本公司本行业的就业前景胸有成竹的情况下,暂时离开现有的工作,去寻求更高的教育机会。比如考研、留学,甚至读一个在职学位。这里的关键词是:继续教育--但一定要对继续教育之后的就业,有胸有成竹的把握。
      
      2.未来人才决定性的素质,包括表现自己的能力、说服别人的能力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presentation, communication, and people skills)。这些能力,有如开水的最后二十度,在你获得了八十度的知识和技术之后,如果没有这二十度,你的人生就可能像热水,但比较温吞、相对平庸。如果你把这最后二十度加热起来,你的人生就会沸腾起来,变得炙手可热!
      
      3.把自己的工作job做好,把自己的工资money挣好,把自己的把自己的工作job做好,把自己的工资money挣好,把自己的
      日子life过好--就是事半功倍、运行如飞的爱国主义。
      
      4.:对于不幸命运最甜蜜的报复,是忘却--forget;对于造成自己失败的人的最美丽的回答,是原谅--forgive;对于自己承受的今日不幸状态的最有效的摆脱,是向前看--forward。
      
      5.人必须控制自己的激情,人也必须选择自己的激情对象,在这个选择过程中,直觉与本能固然重要,但道德因素、现实因素、他人
      因素,也是同样重要的考量。不要让情感激情转化为摧枯拉朽的精神暴力,把爱你的和不爱你的以及你本人统统摧毁。
      
      6.有一种人,也许他从政没有发迹、经商没有发财、学术没有发表、管理没有发达,他可以混得很悲惨,但他很可能有一种精神,一种选择了自己认定的事业,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精神力量。当你见到这种人的时候,你可以从他身上感受到某种鼓舞,反过来刺激了你自己的人生发展。
      
      7.中国人酷爱的侠客小说,我估计就是反映了这么一种精神。侠客大多数是没有钱的(有钱的人就不浪迹江湖了),但侠客风范引得少男少女们心仪神往,我相信核心原因就是他们具有一种精神信念、一种人格力量。
      
      8.世界并不以成败论英雄。每个英雄,除了少数那些幸运的富家子弟和贪官后代之外,大家基本都有过落泊和卑微的时候。水浒里的英雄,其实都是落魄和卑微的人,不落泊,何落草?但他们却得到世人普遍的认同和喜爱。因为他们执着追求的那种普天之下皆兄弟、平等、正义、友情等朴素真理,包含着伟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世界是以一个人精神的贫富,来决定并赋予这个人价值多寡的--尽管这个追求和理想看上去不合时宜、而且永远无法实现。
      那些心中有所追求的人有福了--因为他的心灵是充实的。
      那些不懈奋斗却失败了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的人格是火热的。
      
      9.第一个境界是通过留学获得就业竞争力,你已经通过自己的工作完成了这个使命;第二是通过留学获得行业领导力,你目前出国却又不够达到这个层次,所以才要继续积累行业经验;第三境界,是通过留学赢得社会推动力,这个境界,属于那些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成为行业领导者,但缺少国际眼光、世界思维的更高层次的成功者们,等待通过留学来起飞。
      
      10.留学生的婚姻之所以容易破裂,就是因为原先把他们两人凝固在一起的文化油漆,在一方首先留学较长时间之后,就会遭遇西方文化的"香蕉水"--这是一种专门溶解油漆的、叫"苯"的化工产品--这种文化香蕉水对于任何通过文化凝固起来的东西,具有先天的分解作用。
      西方文化的香蕉水泼到哪里,哪里的人群就会产生和原先结合的东西的分裂:比如和政府分裂,和围墙分裂(东柏林),和父母分裂(五四时期的婚姻自主、个性解放就是和父母分裂的范例),以及和配偶分裂(留学运动中的高离婚率)……
      
      11.留学的人生设计应该是,为了中国机会而积累中国经验,获得中国经验去捕捉中国机会。留学,只是中国经验和机会之间的一个触媒,一个联接,一个接力。
      
      12.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事业”,英文所谓的cause,valuable cause,实际上首先蕴涵在我们的就业之中。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业,这是经典的谋生的平台。在行业里做成“状元”的人,他的人生能没有价值吗?!今日的青年人,最重要的人生使命,其实不是寻找快乐。这不是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本质,是维持和发展生命本身。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命,基本的前提,不是兴趣,而是生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何以生存?惟有工作。只有工作,才有钱买杜康以解忧。
      
      13.一个人确认了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认真投入做下去。反复做一件事情的人,就是这个事情的天才。
      
      14.挫折一般会有两个结果,一种人在失败中痛定思痛,带着流血的伤口接受崭新的就业文化;另一种人知难而退,因噎废食,迅速成为时代的弃儿,换言之,成为怨天尤人的失败者。
      
      15.一般性管理人才进入“外企”的要求也不高:能说会道(中英文)、能言善辩、有生意头脑、有市场意识、有主动性、有创造性、有一点个性……这些东西说来容易,其实,它是我们人生全方位教育中积淀的一种人格特征(我这里特指personality,这是一种与价值判断无关的比如“外向、内向、活跃、沉稳”等这种人格、性格组合。它与character,即带有道德和价值因素的人品、品格有区别)。所有外企以及新东方这样的民营机构,联想这样的新型的综合体制的企业,需要的就是这种人才。
      
      16.支撑美国经济繁荣的那些支柱产业,汽车、房产、以保险为重要内容的金融服务的领域,是什么人呢?是那些活跃在第一线的销售员、经纪人、中间商(car sales person, insurance underwriter, real estate agent)。福特创造了汽车,摩根创造了银行,贝聿铭创造了高楼大厦。但卖出汽车的人,推销保险的人,销售房子的人,则创造了美国。
      
      17.如何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呢?在工作实践中,确立一个值得你奋斗一生的职业目标,然后永恒地反问自己,为了达到这个职业目标,我的素质结构,还缺少些什么?我的教育结构,还需要补充一些什么?也就是说,通过继续教育、终生教育的方法,使自己人生终极目标不断实现,人生价值不断完善。教育,原来是如此的迷人。在目标确立的前提下,发现自己实现目标的能力与手段之空缺,然后再实施你的各种教育计划.
      
      18.S=E+E 在这里,S是success(成功),第一个E是education(教育),第二个E是experience(经验)。成功的秘密,原来只是对于教育和工作经验的一种平衡而已!如果你现在专升本,就是把第二E变成了教育,你的人生,怎么能不失衡!至于将来工作后什么时候留学、是否应该留学,其实也就是把这两个E衡量一下,当第一个E小于你的第二个E对你的挑战时,也就是说,当你的教育背景无法应付你现行的就业需求时,再决定升本、考研甚至留学也不迟啊!
      
      19.当一个学者在学术上达到一定的高度,生命所需要的最高财富他就都会拥有:这个最高财富并不是金钱物质,而是人生最高意义的精神的实现。
      
      20.从具体职业入手,来考虑人生梦想,而不要从梦想出发,来寻找终身职业。
      
      21.在我所留学过的美国、加拿大,所谓考研也是很流行的东西。但是,美国人考研,和中国人考研有一个根本性的目的性上的区别。美国教育体系,把研究生教育系统,分为两个大的范畴,一个是学术类科系,academic faculty;一个是职业类科系,professional faculty。考研读学术类专业,是为了读到博士做研发、当教授,在大学和大公司研发部门(包括李文和先生就业的美国政府出钱的实验室即研究所)为主的研究和机构“就业”。物理学、数学、化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研究……等等学科,在美国非常发达繁荣,引导着文明的挺进。因为,从事这些学术研究的人,都享有不低于社会平均机会的“工作待遇”、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就业保障”、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而职业类研究生,人们读它也是为了能够获得在某个职业领域就业的资质和技能,从而实现在这个领域里的“就业”目标,做一个professional——专业人士。比如律师、教师、医生、药剂师以及建筑师、工程师等等职业。我曾经在多次演讲中提出,对于美国人的职业类硕士学位教育,我们不能翻译为研究生,而应该称之为“大学后职业教育”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或“职业硕士教育”professional training for an Master’s degree。这样咬文嚼字是有意义的。因为名不正言不顺,把这种本质意义上的职业硕士课程,翻译和理解成“研究生”教育,容易造成观念上的混淆——这些学位,只是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资格”为主要目的,不以“研究”为目的,根本不需要学生去发现什么“未知”的东西。你在那里,只是记忆、理解、分析、掌握某种行业从业的知识和能力,从而获得进入文明社会重要职业的——比如律师、医生准入证而已。美国的职业人士,很多都要求在两个学位之上,再考一个执业执照。我遇到过好几个法律学生,本科硕士都有,他们在即将可以参加律师考试的前夕,脑子里只有一根继续升学的筋。及早知道自己错误的,也许能够悬崖勒马;太晚发现求学真谛的,其实已经为邪教殉葬。
      
      22.美国有MBA,工商管理硕士;也有DBA,工商管理博士。工商管理硕士,只要求你会用现成的知识和工具去解决未来发生的问题;而工商管理博士,则要求你对工商管理这个东西——subject——提供新的、别人还没有发现、没有提出、没有想到的思想、理论和方法,idea, theory and method。法学博士LLD,与法律学位JD——加拿大称之为LLB——的关系,也是一样。医学博士,医学生化专业的Ph.D和医生M.D之间,也是这个关系。
      
      23.选择虽然总是为了得到,但往往首先意味着放弃——虽然古人有破釜沉舟这一说,就是把机会成本主动降到零,但谁敢把自己一生奋斗才得来的东西当作零来抛弃?虽然破釜沉舟,往往是普通人难以模仿的成功者的秘诀之一。如果你人生很不成功,什么都没有,面临选择,其实就没有什么痛苦。因为你即使做出了选择,你失去的,只是无奈,得到的,就可能是辉煌。失败者失去的只是失败。
      
      24.成功的秘密在哪里?成功的秘密在坚持。“坚持数年,必有好处”。这是毛主席号召全党学马列主义时说的话。现在,我把它赠送给你以及和你一样的我的读者和学生。因为,活着不容易,生活很艰难,商场如战场,竞争很残酷——记住,残酷,而不是“禅酷”,也不是“藏酷”,更不“酷”。
      
      25.一个人在决定职业选择的时候,必须要有vision,一旦根据自己的远见卓识选定了自己的追求方向后,就必须要带着宗教般的使命感(mission),激情忘我地投入(passion)。
      这就是我在《图穷对话录》里面提到的,一个人要在职业上成功,必须拥有的三个“ion”,眼光、激情和使命感
      
      26.Vision,一种远见卓识——一种看见人才的市场机会、看见制度的滞后性本质、看见金钱在哪里流动、看见前途在哪里诱惑的远见卓识。
  •     采铜推荐。解决了我对于某些老师的怨恨.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是出效果的。做出一个完整的东西,项目。
  •     en,题目定性~
  •       有矫枉过正之嫌。一昧的说教走向社会,但是却忽视了年轻人在大学时缺失的能力、信心。相反,在研究生阶段,重塑自我甚至于重生的例子,在我身边却不断上演。
      感觉推销旧书的意味明显,总体来说,比较适合想出国又没有下定决心出国的同学
  •     把自己的人生交给别人去规划未免有点对自己不负责任了吧。
  •     有些观点挺有用的 但仔细想想 不如读点被时光流下来的经典 很多人生道理自然就会明白。
  •       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些徐小平对咨询者父母意见的反对,我想如果父母的判断都是准确地、大家都听父母的,徐小平这种搞职业生涯规划的也该失业了。
      
      其实职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比最亲近的人所谓“为你好”的建议(包括强制性的)要好很多。因为家人的建议都是偏安的,最典型的模式就是考了一大堆证,学位也很高,然后使点钱(拉关系、行贿)进事业单位或者所谓的好单位(大型国企)。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不会把行贿这种行为考虑在内的,一切都要自己争取。
      
      我不能说前一种模式就绝对非常的不好,毕竟现在卖官鬻爵(此处官爵不指干部,而指一般岗位)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市场,说明市场是有需求的,消费也是有一定保证。但往大了说,这种模式只能使社会倒退,往小了说,这种模式并不适合绝大多数人。
      
      理想的市场是总产出等于总消费,储蓄是0,良好的社会人力资源结构也是人尽其才。每个人凭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社会才能在总体上得到最大发展。从个体上来说生活也更充实,人文环境也更优良。
      
      徐小平其实也没那么神,不过他给出的思路很好,从职场上来说,任何行为都要有明确的现实目的,比如考研,“考研好找工作”这个理由在徐小平那里是绝对行不通的,要知道找什么工作、赚多少钱、发展前景怎么样、和不考研或者考别的比起来哪个更好,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考研。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明白道理之后受益匪浅。
      
      我把他的理论发展一下,就是边际职业时间效益最大化。要求每一部分投入到教育和职业训练的时间所能给自己在将来带来的效益是最大的。有些投入虽然也会带来效益,但太小了就应该放弃。比如背单词,背了一万个就够了,虽然继续再背1000个也没什么坏处,但有这个时间不如去做一些阅读或者写作的训练,或者因为工作用不到干脆不学了而去学习其它东西。
  •     起点高,眼光相对要高一些,至少这本书对一些迷惘中的人还是有用的,但如果读了以后还是觉得迷惘的人,这本书就用处不大了,这跟成功学的书看多了是一个道理
  •     也就是花80%的时间来确定以后的方向,那么只要20%艰苦的努力就可以实现。
    因为这样在路上就省去了动摇的时间。
  •     很有启发。。可惜读的时候姐已经读研了。。相见恨晚~
  •       在读之前,是从来没听说过徐小平这个人的。
      非常抱歉,我是从俞敏洪的演讲录的序中知道了徐老师。
      因着新东方精神,循着俞老的介绍,我打开了徐老师的这本《骑驴找马》。
      先说说我从字里行间的感受。
      读徐老的文字,让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位良师诤友。很尽力、很幽默、很成熟、很理智、也很幼稚,哈哈。。
      里面他对于案例的分析与解答,真可为倾其所有,不言其烦,这种无私奉献、倾囊相助的精神,使我深深的折服。
      同时,可以感觉到徐老师的博学多才和他的激情澎湃、至善至真的智慧,是很少有人能具备的。
      读过后,让我真的由衷的从内心升起一种感动、无尽的感动。
      他是一位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职业生涯导师,可以交心的朋友,太多太多,而你很难想象,这些称呼竟是在一个人身上。
      他的循循善诱、用心良苦早已承载并大大超过了这本书本身应有的价值。
      
      以上是我对徐老师的一些感受,很琐碎,但都出于真实情感。
      
      当然说了上述这些之后,已经不用再让我说它的好了。
      
      书中翔实地摘录了徐老在工作中的一些信件和他耐心的思考与回复。
      案例带有典型性,使在求学与职业生涯规划有迷津的我们都可拿来拜读一番,绝对受益匪浅。他的文字既严厉又可爱,绝对使你阅读起来爱不释手、轻松自在,没有距离。
      书中,徐老师对于每篇案例对做了详细的解答,甚至有时还接连两三封的通信也不言其烦地陈述解答,为的是能尽其力将寻求帮助的人给予正确的职业生涯指导。作为职业发展咨询的老师,他是有能力且富热情的。抱歉,我又开始夸徐老了,是情不自禁的那种。。
      
      
      总之,这本书对于在求学和求职中有迷惑的你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     什么课0分?这么强大..
  •     迷茫时候学姐推荐的。还好。
  •     奶爸推荐,对职业和学历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书的结构很乱,说来说去就那一个观点,没必要写成两百多页的书吧
  •     很多留学的东西,过得很快,相比还是俞敏洪讲的好一点。
  •     因为❤姐你的水平超过了初中!!啊呀,现在才突然想起来那个o分!!wow,刚牛列。
  •        推荐这本书的理由之一,是因为对徐老师不收报酬彻夜回信的行为所感动,至于书的本身,的确比较啰嗦。。。里面不乏经典的句子,但需要大家有火眼晶晶把它们挑出来。
       推荐这本书的理由之二,是我对徐老师的价值观是认同的。给徐老师写信的人有学生,有工作了的,都是些上进的且困惑的年轻人,徐老师提出的“出国集体无意识”和“考研集体无意识”真的是一个社会现象。
       所以综合这两个因素,咱们的社会需要徐老师这样一个人,他的这种帮助存在的意义大过了这本书文笔的意义。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对人生有规划的人,但是“考研集体无意识”和“出国集体无意识”也在我身上体现过。
       本科毕业以后,最大的想法是留校任教,当时对社会没啥认识,就觉得呆在学校还挺好的,所以要考研。因为一个师兄的女朋友是“科学技术与哲学”专业的研究生,可以通过她认识她的导师,考上比较容易,所以就报考了这个专业。现在想想如果后来真的去读了,我的人生会走得好可怕。。。一个完全不知道说什么的专业,我的母校后来必须是博士才能留校了。。。
       工作五年以后想去国外读研,其实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遭到了周遭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周围朋友们的反对无疑于考虑到女生的年龄问题,新东方的老师们也说我的年纪不如直接考移民类。新东方当时只有一个从英国回来的老师说我的经验申请MBA很好,其他老师看来真的都应该看看徐老师的书。。。
       当然了,最终我哪里也没去,遇到我的完美老公了,现在在安心为他生孩子。。。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了处于困惑期时,那个年代也有像徐老师这样的人生咨询专家,关键还是免费的,呵呵。
  •     十几年前出版的书,里面谈到的问题现在还出现在大部分人身上
  •     没有图穷那本给我的震撼大。也许是因为我渐渐认同了徐小平咨询的思维,对于他的建议没感觉很大冲击性反而觉得是自然而然的。
  •     与《图穷》有太多的重叠
  •     就业(工作挣钱)是人生终极目的,考研,留学,都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而服务的。而工作必须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来,且必须坚持。或者社会变化太快了,05年的书,现在看来不是很实用,但还是有点启迪意义。
  •     有的地方还是挺一针见血的~不要盲目出国~~
  •     新东方的人很能吹,却又很朴素很实在
  •     无法超越图穷。徐的书几乎都是案列,这本读到后面,我将自己代入徐的角色试着推测徐给他们的建议,以便能更好帮助自己。他能把核心抓得很准,提醒自己练习中~
  •     言语里带着八九十年代的诗歌味儿,放在十几年前这思想是很有卖点的吧
  •       未来人才决定性的素质,包括表现自己的能力presentation,说服别人的能力communication,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people skills。有这20度,你的人生就会沸腾起来,变得炙手可热。这3种能力比任何学历更重要。
      人才成功必备素质:自我意识、独立意志、自由精神、商业意识、创造力、冒险性、自信心。
  •     首先理清自己 废除唯学历论 主张职业导向论
  •     其实就是自己觉得要先工作再深造。然后就可以什么哈佛,斯坦福了。真是一本有毒的鸡汤。
  •     这本书,曾经在学校毕业的地摊上我以8块一本的价格把它卖了,现在觉得亏了
  •     在研究生阶段,重塑自我甚至于重生的例子,在我身边却不断上演。 这是真的?我是一个准研一学生,可不可以给我稍微介绍一下?
  •     S=E+E
    有道理
  •     看了五分之一看不下去,好浮夸
  •     力荐
  •     挺好的职业启蒙读物 快速看完
  •     来自知乎采铜推荐。 读了第一篇就看不下去了,这么烂!无怪乎我要取关采铜了。
  •     小平的职业指导基本都挺狭窄,而且指向不明确,没有告诉仕途,经商和学术的区别,只谈经商吧,又没分清经理人和创业者上升轨迹和素质需求的不同,最重要的是他的书全都是05年之前对整个国家形势的盲目乐观,总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不过他的书作为普智型,当真是极好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