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539966755
作者:邹小樱
页数:280页

作者简介

那些曾经伴无数人走过青葱岁月的香港音乐如今依然是流行音乐的“焦点”,藏着并不等于被遗忘,那些响亮的金曲依然流淌于人们的脑海深处,等待着被激发,被升腾的一刻。作者邹小樱作为一名资深的音乐界人士,用他深沉的笔调讲述了“港乐”中的那些人,那些故事,以及其背后的情感喧哗和沉淀。
2013年对于香港流行乐坛来说是特别的一年。Beyond乐队成立30周年,黄家驹逝世20周年,陈百强逝世20周年,张国荣逝世10周年,及新世纪以来最令港人刻骨铭心的“沙士事件”(SARS“非典”)10周年,关于它们的纪念,从年头一直排到年尾。这些人,这些歌,更让我们坚信,无论遭遇多大的风浪,维多利亚港依然能展开她宽广的臂弯,保护着里头的小渔船……
「专业推介」
马世芳(作家,广播人):假如我是一首歌,我最希望遇见的,或许便是小樱这样的聆听者。我将十分乐于让他写我述我,毕竟他烧尽青春,只为了爱我、懂我──我将任他远观近看,任他把玩耙梳,任他絮絮倾诉,任他把我织进不只一代人记忆中最珍惜的那片风景。
陈健添(华语乐坛王牌经理人,一手发掘Beyond、王菲等巨星):香港乐坛有过辉煌的时期,天王天后、四大天王、还有乐队组合潮,我正值在那个年头开过自己的独立制作公司,当过经理人,见证过那个美好的时代。小樱这本书横跨香港乐坛最近的两个时代,以另一种角度、另一种眼光去给我们分析当年多姿多彩的香港乐坛。它有新意、有深度,除了见证了当时的音乐,还一同重温那个年代的文化。
林一峰(香港歌手,旅行家):作者小樱有媒体人的洞察力,也有乐迷的热忱,适度感性地把香港流行乐坛进行了一次侧面探究。小樱让粤语歌的人和事都有血有肉地存活下来了。

书籍目录

Chapter 1

唱出愉快少年事
这场派对,任何时候加入都不算晚
世界在变,友情岁月不变
"友情岁月
夜色无边,回忆莲莲
理想从未离开
摇滚的路上,你我踏出的每步更潇洒
第二人生
年轻让我们这般干脆
Chapter 2

何谓幸福,秒秒在变
普通乐迷的来信
替我去旅行
大小孩的明日聚会
兜兜转转,相差不远
你无需做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因为你的爱,人生已没有什么不可
我来听你的演唱会
Chapter 3

我的心又似小木船
狮子山下,歌声飘送千千里
一九七二年的那曲乡愁
香港漫游指南之“平民天后”特别版
我最爱你是介乎旺角与法国的诗意
致我们一无所有的青春
省港奇兵之再战征途
Chapter 4

留下击伤你的石头
一头名叫支离疏的野兽
永远活在青春期
最后我们都长大了
我已索性不理,你会否热情来欣赏
维多利亚港的一襟晚照
舞!舞!舞!
Chapter 5

这个旅客原已归来
声音里的年轮
不•完美
只是孩子
就算没有明天
永恒少女心
经历过最温柔共震
黑•白•灰
后记

内容概要

邹小樱
资深乐评人。曾任音乐编辑、记者,现于唱片公司工作,致力于内地优秀原创音乐的制作与推广,同时亦负责环球、EMI、华纳、索尼、滚石等著名品牌的唱片行销。他是把Adele、胡德夫、陈昇、万芳等人的唱片引进到内地来的人。
从2003年开始撰写乐评,刊于《人物》、《周末画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 及各大门户网站,至今已累计数百万字。任历届华语音乐传媒奖评委。2010年创立音乐经济观察自媒体《乱弹山》。2012以《全媒体下的音乐推广》为题,参加《南方周末》主办的“Think+”年度汇,也是该TED上唯一的音乐界代表。


 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9条)

  •       这是一个小镇青年看小镇青年写小镇青年的事。  看着这一篇篇的港乐评论,如同看着一集集的《舌尖上的中国》,在重温那些歌曲和明显时,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写的是一篇篇的港乐与港星的事,却更是我们年青时懵懂追星的年华。如封底林一峰所言:作者小樱有媒体人的洞察力,也有乐迷的热忱,适度地把香港流行乐坛巨星了一次侧面探究。音乐人看到了专业,小镇青年看到了自己。  序言的第一句:在我出生的粤北小镇里,有一条缓缓经过的河,把农场和居民区一分为二。飞跃两岸的还有一道铺有铁轨的侨,桥上不时有绿皮火车呼啸而过。  这段话起,让我顺着与作者小樱一样回忆情愫,从家里的那通向远方的轨道说起。一直以来对“京广线”上川流不息的火车有种特殊的情感。这条铁路,一边是到通向陌生而寒冷的北方,另外一边是到我电视里熟悉的香港。由于从小是接受着三色台的耳濡目染。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我们对日本动漫的接触主要途径就是电视。某一程度上说,当前三色台最火的那套动画片开播的时候,街上玩具店最显眼的地方必须是那套动画里面的模型或玩具,以及我们口中传唱度最高的那首动画片主题曲。  在小樱写郑伊健的那一章节中,对于郑伊健,我辈对他的印象除了对那些年街知巷闻的《古惑仔》以外,还有那首他唱的粤语版《数码暴龙》的主题曲。每天下午5:10分开播的《数码暴龙》,刚一放学,立马飞奔到单位小院里的小伙伴都挤在一个人家中,坐等动画片开播,并随着动画片头主题曲一起在电视前愉悦亢奋地合唱。那是一种孩子特有的热情,也是港乐对我们最初的热忱的表现方式之一。  在千禧年前后,电视上曾出现过风靡一时的点播台。需用固话拨打点播台热线,才可享受几分钟电视台为你独立播放时光。但据闻那收费高的让人咋舌,小弟家父母曾多拿隔壁家小王家阿姨的表哥的姑姑的外孙女的堂哥做例子,告诫此般行为消费甚高,以至于一个月打这点播台的话费可达数百元。当时点播台最流行的,都是都是谢霆锋和beyond的歌,尤其是《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无声仿有声》《活着VIVA》《海阔天空》《冷雨夜》等传唱度极高的,在很多没有动画片的时间里,我们这些放暑假的,周末在家的小孩子,就在那一遍一遍的重播着谢霆锋和beyond的歌,在那无忧而懵懂的岁月里,接触着我们所理解的摇滚。  点播台中的流行乐,随着点播台的消费人群从在家无所事事不断点播着流行乐的小孩子转变到不断在电视屏幕上放映着一张张秀色可餐的日本女优写真照片撸管的大叔中渐渐没落。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机会看的电视时间越来越少,从小屏幕上认识新的香港流行音乐作品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口袋里的CDplayer和MP3中以周杰伦为代表的台湾流行音乐。  在高晓松主持的节目《晓说》当中,有一期,专门讲到牛逼闪闪的80年代流行乐发展,这一期,我足足看了3遍。从如平地惊雷一般的邓丽君讲起,又由大陆的崔健与台湾的罗大佑,拉起了80年代华语流行乐坛的序幕,从唐朝,超载,魔岩三杰讲到台湾滚石唱片耀亚洲,却少了香港音乐的一份。  小樱在书里,帮我们重温了一遍这些场景在八九十年代卡拉ok里面款款深情的粤语情歌,许冠杰,梅艳芳,张国荣,林忆莲,达明一派等等,这些大了我们整整一代的音乐人,星光熠熠,在过去二十,三十年后的今天,那些曾经响遍街头巷尾的音乐再次奏起的时候,不禁跟随节奏低声哼唱。曾经恨不能早生10年,一睹辉煌的80年代文化盛景而深表遗憾。感谢今日重温此书时,一面回放夕日老歌,一面翻读背后的故事与港式文化,不亦说乎!  高中毕业以后,港乐也走向没落。在剩者为王的香港乐坛,靠着国粤通杀的陈医生和平民天后谢妈妈,坚守着其华语乐坛的所剩无几的地位。大街小巷,除了《富士山下》与《喜帖街》,耳熟能详的粤语流行新歌越渐减少,甚至于我们到KTV时,仍只唱会那10年前的那款。虽如此,这也不妨我豆瓣电台中加红心出现的粤语歌,却是MLA,林一峰,王菀之的为主,毕竟我认为听和唱,是两种情感截然不同的动作,而我现今作为陈绮贞的铁杆粉时,对同类型的粤语歌曲厚爱有加。  港乐对于很多人来所,都有自己的感情,首首金曲记载着自己的成长。当看到小樱的《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时,每个人都可以讲出自己和港乐成长的故事。如果说,港乐是你的回忆,这本书就是牵引出你回忆的条条线索;如果说港乐是文化,这本书就是帮认识港乐文化寻根问底的故事线;如果说港乐是中西相融的精神,那这本书就是绘出这个精神骨骼的一支笔。  很开心与你经历过,这故事里最温柔共震。写在书评外的事    尤记高三5月的某个晚自习的夜晚,同学买了2008年5月24日那期《信息时报》,借来后,就在晚自习上看起来了,刚好那天晚上就是人称“老余头”的语文老师值班。鉴于晚自习时间看课外书或报刊这事会引起值班老师注意这点,他把那报纸没收了。随后,他看完那报纸,然后把其第A26版撕下没收了,而那版,刊登的就是刚初出茅庐的邹小樱,暂时不好说是“老余头”他老人家有极可能拿回去装裱收藏了,想必他对邹小樱这学生是为之自豪的。在大多人眼中,邹小樱是毒舌乐评人,媒体人,唱片公司企划。有幸的,我也曾做过他实习期间的学生,作为一个实习老师,小樱这人在那校风淳朴的学校里,算是个异类,曾被同学们称作“小白猪”“禽兽老师”“小余头”“老淫虫”等不太好的昵称。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教学方式的另类,已经在学校中玩世不恭的形象。  如他在《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中的最后一篇《灰·黑·白》中在毕业典礼中,肩抗吉他音频线,手持电工老虎钳的形象,在他担任实习老师期间,不少学生对他的形象概述:(此处省略贬义词数十个),对母校的Loli们保持着极强的狩猎心理。如其博客原文所言:“发现了一个长相和袁妹妹有几分相似的Loli完成时,而昨天那个长得不错的女孩今天换上了纯朴的衣服,又是另一种风情,很有潜力。嗯。”这也难免出现如这书第201页,从容祖儿说道自己实习期结束后,赠与他的纪念册上,写满了对他的恶评劣语(其实小樱是2005年在我校实习,非书上所注的2006年)。  记得他实习结束后,曾书写过一封告高一(5)班同学的信。其以学长兼先行者之姿态,站着道德制高点,洋洋洒洒的写了几千字告诫说教吾辈学弟学妹们。先有你们高中生的恋爱都是过家家,大学同志向者才是真爱,后有他本人每年在各大媒体发布十多万字稿件作品(必须承认他现在已超额完成)。该信件一度粘贴至课室背后宣传栏处,直至次日有好事者,阅后撕之,并顺口吐出俩字:“傻逼!”这位好事者的行为,或多或少代表这当时众多同学对小樱的不理解。或者,不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是难以判断他教学方式的对错的。  我与小樱,自幼儿园起,直到高中毕业,有幸同在一学校,直至大学误入歧途,进入通讯行业的无尽深渊,跌入后至今仍未跳出。然有幸曾拜读于小樱门下数周,至今保持着伪文艺青年阅读习惯以及步小樱后尘的阅读方向。其实,有的时候,觉得他是我在现阶段的迷雾般大海的的生活中的标杆,或者说的一个灯塔,在我还可能还在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时,保持着一个自认为不会错的大方向。有一个教育观上的看法,我是认可小樱的,所谓素质教育,非多才多艺多面手的琴棋书画,而是人文教育。而我,在离开学校以后,走上自我学习的人文教育道路。其实,他当年在教育界撒下其观点的种子,或许在部分人身上发芽的。  今天,他走到了与教育界截然不同的另外一条道路,想必这条路上,他遇到更多的同行者。希望他对乐坛说教式的评点,能给我们的华语乐坛带来更多的贡献。  
  •     人生就是一场且走且看的旅途,我们并不清楚下一刻会发生些什么,是喜是悲,是福是祸。而我们所追寻的一个又一个梦想,喜欢的一个又一个歌手,或许也像繁星流动,不变的,是永不停歇的脚步。这段话是这本书第二章的题记,而后紧接着的开篇,讲述的是张国荣先生。同作者给予的理由一样,自顾自的称呼“哥哥”未免有点太自来熟,另外同样是英文不太好的孩子。所以在这就随着作者一样,称呼一声“张国荣先生”。相比起在之前介绍的达明一派,郑伊健,林忆莲等等歌手,在我的回忆当中,张国荣先生就是心尖的那颗朱砂痣,承载着不可言说的心疼与思念。身边有着很多朋友,都叫着张国荣先生“哥哥”,“哥哥”这个昵称其实是源于刘嘉玲的一次口误,但就这样,无比顺口的延续下来。我真正从荧屏上爱上张国荣先生,观看的竟然是他生平最后一部影视作品。我不知道是否是入戏太深,或者说,在这个世界先生活着太累,所以选择了离开。我无法对先生的选择做出判断,孰是孰非,这些怎么是我能够决断的,我仅保持着我纯粹的喜欢与怀念便好。在这短暂的一生当中,有着张国荣先生的陪伴,想想已是足够,虽然这份陪伴有点短暂。第一眼见到这本书时,仅仅只是书名,以及封面,我就莫名的喜欢上了,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我想了很久,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就是不能叙述出一句完整的话语,来表达我为什么喜欢它,或许,就像一见钟情一样,我对它一见钟情,毫无理由的喜欢。如果一定要牵强的扯上一个理由,那么便是我喜欢听歌,书中所介绍的那些歌,那些人,那些背后的故事,我无一不爱。人生之路并不平坦,而是跌宕起伏,如同一首歌,有欢快的音符,也有忧伤的节奏。岁月就如同一首歌,或浅吟低唱,或引吭高歌,或慷慨激昂,或宁静如水,我们感慨那些从指缝中溜走的,遗憾那些无法重拾的美好。岁月如歌,留不住的岁月,写不下的情怀,每个人经历过的人或事,即使终有一天会消散,总会留下些许印记,让你刻骨铭心。而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是一段一段动人的旋律,一部一部动人心扉的影视作品,这些不仅仅是他们的作品。更是他们在世界上走过这么一遭的永不磨灭的印记。感谢作者,用这些文字,用他的经历,用他的心,为我们记录了这样一份如歌的岁月,从童年、少年、到现在,那些我们早已淡忘的岁月里,有着多少我们不想忘不敢忘的人和事。也许你是带着微笑看完这些文字的,也许你是略带心酸看完的,不论怎样,它都值得你为之沉沦。就让这些文字,乘着风,载着我们进行一次时光之旅,回到那如歌的岁月。
  •     尊重之所以半夜爬起来,还是有话想说,尽管对自己的文字表达已经完全没有了自信,写字已经退化成任务。但是曾几何时,也为自己立过目标——在三十岁之前出一本书,也曾经煞有介事地去写,但随着2字头早已经远走,这个念头也只有在拿起这本书时,才显得恍如隔世。这其中有悔恨,有羡慕,也有尊重。小樱年纪比我小,工作比我多,在家事琐事缠身的状态下,还完成了这本书,其中的付出已经非我辈所能体会。并且除了这本书,他在同时间还完成了大量的乐评和各种稿件写作,业内影响越来越大,晋身一线不在话下,这也是自己的梦想,曾经的甚至现在的,情绪甚至会演变成酸溜溜的嫉妒,相互比照,自怨自艾于自己的懒惰和堕落。另外除了这本书,小樱其实还另有几部书稿,早前写过的乐评也早已经能够集结成书,并且一定会比这本书好看,这种勤奋和努力都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很多年前第一次和小樱聊天,就自我暴露说听的歌少,记得他说过一句“要跟我比少吗”,除了双鱼座都爱比较,即便以那个时间为起点,随后几年的小樱至少跑了一万公里,而我还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那种感觉,就像撸管之后的百无聊赖。专业这本书不是乐评集,也不是专门研究香港流行音乐的著作,甚至不是小樱一个人的聆听经验,从文体上比较难定性。而“藏在香港音乐中的三十三段时光”,算是实题,也更偏重他个人的藏,"我一生"的一段时间与香港流行音乐相关,并借此潜藏其中,串联成书;不是书的内容要揭露香港流行音乐的“藏”,有哪些是隐匿在大众所知的流行歌中,有哪些甚至更该被提及和铭记。所以斗胆说如果论及书的价值,后者的专业性肯定更大。书中虽然有达明一派、太极乐队、泰迪罗宾、软硬天师、黄秋生等香港流行音乐相对非主流的相关章节,但如果从“不羁放纵”和“爱自由”的角度,是不是也应该给卢冠廷、夏韶声、AMK、音乐工厂等等一些笔墨。而香港流行音乐在最为“不羁放纵”的时期,对“自由”的高歌和喟叹,甚至是整个华语流行音乐中最为浓墨重彩的篇章。这样说当然有些吹毛求疵,很多东西即便写出来但也未必能发表,但为了呼应本书主题,就不仅仅是一句Beyond的歌词而已。嫉妒听说这本书卖得很好,小樱的名声也越来越大,除了给《人物》、《壹读》等新锐刊物撰写文章,还要给《三联生活周刊》写稿(这家杂志出了名的自恋,很少采用外稿),受单向街邀请,有各种采访,并且可以和李皖、王小峰、张晓舟等前辈乐评人相互唱和。而在一些评奖和新闻发布场合,他的观点也越来越重要,这些名利双收是他的努力所得,理所当然。这本书是他的处女作,也开启了他成为作家的大门,相信第二本第三本很快就会问世。他说过“想成为内地马世芳”,其实除了家庭出身无法选择,这个目标并不难实现。绕了半天,还是说不到点上,就是赤裸裸的嫉妒之外,也有对小樱文笔和见识的劝勉。这本书改变了很多人对他的看法,我却依旧不肯低头——始终认为,在文笔和见识上,他与上述前辈乐评人还有不小差距,尽管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乐评人,文笔和见识这些非常虚无的概念又相对主观,但还是希望他能够有更多独到的开掘,有更多细心的整理和发现,而不是像书中大段的引用资料。其实小樱对学问有着非同寻常的热情,正如对名利一样。凑巧手边有一本《恋恋风尘》,朱天文记录阿城说过的话——你找到限制,也就找到了自由。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两个钟读完,阅读快感有,结果无。
  •     看的乐评书里比较对味的一本,原本没打算要去听的歌,也会试着听听看。
  •     一般般
  •     她从一个很感性的角度记叙了香港音乐的发展,很危险,因为感性的东西难免容易触发极端。但是,幸好,我喜欢她对张国荣,梅艳芳,黄家驹等人的评价。
  •     香港音乐,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历史
  •     百度了好久这本书,这是我三年前在图书馆借的。记不得名字了,今天听MLA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小樱曾经说对这个乐队有难以忘怀的感情。现在我有点体会到了。
  •     意外的好读 开始补港乐~
  •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乐评文,不知道其他乐评文如何,但我知道,我喜欢这种风格的:没有狠辣的音乐批评,没有故作姿态的音乐理论分析,仅一篇篇由不同时代的香港歌手牵引而出的小品文。也许是年代不同,我对其中的歌曲歌手并不熟悉,于是我就把它当成了散文集来读了,还不错的故事在娓娓道来。
  •     岁月如歌
  •     反倒是他讲自己的那些故事置入得严丝合缝,然后就是他引的那些歌词,忍不住唱出来,唱不出来,也我一一对应去听一遍。不过乐评人口味虽是职业性地杂,但也要说好多违心话吧。
  •     《庄子·人间世》: 支离疏者 ,颐隐於脐,肩高於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脇。
  •     烂书
  •     感觉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自命不凡的感觉…也就当一本港乐段子集吧,作者文字功底稍差了点
  •     33段作者与港乐的故事将我的记忆打开,回想当年爱上杨小姐陈医生的第一支歌,回想听到“射雕引弓塞外奔驰”内心的激荡,回想一场场追过的演唱会…这些的背后都牵连起我对这座特殊城市的奇妙情感。回忆的感觉太妙了。
  •     可惜没有薛凯琪
  •     关于粤语歌的一切趣事
  •     鸡汤
  •     拓宽了对港乐的理解,文字别具一格,或许我又孤陋寡闻了
  •     对港乐真的不太感兴趣,也就很难唤醒亲切感
  •     有些章节实在不在我的节奏 有点远 但无疑那才更是港乐黄金时代。。但是一切都不妨碍 边看边听 跟上节奏~~
  •     更细致了解港乐
  •     以人物成篇,写成了半个香港娱乐文化史。有些东西势必要用生命里的前二十年去经历,不得不说作者生在香港最好的时代,他再三强调自己当初多么努力地学习音乐为成为一个乐评人,可是对我来说乐评最重要的还是情怀。
  •     (1.30)在开卷八分钟上看到这书的介绍,断断续续,持续了有几个月,看完。这书带我们一起走近香港乐坛。有耳熟能详的梅艳芳陈奕迅beyond,也有冷门的shine,my little airport。每一篇乐评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干货多。除了信息量大外不乏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好书!喜欢粤语歌的可以看看
  •     bye,自由.
  •     随笔性质 对同为大陆人的广东人充满妒忌
  •     我觉得还不错,不是乐评而是随笔日记,文笔还是不错的,尤其推荐谢安琪章节
  •     我那天在听黄耀明的暗涌: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越不可碰。我想起了beyond,梦想情爱beyond都有,这些年来我的关注点放错以至于丢失了应有的梦想。而这本书是本可以唤起我想法的书,我喜欢。
  •     冲陈奕迅去的,挺喜欢作者的语言风格
  •     同样是乐评,相对于马世芳的关注幕后,邹小樱更加关注台前的表演者,书中每一章介绍一位歌者或词人,对于我这个成长在北方的读者来说,读完整部书有种想去搜一搜其中介绍的粤语歌的想法,也能说明此书的吸引力了。
  •     作者你确定你TM爱粤语歌吗??写Beyond那部分TM动不动出现五月天已然浇灭了所有看下去的欲望。坚持看完后,五月天又TM出现N多次,尼玛你这么爱五月天爱民谣爱伪摇滚还装啥逼格来给粤语歌写乐评。
  •     写人写歌都不如随便一篇杂志介绍来得好
  •     港乐。
  •     感谢让我认识了《十个救火的少年》《你还爱我吗》《今天应该很高兴》的达明一派,私心所致,反复看了达明一派和黄耀明处,别的粗略看完,所以不算是读了一本书,不计入年度读书记录。
  •     港乐
  •     并不很喜欢作者的文字风格,但结合自己成长经历的叙述+不按时间顺序来排列歌手的方式还是挺好的,不知道下一节要写的会否是自己喜欢的人,比如看到彭羚时的惊喜。喜欢的歌手远不止一位,深感自己的运气也不算差,这些每天都听的歌帮着一路寻回自己年纪本已错过的遍地遗珠。
  •     细数了香港流行音乐的杰出人物,除却音乐品鉴,还穿插了时代背景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行文既统一又多样化,主观客观较完美的融合。小樱真的很用心。好音乐就像泉水,溯源才知博大不息,流淌才能澄澈变化。最近要按图索骥听一听~
  •     这书名哟..
  •     从许冠文到张敬轩,从梅艳芳到杨千嬅,从beyond到草蜢,有关contonpop的历史已经大致说的很全面了。另外由于广东在大陆城市中的特殊位置,处在红色革命文化和香港代表的西方流行文化的交汇处,那种纠缠和五味杂陈,很让人感慨。
  •     2013-11-15 读完樱总喷公元的那篇评论,我满怀期待,以为他走的是尖酸刻薄的路子。没想到乐评四平八稳,令人失望……
  •     很扯淡
  •     三星不能更多
  •     让我对有些歌词的解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谢谢。
  •     表示对那个时代港乐没听过……
  •     当干货来读
  •     在广州读的第一本书,喜欢广州的一点就是路边和青旅客厅飘出来的粤语歌。还有看完更爱张敬轩了。
  •     以为是类似马世芳那种介绍音乐史的,读的时候发现会偏向个人听歌感受和文化介绍。有硬伤,而且是百度百科上找的。。。
  •     文笔一般,但喜欢港乐的可以看,那些错过的背景。
  •     了解港乐的绝佳途径
  •     怀旧感怀 走耳走心 粤语味道 如吻在唇 港乐文化 沉淀颇深 最喜Eason 我的吹神
  •     从beyond的黄贯中到黄贯中,觉得作者能选这样的角度已经好过很多乐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