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笔记》书评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2
ISBN:9787805315744
作者:余秋雨
页数:370页

文人精神

《山居笔记》在余秋雨所著的书中,并不算最艰涩难懂的,但即便这样,每读完一篇文章,我的脑袋就被透支的一片空白。文中余秋雨用细腻凝重的笔调描述着王朝历史的更迭,文人精神的构建,山西商贾的兴衰,以及故乡与异乡的情思矛盾形成。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情怀一直在文章中交融,时间的跨度又增添了思维的深度,所以当我读完时早已身心俱疲。书中对于文人心态的描述很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无疑是所有文化纠葛的起点,我想以自己的理解来谈谈中国的文人精神。首先要说的是苏东坡。他的大半生都在贬黜迁移中度过,黄州的孤苦且不说,朝廷不让他有片刻的安逸,一直催促着他上路,前行。一直到海南的儋州才悻悻罢手。朝堂的小人用心是险恶的,他害怕文人长久对应稳定的山水会构建起自我独立的人格,索性让你一贬再贬。可是他们完全低估了他的豁达,面对着生疏的环境,他很快寻找到了精神对话的方式,黄州的自省,让他重新回归于清澈和空灵;佛教与道学的顿悟,让他在风雨漂泊中坚守一份淡定和从容。与苏轼相比,余秋雨也有诸多相似之处。说到底,读《山居笔记》,就是在读余秋雨。当你细读《千年庭院》和《苏东坡突围》时,你就会发现:当余秋雨写到围啄苏东坡的小人和朝堂大臣对朱熹的诬陷时,后面都会流泻出自己的亲身感受。作为文人,他们都有相似的苦楚。在外界的中伤和内心的烦闷的夹层中生活,无疑是劳累异常的,但无奈与痛心只是暂时,他们挥挥手,继续走自己的路。对于余秋雨,也许那次与岳麓书院的精神交流让他对文化跨越时间的延伸有了感悟,在以后的时光里,每行走一块土地,他都会停驻下来对中华文明作出相应的思考,中国的几处文明古迹,敦煌,阳关,西湖,庐山……思考的结尾汇成了《文化苦旅》,而千禧之旅的行程,古巴比伦,希腊,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则成为了后来的《千年一叹》。他在旅途的颠簸中构建着自己的独特人格。不管是清廷覆亡时为文化而死的王国维,还是科举制度中的十万进士,因为有了他们对生命价值的省察,才使得中国的文人精神弥久不衰。

山居笔记之随笔

今天是2010年1月19日,本应该在下午就读完的书却还差《历史的暗角》和《遥远的绝响》两部。对《历史的暗角》不是很感兴趣但还要读下去,只因讲诉关于历代小人的各种“杰作”。这会正在听《广陵散》,体会嵇康在遭受小人的陷害,面对头颅就要点地,怎样平静的弹出这首曲。不想谈小人,也就不想看。小人那东西不值得go去多想。可是你看看这本书道出的哲理,无不是把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走了一遍。越是超越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他所处的具体时代。中国世俗社会的机制非常奇特,它一方面愿意播扬和轰传一位文化名人的声誉,利用他、榨取他、引诱他,另一方面从本质上却把他视为异类,迟早会排拒他、糟践他、毁坏他。起哄似的传扬,转化为起哄式的贬损,两种起哄都源于自卑而狡黠的心态。两种起哄都与健康的文化氛围南辕北辙。这让我突然想起表弟的一个签名,“你永远不能战胜一个纯SB,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跟他同个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呵呵,挺有意思......!那么最终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华文化史,有很长的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挤眉弄眼的小人!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怎么审?打!还不该打?打的你浓妆艳抹,打的你乘风归去~~~ 啧~啧~我们也就体会刑场上一片寂静,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嵇康对天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山居笔记杂感

《一个王朝的背影》------一座山庄,半部清史。透过承德避暑山庄来窥视清朝的历史,从康熙时期的繁盛,包容,到乾隆时候的全盛和自满,再到后来的落败,咸丰和慈禧的逃难于此。不过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作者批判姓氏正统论和民族正统论,主张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清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就是康熙皇帝的精力充沛,他除掉鳌拜,裁撤三藩,统一台湾……这些是我们熟知的,却不知他推崇汉文化,自己刻苦钻研,他还研究数学、物理、水利等自然科学。真不愧是千古一帝,作为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不言而喻。《流放者的土地》----被流放到宁古塔的人的故事,他们为什么被流放,他们艰难的行程,他们在宁古塔的生活状态,友谊,他们以德报怨,在当地开展教育。《苏东坡突围》----苏东坡是众多文人的偶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苏东坡因乌台诗案遭到众人的排挤,被贬黄州。这是少年得志的苏东坡第一次被贬,在孤独的日子里,他以乐观的态度,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最终突出重围,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赤壁怀古》这样的千古名篇。可能真的只有在困境中,在孤独中,人才成成长吧。《抱愧山西》---抱愧,看来是作者在纠正自己以前对山西的错误认识了。介绍了晋商的兴起,繁荣以及落败。《乡关何处》---可以看做是余秋雨写给家乡(浙江余姚)的情书吧。《天涯故事》---写给海南的赞歌。冼夫人,黄道婆,宋氏三姐妹,给予海南的家园文化高度的赞扬。《十万进士》----科举制度的兴起,演化及成为桎梏被废除。很多的小故事带我们近距离接触科举制度和士子及考官。《千年庭院》---岳麓书院。《历史的暗角》----小人。《遥远的绝响》---魏晋的竹林七贤,主要是阮籍,嵇康,向秀和山巨源。

回忆里的美好

我读这本书时,还在念高中,现在已经准备大学毕业。余秋雨老师是我高中特别敬仰的学者。其实你要说书里清楚的写了哪些内容,绚丽了那些风景和人物,现下并不大有概念了,唯一清晰的感触是老师遣词造句的秀丽和别出心裁,让你感同身受。午后的绿草地上,捧一本书,品尝几个好句,是我那时的美丽期待。

一本让人宁静的书

《山居笔记》是一本写得不错的书,文字写得挺空灵的,作者的思维跳度很大,很广阔的感觉,文字也很悠美,能让人心灵平静如水,比较适合每天浮躁的我们.

《山居笔记》

哲人说,山是宁静的遗世存在,既然在俗世存在其堪为小静,而难言其为大静。品读一本书的好坏,其主要的直觉依据是:当一个人在最失落,在最觉其被无常的命运所左右拨弄时,当此时,读,或许是想给灵魂寻求一条出路。。。。。。或许从中触到一丝近乎于回忆抑或怀念的情感,更多的时候,我们把这种感觉称作“共鸣”。读书不是为了功名,或是不只为了功名,更重要的是培养情怀,怡情,博彩,长才也。求精神的宁悦。书,才华与其作者的品行无必然的联系,诸如解缙,譬如易卜生。

非常适合晚上读的书

读书倒一直在读,但是读文学书确也停滞了很长时间。每次工作压力太大的时候会拿来余秋雨先生的书一读。《山居笔记》和《文化苦旅》都是床头的必备。尤其喜欢《文化苦旅》中的天柱山的描述,原先曾去过一次,看着这些文字,过往的回忆油然而生。

山居笔记

余秋雨的书,高中时看了许多,最喜欢要算这本山居笔记,现在闲暇时也时常会翻翻。时翻时有所得。我常常会把这本书推荐给平常不爱看书的人,书很易读,就算不喜文学的人翻看起来也不会吃力。对于青少年,用这本书抛砖引玉也再好不过的。关于余秋雨,一直是新闻不断,作为一个文人老是处于风口浪尖实在是有些让人反感。媒体固然讨厌,但是作为一个当代的学者,个人修养也应足够与其社会地位相称。我个人希望这些个负面新闻全是假的,写出这样文字的人不该如此。

很淡的一本书

之前上学的时候读的,当时很流行他的书。在一个无聊的暑假看的当时觉得写的平平静静淡淡的但是又引人入胜能够更了解一些历史还是值得读的一本书其实他的文笔还是不错的但是后来他出现越来越多的综艺活动对他的印象也越来越不好了

余秋雨的老底这么快就露出来了

《文化苦旅》还可以,从《山居笔记》开始,余郎才尽。文笔的确优美流畅,单调的堆砌故事的风格且不提,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暴露无遗。海南和宋庆龄她母亲居然死活被扯在了一起;平遥的票号何至于就“抱愧山西”(只能证明自己的无知)···其后的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更是如此,霜冷长河简直惨不忍睹。当普通的游记散文读读,普及一些基本的地里历史知识,仅此而已!

这本书害了我一辈子

大概是高中的时候吧,疯狂地迷上了余秋雨的长篇散文。书中的一篇《抱愧山西》,读得年幼无知的俺泪流满面,分外向往《走西口》的那份至真之情,于是选择了到山西上大学。偏偏大学在一个县城里面,甚至都还没在太原市。原本从农村出来的俺,因为大学地方偏僻,更无法充分接受完全的“社会性”洗礼,以至于刚毕业出来的时候甚至像刚进城的农村人一样无知,那时候才开始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比同龄人晚走了好多步。如果当年不是看了这本书,就不会做这样的大学选择,不这样选择就可以早点了解社会,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了。这本书,害了我一辈子。

余秋雨集子中值得推荐的一本

读余秋雨的书是从高中开始的,喜欢他的作品估计应该是从这本书开始的吧,看得出当初的他写书的执著和内心的清静,说实话成名之后的他出的那几本书,反而商业味儿太浓,让他本来的清雅的行文风格,蒙上了一层世俗的味道。没有了当初的淡定和单纯,多了份奢华和浮躁。但就本书来讲,我还是推荐大家读一读,很不错,入夜的时候,听着广播中徐徐吹来的音乐,在床头读读它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山居笔记

每每打开这本书,总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我屏气凝神,细细品味,仔细琢磨。一篇“东坡突围”,让我通过一个乌台诗案,看到了一个名垂千古的伟大文人的“完美”蜕变;又是一篇“一个王朝的背影”,更是让我通过一个避暑山庄,看到了整个大清王朝的兴衰成败……

浮躁的时候经常来看的书

《山居笔记》中的笔锋精到,挺有感觉的。每当浮躁的时候,重温一下不错。最爱其中的“苏东坡突围”,“前年庭院”,“历史的暗角”。

《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二等》

余秋雨被奉为装逼教主不是空穴来风。至少从他的这本“文化散文”著作《山居笔记》里,你能够感受到他强大的悲天悯人的13点情怀。不过咱们公正的说,作为一个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在普及文化知识上做得还是不错的。但在知识性上和趣味性上还是沦为了二等。《山居笔记》的文化知识含量并不高,而并不多有趣。通读下来,你会觉得这些散文开头和结尾几乎都是一样的模式。余秋雨在文章中的姿态拿得很高很正,让人觉得不真实又显得做作。好在余先生肚子里还是有点儿东西,不然光靠装逼是很难成名的,毕竟郭敬明世界上只此一个。2010年5月28日

文字本身

讀余秋雨的書總有這種體會,很長很長的一個句子在他筆下就能一氣呵成而且讀的人也一點不覺得繞口,這一點我一直覺得其他散文作家沒幾個可以像他那樣

好长一个序

余同学一直非议不断, 跟其个性有关, 一直没能超脱, 写个序也要把自己一肚子怨气写出来,不吐不快, 让人看着都累. 文化苦旅是好书, 这本也算不错(没有序更好), 后面的就不爱看了. 也罢, 人家余同学本身也没把这东西当论文那么认真写, 就是随便写写, 挣点稿费,我等也不必把它看成精神食粮, 娱乐而已.

初中作文竞赛得到的奖品

很难想象,我这种水平的人可以得到区作文竞赛二等奖。这本书是当年作文竞赛的奖品。书还在书橱里,但老实说不记得写了些什么了。依稀记得一些文化的琐意与笔记。很可惜,现在余秋雨的评价已经一落千丈,不过个人感觉他的文化的普及还是做得可以。深入浅出,是我等俗人能够了解一些中国的文化

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

文化苦旅让我注意到了余秋雨.山居笔记让我品味到了中国的历史长河.此书的确有<山居>的味道,每篇都是长长的篇幅,细细道来,读起来渐入佳境,然后扣书而思.原来在席殊买的是正版,反复读不厌,后来被同事传阅,最后丢了.可惜.有机会要再买一本.但是只买这一本,余秋雨后来的<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虽然说都看过,但都不如前两本来得有意思,触动心弦的力度大不如前两本.

喜欢老余的文化苦旅。

一次出差在外,只带了两本书:老余的《文化苦旅》,小杨(杨澜)的《凭海临风》,都属于文化类书籍。但老余的书“吃”起来,像一个实心的馒头,挺解饿的;小杨的书像空心爆米花,放到嘴里,有点甜味,但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呵呵。

大学读书之旅的启程

也许高中的复习压力太大,也许天性爱玩的我静不下心来读书……踏入了大学,被高手如云的学术氛围和图书馆里琳琅满目的书籍所震撼。经朋友推荐,我就开始了我在大学的读书之旅。虽然身处这个高科技发达的时代,但是我经历的生活告诉我多读书是有用的。只是在大一上学期期末,当复习的闹心时翻过。一篇篇文章清爽富有哲理,引领我游荡地理的风貌与历史的长廊。文字细细品味,心情渐渐平静……让我想起朋友一句话:读书使人思考,思考使人成熟。

从这本书,我认识了余秋雨

看完这本书,我就会有非常满足的感觉。非常喜欢里面的文章,从这本书开始认识余秋雨,开始发现文化苦旅,也许他的书并不是每本都优秀(我没有全部读过)但这本,真是能让我的心灵,有一个饱餐的时刻。

遥远的绝响

既然我们喜欢,又何必在意其他的东西呢,我是高中时无意中读到的一本书,我觉得写得很好,里面的许多章节我看了好多遍,遥远的绝响里写的阮籍和嵇康他们放浪而又坚毅的性格,让人怀恋。。。还有东坡转,写得超好,小人牵着苏东坡苏东坡牵着历史。。。有过苏东坡是我们民族的荣幸,把东坡的无奈与豁达写得淋漓尽致。。。一个王朝的背影,写清朝的,我想我是因为看了这本书对康熙的描写我才开始十分喜欢他的。他广大的胸怀,他的远见,他的少年老成。。。。要是他在活五百年,我想我们国家也不至于遭受那么多的耻辱。。。。。晋商,我是真的很佩服晋商,也是从这本书中我才真正了解到晋商那广阔的眼界,那运筹帷幄的广大胸襟,特别是雷履泰,同时也为他们的衰败而惋惜。。。好几年了,现在对书中的文字还记忆深刻。。。这本书真的不错,我个人觉得是余秋雨写得最好的一本书!!!

最爱之一

不是余秋雨的铁杆,但是这本书是我看过得他的书里最爱的。如大家所说,看这本书,是可以把心深深地沉下来,尤其爱‘东坡突围’那篇

一个人无法两次跨进同一条河

怎么说呢,高中读本,曾经爱到不行,书都看散页了,很喜欢他对历史的剖析,看到记得住目录,别人都懒得和我聊这本。记得熊熊最喜欢《一个王朝的背影》,我觉喜欢《苏东坡突围》《十万进士》,看来自小我就理想主义一些……但是,去年回老家,兴致勃勃地拿来再读,却受不住里边文人的酸腐气。郁闷!郁闷了很多天,也想不出来为什么。因为我变了?变现实了?还是因为我对历史了解更深,受不住他那种矫揉造作的呻吟?不解!所以没办法给星了,从前5星,现在3星

山居笔记

高中的时候,还是很喜欢逛书店的;说的也巧,有天翻到了这本书,看到的时候心里像发现瑰宝一样兴奋;纳闷着,幸好发掘及时,要不这么好的书肯定要给别人拿走。一直很喜欢他的书,从名字到内容。只是现在所谓工作的忙而荒落了几多年没碰过书了,也疏远了这些年轻的情感了。今晚翻到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回到了从前,敢情颇多;只是心境再不如从前了。书的文字写的是非常棒的,内容很有深度,发人深思;就像中国的历史一样,需要我们反思的很多很多!我相信这也是他写出这些文字的原因和目的吧。

真正的文化评论

本书中有多种感情交织,把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评论和看法表达了出来,语言功底深厚。诗文佳作尽驻于此。可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值得一看。

好好读读余先生的字

一直想找个时间,好好读读余先生的字。那是在《文化苦旅》之后吧,看先生的书,让人从闹市中醒来,该平静了,该思考了。

这书己看完了!

不过要写书评的话就听我写的《余秋雨之歌》吧!这歌己经比书评更美更有说服力量!呵呵,书美歌美所有读者也很美!阿?这个这个,想写就写也不行,书中的美丽文字和繁典历史料源是不可言说的,就像一道仙气柔绕青翠欲坠的万千玉枝国宝跃现幽藏,读来精妙无比书中意会不可言喻!那山景居月莲影笔深尽墨泼瓢,那灵气的秀色缕缕长河记史潮起潮弄风飞轮转,尖段细理如流淌沉云在书中翻卷,带着读者去划过尘埃的唐诗索笔,宋词搜标,秦权论纪大皇吞天,汉试飘邦明倦清来喜,茫茫星际掩银烟,叩响城门锁州迁,览得天宫回故里,一路开阔早还愿!呵呵,山居笔记独霸古今韵味如润土壤田载满珍果,摘来就是了!2011.10.7.07:55分深圳古婷。

很好,值得一读!

很喜欢余秋雨早期的一些文字和思索,特别是在我18--20岁的那个读书的阶段,喜欢文字里的思辨和沧桑。这本书很好,我很喜欢,认为是余秋雨的相关散文中最好的一本书!

闲来翻翻,别有一番情趣

还没开始上课,图书馆又尚在维修,精神极度空虚的状态下翻起了余秋雨的大作。老师说,我对余很有偏见,觉得他是一个无聊呻吟“泣血告同胞书”之类的文人,多半来自传媒影响。他的作品大概只读过收录在语文课本里的《莫高窟》。乡关何处,故乡其实是找自己,而绝非你的出生地。晋商的兴衰,在余秋雨的笔下,显得富有史诗的壮阔和悲怆。宁古塔的流放者竟能在绝处开辟另一个新天地,抛却了名利,单单为了人格上的惺惺相惜,这种精神深深地硬铬在了东北人热情、豪爽的性格中。小人在余的笔下无所遁形。岳麓书院的千年著手仍旧抵不过中国文化中自行的对文化的消解。余秋雨的知行合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有那么多的人去过岳麓书院,然而能像他那样深思的却没几位,更重要的是他是站在文化、历史的高度进行自己独特的有创造性的理解和感悟。还有一点就是先生对文化执着地追求和探索。这绝非一朝一夕,对史料的翔实把握,看问题的深度、寻访的热情都值得我学习。当你带着有色眼睛时,就看不清事物真正的光彩了。要谨记!

tyuui

余郎才尽。文笔的确优美流畅,单调的堆砌故事的风格且不提,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暴露无遗。海南和宋庆龄她母亲居然死活被扯在了一起;平遥的票号何至于就“抱愧山西”(只能证明自己的无知)··· 其后的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更是如此...《文化苦旅》还可以,从《山居笔记》开始,余郎才尽。文笔的确优美流畅,单调的堆砌故事的风格且不提,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暴露无遗。海南和宋庆龄她母亲居然死活被扯在了一起;平遥的票号何至于就“抱愧山西”(只能证明自己的无知)···其后的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更是如此,霜冷长河简直惨不忍睹。当普通的游记散文读读,普及一些基本的地里历史知识,仅此而已!

让人安静的笔记

仍然只爱看余秋雨早期所写的那些文字。文化苦旅即是,山居笔记也是。千年庭院,乡关何处…… 字符的厚重,总会让我暂时停止呼吸。放下书,定定神,这一刻,我在文字里寻找什么。把它当作一个秘密。我只跟为数不多的几个分享。说,每当我心底浮躁不安,我就会把这本书翻开,读上几页,然后自我释放。有人同情有人不解。有人永远不会明白。或是我一直沉稳的源头。所以安静。


 山居笔记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