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与秦代文明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1
ISBN:9787501005284
作者:李学勤
页数:407页

作者简介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迄今出土的东周与秦代各诸侯国的文物考古材料及有关历史问题;第二部分,研究当时的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丝织品及制造技术,货币、玺印、简牍、帛书、帛画、文字等。

内容概要

1933年生于北京,1951至195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等多所外国名校的客座教授及国内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
李学勤主持和参加过马王堆汉墓帛书、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云梦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的整理,在上述简帛以及长沙楚帛书、包山楚简、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楚简的研究中,以及在甲骨学、青铜器研究鉴定等方面,都作出过令人瞩目的贡献,是国内外学界公认的简帛研究权威。主要著作有:《殷代地理简论》、《东周与秦代文明 》、《马王堆汉墓帛书》、《比较考古学随笔》、《走出疑古时代》、《简帛佚籍与学术史》。


 东周与秦代文明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竟然读过纸质版
  •     谢谢 netwilliam 的提醒。李老先生确实是一根鞭子,恐愧对顾颉刚和陈梦家先生,如果其人还知愧的话。
    我只能用“不因人废言”这样的肉头话来安慰自己了。书还是好书,行文我也还是以为“润泽”。相比作者的无行,固当笑“文如其人”之说的妄诞。
    顺带钞书,转载李学勤的“十三大批判”,以飨读者。
    [ZT]李学勤数十年如一日的十三大批判,据网友根据《古史考》统计,可分三类:
    第一批判:1959年出版的小册子《殷代地理简论》,在尚不知甲骨文“ ”(上半为木,下半为己)即“杞”、古黄河从天津入海的情况下,宣称“必须迅速而彻底地拔除白旗,高举红旗”。
    第二批判:批陈梦家:见《考古学报》1957年第3期的《评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
    第三批判:1959年第一次批朱熹,见《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卷首章,以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社会主义文化与封建主义文化的势不两立。
    第四批判:1999年,李学勤炫耀有“特别的机会”将顾颉刚先生的日记读了一遍,实际是“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李作为“工宣队”大批判组组长,第一个给顾颉刚先生贴大字报,据知情者透露,还从抄走的日记摘编成《反G老手顾颉刚反.革.命言行录》油印散发。
    第五批判:李学勤大批侯外庐,历史所盛传是检举揭发侯先生善意送给李的条幅“列宁山上忆伊人”是盼望修正主义上台。
    第六批判:1973年,化名仪真,见《从乙瑛、韩勑、史晨三碑看东汉统治者尊孔的反动实质》,发(《文物》1973年第10期),凡孔子、曾国藩、袁世凯、蒋介石、刘少奇、林 彪皆被大咬一口。
    第七批判“文革”快结束时,李某化名仪真,批林批孔批朱熹,代表作是《朱熹〈四书集注〉反动思想体系的批判》,发表于《文物》1974年第4期。
    第八批判:化名仪真,依然是以《文物》杂志为阵地,题为《从考古发现看儒法斗争的几个问题》,发表在1974年第6期。力图证明儒家代表复辟、法古、分裂,法家则代表反复辟、创新、革命、统一,以便深刻地认识当前批林批孔运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夺取批林批孔斗争的更大胜利。
    第九批判:1976年,化名“江鸿”,写了篇《盘龙城与商朝的南土》,发表在《文物》1976年第2期,批判“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御用‘学者’”、“贩卖‘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瓦西里耶夫,为第九批判。
    第十批判:粉碎“四人帮”后,为彻底批判资产阶级考古学,李某化名“仪真”,写了《旧金石学与复古主义¾¾批判封建金石学札记之一》,发表在《文物》1976年12期,“溯本求源,进一步肃清封建金石学遗留的毒素”,具体以端方《陶斋吉金录》为靶子。
    第十一批判:二批金石学,题为《旧金石学的神秘性》,也是化名“仪真”,发表在《文物》1977年第3期,为。该文认为旧金石学家受世界观的限制,更不可能把文物放在阶级斗争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工农兵占领文物考古阵地,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可喜成果。近年来亦工亦农考古短训班这一新生事物的涌现,更以雄辩的事实证明,被封建金石学渲染为“绝学”的文物考古工作并不神秘。
    第十二批判:1977年,李学勤批董作宾的甲骨分期法“早已陈旧”,为,见《文物》1977年第11期《论“妇好”墓的年代及其有关问题》一文。
    第十三批判:从1980年开始至今,李学勤连篇累牍指控“胡适就曾说‘东周以上无史’”,这是大型的造假,实际说这话的是顾颉刚。他说“疑古派”抹杀炎帝、黄帝文明,打消了民族自信心、瓦解了民族凝聚力,不利于统战.
  •       我从少年时期即一直深爱《左传》。李学勤先生的这本书,总结了近一个世纪和春秋战国遗迹有关的重要考古发现,讲述考古学是如何印证《左传》及《竹书纪年》的史实记载的,千百年下,令史料文字变得几乎可以触摸,“起死人而肉白骨”,信非虚誉。
      
      本国史的学习,令你觉得自己是跨越数千年,生生不息,不断演变的一种生命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再孤独。这么一个独特的分子,固然不是什么“螺丝钉”,而是自有个体存在的尊严与完整性;不过了解自己这个分子的宠辱乃至消亡不是存在最终的答案,所属的生命力量依然以其一贯的活力和形态美延续下去,难道心中不会油然而生一种坦然?这就是考古的安慰了。
      
      李先生的文字平实自然,毫无虚浮之气,读之润泽心田,可以疗燥热。老一代学者真有不可及处。
  •     书还未到手,但同意楼主的“不因人废言”之说,不然要错过许多。
    看李先生的文字是从他的青铜器研究开始,觉得还是值得一读的。
    那些过往的纷扰还是留给专人论述罢了。
  •     这书结构是不是模仿吕思勉《先秦史》?
  •     同意枕藍影童鞋,後來讀書人切不可混淆視線。
    從上博简,清华简,里耶简,马王堆帛书。。。。一直到現在,他都是一個救火隊員。。。。另外一篇評論務虛眞人說: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就這麼個意思。
  •     知道啥意思就是了。
    算是一个疵点。。
  •     可惜夏商周断代成学界……
  •     可惜这位李老先生与其师陈梦家先生的历史冤案脱不了干系啊。不知“老一代学者”当年为人是否也“平实自然,毫无虚浮之气”,行事是否也“润泽心田,可以疗燥热”。
  •     本书前半部分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国为分类,将考古资料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以二重证据法为路径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分布,后半部分以名物类型分类,概述每一种名物在此历史时期的特点与演变,全书特点既是充分证明传世文献的真实可靠性,资料集的意义更强。
  •     感谢旧精魂的进一步检举揭发,大开眼界了。
    不以人废言,应是正理。但作者人品毕竟影响个人的阅读情绪。索性大奸大恶,倒也有趣;虚伪阴险,最当不齿。
  •     为啥?
  •       《东周与秦代文明》读后小记
      本书学术大佬儿李学勤作
      本书不止于读一遍,因为此书的写作已经
      具有了手册的结构和规模。想必对此历史
      阶段重要考古发现不熟悉的同志,都可以
      把它速读之后当作手册来时时查用的。但
      此书还不是手册,因为规模和细节并不够
      到一翻览而妍媸毕备事无巨细的程度。另
      外,也是作者屡次提及的,修订的速度总
      是赶不上考古发现的日新月异。由此也可
      看出李先生的特点,他并非那种一本书主
      义者,一生都要不断修订补充一本名山事 
      业的书,他不可能成为容庚的金文编,不
      可能是杨宽的战国史。因为他不仅仅限于
      这段历史的研究。更何况,上博简的出现,
      清华简的出现,里耶简的出土,马王堆帛 
      书的终极整理,都会使得他的兴趣不断游
      移,因为汉及其以前的历史充满了太多的
      解释空间,每一次材料的发现都是对人们
      想象力的挑战,各路英豪迫不及待,又战
      战兢兢,正所谓: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严重同意楼上的评价!
  •     历史确实能消解人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